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门重生手记》作者:御井烹香

文案

人不死一次,很难知道自己贱在哪

豪门中的豪门,贵女中的贵女,焦清蕙这一辈子没尝过第二的滋味,到死她都是第一

不过,人都死了,第一又有什么用?这辈子她也就输这一次,连死都不知道是怎么死的

既然不想死,那就得好好活,活得好。许多事从前不计较,算她犯贱,再来一次,这些事,就和从前不一样了

内容标签:女强宅斗宫廷侯爵天之骄子

搜索关键字:主角:焦清蕙(蕙娘)┃配角:权仲白,焦勋,焦令文┃其它:重生

卷一:玉叶逢江草,凌波横塘路

1重生

痛。

焦灼。

伴着她跌落在地的,还有价值千金万金的焦尾古琴,一声轰然,琴碎了、弦断了,上好的蚕丝细线抽在她脸上,立刻就将比豆腐还嫩的肌肤,刮出了一道深深的血痕。可她又哪里还顾得上这个。

实在很痛,她想,她要叫,可她哪里还叫得出来,她恨不得抱住自己的脚,止住这几乎要抖碎脊柱的抖,可她的手指抬不起来,一点也动不了。温热的液体涌出来,洒在身上,很快又作了凉。

是谁害她?她想,她的思绪到底清晰了起来,在一片漂浮的、惊惶的叫声中,她用尽全身力气在想,究竟是谁,胆敢毒我。祖父、母亲、三姨娘——

她想不了了,焦清蕙又狼狈地抽搐了起来,她好痛,这辈子她也没这么痛过。她什么都想不了了,余下的只有痛、痛、痛痛痛痛。

渐渐的,痛变得轻了,一片白光飘了来,她忽然意识到,自己就要死了。

但她还未想死——她当然还不想死。焦清蕙又再一次挣扎起来,她还有那样多的事情要做,她还有、还有……她挥舞着手脚,仿佛这样就能挣开那一片浓稠致密的包裹,她不要死,她也许还能活过来,她怎么能就这么——

痛!

她骤然跌落在地,被温热的石板硌痛了手肘,连绣被都被带了下来,狼狈地勾缠了她的手脚,令她一时还挣不开这绵密的包裹。四周寂然无声,只有自鸣钟单调的摆动。

哒、哒、哒。

焦清蕙茫然四顾,过了好一会儿,她的眼神渐渐清明。

“都过去了。”她轻声对自己说。“你已又重活了,你不记得?”

她还记得,可梦却不记得。明知明天还有应酬,可重又上床,辗转反侧了许久之后,睡意依旧迟迟未至,她索性赤足行到窗边,轻轻拉开了厚重的窗帘。

窗外雪花飞舞,世界慢慢变作了冰雪琉璃,可这逼人的寒意,却被一室胜春的暖意给妥妥当当地挡在了外头,焦尾古琴就横在窗边琴案上,她驻足半晌,不禁又将视线调向了这价值连城的稀世珍宝。

自鸣钟在敲响,时间一点点地流逝,哒、哒、哒。

过了许久,这静谧而华贵的屋子里,才响起了一声淡而轻的叹息,焦清蕙伸出手来,轻轻地拨动了一根琴弦。

完好无缺的琴弦应指而动,发出了沉闷的仙翁声。

#

杨太太罕见地犯了难。

杨阁老大寿在即,阁老府里千头万绪,来回事的婆子从屋门口排出去,能排出一个院子还要有多,几个姨娘前前后后忙得脚不沾地,阁老太太却一应不理,在暖阁里翻着请柬和管事妈妈发牢骚。

“悉心招待,这还要怎么悉心招待?一等席面,一等的位置,恨不得能请到主人席上坐,还要特别传话进来,令我悉心招待,他焦家人就是矜贵到了十二万分,难道还比得过天家?天使都没有这么排场,才一赏脸传话,太太带着两个闺女过来——倒连老头子都惊动了,真是年纪越大,就越是琐碎,这样的事,还要特地进来传个话。难道不传话,我就不好好招待了?都说阁老日理万机,心机全用在这上头了。”

也是该抱怨,都到了内阁大学士这一步了,就是招待藩王,杨阁老都犯不着这样和太太打招呼。焦家身份虽然尊贵——大秦首辅,杨阁老的顶头上司——可要惊动杨阁老亲自传话,要不是杨家谨慎小心,过分低声下气,就是老爷子到底还是不放心太太办事。

她是阁老太太,抱怨句把,底下人还能说些什么?可阁老威严,一般人也不敢轻易冒犯,阁老太太自己说了两句,无人附和,她也只好收拾起态度,叹了口气,打发管事妈妈。“去把少奶奶请来吧。”

少奶奶权氏很快就捧着肚子进了里屋,也不知从哪里听来了婆婆的话风,她很是歉然,“听说爹传话进来,本来就想过来的,谁想到肚子里的小冤家折腾得厉害……”

到底是少奶奶,几句话就说得杨太太雨后天霁,“知道你是双身子,不是焦家的事,也不请你过来。这一次焦家很给面子,虽说老太爷估计还是请不动的,但四太太不但应了过来,还说会带上两位千金。帖子一送到,老爷那里就送了口信过来,千叮万嘱,要我一定要好生招待,万不能令三位贵客受了委屈。”

她一撇嘴,没往下说:杨老爷还特地交待,这些年杨家一直外任,不比少奶奶京中出身,更能切中焦家人的脉门。杨太太要是心里没数,那就别摆婆婆架子吧,问问少奶奶吧。

“焦家的名气,是大得很。”听语气,这没说出口的话,少奶奶也是已经从别处听到了——她居然一点都不觉得公爹小题大做,“您上京不几年,对焦家的名声,怕是只模糊听说了一点,还没见识过她们的做派吧?”

说起来,杨家也算是红得发紫——一百多年的西北望族,如今家里出了一个巡抚,一个阁老,子弟们也是争气的多,不争气的少,有知府、有翰林,有进士,有举人。满朝文武,能和杨家比较的人家并不多见。就是四少奶奶权氏,出身也是一等国公府,更是金尊玉贵的嫡女出身,可这个阁老府的当家少奶奶——国公嫡女,提起当朝首辅、内阁大学士、太子少保焦阁老焦家来,语气却不知不觉,居然带了几分酸。

这酸味,杨太太自然也听了出来,她一扬眉,果然就来了兴致。“快给我仔细说说?”

“他们家那是有名的火烧富贵,我们这几户人家,平时吃用也算是精致了,和焦家一比,一个个倒都成了燎眉臊眼的野丫头了。京城人有一句话,‘钱会咬手烧得慌,糊味儿能熏了天’,这说的就是焦家。两个姑娘实在是养得娇,平时吃的用的赛得过宫里的娘娘……”少奶奶叹了口气,“品味可不就养刁了?这要是给她们挑出不是来,虽不说颜面扫地,可被人说嘴个一年半载的,那也是免不得的事。”

杨阁老进京不久,不过五年时间,头一年还赶上国丧,没怎么在外应酬。后几年焦家又有丧事,一家人闭门守孝,到今年秋天方才满了孝,渐渐地出来走动。杨太太对焦家女眷的名声,一向是有所耳闻,却不知所以然,乍然听说,不禁听住了。“大家小姐吃酒席,挑三拣四那是常有的事,怎么一两句不是,这就能被传开了去?她焦家女儿再娇贵,又不是皇后娘娘,一两句话,还被当作金科玉律了不成?”

“您头十年是不在京里。”少奶奶不禁又叹了口气,“焦家那个女公子,也实在是了不得。从小就得贵人的喜欢,当年皇上险些就要说她进门,先议定了是鲁王嫔,后来——先帝原话,嫌鲁王‘年纪大了,委屈了蕙娘’,竟要亲自安排为太子嫔。如不是焦家人丁稀少,焦阁老实在舍不得,恐怕如今她也是个娘娘了,以先帝恩宠来看,少说也是个贵妃……那一年,她才十岁呢。”

一样都是名门世族家的小姐,少奶奶就没有这个荣幸,到底是女儿家,她的语气里的酸味又重了几分。“一手古琴弹得是极好的,皇后娘娘都爱听,从前时常入宫献艺。生得又实在没得说,东西六宫十三苑,就算上咱们家宁妃,按先帝的说法,‘都实在是比不上焦家的蕙娘’。吃的穿的用的玩的,全是天下所有物事里精心挑选,尖子里的尖子……这样的人品,这样的家世,四九城里还有谁能驳回她的话?她说好,那就真是好,她眉头要是一皱么——”

平日再疏懒,自家的寿酒,那也是自家的脸面,杨家进京几年,也排过几次宴席,在京城人口中也是有褒有贬,这一次杨太太是无论如何也不想又给谁添了话柄,她眉峰微聚,倒是犯了难,“本来还把她同她妹妹文娘,排在庶出姑娘们那一桌呢,听你这一说,倒是把她往上提一提为好?”

京中规矩森严,嫡庶壁垒分明。不论家中势力大小,女眷宴客,心照不宣的规矩:嫡女们排做一桌,庶女们排做一桌,几乎已成惯例。少奶奶自然是看过这位次表的,她如此大费唇舌,等的就是婆婆这一句话,“这自然是要提的,她们虽是庶女,却记在嫡母名下。尤其蕙娘,同焦太太亲生的也没什么两样。过分薄待,焦太太也是要生气的——”

一边说,一边叫过管事妈妈来,“这次席面,是春华楼承办的吧?倒是正好,派人同大师傅打个招呼,就说焦家女公子当天是必到的,坐的就是西花厅那桌,他们自然知道如何行事。”

管事妈妈们平日里是受惯少奶奶拿捏的,没等太太吩咐,就已经恭声应下,退出了屋子。杨太太看在眼里,嘴上不说,心底难免有点不痛快,对焦家就有些鸡蛋里挑骨头。“焦家也是的,女儿虽要娇养,也没有娇养到这份上的。日后出嫁了,怎么应付三亲六戚?做人媳妇,谁不受委屈,她这个性子,难道谁给她一点气受了,她就寻死觅活的,回娘家告状不成?”

“就是没打算往外嫁……”少奶奶叹了口气,“焦家的事,您也不是没有听说。老太爷看中她招婿承嗣、延续香火,连先帝要人都没舍得给。要不是忽然有了个弟弟,这一次,想必焦太太是不会带她出来的。”

一般不是到了年纪的女儿,谁家的太太也不会轻易把儿女带上大场面,京中这些太太奶奶,谁的眼神不赛过刀子利,关在家里仔细调.教规矩都来不及呢,寻常无事,谁带心头肉出来受人的褒贬?也就是到了婚配的年纪,要‘冰泮而婚成’,开始物色佳媳佳婿了,这才把孩子带出门见识见识。这一次焦家把两个女儿都带出来,一家人来了一大半,看似单单只是为了给杨家面子,可有心人读来,却有些别的意思,那是半藏半露,瞒不了人的。

“这两个姑娘,年纪也都不小了吧。”杨太太缓缓摇了摇头,“听你这么一说,妹妹还好,姐姐的婚事却难办了,年纪大了不说,这样万里挑一的媳妇,谁家能娶?一般人家,怕也是自惭形秽,绝不敢上前攀附。能配得上他们焦家的年轻才俊,不是多半早说定了亲事,就是不愿受这份‘齐大非偶’的气。——再说,再娇养,那也是庶女出身……皇帝家的女儿愁嫁,我看着宰相家的女儿,也不例外嘛。”

内阁首相,可不就是从前的宰相了?一样是阁老,焦家两个女儿都愁嫁,杨家的女儿们却都嫁得好,嫡女二姑奶奶是侯夫人,就是庶女,一位是平国公许家的世子夫人,一位干脆就是宫中新近得宠晋位的宁妃。阁老太太说起这话,不免是悠然自得、顾盼自豪,少奶奶看在眼里,也不禁抿嘴一笑。

“这都是别人家的事了。”她轻声细语,“想要攀龙附凤的人家,也决不在少数的。媳妇现在想的,倒还是寿酒当天的事,您安排两位姑娘坐西花厅首桌,别的倒不打紧,就是撞上了吴姑娘,当天席间恐怕是有热闹瞧呢……”

杨太太神色一动,先惊后悟,“你是说——”

她思忖片刻,也不由苦笑。“就这么几个人,抬头不见低头见的,怎么安排都不是,也只能如此安排了……我看,干脆把你安排在那桌陪客,这可够份量了吧?在你这个正牌主人眼皮底下,也闹不出多大的风浪来。你看如何?”

少奶奶嫣然一笑,低眉顺眼,“婆婆见识,不知高出媳妇多少,自然是您怎么说,就怎么办了。”

#

有了少奶奶这一番话,到了大寿当天,纵使杨家是千重锦绣、满园珠翠,贺寿道喜之声几乎把杨太太灌出耳油来,也着实令她打从心眼里累得发慌兴致全无,可焦四太太一行人进屋来时,杨太太亦不免格外打点精神,亲自起身迎上焦四太太,又运足目力,看似不经意地瞥了焦太太身后一眼。

只见两名少女随在焦太太身后,一眼也未能分出高下来,她口中笑道,“四太太,咱们是近二十年没见啦,当年在苏州曾有一面之缘,您贵人事忙,怕是早把我给忘了。”

焦阁老入阁二十多年,哪管宦海风云起伏,他是左右逢源,伫立不倒,二十年来,在阁老位置上熬死了两个皇帝,如今的皇上已经是他侍奉的第三位天子。如此人家,自然不是新近入阁的杨家可以傲慢的,杨太太虽然客气,以焦四太太身份,却也能来个坦然受之。不过,焦太太也很给面子,“哪能忘记呢?当时路过苏州,承蒙您的招待……”

都是内阁阁臣,不管在朝中斗得如何险恶,两派人马几乎是杀红了眼,恨不得生啖其肉。女眷们在内宅,却要把表面功夫做好,杨太太和焦太太携手一笑,杨太太便望向焦太太身后,笑道,“这就是两位千金了吧?”

一边说,两人一边分头落座,焦太太抿唇一笑,满不在意,“蕙娘、文娘,还不给世婶行礼?”

焦太太身后这两位千金便同时福□去,莺声燕语,“侄女见过世婶,世婶万福万寿。”

这声音一入耳,杨太太心底有数了:只这一听,就听得出谁是姐姐,谁是妹妹。

两人本是姐妹,音质相似,殊为平常,文娘声线娇嫩,听着还带了几分天真,就像是随手吹出的一段笛音,虽也娇贵,但终是乡野小调。蕙娘一开腔,却像是古琴弦为人一碰,仙翁声中自然而然,便带了礼器的雅训,清贵之意,已经不言而喻。真是就一句话,两个人的性子就全带了出来。

她的眼神针一样地在蕙娘身上一绕,又望文娘一眼,便笑向焦太太夸奖,“真是春兰秋菊,各擅胜场。左边这位,就是清蕙了吧?”

这两姐妹本来一直望着自己的脚尖,此时清蕙听杨太太说话,方才慢慢把脸往上抬起。杨太太定睛一瞧——即使她膝下自己就有七位如花似玉的女儿,其中一位宁妃,更是六宫中数得上的美人,此时见了蕙娘,呼吸亦不禁为之一顿,过了一会,方才由衷叹道,“果然好容貌。”

打扮她是细看过的,除了衣料特别新奇雅致之外,似乎并无出奇,此时由清蕙这张脸一衬,才觉出锦衣虽花色素雅,可厚重衣料,难得裁得这样跟身又不起皱,且在重重衣衫中,还现出腰身盈盈一握,这裁衣人的手艺首先就好得出奇,再一细看,那锦衣上连绵的缠枝莲花,花色竟从未见过,锦缎里难得有这样葡萄青的底,也就是蕙娘肤色洁白胜雪,才压得住这样娇嫩的淡紫色。再合以银红色缎裙——连银红都红得别致,在日头底下,一动就隐隐有细密银光,这两样料子,杨太太几年来竟从未见过。

衣裁如此,就别说人了。焦清蕙面含微笑,谁都看出来只是客套,却又不能怪她什么,因她就只是站在那里,便显得清贵矜持,似乎同人间隔了一层——一个人若生得同她一样美,一双眼同她的眼一样亮、一样冷,看起来自然而然,也总是会有几分出尘的。

怪道先帝如此看重,甚至想许以太子嫔之位。一时间,杨太太竟有些后怕:现在焦家有了承重孙,蕙娘是可以进宫的了,若她入宫,杨家所出的宁妃日后能否再继续得意下去,恐怕就不好说了……

“世婶谬赞,清蕙哪敢当呢。”焦清蕙却似乎未曾看出杨太太眼中的惊艳,她微微一笑,客客气气地说,“只三年未见各位伯母、婶婶,我同文娘自然加意打扮,这才唬过了世婶呢。”

杨太太本已经看住了,被她一语点醒,这才回过神来,笑着冲文娘道,“这就是令文了吧?同姐姐一样,也都是个美人。”

焦令文生得的确也并不差,她要比清蕙活泼一些,笑里还带了三分娇憨,闻听杨太太此言,唇边含着笑花,一瞅姐姐,表现得也落落大方、惹人好感,“姐姐说的是,这全是打扮出来的,其实都是虚的,无非我们爱折腾罢了。”

“也要天生丽质,才打扮得出来,”屋内便有吏部秦尚书太太——杨太太的亲嫂嫂笑道,“三年没见,焦太太,两个如花似玉的花骨朵儿,都到了开花的时候喽。”

只看秦太太、焦太太的说话,任谁也想不出两家素有积怨,秦家老太爷秦帝师一辈子最大的遗憾,就是被焦阁老死死压住,未能入阁。焦太太抿唇一笑,“当着一屋子的美人,您这样夸她们,她们怎么承担得起呢?”

“我看就承担得起。”云贵何总督太太也笑了,“蕙娘,今日穿的又是哪家绣房的袄裙?这花色瞧着时新,可又都没见过。”

杨太太这才知道,怕是一屋子的人都没见过蕙娘、文娘姐妹穿着,她巡视屋内一圈,见众位太太、小姐的耳朵似乎都尖了三分,连自己儿媳妇也不例外,纵使她别有心事,也不禁暗自一笑。

正要说话时,却瞥见户部吴尚书太太面上神色淡淡的,她心中一动:吴家、焦家的恩怨还要追溯到上一代了,如今吴尚书的父亲吴阁老,同焦阁老之间也有一段故事的。看来,自己同儿媳妇担心得不错,这两家要在一处,必定要生出口舌是非来。

才这样想,便听见吴太太身边紧紧带着的吴姑娘笑道,“是夺天工新得的料子吧,也曾送到我们那里看过的——因我不大喜欢,就没留,现在倒记不真了,我瞧着像,娘您瞧瞧,可是不是?”

夺天工是北地规模最大、本钱最雄厚的绣房,同南边的思巧裳各执牛耳,成对鼎之势,‘北夺天工,南思巧裳’,全大秦就没有不知道这句话的女儿家。

一屋子玩味的目光顿时就聚到了吴姑娘同焦姑娘身上:都是新花色,这个看不上,那个却当了宝,特地做了衣裙,穿到了这样大的场面上来……

杨太太也看着蕙娘,蕙娘若无其事,倒是望向了母亲,焦太太笑眯眯地,轻轻点了点头,她这才微笑道,“想是嘉妹妹记错了,这是今年南边矿山里新出的一批星砂,染出来的料子同从前所有都不一样,思巧裳也不过染得了这几匹可用的,正巧家里有人上京,捎带来的,才不到半个月前的事,怕纵染出了新的,也没这么快送上京吧。”

吴嘉娘也是个出众的美人,打扮得自然也无可挑剔,听了蕙娘这话,她微微一笑,轻声细语,“哦?那是我记错了。”

蕙娘也望着她颔首一笑,“记得记不得,什么要紧呢?左不过一条裙子的事。”

杨太太心绪就是再差,此时都忍不住要笑,正好她亲家——良国公府权夫人到了,她忙借着起身遮掩过去,耳边还听见何太太问蕙娘,“这腰身这样贴,也是思巧裳的手艺?他们远在南边,倒是不知道居然做的衣服也精巧。”

这话倒是焦太太答的,“您也不是不知道,孩子们从不穿外人的手艺,外人也做不得这样跟身。是蕙娘院子里丫头自己裁的,瞎糊弄罢了——”

就是杨太太听见,心里都有些惊异:杨家也算是富贵得惯了,一个姑娘家身边,也不会放着这么一个手艺奇绝的绣娘,就专为她一个人做衣服。更别说还是做丫头使唤了,这样的手艺,在外头随随便便都是总教席,一年二三千银子不说,还不是奴藉,名气大一点,绣件能贡呈御览,一辈子都吃穿不愁了……焦家条件要不是比外头更好,她能甘心在焦家做个奴才?

也就是这时候,她才品出了儿媳妇说法里的韵味:就是在这么一圈大秦顶尖的豪门贵族里,焦家的富贵,也是火烧火燎,糊味儿能熏了天的那一种,别说是数得着,他们家数不着,不用数——焦家那是当仁不让,认了第二,没人敢认第一,能把天泼金的超一品富贵。

再回头一看蕙娘,心底又不禁生出了几分可惜——就只是随随便便坐在那里,腰板一挺,由不得全场人的眼神就聚到她身上,羡也好妒也好,都绕着是她焦清蕙。可惜这样人才,命却薄些,亲事上注定是磕磕绊绊,很难找到如意郎君了。

作者有话要说:中午开新文~

求收藏求留言求包养专栏~

2炫富

阁老寿筵,自然是香烟缭绕、细乐声喧,处处火树银花、雪浪缤纷,男客们由阁老本人并族中子弟、一应女婿外戚相陪,女眷们就交给阁老太太、少奶奶并姑奶奶们作陪,杨家人口不多,可夫家显赫的姑奶奶却不少,这个陪一桌,那个陪一处,是处处欢声笑语,都很给姑奶奶的面子,上一道菜,夸一个好字。连远处戏台子上演出的那些个吉祥大戏,似乎都翻出了新意,看得众人眉开眼笑、赞不绝口。

有少奶奶亲自作陪,西花厅内的气氛也不差,焦文娘一落筷子,眼睛就弯了起来,“这蟹冻,是钟师傅亲手做的吧。”

春华楼也算是京中名馆了,架子也足,一般酒席,是请不动大师傅钟氏掌勺的。这一点满桌子人心里都有数,却也不是人人都能吃出就中不同。云贵总督家的何莲娘便笑道,“文妹妹,你嘴巴刁呀,我尝着,同上回在许家吃的那一盘,似乎也没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杨家也是春华楼的常客,时常叫了整桌酒席回来待客的,杨四少奶奶当然品尝过春华楼的招牌菜,可她也吃不到焦文娘这么精。一时也好奇问,“这怎么吃出来的?”

“钟师傅手艺细,一样是蟹肉剁泥混肉做的冻儿,他的几个大徒弟,滴过姜醋汁去腥也就罢了。”文娘便笑道,“可钟师傅自己做的呢——”

“文娘。”蕙娘本来没开腔,此时忽然笑着摆了摆手。“钟师傅独门绝技,你随口胡说出来,要被他知道了,以后他还应咱们家的单子吗?”

她不说话还好,一说话,就仿佛是一锤定音,透了不容违逆的淡然,几乎一样的音色,文娘声调俏皮,听着也甜美,可到蕙娘开腔,静、贵二字简直呼之欲出。

文娘顿时就不吭声了,蕙娘反而转向杨少奶奶,微笑道,“瑞云姐姐,几年没见,你都已经有身孕啦——还记得我六七年前上你们家吃酒,一样也吃了这水晶蟹冻,也是这隆冬腊月的,难为你们哪里寻来这样鲜肥的蟹。我可简直是吃个没够,回去一问春华楼,却说是府上自己预备了一批……没想到几年后又在冬日得此美味,却是在阁老府上了。”

会说话就是会说话,少奶奶心底亦不禁叹了口气:都是京城贵女,自然自小相识。可从前焦清蕙对她们这群人,虽不说爱搭不理,可不忮不求、不卑不亢,从来也不和谁套近乎。自己当时年纪小,还想不明白,是母亲一语点醒:她要继承家业,怎会在后院打转,你们就不是一路上的人。

可现在身份一变化,她的态度就转圜得这么自然,才几句话,拉了交情,捧了自己的夫家、娘家,四少奶奶也知道她是在客套,可她焦清蕙就硬是识货,夸得硬是地方,她也不由得面上有光,大为得意,“其实说穿了也没什么,无非是大缸储着,每日里浇蛋白催肥,不要说养两个月,就是养三个月四个月到年边正月,都一样是肥硕鲜嫩的。只黄就不那样满了,是以我们也不蒸着炒着,只以之做些蟹肉点心。”

“这是娘家带来的绝活吧。”大理少卿家的石翠娘——浙江布政使侄女便笑着接了口,“现在冬日里能吃着新鲜螃蟹的,京城里就不独良国公一家了。”

几句话就带起气氛,姑娘们你一言我一语,说起这家的招牌菜,那家私家的绝技,哪个班子又排了新戏,上回在谁家看着的。何莲娘还问四少奶奶,“这钟师傅年纪大了,今日府上席开何止百桌?他肯定应承不过来,难道就专应这一道点心不成?”

蕙娘给她搭台,四少奶奶也有心给蕙娘做面子——也是有意思考校考校蕙娘,她便望着蕙娘,笑道,“蕙妹妹是行家,倒要考考你,吃着怎么样?”

“这一桌都是钟师傅的拿手菜,肯定是他的手艺了。”蕙娘放下筷子,轻轻地拿帕子按了按唇角,“也有一两年没叫过春华楼的菜了……”

一桌人不禁都看向蕙娘,仿佛她一句话,就能将春华楼这几年来的变化定个好坏调子——蕙娘却似乎早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瞩目,她根本不以为意,嫣然一笑,轻轻地点了点头,“几道菜都做得不错,钟师傅的手艺,也是越来越好了。”

众位姑娘都笑了,“得你这句话,不枉他们今日的用心了。”

四少奶奶还想逗着蕙娘多说几句的,但见吴家的嘉娘一张俏脸虽然也带了笑,可从开席到现在,一句话也未曾说过,知道她还是介意刚才人前落了没趣。便不再给蕙娘抬轿子,转而逗吴嘉娘说话,“听说嘉妹妹外祖家里又有了喜事,是要往上再动一动了?”

吴嘉娘的笑,顿时热情了几分,口气却自然还是淡淡的、懒懒的。“是有这么一说,不过舅舅一家都风雅,我们在他们跟前,也不提这些俗事。”

石翠娘不像是何莲娘,只贴着蕙娘、文娘,她同焦家两个姑娘也说得上话,和吴嘉娘也亲热,嘉娘一边说,一边举筷子,才一动她就笑了。“哎呀,又戴了新镯子出来,也不给我们开开眼,偏就只是藏着掖着,不肯露个好。”

富贵人家的娇客,成日里除了打扮自己,也没有别的消遣了,十二三个小姑娘莺声燕语,都笑道,“快撸了她的袖子起来,让大家瞧瞧!次次见面,她镯子是从不重样的,这一次又是从哪里得了好东西?”

吴嘉娘生得也实在好看,一双大眼睛好似寒星,偶然一转便是冷气逼人,只这冷和蕙娘又不大一样,蕙娘的冷,冷得淡、冷得客套,冷得令人挑不出大毛病,可吴嘉娘就冷得傲,尤其焦家两姐妹在座,她虽是笑着,笑里却始终写了三分轻蔑。此时得了众人起哄,仿佛众星捧月一般,成了场上焦点,这轻蔑才慢慢地淡了去,却仍是摆手,“什么好东西,就是舅母给了一对红宝石……”

一边说,一边半推半就,已经被何莲娘掳起袖子来,果然一双欺霜赛雪的手腕上穿了一对金镶玉的镯子,金自然是十足成色,玉面也是洁白无瑕,上等和田美玉,最难得却还是玉中两点惊心动魄的鸽血红,晶莹剔透不说,大小形状也都极为相似。一望即知,这是把大的那块硬生生琢成了这小的形状。此等手笔,亦由不得人不惊叹了。

“这是硬红吧!”吏部尚书家的秦英娘一直未曾开口,此时倒是一句话就道破深浅,“这样大小的硬红,比软红不知难得多少,是从西边过来的?”

四少奶奶亦不禁托着嘉娘的手,细看了良久,方才笑道,“真是稀世奇珍,最难得在你这样的手上,就更显得好看了。”

嘉娘莞尔一笑,将袖子徐徐地放了下来,“瑞云姐姐夸人,来来去去也就是这两句话。”

这话说得有意思,少奶奶有些纳闷,细细一想,这才明白过来:刚才在婆婆身边侍奉。云贵总督何太太夸蕙娘,“好衣服也要天生丽质才穿的好看”时候,自己随声附和了几句。没想到嘉娘居然记在心里,自己再说这话,她不软不硬,就给了个钉子碰。

一样是名门贵女出身,少奶奶在家做娇客的时候,做派未必比吴家小姐差,她心里不禁有几分恼怒,可嘉娘打了个巴掌,又给块糖,自己噗嗤一声,倒笑起来,“可就来来去去这两句话啊,偏偏就那么中听!”

她比少奶奶小了五岁,算是两代人了,少奶奶一个是主人,一个也不好和小辈计较,便跟着笑起来。蕙娘恰好又于此时说,“刚才那首《赏花时》,唱得好,崔子秀的声音还是那么亮——他也算是能唱的了。”

几句话就又把话题岔开了,此时酒席将完,蕙娘话也不多,先赞春华楼的钟师傅,再赞麒麟班的崔子秀,其实都是在给主人家做面子。少奶奶几年没见她,从前也不熟悉,本来心里是没有好恶的,反而和吴嘉娘还更熟悉一些儿,此时倒是对蕙娘更有好感。

她偶然打量蕙娘一眼,见她一手搁在扶手上,轻轻打着拍子,唇边似乎蕴了一丝笑意,背挺得笔直,姿态又写意又端正。袄裙虽很跟身,可穿了这半天,都没一丝褶皱,少奶奶平日里虽然打扮得一丝不苟的,可看看蕙娘,再看看自己,不期然就觉得自己这衣裳实在有些见不得人,毕竟是坐下站起的,腰间已经有了一点折痕……

再看一桌子人,打量蕙娘的人绝非一个两个,少奶奶也是过来人,深知就里:思巧裳在京城没有分号,如有,恐怕今日席一散,管家们就要盈门了。照着焦清蕙这一身花色样式,稍微一改搭配,不到半个月,准有十几套这样的衣服出来。再过上一个月,宫里都要穿上这样的裙子了……只要那南边的星砂不断货,往后一两年内,思巧裳是管染管卖,绝没有卖不掉的担忧。

其实,照少奶奶来看,衣服也无非就是那样,最要紧还是蕙娘穿得好看——说穿了,还不是她人生得好?可没办法,从前就是这个样子,名门嫡女,没几个看得起焦清蕙的,背地里议论,都撇着嘴,“上辈子撞了大运,这辈子托生在焦家,一个庶女,倒比宫里的金枝玉叶都要风光了……”可见了焦清蕙,见了她穿的用的,尝了她吃的喝的,由不得就兴出叹息来,就兴出想望来:难为她怎么能这样费心,有如此巧思。这样的好东西,“我也要有!”

久而久之,倒都悬为定例了,京城流行看高门,高门流行看宫中,宫中流行——却要看宫妃们的亲眷,这些一等豪门的风尚,而一等豪门的风尚,却要看焦家的蕙娘。这三年来,她闭门守孝从不出门应酬,这一风潮才渐渐地褪了,满以为此事也就再不提起,没想到重出江湖第一顿饭,还和从前一样,明里暗里,众人都看着蕙娘,又想学她,又不知该怎么学。

到底还是有人忍不住,何莲娘开口了,“蕙姐姐,你今日穿这样厚,怎么不热么——唉,这样厚的料子,看着也不特别紧身,怎么你这坐下站起来的半天了,身上还没一丝褶,尤其腰这一块,平展展的,又不是浆出来那硬挺挺的样子,真是好看。”

蕙娘笑道,“这几天身子弱,怕着凉了要喝药,出门总要穿得厚实一些。”

说着,就指给莲娘看,居然是一点架子都没有,也不藏私。“是我们家丫头在这里捏了个褶子,就显得腰身细些,并且褶子绷着,身前身后就不容易起皱了。”

众人的眼神唰地一声,都聚向蕙娘似乎不盈一握的小蛮腰。文娘恰于此时抱住双臂,轻轻地打了个寒颤,“姐姐这一说,我也有些冷了。”

便命丫头,“烦你出去传个话,令我丫头把小披风送来,再取枚橄榄来我含。”

少奶奶忙道,“橄榄这里也有。”

说着,早有丫头取过橄榄来,文娘插了一块送入口中,过了一会,觑人不见,又轻轻地吐了——却不巧被少奶奶看见。

少奶奶心中一动,扫了焦家两姐妹跟前的骨碟一眼,见非但碟上,连碗里筷头都是干干净净的,不比别人跟前,总有些鱼刺、菜渣。她心里明镜一样:两姐妹面上客气,夸了钟师傅的手艺,其实还是没看得上外头的饭菜,不过是虚应故事,勉强吃上几口而已……自己和婆婆虽然用了心,奈何这两朵花儿实在是太金贵了,到底还是没能把人招待得舒舒坦坦的。

正这样想时,焦家丫鬟已经低眉顺眼,进了西花厅,手中还抱了一个小小的包袱,文娘动也没动,只安坐着和何姑娘说笑,那丫头在文娘身边轻轻一抖,便抖开了极轻极软的漳绒小披风——一望即知,是为了这种室内场合特别预备的。又半跪下来,伸手到文娘胸前,为她系上带子。

少奶奶先还没在意——她还是忍不住偷看了几眼戏台上的热闹,只听得石家翠娘忽然半是笑,半是惊叹地说了一句,“哎哟!这真是……”,桌上便一下静了下来,这才猛地回过神来。左右一看,只见吴嘉娘脸上连笑影子都没有了,满面寒霜,端端正正地望着戏台,看个戏,都看出了一脸的杀气。满桌人,却只有她一个看向了别处,其余人等,都正望着——

少奶奶顺着众人的视线看去,不禁也轻轻地倒吸了一口冷气。文娘却仿若未觉,她倒是和吴家的嘉娘一样,都专心致志地看着戏台上的热闹,只令丫头在她胸前忙活,只她坐得直,丫头又半跪着,必然要探出身子,伸出手来做事。这一伸手,袖子便落了下来。

无巧不巧,这丫头手上,也笼了一对金镶玉嵌红宝石的镯子,那对红宝石,论大小和吴嘉娘手上那对竟不相上下,唯独光泽比前一对更亮得多,被冬日暖阳一照,明晃晃的,竟似乎能刺痛双眼。

少奶奶望着焦家文娘,没话说了:吴家、焦家素来不卯,两家姑娘争奇斗富,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本以为今日有自己亲自照看,纵有暗流汹涌,也不至于闹到台面上来。没想到文娘一句怪话也没说,居然就已经是给了吴家嘉娘一记响亮的耳光。

焦家富贵,的确是名不虚传……只是再富贵,这般行事,是不是也有点过了?

不知为何,少奶奶忽然很想知道蕙娘此时的心情,她闪了蕙娘一眼,却失望了:蕙娘的鹅蛋脸上还是那抹淡淡的笑意,她竟似乎根本没明白场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本来这热闹就已经够瞧的了,没想到石家翠娘,看热闹不嫌事大,待那丫头给文娘系了披风——又奉上一个小玉盒,启开了高举齐眉端给主子,文娘拿起银签取了一小块橄榄含了——她便忽然眼珠子一转,笑嘻嘻地道,“文妹妹,你今日戴了什么镯子,快让我瞧瞧?”

这个石翠娘!少奶奶啼笑皆非,却不禁也有些好奇。可文娘欣然提起袖子,众人伸长了脖子看去时,却见得不过是个金丝镯,均都大为吃惊:金丝镯这种东西,一般富贵人家的女眷都不会上手,更别说她们这样的层次了。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竟无人夸奖,连吴嘉娘的脸色都好看了些。少奶奶细品文娘神色,知道这镯子必定有玄机在,她身为主人,本该细问,可又怕村了吴嘉娘:再扫她一次面子,吴嘉娘真是好去跳北海了,便有意要囫囵带过,“做工确实是细致的——”

“这也就强个做工了。”蕙娘开口了,一桌人自然静下来,听她古琴一样的声音在桌上响。“一般镯子,实在是沉,家常也不戴。这镯子拿金丝编的,取个轻巧,也就是‘浑圆如意,毫无接头’能拿出来说说嘴,再有里头藏了两枚东珠,听个响儿罢了。”

说着,便随手撸起自己的袖子,把一只玉一样的手腕放到日头底下,众人这才看出,这金丝之细,竟是前所未有,虽然镂织成了镯型,但金丝如云似雾的,望着就像是一片轻纱,里头两枚东珠滚来滚去,圆转如意丝毫都不滞涩,被阳光一激,珠光大盛,两团小小光晕同金色交相辉映,灿烂辉煌到了极点。可蕙娘手一移开,在寻常光源底下,却又如一般的金丝镯一样朴素简单、含蓄内敛了。

众人至此,俱都心服口服,再说不出话来,西花厅内竟是落针可闻。好半日,何姑娘才咋舌道,“好大的珍珠呢,这样撞来撞去的,如撞裂了,可怎生是好?”

蕙娘、文娘姐妹对视一眼,俱都笑而不语,众人心下也都是颖悟:焦家又哪里还会在乎这个呢?若撞裂了,那就再换一对,怕也是易如反掌吧……

有了这段小小的插曲,众千金也都不再半开玩笑半认真地攀比了,反而一个个安生看戏,再不说别的,厅内气氛渐渐地又热闹了起来。过了一会,蕙娘起身出去,临起身前,她轻轻地掐了文娘手背一下,动作不大,即使少奶奶一直在留心她姐妹俩,也几乎都要错过了。又过片刻,文娘也起身出去了,少奶奶心中大奇,却恨不能跟着出去,只好勉强按捺着看戏,又过片刻,正厅来人:她母亲良国公夫人命她过去相见。

作者有话要说:大家enjoy~~~~~~~

第二章也要打卡哟~有啥想问的都可以问!因为我找到回复评论的办法了,原来回一个评论,起码卡五分钟,现在可以秒回!

3逗斗

自从少奶奶有了身孕,便一心在婆家安胎,很少回娘家去,权夫人难得到杨家赴宴,自然要和女儿说几句私话。杨太太这一点还是能够体谅的,甚至几个大姑子都有心成全,杨少爷的双胞姐姐杨七娘忙里偷闲,还命人在小花园的暖房里布置了两张交椅,她握着少奶奶的手,“你大肚子的人,也不好久站,在这里多歇一会儿,暖暖和和的——西花厅里有我呢!”

权夫人冷眼旁观,等大姑子走了,才慢吞吞同少奶奶说,“虽说也有这样、那样的苦处,可为人媳妇,那是在所难免。你算是有福气了,几个大姑子都待你不错。”

少奶奶也没什么好抱怨的,“家里人都好?这回爹也过来,只是我身子沉重,又不得相见了。”

两人几个月没见,虽然权家时时派人送这送那的,但到底是亲娘,见了面还是有话要问,“姑爷待你如何?肚子总还太平吧?婆婆这几个月,没乘机往你房里塞人?”

待少奶奶一一答了,“都还好的,姑爷一心读书,得了闲就回屋里,从不出门厮混。婆婆最近,别有心事——您也知道许家的喜事……前几天二哥还来给我把了脉,说是脉象很稳,没什么不妥的地方,只怕胎儿还是大了一点。”

说到许家喜事,权夫人会意地露出一丝笑意,可一听女儿这么说,她的眉峰又聚拢了。“你二哥怎么没和我提!”

少奶奶二哥权仲白,乃是大秦有名的再世华佗。他少年学医,不但得到权家家传针灸秘法,还师从江南名医欧阳氏。虽说身份尊贵,太医院供不下这尊大佛,他没领朝廷任命,但事实上已经是皇朝几大巨头的御用神手。江南江北,将他的医术传得神乎其技,几乎是可以生死人肉白骨,这当然有夸大成分在,但应付少奶奶这么一个孕妇,那自然是绰绰有余的。少奶奶忙笑道,“也不是什么大事,有二哥照看着,还能出什么差错不成?您就只管把心放在肚子里吧。”

她说得也有道理,权夫人皱眉思忖了半日,这才意平,到底还是叹了口气,“这个仲白呀!”

权仲白什么都好,从人品到长相,几乎全没得挑,可却也不是没有毛病。少奶奶闻弦歌而知雅意,一听母亲口气,便会意了:“您这是又起了给哥哥说亲的念头?”

“三十岁的人了,都到了而立之年……”权夫人一提起来就是愁眉不展。“膝下空虚不说,房里也是空荡荡冷冰冰的,连个知疼知热的人都没有。这样下去,我将来也没有面目见地下的姐姐。可你也知道,一提亲事,他恨不得掩耳疾走。这一次我是下了狠心,一定要给他说门亲事了。他倒好!问皇上讨了差事,怕是等你生产完了,开春就要下江南去!这一去山高水远的,亲事一耽搁,可不就又是一年?”

少奶奶也不禁陪母亲叹息起来,又忙献宝表忠心,“我回回见了二哥,也一样催他。还有姑爷也是,得了我的吩咐,见一次劝一次……”

权夫人倒被她逗笑了,拍了拍女儿的手,“还是闺女贴心,你那几个哥哥弟弟,没一个是省油的灯,要不是你和瑞雨都还懂事,娘真要被搓摩死了。”

她便和女儿商量,“你哥就先不管了,只说如今几个姑娘,今日你公公寿筵,人到得齐。我冷眼看着,秦家英娘——那是刚说了亲了,就没说亲,那长相也配不上仲白。左看右看,还是吴家的兴嘉,人生得好,除了傲些,别的也是极好的,最难得是我自小看大——”

刚说到这里,权夫人无意间往窗外一看,话就断成了半截儿,她眯起眼睛,透过玻璃窗户仔仔细细地打量着正在院子里徘徊的两位姑娘。双眼奇光闪烁,竟似乎是看得痴了。

少奶奶跟着她眼神看去,也是眉峰一挑:“您来得晚,她们往花厅去了,那是焦家两位明珠,我一说,您就认出来了吧。”

蕙娘、文娘的出身,权夫人自然了如指掌。还是老问题——虽然样样都好,却到底还是庶女出身,再说,焦家虽然富贵骄人,但也不是没有软肋……权夫人刚挺起来的脊背,顿时又是一松,她失望地靠回椅背,倒是又有些好奇,“天寒地冻的,不在里头吃酒,她们走出来做什么?”

少奶奶倒是猜到了一点,她也是大为好奇蕙娘的反应,便冲母亲狡黠地一笑,招手叫了个人过来。

#

“天寒地冻的,不在里头吃酒,您拉我出来做什么。”

文娘也正这么问着姐姐,她伸出手给姐姐看,果然,才从屋子里出来没有一会儿,这青葱一样的十指,已经冻得泛了白。

蕙娘倒似乎一点儿没觉出寒意,她携着文娘的手,在一株苍虬瘿结的老梅树前止了步,微微抬头,竟是悠然自在,“她们府上的梅花,倒的确是开得漂亮,这宅子这样新,梅花却是老的,也不知费了多少工夫,才从别处移来呢。”

做姐姐的要装傻,文娘还能如何?她想挣开蕙娘掌握,但姐姐捏得紧,她力气确实不如蕙娘大,除非挣扎,否则怎挣得开——在别人的地盘,她又好意思拉拉扯扯的?索性一咬牙,也露出笑来,“我看,倒不如潭柘寺的梅花漂亮,就是再好,孤零零这一株,也没什么趣味。”

文娘这孩子,从小就是倔。

蕙娘嗯了一声,漫不经心地望着一树冻红,似乎早都已经走了神儿,竟站住不动,不再走了。

她穿得厚,一身锦缎扛得住,文娘却只在缎袄外披了一件薄薄的漳绒披风,原来走动着还不觉得,眼下一停步,北风再一吹,这娇嫩的皮肉,如何捱得住沁骨的寒意。咬着牙死死地顶了一会,到底还是受不了苦,连声音都发了颤。“姐!”

“火气冻下去了?”蕙娘这才重又迈开了步子,她连看都不看妹妹一眼,声音也还是那样雅正平和,甚至连脸上的笑意都还没退。

文娘一是冻、一是气,牙关虽咬得死紧,贝齿却还是打了颤,“你、你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当着那许多长辈的面,你还长篇大套地给她没脸,我还连一句话没说呢,你凭什么管我!”

两姐妹年纪相近,可从小到大,大人们眼里几乎只看得到蕙娘,在家是这样,出了门还是这样,就连进了宫都是这样。文娘心中不服,也是人之常情,两姐妹当了人的面自然是亲亲热热的,谁也不给谁下绊子,可在背地里,文娘就常犯倔性。蕙娘偏偏也不是个让人的性子,闹个别扭,那是常有的事,文娘眼里,可从没有姐妹之分,她是半点都不觉得自己听了祖父的话,听了嫡母的话,听了慈母的话,还要再听个姐姐的话。

不过,现在毕竟是在别人家里,要调.教妹妹,多得是机会,蕙娘压根就不搭理文娘的话茬,她又停住了脚步。“看来,火气还没冻下去呀?”

她这一回避,文娘倒来劲了,也不顾冻,头一扬,“冻就冻,冻病了反正不算我的。谁有理谁没理,谁心里清楚。”

小姐脾气使第一回,蕙娘还不大当回事,现在一色一样再来一记,文娘终于取得可喜成就——蕙娘脸上的笑意淡去了,她沉下脸来,冷冷地望着妹妹,也不说话,也不出声,可文娘在她的眼神里竟就慢慢地软了下去,她有些局促了,不再那样自信了——

过了一会,蕙娘移开眼,唇瓣又扬了起来。“火气冻下去了?”

文娘气得要跺脚,可脚一抬起,蕙娘立刻又放下脸,她这脚居然跺不下去,僵了半天,到底还是慢慢地放了下来。心头纵有百般不甘,嗫嚅了半晌,还是点了点头,“没火气了……姐,咱们进去吧。”

两姐妹便又亲亲热热,你一言我一语地携手进了花厅。蕙娘甚至还为妹妹系好了披风,透着那样体贴亲切,文娘笑道,“今年去不成潭柘寺,我们也命人去讨几枝梅花来就好了……”

暖房里,权夫人和少奶奶也都觉得很有趣,少奶奶挥退了底下人,“都说蕙娘厉害,真是名不虚传。文娘也算是个角色了,在她姐姐跟前,倒成了个糯米团子,由蕙娘揉圆搓扁,自己是一点都使不上力。”

权夫人来得晚,又在东花厅坐,两场热闹都没赶上,问知前情,不禁失笑出声,“兴嘉一向眼高于顶,今天连受两记耳光,实在是委屈这孩子了。”

少奶奶对吴嘉娘,始终是喜欢不起来,“她也是自讨没趣,焦家什么身价,还容她如此卖弄?文娘这记耳光,打得不亏心。”

“不亏心是不亏心,可手段也是过分了一点。这样的事,在兴嘉心里肯定是奇耻大辱,能记上一辈子……和姐妹口角又不一样,焦文娘手腕也差了些,要不是她姐姐,她险些还坍了台。”

炫富摆谱,那也是要讲究技巧的,没人来接话茬,文娘炫耀失败,当场也免不得下不来台。蕙娘撑住场子,私底下再教训妹妹,倒是处理得干净利索。权夫人越想越有意思,唇瓣慢慢上翘,“听你这么一说,兴嘉在这个焦蕙娘跟前,便又有些黯然失色了。”

“她是太好了点。”少奶奶细品着母亲的态度,“焦家怎么教她的,您当年不是也听说过?强成这样,世上男子,能压得住她的人,却也不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