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此这么一撞,自然都有几分尴尬,五姨娘讪笑起来。“真是个巧物事,我好容易把你给我的那一个都给折腾开了,这个却又不是那样开的!”

蕙娘就坐下来开给她看,见桌边放了一碗药,她眉一扬,“孔雀刚才来过了?”

“说是正好熬了太平方子送来。”五姨娘含笑说。“还有差事要去浣衣处,这就先走了。”

“她的脾气倒是越来越大了。”蕙娘有点不大高兴,“可别撂脸子给您看了吧?”

“这哪能呢。”五姨娘也笑了。“你也知道,孔雀姑娘就是那个性子,脸色从来都好看不到哪里去的……”

这么说,无异于承认了孔雀对她没好脸色。蕙娘眉尖紧蹙,“回来就说她!”

可她一边说,一边又打了两个喷嚏,显然已经不适合待客,五姨娘没有久坐,也就带着子乔走了:虽然没说出口,但她肯定还是顾虑清蕙把这鼻子上的毛病,过给了焦子乔。

焦子乔临走还抱着木盒子不放——他正琢磨得起劲呢,蕙娘看了一笑,也就给他了。“里头也没装什么,都是空的,拿去玩吧。”

五姨娘连声逊谢,无奈乔哥实在喜欢,她也躲不走,便只得遗憾地满载而归。等她走了,绿松端过药碗来一闻,“味儿倒没变。”

蕙娘这太平方子,吃了也有十年了,不论是她还是孔雀、绿松,都很熟悉这药汤的性状。蕙娘点了点头,“这肯定,青天白日的,她哪会这样下手。”

她吩咐绿松,“把药汤喂些给猫儿,药渣别泼了,装着。”

绿松越发疑惑:明知五姨娘不会胆大包天到这个地步,乘屋内无人给药汤下毒。可又何必闹这一出来,这不还是为了试探五姨娘?

她给蕙娘递手绢。“难为您了,憋出了这许多喷嚏来。”

蕙娘紧跟着又打了两个秀气的‘阿欠’,她吸了吸鼻子,无奈地摇了摇头,“这法子虽然管用,可却是能放不能收……稍微一闻花瓣,就得打半天喷嚏。折腾也折腾死了!”

她当没看见绿松脸上的犹疑,又加细叮嘱,“记得,哪只猫喂哪一天的,你心里都要有数。这一阵子的药渣也都别丢,按日期装着。少不得你和孔雀受累了,大家仔细一点,过去这几个月,那就好了。”

绿松也就释然:出嫁在即,要有谁要向姑娘下手,也就是这几个月的事了。敌在暗我在明,的确是不能不防。姑娘连小厨房的饭都不吃了,虽说是矫枉过正,可这种事,小心没过逾的……

“哎。”她应了一声,便将药汤倾进了随身的一个小罐子里。闪身从侧门出了院子,进了专给清蕙储放猫狗,为底下人戏称的“畜生院”。

#

今年的七月七,宫中宁妃办了个乞巧会,虽然蕙娘、文娘都没进宫,四太太身上不好,也没进去凑趣。但宁妃会做人,第二日宫中还是来人赏了两位小姑娘一人一匹七彩西洋布,“这是会上的巧宗儿,说是七色合了七巧的意头,是宫中最心灵手巧,月下能穿九连环珠子的绣娘们纺出来的。这是给两位姑娘送巧来了。”

蕙娘还不觉得什么,文娘第二天就把布丢到自雨堂,人也过来了。“送给你的东西,我才不要。”

一边说,一边也笑了,“怪不得她爬得快,除了生得好,也是真有本事。人还没过门呢,这就讨你的好来了。”

宁妃入宫时,还是太子嫔,自她过门这些年来,后宫中也就是再添了两个人口。宁妃能从嫔位上升到妃位,肯定是母凭子贵,可如何能在宫中保住胎儿平安产子,那就是她的本事了。诚如文娘所说,人还没过门呢,就懂得向权二少夫人示好了,为人玲珑,可见一斑。

“你就傲吧你。”蕙娘不以为忤,只说了文娘一句,便令人把料子收下了。“这布织得倒好,和玛瑙打个招呼,令她得空揣摩一番,能做一条裙子就好了。”

绿松过来一看。“七彩条的布,做裙子虽好,可穿不到宫里去,倒不如做个袄子,和前头裙子一样,和前些日子新来的画绢做个杂色衫,那倒能罩在披风下头。春秋天穿着进宫,正好。”

以文娘的眼界,瞧着这两匹布也就是平常,放在她屋里,那也是压箱底的货。听绿松有意这么一点,才明白花花轿子人抬人的道理,她一时有些后悔,咬着唇却又不肯说出口,蕙娘也不给她台阶下,就令绿松把布收起来。

文娘也有几分傲骨,见姐姐不开口,她便也不吭声,还更和气地和蕙娘谈天,“听说吴嘉娘也定了亲事了。”

吴嘉娘和蕙娘的处境,其实是有几分相似的,只是她被选秀耽搁,又和蕙娘不同。如今的大户人家,除非对自身很有信心,否则也不敢轻易上门求娶:毕竟是想着要进宫的人,眼界之高,真是不必说了。京中一等适婚年纪的名门公子,门第能和她相配的也并不多。尤其吴尚书又是一心想往上走,这门亲事怎么结,那就有讲究了。

蕙娘唔了一声,“先听说她们和牛家议亲,难道竟成了?”

虽未出门,消息还是那样灵通,自己才从母亲口中得到了一点风声,蕙娘已经知道得这么具体了……

要和蕙娘比,也是一门技术活。从小到大,这个姐姐看着平平淡淡的,除了生得美些,似乎也没什么出奇,可从身边人开始,四姨娘、嫡母四太太、老太爷,甚至是那一群千伶百俐的小姐妹,就没有一个不夸她的好。文娘是要服气也难,可要她压过蕙娘去,更难。自己这个姐姐,似乎什么时候都如此从容镇定,由小到大,就没有谁能撩动过她的这层淡然……她叹了口气。“不是镇远侯他们宗房那一支,是牛德宝的长子,吴家这是要和牛家抱团啊……怎么会走这一步棋,真是令人费解。”

牛德宝是如今太后娘娘的二哥,人在宣德练兵,也挂了将军衔,虽然不过四品,但因为是牛家唯一在朝廷任职的武官,防守的又是要塞,朝中人大多心中有数:爵位虽然不是他袭,但皇上就是看在太后娘娘的面子上,也不会少提拔了他的。

不过,一来牛家最近自己也有麻烦,二来,军政联姻,从来都是朝廷大忌,如今几个阁臣,很少有人同在职武将有亲戚的。吴尚书要还想入阁,似乎就不该结这门亲事。

“朝堂上的事,你就不要不懂装懂了。”蕙娘白了妹妹一眼。“你自己的婚事你不开口……我告诉你,你最好还是——”

话才说到一半,外头忽然传来了急促的敲门声,绿松忙过去开了门,同门口那人窃窃私语,说了好半晌的话,便勉强端着一张脸,疾步回来附耳告诉蕙娘。蕙娘微微一怔,她轻轻地点了点头,又冲文娘把话给说完了。“你最好还是使一把劲,把何芝生这门亲定下来。他生性稳重,不是利欲熏心之辈,待你就算不好,也不会太差的。不然……”

文娘放下脸来,她打断了姐姐的话,语气已经有点生硬了。“连你尚且不能为婚事做主,你和我说这话干嘛?难不成,你还更喜欢何芝生,自己嫁不成,还要推我去嫁?”

她声调一变,又有点得意,“我已经同祖父说过了,祖父说,他一定给我挑个方方面面都配得上的!就比不上你的神医姑爷,也不会输得太多,最重要,是我一定喜欢!他们家也一定待我好!”

蕙娘看了妹妹一眼,不禁打从心底叹了一口气:文娘这孩子,自小脾气就倔,何芝生哪里配不上她?多年考察下来,知根知底不说,人品也是上好的。她偏不愿嫁,还为祖父一句说话沾沾自喜。这双眼,看到了人家吴嘉娘身处的局势,却看不懂焦家如今陷进的这个局。什么样的人带什么样的丫头,她和黄玉,简直就是一个毛病……

“看来,你是打定了主意。”她淡淡地说。“将来要有后悔的时候,你可记得今天的这番话。”

文娘面色一变,终于愤然起身,“要说就说,不说就算,没你这么丧气的!你不想我来,我以后不来就是了!”

23事发

进了七月,天气就凉下来了。‘天阶月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四太太偷得浮生半日闲,自己带了几个丫头在谢罗居里赏月,连平时很亲近的三姨娘、四姨娘都没叫,“喊了她们,不好不喊五姨娘,喊了五姨娘,她把子乔带过来,又不好不喊蕙娘、文娘,折腾得慌。就我们几个清清静静的,看月亮吃西瓜,摆些闲阵就最好了。”

对四太太来说,长夏永昼,最难打发的就是漫漫的时间,谢罗居里养了好些专说鼓词故事的女先生,因文娘、蕙娘姐妹,平时经常来谢罗居走动,她白天是不让她们出来的。不想喊人,多半就是因为四太太想听说书了,这一点,她身边几个大丫头都是心领神会。服侍着四太太在廊下贵妃椅上靠了,两个小丫头拿着摇头槌,一左一右,轻轻地给四太太捶腿,连落锤的节奏都透着那么轻巧合拍,令四太太浑身松泛了。绿柱便故意说,“只看月亮也是无聊,太太,冲您讨个情面呢,小唱不敢叫,咱们叫个瞎先生来说说书呗?”

守寡的人家,时常听那些小姑娘捏着嗓子咿咿呀呀的,是不大像话。四太太似乎意动,可又有些犹豫,“你也是的,这都什么时候了……”

她叹了口气,“算了,想叫就叫吧,只别传出去了。到时候几个姨娘有样学样,也闹得不像话了,我就唯你是问。”

绿柱早惯了四太太的作风,她嘻嘻一笑,不多时就领进了一位女盲婆,给四太太敲板子,本待要说《石猴记》的,四太太却不爱听,她要听《金玉儿女传》。

这样小儿小女、情情爱爱的故事,不大适合四太太的身份,却正合丫头们的口味,一院子人都听住了。有个小丫头,手里还拎着一壶水呢,听得大张着嘴站住不动。其入迷之色,绝非假装,四太太环视一圈,倒是被丫头们逗得很开心,她唇边也就挂上了笑,拿了个葡萄捏在指间,自己仔仔细细地剥紫皮儿。

“这故事要给十四姑娘听见了……”绿柱乘着给四太太斟茶的工夫,就细声细气地逗她开心。“她非得勾动情肠不可。”

她时辰拿捏得好,盲先生正说到这书中女角玉玲珑,将要远行,一家人都很不舍。正好是四太太不大耐烦听的一段书,她便没装糊涂,嗯了一声,“怎么,花月山房来人托你问消息了?”

“就是晚饭前刚来的,”绿柱说。“听说十四姑娘才去过自雨堂……怕是看到自雨堂里的嫁妆,也就惦记起了自己的好消息了。”

“文娘还是老样子。”四太太似笑非笑。“就眼睛见到的那一点,算得了什么呢。她要是知道——”

她没往下说,自己收住了,只道。“她不是不喜欢何芝生吗?正好,要是喜欢,反倒还费神了。”

这脆利的竹板声,越发显出了周围的寂静,焦家人口少,一入夜四处都静谧无声,虽在京城,却无异于山林野外。往常四太太是不大喜欢这气氛的,可今儿她却觉得这宁静令人安心:快了,没有几年,两个女儿一出嫁,家里就真安静下来了。子乔有五姨娘带,得闲也不会来烦着她……再熬几年,熬出孙子来,焦家香火,总算是未曾断绝在自己手上,她也就算是有面目去地下见先人了。

也就是因为这份安宁,她罕见地露了个准话,“她的事情,我心里有数的。老爷子掌着弦呢,迟不过明年年初,必有消息——”

正当此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立刻就扰碎了这不似凡间的宁静,鼓声住了,瞎先生清亮圆润、多年淬炼出来似唱非唱似说非说的调子也住了,四太太有些不快,“谁呀,这么晚了,还这么着急上火的。”

扭头一看,才一见来人,她就一下坐直了身子,将那份含着矜贵,也含着辛酸的闲情逸致给抛到了九霄云外去。“你怎么来了!”

绿松附耳在四太太耳边说了几句话,四太太越听眼睛瞪得越大,她竟说了三次,“这是当真?真有这样的事?你们没弄错吧!”

以四太太来说,这已是罕见,绿柱的心登时就吊了个老高,可又全不明白缘由,直如坠入云雾之中。她给绿松使了两个眼色,绿松神色肃穆,根本没有搭理,这就越发使得她忐忑不安了。

才要探看主母颜色,四太太已经霍地一声站起了身子,她紧咬着细白的牙齿,仿似总带了一丝倦容的面盘涌起一阵潮红,一字一句,都像是从齿间迸出来的。“去各房传话,今晚天色不好,大家都早些睡吧,除了上夜的婆子,谁也不要随意在园子里走动了!”

绿柱一时大骇,再不敢多探听什么,忙跪下来领命出去了,走动间,又听见四太太吩咐别人。“今晚上夜的是某人、某人领头?令她们记住,还有谁在各院熄灯后随意走动传递消息的,一律捆起来不许回去!”

有了当家主母一句话,素日里处处亮灯的焦府,不到一炷香时分,已经全黑了下来,在恍若白昼灯火辉煌的教忠坊内,这占地广阔的园子,就像是一头小憩中的野兽,黑暗里透着的不是宁静,而是隐约可见的紧绷。

#

这么大的事,四太太不敢擅专,问知老太爷还没有入睡,她便令人去通报了一声,自己难得地出了二门,进小书房和公公说话。

“已经把局面都控制住了,我令绿柱带一帮人在假山上看着,园内哪里还有灯火移动,便令她派人过去探看。”她平素里说起话来,总是懒洋洋的,仿佛少了一股精气神,可此时却是果断爽利,“连装药渣的盒子都带来了,还有那头死猫——”

她眉头一蹙,掩不住心中的不快与惊骇,“说是昨儿喂它吃的药汤,今天上午还好好的,下午突然吐了血,抽抽个没停,紧跟着就没了气。管着她那些小玩意的丫头不知道怎么回事,也很害怕,便同绿松说了。绿松忙把药渣清出来,再问过蕙儿,蕙儿没说什么,只让她过来报信,说是想知道究竟药里下了什么毒。”

相府千金,那是什么身份!为了养就一个焦清蕙,从小到大,焦家花的银子,照样再塑一个金身都够了。能同一个丫头、一个不听话的通房一样,说毒就给毒死了?这简直是在打老太爷的脸,打她四太太的脸!四太太说到这里,依然不禁气得浑身发抖,“给她熬药的是孔雀,现在还不知道消息呢,蕙儿说,不可能是她下的手。”

“孔雀是她养娘的女儿?”老太爷却要比四太太更能把得住,双眼神光闪闪,态度竟还是那样的从容。“开方送药的都是什么来头?都控制起来没有。”

四太太这么多年,对家事是不大上心的,她打了个磕巴,不禁拿眼去看绿松。耳旁听到公公淡淡的叹息声,自己也是脸上发烧——家里就这几个人,这种问题,按理来说,自己眼也不眨,就该能答上来……

好在绿松对这事肯定也是清楚的,她往前一步,轻声细语地说。“吃的是十多年的老方子了,固本培元的太平方,是……当时的权神医,现在的姑爷开的方子。一般都是十天半个月喝一次……熬药的事一直是孔雀管着,就在姑娘寝房边上的那个小间,那里还藏了姑娘的首饰,平时没有事,孔雀是不离开的。库房的人每月来送我们胭脂水粉的时候,顺带着就把药送来了,平时也都收在那间屋子里。”

老太爷唔了一声,四太太赶紧补充,“平时在小库房办事的几个人,刚才也都派人去押住了。”

“嗯。”老爷子点了点头,拿手掸了掸青布道袍上的香灰——他刚做过晚课,恐怕才给故人上完香。他没有往下细问,也没和四太太商量,只是望向绿松,不紧不慢地道,“你姑娘镇定逾恒,我倒并不吃惊,你这丫头,养气功夫也做得很好嘛,怎么,就没有什么要解释的地方吗?”

老人家行事,总是如此出人意表。四太太也不是没有发觉疑点,可她觉得现在还不是追究的时候——把话说白了,她也不想追究——可老太爷都这么问了,她也只能帮腔,“怎么好端端地,会想到拿汤药去喂猫?”

绿松欲言又止,她姣好的面容上分明浮现了一层迟疑,四太太还要逼问,老太爷摆了摆手。“佩兰的丫头,你还不知道吗?尤其是眼前这一个,没吩咐,她敢乱说话?”

多少年来,日理万机,朝堂中升迁贬黜人事浮沉,老太爷自己心里是有一本账的,是有名的“活花名簿”,没想到后宅的事,还记得这么分明。孔雀不说了,毕竟是蕙娘的养姐妹,连绿松的来历都是门儿清……满朝文武,能和老太爷比较的,也就是他亲儿子四爷焦奇了……

四太太不合时宜地惦记起了往事,一时竟有些要走神的意思,她忙一咬腮帮子,和公公商量,“今日晚了,现在把蕙儿叫出来,是否打草惊蛇?”

“回禀老太爷。”绿松怕是也想到了这一层,这丫头银牙一咬,“姑娘行事,有时候是不多做解释的……我在一旁看着,只觉得出孝后,姑娘似乎就有些心事。但不喝药,那还是权神医正月里看过她一次之后,她才忽然再不喝药的。因我平时无事,也喜欢逗猫弄狗的,姑娘便分派我一个差事,等汤药送来了,先给猫儿、狗儿喝了,药汤泼掉,药渣留着,并记录日期,以备查证……”

四太太听着听着,不禁又倒抽了一口冷气,她瞟了老太爷一眼,一时也不知是感慨蕙娘的城府好,还是钦佩老人家的敏锐好。

明明白白,那一天权神医是摸出了不对!所以这才要和蕙娘私底下说话。这丫头真是好深的城府,明知有人要害她,却还不动声色,丝毫不露马脚!

更值得钦佩的还是老人家,只听自己转述,就都听出了不对。如今回想起来,的确,权神医在‘毫无症候’这四个字上,咬得特别的死……

“你先退下去吧,”她忽然冲绿松摆了摆手,绿松微微一怔,却不曾多问,她低眉顺眼,立刻退出了书房。

四太太这才转向老太爷,“您是当时就已经听出了不对……”

“权子殷这个人,从来是不说谎话的。”老太爷也露了几分沉吟。“他出入深宫之中,都未曾为谁遮掩过什么,可这样身份,那也不是谁来问,他都答得很爽快。毫无症候,是说没病呢,还是说有了病,没症状呢,又或者是说脉象不对,但并非因为病症呢?话咬得重,自然有多重解释。”

他叹了口气,“我就说,以佩兰性子,即使满意,也都会深藏心底,如何子殷出门后,她还要低头一笑?想必是要做给人看,以便大家释疑……”

四太太打从心底往上冒凉气,如非场合不合适,几乎要落泪了。“爹,家里就这么几口人了,究竟是谁这么狠毒!蕙儿要真去了,我们家又失一臂膀,难道真要我们祖孙三代相依为命,老天爷才满意?”

“她这不是没喝药吗。”老太爷慢慢悠悠地,“你是多年没动脑子了,老四家的……遇事怎么就慌乱起来了?你要老这个样子,那我还真不放心蕙娘外嫁呢。”

四太太心头一凉,她立刻收敛了不合时宜的悲痛,琢磨起了老太爷的意思,可越琢磨却越是心冷、越琢磨就越是烦躁。“您的意思,这事……不是……不是天意,是家贼?”

“天意盯准蕙娘,已是从前的事了。我的态度也很明白,”老太爷淡淡地道。“我焦颖一生为大秦殚精竭虑,不知办成了多少大事。这份家产,那也是我自己凭着眼光挣来的,宜春票号借了我的势没有?有。但有没有过分?他们自己心里是最清楚的。真要把我们家剥光了,以后谁还给他们做事?天下读书人都要离心!不处分吴正,是当时情势所迫,这我都能忍……也不是没有说头,可要下这样的圈套来刮我们的绝户财,他们还没那么无耻……”

他犹豫了一下,又说。“纵真有那么无耻,那也不会选在现在。皇上心底也清楚,我已经萌生退意。再过一两年,和和气气退下去了,那就是他的机会!现在忽然要和我死磕,他不至于。”

四太太提起从前往事,珠泪真是纷纷而落。“杀千刀的吴正,杀千刀的吴家人!天若有眼,怎么不折腾他们家去!”

又有些害怕,因情绪实在起伏不定,也顾不得分寸了,半是埋怨,半是抱怨的。“当时早知道,便把份子献给天家了……”

“想得美!”老太爷终于动了情绪,他嘿嘿冷笑,语中阴毒稍露,已是刻骨,“黄河决堤这么大的事,罪魁不枭首那还了得?他就为了扶植吴家和我们斗,硬生生拖了一年,把人给拖死了!末了也不脸红,还来图谋我们家的钱?那我就要让他知道,我们焦家有的是钱!可我一个子儿都不给他!我就要他自己明白,他有多下作、懦弱——”

老人家猛地克制住了奔涌而出的情感洪流,死死地闭住了眼睛。四太太满腮都是豆大的泪珠儿,呜咽着不敢放声儿……

许久之后,老爷子才慢慢地睁开了眼睛,这双原本就很清透的老眼,似乎被泪水给泡得更亮了,他擤了擤鼻子,再开口时,语气已经很淡了。“这件事,不会是出自上意。皇上还年轻呢,还要顾着脸皮。再说,现在朝廷也和从前不一样了,要比从前更有钱一些……等船队从西洋要能顺利回来,他更不会惦记着我们这点家当了。”

“那就是家贼了?”四太太也多少恢复了常态,她双眉紧蹙,几乎是本能地,就想到了太和坞,想到了太和坞里那道最近动作频频的身影……“爹,你说是不是蕙娘的嫁妆,传到……”

她张开手比了个手势,“她耳朵里了?”

老爷子的眉头也跟着拧紧了,他摇了摇头,“难说,这事很费琢磨,还是先找人看过药渣再说吧。”

四太太坐立不安,“这要是她,她怎么能弄来药呢!要不是她,还能有谁?这家里也再没人盼着蕙儿不好了吧……”

她忽然想到了另一个人,只又不愿说——可她能想到的,老太爷那还能想不到吗?

四太太怯生生地扫了老太爷一眼,老太爷果然已经从她的神色上看出了未尽之语,他轻轻地点了点头。“人心难测,除了你和她生母,这家里,谁都有可能下手。”

可这家里剩下的主子,也就只有四姨娘、五姨娘、文娘,和未知人事的焦子乔了……

作者有话要说:加更来了~~~~~我准时吧,哈哈哈哈!

PS谢谢等更、若耶的长评!

看到有朋友希望我恢复食谱,主要是我现在自己做饭,吃得很简单,像今晚就吃了个燕麦杂粮粥,油盐鸡蛋干和卤水拼盘而已……

等等,这么说起来好像也不是很简单哈哈哈哈,摸头。

啊对了,开v后可以送分了,大家要记得提醒我,长评一定送的,超过25字的评论才有送分按钮,所以要送的话要满25然后说一声。

24决意

四太太心里有事,自然一整晚都没睡好,她躺在床上,想一想就是后怕,一则恐怕蕙娘不在,将来失去一大臂助,二则恐惧万一蕙娘中毒,这对老爷子会是多大的打击!

乔哥年纪太小,指望不上,文娘是个不懂事的性子,家里要靠她也难……要是蕙娘和老爷子都没挺过去,这泼天的家业,要败起来也就是一两年的事——不管谁动的手,这都是在挖焦家的命根子!

可又有谁会动手呢?五姨娘?她倒也许不是没这个心,可有这个能耐吗。也所以,她一开始压根就没往家里人身上猜疑,直接就猜到了那传说中能耐通天的燕云卫身上去,可看老爷子的意思,似乎不置可否,并不这样认为……

老爷子就是这样,年纪越大,出事就越藏着。家下闹出了这么大的事,他倒还是那八风不动的老样子。倒显得自己一惊一乍的,失了沉稳……可四太太心里已经很久没有装着这么大的事了,她一个晚上都在纳闷:就为了一点钱,至于吗?可要不是为了钱,又为了什么呢。

第二天早上一大早,她就令人上后园递了话。这几天老太爷心绪不好,在玉虚观清修,没有谢罗的话,哪个院子无事都不要出门走动,有谁敢犯了老人家的脾性,立刻就撵出去打死。

到底是正太太,尽管已经有几年没有发威了,这番话传下去,也依然是唬得人人战战兢兢的。几个心腹丫头去园子里巡视过,回来了都说,“几个院子都关门落锁的,咱们就只用中午安排人送个饭就成了。”

四太太这才松了口气,她却不便再去前院了:老太爷今儿照常入阁办事,国事第一,还不知道要忙到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呢。药渣被他留在小房,看来老人家是要把这事揽到自己头上……

为免其余各院得到风声,她连自雨堂都是一视同仁。自雨堂也安静得不得了,蕙娘就像是个死人,竟没有一点情绪,绿松昨晚回去,想必是把老太爷的态度给详细描摹了一番的。四太太心乱如麻之余,也不禁佩服蕙娘的城府:自己在她这个年纪,简直比文娘也许还有不如呢。要知道有人想害自己,怕不是早哭成了泪人儿,她却能沉着冷静若此。权子殷腊月里和她传的消息,整整半年了,她是一点都没有露出端倪。想必外松内紧的,私底下,还不知做了多少工夫……

有了这样的认知,四太太再去回想蕙娘这几个月的行动,就觉得处处都有了解释:把自雨堂管得风雨不透的,恐怕连自己都插不进手去。上个月四处游荡,却很少回自家院子里用饭……甚至和南岩轩都忽然友好起来!原来是应在了这里。她还纳闷呢,以蕙娘性子,就算要出嫁了,将来也是娘家靠她更多,她犯得着和五姨娘眉来眼去、礼尚往来么?却原来,还是为自己的性命着想,想要与人为善,或者就能把祸患消弭于无形了。

四太太是厚道人,前思后想,越想越觉得为蕙娘委屈,也就越想越是生气。仿佛有一种久违的激动,从她身体里慢慢地酝酿了出来,倒令她的精神头要比往日好了许多,老太爷没从皇城回来,她就自己坐在窗前冥思苦想,把这几个月府里的行动、局势掰开来揉碎了在心头慢慢地咀嚼。想了半日,又叫过绿柱来,同她细细地说了许多话,绿柱均都一一答了。

等老太爷回了阁老府,从前院传话过来请她去相见时,四太太的脸色真的很沉,她的心情,也真的很坏。

#

“试过药了——”老太爷开门见山,四太太一进屋,他就冲下首扶膝而坐的老者点了点头。“小鹤子,你来说吧。”

阁老府大管家焦鹤,跟随老太爷也已经有五六十年了,他一家人一样毁于水患,同四姨娘一样,因是经过当年惨事的家人,在主子跟前都特别有体面。听老太爷这么一说,他颤颤巍巍地站起身来,作势要给四太太见礼——四太太忙侧身避开了,笑道,“鹤老不要气,您快坐吧,老胳膊老腿的,还跟我折腾。”

焦鹤虽然比老太爷小了十来岁,看着却比老太爷更老迈得多,须发皆银满面皱纹,看着就像是个乡间安的老笀星。四太太才这么一气,他也就顺势坐下,随老太爷,没有丝毫气寒暄,便交待起了试药经过。“因是配好的药方,药材全是捣过切过的,光从药渣,看不出什么来,大夫说恐怕是断肠草,只不知道用量。因猫狗毕竟和人不同,我便使了些银子,在顺天府寻了个死囚犯,拿药渣重又熬了一碗药灌他喝了……”

他沉默了一下,才道,“一整夜都没有事,还当是姑娘多想了,就是午时前后,忽然吐了血,话也说不清了。在地上就只是抽抽,摁都摁不住……抽了两个时辰,人晕过去了。这还是熬过一水,药力还这么足。要是第一道,怕是没救了。”

四太太费力地吞咽了几下,心头到底还是一松,她看了公爹一眼。“断肠草、发作得这么急……我看,不像是他们的手笔。”

“是。”老太爷头也点得很爽快,“他们惯用的毒药,可要比这个隐秘得多了。”

焦鹤捻了捻胡须,说得更直接。“除了家贼,谁有那么大本事,能往主子头上下药?我们家可不是随随便便的道台、巡抚,连江湖杀手,都能说来就来,说走就走。”

这摆明了是在讥刺杨阁老,当年他还是江南总督时,就曾闹过刺潜进后宅的事。虽说背后有一定文章,但杨家因为此事,在高门中落了不少话柄。就连选秀时,都不是没人拿来说嘴的:随随便便,就能让人潜进后宅,主人还茫然不知……谁知道家里的姑娘,平时是不是也能随意出入深闺?更有人思维很发散——家里人口这么少,还顾不过来呢,他杨海东有心思去为整个天下盘算吗?

杨家人口少,焦家人口就更少了,就这么几个主子,吃的用的,肯定都是经过层层审核,不知来历的东西,不要说被主子吃进去了,就连要进后院都难以办到。虽说仆役如云,但管理严格御下严厉,这些年来,在后院从没有出过一点幺蛾子。除非是燕云卫这样有官方背景的特务组织,外人想要把手□焦家后宅,简直是痴人说梦。四太太长长地叹了口气,也不禁生出了几分惋惜,她望了公爹一眼,轻声说,“爹,我看这事,太和坞难逃嫌疑。”

“哦?”老太爷神色不动,只声调抬高少许。“巧了,就刚才小鹤子还和我说,这家里要有谁会动佩兰,也就只有五姨娘了。”

“这几个月,梅管事和太和坞走得蛮近。”焦鹤咳嗽了一声,“本来么,未雨绸缪,也是人之常情。前阵子他来找我谈他女儿石英的去向……”

他看了老太爷一眼,老太爷动也不动的,可焦鹤竟不知是从哪得到了暗示,他跳过了焦梅要陪房的消息,“我听其意思,是不大想令石英陪嫁过去的。要在府中找,那肯定是想和太和坞攀亲了……就是乔哥儿的养娘,不还有个小子是没成亲的?”

这没板没眼的事,从焦鹤口中说出,就透着那样入情入理。四太太听住了,“鹤老意思,是焦梅从蛛丝马迹中,推测出了我们给蕙娘定的嫁妆,扭头就给太和坞递了话?”

“无凭无据的事,不好胡说。”焦鹤犹豫了一下,“但那么一笔大得惊人的财富,要动,肯定是有动静的……他说知道也行,说不知道也行,就是严刑拷打,恐怕也都很难逼出准话,只能说有这个可能吧。”

蕙娘的陪嫁,即使以焦家豪富来说,也算是伤筋动骨了。四太太自己可能还不大在乎,但五姨娘是有儿子的人,想的肯定就不一样……她双眉紧蹙,“可这才是近半个月的事,她的动作,有那么快吗?”

正说着,又想起来向老太爷解释,“这件事,按理来说是该问问您的,但当时过年,您实在是太忙了,我也就自作主张……麻氏找我说了情,想收她一个亲戚进府,我想她一家自然是身家清白,便答应了下来。也没有多做过问,今儿问了绿柱,才知道……”

她的声音低了下去,“他人就在二门上当差,不过,始终也还是太快了一点吧,嫁妆定下来到现在,说真的也就是十天多一点儿……”

焦家门禁森严,就拿自雨堂身边的丫头来说,小丫头不必说了,哪有她们回家探亲的份,除非病了、笨了,主子打发出去了就再不能进来,否则没有回家的道理。有脸面的大丫头,一年有两三次能回家看看,身边也都跟了服侍人,一来,也是彰显身份,二来最主要,多少起到一点监视的作用。凡是在内院服侍的大丫头,就没有例外的。五姨娘就是想往里弄点药,也没有那么简单,她守孝三年没有出门,到现在连娘家都没回过,就假设真是她所为,断肠草那也不是那么好弄到的,从传话到设法神不知鬼不觉地弄到毒药,再往里送,她还要找机会放进蕙娘药汤里……这事哪有这么简单?

焦鹤点了点头,“太太说得是,麻家家世还算清白,一家子也没有什么地痞无赖,要弄到毒药,虽也不是不能,但他们没那么大的能耐……”

他轻轻地咳嗽了一声,面无表情地说。“不过,这也不是五姨娘第一次有机会和外头联系。太和坞的丫头婆子,虽然都经过特别甄选,决不会作出不该做的事,但……去年腊月里,几位姨太太去承德庄子小住的时候,五姨娘倒是出去过一次,和她娘家兄弟见了一面,说了几句话。——她有个兄弟就在承德开了个米店。”

四太太越听越是生气,她银牙紧咬,“小门小户的女儿,因为生了个儿子,这几年来家里是鸡犬升天。她还有什么不足够的?平时挑唆着乔哥和两个姐姐疏远,我体谅她也就乔哥这个独苗苗,再怎么小心都不过分的——”

老太爷神色一动,他打断了四太太,声音一沉。“挑唆乔哥?这是什么时候的事,我怎么连一点都不知道?”

四太太吃惊地看了焦鹤一眼,见焦鹤神色笃定并不说话,她心头一突。“还以为您知道……当时让她带着乔哥,就是因为毕竟她是乔哥生母,对孩子是最上心的。平时连一个点心,都要自己吃过了再给乔哥吃。可也就是她的这个小心过分……因蕙娘身份,难免她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因此平素不喜欢乔哥和姐姐亲近,我也就没开口。这亲事一定,她倒也知趣,就经常抱着子乔去自雨堂做了。”

家里除了谢罗,几处院子都有老太爷的眼线。老人家也无甚特别用意,不过意在掌握府中大小事务而已,四太太对这点,心头也是有数的。她甚至还知道往常负责听取消息过滤汇报的正是焦鹤……可这几年来,鹤老年纪大了,精力渐渐不济,看他表现,似乎这差事已经换了人做。就不知是谁那样着急讨好未来的主子,竟瞒报了消息——五姨娘的用心,几番都有体现,要说漏报,那是不可能的,这么敏感的事,肯定要同上头一提。也就是在消息过滤这一层上,被人给卡住了没往上说而已。这是拿准了以蕙娘的傲气,决不会私底下和老太爷告太和坞的刁状,第一她不屑,第二,这也不是她能做的事……

老太爷倒真是第一次听说这么一回事,他寻思了片刻,不禁微微冷笑,却并不再提,反而冷静逾恒地为五姨娘说了几句话。“就是她拿到了药,要怎么下毒?小库房她可伸不进手去,那不是她可以经常过去串门的地方……要下毒,也就是到自雨堂里去了。但自雨堂是什么情况,你也是知道的。从小养成的习惯,要紧的地方几乎不离人。麻氏就有通天本领,又怎能把毒给下进去?”

这一点,焦鹤肯定是答不上来的。四太太也有点抓瞎,她越想越觉得迷惑:此事疑点重重,可议之处颇多。最可怕焦家人就这么几个,如不是五姨娘,又不是燕云卫,难道是谁家还有这样的能耐,悄无声息地把手伸进了焦家来……可要如此,他们又何必用这样的毒药呢?光是四太太所知,可以无声无息置人于死地的鸩毒之物,就已经有十几种了,这还是她根本无心此道,只是从前听丈夫闲谈间提起而已……

“那,唯一的可能,也就是她最近去自雨堂的时候,相机把药材给混进去了吧……”四太太自己嗫嚅了几句,也有点晕乎了。

老太爷却还是那样泰然,他嗯了一声,转向焦鹤道,“去把自雨堂的雄黄,太和坞的透辉叫来吧。”

雄黄是老太爷的眼线心腹,这四太太是不吃惊的。她父亲也是焦家产业里有数的大账房了,当时会进来服侍,其实多少是为蕙娘日后接管家业打个伏笔。她的身份,在自雨堂里都算是比较特出的,即使是蕙娘对她也很尊重……倒是太和坞最有脸面的透辉竟是老太爷的人,这多少令她有几分吃惊,再一想,却又心悦诚服:处处埋着伏笔,永远防患于未然,老太爷就是老太爷,即使这样的细节上,也都透了名家风范。

#

雄黄和透辉很快就被带进了小房,焦鹤会办事,他把两个人分头带进来。第一个进门的是雄黄,这位眉清目秀身材姣好的大丫环默不做声地给两位主子行了礼——即使是在相爷跟前,她也显得从容不迫,面上虽有些严肃,但四太太和老太爷都明白:和她父亲一个样,他们一家子,都是这么不苟言笑。

“五姨娘最近是常来太和坞。”即使两个主子忽然要查问这么敏感的一回事,雄黄面上也看不出丝毫犹豫,她回答得平静而机械,就像是一双不含偏见的眼——老爷子用人,一向是很到位的。“十三姑娘也很给她面子,大家笑来笑去的,看着倒很和睦。我们底下人自然也都有些议论……每次五姨娘过来,石墨都躲出去,孔雀也一样,从不给五姨娘好脸色。除此之外,倒没什么特别的事。几次过来,奴婢都在屋内、院中当差,并未见到、听说什么可说之事。”

老太爷一手抚着下唇,他看了焦鹤一眼。焦鹤便问,“五姨娘过来的时候,可有没有单独在里屋逗留?”

“这……”雄黄面现迟疑,想了想才道。“倒是有一次,六月里,她过来的时候,正好撞见姑娘又犯了喷嚏,进净房去了。令我进来服侍五姨娘,当时东次间人也不多,孔雀本来是一直在小间里的,可自从她因五姨娘来要首饰没给,次次五姨娘过来,姑娘总就给她找些差事,令她出去,当时就是令她去浣洗处催姑娘的手帕。因此屋内就我招呼姨娘同乔哥。过了一会,绿松令我进去找帕子,也就这么一会儿工夫,整个东翼都没有人。后来我们出来的时候,乔哥在玩姑娘平日里收藏的古董盒子,五姨娘弯在乔哥身边,眯着眼想从缝隙里看进去……彼此还都有些尴尬——”

“这一会儿工夫,究竟多久。”老太爷打断了雄黄的叙述。

雄黄回想片刻,她肯定地回答。“总有个一炷香时分吧。”

一炷香时分,孔雀人又短暂离开……估计是没有锁上小间门,五姨娘要是手脚快一点,也可以进去动点手脚了。

老太爷点了点头,“你们姑娘的太平方子,几天吃上一次?”

“一向是十天上下吃一次。”雄黄面露惊容,回答得却还是很谨慎、很快速。说完了这句话,她犹豫了一下,又补充,“姑娘这几次喝的药也多,前阵子还喝了专治喷嚏的汤药,几次喝药的日子,分别是六月十八、六月二十九……”

便说了几个日期出来。这一次不等老爷子,四太太都知道问,“那五姨娘上个月是什么时候去的太和坞?”

雄黄屈指算了算,她的声音有点抖了。“大、大约是六月二十八。”

四太太猛地一拍桌子,她才要说话,老太爷一摆手,“你可以出去了。”

遣走了微微发颤的雄黄,他疲惫无限地搓了搓脸,倒是抢在媳妇跟前开口了。“我知道你要说什么……小库房每个月给自雨堂送东西,就是在月中。”

也就是说,当时还有两包药在小间里放着,恐怕临近熬药的日子,孔雀也就没有收纳得很密实,只是随意撂在屋里……

四太太牙关紧咬,几乎说不出话来,老太爷却还未失却镇定,他若有所思地将手中两个核桃捏得咔咔作响,等透辉进了屋子,便开门见山地问透辉,“五姨娘最近,可有什么异动?”

透辉就没有雄黄那么上得了台盘了,她显得格外局促,在两重主子灼灼的逼视之下,声若蚊蚋,“还是和从前一样,和胡养娘走得很近。除了悉心教养乔哥之外,得了闲也就是往自雨堂走动走动,再、再同南岩轩、花月山房争些闲气……”

“哦?”老太爷微微抬高了调子。“比如说呢?”

比起雄黄那样镇定自若的表现,透辉如此惊惶,反而使得她的说辞更加可信——明眼人一望即知,她完全是被这场面给吓怕了,别说玩心机,怕是连气氛都读不出来,老太爷这一问,她倒是竹筒倒豆子一样,从腊月里,“听说了橘子的事,当时没说什么,第二天就哄着乔哥多睡一会,后来,听说在谢罗……”,“花月山房得了自雨堂的东西,她也去要,回过头和胡养娘说起来,‘再不杀一杀自雨堂的威风,这府里还有我落脚的地儿吗?’”,“几次和南岩轩见面,都不大气……”一路说到了最近,“还是不许乔哥同花月山房亲近,十四姑娘几次送东西来,都没让乔哥见到。私底下说,‘谁知道她安了什么心!’”

虽面目可憎,但毕竟都是无关紧要的小事,老太爷听得几乎打起了呵欠,透辉越看脸色就越是恐慌,最终她住了口,咬住了嘴唇。“也就是去年年前,姨娘不知从哪得了风声,像是知道了奴婢的身份。从那时候起,很多话都不当着奴婢说……常令奴婢在外跑腿儿,连同娘家兄弟见面,都没令奴婢在一边服侍,奴婢知道的,也就是这些了。倒是胡养娘,也许知道得更多些……”

四太太至此,反而不再吃惊愤怒了,她甚至叹了口气。

要是心中没鬼,又何必如此防备?雄黄摆明车马就是老太爷的眼线,这些年来也没见蕙娘对她如何。还有花月山房,文娘不喜欢蓝铜的做派,可还时常令她在身边服侍……家里这么大,一个小姑娘住一个院子,长辈不放心,指派个人过来看着,那是人之常情,有什么需要避讳的?南岩轩两个姨娘,也从来没有做出过这样的事。五姨娘这个人,处事也实在是太浅薄了,稍微一经查问,就已经破绽百出。

打发走了透辉,她和老太爷商量。“爹,您看这事该怎么处理?”

“你的意思呢?”老太爷不置可否,他摸着下巴反问了一句。

“这贱婢竟如此狠毒,人是留不得了。”再怎么样,蕙娘也是在四太太眼皮底下长大的。四太太难得地下了狠心,她一咬牙。“娘家人心术不正,留在京城,对乔哥将来,恐怕也是弊大于利……索性一并清理了,把乔哥……”

她再三犹豫,最终下了决心,“把乔哥抱到谢罗来吧!”

老太爷眼底神光一闪,他过了好半晌,才慢慢地长出了一口气。

多少复杂的情绪,多少常年积累下来的担忧,竟都在这一口气里体现了出来,老太爷的欣慰,谁都能看得出来,“你早该这么办啦……”

25枯萎

焦家人办事快,后院里持续了一天一夜的戒严状态,在当天晚饭后,也就伴着四太太送来的点心无声无息地宣告解除。花月山房少不得来人到自雨堂问好,文娘被这一打岔,可能也都不记得生气了,又问姐姐的好,又问她家里到底出了什么事。

说起来,她也就比蕙娘小了一岁多一点儿,一个年头一个年尾……今年也是十六岁的人了,还是这样,一时好两时坏的,虽说当着外人,门面功夫一直都做得很好,但性子也还是太浮躁了一点。

蕙娘一句话就把黄玉给堵回去了,“本来没她的事,这么东问西问的,还指不定有没有她的事呢,不论是做人做事,还是小心点为上,关她的事,她多开口没错,不关她的事,就要管,那也不该问我。”

这绕口令一样的回话,估计也把文娘给闹迷糊了。她又打发了云母过来:花月山房的大丫头,在蕙娘跟前,能比黄玉多些脸面。

蕙娘没说府里的事,倒是令云母坐下来和她说话。“你是肯定要跟文娘陪嫁出去的,主子的体面,就是你的体面。主子在夫家吃了亏,你这个做大丫环的难道就很有脸吗?有些事,你们姑娘想不到的,你要多为她想想。”

文娘说府里的人才都奔着自雨堂去了,此言不虚,花月山房的使唤人比起自雨堂来,都明显要弱了一层。云母虽然处事周到性子和气,办起事来是很牢靠的,可性子绵软,从来都不能节制文娘。身边无人劝,慈母管得松,嫡母又是那个性子……老太爷没空教,文娘真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学了一肚皮的表面工夫,论到做人上,始终都还没有入门。

云母也很为难。“不瞒您说,光是这何家的亲事,我们都觉得姑娘是该应下来的。可您也知道姑娘的性子……她是一心一意想要向桂家那位少奶奶看齐的。可何家的作风,您心底也清楚……”

桂家少奶奶来京城不久,论出身,她亲爹品级虽然在,但距离蕙娘这个圈子还有一步之遥,论夫家,小桂统领这几年虽然受宠,可年纪轻起点低,身份又不大显赫。按理来说,也闹腾不出多少动静的。可就因为她实在是得到太多人的宠爱了,从杨家阁老太太算起,定国侯孙夫人、永宁伯家三少奶奶、宫中皇后、宁妃,哪个不是对她另眼相看,就连夫君也都宠得厉害。成亲这几年,膝下才一个女儿,那又怎么样?人家小桂统领摆明了这辈子是不纳小了……成婚了的少奶奶们提起她,都有点含酸带醋的,嘴上说是看不惯她的跋扈做派,心底怎么想的,那可就不知道了。老爷少爷们,对她倒没二话,可说起小桂统领,都有几分天然的同情:惧内这名声,可不是好担的。唯独没出嫁的姑娘家,夫家没定,还有得一争,对这位少奶奶杨氏就很憧憬了。连文娘,因在家守孝,从未和她照过面的,竟都听说了桂少奶奶的名头……

真要这么说,何家的确是差了一点,何总督是个风流人,太太和两位嫡少爷在京城,任上的姨太太可就多了,还有那些个上了十位数的小庶少爷……以文娘的气性,看不上何芝生,也是人之常情。

“亲事就不说了。”蕙娘叹了口气,“就是家事,她也还差着火候呢。我说她,她是听不进去的——”

“哪里听不进去。”云母细声道。“其实姑娘心里最听您的话了。您前儿那么一说,她回来虽发了好久的脾气,可也还令我去托绿柱的人情……”

她小心地看了蕙娘一眼,蕙娘也明白过来了:文娘哪里是关心家里的变故呢,都要出嫁的人了,家里只要别反了天去,又有什么事和她有关系?她这是气消了,回来探自己的口风了呢。

“那你们就等风声过去了,再多问问绿柱怎么说的吧。”她慢慢地说。“这种事,没有我插口的道理。”

云母的眉头不禁蹙得更紧了:十三姑娘对花月山房,那是没得说了。能开口提点到十分,决不会只把话说到九分。听她意思,这件事即使以她的身份,也只能说到这个地步……

偏偏妹不似姐,十四姑娘只学会了姐姐的倔劲儿,一点都没有学会姐姐的缜密。她对权神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