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早作打算吧,听说是李家要和离。要是那边和离了,奶奶不是和爷是正头夫妻了吗?爷可是进士老爷呢,奶奶不就是成了进士夫人了?那可真是太好了!”

陈莲儿心中一动,对坠儿说道:“我们去李家那边去。都是我的错,惹了姐姐了,我去给她赔罪去!”

呵呵,她这一赔罪,只会火上浇油,然后李家那边只会更气,那么陈莲儿的目的就达到了。

事实上也果真如此,陈莲儿跑到尤氏二房这边,直接就跪了下来,虽然没有好好的表演一番,就被二房的下人给强行弄走了,可是也达到了目的了。

尤氏回来知道这个事儿,直接就更火了,说道:“没想到这女人还真是不简单,敢跑到我们这边来闹腾!你们都是死人那,就由着她来闹?”

“她刚跪下,奴婢们就给她架起来了,然后让人把她给送回去了,奴婢们让人告诉张家的人,好好管着他们张家的女人,别没事儿就出来晃悠!”

这才对嘛。他们府上要是谁都能过来跪上一跪,那还真是成了大街上了。

弄不死她才怪!李莹对尤氏说道:“大姐姐遇到这样的人,也怪难受的。”

“知道了,小祖宗,我还不是为了你们好!就别说这些了,以后你后悔了,可别怨我没有提醒你!”尤氏对李莹说道。

“娘,我不会后悔的,你想一想,咱们还是早早的发现了张家人的面孔,才能早早的把这门亲给断了,要是等以后了,说不定弄出更大的篓子来,咱们只能是替他们收拾乱摊子。那时候更不划算。”

尤氏道:“我闺女长大了,都明白了,这门亲当初是我定下来的,说不定你大姐姐还在心里埋怨我呢。”

“大姐姐不会的,当初那张怀生是挺好的,谁知道人容易变呢,娘,你别自责了。”李莹安慰说道。

七妹妹说的对啊,她这样分析利弊,娘果然没有那么烦躁了。

“得了,这事儿过去后,除了你和你哥的婚事,我再也不亲自选了,免得又选出个白眼狼来。”

尤氏现在恨不得立刻把事情给解决了。

薛氏那边叫她过去,尤氏就不高兴,薛氏说的那些话,不用去就知道会有什么。以前她不是挺心疼大姑娘的吗,怎么现在竟然这样。

她都改变了,为什么自己这个婆婆就成了老顽固呢?

“就说我不舒服,等舒服了再去看望她老人家!”等她舒服了,事情也解决好了。反正还有大房那边,就不信办不成事儿。

至于二老爷,二老爷觉得事情麻烦,还不如跟美人在一起玩耍呢。这倒是省了不少事儿了。

李萱的事情说容易也容易,说不简单也不简单。起初张家是死活不同意,但是眼看着张怀生一点儿要放回来的消息都没有,屋子里的下人也不服管教,张家人就慌了。既然慌了,就有意志不坚定的人。比如陈氏。

“李家势大,要是不不同意,二哥就放不回来,我看二嫂也不能生了,这样的人要了也没有用,不如让他们把二哥给弄出来,然后给二哥弄个官当当,再赔偿我们银钱,二哥有了前程,我们有了钱财,什么样的姑娘娶不到啊。”

“要是真惹火了他们,到时候把咱们全家都弄到牢里去,那时候想哭都没有地方哭去。”

这倒也是,所以等李家来人后,张家把条件开出了,李家人一听,这张家人还真是胃口不小,就表示,可以把张怀生给弄出来,但是容姐儿得归李萱,以后和张家人没有关系。

张家人这才知道,原来还有个容姐儿可以当筹码,于是就表示,容姐儿是他们张家的人,是不可能给他们李家的,如果非要容姐儿,那就拿出诚意来,银子在原来的基础上再翻番。

得寸进尺说的就是张家人。不过在衙门的差役上门了一趟,表示张家老大和老三有犯事儿的嫌疑,请他们去坐坐的时候,张家人吓蒙了。力量的悬殊,要真正的事到临头才知道。随便吓唬吓唬,就不是张家人能承担的起的。

还想要银子,做梦吧。另外,你们现在住的院子,是李家的陪嫁,我们都是看在容姐儿的面子上,才让你们继续住的,不然早就把你们赶出去了。

这才是初级手段,更高级的还在后头,要是想尝一尝,尽管可以试试。

张家人一下子嚣张不起来了,如今后悔也晚了。只能同意李家的要求,先把张怀生给弄出来。

李家人也不怕张家人反悔,因为可以把人救出来,也可以把人再送进去。要是不老实,那就走着瞧。

等张怀生从牢里出来,才知道家里发生了这么大的事儿,妻子竟然要跟自己和离,而自己的莲妹也被大家知道了。

张怀生赶紧去找李萱赔罪去,他可不想失去这门亲,哪怕是下跪,只要李萱回心转意了,那么他洗心革面,只是张怀生却连李萱的面都没有见到。

第51章 落定

张怀生失魂落魄,既做错了事儿,还没有对方权势高,如今李家的人都是支持李萱和离的。

张怀生就知道大势已去,虽然说宁拆十座庙,不毁一门亲,可是如今情况是不一样了。

原本觉得大户人家更在乎脸面,哪怕是知道自己纳了莲妹,也会忍下来,谁知道现在的情况却和想的不一样。

李煦之对着这个堂女婿说道:“郴州下属太明县还缺一个县丞的职位。”

剩下的就看张怀生怎么选择了,毕竟他现在在选官,如今刚好有个空缺,而单品张怀生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可能弄的到这个缺的。

张怀生的心思激烈的变化着,李煦之说道:“你回去好好想一想,再给我个答复。”

这方面他不着急,着急的该是张怀生,本来按照张怀生做的事儿,就是让他夺了功名都是可以的,只不过看在他是容姐儿的爹的份上,让他远远的离开京城,有个官给他做着,他也不会再胡思乱想了。

识时务者为俊杰,相信张怀生应该知道怎么选择。

是和他们硬扛到底,还是顺势而为。

张怀生回去后,他娘和爹都很着急,对于这门亲,他们确实不想失去。

“咋样了?那边回来不回来?”张怀生的娘急急忙忙的问道。

张怀生摇了摇头,他娘立刻骂道:“还说是大家闺秀呢,跟那母老虎有啥两样?不就是多了一个人吗?我儿都是进士老爷,怎么就不能纳妾了?说到哪里都没有这个道理!”

张怀生的爹道:“你少说两句,现在是说这些的时候吗?怀生,你想咋样?”

“大伯父说有个县丞的缺等着我。如果我同意和离,立马就能上任去!”

这是好事儿啊,可是前提却是要和李萱和离,孩子也不能要。

不过只是个女儿,张怀生倒是不怎么心疼,何况养个女儿,等长大了,还得给她出嫁妆,不如跟着李家那边,既能找个门第高的婆家,也省了一副嫁妆,不管什么时候,女儿都得叫自己爹,他这也是为了女儿着想。

张家人现在是既想得到那个县丞的职位,又不想失去了李家这么亲,可问题的关键是,不是你想怎么样就怎么样,想要事事都有好处,那也得看看自己有没有这个本事。

张怀生想着,如果自己不同意,那么不仅这个官当不了了,还更得罪了李家,自己如果一点儿错也没有,还能理直气壮的骨头硬一些,可是如今却。

得罪了李家,在这京城还想继续呆下去?这是不可能的了,所以张怀生已经下定了决心,和李氏和离了。

再怎么说,女人不比男人,男人还能娶黄花闺女,而女人,只要嫁过一回,还带着一个孩子,也就那样了。

他现在有官做,还有个青梅竹马的莲妹陪着自己,而且就快有儿子了,从哪边选都是这种选择。

于是张怀生做出了决定,和李萱和离。

尽管张怀生的娘不同意,事情已经成了定局,张怀生与李萱以后没有关系了。

而张怀生也准备出任太明县的县丞。

他们住的院子,本来就是李萱自己的,给了他们收拾东西的时间。

张怀生的娘还想着要把这院子给霸占了,或者转手给卖了,可惜怎么能入了她的意?张怀生不想自己的娘再做出得罪人的事儿,就抓紧了时间,让人收拾东西。

李萱算是解脱了,拿到了和离书,以后她就带着女儿过日子了。

她不想回到娘家住,因为自己的祖母知道自己和离后,很是生气,直说不认自己了。而父亲有跟没有一样。

好在她自己手头上有嫁妆,也不愁养不活自己和女儿。

房子和钱都有,以后深居简出,何必要过寄人篱下的生活呢?

是啊,出嫁的姑娘,再回娘家,那就是客人了,可不就是寄人篱下?她现在只想把容姐儿好好的抚养长大,别的什么都不想。

在京城,安全问题不是问题,她又不是只和容姐儿两个人住,还有好几房的下人呢。再则,大伯母那边也时不时的派人过来看望自己,没有不长眼的过来骚扰。

宫里皇后传旨,让李舜华进宫去。

这几年,李舜华进宫的次数也挺多的,不算什么稀罕事儿。

特别是有什么节庆的日子,更是从来没有少过。

太后和皇后的千秋节,都是必须去的。只是这一次非年非节的,不知道皇后让她进宫是干什么。

因为没有叫王氏,所以王氏也不好跟着,不过知道女儿应付这些不成问题,也不太担心。

进了宫里,打点要周全,李舜华从来都是带足了银子,给人银子还没有什么人不高兴的。

引导李舜华去皇后宫里的小太监得了银子,状似不在意的对李舜华说道:“娘娘今天高兴,把太子爷府上的几个皇孙也叫过来了。”

“多谢公公提点。”李舜华微笑着说道。

要说这皇后,最近一段时间的心思,李舜华也明白了,无非是想撮合自己和太子的儿子的婚事,别看她现在还不到岁数,可是也备不住有人打主意。

太子是皇后所生,但是太子的地位也并不是那么牢靠。皇后作为亲娘,自然是想要给自己的儿子增加筹码,增加筹码最方便的法子就是联姻,把两者的利益紧紧的联系在一起。

李舜华的父亲和舅舅都手握兵权,太子和皇后不可能忘记,只是太子的年龄比李舜华大多了,而且早早的有太子妃了,李舜华才这么大点,跟太子是不能相配了,可是太子不是有儿子吗?

用儿子和李家联姻,也是很不错的办法。

这几年,太子和几位皇子内斗的厉害,不是你占上风,就是我绊你一脚,大家各有胜负。

皇后作为后宫之主,更是有便利的条件,所以今天把李舜华给弄进宫来,还把太子家的孩子也叫了过来,李舜华就明白是什么意思了。

对于李舜华来说,太子家的几个孩子,都是小孩子,她根本就没有朝那边靠的意思。

但是维持表面的平和还是能办的到的。

到了皇后面前,拜见了皇后,得了皇后的夸奖,然后皇后就让太子的长子陪着李舜华去御花园里逛去了。

太子的长子也是皇长孙,比李舜华大两岁,长得还可以,只不过大概是从小就宠着,性子不怎么好,勉强陪着李舜华来到御花园,看见周围也没有别人,就恶狠狠的对李舜华说道:“皇祖母让我陪着你,可是你不要得意,你个丑八怪,我是不会娶你的!我表妹比比好看多了!”

这个年龄,就知道娶或者丑美了。大概平时只有别人听他的,现在让他耐着性子陪自己,肯定不耐烦了。

李舜华说道:“皇长孙说的话我不明白,什么娶不娶的?某不是皇长孙听错了吧。”

皇长孙想到祖母和母亲都跟自己说的,可是自己不小心给透露出来了,祖母他们只让自己好好哄着这李家的丫头,他还是无意间听母亲他们说的,可是皇长孙自幼与自己的表妹关系好着呢,两小无猜的,感情自然就有了。

如今看这李家的丫头怎么看怎么不顺眼,可是也不能让人知道自己已经知道了祖母他们的意思,于是就说道:“是你听错了,我什么时候说过那话?你可不要胡说八道,不然让你好看,哼,既然这样,你就自己一个人玩吧,我可不奉陪了!”

能陪着来到这边,已经是皇长孙的极限了。现在嘛,他可管不了那么多了。

皇长孙扬长而去,自然有人把这边发生的事儿回禀给了皇后,皇后气得不行,“太子妃是怎么教的孩子?简直是胡闹!”这个时候是发脾气的时候吗?

先把人哄好了,到时候凭着长安侯疼爱女儿的那个劲儿,不愁他不站在太子那边,不过是个女人,不喜欢以后纳自己喜欢的不就行了?

在成大事之前,该忍的就得忍!如果不能忍,还办什么大事儿?

因为皇长孙这不负责任的行为,皇后为了安抚李舜华,又给了李舜华很多赏赐。

李舜华根本不在意那皇长孙说自己丑的事儿,他越是厌恶自己,自己才更是安全呢。

这种皇家,进去了就是个是非窝。得亏他那个表妹给力,自己一点儿错也没有,就能全身而退了。

皇长孙的表妹,自然是太子妃的娘家侄女儿了,太子妃的娘家,就是永乐侯府,当初出现霉米毒死人的事儿,还被皇上训斥过的。

永乐侯府自然想巴着太子这边,想要一代一代的荣耀富贵下去。

而太子妃呢,也希望自己的儿媳妇是娘家侄女儿,从小就把娘家的一个侄女儿带到东宫,和皇长孙从小就长在一起,关系自然比别人好多了。

第52章 定亲

只是现在形势比人强,为了增加筹码,不得不改变策略,想要让皇长孙和李家定下亲事。

只是大人们还能知道事情的重要性,可是对从小就说一不二的皇长孙来说,这是不能接受的。让他虚以委蛇的哄一个不喜欢的女孩子,他办不到,于是就成了这样了。

皇后把怨气都怪到了太子妃身上,觉得太子妃小家子气,从小就把自己的内侄女儿接过来,就只想着她的娘家,可惜她的娘家是个不中用的,既然不中用,就不要什么都霸占着。

不说宫里皇后那边怎么训斥太子妃,就说李舜华从宫里回来,她娘王氏就把她叫了过去,问了问宫里的情况。

李舜华对自家娘也没有什么隐瞒的,把自己在皇后宫里遇到了皇长孙,然后皇后让皇长孙陪自己去御花园玩,接着皇长孙口出恶言直接走人了,都一一说了个清楚。

这样的事儿,她也不必瞒着自己家里人,他们做得出,自己为什么不敢说呢?

虽然那皇后哄了自己,还给了自己很多东西,还问了自己皇长孙说了什么话,当初自己没有把皇长孙说的告诉皇后,想当然,告诉了也没有什么好结果。

皇后以为自己年纪小,什么都不明白,那就让她这样以为好了。

王氏对皇后这种拉郎配的行为很是不满,她女儿才多大啊,就想着这一招。

而且,那皇长孙也不成样子,无非就是出身好一点,可是行为举止哪里像一个皇长孙该有的样

子?

这么小的年纪,就惦记上自己的表妹了,还敢说自己的女儿丑!她女儿可以说,不仅不丑,而且很漂亮!

王氏当然不会让自己的女儿嫁给这个皇长孙,那不是把女儿朝火坑里推吗?

只是这皇后隔段时间就要把女儿叫过去,打的真是好主意。

现在看着女儿年纪小,没有什么避讳的,所以才敢这样。

至于为什么皇后没有直接下懿旨订婚,那是因为这位皇长孙的婚事,可不是皇后一个人做得了主的,更何况,他们家也不是没有权势的落魄人家,宫里会连知会一声都不,就直接下旨的。

不过鉴于皇后这么频繁的召自己的女儿进宫,到时候说不得就有人说些话了。

王氏跟李煦之商量,两个儿子的婚事,他们不担心,可是女儿的婚事,怎么着也得开始操心了,不然真的被那皇后一个瞎挑,真的配给那皇长孙,那时候事情就麻烦了。

李煦之说道:“皇后的主意不会成的,你忘了,还有太后那边。”

太后可是打着另外的主意,想着那娘家的侄孙女说给皇长孙呢。这两个人会打擂台的。

王氏说道:“他们两个人怎么打擂台我不管,可是要把我女儿牵扯进去,我就不能不作为了,你想一想,皇后经常把舜华叫进宫里去,还让皇长孙陪着,长此以往,难道不会从宫里传出点消息出来?就是不传,皇后也会安排人让大家知道她的心思的,她这样的心思一出,这京城里还有谁敢和咱们结亲?难道真的要等太后和皇后谁争赢了,咱们才有出路?”

这说的倒也是,只是李煦之想着女儿还太小,这么小给她定亲,他还是舍不得。

但是与其搅合到皇宫里的太后和皇后,甚至是太子妃中间去,定亲似乎是不错的选择。

可是,京城有这个胆量,跟皇后争人的,似乎没有几个。哪怕不怕皇后,也得面子上过得去。

李煦之想到了舅兄西宁侯王震辰,不知道他那边有没有好的人选。

没有想到的是,李煦之这边还没有写信过去,西宁侯那边也来了信,信上的内容倒是和李煦之不谋而合了。

“我兄长说的是琅儿?”王氏问道。她还有些不敢相信,让女儿和自己娘家的侄子定亲,王氏自然是愿意的,她哥哥很喜欢舜华,又是亲舅舅,嫁过去一点儿也不会受委屈。

只是,“琅儿会不会年纪大了些?”自己的侄儿自然是好的,王琅人聪明,长得也一表人才,能文能武。但是却比舜华大了九岁呢。

这些年,王琅也没有成亲,西宁侯对他也没有办法,“要是琅儿自己不乐意,我们勉强也没有什么用的。”

李煦之说道:“年纪大一些才更会心疼人,更何况,是他表妹?打九岁也不算大。每次琅儿来京城的时候,都给舜华带很多好玩的东西,我看他对舜华比别人要有耐心多了,”他自己的女儿,觉得配谁都能配得上,更何况,舅兄既然能写信过来,那么肯定是已经把王琅那边搞定了,不然对自己的外甥女食言,那就不好了。

至于王琅的年纪大一些,那真的没有关系的,女儿就该找个年纪大一些的疼她呢。

“咱们琪儿比琅儿还大一岁呢,也不算大了。”李煦之说道。

大儿子年纪比王琅还要大一岁,都没有定亲成亲,所以王氏倒是不在乎侄儿这个年纪还没有成亲,男孩子年纪大一些,一点儿也不着急,只是问题是,她女儿的年纪似乎小了一些,等女儿能够嫁人了,至少得十五岁吧,还得六七年呢,过了六七年,王琅都多大了,二十好几了。

这不是耽误事儿吗?

可是李煦之说道:“总比胡乱找一个好吧,好姑娘等多久都不算晚。舅兄那边你还不放心?至于琅儿这边,他也快要过来了,到时候你自己去问问,看看他的意思,要是他很勉强,咱们也不必说了。我看把舜华嫁到她舅舅家去,就是皇后那边也说不出什么话来。”

西宁侯皇后不敢得罪,何况,他们是亲戚结成姻亲,更合情合理。现在也只有舅兄那边有胆量敢和自己家结亲了。

这倒也是,王氏相信自己的兄长知道皇后的所作所为,也不会退缩。

再又一次自己的女儿被召进宫里去后,王氏心里已经下定了决心,如今出门做客,人家都会问自己,女儿进宫多么多么的好,是值得炫耀的事儿。

王氏也不是傻瓜,知道事情再拖下去,未免真的被皇后算计了。

王氏笑着对别人说道:“不过是皇后娘娘想找我家女儿说说话,上次我不听说皇后娘娘也找你家女儿进宫了去了吗?”

那人这才不说话了。

等王琅风尘仆仆的到达京城的时候,王氏留他在自家住下,这次王琅是痛快的答应了,以前每次来京城,王琅都是去自己家在京城的府上的,这次竟然直接同意住在长安侯府了,王氏心里一动。

接风洗尘后,王琅先进宫拜见了皇帝,交了差事,王氏找到机会,单独见了王琅,问了家里的情况,然后就说到了那封信,问王琅知道不知道他爹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