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不用,家里都有呢。咱现在就指望着这黑耳朵赶紧长出来换钱了。”

赵二娘说完,又来了兴致,拉着赵母一起去看指甲院子里的黑耳朵。果然已经长出黑色的耳朵状的东西来了。看着不过半月,就能摘下来还钱了。

“长的真好。我去别人家里看了,凡是听了赵城媳妇说的法子种的都种出来的。有些躲懒了没种出来,现在可后悔死了。”想起那些人捶胸顿足的样子,赵二娘就笑的不得了。

两人说了会闲话,赵二娘又突然提起了罗素的事情。

“你这媳妇眼看着是个好的,模样也是齐整。性子又这样好。我看着好些人家都要打听了。你是个什么打算?”

毕竟寡妇家人也是光明正大的事情。更何况赵城媳妇这样年轻,且连洞房都没入的人寡妇了。自然是不能一辈子守在赵家的。

说起这事情,赵母的笑容就淡下来了,忍不住叹了口气,“不瞒你说,之前我也不大喜欢她,心里到底有些想法。但是现在相处下来,不说人这样能干乖巧,就想着和我这一段日子的相依为命,我这心里也拿他当亲闺女一样了,一想着她离开咱家去了人家,心里就舍不得,闷得慌。我看着她没提,自然也没说啥子。毕竟城儿走了还不到一年,总得过了孝期再说这些的。”

“你说的倒是也是。不过你也得悠着点,平日里她不提,你也选个合适的日子提着。免得她以为你不关心这事情,婆媳两个到时候有了隔阂就不好了。”

赵二娘这说的倒是心里话。赵家这好日子来的真是不容易,如今家里和和睦睦的自然好。要是因为这些事情又闹开了,那就真是可惜了。

赵母抿着嘴点了点头,心里突然有些沉重了。

*****************

回到家里的时候,赵母的篮子里已经满了。除了一条大鱼之外,又多了许多的时令蔬菜。

罗素接过来一看,眼睛亮了亮,“娘,哪里来的这么大的鱼啊。”

赵母见儿媳妇笑的开心,心里一松,把之前担心的事情也抛开了。揉了揉酸软的胳膊,笑道,“你大木叔在河里抓的,知道咱们家来客人了,就让给咱们了。我刚要给钱她不要,回头咱再送点东西过去吧。“

罗素一听,心里动了动,笑道,“娘,咱这边有人养鱼不?”

“养鱼,这个咋养?”罗母有些莫名其妙的看着她。“谁家要吃鱼,不都是去河里抓啊。再说了,那燕子湖里面常年都有人打鱼呢,想吃就去买一条。”

罗素闻言欢喜不已啊。这个时候还没人养鱼呢。貌似现在的养殖业都不是很发达,毕竟没有后世的兽医,所以家养的六畜存活率不高。不像后世,好些人家鸡鸭成群,还能养山羊,养一窝猪。更别提现在的养鱼了。

罗素发现,自己未来的发展平台还是挺宽敞的。

心情开朗,干起活来也特别的有劲儿了。

这条胖头鱼看着都有三四斤重的样子。一个鱼头豆腐汤,一个酸菜鱼,另外还能弄点红烧。

光是想着,就忍不住流口水了。

赵母知道自己的手艺比不上儿媳妇,干脆坐在灶台下帮忙,又道,“留点鱼用盐擦擦,待会你爹回去的时候让他带回去给你娘尝尝鲜。”

“知道了娘。”

罗素果断的将红烧鱼给剔除掉了。

忙活了一中午,终于把饭菜给折腾出来了。

三个孩子早就闻着香味在厨房里转悠了半天了,一听到罗素说开饭的指令后,就都帮着端菜端碗筷了。

赵家如今是没人喝酒的,不过因着罗老根来了,赵母特地让赵林去村族长家里打了点酒过来。族长是个好酒的,家里么少藏酒呢。

罗老根看着桌上丰盛的饭菜,脸上一片的笑意,嘴里却客气着,“哎呀,真是太客气了,这样破费。又不是客人,都是一家人嘛。”

赵母笑着招呼,边倒酒边道,“亲家公难得来一次,应该的。下次让亲家母也过来坐坐。”

“哎,好好。”罗老根一副受宠若惊的样子。在他的行了,总觉得自家和赵家还是有些差距的。虽然都穷,但是毕竟以前赵家的条件确实比他们家里好。而且赵家还有个读书人呢。所以一直担心自己闺女在这边受委屈。如今看着赵家人这热乎劲儿,总算是不担心了。脸上笑的一片通红。

一顿饭下来,气氛十分的融洽。连赵辞都和罗老根一起喝了两杯,秀气的脸上染了红色,眼神也有些飘乎乎的了。

罗素一见,真想拍自己的脑袋。家里这秀才每天恨不得把时间劈成两半用,现在一下子喝醉了,待会得看不成书了。自己以后还得指望他呢。

忙让赵林扶着赵辞进屋休息,自己去帮着自家爹和小叔子熬清茶醒酒。

赵母赶紧进厨房里帮忙,“你去招呼你爹去,再帮他把黑耳朵给称了。刚刚忙着,都把这事情给忘了。”

罗素心里正惦记这事情呢,也不耽误,擦了手就出来堂屋里称黑耳朵。两个袋子加起来一共有五十多斤。

罗素也没准备克扣自己家里人的那一文钱,所以都是按着市价来算的。把银子算好了之后,就去自己房间里拿钱,又用红包包好了,塞到罗老根的衣襟里,“爹你可别掉了。”

看着罗老根这满脸酒气的样子,她还真是有些不放心。

“没事没事,”罗老根咧着嘴摆手,又看了看外面,见赵母和赵辞都不在,小声对着自己闺女道,“闺女啊,前几天有人去咱们家里提亲了,是个木匠,有手艺呢,你娘让我问问你的意思。”

轰隆——

罗素顿时觉得自己脑袋里面炸了一下。几乎用祈求的声音道,“爹,求你和娘说说,这事情就别惦记了。我以后有想法了,我自己和你们说行不?“

罗老根急了,“我这不是和你商量吗,我是觉得挺好的。”

“我现在没这意思,我还在守孝呢。爹。”

罗老根闻言,这才想起自己闺女现在是个寡妇,是要守孝的。他原先总觉得自己闺女还没嫁人呢。当然,他下意识的从来没把自己闺女往寡妇的身份上面想。觉得就是换了个地方生活而已。

他摸了摸邋遢的胡子,终于道,“我还是得和你娘合计合计。”

门外,赵母端着醒酒茶,站了半响,还是红着眼睛叹了口气,转身又进了厨房里。

第21章

罗素发现自己爹走了之后,婆婆就心情不大好,平日里咋咋呼呼爱说话,如今闷的和面团似的。

她想着是不是因着自己给家里黑木耳价钱比同村人高了,所以惹得婆母不高兴了。

无怪她这样怀疑,毕竟这个时代,女子出阁后若是顾着娘家,是会被婆家嫌弃的。不过虽然如此,她也不想偷偷摸摸的帮助娘家。如果连这点自由都没有。她巴巴的讨好赵母又有什么意义。她又不是真的想要伏低做小一辈子给人做小媳妇的。

所以这次她倒是没凑在赵母身前说什么体面话哄着。

赵母唉声叹气了好几日,见自己媳妇也和自己生分了,心里更是难受,便是家中的黑耳朵丰收了,也没像往日那样高兴。

找了一日趁着罗素去田间查看稻田了,她便寻了儿子商量这事情。

“我原先想着多留你嫂子几年,等你日后有了功名了,也好给她寻个好的人家。如今看着,只怕罗家那边是等不了了。毕竟你嫂子一进门就受了寡,这事情原是咱们家的不对。要是罗家和你嫂子这边有想法,为娘的真是找不出话来阻了。”

赵母边说,边唉声叹气的抹着眼泪。

赵辞连忙放下手中的毛笔,走过来温声哄道,“娘实在不该这样担心。嫂子的人品如何,娘是最清楚的,她万万不会在这个时候另外寻人家的。再怎么说,也会等到大哥三年才会再寻人家的。”

“你嫂子倒是也是这样说的,我只怕罗家那边再多说,她也动心。”

毕竟这个媳妇太年轻了,连洞房都没入,只怕还是个小姑娘心态。哪里能像那些真的媳妇那样守得住的。

赵辞轻轻笑道,“嫂子是个说一不二的人,既然这样说了,必是没有这番心思的。娘且宽心便是。如今家中万事都是嫂子操劳,娘也别再拿这些事情让她堵心了。说起来也是儿子无用,若是早些出息了,娘也不会这样担心了。”

“你这说的什么胡话。”赵母横他一眼,“如今不是马上要去参加秋闱了吗,若是此番得中了,再接着参加春闱,便万事大顺了。”

赵辞低眉道,“儿子尽力便是,只希望不会辜负娘和嫂子的期望。”

“自然是不会的,为娘的心里信着你呢。”赵母被扯开了话题,心里一心又想着儿子要参加秋闱的事情,倒是把之前那些事情给放到一边了。

母子二人又说了一小会儿话,赵母担心影响儿子读书,连忙又出了房间。

见着赵母走了,赵辞才走到书桌旁继续抄书,抄了几笔,又顿了顿,眉头微蹙,“那样的人,当是看不中凡夫俗子吧…”

************************

罗素不知道自家婆婆和小叔子把自家的未来给议论了一番。

如今她正忙着自家稻田呢,倒是一点闲工夫也腾不出来了。现在稻田在她自制的化肥帮助下,早前种下的秧苗如今已经长的有些粗壮了,看着都是已经生了根,茁壮成长的样子。

查看了一番之后,罗素就知道,这鱼苗该下田了。

从田间回来之后,她便把这事情和赵母说了一番。

赵母虽然早前就听过自己儿媳妇想要养鱼的打算的,却一直没放在心上,觉得能长出好稻子就行了,至于这养不养鱼的,还真是不指望。

如今听着自己儿媳妇这样正儿八经的又提起来了,倒是吃了一惊,“真要养鱼了?这田里又不比河里的水,哪里能养鱼的,你莫要胡闹,到时候费了银钱不说,还把好好的秧苗给祸害了。”

别的事情还能听自家儿媳妇的,但是这八亩的水田可是费了好大的功夫侍弄的,秧苗也是费了大把的力气种下的,要是浪费了,她可真要在家里大哭一通了。

罗素知道她这保守的想法又出现了,只得耐着性子苦口婆心道,“当初黑耳朵,你们不都没想过能种出来?我这法子是人家那游方的郎中告诉的,他走南闯北,去过非常远的地方,就看过人家这样做过。娘你可要信我,若不然这鱼苗我都用我的体己来买。”

“我又不是舍不得那点子本钱。”赵母脸红的反驳。

“我就知道娘不是这般小气的人,却也不能让娘跟着我一起担责任。再说,我那田沟都挖好了,还在村里人面前夸过海口了,若是不办到,日后指不定人家怎么笑话呢。娘可一定要支持我,让儿媳妇走出去了有点体面。”

赵母被她这样一番软语求着,又是撒娇的,心里不禁软了。又觉得如今家中的好日子确实是儿媳妇带来的,自己这样管着,倒是让她心里有想法罢了。且又想起儿媳妇改嫁的事情来了,担心她为了这件事情和自己起了心结,索性咬着牙点头,“罢了罢了,你只管自己去安排便是了。索性家里的黑耳朵长的好,让你死心了,日后一心一意的把家里的地都种上黑耳朵才好呢。”

罗素捂着嘴笑了笑,“黑耳朵就够了,我还是请娘多吃点鱼吧。日后等咱家的鱼长大了,我让娘吃全鱼宴。”

赵母被她这样一说小,心里的不快顿时都没了,倒是快活起来,笑得满脸菊花,“还不如多做些干鱼,日后留着过年。”

“行,全都听娘的。”罗素豪爽的摆手。反正大事情上自己掌握就行了,这小事情就随着老人家的意思。

******************

这时候还没人养鱼,所以鱼苗是没地方买的。

罗素只好去寻了村里关系最好的赵二娘一家子帮忙。她知道赵大木平日里在外面经常能带一两条鱼回来,所以应该是有些法子的。

果然,赵大木一听,便道,“燕子湖那边倒是有人打鱼,只平日里打着小鱼了都放回去,若是你去寻个打鱼翁,谈好了价钱,让他给你留着一些倒是没问题的。”

罗素闻言,暗道这古代的人也明白保护生态平衡的自然规律啊。

她笑道,“我平日里少出门,又没有和这些人接触过,不知道大木叔有没有相熟的,帮着介绍个信得过的,我再出个好价钱把这事情给办了。”

赵大木其实也不大赞同罗素养鱼,只不过这到底是人家家里的事情,所以也不好多说。心里却也不大想帮着寻鱼苗,担心日后出了问题自己要被埋怨。

却没想到赵城媳妇这样直接要求出口了,倒是不好推搡,一时间有些犹豫。

赵二娘拍了他的胳膊一巴掌,“还想个啥子的,你只管去帮着赵城媳妇去说道,把嫁给谈的合适点。”

赵大木是最听媳妇的,听着自己媳妇开口了,只得道,“这鱼都是三文钱一斤,若是你要这小鱼,只怕他们都不大同意。毕竟这小鱼给了你,日后他们打鱼就少了些了。”

那些打鱼翁可都认定了燕子湖都是他们的东西呢。

罗素早就算好了一笔账了。自己拿八亩水田,最多只养两千条鱼罢了,所以当即笑道,“若是我出一文钱一条,买两千条,大木叔觉得他们能同意不?”

“一文钱一条,那小鱼苗那么小,这价钱也给高了。我看一文钱两条差不多。”赵二娘当即加了一句。

赵大木点了点头,“一文钱两条,他们倒是十分愿意的。我去好好谈谈,把这价钱压一压。且你这要的多,他们都能沾点光,自然是愿意的。”

罗素笑着点点头,她也知道一文钱一条是贵了,只不过自己请赵大木帮忙,若是价钱开的低了,没的让人难做,心里不痛快。不若自己开的高一些。若是这赵大木同意了,自己只损失点银钱罢了,若是赵大木自己出口帮忙,自己也算是更加深刻的了解了赵大木此人,日后帮衬一把,也算是为自家多了个帮手了。当下赵大木提出愿意把价钱帮着说低,心里自然十分欢喜。

“若是这事情办成了,日后家里的鱼长大了,一定好好的请大木叔和二娘婶子尝个鲜。”

“都是随手帮衬的,又不费力,可不用这么客气。”赵二娘笑呵呵的摆手。”

待罗素走后,赵大木叹了口气,见自己媳妇赵二娘送人出去之后又回来了,当即道,“你干啥插手这个事情,若是日后出了事情,你担着?”

赵二娘呸了他一声,自己收拾桌子准备做午饭,边又横了他一眼,“你这脑袋整天想啥呢。我看赵城媳妇是个有本事的,我可知道她老早就把这水田给侍弄好了,忙活了有好几个月了,若是闹着玩的,能这么认真?我看她那是十拿九稳的,指不定这还真是能养鱼成功了。你想想啊,要是真的养成攻略,这八亩水田就能收成大几千斤的鱼啊,就算到时候颗粒无收了,这八亩水田也是尽够嚼用了。到时候她念着咱们一个人情,日后有啥子好处还不得惦记咱们?就你这整天前怕狼后怕虎的,倒是连人家一个妇道人家都比不上呢。”

听着自己媳妇一通训斥,赵大木顿时觉得汗颜,满脸尴尬的站起来。

“行了行了,我明日便去燕子湖帮着找鱼苗。”

“那还用说,这事情咱们应了,就得办得漂亮。我看一文钱三条鱼苗也是能说下的。我刚故意说两条鱼苗,就是给咱们留个底。到时候咱一文钱买了三条鱼苗,赵城媳妇就觉着咱们是尽心尽力费了心思的,自然更记咱们的好了。”

赵二娘一脸得意道。这人情世故的,她可是顺手拈来的,偏偏自己男人就这样的木讷。

赵大木确实被自己媳妇的心思给佩服的五体投地。想着自己老娘当初给自己找媳妇,还真是眼睛亮着呢。

他正感慨着,又听赵二娘道,“要是这赵城媳妇是咱家的儿媳妇就好了。我倒是不嫌弃她是个寡妇,只是到底是同宗同族的,到底不地道。哎…”

赵大木面上同意,心里却暗道,自家婆娘够聪明了,再找个精明的回来,家里的女人不得成精了啊。还是找个老实稳重的回来操持家务的好。

第二日天没有亮,赵大木就去了燕子湖找人抓鱼苗了。

罗素作为一个年轻的小寡妇,不方便跟着一起,只把一千文钱准备好了,让赵大木带去,又另外给了五十文钱让赵大木请车子运鱼苗,再给二十文钱,让赵大木在路上吃点东西。

赵大木自然是一番推迟不要。只让日后罗素养了鱼,多给一条肥鱼便是了。他嘴上虽然这么说,心里却一点指望也没有的。

罗素却是认真的应了。

第22章

罗家的水田要养鱼了。

这消息像是长了翅膀一样的,在整个赵家村沸沸扬扬的传了开来。

好些人听着像是听笑话一样的,没放在心里,只以为谁家无聊开了个玩笑。

只等到赵大木带着几辆牛车,拖了许多大木桶回来了,大伙才有些信了,纷纷的围着那些大木桶去看,果然看了许多鱼。

这消息一传开,好些人家都刚来瞧热闹了。有些还在田地里干活的,听着动静也匆匆忙忙的赶回来了。

这可是个稀奇事呢,真是好大的热闹。

这次赵大木一共买了两千三百条鱼回来了,另外还多了百来文钱,可让罗素欢喜了半天。这多的钱本来准备给赵大木做辛苦钱,不过赵大木不收,推了半天。还是赵二娘说以后鱼长出来了再说的。

因着这次的鱼苗都是在从燕子湖里面捞过来的,品种不一,罗素也没仔细分,准备全都放在田地里养着。

赵大木道,“我寻思着胖头鱼好养,就多挑了些,也不知道合不合心意。”

罗素连忙道,“还是大木叔考虑的周到,我原也想找些好养的鱼苗回来,只担心太过繁琐,怕他们不乐意。”

“要挣银子,谁有个不乐意的。”赵大木笑呵呵的摆了摆手,只觉得这赵城这媳妇果然是个体贴人的,性子极好。

在全村人的见证下,罗素把这些鱼苗一点点的放入了自家已经蓄水的稻田里面。这些鱼儿一入了稻田里,就四处的游了起来,原先还安安静静的稻田里顿时也有些生气了。

“这鱼能养活么,能长大不?”老族长摸了摸白花花的胡子。

旁的几个老人家都摇头晃脑的,脸上满是不信。

倒是有几个孩子想要去抓着玩,被自家的老爹和老娘给拉着了。这鱼可不能随便抓啊,这可是银子买回来的,抓了可是要赔钱的。

把鱼苗放完了之后,罗素又亲人在田坎周围加上了栅栏,防止鸡鸭跑田里去了。

等从罗素家的田里回来,村里的各家各户又多了许多谈资了。

这可真是稀奇了,田里能养鱼的,能养活不?

也没看谁家养过鱼啊。这可真是稀奇的事情。

好些人好奇,又去找赵母打听,赵母一律都推给了罗素。她自己都没弄清楚这是咋回事呢。反正让自己儿媳妇折腾。

鱼儿下了田地里,罗素又做了些鱼饲料。

不过考虑道田里正是虫子多的时候,所以也没做多少。赵林和赵木棉两孩子整天往田里跑,见天儿的看着自家稻田里的鱼苗。

罗素看着两孩子整天这么野也不行,中午吃饭的时候,便赵母商量着让孩子们去念私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