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瞬间,孔子风甚至觉得这些人把土匪当金条,看着就满眼都是金光。

“爹爹!”

孔子风抱着儿子叹气:“别怕!”天知道他们来的这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又会遇见些什么!”

一愣神的工夫,驿站里一切都收拾妥当。

那些可能是土匪的壮汉们都被拎走捆好扔到后院去,客人们接着坐下来吃吃喝喝,连他手里也被塞了一大海碗面,

吃饱喝足,孔子风见好些人准备进城,他干脆带着儿子一起,主要是这个靖州实在过于古怪了些,要没人带着,他有种自己会寸步难行的感觉。

“身份凭证别忘了。”

刚才的老汉果然是个热心肠,没一会儿工夫,就说了一堆值得注意的各种事情。

事实上,不用他提醒,孔子风看见那幅和自己还有儿子,简直一模一样,像的不得了的画像,他也决定这东西要好好保存,以后带回京城显摆显摆,决不弄丢。

老汉搭他们父子的顺风车一起走,坐在车上,就问道:“听说先生是来求医?”

孔子风点头。

“先生别见怪,若是可以,能不能告诉我令公子患的是什么病?我一直在靖州,咱们这地方医馆不少,要不是特别严重的病症,用不着去济民医馆的。”

老人家看了这父子几眼,“我瞧着你们到不像贫困人家出身。”

孔子风连忙道:“小儿罹患肺痨好些年,只要能治好小儿的病,诊费不是问题。”

他也听说过,那个济民医馆因为医药费特别低廉,很多患者都愿意去,因此人满为患,后来还是太孙妃娘娘决定,靖州孤寡之人,还有五保户优先就诊,其他人想要廉价治病,必须开证明信,有三位以上德高望重的人证明确实没有能力求医。

就这一点儿,他多少觉得那位太孙妃有点儿沽名钓誉的意思,当然,他也不敢做什么正人君子,只要对百姓有益处,沽名钓誉也无妨,不过,在驿站里呆了一会儿,他到知道,靖州还有好几家医馆,收费也并不高,大部分人看个病根本不当回事儿,有的是没病也去转转,买点儿成药回去。

尤其是有一种小儿驱虫药,连大人偶尔也买来当糖豆吃,还劳动官府那边出面制止,实在是如今百废待兴,各行各业都缺少人手,许薇姝到是想整出机器,什么都来大批量的,可惜暂时很难做到,做出机器来,也没有足够优秀的人去使用。

至少如今还弄不到傻瓜式的仪器。

老汉一听说是肺痨,只能叹气:“那可真要去邬堡,别的医馆也不是不能治,可药物总有限,得排号,济民医馆娘娘最看重,药物一向是首先给。”

一边说话,驴车就进了靖州城。

那城墙高耸入云,巍峨壮观,到比京城还显得壮阔。

以前城门并不在这儿,现在这一座城门,乃是今年才新建成,把太孙妃娘娘的邬堡囊括进去,修建速度之快,简直让人不敢置信。

孔子风一路上听到的新鲜事,这一样能排在前十。

一入城,仿佛和城外不是同一个世界。

哪怕是京城,现在也远算不上安定繁华,他们父子一路走来,不知见识了多少人吃人的惨剧,但靖州却不同,路上的行人面容上带着喜乐,人人穿着打扮都整齐漂亮,精神气十足。

宽广的道路,道边的商户整齐干净,客人们斯文有礼,城中流淌着说不出的安定祥和。

很多很多年以前,大殷朝最和平稳定繁盛的时候,好像也有过这样的情形,但那是在京城,在天子脚下,而且还是在离皇宫最近的一段儿才有。

“老刘头,你这是又出去转悠了?”

耳边忽然传来个声音,孔子风一抬头,就见有个六七十岁的老人举着一扇朱红色巨大的大门,健步如飞地从东边来。

“姓林的,你又瞎显摆,知道你不服老,可都快七十的人,还是小心点儿胳膊腿吧,腿断了还得娘娘花钱给你治!”

那老人家顿时被这话气得吹胡子瞪眼:“你自己不好好学娘娘的基础内功,真当我和你一样白痴,别说一扇门,抗个三扇五扇,我都不用歇气!”

周围几个客人哄笑。

老刘头也笑了,摇摇头冲孔子风道:“这姓林的天分是好,祖祖辈辈习武,咱们不能比,娘娘新颁的规定,要求靖州所有正式居民,都要学习基础内功,老人可以不修外功,内功一定要修行,以后孩子们读书也不能落下这个,听说明年开始,还要考什么级,级别高的,才能去娘娘的护卫队应选。”

孔子风没多想,眼下习武之人不少,但他们这些读书人,都看不起武人粗鄙,从不把他们当回事儿,而且天下习武人再多,有资质的终究有限。

他很清楚,一百个人里头,不一定有两个能修习,至于能天姿出众,能修成高手的,更是连半个都不一定有,再说了,所谓穷文富武,碰上资质不差的,想练武也得看家世,就是真正的绝顶高手,也抵不过千军万马。

但一路走过,他还是着意看了看,忽然就发现,那些贩夫走卒,连街边卖菜买菜的都脚步轻盈,有个独轮车坏了,一只手拎着大步如飞…

他脑袋里嗡了一声,不动声色地问了句:“靖州很多人习武?”

老刘头一听,就洋洋得意地道:“没看见七八十的老人也得练习,咱们娘娘定下来的规矩,谁敢不守?”

“都学得会?”

孔子风不敢置信!

“娘娘说,她写的基础内功没有别的优点,就是好学,任何人只要扎扎实实地练习,都能练出气感来,修不成什么高手,至少延年益寿,有把子力气,碰上三五个悍匪能保住性命。”

这就相当不得了,靖州人本就勇武,再个个习武,孔子风忽然有些恐惧,叹了口气,先安慰自己,幸亏这里的主人是那位太孙妃。

在京城时,他也和别人一样腹诽,觉得太孙妃不呆在太孙身边,竟然要回到靖州,实在于理不合!

还有太孙也是,不光不教训,甚至休弃这样不着调的妻子,反而纵容得很,任凭对方以一女儿身,得到整个靖州的控制权。

第二百九十一章

“哎!”

孔子风心里五味杂陈。

真到了靖州,看到这座与众不同的靖州城,看到这里的老百姓,他才明白,那位太孙妃好像的确应该来这里,她在靖州,比她留在宫里,能做得更多,更好。

不过,他…更不理解那位皇太孙了。

这么一个妻子,怎么敢随便放出门,也不怕出事?

估计像他这样的儒生到了靖州,都会有各种担忧。

许薇姝到不介意那些儒生的想法,反正一座大型图书馆即将建成,到时候不怕收拢不了读书人的心。

她觉得自己好像在玩一种游戏。

应该算经营类的,虽然游戏技能她好像没点亮,可外挂着实给力,眼下来说,若真有玩家,她还是比较自信。

玉荷领着一群最大十七八岁,最小只有十一二岁的侍女,个个头戴银冠,手里捧着托盘,盈盈而入。

这些侍女们个个仪态万千,昂然自信,那种气质,外面就是贵女千金,也大部分都不会有。

按照现在的说法,应该叫腹有诗书气自华,这些侍女们每日读书,个个都有绝技在身,一般的千金恐怕还真难相比。

宝琴亲自捧着茶盏送到自家主子手里。

等下主子要到济民医馆义诊,还要去广场召开一年一度的建成日庆祝会,忙得很,这会儿吃些茶点,省得到时候饿。

许薇姝立在观景楼上,举目远眺,地下是一大片桃花林,按照五行八卦种植的,有一些迷踪作用。不过,主要是为了观景,到没特别在意,便是有人陷在里头,只要细心谨慎,大约花个一天半天的,还是能走出来。

她在阵法这东西上。天资有限。

整座庄园。应该说整个邬堡,都是许薇姝按照以前玩游戏的时候,看到的庄园样式建设的。十分壮阔豪华。

反正她现在是不缺人手,连金银也不缺,到靖州之后又来了两次大规模的剿匪行动,这一片。连同周围的州郡,土匪都快给清干净了。抓到牢里根本塞不下的地步。

全都杀了,未免一刀切,除了罪大恶极的之外,那些手上沾了血腥。却不至于丧心病狂的混蛋们,全让许薇姝整去做苦力。

也省了靖州老百姓还得服徭役,一举多得。

许薇姝上一次剿匪。好歹只主要剿灭飞云贼,周围其它的小股土匪都没搭理。这次是来了一回彻彻底底的清剿行动,那些土匪们多年来搜刮的东西,全进了她的腰包,再加上靖州这边商队堪称天下第一,赚钱赚到可着劲儿花,估计也花不完的程度。

既然如此,她这些年来只能在纸面上玩的各种建筑,也能玩实物版本了。

她这点儿爱好,整个靖州的老百姓不光不觉得不妥,反而十分与有荣焉,齐齐把邬堡里属于太孙妃娘娘的庄园称为仙境,传言愈演愈烈,最近侍女们出门采买,听到的都是她们娘娘会仙术,一点天水自来。

园子里有王母娘娘的蟠桃园,一年四季结满果子,只可惜,仙物有灵,凡人吃了没用,只能当水果。

哪怕是水果,那种美味,也是天上有地上无。

传言太多,许薇姝也懒得澄清。

再说了,好像不是特别错,她上辈子的确让人称仙子,也确实掌管天下之水。

稍微吃了些东西,许薇姝就坐着马车出发。

先去济民医馆。

邬堡很大,方容对自家娘子大方得很,划给她建邬堡的地,建一座小县城都足够了。

所以出入必须得坐车,不过外来人不能乘坐自己的马车就是。

出了庄园,外面的路大部分是石灰石的,如今石灰作坊已经不像以前那种规模,能称为工厂,支持整个靖州的建设没多大问题。

那种厂子污染大,如今从飞云寨挪了出去,建在山后面,比较远,在里面工作又十分辛苦,靖州的老百姓们很少在里面做工,哪怕去,也是拿高薪。

所以这阵子土匪特别受欢迎,好些老百姓都故意出去闲逛,好把土匪给引回来。

许薇姝头一次听说的时候,一天过去还觉得自己的耳朵可能坏了,否则怎么会发生这类奇葩事。

玉荷也不可思议。

后来一琢磨,大概是人人习武的缘故。

此地本就民风彪悍,习武之人众多,许薇姝第一次来靖州,就组建各种民兵,堪称全民皆兵,这一次过来,更是推广基础内功,要求人人学习。

基础内功别看有这基础两个字,却是许薇姝从她记忆中众多秘籍里头选的,最中正平和的武功,任何人练习都不会有坏处,哪怕资质不好,只要努力,至少也能练成个身轻如燕,一个打三五个悍匪的地步。

老人家练习,同样延年益寿,只是不比年轻人学习速度快罢了。

现在好些工厂缺少人手,许薇姝手下那一帮子胆大包天的,花钱买土匪,美其名曰悬赏,一个土匪两块钱,都是许薇姝她们内部用的积分票,本来只是自己人用的评级手段,结果因为拿积分换靖州商队的商品,特别便宜,人人都想要,干脆就整出一种货币雏形来,反正以如今靖州的技术,制作的票子比别的银票要安全得多,造假太难。

马车轻轻盈盈地向前走,很快就到了济民医馆门前。

外面一排长椅上,坐满了等待看病的人。

马车一到,这些病人都自动自发地站起身,躬身行礼。

孔子风也抱着儿子坐在椅子上,看到这些人的动作,只能跟着起身,心里多少有点儿别扭。

一抬头,便看见那位太孙妃娘娘大大方方下了车,也不带侍卫。身边就跟着一群漂亮的侍女,对待那些病人,言语温柔,可温婉有余,威严不足,连小孩子都敢往她身上扑,他便忍不住腹诽人家没有正经太孙妃的气势。

可不知怎么的。想起京城那个还没进宫。没嫁给太孙,就已经风头十足,早早压过正牌太孙妃的王家千金。他竟然觉得很不高兴!

刚才这一路上进入邬堡,见到两边四五层高的楼房,沿街那些装修得大方整洁,同样美观的商铺。还有丰衣足食,浑身上下都透着一股说不出来幸福感的老百姓。哪怕刚才他还有诸多担心,这会儿也觉得,太孙妃来到靖州,是靖州人的福气。

那位京城里的贵女千金。怎么配和人家相提并论?

孔子风眼看着太孙妃穿上雪白的,干净的袍子,摇身一变。就变成医生,又吓了一跳。

但老百姓们早就见怪不怪了。

很快。有个十七八岁,也是一身白袍,拿白色的帕子把头发包裹着的小姑娘就走过来,挨个问,病人们开始分流,有些直接走了,还有些去拿药,有的则接着等,没多时,这姑娘就走到他眼前。

孔子风皱眉。

说实话,济民医馆别的他都觉得不错,桌明几净,用着琉璃窗户,灯火通明,只有医生们穿的衣服,让他浑身别扭,哪有整日穿白袍子的!

外面那些寒门子弟,没有功名的读书人,进京赴考,到是只能穿白衣,可他们又不在京城,又不是读书人,穿什么白袍,让人瞧见就别扭,不知道的,还以为都是孝服。

只是他惦记着儿子的病,把人家当救命稻草了,也就不好说些不好听的话。

“先生,请问是令公子看病吗?”

孔子风回神,忙点了点头,就听那小姑娘干脆利落地问:“什么病,有病例没有?”

他没听过病例,迷茫地眨了眨眼,还是道:“小儿不幸罹患肺痨,还请医生一定要救救小儿。”

搂紧了孩子,孔子风的眼泪滚滚而落,为了儿子的病,他不知道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人家那女孩儿可能是见惯了,根本就不在意,只是点了点头:“肺痨,那你去西面排队,等下让娘娘看看开药。”

这口气,好像肺痨和吃撑了没多大差别。

孔子风就迷迷瞪瞪地让另外一个白袍女子领到西面隔离开的一排座位上坐下,人数到不多。

等了有半盏茶的工夫,孔子风从头到脚都不在状态,一句完整的话都没说完过,他儿子就被检查完,直接送进病房,据说因为是孩子,又拖延的时间长了点儿,不能只吃药,还得住院观察,打针输液什么的。

孔子风傻愣愣地坐在床边,看着儿子沉睡的脸,半天不在状态,好半晌才一把抓住一个正给他儿子盖被子的小姑娘,高声道:“我,我,我…”

“放心,应该没多大问题,比你儿子病得还严重的病人,也大部分都痊愈了,等下你去交个药费和住院费,我看你应该不符合我们减免医药费的标准。”

“交,一定交。”

他就是倾家荡产也愿意。

“噗嗤!”

因着他儿子的肺痨属于不传染的那一种,也就没去高级隔离病房,只在普通隔离病房,对面隔离布后面就有另外一张病床,病人听着听着,就失笑出声。

“抱歉,抱歉,我不是故意的。”

声音粗粝,应该是个老人,老人探头过来:“宋姑娘,他这么有钱,你让他替我也把医药费给交了呗,要不老在你们这儿白吃白喝的,我也过意不去。”

那白袍女子翻了个白眼,低头叮嘱孔子风:“他姓唐,你叫他老唐就行了,没别的毛病,就是一大把年纪了还喜欢贫嘴,他没儿没女,孤家寡人,又伤了腿脚,做不了工,在我们这儿治病不花钱,所以时不时就来一次,明天他就出院。”

第二百九十二章

“哥们儿!”

孔子风回头,皱了皱眉。

他现在还是很不习惯靖州人时不时冒出来的新鲜用语,哥们儿是什么鬼!

听说好像是从太孙妃那儿流传出来的各种叫法,他觉得多半儿为误传。

实在是靖州人对那位娘娘过于推崇,但凡和娘娘有关的事儿流传的就非常快,他时常听见医馆里的病人,还有医生们私底下八卦,娘娘今天又穿了什么颜色的衣服,然后那个颜色的衣服就立马卖断货。

似乎还有人专门就做这一门生意,仿造娘娘的服装样式。

要他说,这简直是大不敬,娘娘的衣服,哪里是升斗小民们能穿的。

那位太孙妃未免太平易近人了些,出入衣着打扮过于素淡,不合身份。

腹诽了几句,孔子风还是很有礼貌地抬头,看向和他打招呼的年轻人。

医馆的花园里有不少住在这里的病人,或者病人家属在乘凉,神神秘秘凑过来和他说话的这位,看起来三四十岁,是个小商人,更确切一点儿的说法,他是个帮闲。

“哥们儿,病号饭吃腻了吧,看看我的菜单,东区新开的饭馆,都是炒菜,菜单按照咱们娘娘经常吃的菜单拟定的,大厨的手艺一流,三块钱一份标准餐,想不想尝尝?”

孔子风无语摇头。

到是旁边有个病患家属财大气粗,当场掏了三块钱要吃。

“哎!”

在靖州之外,不知道多少人流离失所,各地都在打仗,官兵比土匪更吓人。朝廷根本管不过来。

太孙到有魄力,把京城附近整治得还算安宁,江南那边也还好,虽然乱了好几次,但江南毕竟富庶,只要不是大灾年,总还过得去。

但别的地方。无论哪里。简直是一片焦土。

他这些日子带着小儿子求医问药,走了很多路,去的地方很多。见惯了人间惨剧,外面不知道多少人为了半口袋粮食,就能卖儿卖女,但在这里。白给的饭菜还有人不愿意吃。

孔子风在医馆的那个什么食堂,吃饭吃了十多天。只觉得奢侈至极,怎么可能不好吃?

如果顿顿有肉,有蛋,还有果味的牛奶和水果的伙食。也能叫不好吃,那天底下大部分人吃的都是猪食了。

自从太孙妃离开京城,满打满算。也才短短三载时光,难道她真是仙女会仙术。居然有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本事,把一个穷苦的靖州,打造成如此富裕的所在?

在靖州呆的时间越长,孔子风越不想走。

一开始,他老想着赶紧回京城,把这地方的情报汇报出去,好商量对策,起码要遏制一下太孙妃的发展势头。

可一天天过去,随着他的儿子身体逐渐健康,越发开朗,交到很多小朋友,甚至混在医馆的识字班里,学到很多很多知识,他越来越不想走!

谁不愿意呆在神仙才呆的地方?

这里好像就是传说中圣人治下的仙境,老有所依幼有所养,鳏寡孤独,都能很轻易地寻到可以谋生的手段。

在靖州,人只有懒死的,没有饿死的。

哪怕是寒门小户的人,只要想读书就能读下去,书院蒙学根本不要钱,还给管一日三餐。

每一次上街,他肯定会受到震撼和冲击,如果整个天下都如靖州,那该有多好!

他开始明白靖州人为什么对太孙妃娘娘视若神明了,如果不是神明,一个女儿家,怎么会有那么多的手段,怎么能做出这么伟大的事业!

正沉思,铃声响起。

一个女护士提着食盒给小贤送了饭菜过来,孔子风连忙过去接,转身回病房。

他现在知道,医院里穿白袍子的,不只是医生,还有护士,女护士很多,照顾人特别细心。

听说这些女护士,有不少是被拐卖来的,也有一部分是土匪抢上山去,还有青、楼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