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昭武帝乃是大周国第二任皇帝。

当初跟随太,祖皇帝一起征战天下,立下汗马功劳。很得军中大将的支持,但是因其强势的性格难以掌控,所以先皇和世家豪强都不太属意昭武帝登位。不过这位帝王还是踏着白骨和鲜血一步步的走上了这个至尊的位置。

只不过再厉害的人呢,如今也已经是风烛残年罢了。常年的征战以及多年呕心沥血的辛劳,已经让这位伟大的帝王也日渐虚弱起来。

见着齐王进了殿内,他将捂着嘴的帕子拿开,“西南的事情,你可知道了?”

“禀父皇,儿臣已经了解过了。”

“嗯。”昭武帝总算脸色缓和了些,“西南诸事虽已经平复了,但是也有后患。如今府库不足,朝廷的赋税也是一减再减,却还是没有丝毫的缓和。你这些年也是在外行走,可有什么想法?”

“儿臣去岁也曾去过西南,那边气候与别处不同,听当地百姓传言,百年间出大旱十次以上,其余小旱不计其数。儿臣当时也曾建议在当地兴建水利,或是寻找别的水源以解困境。不过此事却一直没有回应。”

昭武帝闻言,脸上神色微微一变。

当初未免兄弟倪墙,便让其余皇子若有所奏,皆要通过太子过目后再上呈。如今齐王这样说,他自然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了。

太子呀。

昭武帝眼中闪过失望。又见齐王低眉顺眼,便道,“此事你再着手去办吧。”

“那太子那边,可要回禀?西南诸事,之前都是太子那边主管的。”

“不必了,他那边朕会让人去说一声的。”

“儿臣遵旨,此事一定竭力办好,不让父皇操心。”齐王赶紧领旨。

许是身子不适,昭武帝也未再多说,只挥手道了一声退下,便自己起身去了皇舆图前面默然无语。

齐王退出时多看了一眼,眼中露出了然之色。

江楼在外面等了许久,见着人出来了,赶紧迎了过去,“殿下。”

“先出宫吧。”齐王招了招手,默不作声的往前面走去。后面江楼赶紧跟上。

直到上了马车里,齐王才将这次的事情说与了江楼听。

“我兄长还在西南那边,可要带信让他去查查西南的事情?”江楼的兄长乃是威武将军江远,此次平定西南的大军,正是其麾下大军。江楼觉得如今既然是齐王殿下接了此事,自然是要让兄长竭力帮衬的。

齐王却摆了摆手,“此事暂时不用他那边,倒是让他那边抓紧练兵。只怕日后还会有战事。”

“战事将起?”江楼诧异,“可是如今太平盛世,诸国臣服,怎么会有战事?”

齐王却驽定道,“刚刚本王从御书房出来,便见着父皇在看舆图。那是西北的舆图。”

“西北…突厥!”江楼瞪大了眼睛。

他万万没想到,齐王殿下说的战事,竟然会是突厥。惊讶片刻,又慢慢的平复下来。若真是突厥,虽然有些难办,却也在情理之中。

大周初定之初,因着群雄争霸多年,整个中原大地都满目苍夷,元气大伤。立国之初,突厥却领兵南下,当初还是晋王的陛下,亲自领兵出兵突厥,却因为马匹不足,粮草不济,只能被突厥围困。愣是签订了辱国的城下之盟。堂堂的大周却要向蛮夷突厥称臣,虽然其后大周国力日盛,突厥也不敢再放肆。但是当初的耻辱,大周下至百姓上至朝臣都未曾忘掉。陛下只怕也是铭记于心的。

只不过如今去打突厥,能行?

要知道,大周如今的国力虽然比起立国之初要好上许多,但是如今要撑起一场战争,也实在太过艰难了。西南一场大旱就掏空了一半的国库了。

见齐王也在沉思当中,江楼不敢造次,等马车走好好一会儿了,才道,“殿下可是要去见赵辞?”

他如今真是越发想不通了,堂堂的齐王殿下,怎么就一直主动和这个赵辞结交。虽然确实有些文采,却到底是寒门出身罢了,也未曾也多少助力。

齐王却笑了笑,“自然是要去见一见的,本王对他此次殿试提出的《唯农论》很是感兴趣。”

第43章

罗素收到赵辞的信的时候,家里的麦子已经收回来了,稻田里的秧苗也长的很好了。她正准备着号召村里人一起盖个大型养猪场,大伙合作养猪。

“辞儿说让咱们过阵子去北都那边。大丫,你是怎么想的?”

赵母又是欢喜,又是担忧的问着罗素。

平心而论,她是很想去看看儿子的。但是想着要离开这里去那么远的地方,她又十分的舍不得。而且儿子才刚当上官,她也不想跟着过去添乱。

罗素正在用炭笔在画着养猪场的简约图形。听着赵母的话,笑道,“娘,就算要去找二弟,咱们也不能就这么去了。现在家里虽然有银子,可是去了北都城那样的地界也算不上什么。二弟虽然现在做官了,可是你也知道,现在朝廷的俸禄也不高,咱么不比那些世家大族底子厚,去了那边,反而拖累了二弟呢。”

说实在的,罗素是真的不大想去北都城。在赵家村,她现在生活的很好。村里人很好相处,一出门都亲亲热热的,让她想起上辈子村里人对她的好。而北都城也不必毗陵县,去了北都那边,到处都是大官。他们去了那边,时不时的都要小心翼翼的过日子,担心得罪了什么大人物。所以还不如待在这个小村子里,不愁吃穿,也不用给人家磕头。而且赵辞好歹是在天子脚下做官,在这地方也是很唬人的,也不担心那些地主豪强欺负他们。

但是她知道,这些话在赵母这边是说不通的。所以只能暂时拖延时间。

果然,赵母也是考虑到了这一点,也担心拖累了赵辞,叹气道,“你说的对,咱们现在过去了,还真是拖累了他了。也不知道他现在在那边过的怎么样。听说那边就算当官了,品级不高,也不会又宅子住的。”

“娘,这个你就别担心了,就算不会有单独的府邸,但是朝廷也会给他们安排住处的。反正比老百姓过的好,而且吃穿不愁的,您老就别担心了吧。”这个时候的公务员,可比她曾经那个世界的公务员的待遇还要好呢。起码住的不是单位宿舍,是朝廷安排的正儿八经的独门独栋。

聊完了赵辞的事情,罗素就赶紧去找老族长商量盖养猪场的事情了。

现在春种刚刚结束,也没有什么重活要做了。各家各户的壮劳力这个时候还能去外面找点活计干呢。

罗素觉得与其等到秋收之后,还不如现在就把这事情办了,免得拖到了冬天太冷了。

“盖这么大面积的养猪场,能行吗?猪可是很难养活的,吃的多,也没这么多的猪草。万一生病了,也不好养啊。”

老族长担忧的说着心里的顾虑。

其实养鸡养猪,这事情大伙都是喜欢的。恨不得家家户户的都养多一些。但是真的养起来却也没这么容易。特别是养猪,拉回来之后,就容易生病,一头病了,第二头也会病。这可是个很麻烦的事情的。

老族长的这些担忧,罗素自然也是考虑进去的。

养猪场容易死猪,而且是一大片的生病,这种事情别说是这个时代了,就是她以前那个时代,那也是无可避免的事情。

但是不能否认养猪场的利润很大。

最重要的是,现在村里眼中的缺乏肥料。

现在虽然鸡粪和茅厕那边都用起来了,可是这地方本来就没化学肥料,她就算要配置肥料,这些粪便也是少不了的。她想来想去,也只有养猪了。

农人过日子,种植和养殖是分不开的。

养殖需要种植好了来补充。种植也需要养殖的动物提供给肥料。这是一个循环。如果养猪跟不上去,后面村里想要种更多的田地也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而且她很希望现在村里人能够两户或者三户一头牛。但是现在牛的价钱不低。光是等粮食出来了,或者养鸡养鸭,大伙就算日子过好了,舍得盖房子了,也绝对不会舍得买牛的。

反正人力能办到的事情,要牛做什么?

这就是她和村里人之间的思想代购了。所以她准备在村里把养殖业发展起来,让村里人更加富裕了,追求更加上去了,那么牛也是有法子的了。

老族长和她也是有代购的,所以她之前把这番话给老族长说了,老族长也没有多大的兴趣。他心里觉得现在这日子很好了,没必要折腾了。

所以这次罗素直接把养猪场的图形画出来让老族长看。证明用这个养猪场养猪,可以减少猪的死亡率。

又给老族长算了一笔账,“现在猪肉十二文钱一斤,一头猪咱们养个一百多斤,差不多也能有小一两银子的收入了。如果大伙愿意一起养猪,一户人家养五头猪,一年下来,咱村里就能养一千多头猪了。”

一千多头猪?!

老族长眼睛一瞪,想起那个场面,顿时觉得心肝都在颤动。

如果村里真的有这么多的猪了,大伙也不用拿去换银子了,自家吃也能天天吃上肉了。

“这能行吗,还得看看大伙愿不愿意。”老族长心里虽然动心了,却还是有些担心。毕竟以前村里各家各户的,顶多养一头猪,有的甚至都没养过猪呢。现在让养猪,还不知道愿不愿意。

罗素笑道,“要是大伙不同意,那我就先养着试试看。”

反正主意拿出来了,人家用不用,她也没辙了,总不好强迫人家跟着她一起养猪吧。

虽然有些难办,不过老族长还是把各家各户当家的人召集起来办这件事情。

大伙虽然对养猪这件事情不大放心,但是听说罗素要养猪,大伙也也都起着试试的心思了。

这次盖猪舍,按着罗素的想法,不能盖在自家旁边。一来实在是太不卫生了,会让家里臭烘烘的。二来盖在家里,猪粪什么的不好集中处理,日后也不好做肥料。

而且罗素这次想的猪舍并不是统一放在一起养的。而是那种一格一格的隔开的那种小猪舍。每头猪都分开样,不能放在一个大猪舍里。以免猪得病了之后不好养。

罗素把自己的想法一解释,村民们就在下面商量起来。

罗素看着大伙商量,也没催他们,倒是去找赵大木商量盖猪舍的事情。

“大木叔,我这边想找两个长工回来,你看能成不?现在家里的农活多,又要养猪,平时找村里人帮衬种田种地的也就罢了,这养猪养鸡的毕竟是个长久的事情,我不想让我娘太操劳了。”

这事情她也是考虑过的。

虽然她还不是很适应像地主家里那样请人,但是现在劳动力实在跟不上了,索性请人回来帮衬一下,就像是招聘工人一样。

赵大木道,“请人干啥,你要是做不完,让你二婶帮衬你。”

“二婶也忙着呢。我也不能总让她帮衬,这还是要寻个长久的法子。反正家里现在忙的过来。我琢磨着就请一对夫妻算了,这样也方便一些。就是不知道这附近哪里有人。”

赵大木见她定了主意,也没继续劝,问道,“那你想请啥样的人?”

“不能太熟悉了,请个离咱们村子远一些的,但是人一定要清清白白的,没别的坏心思的。最好是忠厚老实点的,能干活就行。”

她可不想请一些鸡鸣狗盗的回来祸害自家和村里人呢。

赵大木想了想,觉得这要求还真是简单。现在外面的村子过日子可没他们这么舒坦,特别是毗陵县外面的那些村子,好些人还在啃树皮呢。多的是人想把自己给卖了。现在能有这么好个长工的工作做,那可是了不得的。当即答应道,“好,等猪舍的事情盖好了,我就去帮你找人去。”

村里盖猪舍这事情最终还是成了。

养鸡成功之后,大伙也想试试旁的东西了。现在罗素牵头,心里就算没底,也想跟着一起试试看。

猪舍的地址也好选,就在靠着村子靠着庄稼地的那边的空地上,改善几排整整齐齐的猪舍,因猪的力气大,所以罗素建议用围猪用的格子用砖头盖上。上面则用木头支起来,猪舍盖高一些,让猪舍更加的通风。

猪舍外面则挖一个大大的猪粪池,以后就在这里面弄肥料。至于那些鸡粪除了用来当肥料之外,也有了另外的用处——猪饲料。

盖猪舍的时候,赵大木已经牵头到处找猪崽子了。

赵家村到处找猪崽子。这事情很快在隔壁几个村子传了开来。就连毗陵县城也惊动了。

花家塘坊的花老五正准备去赵家村那边看看罗素的甘蔗,听着这个消息,嗤笑一声,“这些人真是不知天高地厚的,一下子收几千头猪崽子,也不怕闪了舌头。”

对于上次罗素用一个方子,就唬着他签下了长久合作契约之后,他心里就对罗素很有意见了。

要不是事后被他主子给道出这小妇人的目的,他还真是被蒙在鼓里,还不知道自己被一个小妇人给唬了。

真是常在河边站哪有不湿鞋的。

几个小跟班见着他不高兴,哄到,“反正咱去看看,要是甘蔗不好,咱就找个由头教训教训他们的。”

花老五道,“哼,要不是主子不让教训这些泥腿子,我老早就动手了,还用得着你这个小崽子开口?”他眼睛一横,“赶紧去看甘蔗去。”

第44章

花老五原本带着怒气来的,准备寻个机会小小的教训一下戏弄自己的农家小娘子罗素。不过来了赵家村之后,这底气就不足了。

他一进村子,和路过的村民问了罗大丫的住处后,这些村民就表现出了异常的热情,看着锄头连田地也不去了,高高兴兴的在前面给他领路。

一路上还不停的挎着这‘赵城媳妇’的好处。

路上陆陆续续的遇着村民了,听说他们是找赵城媳妇的,脸上也都笑眯眯的打招呼。

花老五是个见过世面的人,所以一下子就从这些人眼里看到了一种狂热的爱戴之情。

一个小小的农家妇人,竟然得到这么多人的喜爱。

花老五觉得很是不可思议,但是偏偏这些现实又是摆在眼前的。

所以见到罗素的时候,他心情十分复杂,脸上也不自觉的带着几分恭敬。

“我还准备让人带信给你们的呢,要是你们再不来,我这甘蔗可就要烂在地里了。”

罗素往背后背上一个竹篓子,里面放着镰刀和一些工具,就领着花老五往自家的甘蔗地走。一些看热闹的村民而已跟在后面。

“是来收甘蔗的啊。”有村民笑着说了这句话之后,其他人听到了,态度越发的热切了。

花老五起先还有些不明白,等看到了漫山遍野的甘蔗苗子之后,这才反应过来。合着这整个村子都在种甘蔗的呢。

几个随从看着这个阵仗,也都很是震惊。乖乖,这甘蔗还真是种出来了,瞧着还真是不少呢。这要是漫山遍野的甘蔗都长成了,可是塘坊的大生意呢。难怪大管事心里顾忌呢。这要是让别的塘坊把这生意给拿走了,可是一笔大损失呢。

这下子跟着花老五过来,准备找找这些泥腿子麻烦的随从都不敢有别的想法了。

虽然人家是泥腿子,但是人家这是真的有甘蔗啊。而且还不少啊。说不得以后就掐着塘坊的命脉了。

到了甘蔗地,罗素就让人砍了根甘蔗,把皮削掉了,分给在场的人吃。

赵家村的人之前已经吃过罗素家里给的甘蔗了,知道这东西实在甜。只不过有些硬邦邦的,牙口不好的人可吃不动呢。孩子们倒是喜欢吃,见着大人不吃,都拿过来啃着口水直流。

花老五吃了一口,嚼了几下,一股甜水就在嘴里蔓开了。

“嘶——”花老五忍不住吸了口水,甜!

他发现这甘蔗不止长的粗壮,这也够甜。

做糖坊的,自然知道,这甘蔗最要紧的就是甜了。要是不甜,这糖分少了,出的糖也就少了。眼下看着手里的甘蔗,只觉得像是发现了宝贝一样的。

真是个好东西啊。

其他随从也高高兴兴的啃着,完全忘了自己是来收甘蔗的了。

罗素笑道,“这个可以收了,你们今儿要是满意,这两天就赶紧过来收了,咱们当场就过称,银子你们也准备着,一次性付清楚。”

她可不会学着后世那样搞什么月结呢。这可是大笔银子,反正塘坊不差银子,她想要收猪崽子,还想搞养殖,这用银子的地方可躲着呢。

花老五赶紧笑道,“还行,我回去请示一下我们老板。毕竟以前我们的款项也不是一次就给的,后面还得看看出糖的量好不好。”

罗素笑道,“那你们回去慢慢商量吧。到时候要是旁的糖厂得了信儿来了,我也不能让我的甘蔗烂在地里了。到时候我这也得投桃报李的给人家拿点好处,是不是?”

花老五顿时一个咯噔。他自然明白罗素说的好处就是之前给他们塘坊的那个方子了。

他们如今靠着这个让糖变白的方子,可挣了不少银子了,把其他的塘坊都压住了。

这要是塘坊的方子漏出去了,主子还不得劈了他啊。

花老五浑身哆嗦了一下,忙笑道,“你这可是开玩笑了,我们办事是最牢靠的,保准能成。反正也都是一个过场罢了。你就别担心了。”

“好,那我就等你的好消息了。”罗素不动声色的笑了笑。

她可不管人家这势力多大,反正在商言商,自己是不可能吃亏的。

因为今年各家各户的都种了甘蔗了,所以家家户户的对于罗素家里卖甘蔗这事情很是注意。

特别是第二天花老五就带着大批的车队来这边收甘蔗了,而且因为人手不足,还请了村里人去做工,着实给村里人带来了许多好处。

花家这样的大动作自然也瞒不住毗陵县这边其他人了。

谢成楠听说了消息之后,愣是感叹不已。

这甘蔗还真是长成了,现在这会子都拿去换银子了。

他虽然不懂这其中的生意经,却也知道,这收入肯定不是一笔小小的银子。

谢成楠知道,这赵家村原本也不是很富裕的,且那罗大丫嫁赵家的时候,赵家日子正是难过的事情。但是这才一年多的时间,整个赵家村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了。特别是这个罗大丫的婆家,如今良田肥地可不少,都块有百来亩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