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子淑从李小冉这回去后,李学思跑到傅氏面前,颠颠的问:“淑姐姐是要做我嫂子了吗?”

傅氏拉着他问:“谁告诉你的,这话可不能出去乱说知道吗?”

李学思点点头,眼睛瞟向傅氏刚做出来的月饼,舔了舔嘴唇撅嘴道:“我才不会出去说呢,我刚才听到淑姐姐和妹妹说呢。”(未完待续)

第一百零六章、改田

傅氏顺着儿子的眼神望过去,好笑的拍了他的小屁股一下,“这月饼得晾凉了才能吃,等着晚上再给你拿。”

打发走儿子,她想了想去院子里问李义河:“你说,淑儿怎么会和冉儿说起这事,她不会是想听冉儿的主意吧!”

“那也不是不可能,你也知道,淑儿和咱们冉儿一向要好,冉儿这孩子又人小鬼大,说不准的事呢!”李义河道:“就当不知道吧,冉儿要想说就会告诉咱们的。”

傅氏道:“我知道了,大河哥,你也别干了,准备吃饭了。”

李义河道:“知道了,还有这一点马上弄完了。”

傅氏去后院喊了几个孩子吃饭,李小冉洗了手,坐到饭桌旁,伸手拿了一个馒头咬了一口,嘀咕道:“要是能天天吃上米饭就好了。”

李义河道:“冉儿想吃白米饭?过几天等爹去县上,多买些白米回来吃。”

当地不产大米,大米价格很贵的,一般人家也就偶尔煮点粥用,平常还是吃小米、大黄米小黄米这些粗粮多些。

李小冉欢喜的咧嘴笑:“好啊,好啊,我最喜欢吃白米饭了。”

心里却想着,地里的麦子已经收完了,是时候跟爹爹说改旱为水田的事了。

吃完饭,王枝儿去洗碗,傅氏回房间休息,李小冉拉着爹爹去了院子里,温暖的阳光洒在身上,照的人昏昏欲睡。

李义河看女儿神神秘秘的样,不禁笑道:“什么事啊,在屋子里说还不成?”难道是淑儿和她之前说过的事?

李小冉正色道:“爹,咱家那五亩地离着河近。爹爹把它改成水田种水稻吧,这样咱家以后就有大米吃了。”

李义河错愕,觉得冉儿这是异想天开,他摸了摸女儿的头发,爱怜的道:“冉儿想吃米饭,爹爹以后多买些大米就是了。”

哎呀不是的,老爹没有正确领会她的意图了。

不过。这话听着真让人舒心。她笑的眉眼弯弯的,抱着爹爹的胳膊蹭了蹭,这才满意的仰起小脸道:“不是了。爹爹,我脑子里记着,咱们这边是可以种水稻的,而且因为天气冷。一年只种一季的稻子,种出来的水稻反而比南方的大米还要好吃呢!”

李义河知道女儿脑子里有许多杂七杂八的东西。倒是没有怀疑这话的真实性,只是还是有些意外,犹豫着道:“这么多年来,这边从来没有人种过大米…”这要是不成。一年的收成可就搭进去了。

李小冉打断他的话:“爹,咱们家如今有粮有银子,别说这肯定能成。就是不能成,大不了搭上一年的收成罢了。有了县城那边的收成,也是饿不死人的。”不仅饿不死人,比以前的日子还要好得多。

看着女儿侃侃而谈,眉飞色舞的样子,李义河觉得,真要是少了五亩地的收成又能怎么样,只要女儿的心愿达成,比什么都强。

“行,爹听你的,你说咋干爹就咋干。”

李小冉原本还想再劝的话到了嘴边打了个溜咽了回去,她高兴的牵着爹爹的手道:“那咱们现在过去看看吧,具体的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一个大概。其它的事还得爹爹来做。”

“别急,你去把你小哥哥叫来,让他一块跟着咱们去,要不等他知道了咱们出去不带他,又该生气了。”李义河拍拍她的小手,“我去拿把锹,咱们再走。”

她点点头,蹦跳着跑去后院喊小哥哥,李学思正蹲在河边玩泥巴,小手上衣服上都是泥点子,她看着这一幕想起前世里的电视里演的一句话“这是多么幸福的泥点子啊”。

“小哥哥,看你又弄的这么脏。”她过去拉了他的胳膊起来,“走了,咱们跟爹爹出去。”

李学思嘟嘴,“去哪儿?”

“去地里看看,你快把你的小脏手洗洗,要不然我们可不带你。”她嫌弃的皱了皱可爱的小琼鼻。

李学思听了忙在河水里晃了晃手,然后站起来往身上抹了两把就往外跑,“我也要去。”

李小冉笑眯眯的跟在他身后,李义河肩膀上抗了一把锹,一把尖镐,兄妹二人手牵着手跟着他身旁,一路上说说笑笑的往地里走去。

秋收的季节,家家户户都在地里忙着,李义河只是帮着老宅把地里的麦子收了,其它的各种粗粮等,还是他们自己在收。反倒是自家,沙地里种的花生本就不多,都已经收了,之前种的西瓜早就卖了,那五亩麦子李学峰和学坚兄弟也已经收完了,倒是没有啥地里的活了。

五亩地其实说大不大,说小不小,李义河站在地里,看着堆放的麦杆,问女儿:“你说这怎么个改法?”他们虽是庄稼人,可对于不懂的事,心里还是有些惶恐的。

李小冉指着远处的河水道:“稻子是种在水田里的,这里地势本来就有些低洼,离河又近,正好可以挖了等到明天春天引水进来,就可以种了。”

李义河听的一头黑线,怎么感觉这孩子的主意不怎么靠谱呢,“就这样?”

李小冉很无辜的眨了眨大眼睛,重重的点了点头:“就这样!”

她就是懂得再多,这种事她又没做过,也没亲眼见过,只是知道个大概,哪能具体的步骤都了解啊。

李义河眼角抽了抽,迈步朝河边走去,她忙跟在后面,二人围着地里转了一圈,她想了想建议道:“咱们这条小河不太大,要是改水田估计还得挖个蓄水池,要不然赶上旱天这河万一干涸了,从后面拎水过来浇太费事了。”

后边那河宽,不会存在干涸的问题,可离的有些远。

李义河苦笑的看了眼讪讪的女儿,无奈的道:“这要挖多深才是啊,这边可从来没人种过这个。”

她有些心虚,犹豫的道:“要不,分成一块块试试?”她觉得以前看到的水田都是一块一块,没有太大面积的。

看着爹爹无语的表情,她又建议,“我觉得,挖这么深一块就行了。”她拄着下巴想了想,觉得可行,她见过农民在水田里插秧,那水都是没过脚面,怎么也得到小腿肚以下吧!

哎呀,反正是试验嘛,多挖几个高度一年就能试出来,于是她给出一个范围,在十五到二十公分之间。

“引水呢,是挖完就引进来吗?”李义河接着又问了一个问题。

这个她知道,因此答的飞快,“春天引水进来,秋收后把水放出去。”她说的迅速,以至于说完自己先愣了一下,好像也对也不对。

她深深的迷惑了,哎呀,她真的没弄过这些,不太懂哎!

“要不,还是这样,分块试验?”她弱弱的跟爹爹提了建议。

李义河深吸了口气,接着又重重的叹了口气,好吧,谁让他是个好爹爹,已经答应了女儿的要求了呢。

“行了,爹知道了,后天过完节,就过来挖田。”

李小冉心虚的嘿嘿两声,接着又提醒道:“爹爹你去县城的时候,别忘了淘登些水稻种子。”

万一改完了再没有种子那可就热闹了。

李义河道:“这倒不用急,县里现在什么都有,就是没有,请金掌柜的帮忙也能弄到好种子。只是,”他面色严肃起来,郑重告诫她:“不管这试验能不能成功,都不允许你动用神通,明白吗?”

她才不会用呢,这要是能成功,相信很快就能推广开的,她用了,别的地方长的不好,那不是摆明了有鬼嘛,她才不傻呢。

“爹爹放心,我有数的,保证不用。”等将来推广开,她在自家地里少用一些,别人只会以后她家的种子好,侍弄的精心罢了。

李学坚这么一会,玩的小脸上黑黑的都是泥土,李义河拿了尖稿,在靠近河边的地方刨了几下,沉吟着道:“五亩地都做试验,太多了些,只用这河边三亩,另外两亩种些绿豆和红小豆吧!”

说来说去还是不舍得这田,不过只要肯试验就行。

李义河道:“你们二人上一边玩去,爹把这些麦杆收拾一下,过几天烧了肥地。”

李小冉道:“留一些放进水田里也能肥地。”

李义河好笑的点了她的额头一下,“具体怎么用又不知道是吧?”

她嘿嘿的笑,不好意思的拉着李学思跑远了。

“妹妹,你们在说什么,我都听不懂。”小哥哥有些委屈的撅着小嘴,泪眼汪汪的控诉道。

“爹爹要做试验,要是成功了,以后咱们家就不用愁没有白米饭吃了。”

“哇,真的吗?太好了,以后有白米饭吃了。”李学思欢呼起来。

李小冉:…

你到底有没有注意听到我说的重点啊,真不愧是个吃货。

李学思突然扭头跟她嘀咕道:“我饿了,咱们回家吃月饼去吧,娘打的月饼可香呢!”

李小冉觉得,可能是大哥二哥太立事能干了,所以这个小哥哥才把奋斗的目标放到了吃上,看来,想让他成才,这个任务有些任重而道远啊!

ps:抱歉之前忘了说,今天推迟了.(未完待续)

第一百零七章、中秋

中秋节的下午,李义河夫妇带着几个孩子去老宅过节。

他和两个儿子手里拎了五斤猪肉,八块月饼,二十斤大米,还有给二位老人做的棉衣。

这节礼可不轻,一路上收获赞誉声无数。

王枝儿是第一次正式跟着李家人亮相,有些忐忑,有些惊惶,像只受了惊的小兔子,小心翼翼的跟在众人后面。

李小冉察觉到她的不安,停了脚步,牵着她的手安抚道:“枝儿姐姐别怕,我们跟爷爷奶奶家已经分家了,你不用在意别人说什么。”

想了想又道:“我爷爷家里其他人都还好,就是大伯母那个人嘴巴不太好,她说了什么你别在意,我们每个人都被她骂过,她就是看我们家不顺眼,不是特意针对你的,她要说什么你别过心就好了。”

王枝儿感激的捏了捏她的手心,小声的道:“冉儿放心,我不会放在心上的。”她本就是寄人篱下的孤女,哪有什么资格生气啊,别说几句难听的话,就是打她不给她饭吃,她不也得受着。

李小冉不知道她心里所想,笑眯眯的道:“你这想就对了,要不然,跟我大伯母见面,怄也怄的你心里难受的慌。”

到了老宅,张氏站在院子里看到李义河一家,就直撇嘴。

李义河只帮着收了麦地,其他的那些地,田氏嫌她在家做饭不好,把她也撵到地里帮着干活,这些天累的她是腰酸背疼的。

前几天她让大女儿给县城的李义源写了一封信,相公如今是知县的师爷,她想跟着去县城享福。到时候,不用天天在这看这些泥腿子的脸色了。她幻想着城里的好日子,穿绫罗绸缎,戴金银首饰,出行有丫鬟伺候,那日子不要太美噢!

因此看到李义河一家人,难得的给了个好脸。上前从李学峰手里接过猪肉。虚假的客套着:“看看,老二现在日子就是好了,这猪肉一买就是一大块。”

傅氏笑道:“大嫂说笑了。日子尚能对付得下去,就得买了孝敬爹娘,以前我们穿破衣烂衫的时候,也没少了爹娘。噢,特别是大哥大嫂一家的嚼用。”

李小冉意外的瞥了娘亲一眼。娘亲的嘴皮子在花婶婶的调教下,现在已经能对付几句了。估计,这句话花婶婶教了她久才学会吧!

张氏被傅氏噎的脸色不好,刚想发飙。李学峰和学坚已经上前一步喊了声“大伯母”,钱氏和李义海夫妇从房里出来,“二哥二嫂回来了。快进屋吧,娘等你们好半天了。”

他说着上前接过李义河手里的大米。“二哥,这是什么?”

“大米,买了给爹娘熬粥喝。”

张氏一听大米眼睛就一亮,一听李义河的话直撇嘴,不悦的大声嘟呶着:“老二你要买就多买点,也让我们也跟着借借光,抠抠索索的这点米,还不够几顿吃的呢!”

风大也不怕闪了舌头,以前他们一年也不舍得买二十斤白米吃,这真是有人给送不要白不要了。

李小冉鄙夷的瞟了她一眼。

傅氏抿了抿唇,想了想道:“大嫂若要有钱,多买点就是了,我们买这些本就是给爹娘吃的,若说借光,大哥领了好几年廩米了,我们也没吃过一粒呢。”

张氏愣了下,从一进院子,她说一句傅氏有一句对付她,这有钱了是不一样了。她空着的那只手不自觉的掐上腰,刚想摆摆大嫂和秀才娘子的谱骂她一顿,李小甜过来偷偷的在她身背掐了她一下,她忙放下手,哼了一声,转身拿了猪肉进了灶间。

女儿可是说了,她要是在家不停的吵闹,李老实肯定不会放她去县城,怕她得罪了人耽误了相公的前程。女儿的话有道理,这段日子她还是忍着吧!总有这贱*人在她面前伏低做小的日子。

这是春节他们分家之后,在一起过的第一个节,田氏当然很期待了。

李义河扶着傅氏进了正房,李老实端坐在炕上,田氏伸手招呼傅氏坐下,“这炕上热乎,你过来坐吧。”

傅氏笑着道:“学峰和坚儿从镇上回来,带了几斤猪肉,我称了称,足有五斤,给爹娘拿过来补补身子。又拿了二十斤白米给爹娘吃。”她顺口把带的年礼跟田氏说了一遍,笑吟吟的站起来从学坚手里接过崭新的棉袄,放到炕上铺开,“这是我刚给爹娘做的新冬衣,棉花也是上回去县城买的新的,爹娘试试合不合身,要不合身我再改改。”

“不用不用。”田氏爱不释手的摸着那两件细布棉袄,李老实的是件藏青色的,田氏的是件深紫红,“还是玉娥的手巧,看看这针线多细密啊!”

她抬头,满面笑容的道:“你还怀着身子,又得伺候一大家子,还给我们做啥新棉袄啊,有这个心意就成了,我和你爹谢谢你们了!”

傅氏笑的很温柔,拿着衣服往田氏身上比量着,“娘客气了,孝顺爹娘是应该的。我现在身子重,等来年我倒出空来,给爹娘在棉袄上绣上花样,就更漂亮了。”

她本就是个不记仇的女人,虽然气急了会说几句难听的,但是田氏对她曾经的好她都记的。

这时候几个孩子也都进了正房,你一声我一声的叫了“爷爷”“奶奶”,傅氏招呼了有些惊恐的跟在后面的枝儿,微微蹙眉,看向李义河,见他面色也不好,知道他们在外面恐又发生了争执。

她放下心思,牵着王枝儿的手道:“枝儿,这是冉儿爷爷奶奶,去给二老见个礼吧。”接着对田氏和一脸审视的李老实道:“爹、娘,这是我远房表姐的女儿,是个可怜的,家里只有她一个,我就留下了,跟冉儿做个伴。”

这事其实王枝儿来没两天村子里的人就都知道了,对此褒贬不一,有认为李家如今有钱了,多养一个孩子,还是个女孩也不是养不起,不过将来多一副嫁妆的事。有这想法的都说李义河仁义。

还有人认为,李义河多此一举,刚有些银钱就不知道咋得瑟了,有这些钱不如给自家的子侄。

当然,后一种说法的代表是张氏,她大嘴巴的到处说李义河夫妻小气了,不舍得给自家的侄子侄女花一文钱,却养个外三路的不知道哪来的什么亲戚,说不好是给自家儿子预备的童养媳。

当然村子里人少,这些人知道轻重,有爱嚼舌根的也就背后说两句,这话倒没人敢传到李义河家去,反倒是田氏听了有些好奇。

庄户人家里不兴磕头,王枝儿给二老福了福算是见了礼,田氏拉着她的手左看右看,很和蔼的笑,“真是好好孩子,以后在你表姨家里住着,有什么话就跟你表姨说,别外道了。”

王枝儿细弱蚊蝇的说了句“知道了。”

都是些平民,也没有给见面礼的说道,田氏松了她的手,有些意外的道:“这孩子不错,就是胆子小了点。”

傅氏陪笑道:“她哥哥死的时候,她受了些惊吓,以后慢慢养着就好了。”

田氏点了点头。

傅氏站起来道:“娘,我这就出去帮大嫂和三弟妹煮饭去。”

田氏道:“不用你,你这身子也不便利,就让他们两个煮吧,甜儿这么大了,也该学着做些家务了,要不然过几年说婆家,哪家愿意要什么都不会的女子。”

李小冉听了心里直吐槽,小姑都十二了吧,再过个三四年就好该出嫁了,怎么奶奶不说她该做家务呢,果然孙女再得宠也不如女儿。不过,她跟李玉兰的关系要比跟李小甜好多了,这话也只是在心里想一想,不会说出来的。

好像清楚的知道她的想法似的,田氏解释道:“再过个几年,等她学会了,就让她在家绣嫁妆,省得干活把手弄粗了。”

这是变相的做了个解释,虽然李小甜是老大家的闺女,她还是怕二儿媳妇认为她厚些薄彼。

傅氏微微一笑,恭敬的道:“还是娘想的周到。”

李老实对妇人们之间的话题不赶兴趣,不过看到二儿子一家拿的年礼还算丰厚,脸上倒也和蔼可亲,看到读书的两个孙子,更是笑的见牙不见眼。

他喜欢大儿子和大孙子,是认为他们能光宗耀祖,他喜欢三儿子,是觉得家业振兴还得是读书人。

他不喜欢老二,可不代表不喜欢孙子,特别是已经去了学堂的孙子。

他听义海说了,二郎家的这两个儿子,读书都是个好的,二人入学堂不过大半年的时间,却比学堂里读了一两年的还要刻苦,还要好,是个读书种子。

看来,老李家想不发达都不行了。

这也是他看二儿子一家顺眼的原因之一。

再一点,就是这个儿子跟他离心的厉害,他又走了狗屎运,得了银子盖了大房子,再不拢着些,这个儿子就算白养了。还好,他还算听话孝顺,搬出去这大半年,光衣服就给他和老伴做了两身了,夏天的一套,冬天的一套,就这点上就比老大家的强百套。

ps:周一求推荐票,求姑娘们的支持,看完书后请顺手投一张票票吧!(未完待续)

第一百零八章、亲人

父慈子孝,儿子孝顺,他也不介意给个好脸。

李老实浑然不觉得自己这番解释有什么不对,招呼了两个孙子,笑呵呵的问他们学堂里的事,读书累不累啊,读了几本书了等等,听着二人很恭敬的说已经读了四本书的时候,脸上的褶子更深了,捋着胡须不住的道:“好好,你们是我李家的好儿郎,等你大伯父考中了举人,让他好好指点指点你们的功课,也都考个功名出来,到时候,咱们李家也就是书香世家了。”

他说完捋着胡子,想像着被人称为老太爷的那一日,李家在他的手里光大门楣,他就哈哈大笑起来。

他笑了几声,见无人附和,心里觉得无趣,挥挥手道:“行了,去跟你三叔读书去吧,估计你们和学武那皮小子也玩不到一块去。”想了想又加上一句:“那就是个不学无术的,一点不像我李家人。”

李义河的脸黑了,李义江的脸也黑了。

李义江张嘴就想说,李义河忙拉了拉他,“老四,你跟我出来,我有事跟你说。”

李义河悻悻的跟在后面出了正房,嘴里还嘀咕着:“不读书就是不学无术,那这天底下不学无术的多着呢,爹你老人家不也是一个?”

李老实并没听清他嘟嘟的是啥,反倒是李义河赶紧拉着他出去了,到了院子里才低声训斥道:“你这说的是什么话,爹糊涂了你也糊涂了?”

李义河抬头看向比自己高出半个头的二哥,咧嘴乐了,“二哥,你说的对。”

李义海也过来凑到二哥跟前。三兄弟说着悄悄话,李义江看了眼正房,才小心的道:“听人说,大哥现在可抖起来了,好多人都去溜须呢,还有人给他送婢女,不过让大哥给拒了。”

李义河在酒楼做工。那里人来人往的。消息来源也多。

李义海有些怅然的道:“大哥确实有自傲的本事。”

李义河默了默,拍了拍他的肩道:“你也很好,不必气馁。”

李义江道:“是啊三哥。你将来会比大哥还要有出息,看着吧,肯定会的。”

“你们不用安慰我,我有自知之明。”他读书确实不如李义源用功。大哥能做到读书时心无旁骛,自己想的却太多了。

他视线转到学峰和学坚身上。嘴角露出一抹欣慰的笑容,“二哥读书不行,谁能想到二哥你这两个孩子竟然这么出息,夫子都夸他们呢!连我岳父都说。若是再过两年,怕是连我也比不过呢,他们才读多久的书。我都学了多少年了…”他自家人知自家事,笑着摇了摇头。“我在读书上没有天赋,能考中秀才就是祖宗保佑了。”

院子里,几个孩子围坐在一起,就连李小甜姐妹俩也搬了个小凳子坐到二哥身后,大家都在听李学武眉飞色舞的说他和几个小伙伴撵兔子的事。

“…其实也不难,我们追上以后,就在林子里烤了吃的,虽然没有作料,可自己逮的,自己烤的,那个香啊,简直能把人的馋虫勾上来…”李学武这孩子性格大咧咧,倒是不撒谎,他这样说就肯定是真的。

李家兄妹都当个乐趣听听就算了,听他说到高兴处都呵呵乐起来,反倒是王枝儿第一次见到他,浓眉大眼,朴实憨厚的少年说起趣事来手舞足蹈,生动的很,让她觉得很有趣。

李义河几人站的不远,听到他的话微微叹了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