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姐姐。”布木布泰低头,颤抖的睫毛更显得委屈,多了几分的隐忍,上前扶住小玉儿,低声道“大福晋,咱们先回府吧。”

海兰珠四下看了一眼,众人的神情各异,场面的事还是要做的,拈香跪在灵柩前的蒲团上,沉声道“惊扰了父汗的英灵,是儿媳之过,请父汗,阿巴亥大妃恕罪。”

“海兰珠。”小玉儿唤道,布木布泰在旁边压低声音,担忧地说道“大福晋,姐姐已经是大妃,按理您不能再唤大妃的名讳,这是不合规矩的。”

大妃一词深深的落在小玉儿的脑海中,她很不甘心,并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多尔衮错失汗位,一下子甩开布木布泰,高声道“不,我不回去,我要问问她怎么成的大妃?为何额娘殉葬?四贝勒又怎么当的大汗。”

布木布泰低垂的眼帘遮掩住那抹心机,同样有心看海兰珠的热闹,身子借着小玉儿的力气向旁边倒去,‘咚’的一声,双膝跪地,使得她好看的细眉由于疼痛紧皱了起来,见小玉儿上前,忍着疼痛跪爬两步抱住她的双腿,祈求道“大福晋,是已成定局,你说什么都没有用的,你不能对大妃无礼。”

布木布泰的行为落在旁人眼中,那就是隐忍贤惠的福晋,而小玉儿却显得粗野无理,甚至有些嚣张跋扈,小玉儿虽然脾气直爽,却也不是蠢人,又曾经听海兰珠说过一些处事之道,众人的目光她看的一清二楚,心中也有些犹豫,可是只要一想到多尔衮,她还是忍不住。

“海兰珠,咱们姐妹一场,你同我说实话,到底是怎么回事?多尔衮是父汗最宠爱的儿子呀。”

“你们这是在做什么?”哲哲此时带着皇太极众多的女人赶来,见到有些混乱复杂的场面,端起长辈的架子来,她虽然不是大福晋,却是她们姐妹三人的姑姑,这种机会她又怎么会错过?

哲哲快步上前扶起布木布泰,疼惜的说道“你怎么样?可曾摔坏了?”向着小玉儿轻责道“你们从小就在一起,又有缘共侍一夫,怎么就偏偏不珍惜呢?”

“姑姑,我没事。”布木布泰擦擦眼泪,轻声道“姑姑,是我不好。”

“哲哲福晋,你先站一旁,这是我同十四阿哥大福晋之间的事情,你插不上手的。”孩子了面向灵柩背对着她们,虽然没有亲眼所见,但场面到底如何她知道的一清二楚,哲哲你不是凭着姑姑的身份强出头吗?那也得看我想不想给你这个机会。

海兰珠很清楚,她心中都装着谁,有吴克善,有乞颜氏,有赛桑,可没有哲哲,她既然没有付出感情,也不期望能得到哲哲的真心喜欢。

哲哲脸一红,尴尬的站在当场,她从没料到海兰珠会当众说出这种话来,把她们姑侄之间仅存的脸面上的情意彻底地斩断,布木布泰也很心惊,她同意猜不透海兰珠如此让哲哲没脸,到底是什么缘由?难道她真的不怕担着不敬长辈的名声吗?

海兰珠将燃香插进香炉中,恭敬地再次跪拜,站起身子,转身看着一副不服气的小玉儿,她其实对小玉儿是很欣赏的,布木布泰想要得的是权利地位的尊荣,而小玉儿是真的爱多尔衮这个人,爱的那么纯粹,比她更勇敢坚决。

“八旗共议,四贝勒德才兼备,有勇有谋,善于内政,位主汗位,无人不服,就连多尔衮也是信服的,你想得太多了。”

小玉儿咬着泛白的嘴唇,她很清楚多尔衮对汗位的渴望,不顾同海兰珠从小长大的感情,硬挺着说道“可是我听见的不是这样,父汗最宠爱的就是多尔衮,怎么会不将汗位传给他?”

“父汗宠爱小儿子也是有的,可是小玉儿难道你不清楚,他最宠爱的并不是十四阿哥,而是多铎。”

海兰珠上前一步目光咄咄逼人,小玉儿忍着后退的冲动,反而迈步上前,想要开口申辩,海兰珠抢先说道“先汗是当世枭雄,哪怕再宠爱小儿子,他打下来的基业也会交给最有才干的儿子,四贝勒皇太极领兵夺盛京,袭宁远,被称为大金的眼眸,这些功绩八旗将士心中有数,当然会选择四贝勒继承汗位,也只有他才会让大金稳居辽东,进而一统关外。”

海兰珠知道她率兵冲进汗宫的事,必会被众人知晓,她并不想有这种声望,既然是皇太极的大福晋,自然要同他站在一起,她希望的是皇太极的即位名正言顺,不是因为自己,而是因为他的才干。

随着海兰珠的话落地,灵堂里的人带着一丝敬意的看着她,海兰珠身上的光芒不是大妃的尊荣就可以掩盖的,她确实值得皇太极娇宠。

第一百九十三章 纷争落幕

海兰珠可以说凭借着小玉儿闹灵堂的事初次在各府福晋的面前立威,以往众人谈论起海兰珠来,就会说她是出身科尔沁的格格,容貌娇媚,很得皇太极欢心,此番过后,众人对海兰珠有了一个更清醒的认识,海兰珠在众人眼里是姿容靓丽,稳重出色的大妃。

小玉儿脸色苍白,海兰珠叹气道“我晓得你对父汗大妃的离世很伤心,先下去整理一下,在来灵柩前尽孝。”

“海兰珠——不,大妃,谢大妃不怪。”小玉儿屈膝行礼,海兰珠伸手将她扶起,拍拍她的手,压低声音在她耳边轻言“小玉儿,我不想同你疏远了去,我再最后提醒你一句,十四阿哥多尔衮此时最需要的不是挣夺不服气,而是忍让。他才干出色,大汗不会看不见,而且你身为他的大福晋,此时更应该在他身边,而不是被人几句话就来大闹一场。“

“我——我——”小玉儿眼里闪动着感激,海兰珠淡然的笑笑,示意小玉儿的侍女扶着她离去,机会已经给了,至于小玉儿怎么做,海兰珠也就不再过多的操心。

“姐姐。”布木布泰轻声话道,海兰珠含笑说道:“让你受委屈了,你家的大福晋的脾气是沾点火星就冲动的人,你以后还得多劝着点。”

“我明白的。”布木布泰心中一紧,偷瞟海兰珠一眼,难道她知道了?脸上更多了几分惴惴不安的神色 ,海兰珠并没有再多说什么,让布木布泰也下去休息一会,唤萨尔多重新布置灵堂,使得一切恢复了原样。

海兰珠虽然是大妃,可是如今的后金是四大贝勒并坐,她的年岁又是在贝勒大福晋中最小的,哪怕有大妃的名分,还是要以代善的大福晋为主,在同她们谈论事宜中,代善的大福晋有些个张扬,处处压海兰珠一筹,一点都不给她面子,旁边的人虽然不敢明着相帮,毕竟刚刚海兰珠给她们太大的震撼,却也瞧着热闹,巴不得同海兰珠再起冲突。

“那就按您说的安排吧,我年轻不懂事,您是大贝勒的大福晋,见多识广,必然比我明白。”

海兰珠并不想争一时之气,更何况她就是手伸得再长还能管到汗宫里吗?这些俗事着急不得,皇太极早晚有一日会南面独坐,她又何必着急?更何况她并不太懂这些个女真人的规矩,多做多错,还不如交给懂行人,只要把握大方向就好,刻意暂避锋芒,却不能一退再退。

“大妃果然是明白人。”大贝勒福晋赞道,眼里透着一抹得意,众人重新说起事来,虽然不至于冷落海兰珠,可是还真是以大贝勒福晋马首是瞻,就连哲哲都显得很拿事。

“您别往心里去,过一阵她们就明白了。”同海兰珠最亲近的岳托的大福晋拉着她的手,低声说道:“其实她们晓得你懂得多,尤其是庄子上的事,谁也比不上您,只是这些丧仪上的规矩,您毕竟是蒙古格格……”

“我明白。”海兰珠恬静的向她笑笑,安静的听着她们谈话,暗自记下那些个独特的规矩礼仪,这也是增长知识见闻的一个机会。

慢慢的海兰珠了解到,后金的规矩不同于她所认知的任何朝代,她们这些福晋都是经常聚在一起闲话家常,甚至还能找大妃解决家庭纠纷,或者进汉宫伺候大妃,听见这些海兰珠有些头疼,她可是很不耐烦人多,若是她们都来闲谈,自己可是没有耐心应付她们。

海兰珠低头把玩着手串,暗下决定,等到有机会应该重立规矩,大明的那些传统也是不错的,起码地位名分分的会清楚一些。

整整一夜,海兰珠都守在灵前,她虽然披着斗篷,可是遮挡不寒冷的夜风,也不能让端炭火取暖,那是对去世的努尔哈赤的不敬,海兰珠只能硬挺着,她本身就有些发热,一连几日的折腾下来,海兰珠的脸色透着不健康的潮红,让旁人很容易看出她病情很重。

海兰珠知道身体是最重要的,将治丧的事交给大贝勒福晋,让阿敏和莽古尔泰的大福晋寰理,除了灵堂,去歇息一会。

“按大汗的意思,让您去阿巴亥大妃的宫殿,那是整个汗宫最尊贵之地。”由于皇太极不放心海兰珠,命满德海前来打探消息,并说了他的意思。

“不,我不想住在那,还是找个干净舒服的地方就好。”海兰珠对阿巴亥住过的地方本能的抵触,她同意知道由于迁都盛京的时间并不长,汗宫虽然有个大概的轮廓,但有些建筑并没有修建完成,闻名后世的凤凰楼、清宁宫、崇德殿都没有修建。

满德海了解海兰珠说一不二的性子,自然不敢多劝,低声问道“大妃准备安置在何处?奴才好给大汗回话。”

“离他最近的地方,就是那。”海兰珠抬手一指,若是方位没错的话,那应该是后世关雎宫的地点,关雎宫,宸妃恐怕都会消亡于历史中了。

“大妃,那个地方只有偏殿。”萨尔多提醒,海兰珠不在意的浅笑,向那个不甚华丽的地方走去,历史是什么?真实又是什么?在海兰珠的心中已经分不清楚了,只是她明白一点,宸妃的封号,以及关雎宫的名头,是历史中的皇太极对海兰珠最好的帝王情话,也是那段帝妃恋的证明。

来到近前,海兰珠发觉此处真的不是很大,建筑风格也比较粗放,殿顶铺黄琉璃瓦镶缘剪边,室门开于东次间,里面也就三个筒子房格局,尤其是采光的效果并不好,显得有几分昏暗,摆设布置也很简朴,海兰珠环顾四周,也有几分发傻,暗想是不是这个决定做错了?

“大妃,要不然你还是……”满德海明显瞧出海兰珠的不甚喜欢,海兰珠神色一僵,硬挺道:“不用,我就喜欢这。”

满德海忍住笑容,嘴角有些抽搐,他可是很明白海兰珠喜欢什么,不管是当初的辽阳城还是盛京,他住的地方都是宽敞明亮,精致富贵的,自己主子也不会让她受苦,若是她坚持住在此处,拿这个地方过几日恐怕就会大变样。

“你先回去告诉皇——大汗一声。”海兰珠眼里透着一份的尴尬,突然想起一件事来,开口问道:“你拍几个妥当代人接布布进宫来,芸娜等人也带进来,这就会热闹一些。”

“是,大妃,奴才亲自去接小阿哥。”满德海应了一声转身离去,海丽娜朱坐在椅子上,觉得不甚舒服,揉着额头,这个地方还要做大的修整才行,若不然哪怕名声在好听,住起来也不舒适。

“大妃,请用。”萨尔多很机灵,趁着海兰珠在同满德海说话的时候,先安排几个老实的宫女伺候着,随后又让人烧水沏茶,甚至还让人烧起了暖炕,使得有些凉意的屋子,逐渐的暖和起来。

“说说吧,小玉儿到底是怎么闹起来的?”海兰珠才不相信小玉儿会无缘无故的就大闹灵堂,她虽然莽撞,但并不糊涂,一定是有缘由才会这样。

“大妃,奴才打听了一下,听说是布木布泰福晋领人进宫的时候,曾经同大福晋有所冲突,具体为何奴才打探不出来,只是知道大福晋被布木布泰福晋打昏了过去,至于灵堂的事——”

萨尔多有些犹豫,毕竟布木布泰是大妃的亲妹妹,有些话并不好说,海兰珠叹气道“不用隐瞒直说就是,我要听实话。”

“当时小玉儿大福晋只是气急,兴许话赶话,打了布木布泰福晋,可是供桌等物的推翻,并不是她故意所为,奴才看着反倒——”萨尔多偷偷的看了一眼深思的海兰珠,明白隐瞒不得,咬牙道“是布木布泰福晋摔倒后才推翻了贡品,随后灵堂中的福晋们劝解,才弄得更加狼狈。”

“布木布泰,布木布泰。”海兰珠重重的叹气,她这一手玩得漂亮,恶人都让小玉儿做了,这事定然会让多尔衮知道,到时小玉儿怎么解释,多尔衮都不会相信的,多尔衮对努尔哈赤和阿巴亥有多怀念,对大脑灵堂的小玉儿就会有多恨。

海兰珠猛然站起身,吓了萨尔多一跳,“大妃,您有吩咐?”

“十四阿哥现在何处?”海兰珠头有些晕,浑身无力,跌坐回椅子上,她能帮得了一次,却也无力总是帮着小玉儿,她的生活还是要自己经营,摆摆手,轻叹道“算了,那是他们夫妻的事,我管不了,只希望小玉儿能听懂我的话,先找到多尔衮诉说缘由。”

“奴才瞧见布木布泰福晋好像也在找十四阿哥,他应该在劝解十五阿哥吧,他们兄弟的关系是最要好的。”

“他们自然是很要好,只是在努尔哈赤的灵柩前,多尔衮忍辱负重,掌掴多铎的表现,若不说开了,以多铎的性子不见得会原谅多尔衮,也不知道他们兄弟会不会像历史上那么要好。

“希望小玉儿能先找到多尔衮。”海兰珠决定两不相帮,就看她们两个人的本事了,多尔衮会相信谁?还真是想不透。

后金的汗位在喧嚣中正式落下帷幕,四贝勒皇太极登上汗位的消息,自然传到了宁远城,又引发了一场不小的冲突和战争。

第一百九十四章 宁远遣使

坐落在群山峻岭之间,易守难攻的宁远城在夜幕下显得更加的肃穆,巡抚官衙书房中,烛火透过窗棂不停的跳动闪烁,一名身穿便衣的男子手举着蜡烛瞩目凝神看着挂在墙上的辽东地图。

书案上摆放着各种公文,书架上同样也整齐的堆满书籍,在南面的墙上挂着雌雄双剑,深红色剑穗交叉垂下,使得书卷味十足的地方多了一抹的杀伐果断的阳刚之气。

男子目光深谙,浓浓的眉头拧紧,看着地图小声的嘟囔着,全部心神落在地图上,蜡泪滴在他手上,都没有感觉到疼痛,猛然间,男子回身坐在椅子上,腰背挺直拿起狼毫在纸张上写了起来,书房里只听见毛笔划过纸张的声音。

“大人,沈阳传来消息。”外面传来禀告的声音,男子笔未停,沉声道“进来。”

随从进来行礼,低声禀告“袁大人,汗位已定,是和硕四贝勒皇太极。”

辽东巡抚,权倾关外统领十余万明兵的袁崇焕,停下了笔,眉头拧得更紧,白玉般温文尔雅的脸庞露出一抹的黯然来,墨汁滴在写好的奏折上,弄花了字迹,低声叹道“怎么是他?皇太极,他不是四贝勒吗?怎么会成为大汗的?“

“大人,虽然皇太极是大汗,可是属下听说,是四大贝勒共同主政,属下从来没有听过这样的事情,也就是那些鞑子才能做出来。“

“现在是四人主政,将来呢,皇太极胸有沟壑,同那些粗俗的鞑子不同,他才是大明最大隐患。“

都说最了解自己的就是敌人,这话用在此处很是恰当,袁崇焕对皇太极一直很在意,尤其是当初努尔哈赤宁远城下重伤,正是乘胜进兵之时,可是却让皇太极安然无恙的返回,让袁崇焕颇为引以为憾。

“皇太极当政,鞑子恐怕会不容易控制,战乱将起,而且--”袁崇焕长叹一声,大明如今战乱也不少,而朝中阉党专权,大肆迫害东林党人,使得朝政混乱,再赶上天灾,弄得民不聊生,而他们的皇帝,万民主宰大明天启皇帝,将朝政扔给魏忠贤,自己做木匠,更使得大明内乱不断。

“大人,咱们宁远易守难攻,又有火炮助阵,就连努尔哈赤都死在火炮之下,您调度有当,还惧怕皇太极吗?”

“以大明全国之力自然能平定鞑丅子,夺回沈阳,可现在却根本做不到,只能徐徐图之。”

袁崇焕虽然身居宁远,但是都城的事也有几分了解,如今大明江山是风雨飘摇之时,拳头狠狠的砸在书案上,凝眉道“若是皇上能更用心朝政,又何愁关外的鞑子?”

“大人,一切都会好的。”随从轻声的劝解,袁崇焕双手扶着书案,目光灼灼的看着属下,试探的问道“我有一事交给你做,不知你胆量如何?”

“属下誓死效命。”都司付有爵是袁崇焕的心腹之人,当初他曾随着尚未成为辽东巡抚的袁崇焕探听绘制后金的地图,自然胆子是不小的,也对鞑丅子有更熟悉,所以袁崇焕才想到他。

“起来,起来。”袁崇焕扶起付有爵,欣慰的点头低声道“你的才能我是知道的,有勇有谋,走一趟沈阳城,去探探皇太极的底细。”

“大人,属下是不怕的,乔装而行吗?”

“不,你是我大明的使臣。”袁崇焕站起身,目光褪去了文雅之气,露出一分杀伐果断,烛光将他不甚高大的身形拉长,映在了窗棂上,“你就是要去给努尔哈赤吊唁之人,量皇太极也不敢将你怎么着,我身居巡抚不得离开宁远城,若不然我一定要会会皇太极。”

“大人,卑职一定不会失了大明的威风。”付有爵信心满满,袁崇焕想了一会,叮嘱了他几句,身为使臣,最重要的是有礼有节,不能过分的倨傲,也不能谦卑,这个分寸要拿捏的好,更重要是打探清楚皇太极的动向才是此次遣使去吊唁最重要的目的。

天命十一年九月,皇太极在盛京继承汗位,下诏书明年为天聪元年,誓告天地,循礼仪,孰有爱,尽公忠,设立十六大臣,赞理庶政。十月,科尔沁诸部遣使吊唁,皇太极本欲封吴克善为汗,却被代善联合阿敏等人以吴克善年少不足以服众阻拦,皇太极含笑收回成命,心中对旁边的三大贝勒更加的不满。

“哥哥并不在意这些的,他最想恢复的是科尔沁的荣耀。”海兰珠见到盘坐在暖炕上一声不吭暗自憋气的皇太极,将怀里的布布放到他的^膝头,轻声道“你有功夫生闷气,还不如教教儿子呢。”

“阿玛,阿玛。”布布眨着眼睛,摇晃着小脑袋,伸展小手“抱,布布要阿玛抱,飞飞,要飞飞。”

皇太极狠狠的亲了儿子一口,将他高高举过头顶,骄傲的说道“好,阿玛让你飞,飞得高高的,谁都及不上,不会让阿玛受的气在你身上重现。”

“咯咯,咯咯,高高的,高高的。”布布黑黑晶亮的眼睛一点害怕的意思都没有,不停的招着小手,兴奋的哼哼着,海兰珠看着闹在一起的父子两人,皇太极的神情要比刚刚好上不少,他虽然登上汗位,但是他的压力太大了,需要谋划的事情也太多了,尤其是现在经常有人掣肘,让皇太极的抱负施展不开。

“哥哥也回来吊唁吗?”海兰珠轻声问道,皇太极接住儿子,在怀中大幅度的左右摇晃起来,布布清脆的笑声更加的响亮,就在海兰珠认为他并没有听见自己的问话的时候,皇太极开口道“不会,吴克善不会来,我已经派人送信,代善他们不是说吴克善年轻不够稳重吗?战功也不显赫,我就要让他们明白,吴克善就是大金的屏障,他的勇气智谋理应封汗。”

“又要有战事?”皇太极听见这话,凝神看了一眼有些担忧的海兰珠,有几分无奈的说道“我也没有法子,只能祸水东引,代善他们要攻打宁远城为父汗报仇,可是如今大金的实力,若是攻击宁远,必会损兵折将,只会让袁崇焕的威名更盛,先讨伐喀尔喀蒙古诸部,才能分化他们。”

海兰珠坐在皇太极身后,脸颊靠着他宽阔的后背,安慰道“一切都会好的,这种事是急不来的。”不南下大明,海兰珠比什么都高兴,可是皇太极打算的是好,却被袁崇焕派来吊唁的使者彻底搅乱了计划,不得不再次掀起战事。

第一百九十五章 化解危机

“大汗,袁承焕的胆子也太大了,竟然派人来给先汗吊唁?难道他不明白先汗为何过世吗?他根本就没把我们八旗铁骑放在眼中。”

“确实如此,您看看来人那副倨傲的样子,眼睛都快长到天上去了,大汗,咱们可不能轻易的放过他们。”

“对,对。”一时之间议事的地方群情激昂,咬牙怒骂的声音不绝于耳,甚至还有高声咒骂,“我领兵去攻打宁远城,把袁承焕的脑袋摘下来祭奠父汗。”

“愿听三贝勒调遣,咱们不能轻饶了袁承焕。”旁边的八旗诸将不停的应和,使得场面很是混乱激动。

海兰珠站在了大殿门口,里面的声音清晰的落入她的耳中,素手扶着雕花的大殿门,有几分犹豫,是不是应该此时进去。

见到日头偏西,皇太极午膳一定没有用,以往他们都是一起用膳的,她知道袁崇焕遣使来吊唁,也很感兴趣来的是谁,哪怕知道袁崇焕不会亲自来盛京,也想见见来人,所以才借着送饭的借口,提着篮子来此,却没想到听见这样的话,以后金现在的实力,怎么能攻打得下宁远城?

“祸水东引恐怕是行不通。”海兰珠轻声叹气,她知道此时不是进去的好时候,虽然在努尔哈赤时阿巴亥经常随侍在侧,有时更会说上几句,但以皇太极的秉性,自己还是老实呆着的好,更何况海兰珠根本不想见那些后金的贝勒,也没有那么大的本事能说动他们。

“大汗,您是不是要同大明议和。”代善这句话,让海兰珠停住了回去的脚步,面色凝重起来,议和?皇太极有这个想法?就连自己常在皇太极身边都没有听说,代善又是从哪得到的消息?难道他的本事就这么大?

在海兰珠看来,同大明议和是后金最好的处理方法,毕竟他们之间的实力相差得太过悬殊,明朝如果不内乱,八旗铁骑绝对进不了山海关。

以皇太极的智谋见识他可以看得出来,而那些鲁莽只知道拼杀掠夺的人,恐怕绝对看不到这一点,皇太极要的是一统关外,进而同大明相争,而他们想的就是掠夺一些牛羊努力,观念根本不同,除非用强权压制,而他们转变过来会很艰难,尤其是在努尔哈赤被火炮袭击而病逝的情况下,皇太极只要 稍稍流露出议和的风声,那对刚刚登上汗位的皇太极来说,绝对是致命的。

站在外面的海兰珠见不到皇太极的脸色,但却明白此时必须有事缓和代善的突然发难,让皇太极能应对代善的紧逼,眼球一转,对身边的乌玛吩咐几句。

“格格,这能行吗?”乌玛不太明白海兰珠怎么会突然想起了这事,海兰珠压低声音道“快去,不得耽搁。”

乌玛点点头,小跑的离去按海兰珠的吩咐下去准备,海兰珠攥紧篮子,深吸凉气,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向守在门口的满德海点点头,让他进去通禀。

满德海稍微愣神,以往海兰珠见皇太极都是直接进门的,怎么今日还需要通禀?不敢多耽搁,低头推开虚掩的殿门,迈步走了进去。

“启奏大汗,大妃求见。”

此时的皇太极的手紧紧握住椅子扶手,他也从来没料到代善会知道自己的打算,有些措手不及,尤其是代善这句话让旁人看自己的目光多了几许的怀疑,这尤其是让皇太极极难以忍受,额头的青筋凸起,赤面的皇太极脸色更红。

听见满德海的禀告,皇太极心中疑惑,她此时来做什么,冷淡的说道“让她进来。”

皇太极不耐烦的声音站在门外的海兰珠自然听得一清二楚,心中不由得暗骂他不识好人心,想要掉头离开,可终究放心不下,满德海出来后,尴尬的低言“大汗让您进去。”

海兰珠浅笑,示意满德海他不用为难,自己并不在意,要是发脾气也要对着皇太极,她可没有拿下人出气的习惯。

海兰珠脚步轻灵的走了进去,屋子里有着浓浓的水烟味道,再加上本就不大的屋子,或坐或站挤满了八旗有头有脸的汉子,虽然是初冬季节,尤其是对于不喜欢洗澡的这些人来说,汗味还是很重的,海兰珠忍住揉鼻子的冲动,那会显得太过失礼。

她微微抬头望去,前方并排摆放四把椅子,皇太极他们四人并排而坐,显得很有威势,却不能突显大汗的尊荣。细心的海兰珠查觉到皇太极眼里偶尔闪过的尴尬,他显然不想让自己见到四人并坐的场面。

海兰珠酒窝盛满了盈盈的笑意,仿若宝石的眼眸璀璨明亮,在其中只装得下皇太极,对其余三人,就算余光也没有一丝。

“给大汗请安”海兰珠走到近前,将蓝子放在地上,屈膝行礼,皇太极瞳孔微缩,眉间的不耐烦愤慨尽去,她从未正式向自己行过礼,今天,在此时却下拜行礼,那声音脆生生的大汗,奇迹的抚平了皇太极烦躁不安的心,同海兰珠恬静的目光相接,皇太极微微颔首,低声道“起来,大妃,起身”。

“大妃怎么这前儿来?”代善开口问道,将旁人由于海兰珠突然出现而发愣的神情唤回,其实这也难怪,美人谁都喜欢看,海兰珠本就容貌好,刚刚当上大妃,身上隐隐透着一分的贵气,更让人动心,对于重色的后金男人来说,知道无法得到,又怎么会不趁机多看两眼?

海兰珠自然晓得代善的心思,见他还要继续发难,抢先笑盈盈的说道“大汗,您为国事操劳,我来给您送饭,饿坏了身子怎么能行。”

“哈哈,大妃是舍不得饿坏大汗的。”岳托大笑着开口,带着一丝的调笑更多的感叹“这可是大妃心意,您不能不用,不晓得我们有没有这福气尝尝大妃的手艺?听我福晋说,大妃对吃食可是很讲究,我们这些粗人只知道肉香。”

旁边的人都很感兴趣的看着海兰珠放在地上的篮子,兴许是心理作用,竟让让他们闻到香味来,一时之间他们的注意力都放在了这上面,代善恨得牙痒痒,海兰珠强忍住笑意,要不说怎么粗犷的人容易被影响?少了心思的人有时还是蛮可爱的。

“我不晓得都这时候了,你们还在议事,带来的吃食不多,倒是让众位叔伯兄弟失望了。”海兰珠脸上露出的歉意,他们都感觉得到,练练摇头“大妃,我们看看就好,看看就好。”

海兰珠提起篮子走到了坐在首位的皇太极身边,柔声说道“是我考虑不周,请大汗赎罪。”

皇太极目光一闪,在众人的注视下揭开盖子,香气扑鼻,众人眼巴巴的看着,见到皇太极将几碟精致的菜色拿出来,竟然还有绿叶菜,虽然都是盛在盘子里,分量也不多,可是白瓷碟子的四周都刻着花纹,菜色也很光鲜,红的绿的黄的,引得众人食指大动,隐隐还有吞咽口水的声音。

“放这吧,我一会再用。”皇太极点点头,海兰珠低声说道“大汗,您不感觉到饿,可是这些叔伯兄弟也会饿,朝中的事我是不懂的,可也听说过,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

莽古尔泰扑哧一声大笑出来,阿敏也眼露笑容,他其实从见到海兰珠起就觉得身上不太对劲儿,仿佛很痒,又仿佛很疼,扭动了两下,他也分不清楚,对海兰珠到底是什么心思。

皇太极含笑低咳两声,很少见海兰珠会说出这样的话来,旁边直爽有几分豪迈的八旗诸将纷纷大笑,刚刚的凝重疑惑都随着笑声消失。

趁着笑声响亮,海兰珠压低声音“皇太极,你要——”

皇太极不等海兰珠将话说完,拉住她的手,轻轻的捏了一下,含笑 问道“钢?那是什么?”

海兰珠暗自苦笑,他怎么会用自己提醒?自然有法子的,俏皮的眨眨眼睛,“那是比铁更坚硬的东西,所以才显得吃饭的重要呀,用膳虽然寻常,可上至王宫勋贵。下至普通百姓,谁又能离得了?只是好坏不同罢了。”

皇太极微微一愣,叹道“确实如此,当初父汗若不是山穷水尽,也不会以七大恨反抗大大明,更不会打下这片江山,传到我的手中,我要让大金变得更好,雄踞关外。”

皇太极猛然起身,高升喝到“身为大金的汗王,本汗怎么会一盒?”众人纷纷应和,皇太极虽然没有提攻打宁远城,但在旁人眼中就是这个意思,可是海兰珠却清楚的指导,皇太极根本就不想去攻打袁承焕。

此时乌玛走了进来,行礼道“大妃,按您的吩咐都已经准备妥当。”海兰珠点头环顾四周,清脆的说道“我准备了一些点心酒水,请众位享用,我可不想饿坏了大家,大汗还指望着你们建立功勋呢,而且你们的福晋也会心疼的。”

几名婢女上前,将精致的点心,海兰珠当初保留下来的梅花酿端给众人,点心虽然分量不多,每人也就能分得一两块,由于准备匆忙,也不都是新出炉的,可是在此时,这就是佳肴,有道是东西越少越稀奇,恐怕就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