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也正是因为这东西太简单了,所以她总觉得不会有用处。

第二日,罗素就找了个机会将东西交给了赵辞。

见赵辞又是一身灰色的短衫,问道,“你这又是要出去?”

“今日再去看看那边井里出水了没。”

罗素想起自己昨天爬的那些山路,那还是最近的村子呢。赵辞这样跋山涉水的,只怕更难受。

有心想多说几句,但是看着他眉宇间的疲惫,又说不出口。

等赵辞出门了,罗素才叹了口气,小声嘀咕,“二弟加油。”

第60章

罗素已经大概的知道这地儿的情况了,所以也没瞎折腾自己去做什么,只是让赵小五把川州这边的一些情况打探清楚。

比如这边有多少粮食商人,平日里有没有商人来这边倒货,这边盛产什么等等一系列事无巨细的打听。

给赵小五吩咐忘了任务后,小绿突然从外面匆匆忙忙的跑来。

“国舅爷回川州了。”

“国舅爷?”罗素正在准备规划自己的种田大计,听着这话,脑袋突然打结了,“什么国舅爷?”其实她想的是,国舅爷那么金尊玉贵的人,跑这地方来做什么?

小绿恨铁不成钢的看着她,“是程国舅啊,就是太子的亲舅舅,据说,花家那边就很听他的。”

小绿这会子终于露出了点儿间谍的本领来了。

罗素这才恍然,原来是花家背后的主子。

她想起自己上次被花家人给囚禁了那么久,也不知道这程国舅知不知道这事儿,或者对她这边有没有什么想法。如果有想法,这次会不会给她穿小鞋。

虽然自己目前还算是皇帝这边秘密派出来的人,但是这事情没人知道。程国舅万一想对付她,在她这样目前毫无建树的情况下,很可能是得不到援助的。

也就是说,自己又要遇上麻烦了。

罗素揉着太阳穴,这事儿怎么就是一桩一桩的来呢?真是让人头疼。

她站起来道,“是不是要亲自去迎接?”

小绿摇头。“他不住在这边,另外有府邸住着呢,之前是去了旁的地方处理公务了,这会子才过来川州。估摸着一时半会的也顾不着您这边。”

“要是一直都顾不着就好了。”罗素继续坐在椅子上面,敲了敲桌面,“我要喝茶,给我倒杯茶压压惊。”

*

程国舅现在也确实顾不着罗素这边。

虽然花家那边已经递了消息过来了,可是他一直忙着这边的事情,哪里顾得上。且太子最近有些不老实,让他两头犯难,焦头烂额的。

特别是川州这边,齐王李哲留下来的那个赵辞在这边一直马不停蹄的到处折腾,让川州百姓都记着了齐王这么一号人物,可恨他手底下却没个能用的东西,一个个的只会待在川州城里好吃好喝的,没一个愿意去深山里面去和那些老百姓接触。’

一回来川州,程国舅就换了身干净的衣服,又吃饱喝足了,便问起了赵辞最近的动向。

留在川州的随从道,“说是已经找着水源了。”

“果真?”程国舅面露惊讶。没想到都干旱了这么久了,还真的能找着水源。

随从道,“这位赵大人领着人在下游的山里找了好些日子,折腾的像个泥人一样的,还真的给找到水源了。今日又出去了,说是要多找几处水源,让百姓们能撑到下雨的日子。”

“果真日此?”

程国舅摸了摸胡须,眼中带着几分赞善,又觉得遗憾,“可惜了。”此人是齐王的人,若不然,老夫一定要好生栽培他。

随从又道,“国舅爷,那咱们可怎么办,是帮衬着,还是?”

按理说,程国舅和赵辞都是奉命在这边救灾的,但是明白人也都知道其中的弯弯道道的,所以最近帮着赵辞干活的,也就是齐王那帮人罢了。

程国舅摆了摆手,“罢了,且再看看。”又随口问道,“可还有旁的事情?”

“倒是没什么紧要的,赵大人的长嫂来了川州,说是来照顾赵大人的,前两日去附近的村子走了一遭,回来后便没再出门了。”

“出门带着长嫂?”程国舅不明所以的笑了笑,“这也太稀奇了。”

随从道,“谁说不是,好在这几日赵大人都忙着不见人影,否则说闲话的可就多了。”

“罢了,晚间赵辞回来了,让他来见我。”

程国舅说完,便自己去了里间歇息。

他这几日去的地方不少,虽然没办成什么事情,但是应付那些人,也有些费神费力的。

这边赵辞也听说了程国舅回来的消息,面上神色不定。又想起今日带在身上的东西,知道这事情不可以再耽搁了。不管成还是不成,总要试试看的。总不能让百姓们跟着在这里自生自灭。

*

罗素也没闲着,赵小五这边去打听了消息回来之后,她就将这些信息进行一一的梳理。

川州的商业情况很不乐观,特别是这边闹荒之后,来跑商的人就更少了,那些少的可怜的粮商,也是几家大户。小户的商人都不敢来这里,担心遇着灾民被抢了。

另外,这边盛产的东西不多,其中最出名的一种就是柑橘。且这柑橘味道十分好,所以还作为贡品进贡到皇宫给那些达官贵人享用。

这地方竟然还有贡品上供到皇宫?

罗素对于这个消息还是很吃惊的。这简直是睡在金山上喊穷。

经过未来商业熏陶,罗素对于品牌效应还是很了解的,光是打着贡品两个字,这柑橘就不愁找不到销路。而且感觉还能制作成各种零嘴,只要跑商的商人愿意运出去,这条商路绝对能够让这里的人赚个满盆。

有了这个想法,罗素也闲不下来了。

不管川州这地儿下不下雨,她的任务是跑不掉的,趁着现在还旱着,她也赶紧跑出去考察情况。

这次倒是没去山里,而是去找了城郊的百姓,打听种柑橘的事情。

“往年各家各户倒是能种一两棵树解解馋,现在谁家还种这个唷,饭都吃不上。”

说话的是罗素打听的一家老大娘。

如今家里年成不好,她儿子去了川州城里做工,她边在家里守着。因着罗素给了她两个米饼,所以也是知无不言。

罗素道,“你们之前有没有想过多种一些橘子树,专门卖橘子的?”

“卖橘子?”那老大娘像是听笑话一样的。家家户户的都种了橘子树,都不愁吃的吗,种多了吃都吃不了,还不是烂在地上了。哪里能卖的出去的?”

也就是说,这里人压根就没有卖特产的观念。

罗素想着,这边的橘子烂在地里没人吃,而远在北都那边,橘子只是作为上层阶级的奢侈品。甚至皇宫里也只有得宠的妃子们才能吃上一口新鲜的橘子。

这就是距离产生的差别。

这要是好好利用,这条商路绝对是没有问题的。

罗素心里一喜,突然能找到了突破点了。

罗素很想把这消息和人分享一下,仔细想了想,也只能找赵辞好好商量商量。不过她左等右等,一直等到天黑,都没见着人回来。

“怎么还没回来?”

罗素第三次让小绿去门房那边去问。

小绿跑了几次,回来后依然是那句话,“还没回来呢。”见罗素还没睡意,便道,“许是太晚了,走山路不安全,便在附近村子住下了。夫人还是别等了。”

罗素一想也对,觉得自己最近真是脑袋越来越不好使了。算了,反正现在也只是想想罢了,还得等赵辞回来了一起商量商量。

躺穿上之后,罗素才惊觉自己这样做实在是太不合理了。自己一个寡嫂,半夜等小叔子不睡觉,让别人知道了,背地里还不知道怎么吐唾沫星子呢。

以后还是注意些的好。

第二日赵辞才归家来。

这次倒是身上清清爽爽的,干干净净的。

罗素正在锻炼身体,见着他进门了,瞪大眼睛,“你今日怎么回来的这么早?”

赵辞穿着一身淡蓝色的袍子,料子粗糙,却偏偏穿出了一股清贵的感觉。

见着罗素在院子里,脸上明显一怔,方才笑道,“我昨日便回城了,只是去了程国舅那边商讨事宜,晚间也留在那边了。”

听赵辞去见了程国舅,罗素便想起了自己之前被姓花的给抓过的事情,便对赵辞使了个眼色。

赵辞让赵小五去弄点吃的过来,便和罗素一起去了花厅里。

小绿也不是外人,罗素这事情也犯不着瞒着她,而且还得让她在这里掩人耳目,免得别人传出什么不好听的话呢。便让小绿在边上伺候茶水,自己说起了之前北都城被花二爷抓的事情。

“听说这姓花的和程国舅关系不一般,你说到时候会不会为难咱们。”

赵辞听着她一本正经的说是这事情,脸上轻轻一笑,似乎一点也不担心,“嫂子放心吧,他在川州待的时日也不会太长。”

“真的?”

“嗯,他昨日也是问了我西南的事情,这几日便要动身回去了,想必也没几日了。”

事实上程国舅这么急着回去,赵辞也是早就料到的。西南的事情,之前都想来参合一脚,凭借着赈灾的机会,日后得个好名声。可是在这边待着时间长了,眼看着无望之后,自然也发现这趟浑水不好参合了。这会子还不走,难道还等着民变之后再走?

罗素想要问的具体一点,但是又知道赵辞也不方便透露太多,也没多问,倒是把自己之前想的,在川州这边种橘子的事情和赵辞说了。

“这边土质和你适合种柑橘,且大周国土辽阔,若是商路畅通,整个川州包括蜀州的柑橘,都可以换成银子了。”

赵辞略微沉吟片刻,方才道,“这几日我走访许多村落,确实发现了许多柑橘树木。且如今虽然干旱,似乎有些影响,但是却还有开花结果的迹象。如今找着水源了,可以让百姓们这些日自己好好打理这些柑橘树,待收成的时候,应该也能有些果子可供出售。”

“若真是这样,倒是解了燃眉之急,而且,我寻思着到时候不换银子,用柑橘换粮食。”

罗素两眼放光的看着赵辞。

赵辞眼神躲闪了一下,看向了手里的茶盏,“大嫂这想法极好,如此一来,少不得要和那些商家打交道,待这些日子把水源找到了,我便去会会当地的商家。”

罗素一听赵辞对自己的想法这样支持,心里顿时越发的有信心了,恨不得把自己的想法都说了。不过看着赵辞眉宇间有些心事,想着他如今正愁着西南干旱的事情,只怕旁的也顾忌不到,便也只好先放在心里。

反正来日方长,日后总有机会的。

待赵辞用了早膳又出门了之后,罗素才恍然想起来,自己似乎忘了问赵辞关于那个引雨器的事情是怎么处理的了。

第61章

罗素这次没来得及问,后面连着几天,也没再见着赵辞的面。

之前他每天晚上不管多晚都回来,但是自从上次两人说了柑橘的事情之后,便一直再没回来过,寻了赵小五打听,才知道是留在附近的村子里了。

罗素之前一直以为古代做了官员就是享福的份儿了,没想到赵辞当官之后,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和她所想的真是相差甚远了。

她暗自觉得,要是赵辞这样的在现代去了,那绝对也是个带领老百姓脱贫致富的好官。

没几天,罗素就听到了关于引雨器的消息。

不过这消息并不是从赵辞这儿传来的,而是从老百姓这里传的。

原来北都城的太子殿下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得了能呼风唤雨的方子,呈给了皇帝,如今正要让人来西南这边试试看呢。

老百姓们对这种神明之事很是敬仰,又听说是太子殿下寻到的,心中更是相信,所以都盼着朝廷早些来引雨。

罗素听了,顿时诧异不已。

这真是太子殿下寻着引雨的法子了?

这未免也太巧了。

罗素虽然心里觉得奇怪,却也见不着赵辞的人,只能在心里暗自猜测。

不过为了这事情,程国舅便也走不了了。北都城快马急报,命令程国舅在此监督引雨之事。

而且跟着北都城的使者一道来的,还有一位罗素的‘老朋友’,花家二爷。罗素在街上捧着花二爷时候,第一反应就是跑,刚跑进自家屋里,听着门房来报,说是有客人上门拜访。

罗素当即怒道,“我这一个妇道人家,谁来了也不见。”

门房赶紧应了跑去报信。

罗素坐在院子里的石桌旁,想着花二爷这次来的目的。她这次可是奉旨前来,这里也不是花家的地盘,这花二爷应该不会做什么傻事吧?

“你果真不见我?”

旁边突然传来了熟悉的声音,罗素一下子站了起来,像是看疯子一样的看着花二爷,“你怎么进来了,不是说了不方便见客吗?”

花二爷无赖的笑了笑,“我方便就行了。”

罗素皱眉,板着脸坐在椅子上,也不让人去倒茶水,皱眉看着他,“你这来又是作甚,花二爷貌似是忘了之前对我们做过什么吧?”

花二爷笑着摇了摇扇子,“自然是记得的,我好吃好喝的招待你们,却没想你们不告而别。为此我担忧数日,一直命人寻你们。”

真是没见过这样不要脸,厚脸皮的人。

罗素一点也不想和这样的人交流。

她从小接触的人都很朴实,所以最不喜的就是和那种心思复杂的人打交道。这个花二爷已经黑心黑肺,肠子都打了十几个弯儿了,和这样的人打交道,实在是太累。

见罗素不说话,花二爷将扇子一收,脸上露出几许笑意,“你放心,上次的事情,我只做过一次便罢了,日后不会再那样。”

罗素冷哼。这口气,貌似不抓她,她还得感恩戴德一番?她虚笑道,“那不知道花二爷来此,是要作甚?”

“谁知道呢,兴许是来看看热闹的。毕竟引雨之事可是天大的盛事。”花二爷若有所指的笑道,“你不在北都,自然不知道这其中的缘由。据说是一位奇人偷偷的将这引雨之法呈给太子殿下。太子殿下本意是寻人私下里行引雨之事,却不想还未动作,便传遍了北都城。如今全天下的人,都知道太子殿下要行引雨盛事,你说这是好事,还是坏事?”

罗素心里暗自一跳,面上却毫无破绽的笑道,“西南百姓连连干旱,若是果真有用,自然是天下盛事。”

“你说的对。”花二爷摇了摇扇子。似笑非笑的看着罗素。

罗素被他看的浑身不自在,起身送客,“若是你今日要说的就这些,如今我也知道了,你便先回去吧。我一个妇道人家,总不好留着你这位男客用膳吧。”

花二爷站起来,笑着背着手,“既然如此,那花某就告辞了。来日方长,日后总会再见面的。”说完便轻笑出声的往外走去。

看着他那个自在的样子,罗素恨不得一脚踹死他。

*

罗素自然不知道,花二爷一出门之后,便收敛了笑意。上了轿子之后,便直接去了国舅爷暂居的府邸。

程国舅正因着引雨之事,在书房中焦头烂额,听着花二爷在外求见,赶紧让人进来。

带花二爷入了书房,他摸了摸胡子,问道,“有人禀报,你是去了赵辞的府邸?”

花二爷满脸无所谓的坐在椅子上摇扇子,“我不认识那位赵大人,不过却与他的嫂子相熟。”

听着花二爷满脸不正经的笑意,程国舅有些不高兴。“如今正是正事,你该正正经经的,别误了事。”

花二爷这才收敛了神色,正色道,“我心中总觉得这事情与这女子有关,是故刚去试探了一番。”

“哦?”程国舅来了兴致,“你是说这引雨之事,是一个妇人所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