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素觉得,如果自己是一个当世大儒,齐王肯定不会选择用这种方式救她。

说来说去,只不过是觉得她即便是有能耐,却也不值得被人尊重罢了。

这样的认知让罗素心里十分的不舒服。

小绿见她脸色不好,却不知道她心中所想,担心自己坏了事,赶紧去找了外面管事妈妈。之前赵府这边只有两个仆役而已,他们这一众人等都是齐王殿下这边派过来伺候的。

管事妈妈吴嬷嬷听了消息,摆了摆手让她退下,自己又去给暗卫那边递了消息。

毕竟之前王爷吩咐过了,要尤其注意这位赵夫人的心思,要是有丝毫不对劲,即刻禀报。

当然,罗素是不知道他们这番动静的,知道了也没法子。如今人也来到这地方了,身边都是人家的人,她再不满,也不能和皇权作斗争。

赵母和两个孩子到底年纪在那里,所以昏睡的时间长点。罗素是早上醒来的,他们却是过了午膳才醒来。

和罗素一样,身边都有人伺候他们,顺便告诉他们已经被齐王殿下救出来了,现在正身处赵辞的府邸。

赵母知道了这个现实后,赶紧从床上爬起来,对着门外就磕头,“真是阿弥陀佛,齐王殿下真是好人啊。”

不得不说,在这种危险的境况种,把他们救出来的齐王殿下,在赵母的眼里心里都已经荣升为天下第一大好人了。天大的恩人。

所以在下午和罗素一起用下午茶的时候,也是直说着这位齐王殿下的好话。

赵母边吃着茶饼,边道,“也不知道齐王殿下是个怎么样的人,竟然还来救咱们,没有看不起咱们这样的平头百姓呢。待辞儿回来了,我一定要好生和他说说人,让他日后好生报答这位齐王殿下。”

罗素见着赵母如今对齐王满心满眼的感激,总算是猜到一点齐王之前不救他们的原因了。在人快死的时候救人,总是比还没意识到危险的时候去救人,更来得刻骨铭心一些。

若她真的只是一个什么都不知道的农家妇人,兴许,也和婆母一样,真的就当做齐王殿下是再生父母了。

亏得她之前还以为齐王殿下是真正为国为民的大好人呢,果然,玩政治的人,都不能用简单的眼光去看待。

“娘,其实你也见过齐王殿下的。”罗素不准备瞒着婆母了。既然齐王如今已经不瞒着别人他和赵府的关系,也没必要再瞒着了。

赵母一愣,嘴里的东西还没咽下去,诧异道,“我见过,啥时候见过?”

罗素给她端了杯茶,免得她噎住了。

见赵母喝了茶吞咽好了,才道,“就是上次和二弟一起回家的那两位公子,其中那位长的很稳重的,就是齐王殿下。”

“啥,那位李公子就是齐王殿下?!”这个消息无疑像一枚炸弹一样的,在赵母心里炸开了。

她这辈子见过最大的官,那就是自家儿子了。没想到这辈子还能见到一位皇孙贵胄啊。还是一位王爷。特别是这位王爷还在她家中住过一阵子,每日里还喊着她伯母。

“…这,这是真的?大丫,你可别骗我啊。”

赵母还是不敢相信。

罗素很认真的点头,“娘,是真的,”

“我的老天爷啊,王爷竟然去过我家!”赵母激动又惊吓一般,摸着心口瞪大了眼睛。

此时赵家的宅子外面,一辆马车经过大门前停了下来。马车中的人掀开车窗的帘子,看着赵家关闭的大门。

“二爷,就是这里。”车夫对着里面小声道。

马车里坐着的,正是花二爷花容。

花二爷轻轻嗤笑一声,“也罢,我也算尽力而为了,没能抓着好时机,却也不关我的事情了。”

他放下车帘子,吩咐道,“去城外的别庄。”又喊着外面的随从,“到时候若是有人找,便说我已经回毗陵那边去了。”

“是。”

马车再次开动起来,慢慢的离开了赵家的宅子。

屋里,罗素自然是不知道花二爷又从她门前经过一次了。她安抚好了赵母之后,就在宅子里看了看。

这宅子是赵辞新置办的。事实上赵辞的俸禄,想要在北都城这地儿买宅子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但是赵辞好歹是个探花郎,金銮殿上面得的上次不少,再加上这封建王朝公务员各种补贴待遇不错。借着齐王殿下这人脉,倒是也淘到了个宅子当做府邸了。

不过宅子也不算大,虽然是个三进的院子,但是里面却压根没有什么亭台楼阁。罗素想起之前花家的那个亭台楼阁,珠翠满目的宅子,心道这不管什么年代,这当官的住的,都不如人家做生意的人住着豪华啊。

不过她还是比较喜欢这种小宅子的。最起码上个厕所不用走担心尿裤子了。而且进出门方便,最关键的是人少,没那么复杂。

欣赏完了赵辞的宅子之后,罗素就回房间开始等着了。

齐王殿下既然救了她出来了,自然是不会让她白白的享福的。估摸着过不了多久,这任务就要来了。

说实在的,她现在不止不想帮助姓花的背后的主子,也不想帮助齐王了。

但是现在她得罪了姓花的,却也不能得罪齐王这边了。而且赵辞现在是齐王这一派别的,自己作为赵辞的嫂子,在别人眼里,那就是齐王一派的了。如果自己这个时候罢工不干。以后甭管是齐王登位还是另外一位登位,她这边都要受到牵连的。

不如索性拼一把,果真把事情做成了,日后没准,能找到自己安身立命的机会。

*

皇宫御书房

齐王到了府上之后,只来得及换了身衣裳,就被皇帝召到了皇宫里询问西南灾民的情况。顺便再问问另外一桩要紧的事情。

如今整个天下虽然还处于赤贫状态,但是勉强还能安安稳稳的支撑过去。毕竟老百姓只要不逼急了,都还是能够安安生生的过日子的。

然西南这次的民变也给昭武帝起了个警示作用。

如今的朝廷太穷了。如今西南这一处出了个灾荒,就闹着民变。若是那年年成不好,到处都闹荒,这岂不是要天下大乱?

在乱世中摸爬滚打过的昭武帝很快就把各种可能想的明明白白的,最后想起了之前自己三儿子齐王李哲给他的一封密信以及那一匣子稻穗。

不得不说,齐王殿下这次送密信的时间点也是掐的很准的。不能太早了,要不然他当时远在西南,事情没处理完,归期不定。没准自己父皇就把这事情交给别人去办了。当然也不能晚了,要是人被人捷足先登了,可就误事。

所以这密信和匣子,还有那些画,都是事情办完了之后,准备动身回来了,才让北都城这边的心腹呈上去的。

“父皇,儿臣此次去西南,沿途灾民无数,地上连草皮都不见一处。甚至还有百姓使用一种名为观音土的泥土。幸而这次赈灾的粮草及时发放下去了,百姓们得以有了温饱,如今都感念父皇的隆恩浩荡。”

齐王满脸真诚,生意诚挚。昭武帝听了,眼前也浮现出老百姓们吃树皮,啃草地的情景。又想着灾民们拿到了粮食后,各自归家好生过日子的模样,眼中竟然有些热。

他少小从军,又是枪林剑雨中夺得的皇位。心性早就比一般人强硬许多。然而果真做了皇帝之后,看着满目苍夷的江山,心境也受了一些感染。像一个一家之主,看着自家的儿女穿着破衣草鞋,骨瘦如柴,心里也会觉得挫败和心酸。

他渴望自己的孩子们,能够长的强壮,比北方的突厥人强壮。在有生之年,能够扛起长刀,将那嚣张的蛮夷踩在脚底下,让万国来朝。

昭武帝擦了一下眼角,从御案上拿起一幅图来,亲自动手展开,呈现在齐王的眼前。

赫然是之前齐王亲自捉笔画下的农家丰收图。

第57章

罗素没想到,自己竟然能够亲自见到传说中的皇帝。

当然,她并没有那种荣幸被宣召入宫,而是在齐王府中见到的这位当朝昭武帝。

和想象中的那种中年美大叔不一样,这位皇帝不愧是一位马上皇帝,身材十分的高大,不怒自威,只在面前站着,就有一种让人喘不过气的威压。

她第一次这样匍匐的跪在地上,把自己最虔诚的姿势摆出来,‘膜拜’目前天下最有权势的人。

昭武帝垂眸看着跪在地上的妇人,“这就是你所说的那位奇人?”

显然昭武帝有些失望,这和他想象中的奇人异士相差太多了。

齐王笑道,“启禀父皇,这位就是毗陵县赵家村的赵夫人,也是赵翰林的长嫂。儿臣呈现给父皇的农家丰收图中的景象,便是这赵夫人所为。”

“果真如此?”这下问的不是齐王,而是罗素。

罗素微微抬头,“民妇不敢当的奇人二字,只不过是尽微薄之力,让乡亲父老能够吃吃个饱饭罢了。”

“吃个饱饭?”昭武帝脸上起了一丝欣慰,“便是朕都没有这样的口气,你倒是心气大,朕倒是不如你了。”

“民妇不敢。只不过术业有专攻,民妇也只会种田种地罢了。”

罗素心里紧张不已,却尽量的不让自己的声音打哆嗦。她知道,眼前这个人,是最能够掌握自己命运的人。自己的生死荣辱,都是这个人的一句话罢了。

昭武帝笑道,“你这妇人说话倒是有趣。好,那朕问你,这种田种地可有什么讲究?”

罗素微微沉凝片刻,才道,“顺应天时,不违农时,因地制宜。”

昭武帝道,“说得容易,做起来却难。若是遇着旱年如何?若是土地贫瘠又如何?”

这种问题让罗素很想呐喊几声。她很想把现代社会的那一套天下粮仓理论和这位好好说说,再告诉他,大力发展商业,让货物流通起来,不就不担心旱灾和土地贫瘠了?

当然,以她现在的身份说起来,实在是不大方便,所以只能应道,“是故也只能让百姓在好年节的时候多种些粮食,便也不惧荒年了。”

昭武帝闻言,笑道,“这么说来,你倒是知道如何多种出粮食来?”

“回禀陛下,民妇以前也只是听人说过一些法子,后来在村子里试过了几次,便发现所听无误,只不知道旁的地方是不是也有这样好的收成。不过民妇愿意一试。”

“哦?”昭武帝挑眉,“你是听那位奇人说过?”他自然也是派人去打听过这人的底细的,知道毗陵那边都在传这位赵夫人运气好遇着一位游方的奇人,所以知道了一些种田的事情。甚至很多人说,那位奇人是天上的农神。

罗素自然也是才道昭武帝的这一招的,丝毫也不耽搁的把自己之前说的由头又说了一遍,当然,其中添加了一些东西。

“那位大夫说,在遥远的南方那边,因为气候好,常年都能种粮食。且土壤非常肥沃。一年两熟或者三熟。只不过那里因离着中原远,所以人烟稀少。倒是白白的荒废了许多的土地。民妇也是听说,却不知道真假。”

昭武帝显然有了很大的兴致,“你是说在中原的南方还有人居住,那边的土地很适合种粮食?”

“是。”罗素应了一声。

齐王眼眸微闪,“父皇,若是父皇有意,不如派人前去打探,若是果真如此,将此地纳入我大周天下,日后迁移百姓过去居住,在那边开荒种地,或许能成为咱们大周的鱼米之乡。”

昭武帝微微点头,“是该派一队人马前去打探。若是果真有如此宝地,赵夫人可当大功。”

“民妇不敢居功,这是民妇的本分。”

昭武帝摆了摆手,显然对于罗素的感官好了许多,抬手让她平身。

罗素规规矩矩的站着,也不敢看昭武帝。心里只想着赶紧把这一关给过了,赶紧离开这个是非之地。她是真的不大想和这些皇族接触。

她还在暗自诽谤,又听昭武帝道,“如今西南灾荒,你可有良方?”

西南的事情,罗素是知道的。那边因着好久没有下雨,所以土地干涸了。当然,罗素也知道,这种干旱已经持续很久了,也就是说,久旱逢甘露的时候应该也不远了。

不过这种事情毕竟没有天气预报,所以她是不能夸海口的,只得道,“民妇要因地制宜,但是民妇没去过西南,所以对于那边的环境并不了解。不敢贸然夸下海口。若是有机会过去考察一下,或许能得出一些法子来。”

西南地区对于昭武帝来说一直是个问题。那边的民风彪悍,也是最后才收复的中原之地。不过这下年却一直出现问题。但是朝中那些武将除了打仗就是打仗,文官又只会以理服人,说不出点实际的问题来。他刚拿着问题考罗素,也只不过是试探一番罢了,没想真的有什么好的见解。没想到这妇人竟然愿意一试。

他笑道,“若是要试试,自然也是有几分胜算的。你有几分胜算?”

罗素没想到这个皇帝这么龟毛,这种事情还要问的这么清楚。她脑袋里胡溜溜的想了几个数字,最后报了个最保险的,“三分把握。”

“三分?”昭武帝眼睛一眯,却又亮光微微闪动。

罗素听不出他这是高兴呢,还是不高兴。只能硬着头皮应了一声,“是,目前只有三分。”当然,在罗素的心里想的是,只要少于五分的,基本就属于没把握。为了不至于太难看了所以干脆报了个三分的数字。她却低估了古人的一字千金,有把握就是有把握,没把握就是没把握。若是偏偏说出了几分胜算,那心中自然是有些丘壑的。

所以昭武帝在确认了罗素说的三分之后,心中忍不住有些激荡,却为了保持威仪而强自镇定,“你可未曾说大话?”

罗素这个时候哪里敢改口,继续道,“民妇句句属实。”

“好,很好!”昭武帝的语气拔高了几分。旁边站着的齐王自然知道这是他心情愉悦的表现,是以嘴唇微微的勾起。

“父皇,赵辞正奉旨在西南处理事宜,如今还未返回。若是这个时候赵夫人去,也有亲人照看。”

“好。”昭武帝点头,脸上的表情也有份松快,看着罗素的样子也多了几分柔和,“若你果真又三分把握,朕便让你一试。若你果真解决西南之事,让西南人人吃饱饭,朕便冒着天下之人的口舌,封你做大农官。”

罗素心里一震。这是让自己这个女人做官?

旁边的齐王眼神也是微微一动。

却不想昭武帝又道,“但是若是有半分不尽心尽力,朕…”

“民妇必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罗素再次匍匐在地上赶紧表忠心。

听着上方传来愉悦的小声,罗素心里暗自念叨。这个皇帝也真是太会打算盘;若是事成了,证明她有能耐,所以封个官,继续压榨她的剩余价值。若是事情没做成,就得赔一条命。

反正甭管成不成,自己都是吃亏的。

这万恶的封建社会。想当年农科院那些专家教授们,哪个不是被上面宝贝着啊。到这地方都得成人家奴才,还得千谢万谢的。

昭武帝是个行动派,才出了齐王府,就有人亲自送她回府上收拾东西准备动身。

因着情况特殊,所以这次罗素去西南的事情并没有告诉很多人,而是私下进行的。罗素暗自猜测,估计这皇帝还是担心她没做成,后面让人知道了,他老人家面子过不去。

赵母见她收拾行李出门我,问她去哪里。她也不敢说实话,只得扯谎,说是赵辞想在西南开个养猪场,知道赵家村那边开过,所以想让罗素过去帮忙指点一下。这事情也不能传出去,免得坏了赵辞的名声,让赵母一定别对人说。

事关赵辞,赵母自然是紧闭嘴巴,还嘱咐她路上小心,到了那边之后帮着照顾赵辞。

这是罗素第一次上路出远门,看着沿路陌生的环境,她心里觉得有些凄凉,更对未来失态的发展有些摸不准。

好在终点站有赵辞在那边,好歹是自己的亲人,能安心点。而且一路上有皇上和齐王派的暗卫,明面上有齐王府的侍卫,应该是没人再敢打她的主意了。

有了安全保障,罗素的心也慢慢平静起来,开始把自己这次的远行当做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路上找着机会就趴在马车的车窗上看沿途的风景。

虽然不如她以前见过的那些高速公路两边人工园艺精巧好看,但是更有一番纯天然的造物之巧。

罗素津津有味的看了两天,第三天就开始有些撑不住了。

她还是高估了这古代官道的范围了。好些地方竟然压根没有官道,走的都是崎岖不平的道路,一路颠簸下来,比在风浪中坐船还要有滋有味的。

趴在车窗上吐了一阵子之后,罗素瘫软的坐在马车中。接过了丫鬟小绿递过来的茶水漱了口,心里暗道,别自己还没到西南就这样吐死了。那样太冤枉了。

第58章

“夫人,前面就是蜀州了。”

小绿把伸在窗外的脑袋伸了回来。笑的一脸的纯真,如果不知道这位是齐王的人,罗素肯定不会想到这是以为间谍。

小绿见她没反应,凑过来看了看罗素的脸色,“夫人,你的脸色这样不好的,待会到了城内,咱们好好歇息歇息,再去川州吧。”

“不必了,早些去川州的好。”

沿路来看到的那些城镇的景象,让罗素心有余悸。她之前在赵家村的时候也听到过外界的惨状,但是没有亲眼看见,终究是没有那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但是这次出来,特别是往西南方向越走越近,灾情越来越困难,给她的震撼越来越大。

食不果腹,饿殍千里,易子而食…这些曾经描绘饥荒的词语,真正的在她面前一一的展现出来。

古代勤劳的劳动人民,竟然连个饱饭都吃不饱,这是朝廷的错,还是百姓的错?

罗素现在心情十分的复杂,她觉得自己肩膀上的责任也越发大了。如果说之前是为了不辜负自己的知识,更是为了保命,才来到这个地方的。那么现在,她是真正的想要为这个地方做点什么。起码,让他们别饿死。

因着罗素的吩咐,马车经过了蜀州之后,就直接去了川州那边。

罗素对于这个时候的地名不太熟悉,也不知道是后世具体的那个地方,但是看着地势来说,有些像是后世的四川那样的山很多的地方。

罗素记得,蜀地在汉朝时期开始就已经很富足了,刘邦当年还是靠着这块宝地作为大后方才能在后来楚汉争霸的时候有了粮草。

没道理这个时空,就变成了灾民这么多的地方啊。

罗素设想了许多的可能性,最后想到这次灾荒的根本——干旱。

“小绿,西南这边,有没有什么水利设施?”

“水利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