“也有听过一耳朵,说是解放后,有人去了那原本山寨的地方,去寻什么尸首,当初就有人说,估计是那大夫的孩子回来了,毕竟那年,因为没追到人,那山寨的人打死了大夫后,还将他的尸首挂在山寨门口的大树上,暴尸三日,最后还是山寨的一个被大夫救过的厨子帮着收尸的。可事情也就那么过去了,毕竟那山寨离着咱们这儿也有些距离,不算近,并不知道详情。再说了,那年月苦人多不了,这样的灾祸也不是就一个地方有,人家也未必会刻意过来看看,哪有什么可惦念的。”

明明是很寻常的话,可阿米却好像听出了深埋着的悲哀,什么叫苦人多了?那是说像是这样家破人亡的事儿数不胜数?什么叫灾祸地方不是一个?那岂不是说全国就没有一块干净安全的地方?若是这样,那么当年,这个国家该是怎么样的破败,人们又该是怎么样的苦熬?

阿米觉得自己似乎是从一个故事从获得了一次心灵的洗礼,幕然间对这个国家,对这个新生的政府都多了一股子深情,也有些理解前几年那些所谓的大跃,进的热情,这是这个国家受过无数苦难的人们,在获得了难得的安稳,和平后,所迸发出心灵最深处的感激,是一种想要将这样的安宁和平用尽全身的力气去维护的渴望。就是未来的那一场动乱,从根子上来说,也不能否认这些人最初的渴望是为了能更好的维护这个国家,维护他们心目中最纯洁的理想,只能说,好经让人唱歪了。

“等着秋收结束了,咱们去好生查看查看,那山洞若是真的像是他们说的,里头还不错,那咱们在收拾收拾,把那洞口开大点,以后也好当个仓库,放点东西啥的,遇上个什么事儿,那里也能给人暂歇,在山谷种地,到底离着远了点,有那么一个地方,也不错。”

阿米还沉浸在一种莫名的感动中呢,顾大伯已经迅速的转移了话题,说起了实际的事儿,这让阿米在心里忍不住吐槽,大爷,你就不能感性一回,让她好好的情绪化感动一下?用得着这么着急吗?

可惜了,这山里汉子还真是没有这么一个神经,别说是顾大伯了,就是跟着挺故事的秀芝和顾建国也没有阿米那么细腻的神经,一个个居然还凑过去好生的说起了这山洞收拾后能拍上啥用处,这热闹的让阿米很侧目。

第130章 探洞

秋收在忙也就那么几日, 等着粮食下来, 接着就是看天了,要等着晒场将粮食晾干,这等的日子,只要安排上几个人在场地里赶鸟就没有什么大活,所以那开荒的事儿就又被捡了起来, 全村都是一个心思, 那就是赶在种植冬小麦之前, 尽量多开一点, 好为来年的丰收做准备,就是县里头都下了文件,同意他们这样的拓荒,还下发了一些铁质的农具以作支持。

顾大伯这个时候也想起了阿米她们前头说的那个山洞的事儿,寻了村子里两个壮劳力带着阿米他们娃娃兵一样的狩猎队,直接就往那里去,本就是心里有数,这寻起来自然十分的容易, 一路走着连小路都顺带开了出来, 可见这山里人的强悍。

“不错不错, 就是这里,早年间我也曾来过一二回,后来…咳,人老了,这闲话就多了, 不说这个,这山洞进去不方便,只能坐地上移进去或者爬进去,不过里头还好,只是不知道这些年,有没有被什么东西占了,咱们先烧点火丢进去。”

顾大伯说的这个是山里人探洞最长见的法子之一,和秀芝那个手指沾口水试探风向是一个道理,所以大家都会干,顾大伯才说完,那边已经有人用随身的火柴点了一把子已经打了结,绑上了石头的枯草往里头丢。

随着烟不断的升起,里头果然有了一点响动,嘻嘻索索的,听着有点渗人,可到了这些山间猎户的耳朵里却一点都没有变色的迹象,反而带着几分欢喜。

“看样子还是个空的,没主的地盘。”

后头跟来的一个汉子带着几分憨厚的笑容,大踏步的就往洞口那边去,顺手还拿起了两根树枝当做长筷子,一下一下的在这洞口夹起意外的收获。是的,这绝对是收获,因为受到烟熏高热后出来的时山里的山蝎子和蜈蚣,这两样东西别看看着难看,咬上一口还会让伤口麻痹中毒,可它们本身却是十分不错的药材,将这东西攒起来,放到竹篓子里,凑到半篓子,等到了去县城的时候卖到中药收购站,怎么也能有一二块钱。在这个时候这个价钱确实是不错的收入了。

等着这一股子烟没了,大家伙儿又做了一个再次往里头丢,这样反复来了三四回,看着确实在没有任何的动静,这才一个个慢慢的往里头去,虽然爬着进去实在是有些难看,可这山里人最实在,速度比坐着移快多了,自然是没有人愿意为了什么好看不好看的问题,而选另一种的。

等着进去之后,阿米这才发现,那山洞确实不小,怎么也有五六十平米大,只是真正能让人站直的只有这山腹内靠着最里头的不到二十平米,剩下的进口处十平米半人高不说,就是剩下的也不过是阿米这样身高刚能站直,就是秀芝都只能弯腰,可见这高度实在是低了些。

“咱们如今和县里的武装部,民兵队关系都不错,下次再去寻人买点火药来,把这入口的地方炸一炸,怎么也能开出一条直着进来的道,只要有了这么一个道,其他地方即使还是那么矮也不妨事儿,反正总要有地方放东西的,这点高度,放两口缸,堆点柴火足够了,这里头以后就能存放些备用的东西,遇上下大雨,或者有个万一的,就能用上,唯一不好的就是这里没有透光,空气也能稀薄了些,若是门口堵上,里头能闷死人。”

打着手电筒细细的查看了一遍四周的顾大伯思虑很周祥,阿米听着很是长见识,她即使自认后世信息爆炸让她懂得很杂,却也不能否认在这些琐事儿上,自己依然经验不足,没有这些祖祖辈辈在山里生活的人知道的多,所以听得很是认真。

“顾老大,这事儿不难办,你看啊,这进口处咱们既然要炸,那到时候想法子在上头点的地方,炸个通气孔出来不久是了,若是炸药弄得多,能把这里彻底收拾妥当那更好,我瞧着那洞口若是都炸开了也不小,咱们自己弄点土胚来,起个半墙,装个窗也是可以的,那个电影里的延安窑洞,那不都是这么样的?只不过人家是土山,咱们是石头罢了,也没啥区别对吧。”

“说来也怪,咱们这山要说石头也不少,不说是什么石头山吧,三成总是有的,可怎么这山洞就那么少呢,早年间我爹还说起为了打猎,在山里的大树上搭木屋的事儿,说山里过夜怎么怎么麻烦,这老猎人都未必能寻到个合适的歇脚山洞,这得少成啥样?”

明明是说这山洞怎么休整的事儿,可说着说着,话题转到飞快,立马又说起了这山洞少的问题,神转折太厉害,听得顾大伯都有点一脸懵的表情了,阿米看着就想笑。

“爹,这洞估计能一直没动物就是因为这门口不好进,不然这里离着野猪群的地界那么近,还能不被占了去?”

顾建国倒是个心疼长辈的好孩子,看着他爹脸色有点纠结,立马转回了话头,可惜他的用心是到了,效果没有,因为这里还有其他人,还是好奇心很重的孩子,所以又发现新东西了。

“这是啥,你们看,这是啥?”

有个手电筒了不起啊,四下瞎找就你能。顾建国心里吐糟这些小伙伴的不配合,可这眼睛却不由自主的跟着往那指着的地方看,人也不由自主的靠了过去,速度快的阿米都没能赶上,只能凑进去半个脑袋,瞧了一眼,就被那三个大人又给挤了出来。

“瞎咋呼啥,我来看看。”

大人就是虚伪啊,明明自己也好奇还搞得特别的义正言辞。不过也庆幸这些大人接手了这新发现,因为那孩子发现一处有人工挖掘的痕迹,甚至还是个土包,隐约有什么东西杵着,有心想挖开了看看,是不是什么宝藏,不想却被大人给抢占了好位置,心有不忿,可等挖出来,又是一阵的庆幸,因为那不是什么宝藏,而是一堆骨头。

“怎么是骨头?看着还不小?不是尸体吧?这难道是杀人了?”

你还别说,有几根看着还真像是人骨头,不过顾大伯等有经验的端详了好一会儿才松了口气的说到:“不是,是动物的,有的像是山羊,有的像是兔子,至于这几个像是人骨的,那是猴子的,看着骨头的样子,怎么也有几十年了,看样子应该是当年那几个人在这里住着的时候留下的。”

这样说也对,阿米用换位思考想了想,若是她躲在这里,想要弄吃的,那自然只能是靠打猎和采集,果子的核可以随意丢,可动物的骨头却不成,丢的近了,容易引来些食腐的猛兽,这是给自己找麻烦,自然只能挖个洞埋起来最安全,至于这里头骨头杂乱也正常,因为他们不能保证每次逮到的猎物是同一种,至于油猴子,这个比较奇怪,这附近可不大见这样的东西,或许是意外猎的,不过猴子可不是什么好猎物,一个不好很容易吃亏,这样的情况下,这几个人连猴子都吃,可见当时情况只怕是很艰难,打猎也不容易才是。

这样一想,阿米对着那个时代,那些人又多了几分同情和怜惜,对如今的日子也越发的满足起来,倒是顾建国几个人见没有宝藏很是失望。

“还以为能挖出个什么匣子,弄个秘籍呢,再不济来点珠宝也好啊,怎么就是骨头呢。”

刚说完这话,顾建国的脑袋就被自家老爹一个毛栗子给光顾了,“都瞎想啥呢?还宝藏?秘籍?闲书看多了吧,人家又没死,留个什么秘籍宝藏的?当初能逃出去,自然是都带走了,还能留给你?再说了,就是有什么珠宝,知道是有主的,你还能拿了?那这不告而取岂不是成了贼偷?那是咱们山里人能干的事儿?忒不像是个汉子。”

“可不是,你们这些小兔崽子,可别老想着不劳而获的好事儿,靠着双手养家,凭着力气吃饭,这才是咱们这样的人家,这样的汉子该干的事儿。”

“都是闲书看的,就该紧紧皮子,知道知道好歹才行,不然以后还不得闯祸,咱们可不能丢了祖宗的脸,几辈子人了,再苦也没干过没良心的事儿。”

这话顾大伯说的理直气壮,说的毫不犹豫,后头的两个听着爷跟着点头表示赞同,可见这些人的心地是如何的善良宽厚,道德底线更是让阿米羞愧,因为在那凑过去的一瞬间,阿米其实也有类似顾建国的想法,甚至暗搓搓的还挺兴奋的,在后世,捡到的就是自己的好像已经成了潜意识的正确认知,对于什么拾金不昧,已经没有多少概念了,偶尔新闻上听到一个,都能喝大熊猫媲美,直接成国宝,这样一想,似乎这个世界,这个时代的人更可爱些,也更值得敬重。

第131章 忙不停

顾大伯要说起来也真是个劳碌命, 满脑子的活计, 好像怎么都能寻到事儿干的样子,就说这一次的山洞事件吧, 明明已经探过一回,定下了章程,只要等着弄来了火药,将山洞清理好,基本就没事儿了, 他却愣是给排出了一二三四五好些个活出来,比如这山洞里平整地面的事儿,比如寻了村中做屋子的老手过来,收拾这刚炸开的洞口, 以期像是刚开始说的那样, 像是窑洞一般弄出门窗。等着这些弄好了, 又提出要在这山洞内存上些粮食柴草,好方便冬日过来检查田亩的人避风避雨。

好吧,这些都是正事儿,眼瞧着又要到冬季了, 为了进山打猎的人也好,为了这新开的冬小麦的山谷田地也罢, 这有备无患也算是有远见的行为, 应该支持。只是阿米忍不住想问,这好容易都干完了之后,又来一个在周边查看老旧陷阱, 进行填充又是个什么鬼?

“要我说,这附近往日我们也不常来,能有啥旧陷阱?要是早几辈人挖的,按说也该填好了才对,都是山里生活的,谁还能不知道这规矩?怎么想着让我们忙乎这个?”

“还能怎么的,还不就是那山洞里的骨头给闹的,有骨头自然就是有猎物,而有猎物,那么自然也少不了陷阱,不说了那都是小大夫嘛,这样的娃子除了挖陷阱,还能指望啥法子打猎?”

“是为了这个啊,要这么说倒是也在理,他们不是咱们山里长大的孩子,未必知道填埋旧陷阱的规矩,再说了,这都二十年了,原本显眼的陷阱估计早就被花花草草的给覆盖了,以后咱们往这里来往的也多,万一哪一个不小心踩上去,那还真是容易出事儿。”

这样一说这四处查探的事儿还真是不能不干,这是为了这附近所有人的安全着想,没人可以推脱。

你还别说,这顾大伯的顾忌还真是没错,不说是否还有隐秘的地方没查到,单单是这通往野猪山谷的一段山坡上,村子里的老猎户就寻出了三处旧陷阱,虽说里头的一些猎杀动物的布置不是腐烂的不成样子,就是早没了踪影,可单就是那半人高的深坑,若是没注意,一个跌倒,也能让人吃大亏。

有了这些实证,顾大伯的决策越发显得英明起来,整个村子的壮劳力都被他指挥的团团转,在这一小块地方,愣是干活干到了下雪才停。

“总算是能歇着了!”

顾建国拎着一罐子刚磨好的香油到了阿米家,帮着把罐子放好,就一屁股坐在了厨房大灶前的凳子上,一脸的疲惫,满身的骨头就像是被抽离了一般,整个人都靠着墙壁支撑。

看着他这个懒样,阿米二话不说,倒了一碗刚做出来的胡辣汤递过去,放在离着顾建国不远的简易小方桌上,“给,喝一口,人就有劲了。”

有的吃,顾建国还是挺积极的,连刚才的疲惫都不见了,把屁,股下的凳子往前一拉,就凑到了那小方桌前,端起碗就喝,三两口的,那碗胡辣汤就立马底朝天了。

“还是这汤够劲。”

烫呼呼的胡辣汤,又酸,又辣,可不是够劲嘛,这会儿连着脸都开始发烫发红了,额头还隐隐的冒着汗,哪里还有半点的疲态,整个人精神了不止一点半点。可这会儿因为有力气了,连着抱怨也一并多了起来,要阿米说,还真是不知道这一碗胡辣汤给的好还是不好。

“你说我爹咋想的?这都忙乎了这么些天了,怎么就不知道安生呢,阿米啊,你是不知道,前儿刚忙乎完那些乱七八糟的事儿,这两天又招呼村子里的那些老,娘,们去山道那边新建的香皂厂收拾屋子去了,他怎么就不知道累呢,我今儿要不是有给你送香油的事儿,这会儿只怕也给喊走干活去了。”

你让阿米说啥?当人儿子的面跟着一起吐槽?那万一一会儿当儿子的回神了,听着不舒坦了呢?你怎么圆回来?没得得罪人,所以还是闭口不言的好,反正瞧着这小子这会儿也就嘴巴闲的慌,瞎抱怨的。

“你说这是不是想着在早点在新厂区开工?要是这样倒是也有可能,如今那原本仓库该的厂房是小了些,为了能保证没一个月的生产任务,人挤人的都快堵到外头去了,要是能早点搬过去,倒是也宽敞,那边起好的屋子就有大五间,工序分一分,正好能收拾利索了。”

看吧,好在没接口,这小子自己就给他爹寻好了理由了,到底是亲父子,就是不一样。

“当初不是说那零碎的几个平地正好能起七八间嘛,怎么这会儿就准备搬?后面的还起不?”

这个新香皂厂因为离着阿米这边有点远,在绕山的山涧路口这边,即使阿米去野猪山谷那儿,走的也是山缝炸出来的山夹道,实在是不顺路,去的自然是少的很,去的少了,这消息也就少了,好在她的消息来源不少,不明白的绝对有人可以问,比如顾建国。

“怎么不起,围墙都打好地基了,还能浪费了?只是那剩下的两块地方,用处都划好了,是仓库和办公室,一个是里头都要做分类存放的隔间,一个是正好长条形做个一排隔成三四间办公室,起起来比较耗费时间,特别是办公室,那里你知道的,山涧的地方风大的很,在那里起呆人的屋子,就不能不做火墙,所以啊,麻烦着呢,自然是先放着了,等着开春在弄,如今这五间都是大通间,是当厂房用的,里头天天火烧火燎的,连着供暖都不用操心,起起来自然快呗。我瞧着,登上几日,那里头东西摆好了,就能直接干起来了,那宽敞的,说不得一个月都能多一两成的出产呢。”

顾建国头头是道的这么一点,阿米对那个基本没啥印象的香皂厂立马好像就明了了一般,这样一想,人顾建国其实也是挺有才的,懂得不少啊!

“你到时挺清楚的,那你还说大伯性子急?如今那厂子成了国营单位,每个月的任务想来不少,等着交完了任务,能留给村子里的好处自然就少了,想要让村子里得利,也就扩大生产一个法子,再说了,当初咱们自己做的时候也体会过了,那脏油烧起来味道有多臭,这几个月下来,想来那厂子边上的人也都快受不了了,再不赶紧搬,人估计都能寻到你家去。”

不说不觉得,一说这个,顾建国也不自觉地开始抽鼻子,可不是嘛,那东西是好,可这味道很不好,更不用说,他家离着还近,一日日的,几个月下来,被刺的连肉香都不觉得,要是早点搬到哪下风口的地方,自己可就解脱了。

“哎,我也不傻,知道这是好事儿,就是有点可怜我自己,遇上这么一个爹,连躲懒都不成,得了,我还是去帮忙吧,早点干完了,早点猫冬。”

说话间顾建国就要起来回去,才走到门口想帮着关门,就发现阿米也套上了羊皮大氅跟在了后头。

“你这是干啥?要出去?”

这是情商不够,还是智商不够?这问题问的真是让人捉急。

“我跟着去帮忙啊?早点好,早点了。不就是收拾一下屋子嘛,能有啥大活,这样的事儿多几个人,一会儿就弄完了,多好。”

她这一说,顾建国倒是有些不好意思了,觉得自己送一趟香油弄的好像是来拉人手一样,忙扯着阿米说道:“大冷天的,有那些大人,哪还用的你呀,赶紧的进去吧,别冻出病来。你家就你一个,有个不舒服,都没人知道。”

明明是关心的话,可愣是让着臭小子说出了不一样的味道,怎么听怎么别扭,阿米忍不住翻了个白眼,一把拉开了顾建国,顺手将门一锁,大踏步的往前走,弄得顾建国忙不迭的跟上来。

“看看,你这脾气是越来越臭了,也越发的不听话了,才说几句啊,就给我脸色看了。这又怎么了?”

还问怎么了?阿米觉得和顾建国沟通困难,正生闷气呢,一边又有人来了,一回头,是阿灿。

“咦,你们也出来了?是去香皂厂帮忙?”

看,这就是个有眼色的,都不用说话,一转眼珠子就知道他们干嘛,这智商差距真是大啊!阿米忍不住又给了顾建国一个白眼,弄的这小子越发的郁闷,茫然,那表情太明显,连刚走过来的阿灿也发现了,见过不少次的他嘴角微微翘起,凑到顾建国边上,小声的问道:“你又怎么惹她了?”

“我咋知道呢?一个不对就成这样了,我都迷糊了,明明我是哥哥,怎么没回弄得像是都是我的错呢?那小白眼翻的,太打击了人。”

是够打击人的,连阿灿也被你的话给打击了,合着你从来都不知道为啥啊!

第132章 外头的消息

去年下雪后在山里套兔子很是丰富了一些人的荷包, 特别是那些在城里日子苦熬不过去, 放下了脸面,一心求财的人家, 拼了命之后收获绝对满满的。这让不少人感觉自己以往的成见那简直就是个渣渣,往日有些看不起的山里人的日子,比他们这些所谓的城里人不知道滋润多少,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人才是最大的傻瓜。

有了这样的觉悟,再加上还有靠着去年一个冬天, 家境立马改善的实例在前头摆着,比如那邱明家。今年入冬后循着关系想进山求财的自然不少。不说那些新来的,就是去年尝过了甜头的也一并带着亲戚帮手。如此一来,不说别的村子怎么样, 就是葫芦村, 一时间也有些人满为患的迹象。

或许这也是为什么顾大伯和村长着急将新厂房收拾出来的原因吧, 将香皂厂搬过去,一来能在外来人口增多的情况下不至于影响到香皂的生产,秘方也能得到保护,隔开不必要的麻烦;二来也有腾出那间已经了厂房的大仓库给来人提供住宿的原因。比去年几乎翻了两翻的外来人口, 可不是那几间村委办公室能搞定的,都是沾亲带故的, 也不好往外赶人, 索性把空出来的大仓库改一改,和几个下放人员那边一样,隔出个六七间屋子来, 哪怕是一个屋子住两个人呢,也能解决不小的麻烦。让村委办公室不在成为旅馆。

阿米和顾建国,阿灿有心去新厂房那边帮忙,才走了没几步,就被顾大伯看到,揪到了仓库这边,天寒地冻的,顾大伯也不舍得这些个娃娃们去那山道边吹风,听着他们有心帮忙,索性就分派了一个刨木板的活计,要将那大仓库隔成屋子,这木板的用量可不小呢。而且里头已经让他安置了了各家没事儿干闲得慌的小崽们,正好凑一起还热闹,免得他们出去瞎晃悠。

“冬天就这不好,啥活都干得不顺手,你说要是夏天,想要隔屋子多简单的事儿啊,用点土胚,几下里一弄,立马就好了,用藤也成,要啥有啥,如今倒是好,还要用木板,不单慢还浪费木材,真是不划算。”

顾建国手下干活还是利索的,重体力的也没问题,更不用说简单的刨木板了,一会儿的功夫就是一堆的成品,就是这嘴不好,也不知道是不是到了中二的年纪的缘故,如今说话越发的不过脑子,十句话里七成都会得罪人,就说这一次也是,你都已经干活了,还说这干啥?平白的让人以为你心不甘情不愿的,那岂不是把你刚才的那点好全给扔了?

“少说几句吧,要是早知道有这事儿,村子里的干部能不早收拾了?还不是赶上了嘛,再说了,这也不是没好处的,好歹这木头做隔板省地方呀,凑一凑,能多挤出一间屋子来呢,对了,这大仓库怎么不做土炕?这些木板子看着是做床用的吧。”

到底是自己人,阿米还是挺关照顾建国同志的,所以再驳斥了他的那些嘀咕后,还顺带引导了一下八卦,好让这些闲话岔过去。

“还用啥土炕啊,这个月份,木板子做的床凑合着用吧,再说了,到时候可未必会不成。说来还是秀芝爹本事,前些日子从机械厂弄来了一大截旧管道,又请了城里的一个锅炉师傅指导,正琢磨着把那些旧管道直接装到这屋子里呢,就围着墙绕一圈,到时候还用啥火炕啊,每个屋子一截铁管子,一个连一个的,只要外头一个地方烧火,那这一圈的屋子全有了热乎气。可是能省多少柴火。”

看,这引导话题还是挺有用的吧,立马就没人去管顾建国了,一门心思开始听边上的人说的新八卦了,你还别说,这小道消息灵通的,真心不是一般人。居然啥都知道,连优缺点都一清二楚,合着比做报告的都利索,以后肯定不是一般人,人民日报都未必能装的下。

小小山村,人才真是不少,这个刚展现了一把媲美锦衣卫的消息来源,另一个就展露出了规划师的潜质,眼睛一瞄,就准确的说出了装这暖气的大概方位,阿米感觉自己的小伙伴们实在是太厉害了,简直就是要上天啊!看看,她都已经震惊的没法子插嘴了。

“一个屋子才一截?哦,是靠着这仓库的大墙的地方连过去吧,那才多长啊,能有多少热乎气?再说了,这如今铁管子可不便宜,买来合算不?要是大价钱,还不如用土炕呢。”

“就秀芝爹那人,价钱高了他能看中?肯定有便宜可捡。再说了,这仓库当初建的时候墙壁就做的厚实,本来就挡风,再有那么一点子铁管子的热乎气,哪怕就那么一截呢,这屋子就不会太冷,还是挺好的,即使不如有火炕的晚上睡着舒坦,可也比村委会那地方强吧。要是还不成,拿个火盆进来不就成了?再说了,不用自己烧炕,那屋子里烟火气也少,人也省事儿,多好。”

“可不是,听说这城里这样的屋子可稀罕着呢,叫啥来着?哦,对了,叫暖气!不是大单位都没有。还有啊,你们知道不,有了这么个管道,外头那大炉子上还烧着水,一天到晚的有热水供应,这听听都觉得好,以后我妈让我烧水的时候,我就能偷懒了,直接过来装。”

“所以说啊,还是城里人过得日子舒坦,啥偷懒的法子都有,不过这事儿也怪了啊,这东西好好的呢,拆了装都成,怎么拿机械厂就不要了?听说还特便宜,这是咋了?那么浪费,可不像是好事儿。”

阿米的嘴巴已经合不上了,这些和她一起干活的伙伴们不但言辞犀利,眼光独特,连着八卦精神也无限高深,已经达到了探索频道的最高境界,透过表面看实质的地步。

你说阿米怎么知道的?因为为小伙伴们解惑的人来了,就是那个邱明,因为今年来村子早,这会儿山里大雪还不够厚实,套兔子还不到时候,就是村子里的狩猎队也还没上山冬猎的打算呢,就索性跟着村子里的人一起干活,仗着去年的交情,在村子里的大食堂混一天三顿饭好省点粮食。

今儿因为阿米他们都在这大仓库这里做活计,老村长看着这邱明到底年纪小,和顾建国他们也算是熟悉,能搭把手,又生怕他干别的重活累坏了身体,就索性给了一个运送木材的差事,让他帮着驾驴车,往来于新旧两个仓库之间。帮着整理这些木材板子。

这不是刚一车运到,正要招呼顾建国一起搭手往下卸,就听到了里头叽叽喳喳说起这机械厂的事儿。他立马就搭上话了。

“你们说机械厂啊,听说是要搬家了,和隔壁县的厂合并,划入到省里的大机械厂的名下,到底怎么的也不清楚,不过我听我爸说,好像这厂里从人到设备都要搬过去,就在隔壁那个有铁路经过的县,说是为了以后运输方便什么的。”

邱明和这村子里的孩子们关系是真还不错,去年好几次进山,就是跟着这些孩子的小狩猎队去的,虽然不像是跟着大人那样收获多多,可也不至于空手,人家孩子们也帮了不少的忙,教了不少的本事。再加上最初教导他打猎本事的那些人,也多是这些孩子的叔伯,邱明自然和他们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愿意插话近来帮着解惑,分享一下他的小道消息。

“搬家?好好的厂子搬家干啥?他们厂子一年可买不少野猪肉呢,这要是走了,咱们可少了买家了,一年下来要少挣多少啊!”

“运货一定要火车?不是还有大卡车嘛?”

这会儿是说什么的都有,一个个都有些不理解,往常,好吧,也不是往常,就前几年,只听说大厂子开三线,开分厂,技术下乡什么的,啥时候听过合并搬家这样的故事?真的感觉有点意外和不可思议。

阿米也觉得有些不对劲,这小县城有机械厂,这个她一直都觉得很正常,国家五小工程嘛,地、县办的小钢铁、小机械、小化肥、小煤窑、小水泥工业,或者是什么小玻璃,小炼油,小火电什么的,一直伴随着国家发展的脚步,支撑着地方上的需求,一直到后来的国营改革才一步步的退出历史舞台。这会儿突然提前的变动让人感觉怪怪的。

“是吧,你们也觉得不对吧,我爸也说奇怪,不过就是不知道到底怎么了,反正是上头下的文件,对了,还有啊,听说原本的水缸窑厂也够呛,那个厂长都被带走了,也不知道是为了啥,最近啊,城里到处都怪怪的,说起来,还是你们这好,啥事儿不用多想,干活吃饭就成。”

邱明搬完了木头,顺手在一边的木桩上坐下,帮顾建国扶住木板的一头,让顾建国干活轻省些,一边正好和大家八卦,说起城里的事儿,那真是一脸的感慨,怎么看都不像是个少年,倒像是个历经世事的老人一般,感慨的不行,看的大家都忍不住笑。

“得了便宜还卖乖,阿明啊,你要真觉得这里好,那把你家新买的院子卖了带着一家子来山里住好了,你舍得不?”

“嘿嘿,还真是舍不得,你别看我这会儿都还没分配个正紧活,就干个零时工,可我爸那工作可是可以顶替的,就是为了这,也舍不下哦。”

邱明就这点让人感觉好,啥事儿都放明面上,就是舍不下城里日子,也说的实实在在的,不虚的慌,所以即使是不对盘的城里人,山里的娃子也愿意和他一处干活,一处打猎。

众人嘻嘻哈哈的说话,热闹非凡,只有阿灿一个转头,看到了阿米有些不同以往的难看脸色。

“阿米,怎么了?”

“啊,没事儿。”

这怎么说?怎么解释?说她听到有人被带走心里发慌?还是说她对未知,无法掌控的未来感觉无措?什么都不能说!什么都不能做!这才是最让人无助的地方。很多事儿除了自己承受,在没有别的法子。

低着头,阿米没有看到,阿灿微微有些黯淡的眼神。

第133章 纷纷和鲜血

外头的是不管怎么乱, 暂时影响不到村子里, 不过接连不断的消息却遮盖不住,已经传的沸沸扬扬。掀起不小的风浪来, 就是人心也不知不觉中有了改变。这样的纷纷扰扰传到村子里,即使隔着不小的距离,也一样带来一定的冲击。

先是那机械厂的事儿,整体搬迁的文件还是下来了,要求半年内全厂搬迁, 厂子里的领导有的跟着去当了副手,有的调走去了别的单位,还有的被撸了职位,什么样的都有, 至于厂子里的工人?这年头跟着厂子走是常态, 所以九成的人都是要跟走的, 剩下的多半是因为家里另一半在其他单位,相互调剂人员换出来的。当然了,零时工不在这些正紧的数字之内,只有丢工作的份。

而这厂子搬迁的原因, 也慢慢被透露了出来,说来也是运气不好加上自己也有责任, 综合造成的, 这小机械厂大家心里多少都有数,做点寻常的东西是没事儿可要是做什么精细物件,那就不成了, 不单单是机器不够先进,就是人员,也比不得那些有着高级技工的大厂。可偏偏这厂子的领导不知道哪根筋打住了,一门心思和大厂别苗头,求了个大单来。当时接到单子的时候厂子里还是挺激动的,毕竟若是真的能顺利完成,那么以后这厂子的级别就会上调一格,前景也好,福利也好,甚至是以后上级的重视程度,都会有好处,所以全厂的人都很努力,拼命的在规定的时间里做完了产品,可惜这样的努力不是所有人都能最后通向成功,获得鲜花的。

完成的数量没问题,时间也没问题,可合格率却有问题,不到八成的合格率让机械厂受到了上头的训斥,要知道大厂子这样的东西最低也能达到八成五的合格率,这可是足足少了近一成,对国家来说,这就是浪费,怎么可能有好脸色看?再加上有人落井下石,举报这机械厂的厂长搞一言堂,个人英雄主义等等,反正最终就落了这么一个结果,全厂和隔壁县合并,成为省机械厂的附属分厂,厂长最终若不是上头有人保,估计都能坐牢。

这样的消息传到阿米这边的时候她真的是倒吸了一口冷气,这样的事儿放在现代会怎么处理?罚款?赔付违约金?好像也就这样吧!反正怎么也不可能弄到厂子都搬走,领导近半被调离的情况!这事儿搞的是不是太大了?再说了,即使只有不到八成的合格率,可是这到底只是他们第一次做这样的产品,若是能好好的钻研一二,请上级派个高级技工知道一二,做到省城的大厂最低合格率的程度还是有希望的,若是从这个角度看,人家这厂子也算是有进取心,有追求了,怎么就能成这个结果?这样的处罚,以后还有谁敢搏一搏?一个个只顾着不出错,只顾着循规蹈矩,那也怪不得最终国营的厂子一个个都倒闭了。

阿米这样的为机械厂可惜,村子里有见识的老人们一个个也都感觉可惜,比城里那些怨天怨地的怪罪厂子领导害他们搬家的,不知道强了多少,这倒不是说这小山村的老头比城里人还有见识,主要还是性格决定了他们的态度,对城里人来说,安全,谨慎才是第一位的保命要素,不然一个个的也不可能从混乱的年代延绵生存下来,而对于山里人来说,想要活下来就要学会搏命,胆小的反而死得快。

这边机械厂的事儿还没烟消云散,那边缸窑的事儿又闹大了,零零碎碎的虽然消息有些杂乱,可整理到一处也不过是人倒霉,喝水也塞牙的典型罢了。那缸窑本来是本地一个所谓的地主资本家的家族产业,只是人家脑子也不笨,知道顶上换了当家的,要跟着大势走才能太平无事,所以从一开始就乖乖的做了公私合营,前几年又彻底将自己的那些股份交给了国家,自己只是担当了窑厂的厂长的位置。这一举动可以说当时是很受表扬的,还被当做积极分子给过奖状。

这事儿要是就这么下去,那么即使到十年间,只要小心也不是不能躲过去,可惜啊,前几日不知道哪个混账往上头汇报,说这窑厂的厂长家里,以前有个兄弟是国大党的军官,还上过黄埔军校,所以这厂长也很可能是特务。

你说这上哪儿说理去?人窑厂的那个啥,只是个堂哥,这也能算家属?再说了,那堂哥早年年就打小鬼子的时候战死了,鬼怎么干特务的活?怎么这会儿就能扯上了呢?再说了,当年打小鬼子的时候,这全国各地,当了兵的可不少吧!刚开始红党弱小的还不知道在哪个犄角旮旯的时候,那不去国大党还能去哪儿?顶在前头可不就是青天白日旗嘛。更不用说,那个时候人都要疯了,为了打小鬼子,那时候谁还管这个?眼睛都打红了,能不能活下去都不知道,前线打生打死的,基本就忘了啥叫政治。哪里知道还有这会儿的祸事等着呢?

那厂长被带走后,听说在审查的领导面前那是哭的委屈的不行,只觉得这世界天都塌了,偏偏这会儿也是他时运不济,又有人说他是资本家,是压迫劳动人民的吸血鬼,还有不知道从那个犄角旮旯冒出来的所谓的受害者,给他添了一条一条的莫须有的罪名。

那人不是个能受委屈的,也是个狠的,对别人狠,也对自己狠,在知道了这些之后,沉默了好久,最后在一些人的帮助下,写下了一张大大的大字报,写上了所有打小报告的人和他们家的恩怨,还有那些人的各种问题,进行了揭发,然后还反驳了所有的罪名,最后爬上了县政府的屋顶,直接跳了下来,准备用死证明自己的清白!

就是这么一跳,事儿给闹大了,这会儿可还不是一张大字报就能要人命的时候,很多人还在坚守着国家的法律和道德底线,再那厂长被火速送往医院的时候,就对这一件事儿进行了彻底的调查。

结果是不用说的,人家有奖状啊,把所有的家底都献给了国家,这样的人怎么能说是资本家呢?还有啊,人家那堂哥是国大党没错,可那是抗日战死的,对咱们红党,对人民可没有犯罪,没有血债,相反都能称之为英雄烈士的。要是就因为是啥军校出来的,家人就要当特务处理,那全国就没几个好人了,要知道真要算起来,国家如今的那么多大将里头七八成都是那个学校的毕业生呢。就是总理也当过那个学校的领导,这样算咱们这国家还有合格的军人不?

至于其他的莫须有,更是经不起推敲,纯粹就是诬陷,哪怕是为了平息这城里日渐喧嚣的流言,把这政府逼死人的事儿给处理干净,整肃一下浮躁的人心思想,那几个为了一点子小心思诬陷的人也得不到好结果。更不用说,一般趁着这样的事儿落井下石的,基本就没几个屁股干净的,若是没有点妄想什么的,怎么可能干出这样的事儿?那厂长的一张大字报直接把那些人家的老底都给掀翻了,不处理才怪呢。

最终的结果不用说了,那些蠢蠢欲动的人,就像是十年乱世那只怪兽微微探出的触角一般,被彻底斩断了,倒是让这个县城周边都瞬间恢复到了几年前的模样,那些不安分的人不是被除了好些,就是偷偷的缩了回去,至于那个厂长?事儿解决了,可人依然还是没了,一条人命就这么活生生的葬送在流言蜚语和人心叵测中,唯一值得安慰的是,因为这个事儿,他家中老老小小都给保住了,因为这一次事件的公正公平的判决,想来即使未来再次遇上这样的事儿,他们也有了保命的筹码。省政府特意颁发给他们家的家产捐献证明,和他们那个战死在抗日战场上堂叔的清白证明。

阿米他们知道这些事儿的时候,那厂长已经入土了,这个年代最简单,最简陋的葬礼,没什么可言说的,可这一件事儿却在各处引来了不小的震动,多少人觉得他死的冤?性子烈?又有多少人对那些诬告的小人咬牙切齿?还有多少人心里警惕,暗中戒备?还有多少人,开始对身边的人增加了防范?人心险恶在这件事儿之后,给无数人上了一课。

至于阿米?望着窗外的那层层被大雪覆盖的大山,暗暗的叹气,冬天过去后的下一个春天也不过是□□年,离着无数文件故事中的六五年还有一年的时间,可却已经开始死人了,那么这一场政治博弈和波动中,到底死去了多少人?真的是无法想象的数字。往上爬就那么重要嘛?重要的不惜违背良知,背叛所有?通往权利巅峰的路都是鲜血染透,白骨铺就的,残忍真的就能成功?

这样严肃的问题其实对阿米来说还很遥远,倒是她的上学问题很近,因为开了春,她就要跟着村子里的几个孩子开始往县城去上初中了,十二岁的初中生,不知道来不来的急赶在停课前混到高中去!这才是阿米切身相关的大事儿呢。

第134章 暖色

大雪天的山村宁静祥和, 阿米一人住在这屋子里虽然冷清, 却一点都不艰难,村子里的人都心善, 知道她一个女娃子过日子不容易,都愿意搭把手,就是阿灿也学会了怎么在这样的地方,这样的天气过日子,许是他本就学习能力强的缘故, 顾着自家爷爷奶奶这两个老人之外,还能空出手来帮忙。

“你别看了,进屋吧,外头冷的很, 我一人就成。”

阿灿这会儿正在阿米家屋顶上帮着扫雪呢, 这山村的日子虽然没有大城市繁华, 可这里安静祥和,吃的也不差,才多久啊,阿灿的个子都窜上去了, 一看就是个大小伙子,干起活来更是利索的很, 若是不知情的怎么也不会看出这本是个城里孩子, 在家帮着老人干活一把手不说,就是村子里的事儿也能出力,已经完全融合到了这个村子里。

阿米在下头瞧着阿灿干的挺不错, 也没有掉下来的危机,索性也放了手,进了屋子开始做起了自己的事儿。那是前些日子刚托人弄来的一点子细棉布,阿米正准备做内衣呢。

这地方啥都行,就一点不好,那就是内衣没处买,像是她这样年级的女孩子,别说是全棉小背心了,就是一般的内衣都没有,肚兜都凑不齐,村子里的女娃子基本就是直接套上一件无袖的衣裳当内衣穿了。这要是刚来的时候,吃饭都成问题,那就不说了,没什么好想的,天大地大吃饭最大,可到了这会儿了,日子过得顺当了,自然追求也多了起来,也想着补充一下自己的其他需求了,更重要的是,前些时候,阿米刚抽奖抽到了一份初级缝纫的本事,这样一来,还有什么可说的?自然是立马就上手做啊。

要说做衣服的本事,现代人是比不得这个时代的人的,这里,基本上是个女人就会点这本事,一代代的传承,这也是一部分,就是阿米这个孤儿,在父母没去的时候也跟着学了不少,最起码的一点缝纫也是懂得,所以当这初级缝纫的本事到手之后,她上手就很快,一般的衣裳裤子,甚至是简单的绣花都能做上一二,凭着这一手,就是去开个作坊做衣裳,也有了三四年学徒工的本事,有这本事,做内衣自然是不在话下,甚至还摸索着用小麦寄来的羊毛,给自己织了两双羊毛袜子,可见她如今的本事。

阿灿弄完了屋顶的活计,自己去厨房用热水擦拭了一下身上的汗,走进屋子,看到的就是阿米在炕上坐着飞针走线的样子,嘴角不自觉的就露出了几分温暖的笑来,不知道想到什么,眼神闪了闪,带着几分不好意思的样子,凑到阿米身边不远处坐下笑嘻嘻的说到:“阿米,你给我奶做的那鞋底子我奶看了可高兴了,还说你手艺好,做的又细又厚,比一般人做的都结实呢。”

阿灿虽然人看着挺活泼,也挺好说话,可却不是那种会奉承人的性子,莫名突然说起这个阿米也有些诧异,忍不住抬头看了他一眼,只是一眼,就看出了他的小心思,微微一笑,大方的说到:“喜欢就好,你奶眼睛不好,力气也小,这纳鞋底的活做不快,我看着都着急,还不如我帮着做利索呢,你回去和你奶说,那几个仓库里住着的人的鞋底只要给了尺寸,我一并给做了就是,不用紧赶慢赶的劳神。”

她这一说,阿灿的脸就有些发红,尴尬的挠头,呵呵的傻笑了半天,这才重新接上说到:“你都知道了?那个啥,我爷爷和他们说的上话,处的挺好,那边又只有付奶奶一个人能做点这活,就忍不住想帮一帮,都是受苦的,还有个比我小的在,我奶他们也不忍心呢。”

这说的可以说是很贴心了,虽然双方本身都是下放劳动,属于成分不好,被隔离区分对待着的,可这阿灿家和后来的几个到底也有些不一样,一来阿灿毕竟不属于下放人员,而来因为上课的事儿,阿灿家又有了房子,算是半个本地人也可以,这样已经基本脱离了最底层的情况下还和那些人凑一起,还说的上话。这话要是传出去,对阿灿一家都没什么好处,可他还是对阿米这么说了,可见对阿米的坦诚。

阿米听着这话自然是知道这里头的意思的,她本身对这些下放人员就没有什么偏见,甚至隐隐还带着几分敬畏,毕竟她知道,这些人一旦脱离如今的危机,会有怎么样的冲天前程,更不用说如今这里头还夹着阿灿,这个小伙伴了,自然更容易接受宽容温和的对待这些人的念头。所以她也笑着说道:“放心,我知道他们不是什么坏人,不过是倒霉罢了,再说了,就算真有什么不对,都是老人孩子,能有啥危险?没必要太苛刻。所以啊,你们只要注意点,别让外来的人看到,想多接触也没啥。至少咱们村子里的人心都不坏,不会去告发的。至于这些活计,我能帮忙的你尽管拿来,别和我客气,我手脚快,也有力气,这东西也容易,赶一赶就成,别让你奶奶偷偷做,我这里反正就一个人,做啥别人也不知道。”

听阿米这么说,阿灿的脸都要笑开花了,猛点头,和小鸡啄米一样,一叠声的答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