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实这样,人家嫌远,嫌偏,可咱们正好啊,赶紧的,今儿早点收摊,回去通知各家去。“

这会儿还有什么心思做生意啊,一个个凡是听到消息的都激动的立马折腾着回去。即使家里银钱不多的,凑上一两总是行的,再说了如今这摆摊子这么些日子,出息也不少,合上家里的,怎么也不至于真的一亩都买不起,谁不想抓紧些。

不说阿贝了,就是阿珠在家里听到这个消息也高兴的差点流泪,买地啊!这个想头阿珠知道,自家爹妈当年就曾经有过,只是可惜,那高高的五两一亩的价钱,再加上没人会种植的原因,一直被无限期拖后,不想如今居然遇上了这样的好事儿,官府的山林子居然有往外发卖的机会了,还是这样便宜的价格,虽然按照小豆子说的,地估计不怎么样,不然不会官府的人不稀罕,可到底也是田地,是根底,还有什么不好的。

”这官府难得还办了这么一件好事儿。“

刘白氏一听到消息就过来了,这里有阿贝和阿海两个直接得到消息的人,她能不上心?自然是想得到最准确,最精细的消息,听着阿贝细细的说了小豆子说的所有话,刘白氏那张脸笑得舒展开了好些皱纹,她心里那个舒坦啊,别家或许还担心种地没人,可她家不一样啊,她家当家的因为腿不好,早年间就一直在家呆着,不能出海,后来为了添补家用,就常在山里还算是能种东西的地方零零碎碎的种过点菜蔬什么的,虽然和种粮食不能比,好歹也算是有点种植的手艺了,想来到时候拿起来总比旁人快些,那样的话,自家吃的粮食能省下多少来?真是遇上了好时候了,难得的也说了一句官府的好话,不想才说出口,阿海就笑了。

”阿贝姑,哪里是好啊,这是人家算的精明,人家官府可不吃亏,不过是一二百两没人要,荒废的的山野林子,被他们弄出这么一招来,怎么也能变成四五百两,直接翻了三倍,等着能收税的时候,那多收的税赋,又成了他们的政绩,合着怎么算都是官府占便宜。“

阿海从来都是精明人,不过是回来的路上这么几下里一寻思,基本上就将官府的心思也琢磨清楚了,不过能这么明白这占便宜,说明人家用的是阳谋,再说了,他们这些买地的也不吃亏,算的上是两好搁一好了,所以阿海依然很是积极的通知各家这事儿。

就是刘白氏听了阿海的话也不过是愣了一下,随即又笑着摇头说道:

”不管官府是不是占便宜了吧,反正我瞧着咱们也没吃亏就是了,能有田地,这是咱们这些渔民们几辈子的想头,如今能有这么一个机会,怎么也不能放过了,我家你们又不是不知道,就两个小子,靠着他们搏命,能得多少钱?老头子闲着也是闲着,有了地,好歹能种出点东西来,哪怕只是种菜呢,卖了也能换好些银钱,贴补家用。“

村子里大半的人都是这么想的,哪怕不会种地呢,租出去,一年除了税赋,有点嚼用那都是挣得,好歹也是有田地的人了。就是以后家里孩子说亲,那也比以前能顺利些,不用担心这渔村里只有嫁出去的,娶进来的难了。

接下来的事儿很明显,那就是各家都开始清点家底了,将那些藏在耗子洞里的铜板都不放过一并拿出来,好算计一下到底能买多少,阿贝家里是不缺的,就是阿海,不声不响的,这家伙居然也存下了五两多,怎么也够买上五亩了,其他人家或许有些在叹息开春时翻新屋子用了太多的银钱,导致这会儿买地不能痛快买,或许偷偷的去亲戚家商借,反正阿珠头一次发现,他们这个小小的村子居然还能凑出这么些银钱来,不说阿贝跟着买了不扎眼的五亩,就是刘白氏家里居然也拿出了四两银子买了四亩地,其他人家最少都是两亩,这一个小小的渔村,居然也凑了近百亩来。

阿珠在家一日日的听着阿贝传会来的消息,那动静真是不小啊,秋山村合村吃下了一百五十亩,他们村也是百亩,还剩下了一百五十亩,有镇上听到消息的人家,有县城跟着他们做海鲜小摊的其他渔村的富裕户,反正这么一个山坡地,愣是在三五天里,就被各村的人给瓜分了,衙门的文书听到这消息都有些愣神,忍不住和人说嘴,说是从没有想过这几个往日瞧着最贫困的村子这一次居然能有这样打的决心,这样大的行动力。

至于买下地之后,官府规定,一年里,这地必须开荒完毕,种上东西的规定其实也不难实现,种粮食来不及,可种别的总是成的吧,比如种菜?比如种土豆,大豆?反正只要是这个时节能种的都不放过,不让地空着就是了。即使有些东西种的晚了,那也比没有出息强不是。

本就不是什么农忙的时节,一日三十文的工钱,有的是人肯干,找来一群打短工的,呼啦啦不过是几日的功夫,那原本杂草丛生的地方,就变成了一块块整齐的田地,再过上半个月,绿油油的小苗就开始发芽了。

”阿姐,看,那边就是咱家的地,看,我让人种的是土豆,他们说这东西能当粮食吃,就是不怎么卖钱,我想着咱们省下买米的钱就是挣了,所以就种这个了,只是这东西要的肥料多,咱们估计还要出点肥料钱。“

阿贝拉着阿珠在属于自家田地的周边不住的走动,兴奋的整个人都停不下来,说着自己的想头,这样积极的样子,即使真的要比别家多花钱,阿珠也不想说什么打击他的话,相反还顺着他说道:

”没事儿,咱们不缺这几个钱,你一个月能挣几百文呢,阿姐下海捞的东西也能挣好些,加在一起,一个月都快有一两了,不缺肥料钱,再说了,多下了肥料,这地就养的好,说不得比别家更早成熟地呢,到时候种粮食也比别家多点收成,那才是长远的好处。“

这一说阿贝眼睛更亮了,那头点的和小鸡啄米一样,

”对,对,就是这样,不吃亏,咱们会挣的,对了,阿海哥也和我一样种土豆了,他说这东西产量大些,就是不卖钱,以后放家里烤熟了,能当干粮用,出去打猎套兔子的时候踹怀里,不占地方还垫饥。“

听说阿海也种一样的,原本还有些不安的阿珠心也定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阿珠对阿海似乎特别有信心,只要是阿海说对的,基本就不会出岔子,这么一个想头居然已经牢固的让阿珠下意识就接受了,可偏偏阿珠自己还不觉得,这阿贝小笨蛋,还一个劲的在自家阿姐面前给阿海刷存在感,哎!情商低的人你伤不起啊!

第49章 海底珠宝

整个夏季,渔村的人们忙碌的就像是个陀螺, 一刻不停, 不是为了海鲜摊子折腾, 就是为了那田地忙碌, 虽然都不会种地,可这却不能阻拦他们一日日的往田地边跑的兴致,对他们来说, 能有一块地,简直就像是一下子成了富翁一样的满足, 光是看着, 就够他们喜笑颜开, 无限畅想了。

你说啥?地方路远?不远,才走多少路啊,消个食就过去了。啥没事儿干?怎么没事儿,咱们这不是要学着怎么种地嘛, 等着年纪大了,没法子出海了, 就能自己种地挣饭吃了, 多好!

不管怎么不合理的事儿,反正在所有人的口里,那就没有不对的, 只要是和田地有关的事儿,每一件都能引得人们说上好一阵子,热乎的让人都不忍直视。

这样的情况, 一直等到了夏末,这一股子热情才慢慢的开始消散,往正常的放向转移,重心也重新回到了海上,经过暴风雨的冲击,海底的浮游生物开始往上浮动,引来不少的鱼类在浅海游弋,这让捕鱼变得容易了很多,也是一年中渔民最喜欢的季节,每天傍晚回家的时候,满船的渔获都能让所有人欢呼,若不是这样的时间太短暂,这样美好的日子实在是稀有,估计光靠着海里的鱼都能让所有渔民变成小地主。

就是近海附近的海底也一样越发的丰富起来,各种被洋流冲到附近的贝类等布满了海底,阿珠每一天都能收获两次,虽然人很累,可阿珠却分外的满足,只要她努力,如今就是光靠着那些贝类,虾蟹,每天也能有二三百文,若是运气好,弄到些个大的,那么五百文也能得到,这样的收获,让村子里几个水性好的女娃子和半大孩子都兴奋起来,原本不过是在海滩附近拣点方便东西的他们忍不住也跟着一同在海底摸索。

虽然他们没有阿珠变态一样在海里视线无阻,水压无效,更不可能去那些珊瑚礁和外头交界的地方,可即使这样,也一样收获满满,就是再不济,弄个百来文也是可以期待的。

所以啊,这个季节,县城摆摊什么的,都成了老人和十岁以下孩子的事儿了,其他的几乎全在海里扑腾。不单单是他们村,就是其他几个渔村也是一样的情况,今年可以预计,到了年底,只怕这周边所有的渔民都会过上一个不错的好年。这真是个好消息。

夏日的海水带着一股子暖意,即使到了海底也能感觉和冬日是那样的不同,整个春季阿珠采集过一遍的海底,这个时候就好像是换了一张地图一样,重新布满了大大小小的生物,阿珠仔细的辨别着海底的一切,手不停的在海藻从中穿过,拾起一个个贝壳,咦,那是什么?居然还海水中还隐隐透出不一样的光彩?

阿珠带着好奇,从砂砾中取出一个明显不像是石头的东西,举起来往上面看,看的不够清楚,在往上游一段,到了海面上,这时候阳光已经折射进了水里,斑斓的光照到了那东西上,一抹碧绿闪过阿珠的眼前,难道是宝石?

阿珠曾听村子里的老人说过,海底也是有宝石的,除了珍珠,还有各种颜色的碧玺,甚至有时候还能发现水晶,若是到了深海,甚至有可能得到大大的砗磲,只是那样的佛家宝贝,多半都在南面的海中,北面的渔民没有这样的福分,可碧玺和水晶,在这附近,也曾有人得到过。

别以为渔民就什么都不懂,恰恰相反,因为和大海打交道最多的人就是他们,所以那些珠宝商人常常拿着样品过来,寻渔民们帮着去海里寻找需要的宝贝,所以有关于海底珠宝的事儿,渔民们知道的还是很不少的,有些即使自己没见过,也总有老人将这些当做传承的知识一代代的传下来,只为了能让孩子们多一点出息的路子,不至于有一天有宝不识,错过了改变自身命运的机会。

像是这会儿,那些传承就起了作用,阿珠第一时间就感觉到了这些知识的宝贵。手里拿着那带着绿色光彩的碧玺手都有些发抖了。这是第一次,她第一次看到被老人们称之为能改变命运的宝石,这一颗她不知道值多少,可想想珍稀的程度,傻子也明白,估计不会比那些珍珠便宜。

”阿珠,你看什么呢?“

十二岁的刘幺妹,刘白氏的小闺女正好浮上来准备去岩石上休息,才出来,就看到自家表姐正浮在水上不知道在打量什么,忍不住凑过来问。她家就两个哥哥,从小能算是姐妹的除了大伯家的三个姐妹,就只有这个表姐了,虽说年纪上不如大伯家二堂姐和小堂妹近,可也比大堂姐强些,在大堂姐即将嫁人的档口,这个表姐到是比以往更重要几分,更不用说前些日子,这个表姐还救过她家两个哥哥,更是增加了几分亲近。

”啊,幺妹,你来看,这,这东西是碧玺嘛?“

”碧玺?“

刘幺妹有点傻眼,她也没见过啊!等等,碧玺?那不是宝石吗?那不是大钱嘛?一想到大钱,刘幺妹那游泳游的都超出了往日的最快速度,不过是几下子就到了阿珠的身边,然后死死地盯着阿珠的手,看着那个阳光下似乎在反光的东西,好半响眼睛都有些酸了,也没能看出一定是来。

”我看着或许有点像吧。“

不管是不是吧,好歹也是希望,好歹也是从水里弄出来了,不试试好像有点对不起自己。

”你在哪儿找的?我也去寻寻,凑上几个,咱们再到城里,寻首饰铺子的人去,听我娘说,里头有人专门看这个。“

自家人有兴趣,阿珠自然不会拒绝,再说了,这样好歹也有个伴。让她一个人傻乎乎的拿着这么一个石头不是石头,宝石不确定是宝石的东西,真心不敢去问,生怕让人嘲笑。

”就在这下头,砂石里头,摸着挺大,和沙子不一样,朝上看就觉得像是有颜色。“

知道其他人眼神不如自己,阿珠索性说了下手感和大致的感觉,刘幺妹一听,急吼吼的就开始下潜,阿珠有些不放心,生怕太过急躁,引来什么海蛇这种危险东西,也跟着一起下去。

你还别说,或许这碧玺什么的,真的是一股子洋流从同一个地方卷过来的,就在阿珠刚才发现第一个的附近,刘幺妹又寻到了一个,比阿珠的还大些,颜色是偏红色的,唯一可惜的是,这颜色不够艳丽,不知道这算不算好!不过总比没有强。

姐妹两个这会儿也顾不上捡海货了,急匆匆的就开始往回赶,到了海滩看到她们两个这么早回来,还以为出了什么事儿,好些在岸边的豆丁娃子都大声的开始喊人。

瞧,海边的娃子,就是豆丁都能当警戒哨用,真是不浪费啊!好吧,这话说远了,再说这豆丁们一喊,几个在家做家务的老人自然立马就出来了,一瞧见阿珠和刘幺妹,也是一惊,忙冲了过来。

”怎么了,出什么事儿了?海里有情况?谁伤着了?“

一叠声的问话,把阿珠和刘幺妹的话都堵在了嘴里,好半响才轮到她们张口,阿珠很直接,把手里的东西给拿了出来个几个老人看,

”我们捡到了这个,哦,幺妹这里还有一个,是红的,瞧着似乎像是碧玺,就想着拿回来让长辈们看看,若是,那咱们赶紧招呼人去捡,那地方估计是洋流冲过来的,这会儿不捡,说不得等着退潮,这些就都卷回去了。“

一听可能是碧玺,几个眼睛都已经开始老花都不肯放过,都狠狠的细细的端详了一遍,随即有几个公认最有见识的老人就说了。

”瞧着似乎像,这样,大不了白折腾一回,赶紧的一个个都喊人去,谁家船今儿没出去?赶紧划船去海面上喊人,要是那寻到一颗,哪怕是最差最小的,也能抵的上好几日的渔获了,若是运气好,一颗就够起屋子了,这样的好事儿,怎么也不能错过了。“

海里搏命长大的人,最不缺的就是赌一把的胆子,一听老人这么说,好几个就开始喊人了,不一会儿的功夫,村子里就有一条船直接驶了出去,上头四五个人划桨,速度快的不行,看着他们的样子,估计是想着喊了人直接就往阿珠说的地方过去,抢着时间下海,好多点摸宝石的时间,生怕错过了这一场老天爷送来的富贵。

什么?不是?连老人都说像了,还不值得拼一回?老人说话都喜欢稳当,要他们说,老人说像,那就是已经有了七八成了,七八成是宝石,这个消息对年轻人来说,那已经不是拼的问题,是你能得多少的问题了,怎么可能不着急?

就是阿珠和刘幺妹也被后来的一条船给重新拉上了船,不为别的,就为了她们两知道最准确的地方,就不能放过了这样好的指点人啊!等着阿珠他们到了地方,下了水,潜了一回,几乎整个村子的船都到了这个地方,一个个的都和下饺子一样往水里跑,就在这周边五十米的范围内不住的往海里划拉。

”瞧,我这有一个,红的,就是小了点,不过颜色真好。“

”我也寻到了,绿色的。不错的大小,估计能出珠子呢。“

”我这个可不成了,居然是两色的,不知道人家要不要。“

”看看这个,这个大石头,和珊瑚礁一点都不一样,里头说不得有大碧玺呢,赶紧的,帮我放船上,回去我开了看看,要是有,咱们家可是发大财了。“

”你做梦吧,这样大的碧玺?那还是宝石?是石头还差不多。“

不管是不是吧,反正每一个都好像有了收获,或大或小的,等着天色将暗,一个个准备回去的时候,突然对着这地方还有了几分不舍。

”你们说,这下头还有没有?“

”这谁知道?“

”就是,再说了,就是有,也不一定能寻到,这一颗颗的可不大,要不是今儿运气好,阿珠她们有了收获,好歹让咱们也算是做到了心里有数,有个大致的地方,大小可以参照,加上一个下午这么折腾,估计就是放到眼前,咱们也未必都能看见。“

”这到是实话,算了,别想了,在想也没有用,到了明儿,谁知道这石头会不会让洋流卷回去?“

”要不明儿再来看看?这也未必就是今天卷过来的,或许已经在这里好些日子了呢?咱们往开里找找,或者往洋流来的方向找找,估计应该还能有点吧。“

”别太贪了,先去寻人卖,看看能卖多少,若是真是宝石,还真的直线,那咱们在浪费一天的时间寻也是值得的,若不是,那岂不是白白浪费了打渔的好时候?“

”这话说的对,稳妥。“

船一点点的往家的方向走,谈话声也越来越小,渔民们的美梦还在继续,都是养家糊口的人,即使梦在美,他们也知道什么叫做节制,什么叫做知足,什么叫做稳妥。

第50章 宝石卖钱

县城有一家据说已经百年的首饰老店巧致斋,在府城都有些名声, 生意做得不小, 因为东家是从县城出去的人, 所以即使在这小县城里生意不怎么样, 却一直都没有撤销这个铺子的意思,甚至里头掌眼师傅,也绝对是好的, 是那些早年跟着一起发家的老伙计,回家养老之后没事儿干闲得慌, 想要寻摸点事儿干, 这才在这里搭把手。有时候甚至免费给周边的老邻居们当半个师傅一般的解说些珠宝首饰的辨识窍门。这一家子的名声好的很。

今儿渔民们来自然寻的也是这个铺子, 领头的阿海二叔才进门就看到了一个花白着头发的老头正在坐在一边的靠背大椅子上喝茶,忙上前一步恭敬的行了一礼,轻声说道:

“德叔。”

阿海的二叔早年曾在县城混过几日,呵呵, 说是混不如说是当初年纪轻的时候有些不甘心,祖祖辈辈当个渔民, 想在这县城寻个糊口的饭吃, 给自己寻另一条生路,可惜到底没什么手艺,除了力气, 啥都不能凭借,最终不过是做了个扛活的劳力,做了半年最后还是回去了, 继续他在海里搏命的本事。

别看他似乎什么成就都没有,还白白的浪费了半年的时间,可事实上就阿海看来,自家二叔还是有些收获的,最起码在这县城人头熟悉的很,往日里村子里有事儿来城里办,多半都是让二叔带着来,最起码不会找错人,知道什么事儿往哪里去寻,就这一点,也足够二叔子啊村子里混个不错的人缘了,看这不是,这一次卖这海里宝石的事儿,二叔又一次当了个领头的,这也是本事。

那老头显然不认识二叔,可不认识不代表就不招呼了,他在这县城这么些年,他未必认识所有人,有事儿人家认识他这就够了,再说了,一看这些人的打扮就知道,这估计就是附近的渔民,就德叔那老眼,厉着呢,脑子也好使的很,立马就说道:

“来了这么些人,难不成海里出东西了?赶紧的拿来我看看,放心,这招牌放着,保证不会亏了你们,在海里捞东西挣钱,你们也难,搏命的,我懂。”

看,一下子就说到了点子上,说的后头跟着的一个个渔民们立马露出了放松的笑容,好几个还忍不住摸着脑袋傻笑起来。

二叔头一个拿出了藏在怀里差点都捂热了的碧玺,递到了德叔的面前,德叔一看就直接站了起来,睁大了眼睛惊呼了一声:

“居然是碧玺,我还以为你们寻到了珍珠呢,不想竟然是这个,这东西可不好找,运气真好。”

说着就拿过了那个才比拇指大了一圈的碧玺,细细的看了看,随即有有些遗憾的摇了摇头说道:

“可惜了,这颜色不够正,看,这绿的暗了些,还有些杂色,分开来磨最多也不过是得上一对耳坠子,这东西要是我们收,也就是二两银子,你看怎么样?”

怎么样?当然是好了,这么小一个就是二两,还是那啥不够好的,要重新打磨分开的,能不好?二叔脸都兴奋的红了,忙不迭的点头,还咧着嘴说道:

“好,好,我信得过德叔,这东西就是洋流卷过来的,就一个地方有,咱们一村子里的人都去摸了,得了不少呢,德叔您劳累,在看看别的,有的都跟来了,阿海,阿海,赶紧给你德爷爷看看。”

看看这关系拉的,立马这德叔就成了阿海的爷爷了,听得德叔也忍不住笑了起来,看了一眼听到吩咐忙上前摸出个石头双手递上来的孩子,这年纪说是孙子还真是有人信,他家大孙子也小不了几岁,可不是能当的起一声爷爷嘛。

“还有不少?那你们村子这一次可是发了,一回就能挣半年的钱。”

看看,到底是县城里的老人,行情就是准,不过是听着二叔说了那么一嘴,立马就能知道他们日常生活的大概情况,还显得特别的亲近,这就是生意人的本事,即使只是个掌眼师傅也一样嘴皮子利索。

后面柜台里几个跟着德叔学本事的活计听着德叔已经开始看东西了,一个个也跟着上来,递上些用的上的工具,什么丝绸的帕子,什么水晶做的放大镜,还有几个分了格子的托盘,都一一放在德叔最顺手的地方,然后凑到后头看着德叔手里的碧玺,仔细的学着辨认。

“恩,这个虽然小了些,才手指头那么大,可颜色亮了点,杂色也都是在最边上,这价钱能高些,值个四两,一样要卖?”

当然要卖了,阿海攒的钱当时都起了屋子,买了地了,如今手头可不宽裕,能一下子来这么一个外财还能藏着不成,自然是立马点头的。四两啊,这下可好,把他的存银又增加到了可以接受的地步了,不然只留着不到二两的钱他总觉得心里空落落的,怎么想怎么不安生,特别是他知道阿贝的家底比自己好的时候,更是生怕阿珠会看不上自己,有了这收入他的腰杆子也能挺直些。

“阿贝,你来,赶紧的看看,你这个也挺亮的。”

因为看着差不多的居然价钱差这么多,后头的人心里有些不安,赶紧让他们看着最好的碧玺的所有者阿贝先来,果然阿贝的很好,直接值五两,后面的也终于有勇气了,一个个的上来给德叔看,也正是这么一看,才知道原来这碧玺不一样的颜色,给的价钱也是不一样的,像是红的就比绿色的价钱好,杂色的价钱最低,可杂色里头若是颜色均匀,衬得好看的,价钱也能上去些,还有些形状特别的,据说能直接做络子上坠子的价钱也能高些,听的一脑袋懵晕之后,终于每一个人手上的碧玺都出去了。

他们该高兴的,因为他们拿来的都是真的宝石,没有白浪费一天的功夫,即使最不济的也能有一两多,可同时他们也心有不甘,早知道这样,今儿不来,再下次海,说不得还能得些,如今时间耽搁了,到了明天还不知道那东西会不会都被卷走了呢。

哦,还有一个,就是那个拿着一个大石头的,留到最后还没有鉴定,瞧着每一个都过了,他实在是脱不下去了,这才往前走了几步,德叔看他抱着个石头过来,也有些诧异,他这里是看宝石的,拿这石头来作甚?

“德叔,这也是海里捡的,当时他说,这东西不像是海里的石头,估计里头也一定藏了宝贝,这才一定要拿来,一路上不知道顶了多少嘴了,这可好,都到了地方,见了真佛了,你小子倒是胆子小了,路上和我们说大话的本事哪儿去了?赶紧的别磨蹭,是好是歹,总能有个说头。”

才这会儿的功夫,二叔和德叔的关系就像是一下子拉近了好些,都能当着面说笑起来,拿着村子里人打趣,而周边的人也忍不住轻笑,不是他们不仗义,而是这个小子,那就是个棒槌一样的人,早就和他说了,这估计就是个石头,那么重就别拿来了,他偏不信,硬是顶着别人的说笑,跟着来了,还大言不惭的说他这里头估计是最值钱的,让别人别眼红什么的,说的众人心里都憋气的不行,到了这会儿可不就是顺着要笑了吗。

“那个,那个,德叔啊,你看啊,我想着这石头若是砸开了,里头说不得就藏着好东西呢,不然这么一个石头,分量和普通的比轻了不少,岂不是不正常?再说了,这看着也不像是海里岩石的样子不是。“

吴强生,哦,就是这个犟小子,其实真不小了,足足有三十了,是村子里吴老爹的堂侄子,说起来也是个可怜娃,和阿贝阿珠他们一样,从小就没了爹妈,是吴老爹帮着养大的,十五岁开始就自己过活,靠着自己折腾,不单是娶了媳妇,连着儿子都有了两个,虽然媳妇是北面海岩村里最穷的人家的闺女,虽然这一次买地也只买了四亩,可也算是个能耐人,听说还另外借了一两银子给了媳妇娘家兄弟,帮着他们也买下了两亩,可见人虽然犟,却是个仁义的,也是个能耐的,这会儿他这么一细说,也有人愿意顺着他说的想。比如他堂兄弟,吴老爹的大儿子吴德柱。

”也是,若是石头轻,那里头十有**还真有可能有东西,要不咱们就砸了看看?“

看看就看看呗,这会儿大家都换好了银子,自然有这个闲心,不单是围观的有心,就是那几个铺子里的伙计,也乐呵呵的从后头拿了个斧头来,用那厚实的一面往那石头上敲。

比还别说啊,这人能靠着自己一个人就这么扑腾出一番家业来,就不可能是个傻子,还真是有些运道,才砸了几下,那石头果然就裂开了一条缝,借着日光,居然就闪出一点光彩来。

”轻点,我自己来。“

才出了一点子光亮,那德叔立马就站了起来,伸着头看了看,满脸凝重的直接抢过了斧头,开始小心的蹲在地上敲,那手势几乎和对待鸡蛋壳一样,用了足足半个时辰,这才将口子开大些,这一开大,立马引来一阵的惊呼,你道是什么,这石头里头居然中空的,而且围着那外壳的地方,有一圈晶莹剔透的东西。

”水晶?居然是水晶?真是没想到,没想到啊,这水晶居然是从这样的石头里敲出来的,这小子,运气啊,真是运气,可惜了这石头小,这壳子上的水晶好的不多,看看,这根上都是杂色,不值钱了,倒是这头上的一些,能出五六根簪子来,不错,真是不错,可惜怎么就是白色的?这样的小,若是有颜色,那价钱也能高些,白色透明的,大了才值钱,小的价钱就差远了,小子哎,你这东西,老头子给你8两,你卖吗?“

德叔每报一个价钱,就问一句卖不卖,这是他的老习惯了,也是显示公道,看我先说价钱了,后面才问卖不卖,免得你以为我为了低价收购就压价钱,选择权在你这里。

吴强生又不是傻子,这东西还能留着?又没啥用,自然是卖的,一个劲的点头不说,还得意的看了看周边的其他人,看看,我真的卖了一个所有人最高的价钱,可见我果然是有见识的,让你们笑话我。

其他人这会儿还顾得上这个?一个个的满脑子都在想上次下海摸碧玺的时候,自己是不是也遇上过这样的石头,一心想着回去再去摸一次看看,若是真有运气,得上一个,哪怕比这还不值钱些,那也是好几两呢!

德叔看着他们这样也笑了,能不笑?这东西虽然他确实给的都是实在价格,没压什么钱,可到了铺子里,只要休整一下,配上金银,在拿到府城,这地域首饰的差价,加上手工,加上其他,绝对是能挣不少的,再有那些磨下来的碎宝石,若是能镶嵌在银器上,那更是立马涨价没二话,这都是白挣的,说到底,做生意的能吃亏才怪!

”赶紧的,都藏好了钱,马上回去,歇一歇,明儿一早咱们再去,就是把海底划拉一遍,也要去,德叔,过几日咱们再来找你。“

二叔第一个反应过来,招呼着村民们赶紧的走,这样的财路不赶紧的收拾收拾,明儿再去走一遭,那估计就是老天也都不会放过他们了,其他人一个个也激动地不行,走路都差点同手同脚,连着和德叔打招呼都忘了,跟着疾步就往回走。

”大师傅,他们。。。“

”放心吧,他们啊,还会来的,今年也是怪了,这群渔民居然一个个的就翻身了,看看城里那些小吃铺子,他们啊,也有了熬出头的机会了。“

第51章 热闹的海边

不管是什么年月,挣钱的消息总是流传的特别的快, 当第二天, 兴奋了一个晚上, 畅想了许多挣钱后美好梦想的各家在一大早, 天色微亮就都出上一两个人,划着船,重新汇集到了那个给他们带来希望的海域, 下水满怀着期待的在海底划拉,准备好生挣一笔的时候, 还没等他们开始有足够的收获, 不到半日, 周边其他相邻的海边村子也有船只零零碎碎的跟着过来了。

虽说海边的人多半都有些潜规则,比如谁家的村子附近的海面一般只有这个村子的人能在这里打渔,就是海底,一般也不让别人来, 要是万一过界了,好说话的还好, 不好说话的说不得还能打起来, 可到底这地方也没有个明确的分界线,船过来也方便的很。

更重要的是,这来的几个都很是识趣的没有下水, 也没有打渔,只是围着已经在船上休息的几个不住的问这些宝石在水底下是个什么手感,大概什么样的位置有, 很显然,他们不是过来想着在这边下水,占村子里人的便宜,而是想问好了,去自家海域附近寻寻的。

这个想法还真可行,你想啊,这海水卷着东西,一下子冲过来,不可能都只流向一个目的地吧,只要有稍微的对冲暗流,就有可能被分散,而分散了,那么再卷起来,方向可就不一定是一个地方了,四面八方都有可能,只要是往海岸的放向去的,那么周边几个村子还真会有摸到的可能。

人家这样识相,又是可行的法子,还问的这么诚恳,你说这村子里的人还能怎么办?自然是能说的都说了,反正他们也不可能去别的村子的地盘找宝石,还不如给个人情,大家一起高兴呢,好歹这样显得他们大度,有内涵!

整整一天,这一片海域上村子里所有的船只都被光顾了一遍,凡是坐在船上休息的人嘴巴都没有停过,而海里,因为前一天已经被翻了一遍,想要再找到已经十分的困难,若不是时不时的还有人能从海里摸出来一些,这会儿估计早就没人了,即使这样,有几个机灵的像是阿海这样的,在发现这里收获不大,又有隔壁其他村子里的人思路的引导,开始往珊瑚礁其他有洋流的地方移动。

或许这些宝石什么的,真的这一次卷过来不少,也许这海底本身就有,只是以前没有人注意,反正在这样的死劲折腾下,不过是两天,村子里多多少少的每家都有了些收入,最少的也有近三两。

至于隔壁村,虽然没有他们这里这么多,可收获也不小,像是海岩村那里,因为地理位置的关系,不过是离着村子里不远的地方,就有好几个夹角一样的位置可以让他们寻,倒是也寻出不少东西来,甚至还发现了几颗不错的珍珠,让整个村子里的人都快疯了,死命的往海里钻,甚至为了在海里多待会儿,这些人连牛皮袋子换气的东西都准备的分外齐全。

随着海边几个渔村收入日丰,连着县城消息灵通的人也有了耳闻,知道这海里不知什么时候卷来了好些宝石,要是能运气好,下海摸到一个,三五两就有了,这事儿传出去不知道眼红了多少人。

别看这数字似乎听着不大,其实这不大,也就是对那些有钱的人家来说的,其他的人家?寻常小户人家,一年若是能结余出二两,这日子就已经过的很是不错了。

想想以前阿珠他们一日能挣多少?想想米粮的价格是多少?就知道寻常百姓,一家子如果是三口人,一日能有五文,就不用担心饿死,有十文,就能吃上一顿饱饭,若是一日有个二十文,基本上油盐不用太过节省,一月估计还能有一两顿荤腥。若是一日能有五十文,那真是本事人,不说吃的了,就是新衣裳也一年能换上两身,这绝对是好人家的日子。

若是看住处,乡下地方不去说,就是县城里,一个院子里若是只买上两间屋子,和人同住,那十两也能买下了,要有个三五十两的,都能买上个很规整的院子,一家子老小都住的下,几代人不用发愁房子问题,如此一算,这银子真的很值钱,几日的功夫就有可能挣到往日小户人家一两个月的出息,那更是不得了。就是城里人也觉得若是花费上几日的功夫走这么一趟,哪怕是只弄到最小的,也绝对是赚的。

也因为这个,所以这几个海边的渔村一下子也变得炙手可热起来,形形□□的,看的阿珠都有些傻眼,不明白这些城里人到底是怎么想的,怎么就能寻到如此之多的挣钱法子。

有的人过来花上几个铜板探听消息然后将各色消息整理了,居然还弄个册子出来,叫什么海底寻宝秘籍,在那边发售!这个挣钱挣的,成本太低,销售却极其火爆,就是不来的人也有人愿意买了当小说看,有钱人真是奇怪。

有些自认水性不错的,那更直接,给钱租船,索性去海里试试自己的运气,就是水性不好的,不识字的也有挣钱的法子,看看,那几个居然索性联合在一处,跑到海边一边当个货郎,过来卖点东西,挣点辛苦钱,一边欢乐的听八卦,争取以后买个那些说书的,再得点小钱。

甚至连买布的都进驻到了村子里,送货上门还外带赠品,直接将村子里好些人家的媳妇给说晕了,将这几日挣来的钱,花出去了好些,换了一堆的布料,这要是做了衣裳,那估计村子里几年都没有人再用买布了。

海鲜市场里那些收海鲜的也来凑热闹,最近那些贝壳类涨价了一文,不为别的,就为能忽悠人自己开贝壳,看看有没有珍珠,你说这不是骗人嘛,不是珠贝,能有几个贝壳类能产珍珠的?

不过也是因为他们,南边那泥潭村的人发了一笔,谁让他们的河蚌有些能出珠子呢,引得很多人去直接去了他们村子里买,连脚钱都不用出,坐在家里涨价都能卖出去,这让泥潭村的人高兴的不行。

这样的热闹对于渔村来说,百年难见啊!见过大世面的太公站在沙滩上看了两日,忍不住叹息了一声,对着跟着自己的几个孩子说到:

”看样子,城里的日子也不好过,也很无趣,不然这些人也不至于这样,看看那货郎,跑上这么一趟,又能挣几个钱?还日日过来,也不怕亏了本钱。“

太公是真觉得他们就是瞎折腾,估计是让这宝石的名字给勾住了,人都有些魔怔,不然不会这么傻,都不会水,也没法子下海,连个碰运气的机会都没有,还来这里干嘛?就是村子里卖东西的人不少,又能挣多少?每家能花出去的钱就这些,能买的也一样就这些。实在是看不出还能挖出多少来。

可阿海却不这么看,听着太公的话后悄声说道:

”太公,我也是才发现的,咱们村其实挺能花钱,我二叔,这一回足足挣了四两多,结果啥钱都没有存上,就让我二婶给花完了,又是买铜簪子,又是买花布的,昨儿还让货郎帮着买小猪仔呢,听说是那货郎说的,这海草也能喂小猪,因为这个,光是小猪仔,咱们村就定了足足十几头,呐,就是阿珠也定了两头,不信你问阿贝!“

啥?村子里养猪?还是用海草喂?这真的能成?那猪不会被鱼腥味熏死?可看看边上几个孩子,一个个跟着点头的样子,可见是真的了,那,难道自己落伍了?居然还不知道这样的大消息?

”太公,您家好像也定了两头,还有啊,咱们各家水缸都是啥样您也知道,都不算大,这一次连着大水缸都有人定了,也是那货郎帮着联系的窑场。连着鸡仔都不放过,对了,这货郎还说了,说是咱们的贝壳啥的,他也收,十斤一个铜板,开始我还觉得奇怪他要这干啥,后来偷偷问了人才知道,海鲜壳烧成灰还能当肥料养地,他这是买回去自己烧好了,再十斤两个铜板给那些大户人家的管事的。他们的脑子机灵着呢。“

太公有点傻眼了,他以为会亏本的货郎,不想这倒卖的本事不是一般的大,连着垃圾居然都能折腾出好处来,真不是一般的能人啊!

”还有啥?说给我听听,这本事人还有啥法子,在咱们这些苦哈哈手里挣钱?让太公也开开眼。“

”哦,他还帮着运货,这不是每天赶个车过来吗,索性还将咱们村子里往海鲜市场的送货都做了,每天傍晚走一趟,一车能帮着带三捅海货,只要给五文钱,他每天来就是啥都不挣,靠着这个也都不亏本呢。听说他家有个侄子就是守门的兵丁里一个小官,他进出城门不用交钱,可不是纯挣的。“

阿海说着这个的时候,脸上也带着几分羡慕,这关系太实在啊!想想他们村子,每日去城里都要花多少钱?人头钱,车钱,加在一起可不是小数,一个月下来那钱都能养活一家子了,可那商贩却一分不用,可是省了大花销了。

”哈哈,好,好啊,果然是个能人,罢了,老头子多事儿了,好在,咱们村子里到底也是得了利的一方,不用眼红人家本事,阿海也是长本事的孩子了,都是好孩子,今年过的,舒坦。“

说着太公笑呵呵的背着手往家里走去,一边走一边还有笑声传来,可见太公是真高兴,恩,能不高兴?一家家的日子看着比前些年红火了不少,他这个村长也觉得脸上有光呢。

第52章 种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