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这茬,赵二娘这嘴巴咧着老大了。

赵母笑道,“你们家宅子都好了,新媳妇什么时候进门?”

“还早着呢,我可得好好的相看。”赵二娘如今底气足了,也开始挑起媳妇来了。反正赵家村是有名的富裕村子,自家又是很有些家当的,可不担心找不到好人家呢。

她又笑着道,“倒是赵大人,如今可是功成名就了,这找媳妇也开始要找了吧。”

赵母闻言,脸上也满脸喜色,“这次回来,我自然是要提的。”她是真的想抱孙子了。

赵辞刚到村子口,就听着村子田地里热热闹闹的吆喝声了。

“今日怎么会如此热闹?”穿着一身蓝色绸袍的齐王面上闪过一丝惊奇。

他身后跟着的江楼也有些好奇的往那边瞧了瞧。

赵辞听了听,笑道,“看来今日都是下田里去了。”他之前也曾经听过自家大嫂的《丰收歌》知道平日里都是大丰收的时候,大伙才会高兴的唱这首歌。

李哲立马来了精神,笑道,“果真是择日不如撞日。走,咱们瞧瞧去。”

三人本来想来一场微服私访,可惜有了赵辞这个赵家村的大名人在,几人一进村子,就被人发现了。

“回来了,回来了,咱们赵大人回来了。”

几个在池塘边上洗菜的嫂子看着人骑着马进了村子,又知道赵辞这几日要回来,是以留了个心眼多看了几眼,果真看着赵辞坐在其中一匹马上,青衫翻飞,可不就是他们家俊俏的赵大人吗?

看清了之后,立马就放下手里的活计,在村里吆喝起来了。

过了不了一小会儿,一些妇人和那些年纪大的老人们就三个两个的迎了过来了。

“果真是赵大人回来了。”

一群人簇拥着赵辞三人进了村子。

“这里真是赵家村?”

江楼诧异的看着眼前的村子。刚刚在外面还没发现,走进来才知道,这村里的房子可真是不像是他想象中的那样破旧的土培的房子。反而大部分都是青砖大瓦方,村子里也是整整齐齐的,竟然都没看到什么畜生的粪便。

乍然一看,还以为是到了庄子上呢。

一个老妇人笑道,“家里盖了房子,大人可别找不着家了。快随咱们回去,你娘可惦记着呢。”

赵辞牵着马跟着几人走,眼中也带着流光溢彩。这里和他当初离开的时候,确实又是一番景象。

赵母在家里听着自家儿子回来的消息后,就放下手里的活计冲了出来。

远远的看着赵辞的身影后,眼睛都花了,边擦着眼睛,边迎了过去。只等到赵辞跑到跟前来要跪下行礼,才赶紧把人给拦着,“如今可是大人了,哪里能这样随便的跪了。快让为娘的看看瘦了没有。”

赵母含着老泪把赵辞的脸抚了抚,吸了一口气,“倒是瘦了些。”

“儿子在外面一切都好,倒是让娘担心了。”赵辞也有些动容。身为人子,他如今虽然功成名就了,却未能在母亲跟前伺候。实在是大大的不孝了。

旁边的人劝着,“可算是回来了,这可是大喜事,大嫂子可别哭了。”

赵母赶紧擦了擦泪水,“对,我这是太高兴了。可算是回来了,这些日子为娘的给你好好补补。”说着就要牵着赵辞进屋子,却又瞧见了赵辞身后站着的两个年轻的后生。穿着倒是和县城里的那些富家子弟一样,但是气质却又十分的出众。赵母自然不知道这气质是个什么东西,但是只觉得看着就是十分出挑的,比她以往见过的任何人都要出挑。当然,比她儿子还要差一点的。

她还没出口问,赵辞便介绍起来,“这两位是儿子在北都那边的朋友,这次听说儿子要回乡来,便同路来拜访。”

李哲和江楼微微拱手,“晚辈见过老夫人。”

赵母哪里敢当,连忙摆手,“可使不得。原来是客,还是快进屋歇着,喝点凉茶降降暑气。”

其他人也热热闹闹的簇拥着几人进屋里去。

罗素得知赵辞回来的消息的时候,正在和家里请的几个帮工一块儿将装着鱼的牛车往村里赶。

赵大木已经练习好了收鱼的人过来,不过要等晚些时候才来。她现在要赶紧把这些鱼弄回家里去洗干净了,到时候才好出卖。

身后跟着的一群孩子,包括罗小虎和赵林,赵木棉几人,手里都串着个烤鱼正边走边吃着。

这群孩子们也是会来事儿的。有了几次抓鱼的经验之后,现如今也学会了偷懒,大人们在田里抓鱼的时候,他们也顺手捞了几条,洗干净了,就在田埂上弄了个火堆,一群人围着火堆烤鱼吃。

有些会想心思的,还自己带了盐过去,考着香喷喷的。

刚进了村子准备往家里走,一个小媳妇就来报了消息,说是赵辞回来了。

赵林一听,鱼也不吃了,扔给了罗小虎,撒着脚丫子就往家里跑。

“二哥,二哥。”

第47章

罗素领着人把鱼推到自家大门外的时候,家里的一群人也迎了出来了。她一眼就瞧见了走在众人中的赵辞了。

一身青衫,还像是曾经在村里的模样。但是此时他神采飞扬,再不是当初那个病怏怏的躺在床上的少年了。

罗素一瞬间有些晃了晃神。还是罗小虎叫了声二哥,她才反应过来。

赵母走过来笑道,“大丫,辞儿回来了。”

罗素笑着对赵辞点点头,“今日也赶巧,都去田地里忙活了。只怕待会族长就要领着大伙回来呢。”

赵辞赶紧道,“今日大家都忙,我正要去田地里看他们。”

“这可不行,可不能把咱们赵大人给晒着了。”赵二娘笑着阻道。罗素也道,“若是果真闲不住,帮着把这些鱼给弄出来,待会买家可就要来了。”

“这怎么会有这么多鱼。”江楼饶有兴致的围着水桶看。里面的鱼都不大,筷子长,但是却都很鲜活的在水桶里跳动。让人看着欣喜。

罗素这才发现这还有两个外来人呢。

赵辞连忙介绍把两人介绍给了罗素。

罗素笑着见了礼,心里暗衬看着这两人有些不简单,不像是赵辞说的普通的富家子弟。不过人家没用表明身份,她也只当做全无察觉罢了。反正她小叔子带来的人,总不会害他们便是了。

此时日头正高,外间有些热了。罗素招呼着众人进去,准备把水井里面的酸梅汤给拿上来招待人。那位叫做李哲的公子却偏偏提出要去田地里转转。

赵母倒是不想让客人们去田里折腾,这可是北都城来的,精贵人呢,可不比村里人,要是晒坏了可咋办?

李哲翩翩有礼,宛若书生,“夫人有所不知,我从未在乡下待过,这次也是特意来见识一番农家生活。此次又恰好缝着田里丰收,也想去见识一番。”

提起田地里的丰收,在场的人都笑眯了眼。赵二娘道,“既然贵客要去,便让人领着去看看便是,反正待会他们便要回来了,正好一同回来。今日是第一天收稻子,正是热闹的时候呢。”

赵母见赵辞也笑着点头,便也同意了,只让罗素给他们准备草帽。

因着到底是男客,罗素也要避讳一些,便也没跟着,只让赵林领着他们去田地里,又吩咐几个孩子不要捣乱。

赵林表面上答应的好好的,等出了自家的大门,就拉着罗小虎在前面蹦跶,拉着赵辞和李哲他们说话。

“二哥二哥,我待会给你烤鱼吃。咱家今年的鱼可肥了。抓出来靠着吃,特别新鲜。”

“待会去摸点鸡蛋出来才好呢,也能烤着吃。”罗小虎吸了口口水。

两个孩子说着无心,李哲却听着有意。

他从进了这个村子开始,便察觉到这里的不同了。他曾经也去见识过一下乡下人家。村子里都是草棚破屋,地上满是狼藉。村民们面黄肌瘦,脸上毫无生气。更甚者,一些孩子们衣不蔽体,嗷嗷喊饿。

先头听了赵辞的一番话,他心中也是有疑虑的,并不十分相信。

但是因着知道赵辞的性子,所以便信了七八分,一路上,他也想过这样的地方。有这样多的粮食,必然是不挨饿的。

吃饱饭,对于这些百姓来说,就是顶好的事情了。

然后今日却让他又有了一番认识。

这个赵家村,村民们住的是青砖大瓦房,地上干干净净的,随处可见碎砖铺平的一条条,横贯在村落里。眼前所见的不管是老妇人还是孩童,衣服便是旧的了,补丁也是少的。十分干净。而且各个面露红光,孩子们机灵可爱,刚刚甚至看着几个小胖墩。眼下这几个孩童张嘴闭嘴的便是烤鱼吃鸡蛋。这说明孩子们的食物不止充足,而且还很丰富。

这哪里还是他所认为的紧紧是吃饱穿暖。

他知道,这个村子一定还有他不知道的东西。

几人到了田地里,族长早就得了信儿,领着几个族老过来迎接。

又是一番热泪盈眶的寒暄后,赵辞便问起了今岁收成。

“好着呢,这次咱们是抽签来的,全村的人一起做,按着抽签的顺序来做。如今半天时间,已经收了好多了,过两天也都能从田里收上来了。”

“老人家,这里果然民风淳朴。”李哲忍不住感叹道。

老族长知道这是北都城来的贵公子,有些局促的笑道,“哪里哪里,赵城媳妇说了,咱们村里人要富就一起富,都过好日子。可不能让那些没有壮丁的孤儿寡母过苦日子呢。反正也就是搭把手的事情,大伙也没分的这么清楚。”

赵城媳妇?李哲面露疑惑。

赵辞微微勾唇,“是家嫂。”

“原来如此,能有这样的想法,倒是以为奇女子了。”李哲想起之前赵辞说过的,这种农桑的事情都是他那位家嫂的功劳,他原还有些怀疑,如今看着这族长都对那人十分推崇,看来果然不假。

老族长笑道,“赵城媳妇那是没话说的,”他竖起大拇指,“是这个。”

几人正在说话,田地里又吆喝起来。原来是一块田的稻子收完了,正让人去放水抓鱼呢。

李哲看过去,只见一群人正冲到一片稻田里,挽起裤腿就下了田里。手一抓,往上一拿,就看着一条鱼在手里甩尾巴了。

江楼也是个闲不住的,看着这个场景,也把袖子一撸起来,“公子,我也试试去。”说完就把鞋子给脱掉了,往田地跑去了。

李哲虽然有心热闹热闹,却也更关心此次前来的正事,领着赵辞去看已经收上来的稻子。

看着田埂上已经捆绑的整整齐齐的稻穗,他眼睛一亮,伸手抽了一支出来,看着颗粒饱满密集的稻穗,他激动的手都颤抖了一下,“文度,你所言不虚,这,这果真和本王以前看过的稻子不一般!”

北都城里面有皇家官田,每年昭武帝都要领着皇子皇孙的去田地里劳作一番,也算是体擦民情。所以李哲对于稻子也是很熟悉的。

而且他知道,北都城官田的稻子,按时大农官亲自督促种下的,看顾的可谓是尽心尽力。为的就是让官田里的庄稼长的好,让皇帝看着龙心大悦。

他原本对官田里面的庄稼十分满意的,但是如今看着赵家村的稻子,只觉得,那官田里的稻子相差的简直十万八千里。

“文度,光这一株稻穗,就比本王曾经见着稻穗要多收好几倍了。果真是这样,果真…”一向稳重的李哲,此时也忍不住激动起来。

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这意味着什么。

大周要强盛,要打败突厥,最缺的就是粮食。

百姓要富足,最缺的也是粮食。

而如今,这改变天下人命运的粮食,就在他李哲手里捏着。如何能够不欢喜不激动。

赵辞在边上没说话,心里却已经明了,大周百姓的日子,将会开始改变了。想起此时待在家中的那人,他心里一暖。

这人日后,终究是再也不用仰仗任何人了。她终究是能让自己的才华和能力,让所有男人自叹不如。也包括他。

因着赵辞等人的归来,赵家村又赶着丰收,中午的一餐也极为丰盛。不止把之前各家各户送来的鸡给弄了几只,罗素还弄了一头半大的猪,做了一直烤猪。

江楼坐在院子里考着自己亲自抓上来的鱼肉,考好了之后递给了李哲,李哲却摆摆手,靠在椅子上盯着院子里来来往往的人。

“公子,这里真是不一般啊。我刚回来,趁着机会到处瞄了瞄,可算是见识了。这哪里是村里啊,我看家家户户过的跟地主一样的。家家户户的房子旁边都盖了个鸡舍,可养了不少只鸡了。还有咱们刚刚进村子的时候看的黑压压的一片房子,那可不是住人的,都是养猪的。我看都有几千头猪了。”

江楼边吃着烤鱼,边说起自己看的那些事情。江楼这些年也是跟着李哲走南闯北的,各种世面见了不少。只这样的村子倒是第一次看到。

李哲抿着嘴没说话,过了一会儿,才道,“他们还盖了族学。”

“族学,那有什么稀奇的,我们江家也有族学呢。”江楼对于这个倒是不稀奇。反正他自己也不是爱念书的,所以对这种东西不大在意。

李哲却摇了摇头,“你吃不饱,穿不暖,会让家中的子弟去念书?”

“自然不会。”

“那若是只能吃饱穿暖,家中没有多余的钱粮供日常花销,你可会送子弟去私塾?”

“…应该不会吧。万一哪天不够用了怎么办?”

李哲笑了笑,“所以赵家村盖了族学,你觉得这说明什么?”

“会不会是赵文度高中之后盖的。当官的,总能弄点银子回来帮衬族里的。”江楼理所当然道。

“不会,至少赵文度不会。我刚刚也打听了一番,这族学是在高中之前便盖下了。”

江楼吃惊,“这村里的日子看来过的真是不错啊。”

岂止是不错。

李哲笑着眯眼,“午膳后,他们还要去田里。待会准备好笔墨纸砚,本王要送一幅田园之乐送给父皇。”

第48章

“要说这些公子哥,可真是没事找事,这大热天的不在屋里待着,跑这来作画。”

一个庄稼汉子边收割着稻子,边和旁边的一汉子闲聊。说完后,还心虚的看了眼田埂上正在作画的李哲。

旁边的汉子笑道,“族长不是说了吗,人家这是北都城来的,没见过咱这庄稼干活的,定是觉得稀奇了。”

“呵呵,那还不如咱这日子好。”刚刚说话的庄稼汉子笑了起来,“咱这日子有吃有喝的,想干啥干啥,可不像他们那样没见识。”

当然,这人是没见过人家富贵日子,要不然这话也不会说的这么有底气了。

李哲这次带的只有江楼,另外安排了几个心腹暗卫。又因着这次是要呈给皇上的,所以干脆自己动手作画。

江楼这次倒是没下地了,自己去村里打听了一番之后,便站在这边禀报自己知道的消息。

“公子,原来这里家家户户的不止养猪养鸡了,还种了什么黑耳朵,另外今年把前面那片山头给包了,都种了甘蔗,还和花家糖坊签了契约,每年的甘蔗都卖给花家了。一年挣下来,各家各户的也能拿到几十两银子了。”

几十两银子在江楼这样的国公子弟眼中,自然也算不得什么,但是他也是个知道民间疾苦的,所以知道旁的地方百姓过的是什么日子。食不果腹,衣不蔽体都也不过分。所以对于赵家村这样能吃饱穿好,还能余下这么多的银钱,他心里不可谓不震惊的。

可以说,越是在这里待的日子久了,越是让他看出这村子的与众不同来。

之前还只是陪着齐王殿下来察看一番,如今他自己也有了十分的兴致了。

他真是想看看,到底是怎样,才能会塑造出这样一个村子来的。

李哲完成了画作后却没有立即让人送到北都城去。只让江楼收藏了几株麦穗放到锦盒中放好。

“公子,如今看也看了,何时回去?”

李哲却摆了摆手,“再过些日子。”他还想再多看看。

作为当今的三皇子,齐王。李哲对于那个位置自然是想的,不止想,并且已经将那个位置视为囊中之物。

他看着赵家村的来来往往的农人,一望无际的稻田,还远远山上青青的一片,抿着嘴笑了笑。

若是坐拥江山,也只有这样的山河,才能算是锦绣山河。

夏天天色黑的晚。各家各户的劳作了一天之后,男人们带着家里的孩子在池塘边上冲了个凉水澡,就去家里换了赶紧的衣裳往村里往日开会的广场上去了。

这时候家里没出去干活的妇人们早就已经做好看烤鱼,摆着整整齐齐的。

赵林带着一群孩子弄了几个小火堆,围着火堆烤玉米。

“今天出了鱼,大家都想着吃个新鲜味道。”

老族长给赵辞和李哲几人倒酒。“原本打算着白日里摆个席面,只这几日又不能误了收成了。待把这几日忙完了,咱们便弄个流水席好好热闹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