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绿满脸疑惑。

罗素拍了一下脑袋,“就是蓄水的地方,比如大坝什么的。”

小绿仔细想了想,摇头道,“夫人,奴婢不知道。”

罗素摸着下巴看着外面,天气有些热,风也是干爽的,看来暂时是不会下雨的。

这要是没有大坝蓄水,这西南的问题这次解决了,下次还得犯。罗素发现,这次来西南的事情不是想象中的那样简单。要不然她就算再能种地,要是再干旱几次,田地里也不可能收粮食的。她又没有人工降雨的功能。

想起前路艰难,罗素深深的叹了口气。

小绿撑着下巴看着她,“夫人,你怎么了,怎么不高兴了?”

“别理我,我在思考人生。”

又经过了两天的颠簸,车子终于到了目的地川州了。这个地方的灾情是最严重的,也是目前赵辞等北都城的官员在西南的驻扎地。

罗素原本以为自己这个做嫂子的千里迢迢的来这地方,好歹小叔子这个熟人也要来接一下的,没想到这一路到了住的地方,还是没看到小叔子的人。一打听,才知道原来小叔子几天前就去了山里的一些村庄去打水井去了。

“大人还不知道夫人要来的消息呢,小的找了人去报信,但是大人一天换几个地儿,现在人还没回来,不知道收到信没有。”说话的是赵辞的小跟班赵小五。据说是赵辞在川州新买的,一直跟着伺候。

罗素一听是去大水井去了,也没说什么。不过对于这大水井的事情,还是有些不看好。干旱这么久了,要是早点打水还行,现在都这么长时间,有水也都干了。说来说去,还是原先的那些西南官员办事不利,没及时做好措施。

经过了这么久的颠簸,罗素也暂时没精力去干活,吃了点粥,用热水擦了擦身子。就准备去睡一觉。别问为什么不洗澡,在这里洗澡,她担心被人群殴。

罗素这一觉睡的很沉,一直到听到外面传来了声音,才从床上起来,“这外面怎么闹哄哄的?”

“是赵大人回来了,大伙高兴呢。”小绿来服侍她穿衣服。罗素摆了摆手,自己三下两下的把衣服套着了,然后穿着鞋子跑出去看看赵辞。

说实在的,几个月没见着赵辞,她还真有些担心的。

到了前厅里面,两个小厮正在端茶倒水,还有帮着拿吃的。

罗素一看,那吃的都是粗粮饼子。

再一看,那个正在桌边上坐着,狼吞虎咽的啃饼子的泥人特眼熟,仔细一瞧,她惊疑的唤了一声,“二弟?”

那泥人听了声音回头一看,手里的饼子差点没拿住,一下子站起来,“大嫂,你怎么在这?”

旁边赵小五道,“大人,刚忙着招呼您,还没来得及告诉您,夫人来了这里呢。”

赵辞放下饼子擦了擦嘴,脸上的泥巴也挡住了他俊秀的脸,让人看着十分的狼狈。当官当到这份上,罗素觉得也特不容易的。

罗素赶紧道,“你赶紧吃吧,我就来看看。”

赵辞实在是饿得慌,见罗素坐到一边,也便坐下继续用膳,不过动作却没刚刚那样着急,一口一口老老实实的吃。吃了三个饼子,又喝了一口茶,这才好了。

赵小五道,“大人,我去准备水,您待会洗个热水澡吧。”

赵辞摆手,“不必了,弄点热水擦擦脸就好了。”

赵小五看了他这狼狈的一身,只得叹气出去了。

罗素这才道,“二弟,你这是怎么弄成这个样子了,川州这边灾情到底有多复杂?”

“现在各地都没有水了,田地都干涸了,连村民家中的井水都开始出浑浊的泥水了。若是再不下雨,只怕不好。”赵辞眼中浓浓的担忧。这次虽然那些百姓叛乱给镇压下去了,朝廷也送了赈灾的粮食过来,但是这一直不下去,他很是担心最后会出问题。到时候灾民再次闹事,就不如第一次那样容易了。

又看着罗素道,“大嫂,这次是齐王送你来这的?”

罗素看了看左右,让旁人都离开,只剩下小绿一个,才小声道,“是皇上让我来的,我来之前,都不知道这次灾情这样严重。”

要不然,她肯定会说等些日子再过来的。毕竟这边缺水,她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赵辞闻言,眉头有些紧蹙。

“我原以为,你是留在官田那边的。却不想让你来这边了。”

这事情倒是出乎赵辞的意外。

罗素无所谓的摆摆手,“没事,来都来了,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没准过阵子就要下雨了呢。”

赵辞见她这样乐观,忍不住笑了一下,“大嫂放心,我会尽快找到水源的,大嫂只管做自己力所能及之事便是了。”

“行,我就靠着你了。赶紧找到水源,好让我有大展身手的机会。”罗素故作轻松道,又看着赵辞这满身的泥土,道,“二弟,你还是赶紧去梳洗歇息,咱们明日再商量吧。”

赵辞看着自己这一身,也有些窘迫,脸上带着几分腼腆的笑意。

晚上睡在床上的时候,罗素才想起,还没来得及问问赵辞,这地方到底有没有什么大型的水利设施设备啊。

按道理,这地方该是有山有水的好地方的,不该混的这么差啊。

罗素想着第二日找机会问问赵辞,却不想赵辞天未亮就又跑出去了。

罗素用了早膳,就也换了一身粗布短衫,准备出门去。

小绿看着她穿这么一身衣服,诧异道,“夫人,你干什么穿成这样啊?”

“咱们是来种田的,难不成还穿绫罗绸缎啊,你也赶紧换身衣服,咱们出去走走,对了,把赵小五叫上,他对这地方熟悉,让他给咱们领路。”

小绿知道罗素虽然看着是个好说话的,却是及有主见的,打定了主意之后,旁人说什么都是没用的,所以赶紧也去换了一身粗布的衣服,又去找了赵小五。

三人也没用车,只在川州城里步行。

川州各地粮食十分的紧俏,好些粮食铺子门口都拍着长长的队伍,挂出来的粮食价格是平时的几十倍。也只有一些家境富裕的人家才能吃的起了。

赵小五道,“这地方酒楼都开不下去了,有钱也买不到吃的。每天都有卖儿卖女的,一波一波的人都走了,”

罗素听着心里闷闷的。这是她第一次离着饥荒这么近。

“小五,川州这边一般主要有哪些粮食?”

“这边山多田少,都是山地上开荒,都是种些粟米和麦子。还有种些玉米。”

罗素听着,想起这边应该还有一种农作物——红苕。当然,前提是,这里如果真的是她所想的那个地方。

她又想了想,红薯是明朝万历年间才传入中原的。那么这个大周王朝,现在到底是有没有这种高产的农作物呢?

介于历史轨迹不明,她也猜不出个所以然来,干脆领着两个小跟班,准备去附近的乡下实地考察一番。

第59章

到了川州这个地儿,罗素发现这地方穷已经不是因为粮食的原因了,困难实在太多,光是这路,就是很大的问题。

以前在赵家村的时候,要去县城,坐个牛车折腾个半个时辰也就到了。这川州可不一样了,去最近的村子,又是坐牛车,又是翻山越岭的。而且罗素还让赵小五找了一对附近的老夫妻帮着引路,都走了一个时辰了。

这样的地儿,能富裕起来才怪了。

罗素坐在大石头上喘气。眼睛盯着山下的村子。

那已经不叫村子了,房子破破烂烂的,田地里都是荒的,连根草都看不到。村子里的也没见着什么人。

“都去川州城了,在那边好歹能弄点吃的。在这里的,都是些老弱病残,走不动路的,只能在家里待着。”带路的老妇人抹着眼泪。

“朝廷不是给了粮食吗?”罗素道。

“给是给了,可是这能撑到啥时候呀,这地儿穷,不是一天两天了,往年也只不过是求个活命罢了,现在老天爷不给好脸色,连个活命的日子都没了。”

庄稼人,都是靠天吃饭。

罗素也听出了穷苦百姓的无奈,平日里官吏横行,遇着灾年,连老天爷也来凑热闹了。折腾来折腾去的,都是老百姓过苦日子。

跟着老妇人一道的老头子道,“咱也不求别的,就是能吃个半饱就成了,我那小孙儿,才两岁,愣是没撑过来…要不是朝廷给了粮食来了,只怕都被人吃了。”

说着一把老泪众横。

赵小五赶紧道,“老人家别哭了,现在朝廷也让大官在这边帮着咱们呢,赵大人不是带着大伙去挖井去了吗?”

“赵大人是个好官啊。”老头子连连点头,“来了这么些日子,就带着人到处打井找水源,也不愿意吃老百姓家的粮食。只是这老天爷不给咱们活路,赵大人也没法子啊。”

“会有法子的,老人家,你放心吧。”罗素轻声安抚。

“就是,这可是咱们赵大人的长嫂,也是有本事的,你们就放心吧。”赵小五有在边上吹嘘着。

这两人一听是罗素是赵大人的嫂子,立马跪在地上磕头,“原来是赵大人家的家眷,真是失礼了,失礼了。”

罗素哪里敢当,赶紧扶着两人,“老人家快快请起,我也没什么功劳,当不得你们这样的大礼。”

赵小五和小绿也赶紧帮着扶人。

两人起来后,老妇人又道,“夫人来这里也是辛苦了,这地儿是真苦啊。”

罗素安慰道,“老天爷这是在考验咱们川州的百姓呢,待咱们撑过去了,会过的比其他地方的百姓都要好的。”

老妇人赶紧道,“咱们川州人可不怕苦,咱们能撑过去的。这次咱可撑了大半年了。”

“是啊,所以川州会过上好日子的。”

罗素看着山下的村子,满脸坚定道。

***

罗素走访的这个村子叫山后村,村子里住的人十分的分散,虽然是一个村子,但是都是几家住在一片地儿,隔着大片的山地,住的又是几户人家。

按着当地的村民的说法,有的地儿,隔着一座山,才能找到一户人家。

也就是说,这里是真正的地广人稀。不管怎么说,山地也是地啊。这么大片的地方要是处理得当,种些合适的农作物,哪里还会受穷啊。

当地的一个老人家道,“以前山上树很多,草木茂盛,有些时候还能找许多野果子吃。现在山里连也野果子都长不出来了。”

罗素顺便打听了一下红薯,担心人家不知道红薯长什么样子,还特地的画出了形状和红薯的叶子。

“这是个什么果子?也没见过,也能吃吗?”

那老人家见着吃的,眼睛都在发亮。

罗素失望的摇摇头,“还没找到这个。”

离开村子的时候,罗素又去了附近的山上考察了一片地方,才领着人往川州城那边走。

等爬过了山地,进入了一段平路,坐上了来时的牛车后,罗素才边揉着脚,边想着粮食的事儿。

红薯是靠不住了,这东西看样子目前还是没有出现在大周王朝的,也不知道现在在哪个角落里窝着呢,这种产量大,又耐旱的农作物,可惜现在是用不着了。

不过这边山地多,要是想要富裕起来,应该不是问题。而且她发现,这边的土质很适合种水稻,到时候可以大规模的发展梯田。现在关键是看着老天爷什么时候发发善心下雨了。

罗素一行人刚到川州城,就在城门口遇着赵辞派出来的人了。

原来赵辞今天回来的早了,看着天快黑了,罗素还没回来,担心路上出了事儿人,就赶紧找人出来寻他们。

“大人都带着人出去找了,幸好遇着你们了,我赶紧让人去寻大人去。”在城门口守着的人赶紧骑马去寻赵辞他们了。

罗素看着天色晚了,有些担心赵辞。

赵小五道,“夫人被担心了,大人在这地儿可熟悉了。待会就回来了。”

罗素点点头,浑身无力的坐在牛车上进了城里。

等到了府上用了晚膳,换了身干净的衣服的时候,赵辞才终于从外面回来。这次倒是没昨天那样脏兮兮的啦,不过依然是风尘仆仆的。但是脸上喜色看得出来,今天心情还不错。

见着罗素进了厅里,赵辞站起来道,“大嫂,今日是去哪里了?”

“去附近转了转,了解一下附近的情况。”罗素喝了口茶水,今天出去一天,都没喝上水,这会子正渴着。

赵辞担心道,“现在川州不是很太平,大嫂日后要出去,身边要多带几个人出去。”

罗素笑道,“你放心吧,我身边都带着人呢,再说了,背后不是还有人吗?”她可是知道,自己身边是跟着暗卫的,要不然她也不敢自己领着几个人就往山里钻。

赵辞这才想起自家嫂子是奉了皇命来的。暗自懊恼自己关心则乱。

罗素见他脸色有些不自在,以为他事情不顺利,关心道,“今天怎么样?”

听罗素问起这事儿,赵辞脸上突然一亮,也顾不得刚刚的心境,笑道,“今天去下游的一个村子去看过了,打了五米多就看着水了,明日里继续打水,应该就能看着清水了,到时候附近的村民都有干净的水源了。”

“真的出水了?”

罗素听了也是满心的欢喜。她今天走出去了一圈,发现百姓的日子是真的苦,连喝水都成问题。

赵辞高兴的点头,“是啊,亲眼看着出水的。明日继续在下游那边多打些水井,兴许能碰着更多的水源。”

“有了水源就好了,只要撑着下雨就好了。”

赵辞闻言,脸上又浮现几分忧虑,“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下雨,若是再耽搁些日子,这边的百姓怕是更熬不住了。”

罗素感慨道,“要是能人工降雨就好了。”

“人工降雨?”赵辞看着她。

罗素正要说话,又想起自己这要说的话不大方便让人听着,便去看了看门外有没有人,又让小绿去厨房给自己弄点吃的过来,打发了人走了,才进了厅里,放小了声音道,“嗯,我们那儿,但凡是遇着干旱了,便人为的弄一场雨出来,也能缓解干旱。”

罗素觉得,只要能下一场雨就好啊,哪怕只是绵绵细雨,也能给人点希望。

赵辞却来了兴致一般,眼眸亮晶晶的看着罗素,“大嫂,你可知道那人工降雨是何物?”

这可把罗素给问到了。

她以前顶多就是个研究农学的,学的还很知识在这里还没法子施展了,更何况是之听说过,没见过的人工降雨了。

毕竟现代的人工降雨还是很隐秘的,基本上她们这种‘外人’是没法现场参观的。

不过…

“我倒是听说过一种很偏的法子,应该是没什么用处的。”

罗素有些拿不定主意。

看着赵辞认真的表情,罗素直接咬牙道,“也是我曾经听一个喜欢研究这些稀奇古怪事务的朋友说起的,主要弄一个引雨器,在高台之上,顺着一定角度不停的旋转,可以将天上的雨水引下来。”

罗素越说,越觉得这事儿不靠谱。

这简直就是呼风唤雨了。

却不想赵辞是个纯古人,对这种神鬼之事还是很信赖的,毕竟他眼前的这位大嫂,可就是彻彻底底的‘借尸还魂’。

所以听完罗素的话后,赵辞很严肃的问道,“大嫂可否将引雨之事详说,便是只有万一的机会,咱们也可以一试。”

“二弟,你真的要试,这事儿不管成不成…对你都不好。”若是不成,很可能被人抓住了把柄说是无端生事。若是成了那就更不得了了,到时候皇家那些人可是会起疑心的。这种君权神授的时候,一个臣子能求雨,别人可不管你科学不科学的。

赵辞却笑了笑,“嫂子放心,这事儿不是我们来做。”

“你的意思是…”

“嗯。”

两人心照不宣。

罗素心里松了口气。她刚还担心自己小叔子当官之后只看得到功劳,却看不到功劳背后的危险呢,现在看来,这智商高的人,混在官场只会越混越聪明。人家这早就有后招了呢。

虽然不知道赵辞用什么方法,不过罗素也不觉得他是个二愣子,所以也没怎么担心。回房间去之后,就把自己脑袋里记着的一些东西给画了出来。

这还得感谢这东西不是很难,要不然她这样没特意去记的人,也压根画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