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一人到了一个隔间,这个时候,她们的丫鬟都是在外面候着的,毕竟再贴身伺候,也不可能跟着上到了净房,那就属于个人*了。

“你家里是不是打算给你说亲李家?”王茹的声音从隔间传过来,正因为这里没有旁人,形成了相对密封的环境,王茹才会说出来,两个人说的话,也没有第三个人听得见。因为外面没有别人家的丫鬟,所以这净房里,就她和钱盈盈两个人。

钱盈盈没有说话,王茹却道:“你别不说我是知道的,可是,我劝你,别打这个主意了,你家里已经出了一个世子妃,还想嫁到李家,是不是忘了容家的教训了?”容家就是不知道满足,所以才会被赶走的。

钱盈盈听了说道:“容家怎么了?容家只是回老家了,你这是什么意思?”

西宁侯不让别人说容家的是是非非,也是看在长子和次子的份上,所以哪怕有人知道内情,也从来不拿出来往外说的。

现在王茹说了这个,正好被钱盈盈抓住了把柄了。

王茹气闷,说道:“哼,这里就我们两个人,要是别人知道我的话,也就是你传出去的,我到时候自然会找你!现在不说容家,那么,就说说你家的打算,别以为我没有看出来,你家想把你嫁到李家来,我看你别做梦了!人家李家把姑娘嫁给了我二哥,你觉得你有可能吗?”你姐姐是世子夫人,说不定什么时候,就和二公子他们有了不可调和的矛盾了,你一个钱家的姑娘,要是嫁进来,那李家能同意吗?

“别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自己想的龌蹉,就把别人也看得龌蹉!”钱盈盈冷冷的道:“你自己想嫁进来,谁也没有拦着你,有本事,你自己达成你的愿望,我只知道,婚姻大事儿,是父母之命,我的父母给我说什么样的人家,我就安心的待嫁,而不是在这里威胁这个,威胁那个。你要是再纠缠不清,我就把你今天的话说个大家听,让大家评评理,看看你说的到底对不对。”

谅这王茹也不敢说出去,她把世子和二公子的矛盾给夸大了,这要是被人知道,那王茹一家子也别在西宁府混了,还没有怎么样呢,就想挑唆大公子和二公子的矛盾,这不是找死吗?

哪怕她姓王,也不能帮着她。

王茹没有想到这钱盈盈这么牙尖嘴利,一时之间有些结巴,“我,我可没有任何意思,哼,你自己断章取义,不跟你说了,反正你们钱家别想把好处都占了!”

王茹家里也打算把她说给李舜华的二哥,可是眼看着钱家也有这个打算,王家就着急了,王茹更是趁着这个机会,找了钱盈盈单独说话,让钱盈盈自己没有了这个打算。

可是没有想到,钱盈盈反过来把自己说了一顿,还威胁自己。

王茹把钱盈盈给恨死了,她姐姐死活都生不了孩子,背地里被人说了多少闲话?

真以为是世子夫人,就比别人高一等了吗?到时候不定怎么样呢。

王茹这些话,都是她娘说的,她自己听到的,王茹的娘就是个碎嘴巴,喜欢说了东家说西家,特别是西宁侯府的事儿,她最喜欢说了,不过她也知道,到外面不能说,于是在家里的时候说,这不,王茹就成了她的听众,把一些话记起来了。

王茹的娘喜欢说钱氏生不出孩子来,以后不知道便宜了谁,又说李家这样的人家,高门大户的,谁要是能嫁进去,以后说不定就有大造化。

要是王茹不姓王,可能王茹的娘还要打西宁侯府的主意,可惜的是,当初王茹的爹是和西宁侯连了宗了,属于本家,那西宁侯府就不是王茹的归宿了。

而除了西宁侯府,现在最好的人家,可不就是这李家了?

谁不知道,王氏是西宁侯的妹子,要说西宁侯是西宁的土皇帝,那么王氏就是这里的公主!

王氏家里的儿子,还不就是香饽饽?谁不想把姑娘嫁进去啊。

王茹的娘一直交代她,跟李舜华搞好关系,有了个好印象,以后被王氏看进了眼里,那事情就水到渠成了。

王茹说起来还是王氏的娘家侄女儿呢,这是王茹的娘说的话,连了宗,这层关系,被王茹的娘拿着到处说。虽然有很多人都没有把王茹的娘和他们家放在眼里。

老话说的好,皇帝还有几门穷亲戚呢,你一个远了不知道多少的人家,谁还会怕你?顶多是打狗还要看主人罢了。

或许王茹家也知道这个关系比较远,所以才急于要把关系拉进,结成姻亲,不正是一个好的不能再好的方法了吗?只要王茹嫁到李家了,谁还敢说,他们是外四路的亲戚?

第73章 战争

打胜仗了!

这消息一出来,西宁府全民欢腾,这次还不是普通的胜仗,而是直接把西蛮的可汗给活捉了,直捣王庭!

等大军回来的时候,已经腊月了,可是西宁府的老百姓都自发的在街道两旁迎接这些打了胜仗的将士们。

李舜华和陈曦在一个二层的酒楼里抱了包间,正好可以看到入城的军队。

他看到了自家爹,也看到了自家大哥和二表哥。这话总震撼不同意以往,那是一种上过战场的肃杀之气,让人不由的敬畏起来。

陈曦也脸上通红,她看到了自己的未婚夫,她的未婚夫是个英雄呢。

想着以后就是跟这样的人过一辈子,陈曦的脸更红了!

她还怕被李舜华发现,偷偷的朝李舜华那边看,结果发现李舜华什么也没有发现,不过,下面的人,也有她的未婚夫,可是小丫头怎么一点儿都没有脸红?

或许是年纪太小了吧。陈曦心道。这样一想,就很理解李舜华了。

“陈姐姐,我估计爹和大哥他们,先要去舅舅那里,才会回家呢,咱们不如先回去如何?”

陈曦点点头,和李舜华先回去了。

大军得胜,自然是要犒赏三军,西宁侯很是高兴,解决了后顾之忧,这下子也不怕朝廷的人来个前后夹击了。

西蛮的可汗现在被抓住了,西蛮没有了首领,那些想要当可汗的人又多,这争夺王位,就够他们好几年的忙乱了。

攻打西蛮之前,他们也了解了西蛮的情况,各部落的势力相当,谁也别要谁的强,可是谁也不服气谁,要不是现在的可汗在,恐怕早就内乱起来了。

所以擒贼先勤王,把这个有凝聚力的可汗给抓了,那边不乱才怪。

只不过活捉了这个可汗,对这个可汗的处置,倒是一个问题。

有说直接送到京城,让京城的人烦恼去的,也间接的表明了自己现在不和朝廷做对的态度。

可是,也有人说,万一把这位送到了京城,京城的人又别人给放回去了,那不是放虎归山,他们这仗不是白打了吗?

这倒也是,厉王很有可能这样做,利用这位可汗对西宁的恨,再掀起波浪,这样,他们就很不利了,所以送到京城的做法,给与否决了。

“父亲,孩儿倒是有个想法。”王琅说道。

“你说!”西宁侯也不想养着一个光吃饭的人。

王琅道:“咱们可以等西蛮各部落争抢落定后,再把这位可汗送回去,到时候,新旧可汗是不可能共存的。”

“妙!这样以来,那西蛮就没有安稳的日子了!”西宁侯对二儿子很是满意,这个法子不错。

反正样一个这样的人,也用不了多少粮食,就先养着吧。

事情就这么决定下来。西宁侯事后对李煦之说道:“我现在的心情很复杂!”

因为说把那位可汗送到京城的,正是自己的长子王璟。西宁侯觉得长子考虑事情不全面,而以后他是要把西宁侯府交给长子的,可是现在他有些不放心。

二儿子比长子有出息一些,还能带兵打仗,样样都像自己,就是想法,也很可靠,他本来应该赶到欣慰的。

但是毕竟是次子,如果他多偏心次子,那么长子那边会不会被人挑唆了,然后两兄弟反目成仇,甚至自相残杀?

如果成了那样的局面,他争来争去,是为了什么?

还不如当个田舍翁好了!

正因为李煦之是他可以放心说话的人,所以西宁侯才在李煦之面前说这些心里话。

李煦之明白自己舅兄的意思,不过,李煦之还是安慰说道:“他们是嫡亲的兄弟,感情自然不一般,舅兄你也说了,是怕身边的人影响了他们,那么他们身边的人就至关重要了,我看大外甥媳妇也是个好的,有她在一边,璟哥儿很难被人挑唆。”

是啊,钱氏是个好的,只是可惜,钱氏没有生子,这一点也是西宁侯所忧虑的,不过钱通是个好下属,他也不想插手长子的内宅的事儿。

而采纳了二弟的意见,却把自己的意见说成了是不好,王璟这心里也不是滋味。

等钱氏过来给他宽衣的时候,发现丈夫脸色很不好看。

“世子,是不是有什么为难的事儿?如果您乐意,可以跟妾身说,咱们是夫妻,本是一体,世子的烦恼就是妾身的烦恼。”钱氏说道。

王璟想着,可不是夫妻一体,这世上只有妻子和自己的利益是一致的,只有自己好了,她才能夫贵妻荣。

王璟道:“今天商量那西蛮可汗的事儿,我说把人送到京城,这样也可以稳住京城的人,咱们能争取更多的时间,可是父亲却反驳了我,反而听取了二弟的意见,想着过段时间,再把人送回西蛮去。”

王璟把大概的情况说了,他觉得自己没有做错,想法也是好的,但是为什么父亲只听二弟的,而不听他的?

是不是因为父亲的心里,就一直偏心二弟?

要不然,怎么把军队也交给二弟,连给二弟说的亲,都是姑母家的表妹,要知道姑父和姑父家的两个表弟,可都是将帅之才,以后二弟岂不是如虎添翼?

钱氏道:“世子,妾室不懂朝廷上的事儿,可是却知道,那厉王一直在和咱们做对,如今没有过来攻打咱们,也只是暂时的情况。早晚就要过来的。如果真的把那为可汗送到厉王身边,咱们和可汗有仇,所谓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难保那厉王不会和这位可汗联手,到时候把子嘛呢西宁府给围攻了。更何况,京城远在千里之外,咱们的人更不好掌控。

虽然说,把这位可汗送过去,能让京城暂时的觉得咱们西宁府是站在京城这一边的,可是越是这样,京城那边,越是觉得咱们软弱可欺。我知道世子都是为了咱们西宁府好,父亲也肯定能知道世子的一片心,不如世子好好的跟父亲说说您的想法,父亲是长辈,即使咱们说的错了,在长辈们面前也不丢人。”

钱氏没有说一句王璟错了,因为越说他错了,越是让王璟反感,反而这样说,王璟才听得进去。

只是钱氏想着,到底是谁挑唆了世子爷,对二爷那边有了嫌隙?

这才什么事儿都没有,丈夫就有了防备的心思,到时候真的成了事儿了,岂不是兄弟二人直接反目成仇了?

这可不是钱氏乐意见到的,她相信二爷那边没有争权夺利的心,但是如果次次的被防备,这心也冷了,不定要出什么事儿呢。

钱氏说道:“妾身才进门的时候,听世子爷跟妾身说,小时候世子摔断了腿,二爷当时更小,就把世子您给背了回来。世子和二爷这么好的感情,比别人不强多了?”

王璟听钱氏这样一劝,心里的阴霾就少了很多,是啊,他和二弟是一母同胞的兄弟,就是防备,也不该防备二弟,还有两个异母的兄弟,说不定正虎视眈眈呢。

要是自己和二弟两败俱伤,那可就便宜了三弟和四弟了!

想通了的王璟,心情很好,自己的二弟有出息,被父亲重视,总比三弟和四弟被父亲重视要好吧。

试想一下,如果是三弟或者四弟带兵打仗,还得了父亲的欢心,那么自己岂不是更是忧心重重了?

所以说,有个贤内助,对一个男人很重要。如果钱氏也是四五不着六的,那两兄弟之间的矛盾只能是扩大化,甚至是不可调和。

西宁侯府举行了庆功宴,李舜华家里也准备了满满一桌丰盛的酒席,等李煦之和李骐回来,一家五口人庆祝大家团圆。

李骥更是羡慕的不得了,他还从来没有上过战场,非要听他大哥说说战场的事儿。

当然,不是在饭桌上,不然这饭菜还怎么吃进去?

李骐可不想把战争给美化了,事实上,战争是残酷的。到处是血流满地,残肢尸体。

李骐说道:“如果有可能,我希望这世上都没有战争。咱们现在这样,只是为了以后减少战争!”

李骐没有忘记,他上战场第一次杀人的情景,一腔血飙到自己的身上,那血是热的,可是自己的手心却是冷得。

杀人的第一天,他恶心的连饭都吃不进去,只想吐出来。晚上睡觉还做噩梦。

还是二表弟跟自己说了,他才缓过来,二表弟说,他第一次杀人,也是晚上做了噩梦,可是之后呢,你不杀他们,他们就要把你给杀了,甚至是杀了你们的亲人,既然这样,干什么不杀?

从来入侵的都是这西蛮人,他们作为抵抗者,难道就不能允许他们主动反抗?

之后呢,再上战场,李骐就慢慢的习惯了,也不会看到砍头的就受不住,身上的盔甲沾满了敌人的鲜血,而他自己身上也多了好几条伤疤。

他是为了自己国家的老百姓而战的,并不是那种故意杀人的凶神恶煞。这样的战争,又有什么不对呢?

李骥毕竟没有亲身经历过战争,只有等他亲自上了战场,才知道是怎么回事儿了。

第74章 心比天高

李骐回来了,他和陈曦的婚事就要提上日程了。

所谓的有钱没钱,娶个媳妇好过年,王氏是希望在年前就把陈曦给娶进门来,毕竟李骐也不小了。再加上陈让和陈曦千里迢迢的过来,也是让他们安心的意思。

陈让表示,一切都听伯母的,他本来就是要把妹子送来嫁人的,妹子能嫁到婆家去,以后由婆家的人照顾,他能放心不少。

母亲把妹妹嫁给李家,也是对李家的充分的信任,毕竟这种情况下,如果母亲想要反悔,也有的是机会,可是母亲却没有。反而让自己把妹妹送了过来。

对朝廷是不报希望了,也会越来越乱的。

陈曦因为没有长辈在身边,所以王氏拜托了钱氏,帮着张罗张罗,钱氏欣然同意了。

因为婚事是早就定好了的,又是在这种情况下,所以把日子定在了腊月二十,这天正是宜嫁娶的黄道吉日。

陈让过来的时候,带了不少房契和银票,加上王氏自己也给了陈曦不少东西,西宁侯那边也出手了不少,所以陈曦的嫁妆单子,相当的可观。

当然,李家的人并不因为嫁妆的多少而决定对媳妇的态度,早早的把儿媳妇娶进门,才是王氏和李煦之的愿望。

李舜华作为小姑子一枚,反而没有什么事儿,只等着成亲那一天,负责招呼来吃酒席的姑娘们。

她大哥在腊月二十的时候,已经穿戴一新,带着伙伴们去结亲去了,高头大马,好不热闹。

陈家买的宅子距离李家不算远,等听到结亲的人回来了,王氏让等会儿拜完堂了,去新房陪一陪自己的大嫂。

免得儿媳妇连个说话的人也没有,可见王氏是很体贴自己的儿媳妇的。

等李骐去前面喝酒去了,李舜华到了新房,陈曦的盖头也已经揭了,李舜华让人把食盒拿上来,笑着对陈曦说道:“大嫂你饿了吧,我大哥让我准备了一些吃食。”

陈曦脸红彤彤的,有着新嫁娘的娇羞,等听到是自己的丈夫让小姑子准备的,更是心里甜如蜜。

而且,现在小姑陪着自己,又是熟悉的,她那颗不安的心,突然就平静下来了。

李舜华陪着陈曦用了些饭菜,陈曦因为是悄悄的过来的,身边的丫鬟没有几个,来到这里现买的,还有就是王氏给她送来的,如今手头上也不缺丫鬟,不过李舜华也把家里的一些情况告诉了陈曦,包括自己大哥的一些爱好。

既然已经成了夫妻,李舜华希望大哥和大嫂能够恩恩爱爱的,人那,一辈子不容易,能和喜欢的人过上一辈子,那才是幸福呢。

这边倒是没有三姑六婆的过来看新娘子,新房里显得很是清静。等李骐应酬完毕回来后,李舜华就趁机告辞了。

大哥大嫂的洞房花烛,她可不想给打扰了。

王氏这一天真是忙,忙着安排事情,忙着招呼客人,就是到了晚上,也继续忙着,所以说呢,这娶媳妇,真的是忙,好在她就两个儿子,也就忙两次,到时候二儿子娶媳妇的时候,还有大儿媳妇帮忙呢,所以她最忙的就是这一次了吧。

一直忙道半宿,才算是能歇息了,而李舜华也陪着母亲,吩咐人把该入库的入库,办这种事儿,哪怕下人再多,也是忙啊。

东西少几个不算什么问题,只要不出大事儿,就是好事儿。

“快去歇着吧,第二天还要等你大哥和大嫂见礼认亲呢。”

新婚的第二天,新娘子要在丈夫的带领下,去见婆家的人,这是规矩。

好在他们在西宁府的就这一房人,陈曦都是见过的,也用不了多少时间。

李舜华对她娘说道:“娘,你去睡吧,剩下的我来安排。”明天早上,给大嫂准备的补品,也得在晚上提前炖着,还有扫尾的工作。

她娘今天已经够忙了,作为女儿,是该给娘分担,况且,她年纪小,少睡一会儿,也碍不了什么事儿。

第二天一大早,李舜华也换好了新衣服,带着丫鬟们去正堂,今天可是自家大嫂第一次和家里人见面,大家都很隆重。

等李舜华到了正房的时候,范县大哥和大嫂已经到了。

大哥倒是和平常没有两样,倒是大嫂,脸上有羞涩和不好意思,不过很快就稳定了情绪。

李家的规矩不严,大嫂端了茶,分别给公公和婆婆递过去,得了公公婆婆的红包,剩下的都是平辈之间的见礼了。

因为李舜华是小的,所以得了大嫂的见面礼。是大嫂自己做的针线。

他们离开了京城,祠堂自然就不在西宁府,不过这边简单的弄了一个祖宗牌位,李骐带着妻子陈氏去跪了三拜,陈曦就是正式的李家人了。

王氏说道:“以后我可就能清闲下来了。”她打算慢慢的把手头的事情交给儿媳妇,以后也能想一想儿媳妇的福。毕竟陈曦是长子媳妇,这个家以后也要交给他们,所以这事情是她义不容辞的。

王氏对李舜华说道:“看见了吧,还是当小儿子媳妇好,不用多操心,娘也是为了你好啊。”

说的是把女儿许配给王琅的事儿。不是长子媳妇,就不用操心一大家子的事儿,她女儿更多的是享清福。

嘿嘿,那大嫂就是倒霉的人了?这话李舜华可不敢在自家娘面前说,不然非要被说一顿不可。

不过家里有了大嫂了,是很多事儿包括李舜华自己,都觉得轻松了不少。

难怪大家都喜欢能干的媳妇,真是那个道理啊。

在家当小姑子,比在婆家当儿媳妇要好多了。

而陈曦呢,嫁过来后,忙碌起来,才觉得过的更充实一些,如今她已经是李家的人,忙碌也是为自己家人忙碌,且家里的公婆和弟妹们,都对自己很尊敬,哪怕是丈夫,也是好的。

她自小见了很多人家家里,男人都是好几个女人,先不说这正儿八经的妾室,就连身边的丫头,都可以红袖添香。

但是自己的丈夫,却不是这样,身边除了自己这一个女人黑自己带来的丫鬟,别的丫鬟都只是粗使的丫鬟。

更不用说,婆婆也没有送什么通房丫头之类的。

嫁到这样的人家,她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呢,以后啊,这就是自己的家了。

等李骐和陈曦三朝回门后,家里就多了一个人了,不过李舜华却在年前被二表哥接了出去,说是要打猎。

对于打猎,李舜华心里是喜欢的,不过到了这冰天雪地的地方,二表哥竟然要猎雪狐!雪狐可是个狡猾的东西,很不容易猎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