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心里害怕不已,赵母还是盛装打扮了一番,赶紧着跟着传召的老嬷嬷进了宫里。一路上,她心里都战战兢兢的。

宫里,赵辞刚刚像昭武帝禀明了自己在宿州这边的事宜。

“赵辞,你这次对突厥的大战立下了奇功,又治理了宿州的瘟疫,居功至伟。朕要好好赏赐你。户部尚书如今年迈,已经递了告老还乡的折子。朕打算封你为户部尚书,明日早朝,便下圣旨。”

“请皇上收回成命。”赵辞面色如常的跪在地上。“微臣今日入宫,一为拜见陛下,二为辞官。”

“辞官!”昭武帝拍案而起,背着手走了过来,“赵辞,你可知道,你在做什么?你年岁几何,这时候果真是想辞官?”

赵辞低着头道,“陛下,微臣在宿主一场大病,如今身子日渐不适,感觉力不从心,还请陛下成全微臣,准许微臣还乡休养。”

“赵辞!”昭武帝声带怒气道,“好你个赵文度,知道朕的意思,却还故意装聋作哑不成?赵文度啊赵文度,朕这可是为了你和罗氏好,你可知道,你们本都可以有大好的前程。当真舍得放下这一切?”

赵辞微微笑了笑,脸上全无惧色,“微臣本就是乡间小子,这些大好前程,若是不属于微臣,微臣也不强求。微臣唯一只希望,能够追随本心而活。”他说罢再次叩首,“请陛下准许微臣这个请求,微臣什么赏赐都不要,只有这一个请求。”

“你——”昭武帝气的背手转过身去。

对于罗素和赵辞这两人,他是真心舍不得放弃的。朝廷如今能有今天,这两人都居功至伟。若不是因着两人实在年轻,加上罗素是个女子,他早就高官厚禄,封爵也在所不惜了,原本想着留待日后给下一任帝王用,却没想到这两人会闹出这样一出。

他乃是帝王,自然不会在乎这些,可若是这两人身有污点,日后让人诟病,也不能大用了。

可如今这赵文度,看来是下了决心了,若是处置不当,只怕会闹的朝野上下议论纷纷,这事情想平息也平息不了了。

昭武帝正两面为难,薛贵妃这边也是心里吃惊。

原来薛贵妃本想替皇帝再次分担,让赵母从中周旋,没准就能让这两人互相放弃,届时陛下也不用为难了。没想到赵母竟然也接受了儿子娶兄嫂的事情。薛贵妃自然不能同意,便吓唬了几句,却是没料到,今日会听到这样一个秘闻。

赵母跪在地上抹着眼泪,“娘娘,您告诉皇上吧,辞儿不是我的亲生儿子,他和大丫不是叔嫂关系,他们不是。娘娘,您别怪罪他们啊,民妇求您了。”

薛贵妃惊讶了一会儿才回过神来,示意旁边的宫人扶起赵母。

赵母被扶到椅子上坐着,还在用手帕擦眼泪。

薛贵妃等她平静片刻,才道,“你说赵辞不是你的亲生子,这是真的?”

赵母点头,“民妇所言绝无虚言,他真不是我的亲生子。”

“你将事情原委道来。”

“是。”赵母擦干净了眼泪,慢慢的讲出当年的事情。

原来二十三年前,赵母怀了第二个孩子,可惜这孩子命不大好,遇着战乱年,虽然没有过多的兵灾,可是田地里颗粒无收,百姓们吃不饱穿不暖,特别是孩子降生在大雪天,饥寒交迫,孩子没能挺住,赵父未免赵母难过,大冬天的抱着孩子去山上埋葬,岂料回来的时候,却抱着孩子回来,且那竟然面色红润,是个健康的孩子。

赵父欺骗赵母,他们的亲生儿子突然复活了,以为孩子还小,也分辨不出来。起先赵母也是被瞒在鼓里,可孩子满月之后,赵母就慢慢的回过神来了。孩子毕竟是从她的肚子里出来,母子连心,加上孩子的胎记特征,赵母心里都明白,所以便也知道了赵父的谎言。这事情夫妻二人都没有再提起,全然当做对方不知道,一直到赵父弥留之际,才说出真相。当初他把孩子埋葬之后,才下山就遇着一个应冻僵的老母怀里护着一个幼儿,看着穿着打扮,应该是富贵人家。当时兵荒马乱,这样的事情也不少,若是平日里,赵父也不敢多管这闲事,可当时正遇着他痛失爱子,便也起了恻隐之心,把孩子抱回了家里哄骗是自家亲儿。

说到这里,赵母声音沙哑,“我家老头子本意是想告诉辞儿真相,也好让他找亲人,可当时民妇的大儿子生死不明,民妇有了私心,舍不得失去这个儿子,便一直瞒着。”

薛贵妃满脸凝重,“当日你们捡到赵辞的地方,就是毗陵县?”

“是。”

薛贵妃追问,“可记得他当日所穿的衣物?”

“记得的,是一件红色的绸布,上面绣了三阳开泰,民妇从来没见过这样的好料子,当时特意留了心了。那料子如今还留着,民妇一直带到北都城来了。”

薛贵妃闻言,神色很是激动,半响才稍微平静下来,“好,你让人将那绸布送来给本宫看看。”

赵母诧异道,“娘娘,您…”

“本宫要亲自看看,才能确认。”薛贵妃眼睛一眯,看着殿外。

很快,薛贵妃这边的大太监便赶紧去将此事报给了吴庸。

吴庸从侧边进来的时候,昭武帝正和赵辞对峙。最后,昭武帝明显的落了下风,神色稍有松动。

吴庸见状,赶紧跑过去,小声的把消息禀告了一通。

昭武帝闻言,眼中闪过精光,快速的看了赵辞一眼,站起来道,“果真?”

吴庸道,“是娘娘身边的人亲自过来说的,应该错不了。”

昭武帝走了一圈,看了赵辞一眼,“你先在这里好好想想,朕待会再过来。”说罢挥着袖子大步离去。

凤仪宫里,薛贵妃正着急的等着昭武帝这边的消息。没一会儿就听着昭武帝赶来的消息。她赶紧稍作整理,便去殿外迎接。

昭武帝见着薛贵妃,神色急切道,“爱妃,你说的可是真的?薛楠的儿子就是赵辞?”

昭武帝嘴里的薛楠正是薛贵妃的亲兄长,已故的定国侯。

薛贵妃红着眼睛道,“这事情臣妾也不是完全肯定,可是按着赵家老夫人说的当时的情形,那个时间,还有见到孩子的地方,甚至包着孩子的绸布,都很巧合。所以臣妾当猜测,兄长的孩子还活着,当初大嫂的乳娘带着他逃出来的时候,还没找到兄长,便在毗陵县路上死了。”

昭武帝闻言,心里一震,“若果真是,定国侯也算是泉下有知了。”

薛贵妃闻言,跪在地上,“陛下,臣妾恳求陛下调查此事,若兄长真的有血脉尚在人间,求陛下务必让他认祖归宗,延续定国侯府的血脉。”

昭武帝扶起她,赞同道,“这是自然的。薛楠当初为了大周,战死沙场,你大嫂更是巾帼不让须眉。若果真是他们的骨肉,朕定然不会让他流落在外的。”

薛贵妃这才放心下来,动情道,“臣妾先谢过陛下了。”

赵辞在太极宫久候昭武帝不至,心里正暗自盘算着如何让皇帝点头同意他归隐,吴庸便匆匆忙忙的赶来传话,“赵大人,陛下传旨让您回府上去,等待传召。”

赵辞心里纳闷,暗道“难道陛下这是要缓兵之计?”

虽然心里犹疑,可皇帝不露面,赵辞自然也只能回去。

一路上,他都在猜测这事情的转机。之前他已经很明显的察觉到皇帝的态度略微有些松动。若是再坚持一番,很大的可能会成事。只是不知道,后来皇上是为什么要离开?

赵辞皱眉,之前他之所以能够在罗素面前表现的那样自信,只是知道,自己和罗素在皇上心里的价值。皇上不是昏君,不会因为这些事情就要了他们的命,所以他放手一搏。只是不知道下次还有没有这样的机会。

第110章

赵辞的马车才到了门口,大管家赵福从屋里匆匆忙忙的跑过来迎接,老脸上一脸着急,“大人,您可回来了。”

赵辞见他这样慌张,心里一急,“怎么,是她走了?”

“罗大人没走,是老夫人。今天大人才刚进宫,宫里就让人召了老夫人去,结果快晌午的时候才回来,老夫人就病倒了,现在大夫还在后头看着呢。”

赵辞一听,顿时急了,赶紧急匆匆的进屋,朝后院走去。

后院赵母的屋内,此时正围着一圈人,赵城两口子跪在边上伺候着,罗素也在和大夫沟通,赵林和赵木棉直接趴在床边哭。

其他丫鬟婆子们打热水的打热水,熬药的熬药,忙的脚不点地。赵辞进屋里就看着这个场景,心里一震,“娘!”

赵城听着声音,回头看见赵辞,哭着道,“二弟,你快来看看娘吧。”

赵辞几步走过去,跪在床边看着赵母,“娘…”

赵母满脸发青的躺在床上,眼睛眯着,嘴唇一直在颤抖,像是要说话,又说不出来的样子。

“娘,你怎么了,娘。”赵辞激动的唤道。

赵城哭道,“也不知道宫里说了什么话,娘一下马车就栽倒了,嘴里一直念叨着什么没了。二弟,你说娘这是怎么了?”

赵城一向没什么主见,此时急的团团转,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办。

赵辞也有些六神无主,正待让人去请御医来,便见着赵母动了动手指头,幽幽的转醒。

赵母睁开眼睛看了一眼身边的人,看着床边的赵辞后,悲从中来,哭道,“儿啊,为娘的这些年不是想骗你的啊。”

“娘,您说什么啊,娘,今日可是进宫里被人为难了?”

赵辞内疚不已,原本以为皇上不糊涂,至少不会因着他而连累家人。却不想宫里竟然让人找了母亲进宫。也不知道她在宫里受了怎样的为难。

赵母却惊讶,“你还不知道?”

“知道什么?”

赵母一时间愣住,脸色恢复了几分,似乎有好转的迹象。罗素赶紧让大夫过去查看。

大夫一番问诊,面容终于松下来,“老夫人刚刚是心火攻心,如今已经回转,只再用些安神的药,休养几日便好。”

听着赵母并无大碍,其他人都松了口气。

赵辞道,“娘,可是受了委屈?”

赵母摇头,脸上一番挣扎,最后要是咬咬牙,红了眼睛。“辞儿,这些年为娘有些事情,一直瞒着你,不曾告诉你。你不是我们赵家的儿子。”

“啊?”赵城等人大惊失色。赵辞也是变了脸色,“娘,您说什么?我怎么会不是赵家的子孙?”

罗素也在边上惊讶不已。以赵母对赵辞的疼爱,完全看不出这不是亲生儿子啊。要不然为啥子赵城这个亲生儿子都没读书,让赵辞这些年读书考取功名呢。

若真是不是亲生的,赵家人这也太厚道了。

赵母哭道,“当年我生下城儿的二弟,那个孩子一落地便没了,你爹把他抱到后山去埋的时候,便发现了已经奄奄一息的你,这些年,为娘的一直将你当做亲生儿子一样的养着,便是看着你和大丫这样为难,也不敢说出来,就是不想失去你这个儿子啊。可是如今皇上要治罪,我不能让你和大丫在难做了,便是你不认我,我,我也认了…”

赵辞完全没想到,自己竟然不是赵家的儿子。

毕竟这些年,父母兄长对他十分的爱护,从未有过一丝一毫的偏见。如今乍然听到这样的消息,一时间有些难以接受。

“娘,你说的都是真的?若是为我和素素,娘不必如此。我们便是隐姓埋名,也绝对不会为了功名利禄而数典忘祖。”

“我说的都是真的!”赵母激动道,“当日包裹你的绸布,我已经让人送到宫里去给了贵妃娘娘了。辞儿啊,你是个好人家的出身,这些年兴许你的家人而已在找你,是为娘的自私,不想让你走。如今你已经大了,便应当认祖归宗了。日后你和大丫就能光明正大的结为夫妇了。”

说完这番话,赵母心里心痛不已。

守了二十多年的秘密,还是这么说出来了,她心里又是一阵的痛,却又觉得松快了许多。

这些年何尝不是自己骗自己,权当自己的儿子没死,一直活着,这样聪慧,是整个赵氏一族的骄傲。每次儿子收到旁人的称赞,她这个做母亲的那样自豪,那样的高兴。如今便是儿子不认自己,这些年,已经足够了。

赵母说了一番话,已经精疲力尽,慢慢的昏睡过去。

赵城和孙丽娘有些不知所措,看着赵辞在床边跪着不说话,也不知道怎么劝。

毕竟这位赵大人,可不是自家二弟了。娘瞒他这些年,没让他认祖归宗,指不定这赵大人心里有没有什么怨恨呢。

倒是赵林和赵木棉还没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毕竟在他们心里,不管二哥是谁家生的,那都是这些年和自己一起生活的二哥啊。

罗素也不知道这时候该说什么。她站在边上,对于这突如其来的转变,还是有些没反应过来。

过了一会儿,赵城和孙丽娘就去厨房看汤药了。

罗素和赵辞留在房间里照看赵母。

罗素走过去和他一起跪在床边,“娘这是心病,她肯定是担心你不认她了。”

赵辞捂着脸,肩膀微微的颤抖,“养育之恩大于天,就算我不是她亲生的,那又如何,这些年爹娘待我比亲生的还要疼爱。我又不是忘恩负义之人,哪里还能不认他们?”

罗素听到赵辞这番话,心里很是欣慰。

她知道,这个时代都是比较注重血脉的延续的。特别是对于认祖归宗这事情很是看重。赵辞能够清醒的认识到赵家人对他的好,并且感恩,足见他没有那般迂腐。

她伸手,紧紧的抓着赵辞的手,十指相扣。

“娘听到你这话,肯定会很高兴的。不管如何,以后我们一家人都要在一起。”

许是已经说开了,赵母心里的郁结反而消散了。睡了两天之后,终于好转过来,连脸色都红润许多。

孙丽娘伺候着喝了汤药,赵母已经能够靠着床说话了。

赵辞一直守在床边从未离开,赵母也一直没和他说话,等用完膳,喝了药之后,见他还跪在边上,赵母才打破平静,“辞儿,这些年你已经很孝顺我了,如今你哥哥已经成亲生子,娘也有了依靠。你若是想回去认祖归宗,娘也是支持你的。你不必担心我这边。”

“娘,此事我已经想通了,在我心里,我就是赵氏子孙。当年若是没有爹和娘,我也活不下来。我这条命就是爹和娘给的。爹娘都不在乎我不是亲生的,我自己又为何要在乎?”

赵母闻言,脸色激动,“你这是说…你不走了?”

赵辞轻轻摇头,“娘,我不走。以后儿子还会留在您身边孝顺的。”

“可你和大丫的事情怎么办,若是你认祖归宗,日后便能和她光明正大的在一起了。”

“娘,天下之大,儿子哪里去找他们。再说了,不管是否认祖归宗,我们都会在一起,您不用担心。”

赵母还是有些担心。毕竟按着之前薛贵妃所说的。宫里可是容不得自己儿子和大丫这般的。

不过转念一想,也不用担心,自己应将实情禀明了,若是皇上还是不同意儿子和大丫成亲。大不了就让儿子认祖归宗罢了。只是辞儿这本家到底是哪家的,只怕又要费一番波折才能找到了。

十天后,昭武帝派出的人从毗陵县赵家村那边传了消息回来。

实际情形当地人似乎都不清楚,不过二十三年前赵辞出生那一日,确实是有传言说孩子一出生便没了气,出去走一圈,孩子又活过来了。因着这事情很是惊奇,所以是村里一大奇事。后来孩子慢慢长成,比起村里其他孩子看着就是聪明俊秀一些,与常人不同,所以好多人都说这孩子是文曲星转世。果不其然,后来读书高中,如今问起这件事情,好多人就开始旧话重提了。

不过问起赵辞是不是赵家人这件事情,当地的村民就很是激动的了,甚至怒目相视,直接放话,要是谁敢说赵辞不是赵家子孙的,直接乱棍打出。所以赵母所说是否属实,这件事情就无法查实了。

“皇上,薛贵妃娘娘来了。说是有要事禀报。”

昭武帝正在思量,听到薛贵妃来了,心里一松,赶紧召人入内。

薛贵妃穿着黄色的宫装,施施然走了进来。

进了殿内,便赶紧行了一礼。昭武帝道,“爱妃可是为了那赵辞的事情而来?”

“正是,陛下,臣妾又想起一事来,当初侄儿出生的时候,背上又一块紫色的胎记。当时形状很小,可如今若是长至成人,形状应当已经有铜钱大小了…”

后面的话,薛贵妃是自然不好明说让人去查一个大臣的身体了。昭武帝却听出其中的意思,神色一亮,召吴庸去办此事。

看着吴庸出去了,薛贵妃感慨道,“若真是侄儿,臣妾才能对得起家兄了。那赵辞和罗氏的事情,也能迎刃而解了。”

昭武帝心里也是隐隐有些期望。

查出一块胎记的事情自然就简单许多了。才不知道一炷香的时间,派出去的人便传来消息,赵辞的背后却是有一块胎记。形状也如贵妃娘娘所说相似。

薛贵妃当即激动的泪如雨下。回头看着皇上,“陛下,真是臣妾的侄儿。”

翌日,赵辞和赵母便被传召入宫。

赵母经过这些日子的休养,身子已经好了许多了。如今听说又要进宫,脸色又差了几分。

赵辞宽慰道,“娘放心,皇上是明君,不会为难我们的。”

赵母被宽慰了几句,心情也好了一些,又想到反正都到了这个境地了,再差也不会更差了。便也放了心了。

这次两人倒是没有被分开,而是一同去了昭武帝的太极殿。

太极殿里,昭武帝和薛贵妃都在,甚至连齐王李哲都在里面。

看着这阵势,赵母紧张的有些发抖。

赵辞还未来得及行李,薛贵妃已经激动的哭泣出声,“贤儿,你是贤儿啊。”

“…”

赵辞一脸惊诧的看着薛贵妃,不知作何反应。

齐王李哲一脸欣慰的走过来,“文度,没想到你竟然会是舅父的儿子。难怪当初我看着你就觉得亲切呢。”

“殿下,这是…”

李哲笑道,“前日老夫人说出你的身世,母妃便怀疑你是舅父的儿子。所以便让人查访,如今已经证实你果真是舅父之子。文度,你本名叫薛贤。”

赵辞闻言,满心震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