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母为难道,“原先是辞儿带着林子念书的,只不过如今老二前日子身子不好,现在又要去县学了,倒是也抽不出时间来。”

赵林听着要去学里立马不干了,“二牛都没念书呢,我可不去。”

赵木棉拉了拉罗素的袖子,“嫂子,我要念书。”

“别掺合,女孩子家家的念书干啥?”

赵母立马反驳。

赵木棉撅着嘴不说话了。

罗素笑着摸了摸她的脑袋,看着长着浓眉大眼的小姑娘,顿时心软道,“本就让你念书的,和林子一起念去。”

她又看着赵母,“娘,还是让他们念书吧,这年头认字读书的以后也不吃亏。我要是不认识几个字,哪里能学到怎么种黑耳朵,怎么和人签契约的。”

赵母一听,也觉得有些道理,点了点头,却又有几分为难,“如今家里这个条件,去念书倒是也负担得起,只不过如今找不到好的先生。当初老二那还是跟着你公公去县里念书的。现在让两孩子去县里,家里也没人去接送啊。”

现在读书人本身就少,就算有先生,那也是给富贵人家的私塾去了,哪里会理会这些寒门子弟的。

可是如今赵林和赵木棉都是七八岁的年纪了,且小虎那边估摸着也是没送去念书的,再一耽误,等孩子大了,学东西就更难了。

“要不这样,我如今田地里也没多少要忙活的,也认得几个字,我先抽时间教着,待孩子们识字了,再另外寻旁的法子。左右都不能耽搁了好时机,以后林子年岁大了,只怕又是个坐不住的。”

赵母闻言,脸上立马高兴道,“这个妥当,妥当。”

可不妥当吗,不用花银子,就能学字,实在是没太妥当的了。赵母一想,越发的高兴了。

吃完饭之后,赵辞从书房出来,听了罗素的打算后,便回房间将自己往日里启蒙的书籍都拿了出来给罗素,方便她教学使用。

“都是我往日里自己抄的书,如今也用不上了,只管拿去用去。若是还需要什么书,便和我说。我在学里抄好了带回来。”

罗素稍微翻了翻,发现这些启蒙书籍和自己所知道的《三字经》、《千字文》虽然不一样,却也是异曲同工之妙,读来朗朗上口。

果然再变,也是万变不离其中。

她当即喜的点头,“我先教授这些启蒙的便行了,我学问不高,可教不了多少。只能教他们人人自罢了。日后还是少不得要请学问高的先生。二弟你在县里,若是有合适的人,急着帮忙留意。”

“嫂子放心,我一定放在心里。”赵辞见她笑容明艳,心里陡然一热,又立马吸了口气,赶紧平静了心思,打了个招呼便赶紧进屋去了。

罗素见他匆匆忙忙回屋了,以为是急着去念书,倒是没在意。

忙完了家里的活计之后,她便将家这基本启蒙读物随意的翻了翻。

上面的字都不难认。

边看这些教学资料,她自己又另外列了个教学计划。准备用汉语拼音来教学。

她之前听赵辞讲过这里的官话发音,发现这里的官话发音和汉语拼音差不多。

这还要得意与如今的皇帝如今建都北都城。北都的发音和普通话差不多,所以用汉语拼音教学,是完全可行的。

当然,从这些线索中,罗素发现,自己所在的这个大周皇朝可能就是自己所知道的中原地区。只不过在某个历史的洪流当中出现了岔道,然后各个地方的地名,以及皇朝的名称都不一样了。

这让她心里也有了些安心的感觉。至少她还在地球,还在中原。还在她所生长的这片土地上。

************

为了更好的教学,罗素用烧黑的木炭在木板上写字。她寻思着什么时候去寻点石灰回来做点粉笔。免得写一块板子就浪费一块木板。

在赵家的堂屋里,两孩子端端正正的坐着,小手乖乖的背在身后。

等罗素一转身在木板上写字的时候,赵林就坐不住了,伸手扯了扯旁边乖巧的坐着的赵木棉的小辫子。

赵木棉被扯着一痛,红着眼睛瞪他。

罗素正巧转过身来,看着这情形,顿时想要抽这熊孩子一顿。今天第一节课才上了一小会儿,就东倒西歪的,她没法子,只得拿出了以前老是对付自己的那一套,强行让他们把小手放后面。结果这孩子竟然还这个样子,果真是让人让人想要痛打一顿的。

她还寻思着把小虎接过来一起学字呢。看着这个情形,到时候也是闹得不可开交的。

好在赵林倒是有些怕自家大嫂,见着她转身了,赶紧坐好了。

罗素也不责备他,只道,“我原先想着,待会要是谁学的好了,我便奖励一颗麦芽糖的。看来这糖肯定是小棉花的了。”

赵林一听顿时急了,“嫂子嫂子,肯定是我的,我比她聪明。”

“那可不一定,小棉花最乖了,肯定学的好,要不咱们待会打赌,看看你和棉花谁学的好?”

被罗素这激将法一激,赵林立马有了斗志,挺起小胸脯,“我肯定能学好。”

罗素一笑,“好,那咱们开始了。”

因着只教授两个孩子,所以罗素只准备用一个月的时间把汉语拼音给教了。余下的时间就可以让孩子们自己认字了。自己可以节省不少时间。省下来的时间教点数学,再教他们练字帖。

学了一小会儿,赵林便又坐不住了,看着黑板上的字母道,“嫂子,这是什么啊,二哥以前学字从来都没学过这东西。”

赵木棉也点头,“是啊嫂子。”

“这是读音。有利于你们以后认知的。你们要是学了这个,以后什么字都能认识了,都知道怎么读了。还能学官话呢。官话知道不,就是当官的说的话,你们想不想学?”

在这种士农工商的时候,甭管男女老少,都对当官有一种近乎变态般的狂热敬意。所以两孩子一听是官话,眼珠子顿时亮晶晶的,一副满脸渴望的样子。

“想学就好好学,跟着我读,一定要发音标准。”

两孩子点点头,认认真真的一个一个的跟着后面读。

赵辞在书房里听到了朗朗的读书声,听着奇奇怪怪的发音,顿时好奇的放下手里的书,从房里出来。透过堂屋的门,只见自家原本坐不住的小弟和妹妹如今正规规矩矩的跟着读书。

堂屋里的小木板上,用黑色的木炭写着奇奇怪怪的字,他竟然都看不懂。

转而一想,他又反应过来。

这只怕是那个天外之国的文字。

虽然是天外之国的字,赵辞也知道这字在这里是行不通的,所以等罗素课间结束了,他寻了个机会简单的提了提。

提完后,耳尖也泛红了。

罗素见他微微尴尬的模样,又听他说的话,顿时忍不住捂着嘴笑了起来。

笑的赵辞淡定的脸色也变得呆愣愣的了。

罗素赶紧捂着肚子挥挥手,笑道,“是我的错,我事先没和你说清楚。”她又笑了几下,才吸了几口气,认认真真的把自己的想法解释了一番。

等听完了罗素的想法之后,赵辞脸上的呆愣变成了震惊,继而十分的激动。

“大嫂,这法子十分的好。如今新朝刚立,朝廷推行官话时日不久,好些夫子都不会官话,便是县学里面的学子们都有好些不会讲官话的。若是嫂子这个法子推行出来,日后凡是认字之人都会讲官话,便是行走天下都不怕了。”

第23章

罗素听完他的解释,心里顿时感慨。果然有学识的人就是领悟能力高啊。她才说了这么一点浅显的意思,赵辞竟然能够知道这汉语拼音的好处,而且还知道这普通话成为走遍天下的保障。如果不是肯定了赵辞是本土男,她还真是要怀疑这赵辞是不是也是穿越同仁呢。

赵辞面露喜悦,“大嫂,你当将这法子列出来,呈给县令大人,若是县令大人能够上达天听,日后可是造福天下了。”

罗素闻言,心里一动,立马坚决摇头,“上达天听可以,不过现在不着急。等你日后中举了,入朝为官再说。”

如果真的这么好,必然是个大功劳。给了人家县令,万一人家私吞功劳,自己岂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了。还不如给自己小叔子,日后立个大功,自己这个嫂子也能沾光啊。

而且还有很重要的一点。

“我一个妇道人家,如何能有这般的见识。要是真的写出来,若是旁人不信还好,若是真的信了,只怕又要怀疑我的身份了。”

听到罗素这话,赵辞刚刚的激动之情也退却了,冷静下来一想,暗道自己刚刚真是太过着急,竟然忘了这一茬,差点把自己嫂子推入火坑了。“是我思虑欠妥。”

罗素微微一笑,“你也是一心为公。”

见罗素笑了,赵辞耳尖更红,甚至能感觉到烫呼呼的感觉一波一波的传到脸上。

他心里觉得这种感觉很奇怪,不正常,又觉得有些羞于启齿,所以和罗素打了招呼便匆匆忙忙的走了。

看着赵辞又急匆匆的样子,罗素心里暗衬,这小叔子怎么最近都来去如风的。

难怪故人能说出一寸光阴一寸金这种话啊,原来真的这样珍惜光阴。为了节省时间,走路都是带飞的。

经过罗素几日的教导,两孩子已经适应了这种拼音教学了。而且因为只学这一门,时间又充裕,所以接受的十分的快。再加上孩子们少,教学容易,效果很明显。再加上罗素只要求他们会认就行了,不要求会写,所以才四五天的时间,简单的拼音都会拼读了。

趁着孩子们的早读时间,罗素就用鸡毛蘸点墨水在千字文赵辞给的启蒙读物上面标注拼音。

她以前都是用拼音打字,所以拼学掌握的十分的好。一本读物标注下来,也只花了三天时间。

有了标注的读物,罗素也开始教授他们认字了。

赵辞寻了个机会也考究了他们一番。发现他们对着上面标注的拼音,竟然能够读下半本书了。

只有一些还没有学到的复杂的拼音磕磕巴巴的,还需要罗素指点。

看着这么大的进步,赵辞越发的觉得这个拼音学习法的重要了。

“可惜嫂子是女人身,若是男子,该有一番作为。”赵辞不禁感慨道。

罗素笑道,“我还是做个女子的好,我这家里的活计都有些忙不过来了,外面的事情就更别提了。”

赵辞微微叹息,心里又觉得庆幸,心情十分的复杂。

他已经察觉到自己最近很不正常了,特别是面对大嫂的时候,心里总会很奇怪的砰砰跳,脖子以上还会发热,心里慌的不得了。

虽然不知道这是什么原因,但是他又隐隐的觉得这是不对的。

看来,还是要早些去县里避开的好。

******************

又过了几天,赵大木去县里带来了好消息,说是县里贴出了告示。太后大病初愈,皇帝感受天恩,特下旨意加开恩科。凡是去岁未参加科考学子,今岁都有机会。县学那边也催着学子们尽快归学了。

赵母一听,喜不自胜。连夜摆了香案,对着北都城的方向个圣上老人家谢了恩。老族长得了消息,也赶紧开了宗祠,让赵辞去磕了头叩谢祖宗保佑。

如今也没几个月了,赵辞在家中自然耽误不得,又本就是打算早些去县学的,如今又提前了几日。赵母连夜替儿子准备了衣裳和平日要用的东西,又拿出自己存的银子,拿出了五两出来,给儿子去县城里花用。

“我听说那些读书人平日里喜欢去酒馆里吃喝一番,说啥子能增长文采,你也莫要落后了。如今家里有了进项,日子过的十分的充裕,你不用为家中节省。”

赵辞赶紧推迟,“娘,这个用不着。儿子自己也存了不少了,完全够花销。”他这段日子给书馆那边抄书,已经赚了小一两银子了,家中又用不着自己这银子,所以都还在身上。绝对够自己去学院的花用了。“再则,我是去书院念书的,哪里还有闲情逸致去酒馆里胡闹。”

儿行千里母担忧,赵母也不例外。虽然儿子这么说了,她还是坚持拿出三两银子往他兜里塞,“出门不嫌银子多。你好生放着便是。平日忙,也不用顾着家里。左右还有我和你嫂子在呢。且村里都是亲戚,互相都有照应,你莫要担心。等下次我和你嫂子去城里送货的时候,就去看你。”

赵辞见推脱不了,只得收下,想着先存着,日后家中要用了,再拿出来便罢了。

他如今去了县里,抄书更加方便了,倒是确实用不着这银子的。

第二日一早,赵母和罗素就一起送赵辞上了去县城的牛车了。

赵辞行李不多,一些笔墨纸砚,加上用布袋子绑好的一摞书,衣服也只有几件罢了。

罗素发现他身上穿着的衣服竟然还打有补丁,想着这去了书院里,若是遇着那种逢高踩低的,只怕要被人瞧不起。心里暗自懊恼,这阵子忙活自己的事情,倒是没想着给小叔子做两件新衣服的。

这么一想,她干脆和赵母道,“娘,我正好要去镇上买东西,便和二弟一趟吧。”

赵母正舍不得儿子,听着儿媳妇这话,赶紧应了,“这样也好,一路上也有个照应,只你早些回来,家里也离不开你。”

罗素点点头,自顾自的上了牛车。

牛车上不止坐着赵辞和罗素,还有村子里的几个婶子,其中还有一个是罗素不大想见到的人——花二姑。

花二姑看了她一眼,眼睛横了一下,就调开了。罗素也不理她,自己和其他几个婶子说话。

这些人已经和罗素极为熟悉了,一路上找着她聊天,问起他们家的稻田里的鱼长的怎么样了。

还别说,先前大伙都觉得这鱼到了稻田里,估摸着活不了几天,那稻田估计也要毁了。

却没想这快要一个月了,那稻子看着越长越好,鱼也还在里面游着。有时候从那边路过,还能看到有鱼在水里成群的游着,看的大伙眼热急了。

所以都开始怀疑,没准儿赵城媳妇这次还真是没瞎闹,和那种黑耳朵一样,这稻田里还真是能养鱼的。

一个老婶子笑道,“你们家啥时候抓鱼,记得和咱说一声,这事情也不费力,咱帮着也能抓的快。”

其他人也纷纷附和。

罗素笑道,“我可指望着婶子们的帮衬呢。到时候也尝点鲜。”

又有一个胖点的婶子道,“到时候要是长的好,咱可厚着脸皮学学你这本事。”

这话可是说出了其他人的心声了,都一个一个的眼巴巴的看着罗素。

罗素大方的笑道,“这要先看我们家这田里的情况了。到时候有想学的,我们也不吝啬。”

其他人纷纷笑了起来,心里暗道这赵城媳妇真是个大方的人。越发的想要交好了。

赵辞这边虽然和车夫坐在一起闲聊几句,耳朵却一直关乎着罗素这边。听着她和年纪大的婶子之间你来我往的交谈,应酬。心里越发的好奇起来。

眼前这个女子,举止大气,又十分贤惠,且识字明理,比他以往所听说过的那些大户人家的女子有过之而无不及。但是这女子偏偏又能和乡下妇人相处的十分的融洽。像是一个真正的乡下媳妇一样。

一个人身上怎么会有这样多的优点,真是令人不解。

到了县城,几个妇人就下了牛车,车夫只拉着赵辞一个人继续去书院那边。

罗素本来想交代几句的,但是又碍于有外人在,担心人家说闲话,所以便什么也没说。

花二姑和她不和,所以很快就拉着相熟的妇人单独走了,其他的妇人又准备拉着罗素一起去感激,罗素笑道,“我胡乱逛逛,可别耽误了你们的正事,待会在这边汇合便是了。”

大伙一听,只得自己先走了。

等旁人一走,罗素就赶紧去了布庄里面买布了。

说起来,自从来了这个世界,罗素还真是没买过新衣服的。

她上辈子就并不十分在意穿着方面,只觉得简单大方,干净整洁便罢了。且刚来这里的时候,吃都吃不饱,更没了心思讲究这些了,后来也没想到这一茬。如今进了布店里,才发现自己这衣服有多寒酸。

店里的女掌柜都不大行理会她。

见她在店里转一圈,忍着不耐烦,催促道,“小娘子想要些什么,我们这边便宜的布匹都有的。”

罗素仔细看了看,不知道这边读书人穿的什么衣服,只得问道,“这边书院的学子都传什么样式的衣服,用什么料子?”

一听是给书院的学子做的,这女掌柜脸色就好些了。

家里有读书人,条件自然不会太差了。

她脸上带着三分笑,赶紧去挑了几样浅灰色和浅蓝色的料子,“这都是学子们喜欢的料子,你看看便是。还有这种白的,好些学子们都喜欢呢。平日里拿了不少去了。”

罗素想了想赵辞那个俊秀的脸蛋,又看了看眼前的料子,觉得还是挑浅蓝色的和浅灰色的好。白色的太骚包了,她有些接受不了。

而且平日里舞文弄墨的,白色的万一沾了墨水就太明显了,不适用。

罗素让女掌柜的扯了做两件衣服的料子。又给赵母和赵林两孩子扯了布匹,给自己扯了颜色偏暗色的布料。没法子,作为一个寡妇,能选择的颜色实在有限。

扯了布料之后,她又想着这几日还要去一趟罗家村接罗小虎过来学习,所以干脆又给罗家那边扯了布做衣服。

这样一番算下来,足足花了将近三百文钱了。

把女掌柜喜的一张脸都笑开了花了。原本以为是个穷酸的,没想到竟然是个真人不露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