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人送走了,他才又转到了罗素的院子外面。隔着一面墙,却像是隔着千山万水一般。

罗素睡不着,走出院子。才走了几步,就心有所感,走到院子边上,轻声道,“在吗?”

“…在。”赵辞回了一句。

罗素道,“这事情你别管了,别越来越乱。我们的事情,待以后再说吧。”

现在赵城还在世上,若是赵辞娶了她。这天下间就真的再没有二人容身之处了。

赵辞闻言,面上一阵的隐忍,手指慢慢的收着,露出分明的骨节。

“你放心吧,我有分寸。你早些歇息,我回去了。”说完便急忙走了。

罗素听到凌乱的脚步声,知道赵辞此时的心境亦是混乱的。想起当初两人一起回来时候,那破釜沉舟一般的心情,如今已经荡然无存了。现实总是比他们想象的,要更加残酷。

第二日,赵母就亲自来劝说罗素。

“你若是不同意,我就和丽娘好好说,让她做小,或者在外面另外置办宅子。”

“娘不必如此,这样是委屈了我,也委屈了丽娘。”在这件事情上面,罗素是半分不让的。

“那你是铁了心的要走吗。大丫啊,你心里要是有委屈就和我说,别闷在心里。我知道城儿对不住你,可是这也是没法的事情了,我也改变不了。你当初也是十分中意城儿,才来了我们赵家。如今怎么就要弃他而去了。”

罗素看着窗外,“娘,我和赵城已经几年没见了,如今哪里来的感情。且赵城如今也有结发妻子,我也没法子再和他相处什么感情了。娘,我们相处这几年你也知道我的性子,我不愿意委屈自己和旁的人分享丈夫。便是让丽娘走了,结果也是一样的。她和赵城都已经成亲生了孩子,这是事实,没法子改变的。我现在对赵城是一点心思都没了,只求娘让我们和离吧。日后娘若是不嫌弃,我愿意经常回来看看娘。”

她倒是愿意再做赵家的儿媳妇,只是估摸着到时候这位婆婆还不答应呢。罗素心里忍不住苦笑。

“那若是我不同意呢?”赵母满脸肃然的看着她。

罗素道,“那我便只能请旁人为我做主了。娘,我不希望到时候和娘走到那一步。娘若是狠心让我在赵家这样委屈的活着,我也只能自己想法子走了。”

“大丫啊,你这是心意已决了。”赵母终于撑不住哭了起来。

罗素叹了口气,这事情,得尽快了。

回来后第三日了,罗素便和赵辞一起进宫面圣。

路上两人一人一辆马车,罗素掀起帘子看着前面,心情有些沉重。

若是这次从宫里回来之后,她就一定要离开赵家了。

她心里喜欢赵辞,不想再以占着长嫂的喜欢他。

因着两人要入宫,昭武帝从早朝开始,心情就十分不错。

如今西南大定,少不得这两人的功劳,加上赵辞之前呈上来的国策,以及罗素的种植法便传天下,大周的昌盛指日可待。

压在心头多年的事情如今竟然不知不觉的就结局了,昭武帝心情很是畅快,对于这两人也是打心里喜欢。

至于是谁的派系,这个不重要。只要会办事,没有谋逆之心,那就是大周的能臣。

昭武帝在御书房好好的嘉奖了两人一番,又另外赏赐了财物。最后安排了罗素回到司农所任职,而赵辞,则去户部观察些时日再做安排。

这是要把两人留在北都城做官了。

赵辞和罗素俱都跪下谢恩。

昭武帝很是高兴,“好,平身平身。”

见着两人年纪轻轻的,昭武帝道,“文度还没有娶亲吧,可定了人家?”

赵辞低眉顺眼道,“虽然还没定下来,却已经有了心仪之人了。”

“哦?”昭武帝有些失望,本来还想着撮合撮合宗氏里的贵女呢,没想到赵辞已经有了心仪之人了,他笑道,“却不知道是哪家的千金贵女,不如朕为爱卿赐婚,如何?”

赵辞道,“陛下,臣希望以诚心打动她。待来日事定,还请陛下赐恩。”

“好,朕既然已经开口,就决不食言。届时你禀明了朕,朕便为你们赐婚。”

“多谢陛下厚恩。”赵辞跪了下来,给昭武帝磕了个头。

罗素低着头,心如擂鼓一般。

第91章

虽然赵辞没有说那个人是谁,可是罗素知道,他说的就是自己。她没想到,赵辞胆子竟然大到在皇上面前胡言乱语,忽悠的皇上以后给他们赐婚…她难以想象,等面前的皇帝知道以后赵辞是要和她成亲,会是怎么一副脸色。

出了一身的冷汗,出了宫门的时候,罗素还没缓过来,看着赵辞,嘴里有话又说不出。

她知道,如今赵辞这样做,是真的打定了主意要和她在一起了。

到了府上,赵母在厅里等着两人从宫里回来,见着又有赏赐搬了进来,吨是喜不自胜。

“真是皇恩浩荡啊,整天的赏赐,咱们家的库房都要堆满了。”

赵辞道,“都是嫂子的功劳。”

赵母笑道,“大丫是咱们家的大功臣。”又看着赵城,示意他说话。

赵城走过来,坑坑巴巴道:“你辛苦了。”这话说完,觉得脸上臊得慌。一个大男人,竟然还没自己媳妇有能耐。都回来这么久了,都没找活干呢。

赵母怪他说话干巴巴,正准备说话宽慰罗素,便听着罗素道,“娘,今日我们就把这和离之事办了吧。”

“这,这怎么突然又要和离了?”赵母是准备罗素不提起,她也不提,这事情慢慢的就放下了。

没想到这大儿媳妇整天惦记着事情呢。

罗素道,“娘,这事情一直拖着也不是一回事,早些办了,心里都安心。”

提起这事情,赵母又开始抹泪了。

赵城捏了捏手指头,不知道怎么开口挽留。其实今天看着这媳妇进宫去了,他就越发的觉得,自己是留不住这样的女人的。

罗素对着一边的小绿道,“让人去请我爹过来。“

小绿看了赵家众人一眼,然后赶紧跑了出去。和离的事情她是挺赞同的,自家主子这么好的人,用不着和别人共侍一夫。关键是这赵家老大可真是不值得自己夫人牺牲的。

瞧瞧赵大人多好,洁身自好,对自家主子也是一往情深的。只是怎么偏偏那就是兄弟两了。真是孽缘啊。

过了片刻,罗老根便叼着一个旱烟斗来了,见着一屋子气氛严肃,问道,“这是咋了?”

赵母低着头唉声叹气,不知道怎么开口了。

罗素道,“爹,今天我就准备把和离办了,咱们搬出去住吧。”

罗老梗一听,烟斗都叼不住了,“这是真要和离了?”

对于罗老根这样的庄稼汉来说,被休或者和离,那都是大事情。别看他之前嘴里都喊着让自己闺女和离,那也就是吓唬吓唬赵家人罢了,现在来个真的和离,他就有些撑不住了。

他看着罗素,“闺女,你真的想好了?”

“想好了,爹,我是真的想和离的。”罗素语气肯定,让在场的人都看到了她和离的决心。“我和赵城成亲以来从未相处过一天,全无夫妻情分。如今他又有了妻儿,我更是没有办法和他处感情了。与其这样将就过日子,不如和离,各自轻松。”

罗老根听了,一张老脸都皱起来了。这都是些什么事情啊。自家这么好的闺女,怎么就偏偏遇上这事情了。早知道今天,当初真的不该让女儿回到赵家去的。

若是以前,罗老根是万万不会同意闺女这么做的,但是如今闺女都自己闯出一份天地来了,比男人更有能耐,他这个老庄稼汉也是做不了闺女的主了。

“行吧,你想怎么着都行,只要想清楚就成。我和你娘没有意见,以后就回娘家生活,咱们照样疼你。”

罗素抿着嘴点头,“谢谢爹。”

赵母一听这事情已经再无转圜的余地,一下子嚎啕大哭起来。

两家商谈好了,罗素当初也没有什么嫁妆,这些来自己存了一些体己银子都拿走,另外皇帝的赏赐也都是罗素的个人私产。

很快就把事情办妥当了。赵城又当场写了和离书,双方按手印签字。事后罗老根就领着儿子和曾经的女婿一起去北都城的地方官这边做了备案。

罗素在这北都城可算是有名的人物了,所以罗素一到官府这边办理了和离事宜,消息很快就在整个北都城传开了。

罗素也没管这些闲言碎语,当天就在北都城另外置办了宅子,和罗老根一起搬了出去。

临走的时候,赵母拉着她的手不放,“你就这样走了,我心里实在舍不得。大丫,你以后还认我这个娘吗?”

做了这么多年的婆媳,陡然分开,赵母觉得实在不能接受。

罗素闻言暗道,日后她若是知道了自己和赵辞在一起,只怕倒是不想认自己这个媳妇了。

新宅子的位置还不错,三进三出的院子,罗素和罗老根一起住倒是还觉得空旷了。

带着罗老根看宅子的时候,罗素就提出让罗老根把小虎和罗母接过来一起住。

“如今我自己也搬出来了,也有这个能力,你和娘也该好好享清福了。“

她毕竟占了罗大丫的身子,且这些年罗家人对她也很不错,此时也想好好的回报罗家的情分。给两老养老,也给罗小虎提供一个好的生活环境。

罗老根愁眉苦脸的,“说是这么说,我和你娘都种了一辈子的田地了,搬过来也不习惯。再说了,你好歹是要嫁人的,哪里能要嫁了人的闺女养娘家的。”

“爹怎么能这么想,你们是我的爹娘,便是日后嫁人,也得给您们养老。便是不为自己着想,也得为小虎着想。爹难道以后想让小虎一直在乡下种地吗?”

“哎,这孩子也是个不好管教的,来了这里也不好过日子了。”

罗素是真心的想让罗家人得到更好的生活环境的。不过听着罗老根这话,也知道他这是在这里不习惯了。她道,“要不这样,我给你们一笔银子,你们搬到毗陵县城里去买个宅子,开个小铺子,总比在乡下种地强。我记得小虎算术不错,也会打算盘,让他学做生意算了。现在皇上对于商人越发的重视了,商人可不丢人。瞧瞧天下巨富的花家,谁敢瞧不起?”

罗老根自己是没什么见识的,不过听着自家闺女这么一分析,连皇帝老子都给抬出来了,立马觉得这话十分有道理,“这样也不错。”

罗素见说动了,笑道,“当然不错,爹你一直想我再嫁个好人家,娘家自然不能太差了。这次回去好生置办,日后我可得靠你们给我撑门面呢。”

罗老根听她这么一说,更是觉得应该如此了。自家是个刨地的老百姓,闺女如何找个好人家啊。“闺女啊,那爹就不和你客气了。你放心,我和你娘绝对不给你扯后腿。你好生找个好人家嫁了,让老赵家看看,咱们家的闺女不愁嫁。”

“爹,你怎么又扯上他们家了。”

“哼,我就是气不过。”罗老根心里一直觉得和离这事情,就是全赖赵城带了个媳妇回来了。现在外面闹的那么难听,可把自己闺女给害惨了。

罗素万万没想到,自己和离这件事情还被皇帝给知道了。

隔天,皇帝就把罗素给招到宫里询问此事。

“罗爱卿啊,你这次和离之事,可谓是弄的满城风雨,连朕都听到传言了。”

“臣惶恐,”罗素赶紧跪着低着头。她怎么想得到,自己就是离个婚而已,上面老大还要过问一下。这又不是后来的娱乐圈,结个婚离个婚的还得和米分丝们报备一下。

昭武帝背着手在她面前走了两遭,低着头看着罗素,“有传言说,爱卿之所以闹和离,是因嫌弃这赵城无官无爵一身白丁?”

“…”罗素觉得冤枉死了,“陛下,这都是百姓胡乱揣测的。”

昭武帝摆摆手,“在朕面前说实话便是。若真是如此,朕可以免了他逃兵之事,给他个闲职,绝不辱没了爱卿的颜面。”

罗素不知道自己是该感谢皇帝皇恩浩荡,还是嫌弃他多管闲事了。她满脸感激道,“陛下,微臣叩谢陛下隆恩,可是微臣和离真不是因为此事。”

“那就是以为赵城另取之事?若果真如此,朕便下旨,让这女子回乡,毕竟你才是原配夫人,贤名在外,万不可让爱卿受了委屈。”

“陛下,那孙丽娘对赵城有救命之恩,又生了子嗣。微臣不想让她受委屈。且微臣与赵城和离,也不是因为她。而是因为和赵城全无夫妻情分。微臣也是女子,不想因为自己,让旁的女子受尽委屈。这才和离。”

昭武帝有些头疼。“你这说来说去,就是要和离?”

罗素战战兢兢的抬头看着昭武帝,“陛下,微臣想知道,这和离可是不妥?”

昭武帝道,“朝廷命官若是要休妻,也需要上报朝廷。且不管何故,日后仕途都要受到阻碍。你是女子,在朝廷之中本就比其他官员艰难一些。如今又闹出和离之事,朝中上下对此颇有微词。罗爱卿,你是有功之臣,朕愿意给你一个恩典,此次和离之事,朕不会过问,然爱卿要尽快择日再嫁,朝廷命官,不能是和离之妇,若不然,恐难以堵天下百姓悠悠之口。”

说完后,看着罗素,语气严肃道:“罗爱卿,不要辜负朕的期望。”

第92章

罗素压还从来没体会过被人催婚的感觉。没想到第一次体会,这催婚的人竟然是她的顶头大老板,大周帝国的皇帝。

刚刚她真的特别想问一句,皇上,您老人家是闲着没事干,做起了七大姑八大姨的工作吗?

当然,罗素自然是不敢说的。

摆在她眼下的只有一条路,那就是嫁人。

眼前这情况,貌似不嫁人,就得罪天下人一般,就是犯罪。罗素想想就觉得委屈,她好端端的当个官,别人还管她嫁不嫁人啊。有本事就别让她当官了,她回罗家村去做老姑娘算了。要是罗家村容不下她,她就去另外找个山村过日子,种田种地,当个小地主。反正这又不是未来网络满大街的地方,她就不信真的隐居了,还有人找得到她的。

不过这个前提是,这位大周的皇帝陛下不让全天下布告找她,把她的画像贴的到处都是的。

出了宫门,罗素就赶紧去司农所报到了。

这个时候的司农所相当于后世的农业部加上农科院的结合体。在里面的人不止要回种庄稼,还得有当官的能耐,所以也是门槛很高的部门。像罗素这样的空降部队,在里面还算是一个奇葩的存在。特别是这个奇葩还是个女人。

女人做官,这个时候是被人所不齿的。即便她对于全天下有莫大的功劳。

所以这会子知道了一个女官即将到来,司农所的男官员都纷纷的下乡考察去了。这是以前从未有过的勤奋表现。

刘大司农对此十分的满意。他即将卸任,司农所的年轻一辈们努力一些,对于他来说是一件好事。

罗素到了司农所的时候,就只有刘大司农这个白花花胡子的老爷爷在了。

看着罗素来了,他很是慈祥道,“罗司农,久仰大名啊。”

罗素赶紧拱手行礼,“不敢当,不敢当。大司农才是德高望重。”她可早就听说过这位刘大司农的名气了,这位可是出了名的脾气古怪,现在成了自己的上司,罗素还是不想被穿小鞋的。

刘司农还是第一次见识罗素这样的女性,所以摸着胡子打量了一下,心里暗道,还以为是个粗壮的妇人,没想到和自家的孙女差不多的年纪,就是脸黑一些。

“罗司农啊,如今你入了我们司农所,就要好好的为百姓做事,虽然你是女子,可陛下对期望甚高,你可千万别辜负陛下啊。”

“下官谨遵大司农教诲。”

罗素表现的恭恭敬敬的。

刘司农感觉很是满意,摸了摸胡子,突然想到一茬事情,“对了,听闻罗司农如今和赵家没了干系?现在也是独身一人了?”

罗素没想到自己和离的事情这么快就让别人知道了。而且这些人竟然都不避讳,当面问这个,顿时有些无语,“是的。”

“哎,你别担心,老夫若回去让家中的老妇人帮你张罗张罗。你身为朝廷命官,可得为天下女子做表率啊。”

“…是,多谢大司农。”

罗素硬着头皮答应了。

待刘司农走后,罗素才坐在座位上灌了几口茶,好好的平复一下自己的内心。一天之内被两人催婚,而且还都是上司,这世道怎么就对女人这么艰难的。

好在刘司农是个工作狂,很快就在司农所的试验田里面去观察了。

罗素也跟着在司农所转了转,发现这里的东西还挺齐全的,有各种田地和各地的土壤,每片田上面都树了木牌,标明了是哪里的土质。

罗素以前一直以为大周的农业很不发达,肯定是因为司农所没什么作为,现在看来,不是没有作为,而是时代的局限性。

毕竟她所掌握的,也是这些时代先贤一代一代的积留下来的经验而已。

看了一圈,罗素已经大致的了解了这时代多一些农作物了。而且还在试验田里看到了她所提倡水稻种子法,稻田养鱼,以及大麦和棉花等农作物种植方式。

罗素正蹲在水田边上看里面的鱼的时候,刘司农过来了,也蹲着一起看。

看着鱼在田里游动,刘司农道,“老夫在司农所待了一辈子,从前朝就在这司农所里面,老夫的父亲和祖父都是司农所的司农官,我们祖祖辈辈的就一个心愿,让老百姓们吃个饱饭。

没想到啊,这个愿望我们没能实现,倒是让你给实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