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一番话说得情真意切,发自肺腑,武帝不由动容叹道:“你啊,真是个仙子!凡间女子哪有这么善解人意啊!”

第一百七十八章 招魂(三)

更新时间2011-4-12 8:29:26 字数:2221

李夫人昔日居住的桂宫又被人重新打扫得干干净净,武帝踏步进来,只见一切装饰如旧,窗台上那盆李夫人最喜欢的海棠花开的正艳,武帝不觉走近去看,只见烛光下,那花晕红若胭脂,艳丽无比。只可惜,人比花娇的美人却已经长埋黄土了。武帝心中伤感,眼前一切只觉刺眼、刺心,刺痛着身上每一根神经,让他陷入甜美的回忆更觉今日之凄然,终于长叹道:“江先生,开始吧!”

江充答应着,将武帝带至李夫人昔日安歇的内殿寝宫,请武帝坐在当中一把大圈椅中。除了苏文,将所有人等均遣出外,又命苏文将殿中所有蜡烛统统吹灭,只留武帝面前两丈来远大纱屏前两点昏暗的油灯。

江充头戴冲天高帽,一身黑衣,向武帝施礼低声道:“陛下,草民虽然能招来夫人亡魂,但终究阴阳相隔,无法交谈,只可远看,不可近观。陛下乃真龙天子,阳气太旺盛,您一走近或者出声,李夫人的亡灵只怕禁受不住。”

武帝叹道:“江先生言之有理,你放心吧!朕只要见一见她,就心满意足,再无所憾了!”

江充这才答应着,缓缓移步到那大纱屏之后,口中念念有词,施起法来。约过了一刻钟,只见屏前一左一右两点灯火突然像被风吹了似的,猛烈的晃动起来,武帝眼一花,不觉用手揉了揉眼。待灯火平静,武帝睁眼一看,只见那原本空无一物的大纱屏之上,赫然出现了一位女子的身影。武帝心头大跳,一阵眩晕,情不自禁“啊”的一声低呼。

只见那女子身姿窈窕曼妙,纤细婀娜,头上梳着高高的留仙芙蓉鬓,鬓前还插着凤凰展翅簪花,不是李夫人又是谁?

武帝心头大痛,痴痴的望着那熟悉的身影,越看越爱,越看越伤心,越看越不舍。武帝恨不得将她揽入怀中,倾诉相思之苦,只可恨始终近在咫尺,相见却不能相诉。那身影缓缓而动,仿佛是要向他走来一般,只是永远也走不到跟前。武帝思之若狂,情难自禁,忍不住大声痛道:“夫人,夫人,是你吗!你为何不肯见朕,为何!”一时心动神摇,不觉站起身便往前奔去。

苏文眼疾手快,慌忙轻轻拉住武帝衣袖,急道:“陛下,不可啊!”话音刚落,烛火又是一阵晃动,定睛一看时,纱屏上空荡荡的,殿内死一般的寂静,什么也没有了。

武帝怔怔的,一动不动,空气仿佛凝结了一般,时间也止步不前了,让人脑子里一片空白浑然。猛然间回过神来,武帝忽然感到心仿佛也被抽空了一般,阵阵剧痛自心底袭来,让他的心在抽搐,他又悔又急道:“夫人,夫人!夫人你回来!回来啊!”他跌跌撞撞奔向纱屏,只见纱屏之后空无一人,旁边只有闭目盘腿坐定的江充。江充依旧定定的闭目而坐,仿佛木雕泥塑,眼前发生什么事,仿佛一概不知似的。

苏文忙奔过来苦劝道:“陛下,使不得啊!陛下,江先生吩咐了,他作法的时候不能让人打扰的,否则性命不保啊!陛下!”

武帝一惊,顿时回过神来,任由苏文将他扶到前殿。武帝呆呆的坐在殿中芙蓉软榻之上,颤抖着手摸了摸那金线银丝缠绕的绣塌软垫,触指只觉一片冰凉,直凉到心尖上去,侵入骨髓,噬心的痛。

人走了,果然带走了一切的生气与温热,剩下的,都是没有生命、没有情感的死物件罢了!

这是第几个了呢?丽娟、王婉之、阿娇、李妍……他的女人太多,这几个却都是刻骨铭心的,可是,偏偏让他一次又一次的拥有,然后又一次又一次的失去!她们都走了,留给他却是刻骨的痛。子夫,只有子夫一直都在,那个默默的、温婉恬静的女子,他的皇后。武帝的心中莫名升起一阵温暖与感动,仿佛找到了情感的寄托似的。对,至少,总有一个,一直留在他的身边。

武帝默默的想着,虽满面凄苍,似有泪痕,心底却得到了一丝丝的宽慰,不那么绝望茫然了。默默半响,他忽然仰天长叹道:“天意,天意啊!朕和夫人注定今生缘已尽,何必再枉思呢,唉!”

苏文见武帝如此想法,心头一宽,忙宽言道:“夜已深了,陛下早些就寝吧!”

武帝依旧做着,似若罔闻。忽又道:“江先生如此异人,得知真乃大幸,苏文,明日带他来见朕,朕要将他留在长安!”

苏文心中暗喜道:如此反倒省得我开口了!当即躬身应允道:“陛下放心,奴才明日定带江先生拜见陛下。奴才冒昧,不知陛下要对江先生委以何任?”

武帝沉吟半响,道:“依你看该如何呢?”

苏文当即躬身道:“陛下,江先生身怀异能,品格正直,为人刚正不阿,依奴才看来,最适合做执法之人。”

早些年,武帝身边有位执金吾、御史大夫张汤,执法如山,虽皇亲贵戚亦不姑息,深得武帝宠信,张汤死后,再无一人有张汤的行事风范,武帝一直深以为憾,听了苏文的话,加之对江充大有好感,几日相处下来,也觉江充是位有一言一、踏踏实实的人,便点头道:“你倒是提醒了朕,既然这样,就封他为御史大夫吧!另外,”武帝又缓缓道:“赵夫人对此事也应记一大功,重重有赏,就进封她为婕妤吧!”

苏文怔了一怔,道:“陛下,自高祖以来,**嫔妃娘娘们除了皇后,其次便是夫人、美人了,婕妤算是?”

武帝不耐烦道:“当然是在夫人之上了!传朕旨意,即日起**新增婕妤一级,位仅次于皇后,在夫人之上,爵比诸侯王!”

苏文喜之不尽,连忙躬着身答应着,嘴角勾起一抹得意的笑容,月光下,影影绰绰,衬得那嘴边的笑,如鬼魅般森然。

“陛下,还是早些回宫就寝歇息吧,是否摆驾勾戈宫呢?”苏文笑着问道,说是问,语气中却含着自信满满,倒不如说是肯定。

“不,朕今晚去椒房殿,去看皇后!”武帝说着,起身向前,苏文一怔,大出意料之外,慌忙答应着快步跟上,后背不禁冷汗直冒:皇帝的心思还真是捉摸不透!他刚刚进封了赵婕妤,转眼之间又摆驾椒房殿!

苏文又怎知武帝心中所想呢?勾起了往事尽是伤心,一切都物是人非,除了皇后。那是他少年时的爱侣,只有她才能给他往事并不如烟的踏实!

第一百七十九章 狼狈为奸

更新时间2011-4-13 8:46:11 字数:1531

次日,苏文带着圣旨来至江充住处,四下无人,笑嘻嘻道:“江御史,恭喜恭喜啊!”

江充还礼笑道:“不敢不敢!不才全靠公公栽培,方有今日!”

苏文意味深长依旧笑道:“哎,江御史太谦虚了,你所作所为可不是‘不才’,而是大大的‘异才’啊!”

江充忙笑道:“那也是全靠公公妙计啊!”说着二人四目相对,彼此心照不宣,不约而同哈哈大笑起来。

自此,苏文、江充互相勾结,与赵婕妤前朝**将武帝吃的死死的,很快成为朝中一股迅猛崛起之势力。江充有苏文做后台,苏文又有赵夫人暗中传递消息,三人将武帝的心思几乎摸了个透,行事自然更是大得武帝之欢心。

江充有了御史的身份,按照苏文的指示,暗中监视朝中政见不同、关系不好的大臣,一有机会便抓住他们的把柄,然后再扮演着“不畏权势”、“执法如山”的角色,将与之为敌的人逐个击破。

要知古往今来,凡是皇亲贵戚、高官重臣,有几个无一点半点违法犯纪之处,也就是性质严重或者可以忽略不计的区别罢了。即便他们本人没有,也不能担保他们所有的亲朋好友没有那么一个两个仗势乱纪的。这是自古以来官僚的通病,并非一朝一代而已。

但是对于江充来说,这是他立功的绝好机会,他一点也不愁找不到开刷的对象,一点也不愁树立不起来“刚正不阿、不畏权贵”的光辉形象。几件事过手,长安城中人心大震、人人自危,生怕上街踩死一只蚂蚁也要被江御史治罪,尤其是那些皇亲贵族之家的子弟们,更是连门都不太敢出,因为他们知道,江充的主要目标正是他们。

与他们相反的是,武帝不禁对江充刮目相看,龙颜大悦,连连称赞其有张汤之遗风,忠君爱国,维护法典,乃朝臣之典范,对他更加刮目相看。而后来发生的一件事,更是让武帝对江充的信任达到了顶峰……

话说武帝自从把朝政大事交给太子处理之后,见太子办得不错,便一直未有将大权收回,因为他有更多的事要去做,比如寻仙问术,比如拥美游宴,比如巡守狩猎等等。

这天晚上,太子的使者为着送一份十万火急的公文到东宫博望苑,不知不觉骑着马闯入了御道。

御道宽阔平整,但却是天子专用的道路。国家律令规定,臣民不得骑乘车马行驶道中,就算是得到皇帝的特许,也只能小心的行驶在道路两侧,中间是无论如何都禁行的,这是为了显示帝王天威不可侵犯。

虽然律法如此,但是这条御道武帝使用的次数屈指可数,平日里许多王公贵族的车驾贪图方便,多有行驶道中,当然,只是在两侧,并不敢在路中间横冲直撞。在长安城中,这已不是什么秘密了。

但是遇到了江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已成为不可能。江充早派人盯住了御道,等着抓人。太子的使者刚策马上道,便被江充抓了个正着。江充不由分辨,随即喝令没收马匹,将使者拉下马送往监狱,待次日奏明武帝治罪。

太子得知大惊,连夜往江充府上求情,好言好语表示自己督下不严,已经知罪了,为了避免武帝知道此事大发雷霆,伤了身子,请江充大人大量,放了自己的人,这件事再好好商量可行?

谁知江充纹丝不动,听完太子一番话,冷笑道:“微臣乃陛下亲自任命的御史,自然事事忠于陛下,怎敢徇私枉法、欺瞒陛下?太子还是请回吧!不如明日太子亲自进宫去向陛下说情,如何?”

太子再三恳求,江充执意不肯,太子无奈,只好作罢而去。

次日,江充将头晚之事原原本本奏明武帝,武帝先是大怒,将太子好好责罚一番,令他向江充赔不是,又下旨将那犯道之使者发配边境充军。太子自知理亏,不得不强颜赔罪,这才作罢。

经过此事,武帝对江充更是大加赞赏,称赞他对自己忠心耿耿,丝毫不畏权势,连太子也敢顶撞,即刻加封为绣衣使者,专门负责监督皇亲贵族、朝廷重臣一举一动是否安分。江充大喜,与苏文相互勾结,在朝中排除异己,结党营私,收买了一大批亡命之徒、市井无赖,专门四处钻营,打听别人隐私,以便告密治罪,弄得长安城中人心惶惶,人人敢怒不敢言,就连太子,从此也要忌让他们三分。

第一百八十章 征兆

更新时间2011-4-14 9:18:45 字数:1335

夏夜,甘泉宫。赵婕妤正陪着武帝在昆明池前迎风馆乘凉赏月,微微的晚风从湖面上吹来,随风而来的还有池中荷花荷叶的清香,远处飞舞着高高低低、一点一点的流萤,抬头可见漫天灿烂的繁星,耳畔可闻知了悠长的鸣叫。这是夏夜最叫人舒心放松的景致意境。

赵婕妤命随行乐女在远处抚琴吹箫,细细悠悠的乐声徐徐传来,武帝与赵婕妤依偎在案几前,饮着新酿的合欢兰生酒,品尝着各色点心鲜果,喁喁细语,浓情蜜意。

忽然,赵婕妤皱了皱眉,用手捂着嘴,心中翻腾,忍不住作呕起来。武帝忙抚着她温软的背,柔声道:“怎么了?是不是吹着风着凉了?不如咱们还是进殿去吧!”

赵婕妤均了均气息,抚着胸口娇笑道:“不碍事的,妾身很好!就是胸口有些恶心,这几日时不时都会来这么一阵,过了也就没事了!”

“你怎么不早说呢?这还了得!要是成了大症候就麻烦了!”武帝着急起来,即唤“来人”,立时便要传召太医。

赵婕妤娇嗔道:“陛下太心急了!大晚上的,太医来了妾身也没精神诊治,还是明日再说好吧!”

苏文心中却是一亮,抢上一步躬身道:“陛下,婕妤娘娘,恕奴才大胆,难不成,婕妤娘娘是有喜了?”

“有喜?”武帝与赵婕妤对视一眼,心中一怔,忽而满面喜色,搂着赵婕妤哈哈大笑道:“不错不错!爱妃定是有喜了!朕怎么没想到呢!”想到年已六旬,竟然又要当爹了,武帝心花怒放。

赵婕妤也是心中欢欣异常,以手护耳,凑在武帝耳边不知说了句什么,武帝更是欢喜,拍案笑得合不拢嘴:“这么说定然是有喜了!错不了,错不了!哈哈哈哈!”

赵婕妤垂头娇羞一笑,扭着身子嗔道:“陛下——”

自从赵婕妤怀孕之后,武帝对她更是宠爱。年过六旬,还能再诞子嗣,试问几人能行?他更感到骄傲与自豪的,是这个。

苏文与赵婕妤暗地里也欣喜异常,苏文从未想过赵婕妤会有机会怀孕、生子,他不由得砰然心动,暗道天助我也!如果她生了个皇子,那就更好了!

谁知过了一个多月,赵婕妤忽然悄悄的找到苏文,心急如焚道:“义父,怎么办呢?我……我并没有怀孕,我那个……竟然来了!”

苏文简直不敢相信,顿时心头一沉,僵住了双脚,睁大眼睛讶然道:“你说什么!你……你没怀孕?”他不由勃然大怒:“你搞什么名堂!姑奶奶!”

“我也不知道啊,上个月月事没来,又常常恶心,我以为……谁知道会搞成这样!义父,我们该怎么办?陛下那么高兴,万一他要是知道了这件事,那我岂不是……”赵婕妤焦急得几乎要哭出来了。

苏文盯着她,又是失望又是生气,悻悻道:“这能怪谁?都怪你自己!要是你自己当初别把话说得那么死,要是找个太医确定了再说话,不是什么麻烦都没有了?这下子弄得——唉!”

赵婕妤双腿一软,跪下哭求道:“义父,求求你救救我啊!我什么都听您的,我不想死啊!义父!”

苏文叹了口气,道:“起来吧,要是被人看到就麻烦了!既然事已至此,没有退路了,你必须尽快真正的怀上身孕,否则时间一长,谁也瞒不住!”

赵婕妤急道:“我倒是想怀上呢,可是……可是您也知道,陛下那么一把年纪了,我……我也不敢保证啊!”

“那可不行!”苏文瞧了她一眼,不容商量的道:“如今没有别的办法了,你必须怀上身孕,否则就是欺君之罪,是要诛九族的!我会帮你想想法子,从外面弄些药,可是有没有用,就看你的造化了!”

赵婕妤脸色苍白,跌坐在榻上,拭了拭额头的汗,涩涩道:“但愿……但愿能逃过这一劫!”

第一百八十一章 宝马

更新时间2011-4-15 8:49:18 字数:1626

自从张謇通了西域,大将军卫青、霍去病等人又击垮了匈奴人,天下太平,商道畅通,西域各国来汉经商的人越来越多。尤其是汉都长安,更是聚集了各国各地的异人异物。武帝最喜听闻异邦异事,常常出入长安城异邦人士聚居出没的茶楼酒肆,以此为乐。

这日,武帝忽听一位从大宛国来的商人吹嘘该国国王养着天底下最珍贵的汗血宝马,这**善解人意,头细颈高,四肢修长,皮薄毛细,步伐轻盈如飞燕,强健有力,嘶鸣震天,速度如风,日行千里,耐力极强。最奇特的是,这马所流汗不是寻常的无色,而是殷红如血,故名汗血宝马,极其稀罕,在国内万两黄金还买不到!

武帝听了,不禁悠然神往,他是崇武之人,对马匹向来痴爱不减,如今听了大宛商人这一席话,羡慕不已,内心强烈的、想要一睹风采的念头再也无法停止。

“汗血宝马,汗血宝马!”他的嘴角含着笑,眼睛却望着悠远的天边,胸有成竹道:“朕一定要拥有这等天下罕见的宝马!”

武帝立刻下令用纯金打造一头与真马相当的金马,派了一位叫车令的壮士率领百余人的使团带着金马、各种珠宝与诏书千里迢迢前往大宛国,希望换回汗血宝马。

谁知大宛国的国王亦爱马成痴,见了重礼虽然垂涎心痒,但仍然拒绝了武帝的要求。车令巧舌如簧,再三苦求,大宛国王执意不肯,就连瞧一眼都不允许,最后还下了逐客令。车令无奈,只好率着使团怏怏而回。

谁知,汉使团归国途中,竟然在大宛国境内被遭到劫杀,几乎全军覆没,只有车令及几个随从侥幸逃脱,他们逃回长安的人向武帝哭诉,武帝不禁勃然大怒,恨道:“不识抬举的东西!他以为远离大汉疆土,朕便拿他没办法了吗?哼,敢跟朕作对,就算远在天边,朕也饶不了他!”

自认颜面大失的武帝一刻也等不及,命李广利率领两万骑兵,行军四千多公里,穿过荒无人烟的沙漠,浩浩荡荡杀往大宛国,抢夺汗血宝马。

可惜,李广利不是卫青,同样是沙漠行军打仗,他却没有卫青的一半能耐,连大宛国边境小城郁城也攻克不下,反而损兵折将十之七八,不得不狼狈退回敦煌,向武帝禀报了战事经过。

武帝心中十分不快,但瞧在过世李夫人的面上,并没有降罪于他,反而增派6万骑兵、3万匹马、10万头牛支援他,命他务必带回宝马。李广利本意是想借此班师回朝,谁知武帝却派来了增援部队,并且还特意派来两位相马名家随行,目的不言而喻。李广利无奈,不得不硬着头皮调转马头,又一次踏上了征途。

出乎意料的,大宛国不知为何起了内乱,厮杀得异常火烈,哪有心思去管汉军?李广利心中大喜,趁机杀了个措手不及,强兵压阵,逼得大宛国王不得不答应了汉军的请求,挑选了十几匹最上乘的宝马献给武帝,又挑了中、下等公母马3000匹给汉朝做**,并且答应今后每年都会进献两匹绝好的宝马给武帝。李广利见好就收,与大宛国王握手言和,功成身退,带着马匹回国复命。

武帝见到高大修长、四蹄如飞、神采奕奕的纯种汗血宝马,大加赞赏不已,设宴庆贺,令群臣观赏。虽然李广利侥幸得胜,到底是大功一件,又加上李夫人临终所托,武帝当即封李广利为海西侯,赐李家千金。李延年、李季等李氏族人均得意非凡,耀武扬威。原本李夫人过世之后,李家自知失了靠山,他们也曾收敛了一阵子,如今见武帝对李氏仍然大加宠信照顾,自信又疯狂增长,不可一世,最后终于引来灭门祸事。

李氏后记:征讨大宛,李广利只是侥胜,武帝却从此认为他乃大将之才,没过两年,又命他领兵征讨死灰复燃、前来挑衅的匈奴人。匈奴不比大宛,虽有小败,却不致命,随之诱敌深入,将汉军尽数歼灭,数十万汉军将士就此做了异乡的孤魂野鬼。李广利生怕回长安被武帝降罪,一咬牙投降了匈奴。匈奴单于得意之极,不但接受了他的投降,还招他做了女婿,以此打击汉朝的颜面。

心高气傲的武帝怎受得了这般羞辱,迁怒李家,将李广利妻儿老小满门抄斩,同时又有人落井下石,说李季经常借口入宫探望其兄李延年,趁机调戏宫女。武帝正对李家满心痛绝,听了此言,更是火冒三丈,不顾旧日情分,又将李季、李延年两家悉数斩首,鸡犬不留。自此,李家全军覆没,消失得干干净净。李夫人若在天有灵,不知会作何感想!

第一百八十二章 异子

更新时间2011-4-16 8:37:46 字数:1121

再说赵婕妤因未怀身孕,终日胆战心惊。她按照苏文的指使,在武帝的茶水中下了回春丸,不想天无绝人之路,不久竟真怀上了。这一次她不敢十分把握,命人悄悄传了太医诊断,确认无误之后,方放下了心。

十月怀胎,武帝已经命人找好产婆医女,准备替婕妤娘娘接生,兴致勃勃准备当爹了,谁知赵婕妤的肚子一点也没有要生产的样子。武帝不禁暗暗焦急,传令太医诊断,竟一切正常,毫无异兆。

日子一天一天过去,武帝更加焦急不安,宫中各种猜测四起。武帝常常皱着眉,踱来踱去,瞧着赵婕妤高高隆起的腹部,叹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明明已经怀胎十月,怎么会这样呢!”

赵婕妤与苏文不觉相视,武帝蒙在鼓里,他们二人却是心知肚明:胎儿还未足月,又怎会生产呢!赵婕妤暗暗担忧,不知作何解释。

这一日,武帝又在感叹,苏文突然灵光一闪,向武帝跪下道:“陛下,奴才听说上古贤人尧君,也是其母怀孕十四个月才生出,如今婕妤娘娘既然怀胎十月未生,奴才以为娘娘腹中胎儿定然非凡啊!陛下不如耐心等等,一切可见分晓。”

武帝听罢,转忧为喜,抚掌笑道:“不错,说得好!朕差点忘了,婕妤身世非凡,她腹中的胎儿自然也是非凡!天降麟儿,这是朕的福气,也是大汉的福气啊!”

赵婕妤感激的瞟了苏文一眼,忙向武帝娇娇怯怯微笑道:“陛下这么说,妾身心里……倒有点害怕,万一……”

“哎,朕相信你,你好好养着身子就是了,其他的就交给上天吧!”武帝扶着她,心情大好。

赵婕妤不敢再说,陪着笑,抚着肚子的手不由自主,颤动了一下。

苏文那一番“尧母”之说迅速在**流传开来,诸嫔妃宫人无不满怀好奇,密切关注着赵婕妤的肚子,就连卫皇后也暗暗担忧。尧乃上古明君,苏文把赵婕妤腹中胎儿比作尧,到底存了什么心?卫皇后虽然面上淡淡的,心中却不能轻松。夜深人静时文琴好言相劝,卫皇后却长叹道:“陛下如今宠信苏文、江充这两个狗东西,他们结党营私,专门盯着朝中大臣等着告密,把长安城搞得乌烟瘴气,人人自危。若是赵婕妤果然如传言生子,以后太子的日子就不好过了!”

文琴默默不语,她跟随卫皇后多年,从未见过她如此眉头深锁,她隐隐的感觉到,似乎总会有事情发生……

赵婕妤没有让武帝失望,在无数双眼睛密切的关切下,她在怀孕第十四个月,终于瓜熟蒂落,生下了一个健壮的男婴。

这是武帝的老来子,是他最小的儿子,也是后来的汉昭帝刘弗陵。

武帝喜出望外,认定儿子来历不凡,必成大器,真是越看越爱,疼爱的无以复加。为了应和传说,武帝又下旨将勾戈宫大门改称“尧母门”,赐赵婕妤一座纯金打造尧母像。

她是尧母,她的儿子自然就是尧了。

卫皇后在椒房殿遥遥闻得消息,面容惨白,忍不住滴下几滴清泪。一个可怕的念头忽的一下冒出来:那一刻,她只巴不得武帝早日驾崩!她被自己的念头吓了一跳,不由拭了拭额前的冷汗。

第一百八十三章 密谋

更新时间2011-4-18 8:50:06 字数:1017

随着刘弗陵的出生,苏文的野心也在一点点的膨胀。他与江充等人早已跟太子水火不容、势不两立,他们比谁都明白,太子登基之日便是他们失势之时,无论如何,他们也要想办法阻止这可怕的事发生。眼看武帝一天一天的老去,他们的心更加迫不及待。

赵婕妤一开始并不认同他们的做法,太子与皇后都不是容不下人的,将来她的儿子作个王爷,她照样可以享受一辈子的清福,何必去冒那样的险呢?更何况,她比苏文、江充更清楚,在武帝的心中,太子的地位从来没有变过。她向苏文道:“义父您放心,将来陛下去了,我一定为您向陛下讨要一张免死金牌,到时候,你跟着我、还有弗陵咱们一块离开长安去封地,逍遥自在的过日子,难道不好吗?太子仁厚,料想这点面子还是给的。”

苏文又气又急,跺脚哎哟道:“我的婕妤娘娘啊,您可不能被事情表面蒙住了心啊!如今陛下还在,太子皇后当然是作出一副好样子,若是有朝一日陛下去了,太子一党无所顾忌,露出了真面目,试问您能拿他怎么样呢?到时后悔都来不及了!娘娘,您不为自己着想,也要为弗陵想想啊,如今弗陵已经三岁了,陛下那么疼爱他,常常说他跟自己很像,这些,在太子那,可都是忌讳啊!您入宫这么多年,不会连这个都不懂吧?还有当初那尧母之说,只怕就算太子答应不计较,他手下那些大臣也未必答应呢!娘娘难道非要冒这个险吗!”

赵婕妤不由听住了,犹豫道:“可是……可是义父,难道咱们不能想想别的法子,非要这么做吗?要是万一失败了,那可是性命不保的啊!”想到前路迷茫,她不由眉头深锁,不知所措。

苏文见她心思活动了,也就放缓了脸色,安慰道:“你放心吧,没有把握的事义父又怎么会做呢?你只要尽心尽力侍奉陛下,将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尽数告诉我,剩下的事,我自有安排!只要陛下宠爱你和弗陵,咱们总会有机会的!事成之后,你就是皇后,母仪天下的皇后,你的弗陵就是天子,到那时,才是真正的高枕无忧,享尽荣华富贵,这总比寄人篱下、看人脸色强的多吧?”

赵婕妤不由心动。皇后,她当然想当,皇太后,她更想!如今虽然武帝千般万般宠爱,可自己到底不得不日日小心谨慎,变着法子承欢凑乐,还要担心一不留神就被别的女子趁虚而入、取而代之,何尝有一日是真正踏实开颜呢?赵婕妤凝神半响,终于缓缓点头道:“如此,一切就拜托义父了!义父,太子与皇后在陛下心中的地位非同一般,义父切记万事小心,不要贸然莽撞。”

苏文心想,这我还不知道吗?轮到你提醒我的日子还没到呢!口中却笑道:“诺,婕妤娘娘放心,我务必会想个万全之策!”

第一百八十四章 试探

更新时间2011-4-19 8:38:22 字数:1059

苏文与江充商议,要动太子,必先动皇后,要动皇后,还得从皇后娘家卫家开始。他们还得试探武帝的心意,看他对卫家到底还怀着几分旧情。

在江充的部署下,卫青的长子宜春侯卫伉终于被他拿到把柄。事情的起因很简单,卫伉因太子召见,驾着马车上路,不知怎的,马车夫有意无意将车赶上了御道。江充早已率人等候多时,见状随即将卫伉拉下车来,傲慢的出言喝斥奚落。

卫伉不知江充故意要激怒于他,见状大怒,忍不住与江充吵了起来。卫家的车夫也大骂江充,率先动起手来,江充极其手下自负有皇命在身,哪里将他们放在眼里?两下动手,不知怎的,江充一名手下竟然被卫伉车夫刺成重伤。见几乎出了人命,卫伉顿时吓出了一身冷汗,人也清醒多了。他脑子里嗡嗡一片,江充等人却大惊喊道:“宜春侯打死人了!出人命了!”不由分说,将他锁走下狱,立即上报武帝。

武帝闻言大怒,卫伉分明就是在挑战天子的权威,江充又添油加醋道:“宜春侯自持与太子关系亲密,将任何人都不放在眼里。时常扬言等太子登基,他便是天下第一的大将军。没想到此次竟然私闯御道,杀人拒捕,若是旁人如此冒犯天子威严,微臣早将他斩首示众,以儆效尤,但卫家乃皇后娘家,卫大将军又有大功于国,微臣不敢冒昧,还请陛下定夺!”

武帝早已心头火起,他最不能容忍的就是威严受损,又听了江充一番话,仿佛卫氏功高,自己不敢动手一般。当即冷笑一声,气得颤声道:“他好大的胆子!就是卫青在时,也不敢如此放肆,他竟敢如此狂妄!哼,卫家三子于国无功,当初朕不过是看在卫青的面上,将他们封为侯,谁知竟成了今日之患!江充,朕不是跟你说过吗?依法办事,不必有所顾忌!你下去吧!”

江充心头大喜,忙恭恭敬敬磕头拜道:“诺,微臣领旨!”一转身,便将卫伉斩于闹市,卫皇后与太子得知消息时,卫伉早已人头落地。

卫皇后隐隐感觉到此事另有隐情,却百口莫辩。念起弟弟戎马一生,为大汉立下前所未有之功劳,如今子孙却莫名其妙落得如此下场,心中悲痛难当,随即病倒。

赵婕妤得知后,有意无意向武帝道:“听说皇后病倒了,陛下不如去瞧瞧皇后吧。”

武帝一怔,沉吟半响,叹道:“朕知道皇后为什么会生病!”于是唤过杨内侍,吩咐道:“你到椒房殿去,替朕好好安慰皇后,叫皇后不要伤心难过了!保重身子要紧!去吧!”

内侍答应着去了,赵婕妤一愣,微笑道:“陛下何不亲自去呢,那样岂不更好?”

武帝默默的握着她的手,轻轻道:“朕若去了,徒增皇后悲痛,倒不如不去的好!不知怎的,朕一看到她那双眼睛,就觉得心里发酸。爱妃,你说朕是不是老了?”

赵婕妤一惊,扑哧一笑,欢言娇笑道:“陛下这是哪里的话!陛下一点也不老!”

第一百八十五章 困境

更新时间2011-4-20 8:46:30 字数:1285

卫皇后见杨内侍带着武帝的话来,连忙起身,强颜欢笑着接待了他,感激涕零道:“陛下的心意臣妾铭记了!卫家人不遵纪守法,本就该受到惩罚,这是理所当然的事,臣妾明白陛下的苦心!谢陛下眷念之恩!”

卫皇后赏赐了杨内侍,趁机又写了一道奏章,命文琴拿着,跟随杨内侍一同过去替自己向武帝谢恩,并将奏章递交武帝。

武帝展开奏章一看,卫皇后言辞恳切,再三表明卫家二子毫无功绩于国,本就不应封侯,请求武帝撤掉他们的封号,让他们去戍守边境,磨砺锻炼。并说,这也是卫青生前希望的。武帝想了一想,顺水推舟,也就同意了,将阴安侯卫不疑、发干侯卫登撤去封号,夺去食邑,另封为中郎将,调往代郡驻守边关。

子夫心中更凉,虽然她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但武帝毫不推辞立即应允的态度让她心里充斥着说不出的失落。仿佛忽然之间,她才看到他们之间的隔阂有多么大,大到无法弥补,再也回不到从前!

临行,卫皇后命人好言抚慰,彼此珍重,嘱咐他们万事小心,卫氏兄弟遥遥拜谢皇后,洒泪而别。事实证明,他们的离去,是正确的……

苏文江充见轻而易举打垮了卫氏,暗自高兴,进一步将矛头指向了太子。太子的身边暗处,顿时多了无数双眼睛,密切的注视着、等着拿他的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