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义吸气呼气,成大事者,怎能就这样乱了阵脚?于是赵匡义轻描淡写地对符夫人道:“这件事,四娘子定会十分难过,你要让人好生安慰着。不,你就先去安慰她吧。”

胭脂正好听到这句,抬头看一眼赵匡义夫妻。赵匡义冷眼看胭脂一眼,转身离去。赵镇的心此刻才放下来,本要唤胭脂一起走,却见胭脂站在那里若有所思,于是问道:“你在这做什么?”

“我想,我好歹也是做嫂子的,该和你一起,去安慰安慰四妹妹。”胭脂的话让赵镇拍一下额头,自己怎么就没想到这点,现在最伤心的,不是别人,就是妹妹。于是赵镇点头:“你想的周到,我和你一起去。”

符夫人正要前去安慰赵琼花,听到胭脂夫妇对话,猛地想到另一件事,悄声吩咐身边使女,就转身往另一边去。事到如今,只有进宫,劝说符太后,赐死李氏,如此一来,赵家也算得到交代,杜老太君再要说别的,也全无用。

“外面传的,到底是真是假?”符太后看着面前的皇后潘氏,声音虽然极力平静,但潘皇后听的出来,符太后已经带了些怒意。

潘氏思虑一下方道:“老娘娘,这件事,外面人传的,太夸大了。那日旭郎确实和我要了一支玉钗,却没有说是给李氏的,儿…”

“这么说,是真的啰?”符太后打断潘氏的话,潘氏的心里不由有些紧张,才又道:“老娘娘,旭郎私自做事,我已…”

“你罚了他,以为这件事就完了,是不是?”符太后步步紧逼,潘氏深吸一口气:“老娘娘,旭郎是未来天子,三宫六院七十二妃也不在话下,偶尔偏宠了谁,也是平常事。做皇后的,既为天下母,自然也要宽厚大度才是。”

“可我从没听过,有人尚未坐稳位置,就这样偏宠起别人,打起正妻的脸来。旁的不说,就说当朝天子,他为帝王,可曾为了某个妃子,置你于不顾?可曾给某个妃子,和你一样的待遇?”

潘氏不敢回答,符太后叹气:“那小娘子,还是你妹妹的义女。想来,这背后,也是你的怂恿吧?”

“老娘娘,儿并不曾…”潘氏又急急辩解,符太后已经笑了:“无需辩解,你只要回答是还是不是。别和我说,你这个做娘的,连儿子平日做了什么,都不清楚。若真如此,你这个皇后之位,做的也太…”

“老娘娘!”潘氏额头的汗都下来了,思虑一番才道:“妹妹确实和儿说过,不过在儿瞧来,少年男女,两心相悦也是平常事。赵家四娘子,稳重大度,自然是为后的不二人选,后宫之中,本就…”

潘氏的辩解在符太后的注目下,又停住了。符太后叹气:“我晓得,你无子,和官家的情分也平常。旭郎虽然从小被你抚养,你心中总觉得他不是你亲生的,难免有些生分。至于赵家四娘子,你瞧得出旭郎并不是那么喜欢她。只是她的出身太好,旭郎想要坐稳太子位置,必要有个出身极好的太子妃,你这才选中了她。你为旭郎,也算绞尽脑汁。”

“老娘娘,儿,儿对旭郎,对官家,并无怨言。”符太后句句说的,都是潘氏心里的话,潘氏过了半响才说出这么一句。符太后并没放在心上:“可你也要晓得,既要借曹赵两家的力,面上,你要过的去。你真以为,只给一个皇后的名分,曹赵两家就心满意足?”

“老娘娘,儿错了,儿错了,事已至此,旭郎已被儿罚过,到时…”潘氏还在苦苦挣扎,已有宫人前来禀报:“老娘娘,赵府杜老太君求见老娘娘。”

杜老太君这四个字一入耳,潘氏顿时如被雷劈到,事情初出时候,潘氏就曾命人悄悄去问过符夫人,符夫人说会劝住杜老太君,可现在,杜老太君怎的入宫来了?

“杜老太君说,为的何事要求见我?”符太后看一眼潘氏,心里不由叹息,这个儿媳妇,磨练还太少,但还是平静地问宫人。

“杜老太君说,许多日子不见老娘娘,心中着实想念,今儿天好,就想着来寻老娘娘叙叙家常,还说,也不晓得老娘娘会不会不给她这个脸呢。”宫人照实说了杜老太君说的话。

符太后不由苦涩一笑,这是不得不见,不能装聋作哑了。

“去请杜老太君进来,命人用轿子接进来。还有,把永和长公主宣召进来,不,你们直接去请,不用备车备轿。”符太后吩咐着,自然有宫人前去忙碌。

“老娘娘,杜老太君也不过是…”潘氏的话只说了半句,就看到符太后眼神中的不满,潘氏急忙住口,接着才听到符太后叹息:“君臣君臣,须要知道,君臣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并非君可以无限索取。”

“儿明白,不过…”潘氏还在为自己辩解,符太后面上笑容维持不变:“既要借赵家的势,就不能打赵家的脸,旭郎不明白这个道理,难道你这个做母亲的,也糊涂了吗?”

宫人已经在外传报,杜老太君到了。符夫人从座中站起,做出相迎姿势,接着低声对潘氏道:“传诏韩府,赐死李氏。”

“老娘娘,这…”潘氏没想到会是这样一句,杜老太君已经走进殿内,见符太后站起身,杜老太君忙推开宫人搀扶,疾步上前行礼:“许多日子不见老娘娘了,甚是想念,今儿天气好,这才腆着老脸求见老娘娘,没想到老娘娘竟然准了,着实欢喜。”

符太后也不用别人,亲自把杜老太君搀起,笑着道:“老太君好。按说我还是您小辈呢,若非国体相关,哪能受您的礼。”

杜老太君笑了:“原先是原先,现在是现在,国可是大于家的。”说着杜老太君作势就要对在一边的潘氏行礼:“老眼昏花了,没瞧见圣人在此,圣人安好!”

、第80章 闹剧

符太后都要如此作势,更何况皇后?潘氏不等杜老太君的腿弯下去就忙扶住杜老太君:“老太君快休如此,您身份在这,又是老娘娘殿内,无需如此拘礼。”

“不成不成,国体在上,岂能失礼。”杜老太君一本正经地在那说。符太后已经明白,此事,只怕不会按皇家意愿继续下去。

潘氏看一眼符太后,额头上又开始冒汗,既然如此,赐死李氏,就是必然,只是如此一来,定会让好容易建立起来的母子之情,毁于一旦。

三人各怀心思,各自坐下之后,杜老太君又叙了几句家常,潘氏正要告辞出去料理如何赐死李氏的事,就听杜老太君道:“老娘娘和圣人,可曾听过最近京城里的新鲜事?”

虚与委蛇了这么半日,这才是杜老太君要说的,符太后心中已经有底,却还是故意笑着道:“什么样的新鲜事?”

“京中有户人家,养的女儿及笄之日,行及笄礼时,竟有一男子前来,替她挽上头发。这等情深意重,世所罕有。”

“原来还有这样的事?老太君恕我直言,在老太君您看来,这是情深意重,若在我瞧来,不过是伤风败俗。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哪有不下定礼,如此行事的?”符太后的话没有出杜老太君所料,于是杜老太君摇头:“不然不然,要晓得婚姻大事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可也要两厢情愿才最好。既然两边都欢喜,父母若通情达理的,就当成全了他们,而不是觉得面上蒙羞。”

“老太君,要我说,哪有闺中女儿如此大胆的,遇到这样事,就该悬梁自尽,好全了全家脸面才是。”潘氏好容易插嘴说了这么一句。

杜老太君却已明白内里意思,皇家要给的交代就是赐死李氏了,或许,赐死李氏的人已经在路上。可惜,这样的交代并不是杜老太君要的。

殿内一时沉默,符太后看着杜老太君,杜老太君突然笑了:“就算这女子死了,又有什么用呢?发生过的事情已经发生了,有过的情意已经有了,难道还能当做没发生过,没有过情意?我别的不可怜,就可怜着男儿将来的妻子。嫁给一个心中有这么一个深情厚谊的人,那个妻子,将会受到怎样的冷落?”

“老太君你担心的太过了,妻子终究是妻子,不是随便一个人能比得上的。”符太后也加入劝说的行列。

“我也年轻过啊!”杜老太君突然说出这么一句,潘氏和符太后都愣住,接着杜老太君才道:“我年轻过,也经过事,更明白丈夫心里有你,和心里没有你,怎样对待你,是两回事。而这些,就算倾尽天下的荣华富贵,也换不来。”

说完杜老太君笑了:“这是我逾距了,要知道最难的,就是人心啊。纵然给他娶到全天下最美最好的女子,可不喜欢就是不喜欢。”

“有老太君这样的长辈,是赵家晚辈们的福气。”符太后在长久沉默之后,说出这样一句。

杜老太君又笑了:“我年已老迈,不为别的,只为了儿孙们一个个都过的好好的,和和睦睦的,别的,我还盼什么呢?我都八十了,老娘娘,从残唐到现在,经过见过的那么多,到头才晓得,一家子和和睦睦的,是最好的。”

殿内再次陷入沉默,潘氏欲言又止,符太后在叹息之后才道:“老太君的意思,我明白了,只是…”

“老娘娘,容我说一句放肆的话。娶妻嫁女,即便嫁娶的是皇家,也要在国礼之外,又叙家礼的。”

这一句,已经断了赵家女儿嫁给太子的路。殿外阳光耀眼,潘氏却觉得自己什么都看不见了。多宠着妃子,并不算什么大事,赵家,未免有些咄咄逼人了。

赐死了李氏,就表明了皇家的态度,可是赵家,竟还是不肯让赵琼花嫁进皇家来。难道赵家认为,赵家是皇朝中不可替代的那个吗?

潘氏眼中神色开始有了变化,符太后瞧一眼儿媳,眉开始皱紧。皇后没有儿子,又算得上什么大事?她到底是什么时候有了这样的变化,连轻重缓急都分不清?普通人好色,甚至宠妾灭妻,算什么大事?不过是那一家一户的事。

可天子好色,天子宠妾灭妻,就不是一家一户的事了。当今天子,要的是收拢赵家的心,而不是,仅仅只让赵家支持哪一个皇子登位。既如此,就算做面上功夫,也要让天下人瞧见,未来帝后和谐恩爱,而非是在整个京城面前,甚至全天下人面前,让太子表露对李氏的仰慕,重重地打赵家人的脸。

赵家人不肯,是可想而知的。而太子,失去了心爱之人,和赵氏,又怎会恩爱和谐?符太后觉得喉中开始苦涩,眉头已经皱紧,是否,对官家进言,太子这个位置,换一个人?

“你做的好事!”当今天子知道了这件事后,把被潘氏罚在阁内读书的柴旭唤来,劈头盖脸就是这么一句。

柴旭顿觉委屈,自己不过是做了点小事,为何从父亲到母亲,都要呵斥自己?

“爹爹,儿并没有别的意思,只是素娘已经委屈为妾,儿,儿只是想,她的及笄礼,给她一个…”

天子怒极,抬手就给了儿子一个耳光:“你到现在都还执迷不悟?我为何要给你选这样一个太子妃,你知道吗?”

太子急忙跪下:“儿子晓得,可儿对琼花,并无轻视之意,她及笄礼在六月,儿已知道母亲给她选的那根玉钗,是最好的。并没输给素娘,而且那日,母亲也会亲临。”

怎么会有这么笨的一个儿子?天子觉得自己已经有些想不通了,难道说是因为当初自己随父出征,让孩子们都跟随他们各自母亲长大,才让长子目光这么短浅?可潘氏也不是那样目光短浅之辈,为何会变这样?

“爹爹不喜欢,儿以后就不做这样的事。”太子悄悄抬眼瞧一眼天子,大着胆子说出一句。

“胡闹!你以为你是平常人家的孩子?你以为太子不过是个称呼?你以为你的喜恶别人不会揣摩?你今日做出这样的事,异日会做出什么事来?只怕会把江山,拱手送给韩家。”

天子冷冷地说出这么一句,太子立时道:“爹爹,爹爹,儿子不会这样的,儿子会…”

天子挥手:“不许再说,你给我进阁内好好读书。不到大婚之日不许出来。来人,给我把太子押下去。传旨韩府,赐死李氏。”

内侍应是,已有一内侍道:“官家,圣人在半刻之前传诏,前往韩府,赐死李氏。赵府的杜老太君已经来到老娘娘宫中。永和长公主也已被老娘娘宣召,此刻正在宫中。”

柴旭听到赐死李氏这四个字,登时魂飞魄散,推开内侍就上前对天子跪倒:“爹爹,素娘有什么错,所有的事都是儿子做的,爹爹,爹爹,您要罚,就罚我。”

天子差点气的吐血,这样愚蠢的儿子,到底是怎么生出来的,这江山,还要怎样交给他?

内侍们晓得太子越是这样哭求,李氏死的更快些,急忙上前拉住柴旭:“殿下,您还是别抗旨了,赶紧入阁读书。”

太子此时满脑子都是李素娥,想着这道旨意一下,自己就再见不到她,登时心中惨然,大喊一声就冲到殿外侍卫那里,手一抽就把侍卫佩剑抽出来,用剑指着自己:“爹爹,若您不收回成命,儿子,儿子只能死在这里。”

天子觉得那剑简直是指着自己,这样的胡闹,这样的少年心性,这样的…天子已经不能再寻找到词语来形容自己的儿子,冷声道:“你既要死,就快点死吧。”

真要自己死吗?柴旭看了看那柄剑,牙一咬就要把剑尖点进自己脖子里面去。

“殿下不可!”侍卫们都不是吃干饭的,立的近的那个已经上前保住柴旭。还有人去夺他的剑。天子气的双手只发抖,这样的儿子,当初就不该生出来。不该生出来。

“陛下,荣安郡王求见。”内侍前来传报,天子的眼一亮:“快宣!”赵匡义见妻子进宫,心里想想还是不妥,于是自己也跟着妻子进宫,刚被宣召进来,就见到这样一场闹剧。

赵匡义的双眼都发黑,虽说太子越窝囊无能越好,可那也是要在他登上皇位之后,现在就这样胡闹,简直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但赵匡义还是急忙上前,握住柴旭的手把剑抢下,沉声问道:“太子身为储君,一身干系天下,哪能如此不把安危当一回事?”

“父皇要赐死素娘,素娘有什么错?”柴旭见到赵匡义,差不多是哭出来问。

、第81章 入道

“她的错,就是不知进退,不懂妾妃之道,不懂劝谏之力。你胡闹她就该劝谏,而不是满心欢喜由你给她挽发。”天子见自己儿子到现在都还不明白错在哪里,愤怒地再次开口。

“她那日也拒绝来的,是我强迫的。”柴旭的话让赵匡义眼前发黑,接着就道:“陛下,太子毕竟年幼,陛下让太子入阁读书甚好。”

“给我把他拖下去!”天子已经不想再瞧见自己儿子,挥手让内侍把儿子扯下去。赵匡义心中的念头已经换了好几个,此刻才再次开口:“依臣之见,赐死李氏事小,不过…”

赵匡义故意沉吟不说,天子在暴怒之后,理智渐渐回来,是的,赐死李氏是件小事,但如此一来,后患无穷。

“如此好色,分不清轻重,难为天子。”天子的话让赵匡义心一沉,怎样都要把柴旭的太子位给保住。于是赵匡义又道:“陛下此言,臣不敢回答。”

废立太子,何等样的大事,天子怎不明白其中的道理,方才的话,不过是冲口发怒而已。赵匡义看着渐渐恢复下来的天子,晓得太子这一关暂时过去了,只是不晓得自己母亲到底怎么说的,有没有被符太后说服,答应把赵琼花嫁给太子?

听到宫人传报,符夫人求见。沉默已久的符太后这才道:“老太君难道没有转圆之地?”

“老娘娘,我的话已经说完了。不过,天子若有命,做为臣子,不敢不从。”符太后听出杜老太君话里的未尽之意。瞧潘氏一眼,眼中全是责备。

潘氏在心里忍不住骂了自己妹妹几句,想的什么主意吗?说为了以后母子亲密些,给太子安排一个知情识趣的人,现在竟酿成如此大祸,就算赐死了李氏,可是也后患无穷。

“母亲今日唤我来,倒也真巧,正好遇到三姨母呢。”永和长公主的声音已经响起,和符夫人一前一后走入殿中。

原本符太后想的,是让永和长公主帮着劝说杜老太君,不过杜老太君心意已决,符太后晓得此计无用,只浅浅一笑:“我是瞧见你太婆婆进来了,忙让人把你唤来,你终究是做小辈的。还有,你虽是公主,可别忘了你也是孩子们的继母,该关心的还是要关心。”

永和长公主已经听出符太后话里的意思,柴旭做的这件事,人人都知道,永和长公主又怎会不清楚,于是忙道:“母亲说的是,儿也是这样想法。方才已经命人给四娘子那里,送去许多东西。”

“公主有心了。”杜老太君说了这么一句才又道:“只是有些事,并非是这些能弥补的。”

“婆婆!”自进殿后一直沉默的符夫人听到杜老太君这话,急忙开口。

杜老太君看儿媳一眼,话语中开始带上意味深长:“我今日来,是和老娘娘叙叙家常的。既然要叙家常,难免说到儿女亲事。”

符夫人晓得,一切都无可挽回,杜老太君已经表明了立场,纵然皇家再做弥补,杜老太君都不会接受了。而杜老太君,在赵家的分量不是别人可比。

殿内重又陷入诡异的沉默,永和长公主看见有个内侍探头,急忙喝道:“谁在那鬼鬼祟祟?”

那内侍急忙进来,跪在地上道:“老娘娘,方才官家身边的人来说,说,太子和官家起了争执,想请圣人去瞧瞧。”

起争执?潘氏听了这话,眼前一黑差点晕倒。这个节骨眼上,太子竟然还起争执,简直是不想要这个太子位了。

符太后怎不明白潘氏的意思,问那内侍:“起了什么争执?你让人进来,我问个清楚。”

内侍应是后才从地上爬起,让等在外面的人进来。

听的缘由,符太后觉得自己也要呕出一口血了。潘氏不知该说什么,符夫人觉得,太子简直是太不像话了,丈夫尽力辅佐这么一个人,简直不是一个好主意。

“太子对李氏,情深意重。老娘娘若肯成全,真是一件好事。”杜老太君听的这些,觉得自己的决定真是再好不过,这样的男子,谁嫁了他做正妻,都没好果子吃。

符太后觉得自己都快哭出来了,哪有这边搭台,自己人就在那拆台的。若易地而处,符太后也定不会答应把孙女嫁这么一个人的。只是成全?符太后唇边露出一抹冷笑,哪有这样轻易的事?

“老娘娘,韩夫人在宫外求见圣人。”今日的皇宫可真热闹,不停地有人求见。符太后听到这禀报,看皇后一眼,这才叹口气道:“传诏,收回赐死李氏之命。韩夫人,从今日起,再不许入宫。朝贺之礼,全免!”

这是符太后给出的惩罚,潘氏在旁也不敢反对,永和长公主眉微微一皱,并没劝说。符夫人想的却是另一件事,要不要和自己丈夫说说,太子如此昏庸,还是不辅佐的好?

寂静之中,突然传来鸟儿飞翔的声音,打破了殿内的寂静。符太后这才对杜老太君道:“老太君的意思,我明白了。只是,赵家四娘子,恐怕…”

皇家给出自己的条件,赵家当然也要有所表示。杜老太君在进宫之前就已想好,于是笑着道:“四娘子的祖母,已经入道很多年了,做孙女的,该去陪伴才是。”

“四娘子孝心可嘉!”杜老太君的话让符太后不能再提任何反对意见。杜老太君又笑了:“孝心自然是孝心,朝廷向来是要表彰孝女的。”

真是老狐狸,又在这里等着。过个三四年,赵琼花也不过就是十八九岁,那时以表彰孝女的名义,给她精选一门婚事,太后下了旨,又有谁有胆子说一个字?

符太后明白杜老太君的意思,笑着道:“说起来,四娘子也该叫我一声外祖母,既有这等好女儿,朝廷,并不会忘记的。”

“妾多谢老娘娘大恩。”杜老太君站起身,郑重对符太后行礼。符太后搀扶起她:“既然家常已经叙过,那我们就去花园走走,可好?”

这有什么不好的?符太后说一句,自然有人把东西准备好,众人陪着符太后前去花园赏玩。

天子听的人来禀报,符太后已经撤掉了赐死李氏的旨意,叹了口气对赵匡义道:“投鼠忌器。赵卿,此事,让朕很伤心。”

“官家对太子的心,太子很快就会晓得。至于太子,他今年也不过十五,若在民间,也不过刚刚成丁。多读书,多经事,以后会好的。”

“可惜,可惜!”天子已经知道杜老太君的意思,这可惜为的什么,赵匡义当然晓得,并不敢接话。

天子已经又道:“算起来,也该给太子娶妃了。你觉得,这汴京城还有哪家的女儿好些?”

赵匡义看着天子的眼,晓得天子想到的是曹彬孙女曹青青,这可不成。于是赵匡义沉吟一下才道:“官家,文官想来教女很好,不如寻一个文官家的女儿?”

天子没想到赵匡义没说曹家千金,不过仔细想想,听说曹家千金性情活泼,不够稳重,这样的人做太子妃,确实少了点什么。于是天子点头:“说的也是,等再细商量。”

既然曹家女儿已经被排除,赵匡义也就放心下来,和天子对答些时,赵匡义也就告退出宫。

回去路上,赵匡义想着这些事,头一阵阵疼起来,以后的事,更要仔细谋划才好。

“入道?”赵琼花等到杜老太君回到府中,听到杜老太君的决定,整个人都愣在那里,不可思议地望着杜老太君。

“是的,入道!”杜老太君晓得曾孙女会这样反应,又道:“我已经在太后面前说了,你去,不过三四年的工夫,到时就把你接回来,以表彰孝女的名义把你重新嫁出。琼花,你是我的曾孙女,怎会舍得让你去冷冷清清?”

不,不,赵琼花摇头,这不是自己要的,自己要的是成为最荣耀的那个女子,而不是去另行嫁人。

“曾祖母可曾问过我,愿不愿意嫁太子呢?”赵琼花牙一咬,终于把这话说出。

杜老太君惊讶地看着曾孙女:“你,你说什么?你的意思,你很心甘情愿地嫁给太子?琼花,我当然晓得,皇后是世间最尊贵的女子,可是做世间最尊贵的女子,并不是就能得到世间最幸福的日子。”

“哥哥和嫂嫂也是这么说,可是,我…”杜老太君听着赵琼花的话,伸手招她过来,赵琼花走到杜老太君身边,杜老太君把曾孙女搂到怀里:“我晓得你的意思,你担心的是赵家会不会因为这件事受到牵连。这点你放心,官家是明君,他明白此事是太子做错,这是其一。其二,你若真要嫁给太子,势必要赐死李氏。你,拿什么和李氏争?”

活人是永远不能和死人争的,赵琼花想到这句,心中开始苦涩起来。杜老太君叹气:“我晓得,你从小出入宫廷,和太子一起长大,心中仰慕太子也是有的。只是有时候,不是你的就不是你的,就算你做的再好,也是如此。”

、第82章

“我并不仰慕太子!”赵琼花这句是真的,但听在杜老太君耳里却是假的,她摇头:“不要硬撑了,琼花。和曾祖母,有什么话不能说呢?”

“曾祖母,我,我,我…”赵琼花连说数个字,可是心里的话却始终说不出来。杜老太君看着曾孙女,眉头开始皱紧:“琼花,你在怪曾祖母,不该前去恳求太后,不要这门婚事?”

不,赵琼花又连连摇头,看着赵琼花的神色,杜老太君再次叹息,松开曾孙女摸一下她的脸:“情关难过,我是晓得的。但是琼花,人活在这个世上,并非是站在最高点,就会特别荣耀。你的日子是你自己过的,并不是为别人过的。”

“曾祖母的话,我明白!”赵琼花低低地说了这么一句。

杜老太君又叹息:“琼花,说句你不愿意听的,若太子心里,但凡对你有那么一点点情意,能把你放在心上,也不会做出这样的事。甚至,圣人也是如此。”

这话已算说的很露骨,赵琼花的头依旧低着,心中乱麻麻的,长久以来的目标一旦失去,赵琼花竟有无可是从之感。

这神情瞧在杜老太君眼里,变成了赵琼花深深仰慕太子,此刻正在伤心。这一关若能过了,就再无担忧了。因此杜老太君按住赵琼花的手:“你是个聪明孩子,以后日子还长,这些事,会慢慢想通的。”

赵琼花再次应是,杜老太君看着曾孙女道:“你祖母那里,样样都是齐全的,你使惯的人,用惯的东西都带了去,除了不能出门应酬,和在家中是一样的。”

“我并不怕寂寞,只是…”赵琼花停下想了想又道:“曾祖母,为何不要这份荣耀?”

“荣耀吗?”杜老太君又笑了:“琼花,你还是太年轻了,以为成为皇后能给赵家带来无上荣耀,可是你要晓得,事情并不是那么简单。你熟读史书,该当知道,史上荣耀的后族,并不多见。赵家,并不需要这份锦上添花的荣耀。”

说完杜老太君顿了顿:“当然,若太子心中有你,顺势而为也没什么,但他心中没有你,甚至说出李氏委屈的话。天子心中看人委屈,必会百般补偿。那样的皇后,日子久了,不过会变成一个笑话而已。琼花,我不愿你在后宫之中,名虽尊贵。实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