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氏瞥一眼丈夫:“不是这句!”

胡澄的眼眨一眨:“那,是哪句?”

“你啊!”王氏瞪丈夫一眼才道:“你以为,你喜欢一个人,给她吃好穿好待她好,她就会反过来喜欢你,然后什么都不管和我和和睦睦地相处好?真是,想的美。”

“是,是,这点,我的确错的太离谱了。”胡澄点头,当初对刘姬,算得上一见钟情,世间怎么会有这么美的女子?她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牵动着胡澄的心。只要能讨她的喜欢。就算是要天上的月亮也要去摘给她。

接着胡澄就摇头,不,不,不能这么想,这样想怎么对得起王氏?她当初在乡下,日子也过的很辛苦。胡澄又开始唉声叹气起来。

“别这样唉声叹气,这不像你!”已经走进王氏院内,王氏把灯笼交给迎上来的丫鬟,扶着丫鬟的手进了屋子,让她们给自己端来洗脚水,这才除去鞋袜把脚放到盆里泡着。

她的脚已经有些浮肿,胡澄看着妻子脸上的疲惫:“那我该怎么想?”

王氏抬眼瞧着丈夫,胡澄急忙蹲下给妻子洗起脚来,王氏看着丈夫,轻声道:“该怎样就怎样吧。我已和她说过了。阿澄,她和你,是不一样的人。”

胡澄嗯了一声,接着又叹气:“算来,也是我误了她。如果我不和曹相公要她,也许过上几年,她能嫁一户人家。”

曹相公待人宽厚,进他府上的那几位刘氏宗室,都被很妥当的安置了。嫁了别人,也许没有像定北侯府这样的荣华富贵,可说不定日子能过的更好。

胡澄的手上动作停了,王氏不满地用脚踏一下丈夫的手。胡澄这才回神过来,重新给妻子洗起脚来:“她怎么说,是改嫁呢还是出家?”

再像从前一样,那是不可能了。胡澄也没脸去和妻子求情。王氏拿过手巾擦着脚:“她没说。不过我想,她出家的意思已定,只等一个时机了。”

胡澄又叹了一口气,接着才道:“春花,这件事上,我对不住你们两个。”

“谁让你当初贪心呢?你当初若不这样贪心,也不会这样。”王氏的语气平静,毕竟这件事已经是许多年前延续下来的,再为了这件事和丈夫争吵一番,笑的只是别人。

“春花,你心里真的不怪我?”见王氏打算睡下,胡澄忙过来扶了妻子躺下,王氏打个哈欠:“我就算怪你,当初一顿擀面杖打下去,你没有还手,只敢跑我就晓得了,这件事,我只能认了。”

“那我当初若是还手呢?”见丈夫追问,王氏笑了:“你当初敢还手的话,那就不是我的丈夫,我立即带了胭脂上官府要和你断休。就算告到天子面前,我也不怕。这什么陈国夫人,谁稀罕。日子不快活,要这样的名头做什么?”

亏的当初自己没还手,就算被同僚们后来笑话,也幸好没还手。胡澄呵呵一笑:“春花,你真好,真的。”

王氏白丈夫一眼:“说这么多做什么?歇着吧,明儿,你还要去赶人呢。”

这赶人,说的就是胡二叔他们。胡澄听王氏这么一说,不由叹了口气,真是人心隔肚皮,着实难料。好好过日子不成吗?非要这样算计,真以为人人都是笨蛋,这样算计就瞧不出来?

刘 姬的举动到第二天,已经被胡三婶打听到了,胡三婶并不晓得这是王氏特地吩咐下来,要人告诉自己的,反而以为自己的计谋已经成了一半。虽说刘姬没有实施计 划,王氏肚子里的孩子还是好好的。但现在刘姬已经讨了王氏的嫌,甚至还要闹着去出家,到时自己再在王氏这边撒上一点药,下上几句话,让王氏再对大郎也生了 嫌隙,等把大郎赶走,胭脂舜华都出嫁了。

王氏就算有三头六臂,她还要看顾那么个小孩子,哪忙得过来许多,这侯府的下人,慢慢地不就要听自己的?等到那时,胡三婶这计策是越想越欢喜,连脚步都轻快了许多。

“三婶子这是听了什么好消息,这满脸的喜色,难道说是大哥同意,给三弟寻个差事做做?”胡二婶和胡三婶自从进了汴京城,渐渐没有原先在乡下时候那么亲密,况且这一回的利益太大,两边都舍不得分给别人一些。虽然钱还没有到手,但两边已经快如水火一般。

瞧见胡二婶,胡三婶收起面上的喜色:“二嫂这些日子时时往大嫂身边凑,我还不晓得有没有从大嫂那里得到好处呢。”胡二婶听的脸就沉下,这人,竟时刻不忘嘲讽。

“六娘,你要往哪里去?”胡三婶嘲讽完胡二婶,就见自己女儿蹦跳着走出,一副出门的样子,于是扬声唤住她。

“娘,我要去寻大姊姊,她答应今儿给我找一本书瞧。”胡六娘自己进了汴京城,和胭脂比较亲密,还识得了百来个字,胭脂给她寻了些当初胭脂的那些初学的书,让胡六娘自己学着写。

“啧啧,六侄女,你可真是聪明,竟会讨你大姊姊的好。”胡二婶那嘲讽的话一句接一句,胡三婶的脸色已经变了,白胡二婶一眼就道:“自己没带闺女上来,这会儿倒嫌起我女儿来了,六娘,你赶紧去寻你大姊姊,等回来,我给你做汤面吃。”

胡六娘晓得自己娘和二伯娘的关系,向来都是这样的,答应了一声,就往里面去。

胡二婶鼻子里面又哼出一声:“再如何,也不过就是个闺女,谁家也不会过继个闺女。”胡三婶才懒得理她,径自往自己屋子里面走。再忍几日,就能搬出这屋子,去住那大宅子。

想着刘姬屋里那些摆设,胡三婶的眼都热了,那些东西,到底是些什么,怎的那样好看?要是这回刘姬去出家,那自己能不能和王氏讨几样回来?

胡三婶在那打着滴溜溜的算盘,抬头见丈夫打扮的清清爽爽地出来,那眉头立即皱起:“你这打扮着,要往哪里去?”

“大哥说请我和二哥喝酒,我这不是要去?”胡三叔晓得汴京城和家乡是不一样的,时刻要做出一个斯文模样出来。穿的是细葛做的道袍,脚上是新做的鞋。步子也不像原先那样大,而是要轻踱步子。

胡三婶打量一番丈夫的打扮,往胡二婶屋子那边瞧了一眼,正好看到胡二婶也在那叮嘱胡二叔,两人目光相对,彼此白了一眼,胡三婶这才道:“大哥对我们恩重,你去,可要好好地说。”

胡三叔点头,和胡二叔彼此打个招呼,也就相携离开。

胡二婶和胡三婶都看对方一眼,各自扭转屁股,往屋里去。

今日胡澄说的是设席款待胡二叔两人,但两人走出自己院子,不见往胡府引,而是被曲里拐弯,带去不晓得什么地方。胡二叔先大惊小怪起来:“这是要往哪边走?”

“胡二老爷放心,将军吩咐了,定会把你们二位好好带去。”这来领人的并不是侯府内的管家,而是胡澄昔日的亲兵,因着目不识丁,并没升上去,依旧在胡澄身边做亲兵。妻子都是胡澄出钱帮他娶的,平日里待胡澄极为忠心,除了胡澄的话,连王氏的话都不大肯听。

胡三叔却不像胡二叔那样放心下来,而是皱起眉头,这模样,似乎并不是带去喝酒,难道说,胡澄想对自己不利?这么一想,胡三叔的脸色登时变了,妻子的计策胡三叔也是晓得,当时极力称妙。可是,若真要对自己不利,那…。

胡三叔额头上的汗开始冒出,怎么就忘了,胡澄上过战场,出生入死来的,那样算计,难保他不晓得。到时,到时?胡三叔的腿都在抖,悄悄地对胡二叔道:“二哥,我怎么觉得,大哥他?”

话没说完,车已停下,那个亲兵已经对胡二叔两人道:“到了!”胡二叔兄弟下了车,眼前不是别处,分明是校场。

把自己带来校场做什么?特别是校场门前,还站了有兵丁,难道说胡澄真要一刀杀了自己?他是兄长,又是官身,到时未必能偿了命。胡三叔越想越觉得这个可能很大,额头上的汗越冒越多,越冒越多。

、第47章 撵人(上)

但容不得胡三叔拔腿往一边跑,亲兵已请胡二叔弟兄往里面去,此刻连胡二叔也觉出不对,悄声道:“大哥今儿是怎么了?怎的让我们上校场来了?”

说话间,已经进到校场里面,内里并没多少人,胡澄全副披挂,正在那射箭,身边站着的,不过十来个兵丁。

胡二叔两人进去时候,胡澄正拉开弓,嗖的一声,那支箭正中靶心。兵丁们如潮一样叫好。

胡二叔两人也随众叫好,胡澄听到他们俩的叫好声,这才回头瞧着他们:“来了?”

胡三叔脸上的笑强挤出来:“来了!”

胡澄已经把手上的弓递过去:“来了就好,试试,能不能射中?”

胡家两弟兄是做农活的,胡二叔接过弓却也吃了一惊,这弓好沉。

胡澄却像没看到他们脸色变化一样:“这是三石弓,是我素日所用,虽不能百步穿杨,却也算百发百中,来,三弟,你先试试!”

胡三叔从胡二叔手上接过弓,用尽力气,把弓弦拉开,胡澄点头:“不错,还能拉开弓弦。来,把箭装上。”

早有人递上箭来,胡三叔把箭放上,使足全身力气,那箭摇摇晃晃飞出,在离靶子很远的地方就掉下来。

“初学者,能拉开箭就已不错!”胡澄赞了一句,对胡二叔道:“二弟,你也来试试!”

胡二叔脸色更苦:“大哥,我的力气,还没三弟大呢。就别让我上去闹笑话了。”

“你们也晓得你们不擅做这个?”胡澄反问一句,胡二叔啊了一声,接着笑了:“大哥你这不是说笑话吗?我们要有这样本事,哪会还在乡下种田?”

“那你们就有这样本事,觊觎侯府的爵位财产,让你们各自妻子挑拨离间,想让我家宅不宁!”胡澄淡淡地说着,已经从胡三叔手里接过弓,就跟小孩子玩小弓一样十分轻松地拉开,有意无意地对着这两个所谓堂弟。

胡三叔的脸色顿时变了,急忙拉着胡二叔一起跪下:“大哥,这事都是那两个婆娘搞出来的,我们怎么都姓胡,怎么敢谋害您的子嗣?”

“我都还没说有人试图谋害我的子嗣呢,你们就都承认了。看来我这个做大哥的,还真不了解你们。”胡澄的语气轻描淡写,但眼里的怒火已经渐渐燃烧起来。

“大哥,大哥,这事您听我们解释,我们真的不知道!”胡二叔也急忙开口。

“对,大哥,您要不满意,我们回去就把那两个女人给休掉。大哥,我们祖父都没了,两边的父母也都去世了,大哥您就是家长,您说的话,我们句句都要听。”胡三叔也在旁开口。

“真是不成器的东西!”胡澄骂了这么一句才收起怒火:“罢了,原本我想着,留你们在汴京,一来好看顾,二来好约束你们,让你们不要在家乡仗着我的名头胡作非为。可没想到你们得寸进尺,长此以往,就算我多加防范,你们也会搅的我家宅不宁,左右!”

胡澄这发一声喝,立即有亲兵上前:“将军!”

“给我把这两人拖下去打十军棍。打完之后,给我撵出汴京城,你们要一路押着他们妻儿,回到家乡,务必告诉地方官,若是他们敢仗了我的名头胡作非为,定斩不饶!”

亲兵应是,立即有人要来拖胡二叔他们下去。

十个军棍,听到这几个字,胡二叔呆了,胡三叔立即扑上去抱住胡澄的腿:“大哥大哥,我们就算有千般不好,也有几样好处。大哥,真打残废了,也要依靠大哥养,大哥就求免打,我们以后,绝不胡作非为。”

胡二叔本来还想说继续留在汴京城的话,但想着以现在胡澄的怒气,留汴京城只怕不可能了。因此也开口道:“大哥要我们走,我们也不得不走,只是大哥…”

“怎的,难道你还想要去造我的谣言不成?”胡澄弯腰,阳光在他身后,顿时显得胡澄有些凶神恶煞,再加上身上杀气腾腾。胡二叔觉得自己都快尿裤子了,急忙摇头:“大哥,我们并不敢,只是大哥以后,真的不看顾我们了吗?”

“大哥,我们平日在乡下,也替您去祭扫伯父伯母的坟。”胡三叔也跟着就道。

“大哥,小的时候,您最护着我们,有一回为了我,还差点被狗咬伤,虽然逃过了,也被狗追的爬到树上了。”胡二叔哭哀哀地说。

“既然这些,你们都知道,都没有忘,那你们,为何算计我的妻儿,算计我的子嗣?算计我的爵位和产业,难道一家子在一起过日子,不好吗?”胡澄是真的痛心,原本想着,弟兄们都接来,一大家子热热闹闹,也是光宗耀祖的事。

谁知,人心易变,人的贪婪怎么能阻止?差点害的自己妻子好容易怀上的身孕都不见了。

胡 澄长声叹息:“罢了,这十个军棍,就记在账上,往后,但凡让我听到有一点不对,我就派人下去打。还有,家乡那里,我已经给你们各自置办了两百亩地,也送了 些银两过去,从此以后好生过日子,别去想不该属于你们的东西。否则,别说我还活着,就算我死了,晓得你们或者你们的后人要搬嘴弄舌,我也不会放过你们。”

胡澄此刻脸色吓人,胡二叔两人除了点头之后,再没有别的事敢做。胡澄让亲兵把他们放开,又让人端来一壶酒,斟满之后端给他们两人一人一杯:“此酒,就此送行。你们的妻儿和行李,我都让人收拾好了,回乡去吧。以后,逢年过节,我会让人送些东西回去的。”

胡家两人并不敢求情,喝了杯中酒就离开,胡澄看着他们跌跌撞撞的背影,长叹一声,身形萧索,这世上的事,变化起来时,竟是那样快。

“大姊姊,这书上的道理你都和我讲了,那我以后是不是要常来和你请教?”胡六娘眨着一双大眼,期盼地问胭脂,胭脂摸摸她的头:“六娘,你以后可以给我写信。”

写信?胡六娘的眼神写满狐疑:“为何要写信?”

“你们今日就要回乡去了。”胭脂已经知道胡澄的安排,为免胡六娘看到些什么,这才特地让胡六娘前来。

“可我没听爹娘说啊?”胡六娘还是那么狐疑。胭脂笑着道:“因为你还是小孩子,所以没和我说,但我娘已经晓得了。六娘,这些都是我寻给你的书,你每隔一段时间,给我写信。还有,我听的家乡那里,现在也有女学。你若愿意去女学,等回到乡就送你去,好不好?”

可以去女学吗?胡六娘晓得有女学已经很久,不过胡三婶说,女学是有钱人家的女儿才去学的,自己这样的人怎么能去学?因此胡六娘只能羡慕外祖家的表姊可以去女学。

胭脂瞧着胡六娘眼里的喜悦,不由浅浅一笑:“当然可以,会有人送你们回乡,等到了家乡,你径自去上女学,每年的束脩吃穿,都是你大伯母出的。”

这真是太好了。胡六娘站好,给胭脂深深道个万福:“大姊姊,多谢你。”接着胡六娘又道:“等我懂了许多道理,我就给大姊姊你写信,还有,还有…”胡六娘的声音变的很小:“还有,我还要和娘说,让她别想着大伯家的产业,而是要自己去挣!”

胭脂拍拍胡六娘的手:“这样就好。六娘,人要懂道理,想要的东西要自己去挣而不是去别人手上抢。抢来的,总有一日,是要还回去的。”

胡六娘点头,红玉走进来:“大娘子,东西都收拾好了。”胭脂嗯了一声,牵起胡六娘的手:“来,我送送你!”

胡六娘十分欢喜,乖乖地任由胭脂牵着。一行人走出院子,舜华迎面走来,刘姬已有出家的决心,只是等待一个时机宣布,因此这段时日的家务,就由舜华料理。

舜华在管理家务上,得的是刘姬的真传,可谓得心应手,见胭脂和胡六娘走出,对胭脂道:“大姊姊,东西都已经准备好了。”

“二姊姊,大姊姊说,等回去就让我去女学!”胡六娘十分欢喜地对舜华说,舜华已经知道了这件事。到的此刻,舜华才晓得,什么叫大智慧,这样的施恩,完全可以让胡三婶那边说不得半个不字。

“女学好啊!我原本也想上女学呢,不过还是请了先生在家里教。”舜华曾听人说过,女学十分有意思,都是些差不多年纪的少女。只是刘姬坚持要舜华在家上学,不然舜华也要往女学去。至于胭脂,就差不多全是自学。毕竟那时她年纪已大,先生都不愿意教了。

、第48章 撵人(下)

原来女学这样好啊!胡六娘脸上的喜悦更深,已经走到胡二婶他们的小院子,胡二婶和胡三婶都呆站在那,看着下人们有条不紊地收拾行李。

胡二叔他们离开不久,就来了一队下人,说是胡二叔他们已经决定离开汴京,即日启程。得了王氏的吩咐来帮忙收拾行李的。这个消息简直就跟晴天霹雳似的。胡家两妯娌怎么也不相信胡二叔他们会这样做。想阻止想哭闹,可下人们压根不听,只是把她们请到外面就动手收拾起来。

他们带上京的行李本也不多,来这里的东西大都是王氏置办的,很快就收拾好了。

“娘,今日不是要回去吗?你们怎么还没收拾好行李?”胡六娘见自己的娘和二伯母都在那呆站着,上前好奇地问。

看见女儿,再看到她身后的胭脂姊妹,胡三婶怎不明白出了什么事,顿时心头火起,一巴掌拍在女儿身上:“你连好人歹人都分不清,这两个人,哪是什么好人?”

胡六娘没想到自己娘会这样打自己,登时呆住。

“胭脂啊,你也好意思来瞧我们,这样赶走自家人,把庶孽当做家人,简直就是笑话!”胡二婶也气咻咻地说。

“我要连自己一个爹生的都不认了,那才是笑话,才是畜生呢。”胭脂的口齿,对付这么一件事简直易如反掌,接着胭脂就对胡三婶道:“三婶子,您打六妹妹做什么?她哪里说错了?况且不是您说的,要她多和我们来往?”

胡三婶也呆若木鸡,舜华已经上前,对这两妯娌盈盈拜下:“家母这一胎怀的并不是那么好,不能前来送别,特差我姊妹两人来。除此还有几样馈送。家母说了,原本都是妯娌,不该那样客气,可是这来一趟,总不能空着手回去。”

说着舜华的身子往边上让开,丫鬟们把东西都送上前,衣料首饰吃的玩的,的确不少,还有不少土物。可这些东西哪放在胡三婶眼里,侯府那可是泼天的富贵。那是这样些少东西,就可以打发的?

胡三婶刚要开口,胭脂已经状似亲密地凑到胡三婶耳边:“三婶子,你会挑拨,难道我不会离间?你会想用人做刀,难道我不会罗织罪名?这里是汴京城,是天子脚下。站在你面前的,是定北侯府的大娘子,是官家千金。三婶子,你可要考虑清楚。”

胭脂的声音很轻,轻的连胡六娘都听不到,但这话里浓浓的警告味道,胡三婶是听出来了。面前的人是官家千金,已经不再是村姑,她的母亲,也是陈国夫人,不再是村妇。身份地位早已有了天差地别。

胭脂还是笑吟吟地看着胡三婶,夕阳之下,她的笑容很美,胡三婶叹气,罢了罢了,这件事,本就是冒险。只是不晓得以后,他们会不会报复?

胡三婶看向胭脂的眼有不确定,胭脂露出一个你猜的神情,接着就对胡六娘笑道:“六妹妹,去了女学可要好好上学,记得给我写信。还有,多读书多懂道理。”

胡六娘捣蒜似的点头,胭脂这才又笑着道:“时辰差不多了,这一路去还有很远,我们也就不多留你们说话了。自有人送你们回去。”等候在旁的管家这才上前对胭脂姊妹行礼,让人押着行李,上车远去。

等他们离开,舜华才长叹一声,胭脂晓得舜华为何叹息,只轻声道:“人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舜华,这件事,我…”

“姊姊你别说了,扪心自问,你们做的,我未必能做到。”舜华昨夜差不多一夜都没睡着,若是有人要谋害大郎,舜华觉得,自己一定会拿一把刀把那人碎剐了才可以。就算知道那人是受人诱惑,可他若非贪婪,又怎会受人诱惑?

“有些事,别想那么多。再说,都不好受。”说完之后胭脂才一拍手:“好了,现在,罪魁祸首都走了,以后的日子,可以安生写了。”

“那能这样安生?阿弟不是要和邹家定亲?”一提起这事,舜华就想骂几句曹相公,可细想想,曹相公也是好意,毕竟胡澄和忠义伯,都是他帐下大将,两人不合,还真有些不好。

“不就是水来土掩的事?再说了,女子出嫁从夫,邹四娘子,我瞧着比她那个三姊,可是要好多了!”胭脂的安慰只让舜华浅浅一笑:“但愿如此!”

“不是但愿如此,而是一定如此!”胭脂一本正经地纠正,舜华又是一笑,没有说话。

“外祖您怎么想出这样的法子,让胡邹两家结亲?”赵镇听的这事,也不去问别人,直接去寻自己外祖父曹彬。

曹 彬这年也将六十,这位名满天下的名将,此刻不过穿着简朴手里拿着花剪,在剪花枝,瞧来十分慈爱,哪有半点纵横沙场的模样?听到孙子的话就道:“陛下啊,只 怕再过些年,就要动一动了。你想,这胡邹两家,这么闹着,到时要不肯配合,就算事后追究,有些时机也就失了。”

“外祖您就是想的多,我瞧啊,这两家,只怕不是结亲,而是结仇。”赵镇接过曹彬手里的花剪,一刀剪下就有些不服气地说。

曹彬呵呵一笑,看一眼外孙:“得,我晓得,你就是不高兴!我跟你说,我们是将门,将门和将门结亲,这才叫门当户对,不然的话,娶那样娇滴滴的,遇到事只晓得哭,怎么当事?”

“外祖父,您是不晓得那位胡大娘子的名声。”赵镇的话让曹彬又是一笑:“名声,名声能当得了饭吃,还是能让你在战场上多挡一次枪。不过是那些吃饱了饭闲的没事干的文人做的。他们要真能经天纬地,我还信一信,不过许多只是沽名钓誉之辈,当不得真。”

“外祖父就不怕有人听到您这话参您?”

“参就参吧,顶好再让我告老,这样的话,我好让曹休那小子,给我找个孙媳妇,再生个重孙给我抱。”曹彬毫不在意。

曹休已经咳嗽一声:“祖父,您是瞧见我在这,才故意这样说吧?”曹彬瞧一眼孙子,从外孙手里把花剪接过来:“去,去,你们表弟兄一边玩去,一个比一个都不省心。还是青青和琼花好。不过镇儿,我觉得,皇后还是没有什么做头。”

“祖父!”曹休的声音里全是不满。曹彬挥手:“你们当我什么都不知道?去吧去吧,我不和你们说了。”

等离开了曹休才对赵镇道:“祖父向来如此,只是琼花表妹这件事,还不晓得?”

如果赵琼花真的成为太子妃,那么整个赵家,乃至曹家的声望,将会达到最高峰。只是?赵镇用手挠一下下巴,那日祖母是怎么说来说,越是到了高处,就越要小心,身为臣子,总要谨慎从事才是。

于是赵镇拍一下曹休的肩膀:“这件事,成不成还两说。不过若陛下有意,我们做臣子的,也不能抗旨。”说的是,曹休拉了赵镇就出门:“前儿不是给青青买了花冠,今儿她又说,想要只步摇,逼我去银楼给她瞧。你说这些女人,哪有这样的,首饰够戴就成。”

“青青也快及笄了,这个年龄的小娘子们,好打扮也是真的。再说你给妹妹攒些嫁妆,怎么不可以?”

曹休故意做个苦脸:“可让我去银楼瞧那些小娘子的东西,真是折磨。”

赵镇不理他,两人出门上马,一路来到汴京城最繁华的地方,寻一间最大的银楼走进去。

瞧见曹赵两人,小二立即迎上去:“两位想要瞧点什么,可是给心爱的小娘子来挑首饰的?不瞒二位说,我们这里,还可以瞧了图样再打。”小二在那唠叨个不停,曹赵二人随意往里面瞧去,就听到一个熟悉的声音:“这支簪子不错。”

这声音?赵镇的脸色立即变了,曹休对赵镇挤眉弄眼,真是哪里不寻,怎么又遇到这位未来表嫂?

胭脂手里拿着簪子正在瞧,突然感到有人瞧着自己,抬头见是赵镇,那眉头也不由皱紧,这汴京城这么大,为何自己每次出门都会遇到他?

“小娘子,您觉得这簪子如何,我和您说,这簪子做工可是极好的,拿来做嫁妆或送人,都很拿得出手。”小二已经在那滔滔不绝。胭脂已经拉了下红玉:“我们走吧。”

红玉依依不舍地收回眼,正打算陪胭脂出去就瞧见赵镇,不由啊了一声:“姑爷,您怎么也在这?”

姑爷?这两个字立即让众人都瞧向赵镇和胭脂,赵镇没想到并没避开,那眉头皱的更紧。

胭脂倒不在意赵镇的神色,她只对赵镇点一点头就要离去。红玉的眼瞪的更大一些,为何大娘子对姑爷,似乎总是不那么在意?要晓得姑爷可是这汴京城里,最出色的男子。

、第49章 上门

“大娘子,大娘子,那可是…”红玉见胭脂并没理赵镇,而且也不是害羞避开,忍不住又嚷出来。这个丫鬟,就是爱说话。胭脂转身瞧一眼红玉,红玉被胭脂这一眼瞧的不敢再说话,匆匆对赵镇行礼后就追着胭脂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