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雨眼底本来就是红了,不知何时,珠泪已是盈盈欲滴,越发显得眼周脂粉狼藉,想必先前是在母亲身边哭了一遍的。见权仲白向她望来,她便垂下头去,使劲地把眼泪往肚里咽,又拿手绢抹脸。这点倔强,倒衬得她格外的可怜。

权夫人看了儿子一眼,长长地叹了口气,“你当我愿意逼你吗?你还不知道你爹的性子?叔墨、季青,耽误几年是几年,我也都随他去了。可瑞雨就不一样了,女儿家一耽搁,那就不值钱啦……”

12争执

才清静了两年,焦家的这个新年就又忙碌了起来。从初一到初十,焦四太太忙得是脚不沾地。焦老太爷就更别说了,来见他的各地官员,从初一起就把焦家二院坐得满满的,论资排辈地往下排,最后连门房里都全是人候着——这几年朝廷里不太平,杨阁老府上也是一般的热闹。

要在往年,蕙娘还能帮着母亲招待客人,可现在她是没出阁的姑娘,正是议亲的时候,就不大方便抛头露面了。即使如此,等应付完了来拜年的各色人等,到了要吃春酒的时候,四太太还是令蕙娘白日里在谢罗居坐镇。“我光是四处吃酒就忙不过来了,这段日子,底下人要有什么事往上报,就让她们给你回话吧。”

曾经是要接过家业的人,对这个家是怎么运转的,蕙娘自然心里有数,她从容答应下来,并不去看五姨娘的脸色:焦家行事,自然有一定的规矩,将来四太太就是忙不过来,把事情交给身边的大丫头绿柱,那也轮不到一个姨娘出头管事。就是要管,三姨娘还在前头呢……

但四太太这样想,五姨娘未必这样想,她的脸色有些不好看,咬着下唇并不说话。四姨娘扫了她一眼,又和文娘对了个眼色,两个人都偷偷地抿着嘴笑。

四太太不是没看见,是懒得管,她留蕙娘下来和她单独说话。“这一次进宫,太后问起了吴家的兴嘉,我和权夫人都没说什么好话。对她的选秀,那肯定是有妨碍的……正月里要是有什么场合和她碰面,你心里可要有数。”

吴兴嘉过年十六岁,在京城也算是大闺女了。之所以迟迟没有定亲,就是因为有意选秀入宫,这一点,几家都心知肚明。也就是因为这一点,她才特别讨厌蕙娘,现在蕙娘自己不进宫,却还要来阻她的青云路,以她的性子,对焦家的恨意自然上了一层楼。蕙娘微微一笑,“她爱冷嘲热讽,由得她去,娘就放心吧,我和文娘都不会搭理她的。”

“你父亲在世的时候,就很看不惯吴家人的做派,”四太太淡淡地说。“不搭理归不搭理,可也不能弱了我们焦家的面子。”

这就是在给清蕙定调子了,蕙娘不禁莞尔,“您一辈子也就是看不惯吴家了。”

“我看着她们母女盛气凌人的样子就生气。”四太太想到宫中场面,唇角不禁微微上翘。“就告诉你知道也无妨,吴家其实也是打了进退两便的主意,若进宫不成,她们曾经和权家也是有一定的默契在的。现在却怕要两头落空……看宫里是怎么传这事的吧,要是保密功夫做得好,话传得妙,只怕还有好戏看了。”

四太太话风其实很紧,进宫回来有十多天了,因老太爷没开口,她也一直都没提起权家的事,要不是清蕙已经把这几个月的大小事情都经历了一遍,她也不知道实际上此时权家已经对焦家抛出绣球,到四太太露口风的时候,可能祖父心意都已经定了。

蕙娘从前也没追问,此时倒不禁低声嘟囔了一句,“好像谁乐意抢她的意中人似的……”

看来,十三娘兰心蕙质,已经悟出了自己的意思。

四太太眼神一闪,她笑眯眯地逗蕙娘,“怎么,和他比起来,你难道还更中意何家大少爷?这可是打着灯笼都找不到的好亲事。你还挑得出什么不是不成?”

要挑不是,鸡蛋里都能挑出骨头来,焦清蕙眼睛一闭,就能说出权仲白的千般不是:到底不是正经的文官武将,虽然现在风光,可却不是什么正路子,在良国公府,他有几分话语权,那还是难说的事;虽说元配过门三天就去世了,说不定连房都没圆,可自己过去就是继室了,名分上始终差了一头;权家财雄势厚,在官场无所求,也就从来都无需对焦家服软,比起嫁去何家,自己要更步步小心;还有,还有……

还有她心底最介意的一点,就是在有些刻薄人口中,权仲白是有克妻命的:从阎王爷手里抢了太多人命,阎王爷也要从他手里抢条把命走。

第一个达氏是一场大病落下病根,病情反复未能控制住,病死的,他在宫里没能赶上,第二个是藩王亲自养大的外孙女,定了亲偶然淋了雨,染上了时疫,发高烧没能止住烧烧死的,藩王封地在山东,等他收到消息,人都已经下葬了;自己更惨点,定了亲,离成亲就几个月的时候被毒死了。从毒性发作到死过去,说不定就只是半天的事——当时她痛得神智不清了,对时间的把握,也没那么分明,但可以肯定的是,绝没有拖过十二个时辰。那时候权仲白又在广州,估计知道消息的时候自己也一样是已经下葬了。虽说自己被毒死,毕竟是被害,也不关他的事,但不管怎么说,意头不好,这是肯定的事……

从前不说什么,那是因为权家没开口,她不可能未卜先知,给母亲、祖父打预防针。那岂不是自作多情得可笑了?即使再被动,也得等长辈们询问自己意见时再说话,这一世,自己在杨家已经极力收敛锋芒,都没和权夫人照面,没想到该来的还是来了——

清蕙才要开口,望了母亲一眼,却又改了主意。

她从小和四太太在一块,难道还不明白嫡母的心思吗?说得难听点,四太太挪一挪屁股,她都能知道母亲是要拉屎还是放屁。只看母亲的表情,便能知道,她固然是疼惜自己,有更好的机会送到手边,也会为她略事争取。但要四太太为了她去大费唇舌地说服老太爷,再重又为她物色一门婚事,那也就实在是太为难她了。

“我都有几年没和他打照面了,还能挑得出什么不是吗。”蕙娘不免有几分悻悻然,极为难得地,这句话冲口而出,竟没过脑子。

四太太顿时被逗笑了,“你这个鬼灵精……行啦,娘知道你的意思!”

清蕙一时不由大急——原本她和权仲白那次见面,可不大愉快,她几乎被气得七窍生烟。这一次要再被气一气,她可没那份闲心!

刚想说些什么打消母亲的念头,稍一寻思,却又还是算了。四太太拍了拍她的手,笑得很有含义,“今天这事,你还得先瞒着你姨娘一阵子。等我们这边定下来了,我和你说,你再亲自同你姨娘说去。虽说没过媒证都不好宣扬,但我知道她的心事,早安心一天,也是一天。”

四太太虽然一辈子命苦,但也的确一辈子都心善。蕙娘的心,一下又软了几分,她轻轻地点了点头,“还是您疼她。”

还是这么会说话。四太太望着清蕙笑了笑,她忽然很想说:‘母女天性,你和她更亲近些,其实也没有什么。’可这话到了嘴边,却又被咽了下去:也是孩子的一片孝心,就不必扫她的兴了。

她合上眼,往后一靠,“给我捏捏腿吧,这几天周旋在宾客之间,连腿都走细了。何太太还一直要见你,费了我好些心思,才把她给打发出去了……”

#

从正月初十开始,四太太便带着文娘四处出门去吃春酒,文娘天天换了最时新的花色衣裳,还问蕙娘借玛瑙,“你攒了那么多好衣服,就匀我一两件穿么!免得见了吴兴嘉,我心底还发虚呢。”

事实上,由于年后就是选秀,嘉娘应该也不像年前那样频繁出来走动了。蕙娘懒理妹妹,叫来玛瑙吩咐了几句话,把她打发到文娘那里去,不到一天玛瑙就又被打发回来了。文娘气鼓鼓地来找蕙娘告状,“这个死丫头,还是这么没心眼!一到我那里就说,‘姑娘要穿姐姐的衣裳,先要饿几天,把腰饿瘦了,才不显得紧绷绷的……’她什么意思!”

不过,因为蕙娘不出去,嘉娘也不出去,余下的小姐妹里,论容貌打扮,应当是以她最强,她也就是稍微一发作,便又喜孜孜地去挑蕙娘的首饰,“这个给我,哎呀,那个也好看——”

蕙娘让她去找孔雀,“你知道我屋里的规矩,孔雀说能借,就借给你,说能给,就给了你也行。”

孔雀是蕙娘养娘之女,身份特别一些。要不是因为性子孤僻,一说话总是夹枪带棒的,她肯定贴身在蕙娘身边服侍,而不是同现在这样,专管蕙娘屋里的一切金银首饰器皿。

不过,正是因为她性子古怪,才最负责任。她这几年休假的那几天,连蕙娘头上身上都是光光的,任何人想从她手里抠走一件首饰,简直都难于登天。也就是因为如此,蕙娘的那些爱物,才没被文娘死缠烂打地全划拉到自己屋里去。

她要对付个把文娘,简直是手到擒来。文娘是气鼓鼓地来的,也是气鼓鼓地走的。一屋子丫头都笑,“姑娘,您就别逗十四姑娘了,免得她回了花月山房,又偷着哭鼻子。”

蕙娘也笑了,她令石英,“去和孔雀说,我新得的那对蓝珍珠头面,就给了妹妹吧。那套我终究觉得轻浮了,她戴着倒也能更俏皮一些。”

石英轻轻巧巧地应了一声,并无多余言语,转身就出了屋子。蕙娘望着她的背影,一时眼神微沉。

她身边两个大丫头,一个绿松,话要多些,一个石英,话要少得多了。

绿松多话,多是在唠叨她,要多吃、早睡,平日里少生是非……蕙娘觉得烦,但也听着暖。这丫头一辈子只能着落在她身上了,肯定是比任何人都更着紧她。

石英就不一样了,这丫头一向藏拙,就是自己,也都很难摸清她心里的想法。年前发作焦梅那几句话,他当时不懂,过几天,内院的消息传出去了,自然也就懂了。自己年前给石英放假,她是回了家的。到现在都寂然无声、若无其事……鹤叔这些年来年纪大了,府里的事,多半是焦梅在管。他这是不肯在太和坞和自雨堂中选边站,还是已经站到了太和坞一边呢?

今日焦梅可以纵容弟媳妇跟五姨娘沆瀣一气,令焦子乔疏远两个姐姐。可以默许甚至是暗示太和坞对所有的好东西都多拿多占挑走了最好的那份去,来日,他会不会令女儿在自己的饮食里动些手脚,把毒药给搁进去呢?

蕙娘撑着下巴,随手就拿起了一个精致的黑漆紫檀木小盒子。

这是前朝僖宗做的木工活,僖宗皇帝做得不大好,木工却是一绝,他手制的这些器皿,一个个工艺奇巧,暗格里还有暗格,光是摸索着这里开开那里开开,就能消耗掉老半天的时间。

这世上很多事情也都和这小盒子一样,看来朴实无华,可内里却蕴含了无限心机,一格里还有一格,没有足够的耐心和巧劲,是很难把每一个格子都拉出来检查一遍的。

但蕙娘的手一直就很巧,她也一直都很有耐心。

#

文娘难得从姐姐那里得到好东西,这套蓝珍珠头面,又的确是她所钟情之物。第二天一大早她就穿戴起来,去给四太太请安,顺带和她一道出去吃春酒。几个姨娘见她春风满面的,也都笑道,“十四娘今日的笑,真是从心里笑到了脸上来。”

文娘在自雨堂、花月山房外头,一向是很矜持的,经长辈这么一说,又得了蕙娘一眼,忙收敛笑意,“姐姐给了好东西,自然要笑得开心一些了。”

蕙娘瞅她一眼,淡笑不语。

送走了四太太母女,蕙娘也没回自雨堂,而是在谢罗居后院坐了。她是管过家务的,不论男女管家都很熟悉,正月里事情也不多,无非就是各地上门来拜年的官儿们送的新年礼。也就是各地特产一类,因不够精细,主子们又都是不吃的。蕙娘稍微一过目,便即发落下去,底下一片寂然,无人敢回上第二句话。

如是不过半个时辰,便暂时无事了。蕙娘在窗前拿一本书看,还没清静多久,石英就到谢罗居里来寻她。

“绿松妹妹令我过来传个话。”石英其实要比绿松大了一岁,她生得比绿松平庸,皱起眉来也没那么好看。“说是太和坞刚才来了个丫头,问姑娘最近怎么没戴那枚海棠如意长命锁,要姑娘不喜欢了,想给十少爷要去戴戴。”

蕙娘嗯了一声,有些讶异,“这样的事,等我回去再说还不行吗,难道那边是立等着就要?”

石英扫了屋内丫头一眼,眉头蹙得更紧了,她压低了声音。“您也知道孔雀的性子……她立刻就和太和坞的人吵起来了,说了好些不中听的话。绿松正好出去了,一时没听到,等我过去,话已经出口,透辉走的时候,看起来可不大高兴。”

透辉是五姨娘的贴身丫鬟,平时脾气很好,几乎很少生气,会把不快露到面上,看来,是颇挨了几句孔雀的硬话。

不过,五姨娘毕竟是小户出身,也实在是太眼浅了一点。才看到文娘从自雨堂里撬出了爱物来,她也就巴巴地跟了上去……好像多少年没吃食的鱼一样,才放个空钩,她就一口吞到了肚子里去。

唉,这样一个人,要不是生了子乔,不要说对付她了,简直是眼尾都懒得往她那里扫。

清蕙不免叹了口气,这才提醒自己:狮象搏兔,亦用全力。看不起五姨娘是一回事,自己也不能掉以轻心,免得又一次重演阴沟里翻船的惨剧。“话出了口,也不能怎么办……不过,这事也不好让娘跟着烦心,这个月她够忙了。你让孔雀等我午睡起来找我,带上那枚长命锁,我们往太和坞走一趟。”

换作是绿松在,只怕又要反问蕙娘,‘是否对太和坞太客气了点’。可石英却淡眉淡眼,似乎对蕙娘的处理没有一点意见,她轻轻地行了个礼,退出了屋子。

作者有话要说:今天更新得也早,

大家enjoy!

说起来,几百万字的东西,剧情上有点小BUG是难免的,大家可以展开挑BUG活动,真是挑出来的进V后有分送!现在有我的感谢送……

13笔记

过了上午,家里就不会有什么大事了,蕙娘回自雨堂睡了午觉起来,见孔雀已经候在花厅里,她稍微一整装,便带着一脸不情不愿的大丫环往太和坞过去了。

焦家人口少,一样大小的花园子,别家是发愁不够住,在焦家,是发愁住不完,也许是为了添点人气,几个主子住得都很开。从自雨堂往谢罗居过去还好,要往太和坞,简直要跋山涉水——因为清蕙爱静,自雨堂僻处府内东南角,两面都环了水,俨然是自成一派。当时五姨娘有孕在身,挑院子给她住的时候,她又偏巧挑了西北角的太和坞。这两年多来,清蕙居然还一次都没踏进过太和坞的地儿。就连孔雀都很茫然:自雨堂丫鬟管得严,平时没有差事,是不许出来乱跑的。她平时又管着金银首饰,无事决不离开蕙娘专用来收藏珠宝的屋子一步,这一主一仆在花园里走了几步,居然大有迷路的意思。

蕙娘有几分啼笑皆非,她回头望了一眼,便同孔雀商量,“谢罗居就在后头呢,按理说来,从这里过太和坞去,应该是打从这条甬道走更近些?要不然,咱们就只能绕到谢罗居从回廊里过去了,那路可远了些。”

要去太和坞赔礼道歉,孔雀清秀的面容上,老大的不乐意,她半真半假地埋怨蕙娘,“刚才我说带个小丫头,您又不听我的话!”

养娘的女儿,自小一起长大的奶姐妹,整个自雨堂里,论起敢和蕙娘抬杠回嘴,绿松认了第一,孔雀就能认第二。不过,蕙娘对她,是要比对绿松更有办法的。

“终究是没脸的事,难道还要前呼后拥,让小丫鬟们看着你给太和坞赔罪?”她扫了孔雀一眼,“那起小蹄子们,心底还不知该怎么称愿呢。”

孔雀靠山硬、性子刁,嘴皮子还刻薄,自雨堂的小丫头们,平时都是很怕她的。被蕙娘这么一说,她也就收敛起脾气,自己赶出几步,随意指了一个路过的执事婆子,同她说了几句话,连同手里捧着的小首饰盒都交到她手上,她自己空着手昂首阔步,随在蕙娘身边,同她一道进了太和坞,这才把首饰盒接过来拿着,将那婆子给打发走了。

究竟是倨傲不改,蕙娘也懒得说她,她笑着同迎出来的透辉点了点头。“姨娘午睡起来了没有?”

以清蕙身份,亲自到访太和坞,五姨娘是不敢拿捏什么架子的。她很快就在堂屋里给蕙娘上了茶,笑盈盈地同清蕙寒暄,“十三姑娘今日贵脚踏贱地。”

却未令子乔出来见过姐姐。

听着里间传出来的孩童笑声,即使清蕙涵养功夫好,也不禁暗自皱眉:五姨娘的胆子,是越来越大了。姐姐亲自过来,弟弟又没有午睡,就是见一面又能怎么,难道她还怕自己在一面之间,就能掐死子乔不成?

“姨娘客气了。”她端起茶来,浅浅用了一口,眉尖不禁微微一蹙,便不动声色地放下了茶盏。“听说今早,孔雀不大懂事,说了些不恰当的话,是我这个做主子的没教好。我是来给姨娘赔罪的,顺带为孔雀求求情,毕竟从小一块长大,请姨娘发句话,就不重罚她了。”

焦清蕙在焦家,一向是金尊玉贵高高在上,什么时候看过别人的脸色?五姨娘刚进府那一两年,也是见识过她的做派的。那时候她还是个通房丫头,不要说在蕙娘跟前有个坐地儿,见了她,还要跪下来磕头呢……

她自然免不得有几分飘飘然,却还没有失了理智。“姑娘这实在是言重了!我一个奴才身份,和孔雀其实也差不了多少。按理呢,本也不该去姑娘那讨要东西的,奈何子乔实在是喜欢……冒昧一开口,的确是没了分寸,还要多谢孔雀姑娘一言把我给喝醒了呢。”

亦算是有些城府,站起身,反而要向孔雀道谢,“多谢姑娘教我道理。”

依着清蕙的脾气,她还真想令孔雀就受了这一礼,带着自己人就这么回去了。不过,孔雀在清蕙跟前,话说得很硬,当了五姨娘的面却不曾让她为难。她扑通一声就跪到地上,给五姨娘磕头。“奴婢不懂事,冒犯了姨娘,请姨娘只管责骂,别再这样说话,不然,奴婢无容身地了。”

其实就是赔不是,也都赔得很硬,声音里的不情愿,是谁都听得出来的。

她的脾气,焦家上下谁不清楚,就连老太爷都有所耳闻。能得孔雀一个头,比得绿松三个头、四个头,都更令五姨娘高兴。她瞥了蕙娘搁在案边的紫檀木首饰盒一眼,下颚更圆了,站起身亲自把孔雀扶起来,亲亲热热地笑着说,“我就是开个玩笑!瞧你吓的!其实一个锁头,值什么呢。老太爷也赏了子乔好些,就是小孩子娇惯,见过一次便惦记着索要……”

一边说一边解释,也算是把场面给圆过来了,又骂透辉,“怎么办事的,家常我自己喝的茶,也上了给姑娘喝?你难道不知道,姑娘只喝惠泉水泼的桐山茶?还不快换了重沏!”

一个名工巧匠精制的金玉海棠如意锁,一方前朝僖宗亲手打造,机关重重的紫檀木盒,终于换了一壶新鲜的好茶,蕙娘虽然不大想吃喝太和坞里的物事,但也不能不给五姨娘面子,她轻轻地含了一口茶水,品过并无一丝异味,这才慢慢地咽了下去。“的确不值得什么,子乔喜欢,给他就是了。以后这家里的东西,还不都是他的?我们这几个姐妹出嫁之后,还得指着他支撑娘家门户呢。”

这一番对话,句句几乎都有机锋。不论是五姨娘、清蕙,又或者孔雀其实都清楚,这个如意锁做得又大又沉,花色也很女性化,与其说是给子乔佩的,倒不如说是五姨娘看了眼热,自己想要。她闺名海棠,一向是很喜欢海棠纹饰的。

可要说她是真的眼浅得就惦记着这一点东西,那又还是小看了五姨娘。子乔出世之后,太和坞的待遇当然有了极大转变,但比起自雨堂,始终是差了那么一线,未能完全盖过清蕙的风头。本来今年出孝以后,随着上层透露出来的倾向,太和坞大有地位急升的势头,可被老太爷这么一压……就算有焦家承重孙在手又如何?老太爷的意思摆在这里,这家里说话算数的人,始终还是焦清蕙,而不是她麻海棠。

虽说是小门小户,可能成功邀得焦四爷的宠爱,五姨娘也不是没有心机的。当年因为家里多子多孙,本人看着又善生养,因此被接进府里的女儿家,可不止她一个。她也很明白,自己能和清蕙斗,能和令文斗,却决不能和老太爷斗。想要反踩清蕙,只可能触怒老太爷自讨没趣。不论是之前在谢罗居提起子乔要吃蜜橘,还是今日索要海棠锁,为的都是给自己找回场子,找回一点面子。否则,东风压倒西风,就算日后清蕙出嫁了,底下人对她的作风、她的分量心里有数,恐怕清蕙在婆家一句话,分量还比五姨娘在太和坞里的说话更足。

本来么,有令文在前头,海棠锁给了也就给了。没想到孔雀仗势欺人,五姨娘心里正没滋味呢,局势一转,蕙娘竟亲自带人上门道歉——还是走着来的,没坐轿子!给了海棠锁不说,还不言不语地送了这么个稀罕的盒子,已经是给足了面子,这会再挑破了说一句,五姨娘也明白了就中的潜台词。

都是聪明人,都明白四太太前些时候进宫,是宫中贵人们提起了十三姑娘的亲事。转年就要出嫁的人了,和娘家人,自然是以和为贵、广结善缘。蕙娘的确能屈能伸,变脸就和翻书一样,从前看着自己,好似看着田间一个农妇,如今居然也要对着笑和自己说话……这才是真正看懂了局势,明白了焦家的将来,究竟系在谁身上,她该修好的又是谁。只怕从此之后,她对太和坞,也不会像从前那样冷淡高傲了。

她左思右想,却始终还有三分犹豫:焦清蕙这个人,看着得体柔和,其实鼻子都快翘到天上去了。以她的傲气,真会放下架子来和太和坞修好?她的决心,有那样坚定吗?

索性又试探了一句,“子乔还小呢!怎么就说到这儿了——透辉,你怎么和个死人似的,也不把孔雀姑娘带出去坐坐。就光把人晾在那儿!”

语带双关,还是扣着孔雀……五姨娘心胸看来是不大宽广,对孔雀几句指桑骂槐的丧气话,她是耿耿于怀。

“就让她站着!”蕙娘板起脸说。“年纪越大,行事倒是越来越没谱了。我打算令她回家住一段日子再进来,也算是下下她的火气。”

孔雀委屈得咬住下唇,眼泪在眼眶里乱转,五姨娘看在眼里,心底自然爽快:这死丫头,额角生得高,眼睛只晓得往上看。要不是她娘是十三姑娘的养娘,她能当上如今这个体面的闲差?教会她知道些规矩,也好!

她并未对孔雀的处罚多加置喙,不过还是坚持令透辉进来,把孔雀带下去招待了,自己把蕙娘让到里间说话。“子乔在他屋里闹得厉害,姑娘连喝口茶都不得清静了。”

虽说也算是看得懂眼色,能比文娘强点,见自己一直不走,便明白是有话要说,但发作孔雀几句,就能登堂入室和五姨娘私话。虽然也足证五姨娘心胸还是浅薄,可反过来说,也似乎能说明她心底没鬼,所以才这样容易亲近、这样就容易看穿她的心思底细。

如果她真的想要害人,还会把自己让进内室说话,又特地上了新茶来吗?就是清蕙自己,揣想中若是易地而处,她要害一个人的话,那她肯定也会尽量回避对方,免得招致怀疑。尤其像太和坞和自雨堂这样的关系,忽然间来往密切,而后自雨堂主人立刻就遇害,太和坞不被怀疑才怪。

五姨娘虽然不聪明,但也没有笨到这个地步吧。

但人都已经进了屋子了,绕了几个圈子,她还是揭开了自己的来意。“您也知道,太太年前、年后都进了宫。三姨娘这一向都没从她口中探听到什么消息,我也不好问……”

五姨娘一下笑得更开心了。“这有什么不好问的,大姑娘到了年纪,惦记亲事,那是天经地义!”

“就是问,那也未必能问出个结果。”蕙娘秀眉微蹙。“太太口风很紧,错非祖父那边给了准话,她是一句话都不会多说的。可最近我也很少到祖父跟前去,就是去了,也更不好多问……您也知道祖父的性子,什么事,都讲个谋定后动。他没下决心,是不会把意思泄露出来给我知道的。”

这话真真假假,说四太太是真,说老太爷是假。但五姨娘本人不可能太了解老太爷的性子,她也就囫囵听进去了。“那姑娘的意思是——”

“如今不比从前,我毕竟也要些脸面。”蕙娘叹了口气。“由我这里打探消息,在下人们口中传来传去的,还不知要传得如何难听呢。”

这倒是实话,可五姨娘也纳闷,“太太虽然性子好,可我们当着她也不敢撒疯卖味儿,难道您是想令我求太太,那——”

她露出了难色。

焦四太太的口风一直也的确都是很紧,像权家这门亲事,她就是捡没人的时候和蕙娘提的,连三姨娘都没让告诉。自雨堂里众丫鬟,也没谁收到一点风声。

“求太太是没有用的,”蕙娘摇了摇头。“求祖父也没用……可我明白祖父的性子,他缜密,人家有来提亲的,儿郎人品如何,家里有没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坊间有什么风言风语……他肯定都会预先打听一番。”

她望了西里间方向一眼,见五姨娘若有所悟,便压低了声音。“鹤叔这些年是不大管这些事了,多半都是梅叔在跑,石英虽然是梅叔的女儿,但我可实在没脸让她卖人情打听这个。左思右想……也就只有您能帮这个忙了。”

子乔的养娘胡妈妈,非但是小总管焦梅的弟媳妇,和五姨娘,那也是肝胆相照,投缘得不行。

五姨娘一时沉吟未决,没有回话。清蕙也没催她,她垂下头望着眼前的哥窑甜白瓷沉口杯,想到权家那位二公子,眉尖不禁就蹙了起来,虽说容色沉静,可那隐隐的烦躁,却也没能瞒得滴水不漏。五姨娘一眼看见,倒有些好笑,也起了些怜意:再要强、再高傲,那也是个没出嫁的黄花大闺女,以前坐产招夫的时候,她是何等爽朗自信?没想到居然也有这样着急上火、病急乱投医的时候……

“梅管事口风据说也紧!”她没把话说死,“可姑娘也是第一次托到我头上……我就为姑娘问一问吧!”

蕙娘一身气息,顿时化开了,眼波流动间,她不禁嫣然一笑,令五姨娘头一回尝到了‘为十三姑娘正眼瞧着’的殊荣。“那就多谢姨娘了!今日过来,打扰您了……”

五姨娘忙客气,“哪里的话,盼着姑娘多来坐坐呢!以后千万常来!”

说着,两人互相又寒暄了几句,五姨娘就亲自把蕙娘、孔雀送出了太和坞。

不过,就是到了气氛已经很和睦的最后,她也终究没把子乔叫出来见姐姐。

#

从太和坞出来,蕙娘和孔雀的回程就走得更沉默了,孔雀眼眶里的泪水早已经干了,此时沉着一张脸,四处乱看,也不知在想些什么。蕙娘看了她几眼,她都只是出神,竟全没了从前的一点灵气。

自雨堂的这些大丫头,从来都是锦衣玉食,过着比一般人家更奢侈的生活,蕙娘管教虽然严格,但等闲也从不放下脸来说话。尤其是孔雀,何曾受过这样的委屈?蕙娘看了她几次,自己也是越来越过意不去,见已行到空旷处,四周俱没有人踪。她便压低了声音,“今儿个,委屈不委屈?”

孔雀倔强地晃了晃脑袋,没有说话。这丫头生得其实不错,俏丽处不下绿松,就只是眉眼间这几乎能成形的执拗,坏了她清甜娇美的气质,使她多了几分凶相。尤其现在虎着脸,看起来就更有几分怕人了。

蕙娘也就没有逼问她,只是自己轻轻地叹了口气。

“回了家里,好好休息,”她低声说。“同养娘说,这一次是我对不起你——”

“您就别说这话了。”孔雀竟一下截断了蕙娘的话头,她的脸还是绷得紧紧的,声调也急得像是在炒豆子。“咱们之间,还用得着这么客气吗?我虽不如绿松能干——”

她的语气有些酸溜溜的,但一闪也就过去了。“可我也有我的好处,您让我管首饰,我就给您管得妥妥帖帖的,您让我……”

孔雀左右一看,虽说无人,却仍是把话头给断在了口中,硬生生地转了调子。“我今儿骂得爽快,怎么着我也不后悔。这些年来,我也攒了有十来天的假,就出去休息休息,我有什么不乐意的!——可您,您别再逗我说话了,不然,我怕我绷不住!破了皮可再憋不起来了……”

蕙娘望着她,禁不住深深一笑,她握住了孔雀的手。“一大家子人,也就只有你们几个,会这样掏心掏肺地帮我了……”

回了自雨堂时,面上的笑意却又全敛去了,连惯常的一点礼节性微笑都不留。一坐下来,就暴风骤雨一样地吩咐了好几件事。

“孔雀这几天身上不好,我答应她出去家里休息几天,好了再照旧接进来。”第一句话,就把奶姐妹给打发出去了。蕙娘眼神在屋内缓缓转了一圈,见众人都停下了手上的活计,便续道。“她的差事,石英暂时管着。把我这几个月时常插戴的首饰另装一箱,余下的箱子全锁了,钥匙给绿松收着,我要用了,再现寻出来。免得账乱!”

石英不禁和绿松对视了一眼,两个大丫环都站起来。孔雀面色煞白,咬着嘴唇只不做声,她依旧倔强地将头扬得高高的——蕙娘扫了她一眼,脸上怒色一闪即逝,她加重了语气。“这两年来,我管得松了,你们也都一个两个全不像话了。以后没有我的话,自雨堂哪怕是一只猫都不许随意出门。凡出去有事,必须和绿松打过招呼,两两成对地出入。得了闲也别勾搭小姐妹们回来说话……有不遵从的,一律撵出去!”

十三姑娘也真的是很久都没有放下脸来说话了,打从绿松开始,一群人全都矮了半截,慢慢地跪到了地上,只有孔雀依然背着手站在当地,冷眼望着昔日的姐妹们,神态间,竟似乎已经将自己给划了出去。

蕙娘说话算话,除了丫头们,连婆子们都被叫来敲打过了一遍。自雨堂从当晚开始,就变得格外冷清。哪个下人也不敢随意外出,免得触了霉头,成了杀鸡给猴看的那只鸡。孔雀被送出了自雨堂的事,连最近的花月山房都一无所知,要在往常,文娘不到晚上就要派人过来打听消息的,这一回有三四天,十四姑娘都一无所觉。四太太就更别提了,也就只有五姨娘似乎收到了一点消息,到了第五天早上,她派透辉来给自雨堂送山鸡。“娘家兄弟打的,给您尝尝鲜——”

也就带来了焦梅的回话:“胡养娘说,焦梅最近的确是得了差事,正四处收集良国公权家的消息。”

焦梅身为体面管事,这些年来隐隐有给焦鹤接班的意思。老太爷有很多事情,都要吩咐给他这个管家去做。他口风要不严,老太爷能放得下心?胡养娘这一问,和太和坞并无半点利害关系,只有回绝的理,没有透口风的理。而焦梅居然肯说。

送走了透辉,就是绿松也有点生气了,她轻轻地唾了一口,“这也倒得太快了吧,石英还在您身边服侍呢,他这就一心一意,去舔太和坞的腚了?”

却又还是心好,眉头一皱,还是给焦梅找了个借口。“胡养娘和五姨娘要好,也许五姨娘没瞒着她,就把您托她的那几句话,和胡养娘说了——”

蕙娘也不说话,只看着绿松,绿松自己没声了——“唉,您托五姨娘!这样不合情理的事,说了他也不会信的。看来,多半还是没说……”

“没说倒还是好的。”蕙娘喃喃自语。“最怕是什么都说了,焦梅也觉出了不对,却还是露了口风。”

若果如此,那就是不管不顾,一心只站在太和坞这边了。立场明显到这个地步,太和坞将来要有些上不得台面的事请他做,焦梅又会不会做呢?

绿松一边说,一边已从腰间拿出钥匙,开了蕙娘的一个锦盒,搬弄片刻,从抽屉底部再推出一扇门来,又一扭,盒盖竟弹开了。她从暗格内取出一本小册子来,沉吟片刻,便端端正正地写下了一行字。

管事焦梅,已不可信。是否可疑,尚需观察。

14打发

这世上要拉近两个人之间的关系,最好的办法,还不是帮人的忙,而是让人帮你一个忙。五姨娘自以为自己帮了自雨堂一个忙,她对蕙娘的态度就随和多了,虽不至于熟不拘礼,但也不像从前那样,话里话外,仿佛硬要和蕙娘分出个高下来。

四太太和文娘忙于吃春酒,对家里的事就没有从前那么敏锐了。孔雀回嘴事件,因为太和坞也没有告状,自雨堂的下人管教得也好,文娘只是隐约听说了一点风声,和蕙娘夹缠一番,想要打听时,蕙娘便提了蓝珍珠头面一句,只这一句话,就把文娘给打发了开去。

民不告官不理,四太太就更乐得作不知道了。唯独三姨娘,成日在家闲着无事,南岩轩离太和坞又近……清蕙两三天总要去南岩轩打个转的,三姨娘忍了几次,见蕙娘几次都没有提起,她终于有点按捺不住了。

“大年下的,你倒是把丫头们都约束得那样紧。”她多少带了一丝嗔怪,“不见人出来也就罢了,符山去找孔雀说话,还被绿松给打发回来了。虽说你的丫头们都被你管得没脾气了,但也不好这样严厉,不是大家大族的气象。”

“要找孔雀,您得回廖妈妈家里找去。”蕙娘轻描淡写,见三姨娘张口就要说话,她忙添了一句,“廖妈妈本人没有二话……孔雀平素里也是有点轻狂了,这一次把她打发出去,也杀杀她的性子,日后回来,就更懂得做人了。”

知女莫若母,这番话,四太太可能会信,老太爷也许还懒得追究。可听在三姨娘耳朵里,怎么听怎么就觉得不对。蕙娘性子,外冷内热,对自己人从来都是最护短的。自雨堂里丫头虽多,她会放在心上特别在乎的,也就是绿松和孔雀了。不要说孔雀顶了五姨娘几句,就是真的触怒了老太爷,恐怕蕙娘都要保她……

“怎么。”她不由蹙紧了眉头,半开玩笑。“真因为要出门子,现在对太和坞,也没那么看不上了?”

当着母亲的面,蕙娘是不会过于做作的,提到太和坞,她笑意一收,便轻轻地撇了撇嘴。

她并没答话,也用不着答话——三姨娘禁不住就深深地叹了口气。

“还是以和为贵……”她多少有些无力地提了那么一句,却也明白,自己是动摇不了清蕙的念头的。“廖妈妈对你不说什么,但你不能寒了养娘的心,让孔雀在家多住几日也好,但过了正月,还是接回来吧。要不然,你的首饰可就没人看着了。”

正是要换个人看首饰,才把孔雀打发回去的。蕙娘不置可否。“您要怕妈妈家委屈了,就多打发人和她们通消息,把廖妈妈请进来坐一坐,那都随您,自雨堂里的事嘛……”

自从定下了清蕙承嗣,在她初懂人事的那几年,老太爷和四爷是变着法子地倾注了心血教她。尤其最怕她女儿家耳根子软,日后听了几句软话、硬话,就由人摆布去了,竟是硬生生将蕙娘养出了如今这一言九鼎的性子。只要她定了主意,休说一句话,就是一百句、一千句,那也动摇不了她的心志。三姨娘再叹了一口气,也就不提这一茬了。“我昨儿提早过去谢罗居,太太才刚起来,周围人也不多。我就找了机会,和太太提起了阿勋的事。”

蕙娘神色一动,却看不出是喜是怒,有没有一点不舍。三姨娘看在眼里,即使是自己肚子里爬出来的女儿,她也有些佩服她的城府。

虽说也还谨守男女分野,但蕙娘从小是在老太爷身边见惯了焦勋的。两人从小一起长大,在焦鹤的那一群养子里,焦勋非但容貌人品都很出众,和蕙娘也最谈得来。蕙娘主意正、性子强,说一就不二,焦勋呢,三姨娘见过几次,四太太也提过几次,谦谦君子、温润如玉,不论大事小事,又能让着蕙娘,又能提着她别钻了牛角尖……可惜,他命格不强,没能托生在官太太肚子里。这两年,他在家里的地位,渐渐地也有几分尴尬,如非老太爷还看重他,早都不知被排挤到哪里去了。现在还要被蕙娘亲自从京城赶出去——这还不算,连焦姓都不肯给了。要知道,在地方上,焦家门人,那比一般的七品官还要有架子呢!

虽说这要比藕断丝连、余情未了强,可蕙娘确实也心狠。就算有什么情绪,她也藏得好,自己是一点都没看出来……

“太太本来没觉得有什么不对的。”三姨娘轻声说。“被我这么一提,也觉得以后让他呆在京城,他自己也不舒服。姑爷要是偶然听到什么风声,见到他,心里可能也会有点疙瘩。我看,就是这几天,应当会对老太爷提起了。”

老太爷每年年节都是最忙的时候,只在去年正月里罕见地闲了一段时间,今年,焦家要比往常都更热闹得多。他有限一点时间,不是和幕僚商议,就是同门生们说心事话,蕙娘也有小半个月没和爷爷照面了。不过,热闹将完,不但春酒到了尾声,从京畿一地赶来的官员们也都要上差了,焦家即将回归正轨,有许多被搁置下来的事务,也该有个后文了。

#

绿松也就是在元宵节后,才同蕙娘说起石墨的。

“我仔仔细细地看了她好一段日子。”她应了这事,就再没声音了,如今一开口,淡然笃定的,才透出私底下做的千般工夫。“这丫头开始还没心没肺的,全然看不出什么不对。您把她放回家的那段日子,我还借故跟着回去一道住了两天。冷眼看来,家里人也没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要说有什么操心的,那也就是她的亲事了。”

蕙娘身边的丫头,大多都和她一般大小,石墨今年十六七岁,按焦家惯例,再过两年,也可以放出来成亲了。

像这样有脸面的大丫头,婚事要不是主人做主,或者就是家人自聘,很少有管事拿主意的。蕙娘嗯了一声,思索片刻,“我记得她不是有个什么表哥——”

这样不大体面的事,石墨也不至于挂在嘴上,不过偶然一提,蕙娘居然还记得这么清楚……绿松笑了。“这事说来也有意思,她表哥是在外头做个小生意的,这您没记错。虽说也是凭运气吃饭,但胜在是良籍。我听她意思,她家里原也遂意,想的是令她表哥也进府来做事,那就十全十美,没什么可以挑剔的了。”

见蕙娘露出聆听神色,她便续道。“偏偏呢,太和坞的胡养娘家里也有个小子,勉强算是十少爷的奶兄弟吧,今年十四五岁,估计是早看上石墨了。家里人这不就有了比较了?石墨本来还仗着她在您身边服侍,到时候求您发句话,家里人也不好说什么。可您不是为了太和坞把孔雀都给撵回去了吗——这几天我看她成天病怏怏的,怕就是为这事犯愁呢。”

蕙娘亦不禁哑然失笑。“倒是我吓着她了!”

绿松办事,她没什么不能放心的。这丫头鬼灵鬼精,就是蕙娘自己去办,限于身份,还未必能有绿松办得这么妥当。起码她就不能跟到石墨家里去,绿松说石墨似乎没有问题,那估计就是真没什么问题。毕竟,这丫头能掌管蕙娘的吃食,本身在上任之前,就肯定是经过几重主子的梳理和考核的。

蕙娘不禁托着腮就沉思了起来,绿松看她脸色,顿了顿,又道。“不过这次跟她出去,倒是撞见堇青了。”

堇青是焦子乔的大丫环,和石墨是近支堂亲。蕙娘一挑眉,精神又聚拢起来。

“从前不留意,也不知道五姨娘这么有主意。”绿松犹豫了一下才说。“我悄悄听见堇青和石墨爹娘提起来,五姨娘很想让她娘家兄弟进府里做事。石墨他爹不是在二门上当差吗,同僚有一个前阵子摔断了腿,堇青还打听他的伤情呢。”

大家女眷,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尤其孀居之辈,更要谨言慎行。焦家除了清蕙有资格经常去二门外的小书房陪祖父说话之外,打从四太太起,其余所有女眷都被关在了二门后,园子里所有和社会连通的渠道,也都被那两扇华美的垂花门给锁在了外头。

蕙娘和绿松对视了一眼,都看出了对方眼神中的一丝凉意:虽说五姨娘的确是家里最有可能下手的那个人,但眼看她一步步行动起来,将嫌疑坐得更实,也依然令人心底渗寒。

但即使如此,没有真凭实据,只凭着“道听途说”来的消息,不到五姨娘动手的那一天,也是很难捉住她的马脚的。甚至于这些痕迹,对于另一个人来说可能毫无意义,就是从前的蕙娘,恐怕也就是轻轻一笑,根本不屑于同她计较。

“石墨当年进院子里做事。”蕙娘便忽然道,“是看在她大伯的面子上吧?我记得她爹娘,在府里也都没什么体面。”

“她大伯前些年已经去世了。”绿松细声说,“她爹本来在大门上的,后来没多久就被调到了二门里。娘前几年身子不好,也退下来。家里境况也就是那样,弟妹又多……这一次回家,给了家里不少银钱。”

蕙娘便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又问绿松。“最近,你那些千伶百俐的姐姐妹妹们,没给你出难题吧?”

从小一起长大,动辄就是多年的情分,本来也不可能太摆主子的架势。蕙娘给了脸色,又打发了孔雀,固然是吓住了她们一时,但这么一段日子过去,绿松还管得那么严,底下人有嘀咕,也是人之常情。

绿松很明白蕙娘在问什么,“是有些说法,不过孔雀在前头做了筏子,谁也不敢认真抱怨什么……石英倒是一句多余的话都没有说。”

石英这丫头就是这样,深沉得都有些可怕了,绿松再怎么有城府,一颗心是冲着蕙娘的,这谁都能体会得出来。可石英就不一样了,事情交代下去,她办得无可挑剔,可心里想什么连蕙娘都不清楚。尤其是这两年,越发连争宠的心思都淡了,要不是每日里该她做的活还是做,蕙娘还真要以为自雨堂里有人会咬她的脚后跟,她是巴不得都要跳出这个地方,去求更光明的前程了。

“她要是会说话,那就好了。”她也不由得叹了口气。“那个海棠簪子,就放在箱子里呢,这都快十天了,她硬是没端出来给我挑。”

蕙娘的首饰,实在是金山银海、数不胜数。宝庆银、老麒麟……京里凡是报得上名号的银楼,没有一个不喜欢和焦家打交道的,从来都不收手工钱,并且还加倍细作,只求蕙娘戴着出一次门,则财源滚滚,是可以想见的事。万一凑巧撞上蕙娘特别喜欢的,还有丰厚的赏钱……五姨娘喜欢的海棠纹首饰,她随随便便就能寻出十多件来,没有一件不是精品。甚至有些是从五姨娘进门时起,就没有上过身的。那朵拿水晶琢成,花心镶嵌了猫眼石的簪子,五姨娘就从未见过。以她的眼界,一见之下,没准会再次讨要也是说不定的事——蕙娘上回开了口子放低了身段,以后要再回绝太和坞的要求那就难了。再说,就不为了簪子,只为了自己心里舒坦,为了炫耀自己的地位,五姨娘也大有可能开这个口。

石英心里是向着太和坞还是自雨堂,想着她从小服侍的主子,还是她外院二管事的亲爹,只从这一个簪子,就已经可以看得分明了。

“也没准是的确没和家里人说上话,还不知道她爹在太和坞跟前,已经连骨头都没有了。”绿松就沉吟。“自从让她管了首饰,她学孔雀,几乎都很少出那间屋子……”

“你看着安排吧。”蕙娘挥了挥手,“就看这丫头的心性,比她爹如何了,这也是他们一家最后一个——”

话才说到这里,有人轻轻地敲了敲门,“姑娘,老太爷叫您说话。”

#

一个大年,倒是把焦老太爷忙得很憔悴,元宵节后,各衙门上值几天了,他还告病在家没有入阁办事,好在年后各地事务也并不多。他老人家偷得浮生几日闲,脸上才又有了些血色。见到孙女,他露出笑来。“大半个月没来给我请安了,你没有良心。”

祖父要在她跟前做老顽童状,清蕙还能如何?“我倒是想来,可也要您有空……就我进来这会,外头暖房里等着见您的管事——我数了数,十多个呢!”

老太爷日理万机,没有这么多管事,有些事的确是不方便安排。可听到有这么多事等他发话,他又一缩肩膀,牙疼一样地吸了一口凉气,“这么多啊——”

说着,就一扭身拨开了窗门,从缝隙里往外一望,“哟,还真是,除了小鹤子又犯腿疼没来,余下人是一个都没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