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正这样想,鼻端一阵酸意,蕙娘又接连打了几个喷嚏,眼中不由泪水迷蒙,连坐在牛夫人下首的吴兴嘉都笑道,“姐姐别是真受凉了吧?”

她这一说,蕙娘哪里还猜不到背后是她在搞鬼?——她对桃花过敏的事,知道的人一向不多,吴兴嘉也不知是在哪里收到了风声,居然要这样整她。恐怕除了面子上一点难堪以外,也不无炫耀自己的交际,令蕙娘疑神疑鬼的用意。

她瞅了吴兴嘉一眼,见她面含矜持微笑,不免在心底暗叹了一声,正要顺势起身告辞,也免得再受她的折腾。可说也奇怪,这几个喷嚏打出去了,鼻端竟是一阵轻松,又等了一会,她竟连这满屋子的香气都不反感了。众人也就都不在意,还以为她是被新上桌的几道菜给熏着了,阜阳侯夫人关怀了几句,这事儿便揭了过去。

说实话,这十多年来对桃花敏感成这个样子,如今一朝没了反应,连蕙娘自己都觉出奇,只她自然不会露在面上,只是含笑做若无其事状,反过来看了吴兴嘉几眼。如此故弄玄虚,倒是把吴兴嘉的秀眉瞧得微蹙——显然,这一次出师不利,多少也影响了她的心情。

如今她的身份不同以往,既然露出不快,众人哪里还敢怠慢?忙有人笑问她,“刚才一伸手,手上宝光灿烂,也不知是又得了什么新奇的好镯子。快拿出来我们瞧瞧。”

吴嘉娘对镯子的喜爱,那也是有名的,只是在蕙娘跟前,她不愿意炫耀这个,搪塞了两句,却推不过旁人盛情,强被掀了水袖,露出一对满镶金刚石的虎头镯子来,这镯子才一进阳光中,便散发出两团宝光,照耀得连邻桌都看到了,众人都惊叹不迭,连庭内献舞的诸彩娥,都不禁盼望过来。牛贵妃隔远看了,也笑道,“唉,老人家疼你,这对镯子我都眼馋久了,没料到还是赏给了你。”

细说来历时,才知道是孙侯自海外带回的大批宝石,经西洋工匠与大秦工匠一道,精工细作,几年了才出的内造上品。这些金刚石,就全是印度一带得来的好东西。又有在新大陆得的蓝宝石,镶做了这老虎的眼睛。据说就是西洋诸国,都没有见过这样的好东西。

一时众人赞声如潮,都道,“唯有吴氏才压得住这镯子了,你们瞧,她的手被这宝光衬得何等白皙?”

又有人挖空了心思,从她身上一袭长衫来夸,“若非这一身湖蓝绉丝,也难显出虎眼的蓝来,我竟都不知该怎么夸才好了!”

当着众妃嫔的面,都有这样的风光,偏偏又的确是太后赏赐下来的,有这份脸面。吴嘉娘就是再矜持,亦都难免令人觉得她气焰骄人,只是如今牛家崛起大势已定,众人都不肯平白得罪了她,就有些自矜身份的勋戚夫人,也是面含笑意,免得惹来牛家人的误会。吴嘉娘面含笑意,一脸娴静地听众人说了半日,才轻声细语,“却是谬赞过奖了,我这样的蒲柳姿色,如何当得起众位夫人的夸奖……”

她瞅了蕙娘一眼,低头一笑,竟有几分羞涩,“眼前放着蕙姐姐,从小儿就是样样出色的,身上什么时候少过奇珍异宝,这双手镯虽是难得,可和蕙姐姐手上的相比,却又必定是要逊色许多了。竟是快别夸我了,也让我有个容身地儿,不然,真是都坐不住了。”

说实话,蕙娘还真不把吴兴嘉的那对镯子放在眼里,只是她不能直撄锋锐,见众人的目光都随着吴氏一道看过来,其中颖悟有之、兴味有之、担忧有之,也只好含笑道,“嘉妹妹这也过分客气了吧,这样好的镯子,除了天家谁能拥有?我却没你这么好的福分,能得太后娘娘的赏赐。你这样说,倒是把我给说臊了。”

吴兴嘉抚着镯子,浅浅笑道,“姐姐这就臊了么——”

她唇边的笑意,才放又收,又瞅蕙娘一眼,便敛了容,若无其事地低首吃茶,仿佛刚才这番对话,真只是闲谈罢了。

焦家、吴家争奇斗富,是京城数十年间上演不衰的老戏码了,焦家在财力、在讲究上,真是死死把吴家压了一头,蕙娘这句话,别人说来也就是平常客气,可从她口中吐出,意义那就不一样了……谁也不会相信她焦清蕙的身家,会被这双镯子给难住,这话往小了说,是她焦蕙娘怕了吴嘉娘的声势,不得不对她认输低头,往大了说,就有点焦家被吴家踩在了脚底下的意思……

虽说众人面上还带着笑,但彼此交换的眼色,可是十分意味深长。连主桌那块,似乎都在暗暗关注这里的动静,杨宁妃笑道,“牛吴氏,你到我跟前来,我也瞧瞧这对镯子——都说好,可我还一眼没看到呢,就被母后给赏人了。”

吴兴嘉便脆生生地应了一句,往杨宁妃那里过去了,阜阳侯夫人在台底下轻轻地拍了拍蕙娘,口中笑道,“对了,据说这二次出海的事,也快定下来了,不知是谁带船出去呢……”

正是热闹时,两个皇子都睡醒了,当下便被抱出来助兴,又有太妃、太后先后遣人赐了东西来给两个新皇孙,也赐了酒菜给诸位命妇,众人忙起身谢赏。那女官赏了牛贵妃、牛贤嫔,又赏了牛家并李家等几位女眷,还端了一盏酒笑道,“太后娘娘赐给淑人桂杨氏金樽美酒。”

说着,便将酒爵高高举起——这一爵酒,却是酸味四溢,站得稍近一些的诰命,不免都要拿出手绢来捂着鼻子,又是好笑、又是吃惊地望向人群中的桂少奶奶。

太后这也忒是捉狭了,这哪里是酒……分明就是一盏子醋!这样一大杯,只怕一口气喝下去,回去一场胃疼那是免不了的了——当然,一起喝下去的,也还有桂少奶奶的面子。出了这么大的丑,日后别说她本人好不好意思在京城走动,就是她的子女要说亲,恐怕都是难了……

桂少奶奶年轻貌美,今日打扮得也颇得宜,面若桃花眼似春水,颇为惹人好感,眼下她被太后娘娘这样指名羞辱,众人瞧着她,泰半都有些不忍心。她本人却不慌不忙,起身先跪下谢了太后的赏,将酒拿在手上了,又笑眯眯地道,“娘娘厚赐,本不应辞,只是我体质不好,从来都是滴酒不能沾唇,才喝一口就必定要晕迷过去,这一大盏酒,只怕不胜酒力呢,倒怕酒后无状,倘闹出什么事来,唐突了场面,那就是我的罪过了。”

她话音刚落,杨阁老太太便道,“这倒是真的,几回你过来我们家赴宴,倒真是一口酒都不肯吃。原来还有这个缘故?”

“这是自小的毛病了,权神医也嘱咐过的,我们家的人血行慢,都不能喝酒,免得血质沉淤,容易出事……”桂少奶奶眉头微蹙,和杨太太竟是默契天成,一唱一和,眼看那女官面色一沉正要开腔,又忙道。“只是太后娘娘厚赐美酒,又怎敢弃置……这可是娘娘的厚爱和福分!”

一屋子人都渐渐静了下来,牛贵妃皱了皱眉,也道,“正是,长者赐不应辞,太后可很少给人这样的体面。若非桂杨氏你如此讨喜,娘娘亦不会破例的。”

桂少奶奶的桃花眼一眨一眨,好似完全没听懂牛贵妃的机锋,她忽地抿唇一笑,上前几步弯身把酒樽呈给牛贵妃,“贵妃娘娘晋位时,我远在外地,难以亲身恭贺,心里实在不安得很。今日既然娘娘给了我这样难得的体面,我索性也就借花献佛,将这上好美酒献给娘娘,贺娘娘晋位!”

要说刚才,大家还有些看笑话的意思,现在众人却都屏住了呼吸,屋内一下就静得落针可闻,阜阳侯夫人的手,也一下捏住了蕙娘的手心。牛贵妃僵在原地,张了几次口,却是一句话都说不出。她甚至有几分求助意味地将眼神投向了娘家人,可一时间,就是娘家人,又能给她什么好主意?

到底还是吴嘉娘起身道,“贵妃娘娘常年在太后娘娘跟前陪侍,想来时常能得到赏赐和体面——兴嘉却终究是身在外地,有了这镯子还不够,竟是贪心得很,还想讨杯美酒来喝,请贵妃娘娘成全!”

牛贵妃倒有几分不忍心,她的脸都揪了起来,但纠结了一会,估计也没想到别的办法,只好笑道,“也好,可见你和母后有缘,将军夫人无缘,倒竟终究是你得了这个体面去。”

一边说,她一边悠悠地望了桂少奶奶一眼,桂少奶奶仿佛未见,一边双手将酒爵递给牛贵妃身边的宫人,由她传递,一边笑道,“我也怨自己怎么就不能沾酒呢——我虽没见识,可一闻这香就知道,这酒真是极好的,不愧是御进的好酒……”

杨宁妃扑哧笑了起来,欣然冲那宫人道,“稳着点,好酒可别洒了,仔细你们家主子回头罚你——这舞怎么不跳啦,还是跳起来么,也给牛吴氏妹妹助个兴。”

这话说得实在是太损了,牛贵妃气得脸色煞白,杨宁妃只做不见,还和她东拉西扯,说起这女乐的进益,“这两年新排了几支舞,我看,还数楚舞最佳妙……”

上赐美酒那是必须喝完的,还得是宫人太监看着喝完,众人也都不敢再看吴兴嘉的热闹,便由她站着领赏,自己各自低声说笑,做出不关注她的样子。几个侯夫人在蕙娘身边交头接耳,眉头都蹙得很紧,昂国公李夫人更是连连摇头,低声道,“虽说……是儿戏了些,但这桂家媳妇是怎么了!骨头就这么硬?非得把事情往大了去闹?这对他们家可没什么好处!”

有些勋戚夫人,家里也有武将在外地任职的,消息要灵通些,便压低了声音道,“您是不知道,现在牛家和桂家,闹得太不堪了。几乎和撕破了脸皮无异,上个月听说还在草原里打了一场,她是从老家过来的,什么事不清楚?也难怪一点都不给娘娘面子……”

众人都吃了一惊,阜阳侯夫人道,“打?擅动朝廷部曲,那可是大罪呢!”

“嗐,您这就有所不知了。”说话的那位侯夫人冲吴兴嘉的方向努了努嘴——她这会还站在当地,捧着酒爵往下吞咽呢——“就是她姑爷,身边就带了有三百五百的亲兵,这都是他们自己养的,又不吃朝廷的米粮,和朝廷有什么关系?听说桂家人亲兵少,很吃了一些亏,扔了起码有二十多条性命。你说桂杨氏心里有没有火了?”

诸人这才恍然大悟,蕙娘心底,亦是雪亮,她侧耳聆听着屋内的低语声,望着那些个交头接耳的诰命们,又望向了另一张桌子。

桂少奶奶虽然非常豪迈地下了太后的面子,也显示出了自己的机智和骨气,但诸位诰命,可不会同戏文里唱的那样纷纷叫好,事实上,那张桌子上压根就没人搭理桂杨氏,孙夫人、郑夫人并杨太太也都在别处坐着,倒把她给真落了单,她却丝毫不显忧虑,而是悠然自得地靠在椅背上,欣赏着场中歌舞,唇边甚至还挂着一缕淡淡的笑意……感受到了蕙娘的眼神,她倒是也投过了好奇地一瞥,仿佛也对蕙娘这个漩涡中心,有几分兴趣。

眼神一触即收,两位年轻少妇都把注意力转向了别处——只是过了一会,两人唇边的笑意,不知不觉间,也都加深了一星半点。

作者有话要说:我真是感到对不起小吴,我其实还是蛮喜欢她的,但是每次她都吃苦,这一次你看三妞本意集火大牛的,结果还是她倒霉,辈分最小得出来挡枪……

228提亲

纸包不住火,更别说这事,当事人本来就没打算遮掩。不到三天,京城上层圈子,已经把这事给做了新谈资,想来一年半载,消息传播到了中层文人中去以后,戏台子上少不得又要唱出新曲,演一出“桂夫人智斗太后”的好戏码了。

“真是和戏文里演得一样了。”阜阳侯夫人的赏雪宴都是自家亲戚,说起话来也没那么多顾忌,阜阳侯家的太夫人就是直言不讳,“这也是那位太粗糙了点,那味儿实在是太冲了,就是桂家媳妇喝了,叫别人心里又该怎么想?”

“话也不能这么说,”权仲白的外婆义宁大长公主,今年业已年过古稀,就连宫中的典礼都不出面了,但阜阳侯家就能把她给请动,她点评起太后的举动,那倒是更加理直气壮了——说起来,她可是皇上的祖姑姑呢。“以牛氏身份,要对付桂家那个小媳妇,还用得着什么心机手段么?她是觉得人家不配!她要怎么着,人家都只能接着——说实话,这孩子也实在是胆大包天了,牛家可是那么好欺负的?她当时倒是痛快了,只怕一回头,家里就要遭祸事呢!”

“您还看不出来吗。”阜阳侯夫人和亲娘说话,就不大客气了。“人家本来可以不进宫的,这次进宫就是鼓足了劲儿要和那位斗一斗,再下下她的脸面……恐怕这次,宣德牛将军,是真的把桂家给打恼了。”

她眉飞色舞,把当时在宫中听来的消息又学了一遍,众人都嗟叹道,“这也是牛家太狠了点。”

什么叫做以势压人,以势压人就是指鹿为马混淆黑白,当时牛太后就是赏一碗尿硬说是酒,只怕大部分人都会乖乖喝下去。这些诰命们倒是不为桂少奶奶的手段惊叹,她们是很佩服桂家这对小夫妻的勇气,“这也不是头一回了,要不是他们家如此不识好歹,把太后娘娘的面子给踩在地底下,这仇怨也不会越结越深了。”

“两家明争暗斗也有段时日了。”权仲白大舅母叹了口气,“前回我出去吃酒,听见他们谈起来,还觉得奇怪呢,这宫中的事毕竟是闹得不体面,皇上也不便为太后出头。可桂家竟胆大包天敢和牛家私斗,这可不是抄家的大罪么!犯了这事儿,还不知道韬光隐晦,放了那么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少奶奶出来瞎闹,他们家是嫌死得还不够快?可朝廷上现在竟还没人揪住这条小辫子,可不是离奇么?”

“那是在草原上打,说是换防时起了冲突……”阜阳侯夫人压低了声音,“据说桂家回来就给皇上告状了,是皇上把这事给压了下去。这也是上回——也不知您还记得不记得,从前我们家老太爷手里使过的卫某人他侄子家那口子过来拜访,给漏了点口风,据说是牛家先起的头,他们不占理,桂家兵口也硬,这就打起来了。两家都是亲卫,就拼谁的装备好,结果,牛家亲卫全拿着最上等的火铳,当下就给交待了几十条人命。卫家也有个小子在里头,差点没折进去,卫太太恼得不得了,现在都不和娘家人来往了……”

真要这样说,那皇上装聋作哑,连底下人都给压住了,那多半还是想要回护牛家。毕竟一般军队之间发生冲突很常见,活活把人打死的也不少,但动了火铳,那就实在说不过去了。只要桂家手里有证据,就是皇上都不能过分倾向牛家——说穿了,要换防要换防,这防可不是还没换吗?罗春那么大个人就在边境上杵着,把桂家给逼急了,就不说反出去,人家给你撂挑子不干。这万一罗春有事,牛德宝顶不上去,皇上不得抓瞎吗?

“到底是手里有兵,”阜阳侯家的大闺女颇为向往,“您瞧桂家脖子多硬,这一年来,满京城谁敢和牛家人做对呀,就他们能下了牛家人的脸面……不愧是西北人,性子就是直……”

众人都有些讶然,连一直没有说话的蕙娘,都好奇地多看了她几眼,阜阳侯夫人笑着拍了她一下,自己却也是叹了口气,有些解释意味地对大长公主开了口,“这孩子,心疼兄弟呢。前几个月,她兄弟和牛家宗房三孙子斗气,被人家打了几下,她倒是记恨上了——”

义宁大长公主眉头一拧,“伤着了没有?现在可养好了?”

阜阳侯夫人还没说话,大姑娘就抢着说了一句,“都见血了!脑袋上一个大豁口,躺了半个月呢!”

“大人说话,你小孩子插什么嘴。”阜阳侯夫人忙打了她一下,她二女儿也道,“姥姥,年轻人血气盛,没什么大事的。”

大长公主如何不明白外孙女的意思?她的嘴唇翕动了一下,到底还是苦笑道,“罢、罢,咱们还是少惹是生非吧,现在牛家气焰,太盛啦……别和桂家似的,闹得死了人还没处说理去。”

阜阳侯夫人面上掠过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失望,她强笑道,“我也是这个意思,您看就连焦氏,现在还不是得受那个牛吴氏的气……唉,不说了不说了,大家吃酒。”

蕙娘也笑着把话题给扯开了,义宁大长公主却不罢休,她把蕙娘叫到身边,欣赏地摸了摸她的脸颊,“那天的事我也听说了,你做得很好,现在这样的局面,没必要和吴氏置气。这样,人家不是有好镯子么?我们也有!把我带来那个匣子拿来,你们姐妹妯娌一人挑一对,也别叫人笑话咱们少了首饰。”

公主手里的好东西,那还能少了?阜阳侯家几个女孩都换出了笑脸,蕙娘扫了屋内一眼,见屋内多了个阜阳侯家的堂姑娘,便轻声道,“姥姥,让妹妹们挑吧,我就不要了。”

她这样大方,谁不喜欢?义宁大长公主笑得更开心了,“都有都有,知道你好东西多,让你几个妹妹先挑,你再拿一副。”

说着又问起权仲白的消息,蕙娘只好又敷衍了一番,还应允大长公主改日把两个儿子抱去给她看,这才把这话给揭了过去。阜阳侯夫人得了母亲的镯子,也就不再提自家儿子的伤势了,只说些琐事取乐,说来说去,又说到宫中,“也不知道宁妃是怎么搞的,从前多么得宠,现在真是一点声音都没有了,倒被个路数不正的女人给踩在了头顶。”

贤嫔入宫的委曲,如何能瞒得过这些人?阜阳侯夫人这样讲,多少是有点迁怒的意思,义宁大长公主也笑了笑,她倒是见怪不怪。“这是本朝,要是前朝,路数更不正的还有的是呢,红姑娘都能当娘娘了,她这算什么。后宫里的女人,第一比的不是家世,而是男人的宠爱,第二比的还不是家世,是后宫各主子的喜欢,这第三才比家世背景呢。宁妃虽也有根基,但孙主去了,她能懂得韬光隐晦,也是个聪明人。不然,三皇子能一路无病无灾到现在吗?”

这话说得有点过露,好在老人家声音不大,几个小姑娘又都在远处看镯子,也未曾留意。阜阳侯夫人皱起的眉头才渐渐松开,她摇了摇头,面上到底是浮现了一层愤懑之色,“还没有正位就成这个样子,这叫人怎么说好?比起孙家,真是高下立判。就不知孙主为何忽然退位……唉!从前也是常见面的,这一出宫,就再没得到她的消息了。”

这一阵子,京中多有议论桂家和牛家冲突的,蕙娘也不是第一次见识了,但这样露骨地怀念孙主的那还是第一人,她和义宁大长公主对视了一眼,大长公主道,“废立大事,你胡说什么,这种事别乱掺和,没你的好果子吃。”

阜阳侯夫人讪然道,“我也就是白说说么!”

她不敢多说了,但朝中却因为桂家和牛家的事,产生了小小的波涛,竟有御史上书为废太子说话,痛说废太子的好处,恳请皇上复立太子,一时附议者众,在朝堂上,也闹出了不大不小的动静。也许是因为此事,冬至大典,皇上虽然没有亲自出席,但也没有指派皇次子代祭,他用衣冠代替了自己的位置:此举虽与礼不合,也没有前例,但竟未招致太多反对的声音。

#

很快就过了新年,京中人总是有新的话题,这一出旧热闹,很快便被新的故事给掩盖了下去。如今开春就要选秀,据说等选秀完了,牛贤嫔还要赶着这一波册封的潮流顺便晋位为妃,命妇们多半就又去说这事儿了,倒是把桂少奶奶给放下不提。横竖,自从出了那事,桂家也是闭门谢客,桂少奶奶很少出来走动,这见不着人,渐渐的可不也就不议论了。

蕙娘到了年头是最忙的,良国公府自己要请年酒,她要四处去吃年酒,还要回娘家去帮着娘家操办摆酒,顺带探视长辈,有时忙得一天要赶几家,除却这些以外,还有些二房自己的朋友也不能怠慢了,比如杨善榆府上的年酒她就一定要抽空过去,她也是做好了准备,整个正月就没打算休息。

一般公侯人家的春酒,反正就是吃饭看戏、互相攀比,其实也没什么好说的。如今牛家得意,几个女眷到哪里都是前呼后拥——也都知道她和吴兴嘉不睦,虽说还不至于有人敢摆脸色给她瞧,但现在自然也不会有人当着吴兴嘉的面问她的衣饰打扮了。蕙娘亦无心出这个风头,每每赴宴之前还要格外挑选一些庸常衣物来穿,免得又招惹吴兴嘉的注意:她虽不缺人肯定,但这样做作亦是无奈,因此头几天的春酒,吃得都大没意思。

倒是杨善榆这样的年轻人,自己在外立业,请的也都是平常相与得好的年轻一辈,春酒办得就不那样讲究了,只是他往来要好的那些人,层次说高有蕙娘这样身份,说低的也有九品小官妻子,蒋氏又不是个很善于言辞的女主人,要不是有桂少奶奶陪着笑脸前后张罗,这一席酒估计要吃得比较沉闷。

好容易吃过酒,大家坐下来,看百戏的看百戏,抹骨牌的抹骨牌,还有爱听戏的去男客吃酒的地儿,在回廊那一侧远远站着听戏。这才是各自得其所哉,蕙娘在窗边坐下来喝了一口茶,桂少奶奶便扑通一声,坐到她身侧来,掏出帕子擦了擦脸上的汗珠,带着笑和蕙娘抱怨,“您说京里这天气,冷不冷热不热的吧,头前几天那样冷,这几天倒回暖了,在屋里,竟连夹袄都穿不住。”

蕙娘笑道,“心静自然凉,您是刚才忙过头了,快喝口茶吧。”

说着,就亲自给她倒了一杯茶,桂少奶奶双手接了,口中笑道,“怎么劳烦您亲自来倒,我可承担不起。”

她虽然大说大笑,但细节姿态却很讲究,轻轻撇了撇茶面,浅啜了一口热茶,便把茶碗给搁下了,冲蕙娘笑出了两弯月牙,“今年我们家就不大办春酒了——也没给您下帖,您可别见怪。”

自从桂家入股宜春号以后,桂含春几次办春酒都有给蕙娘下帖,现在他回西北去了还没过来,蕙娘猜测他太太应该是和桂含沁一家子住在一块,只是可能身子不好不大出来应酬,所以才见不着,谁知一问桂杨氏才知道,前阵子桂含春把妻子给接回西北去了。所以今年桂家在京城的春酒应该是由桂含沁来办,但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这酒桂家人决定不办了,按桂少奶奶的话说,那就是,“也免得为难亲朋好友们。”

她同蕙娘闲聊了几句,便不搭理她了,转而和别人搭讪,估计又是说到了宫里的事,蕙娘便听见她笑道,“我姑爷脾气大,我脾气还更大,家里人说了我们好几次都改不过来。我和含沁说,咱们这个脾气可当不了官,还是趁早回家种地算了,含沁也是深以为然,谁知竟不能辞官。我反倒还要到京里来,一来就闹出这么大的事,我也惭愧得很。过了二月二,我不在城里住了,去京郊我们别庄上住着去。那儿花开得好,人也少,就在香山脚下,我还能骑骑马呢。”

京城女子哪有骑马的道理,她这一番话,自然又招来了别人的摇头,蕙娘和她望了她一眼,冲她微微点了点头,便也站起身来走到蒋氏身边,同她搭讪着聊些闲话。蒋氏却是面有忧色,压根就没听见桂少奶奶的言语,她正和别人说杨善榆呢,“也不知怎么,原来把数学都给放下了,这会忽然又捡起来,越发又不着家了。有时候到了晚上才从宫里出来,说是给二皇子补习功课……我说他那样用脑,岂非未老先衰了?他只是不听……”

过了正月,蕙娘也到冲粹园小住,香山周围都是农田,因有皇家园林在,往来的骑士也多,她扮了男装自骑一匹马,骑着骑着便拐进一条小道,在田间穿梭不久,便见到远处遥遥一座庄园高墙耸立。不片晌,她已在后院亭中闲坐,身侧桂少奶奶亲自烧水,桂含沁给她泡茶,“城中耳目众多,不是说话之所,还是这里谈得松快。”

“这里人口也不少啊。”蕙娘笑道,“我刚才过来,居然还发觉了一个哨口。”

“也就是十几个亲兵,从广州带回来的。”桂含沁若无其事地道,“忠心方面毫无问题,这一点少夫人可以放心,有他们在,一般人也不敢在附近撒野放肆。”

十几个亲兵,足够维持庄园附近的安宁了,就是有人想盯着这座小庄,恐怕也都会知难而退。比起杨善榆府邸,在这里密议,自然令人放心,蕙娘也无心和他绕弯子,她喝了一口茶,开门见山,“桂将军这次邀我过来,应该是为了里朝廷那本帐的事吧?”

桂含沁揉了揉鼻子,懒洋洋地笑了,“少夫人明鉴,这一次,我桂某人可是心服口服了。”

蕙娘会把帐给出去,自然是笃定桂含沁没法从这两本账里拼凑出里朝廷的势力分布,还是要回头和她合作。当时桂含沁还说要等权仲白回来,如今等不了要再来找她,气势上自然就输了一筹。只是他这个惫懒态度,服不服输好像都没有差别,蕙娘也没什么得意之感,只是望着桂含沁,等他的下文。

桂含沁也看了她一眼,忽地又叹了口气,他端正了态度,严肃地道,“这半年以来,我们是尝试了种种办法,都难以准确地推断出里朝廷的底细。少夫人你能否透露些诀窍,也好让我长长见识?”

蕙娘也不吝于指点,她翘起唇角,悠然道,“少将军你能耐虽大,族中能人虽多,但恐怕也没有谁擅长做帐。我自小就俗气,算盘拨的响……”

桂家找人算账,肯定要把账本改头换面换成别的货物,不可能到处去找人算军火帐这么明目张胆,再说这事必须秘密行事,也不可能遍天地去找账房先生。当然比不过蕙娘自己就是最好的帐房,对里朝廷的了解又总比别人要多,这个理由也的确相当有力,桂含沁点了点头,却仍是沉吟不语。蕙娘见了,也知他的顾虑,她道,“虽然现在还不好过了明路,但写下婚书也是一样,我有两个儿子,大儿子歪哥今年也五岁了……”

桂含沁叹了口气,一摊手,“这办法虽好,可我们宗房到现在都没有一个女娃,据我所知,你们国公府到现在也就是两个麟儿吧?”

蕙娘有些吃惊,她皱眉道,“桂将军你这就见外了吧,谁说联姻只能宗房对宗房?你不是还有一对女娃子吗?好像也就比我们家歪哥大了有两三岁,女大三、抱金砖嘛……”

桂含沁干笑了两声,看了他太太一眼,一时没有回话,蕙娘用眼角余光扫了桂少奶奶一眼,却见桂少奶奶正轻轻地摇着头:显然,桂含沁夫妻也料到了蕙娘可能会以联姻的方式来增强两家的联系,而桂含沁本人并不反对,反对的却是他的妻子桂杨氏。

亭子里的气氛,一下就低沉了几分。

作者有话要说:对牛家的战号吹响啦。

话说,大家猜猜这几个小辈会咋结亲XD

PS今晚要出门,干脆不请代更君了,咱早点更新!

229相中

抬头嫁女低头娶妇,虽说蕙娘也没有看过桂家小姑娘,但谁让她没有女儿?为表诚意,总是要提一句亲事的。而平心而论,歪哥有神医父亲、豪富娘亲,将来还大有可能继承一品国公爵位,抛开权家的那些隐情来说,现在他是还小,等稍大一点,说亲的媒婆怕不要把门槛都踏破?桂少奶奶哪怕说是想先看看孩子再定都好,现在蕙娘才一说话她就摇头,这做娘的就是再通情达理,也未免有少许不快……

偏偏这两个女人又都是极有主意的,见蕙娘发觉了她的小动作,桂少奶奶只歉然对蕙娘一笑,却并没有解释的意思,反而把眼神投向丈夫。桂含沁只得开口道,“两个孩子都还小,婚书又不能作准,真把里朝廷扳倒了,结亲不结亲也不算什么。要不能扳倒,这门亲事就更没意义了,我看,这事还是过几年再提吧。”

这话倒也在理,蕙娘也微微露出笑意,她啜了一口茶,“我是怎么着都行,这不是怕您不放心吗?”

“我倒是放心,但这东西也不在我手上,父亲他老人家不放心,奈之何如?”桂含沁叫起了撞天屈,“说难听点,少夫人你这就是空口说个白话而已,我们要拿出来的数据,可是——可是十成十的罪证不是?这要是泄漏出去了……”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蕙娘不为所动,“既不愿结亲,这点风险,那怕也是当受的吧。”

桂含沁轻轻地叹了口气,他又看了桂少奶奶一眼,桂少奶奶低声道,“我看还是可以冒的,说穿了,几家人现在已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此事若败落了,那也是大家一起倒霉。”

这倒是不错,现在孙许桂权四户人家,实在已经合谋办下了一桩大案,彼此都握有把柄,桂家若倒台了,要攀咬出这几家来也并非难事。桂含沁似乎有所松动,他唉声叹气地道,“也罢,大家索性都光棍些,也别这么互相端着了。我们给了账本,也请少夫人把这个里朝廷的底细,和我们多说几句,一人计短、两人计长么,说不准你拼我凑一番,里朝廷这就现形了呢?”

蕙娘在心底苦笑了一声,面上却仍是维持了肃然表情,桂含沁这一问,她也是早料到了的。当下便道,“这是自然……就我所知,我们权家和里朝廷发生接触的时间其实不长,还是在昭明年间,我们家决定转舵站到太子这边的那一段时间里。”

她自然预备了一个合情合理的故事,将里朝廷钳制权家的手段,推到了从前权家暗中为大皇子做的一些事上,“有些事皇上是不知道,但凡知道一星半点,对我们就不会这样宽和了。从前罗春走私火器,就是鲁王从中穿针引线,当时我们为他们遮掩了几次痕迹。这就落下了把柄,还有些,都是往年构陷东宫的旧事了……好在,他们用到我们的地方也不大多,无非是勒索一些银钱和药材,并不曾指望仲白为他们做事。直到这一次,才授意我们出面配合,整倒牛家。”

桂含沁也将里朝廷和他们家的瓜葛告诉了出来,“几十年前,他们在宫里就很有能量了,当时用宫里的事儿钳制我们,逼得我们坐视他们往外走私火器。我们家既然不能阻止,也只好参与进去,将走私火器的种类和数量严格限制。这么多年下来,他们也不知从北戎攫取了多少钱财、马匹。”

说是不能阻止,其实是否用心阻止,也还是难说的事。反正边将荣辱,系于边疆,指望桂家一门心思杀敌报国,那是比较天真的心思了。蕙娘自不会做如是想,她更介意的还是桂含沁所说的几十年前这个时间点,围绕着往事询问了几句,得知是桂含沁祖父时的事,因不由感慨道,“毕竟你们是驻防在外多年,和朝廷是有几分离心了,按我来想,他们当年应该还比较弱小,倒是因为这条线,多年下来慢慢地被养肥了。”

就如同鲁王现在不需要钱一样,有些东西是钱买不到的,比如说上好的马匹。权族僻处东北,哪里去弄大秦都很匮乏的好马?也许当年鸾台会在宫中的确是有眼线的,但他们的军队,绝对是这几十年间才慢慢地随着和北戎的贸易发展起来的,当时桂家让了一步,上了贼船,倒是真的养出了这么个牙尖爪利野心勃勃的怪物……

两人这么一番长谈,不知不觉一个时辰业已过去,桂少奶奶本在旁静听,此时起身进了里屋。过了不久,便出来道,“还是先吃饭吧,吃了饭再谈。”

原来她刚才出去,是吩咐下人预备了一餐便饭,蕙娘自然客随主便,自去梳洗一番,进花厅用饭,她和桂少奶奶就坐了,却不见桂含沁,不免有几分吃惊,桂少奶奶笑道,“同桌吃饭总不大好,他带着儿子自己另外吃呢。”

蕙娘知道她有二子一女,此时两个儿子可能都在父亲那边,只有女儿跟着母亲吃饭。——也是八岁年纪的小闺女了,面孔团团如月,如一个大林檎果儿,一低头,便可瞧见小嘴儿尖尖的,好似林檎果上的一个短短的蒂。

她长得似娘,神态似爹,真是颇为可爱,蕙娘见了她也有三分喜欢,也不顾自己刚才提亲被拒,笑问道,“你叫什么名字?今年多大了?”

桂大姐儿颇有礼貌,先站起来给蕙娘行了礼,方脆声道,“我叫大妞妞,今年八岁了。”

一般人家的姑娘,多有出嫁了还不起大名的,但大户人家,再怎么说都会给女儿起个名字吧。蕙娘有些吃惊,桂少奶奶却笑道,“你又来了,只是嫌你祖父给你起的名字不好听。”

大妞妞听说,便鼓起脸颊来,越发显得像个林檎果了,她有些不情愿地道,“我还没说完呢——回伯母,我还有个大名叫桂寿安。”

蕙娘咳嗽了一声,笑道,“哦,好名字嘛,哪里不好听了,我听着就挺好。”

她一个人过来,也不便携带表礼,想了想,便从荷包里倾出三个镙子递给大妞妞,“你先和你弟弟们拿着玩吧,下回再给你们正经补上表礼。”

她焦清蕙身上岂有凡品?就是一个镙子,那都是花色雅致珠光宝气,外间绝难以见到的,大妞妞接了,露出喜欢神色,又给蕙娘行了礼,方才坐下吃饭,蕙娘细看她举止——虽说孩子没有长成,难免有些笨拙,但仪态却终究是好的,无甚可以挑剔的地方。

孩子吃饭快,大妞妞一时吃完了也不枯坐,起来和蕙娘道了别,又同母亲交代,“娘,我回房去。”

桂少奶奶道,“你去吧,别一回去就坐下做功课,同丫头们玩玩,午睡了起来再说。”

大妞妞轻快地应了一声,又同蕙娘挥挥手,转身小跑着出了花厅,两根又油又粗的大辫子甩来甩去,“那我掐花儿草儿编花篮去!”

蕙娘看她倒真是大方可爱,她不免笑对桂少奶奶道,“多大的孩子,就知道做功课了?倒是懂事,讨人喜欢。”

桂少奶奶笑着叹了口气,词若有憾,“她精怪着呢!和她舅舅一个样,不大点的孩子,看了几本书,她七姨随口点拨她几句,就会解什么方程了。平时教她四书五经、琴棋书画,甚至连女红家务,她都只是敷衍着,倒是爱什么算数、几何。”

蕙娘性子,最不看重的就是什么女红、什么厨艺,本来给乖哥提亲,只是无奈之举,现在听桂少奶奶这一说,她倒真有几分看重大妞妞了——只此时却不急着露出意思,反而笑道,“也是你开明,若是换做京城里别人家,不爱女红反爱这个,腿都能给打折了。”

“这也怨不得她们,女孩儿终究是要出门的。女红不成,管家也不成,是不好说人家。”桂少奶奶笑了,“那是为女儿好,才这么管着呢。”

她瞅了蕙娘一眼,有几分解释的意思,“只是您也知道,我和我姑爷——嗐,我也不和你弯弯绕绕了,索性直说了吧,当时我娘原本是想把我拿出去,给我哥哥换一门可心的亲事的……到现在我们娘俩都是不尴不尬的,再没能和从前一样亲近。我是再不要我女儿受我一样的罪,是以严令含沁不许随意给她说亲,我女儿要嫁人,就得因为她自己想嫁、许嫁,其余什么为了家族,为了政治,我都绝不许。当年我没有得到的,我绝不会不给大妞妞……”

“就是许家妹夫,其实也是玩笑一样提过她和他们家四郎的,我和七妹也是一样都给回了。”她抿了抿唇,“说实话,许家那两个小子,和她是自小一起长大,互相知根知底的。年纪也合适,家世也合适,也都合得来。哪一个都足以配上大妞妞了,倒是要比贵公子要更洽可一些。可我想呢,孩子还小,心性不定,就是到了十三四岁,其实也都还不算大呢,一会儿这,一会儿那的,犯傻犯糊涂,都是常事,等她过了十六岁,心性好歹成熟一点了,再自己慢慢地去挑。亦不求是什么大富大贵的人家,只要人品清白才能足以匹配,她挑上什么人那都随她。若早和许家那两位有了缘分呢,也是到了那时再说——七妹也说,这样是最好的,要不是害怕惊世骇俗,她还更愿意等她的三柔上了二十岁再说亲事……”

如此思想,直是标新立异至极,蕙娘有几分吃惊——这回,她更是不敢小看这位桂少奶奶了:只看她刚才的表情,便知道她要贯彻自己的立场,可不只是说说而已。桂家要和权家合作,联一门姻是最把稳的,说来也就只有大妞妞最为合适。只怕在老家,桂少奶奶没少和族里闹别扭。

当然,至于杨七娘的新鲜想法,蕙娘倒是都不在乎了,这个杨七娘,从来都是不走寻常路的,什么二十岁三十岁再结婚的话,从她口中吐出来,就显得那样自然而然,一点都不突兀。

“所以这不愿联姻呢,倒是我自个儿的意思,我们族里倒是情愿做成这门亲事的。”桂少奶奶笑着说,“您也别往心里去,这良缘天定嘛,神医家的公子,还能少了良配?倒是我们家大妞妞人野、性子强,什么德言容功都不占优势,还有我这个事儿事儿的丈母娘,说来,还真是配不上令公子……”

她的语气、神态都十分诚恳,叫人听了心里也舒服。蕙娘此时倒不那样介意刚才被拒婚的事了,她也笑着说了一句,“说介意那是没有的事,毕竟是两个孩子一辈子的事,就要写婚书,也要叫他们时常都在一处,看看能合得来合不来。既然连许家两位公子都被回绝了,我们还挑什么理呢。”

说着,彼此一笑,就把此事揭开了。蕙娘不免又道,“不过,大妞妞也算是有几分特别了,竟是爱好这些个东西——可艰深着呢,从前我刚开始学的时候,也是学得没滋没味,她倒竟这样喜欢。”

哪个母亲不喜欢念叨自己孩子?桂少奶奶笑了,“这三个孩子,倒是她最聪明,剩下两个男孩,脑子是不如她。在广州从她七姨那里,不知淘换了多少海外来的书,平时没事了也要闷着解半个时辰的方程,觉得有趣极了。先在广州时,她七姨还能教她,现在回了京城,许家不是守孝呢吗,她就去缠着她舅舅。到底她舅舅给转介绍到李先生那里,每个月都去上课呢。我也不管她,只要她爱好的是正当东西,那就好了。”

两人吃过饭了,桂含沁也是午饭已毕,早在亭子里候着了。双方又仔细研究了一番‘里朝廷’发展的脉络,分析他们的终极目的,以及可能的软肋所在。蕙娘亦少不得露出些鸾台会无关紧要的信息,倒逐渐邀得桂含沁的信任,他又透露了一个信息,“前一阵子,私底下闹得不小的献珠案,因献珠的是我们家常相与的一个头人,我们对此也是知道一些——”

他笑着看了蕙娘一眼,蕙娘立刻知道,她指示自己人手回西北潜伏的事,没有能瞒过桂家。

“其实这件事,应该的确是里朝廷所为。而且是他们的一个疏漏,当时密云爆炸案后,这种原石已经暴露,他们不该再献上材质一样的珠子。”桂含沁压低了声音,“据说燕云卫试过毒了,那种石头,只是佩戴倒没有什么,但如果服下一定的量,则会全身化为脓血而死,若把材质给稀释了,服毒人则会在数月内死亡,死相均十分凄惨可怖。孙家、许家是不想追究,不然,火器走私、爆炸、献珠,那是环环相连,他们多少也能看到一些端倪。”

他顿了顿,唇边逸出一丝微笑,“也因为我们联手对付牛家,是出自里朝廷的示意,我是刻意在广东一带寻找萤石矿,果然是打草惊蛇,掌握到了这种奇石的矿藏所在。”

他说来简单,其中蕴含了多少曲折,蕙娘却是可以想象的,她轻轻地吸了一口气,断然道,“这样害人的东西,当然不能继续让他们握在手中了。正好乘着这次机会——”

桂含沁从容地点了点头,沉声道,“放心吧,已经在办了。”

他显著地犹豫了一下,还是从怀中取出了一本册子,双手送到蕙娘手上,郑重地道,“炸了这矿,等若是断了他们的一根臂膀,如能把他们的铁矿、火器作坊连根拔起,里朝廷又何足惧耶?这件事我就交到少夫人手上了,希望少夫人不要令我失望。”

蕙娘的手指,终于触到了这一册宝贵的数据上,她强压着心中的激动,自信地勾起唇角,望着桂含沁道,“将军尽管放心。”

两人目光交汇,虽未言语,但却都知道,这一刻之后,秘密同盟已经形成,两房的关系,又深了一层。

作者有话要说:昨天误把还有一个女儿写作一对女儿了|||

今天这里纠正一下。

230经济

单人独骑出来了大半日,回去总要费一番唇舌解释的。几乎事情才谈好,蕙娘就站起来告辞,桂家人自然也不便多留,桂少奶奶客气,让几个儿女出来同她告别,蕙娘就笑着对大妞妞说了一句,“伯母这里也有许多算学书籍,你有空,让你娘带你到冲粹园多坐坐。”

大妞妞是从书房里出来,她圆圆的脸蛋上,还有两个墨点儿,听到蕙娘这一说,她的眼睛顿时一亮,紧跟着就期盼地去看母亲。桂少奶奶倒有几分无奈,她摸了摸女儿的脸蛋,笑道,“这一阵子是不大方便的,一两年以后吧,到那时候,就是常来常往,想来也不会落人口实了。”

“弟妹你这也是多虑了。”蕙娘笑着说,“其实现在,该布置的都布置下去了,只是等它发动而已。就是现在常来常往,别人还能多说什么?你有空就常来冲粹园坐坐,那里的风景也不差呢。”

桂少奶奶摆了摆手,脸上露出了两个小酒窝,“话也不是这么说,我这不是刚得罪了牛家吗,来往得太频密了,人家难免对你们动疑嘛!”

她这话倒是说得很直白,蕙娘也觉有理,便冲她一笑,不再坚持自己的邀请了。她亲昵地摸了摸大妞妞的脑袋,“不要紧,伯母回头把书给你送来,有些书,就是皇宫大内都未必会有呢,你就只管等着吧。”

又对桂少奶奶道,“你担忧得也是,其实这一阵子,你们就在城外住着也好,若是回了京城,在有些场合,恐怕要受到冷遇了。”

桂少奶奶腮边的两个小酒窝加深了,她看来对于回城居住也并不热心。“我也不耐烦回去!从前含沁有司职,不能不跟他一起住在城里也就罢了,现在呀,我是巴不得我们能一道回西北去……”

她没往下说,而是自失地一笑,“倒是少夫人也要多保重,你一个人在家,又要打点家务,又要操心这些大事,还要带孩子——我是过来人,我知道这里头可艰难着呢。”

当年桂含沁出征的时候,广州府邸可不就只有她一人留守?桂少奶奶这话,说得倒是情真意切,令人分明地感受到她的关心。蕙娘有点明白,为什么从杨阁老太太到孙夫人,都这样喜爱她了:在京城圈子里,权势、财富、心机、城府,再不缺少,可独独少的,就是她这种真诚的善意。

#

从桂家出来,果然渐渐已是日薄西山,正好云妈妈从城里来送东西,又给权夫人带话,问她何时回去,因蕙娘不在,已是等了她有两个来时辰。蕙娘便同她道,“正好回去你也送个信,我刚才出去,到桂家走了一趟。桂小将军说,他媳妇入宫,是他有意安排的……西北那边的局,已经做起来了。”

云妈妈顿时会意,“您到冲粹园,也是因为这事吧?我明白了,既是这样,要老奴说,倒不如多住几天再回去。”

“这是自然,不然这一会过来、一会回去的,多招人眼那。”蕙娘笑道,“今儿天色也晚了,妈妈不如住一个晚上,明天再回去得啦。”

“这可不成,家里小祖宗离不得我呢。”云妈妈喜气洋洋地站起身,“现在赶回去,多少还能赶得上宵禁。老奴先告辞了。”

若是平时,蕙娘必定虚留几声,但今日她实在有些迫不及待了,只是一笑,令绿松,“你代我送客吧。”

把云妈妈打发出去了,她又强自压抑着心中的激动,将桂家那本最宝贵的账本,亲自安置好了。这才梳洗换衣,陪着两个儿子吃晚饭。

时光荏苒,歪哥这个坏小子,今年虚岁也有五岁了,他生得高大,如今已快到蕙娘腰际,虎头虎脑的,正是最精神、最调皮的时候,一到冲粹园,顿时就和烈马没了缰似的,敷衍完了功课,便四处撒欢乱跑,今儿也不知在哪里磕了有一鼻子的灰,擦过了,鼻子上还有些隐约破皮,在弟弟乖哥身边一坐,双腿那么一摆,倒是把乖哥比得格外文静可爱。

小家伙今年实岁也快两周了,走路走得好不说,连说话都不再打磕巴,甚至还能跟着哥哥,含含糊糊地认上几个字。他真是随了自己的小名儿,从小就比歪哥省心得多,也不哭也不闹,也不夜啼也不多病,就这样安安稳稳地长到两岁,前些时候玩似的就把水痘给出了,这会脸上还有一两个没有完全消褪的疤痕,此时他莲藕似的小胳膊叠在一块,腰杆挺得直直的,腿虽然还够不着地,但也是规规矩矩地并在一起。看来要比哥哥可人疼得多了,见到母亲进来,脸上先就绽开笑,甜甜地喊,“娘——”

歪哥却是嘴一翘就发了脾气,“娘去骑马,竟又不带我!”

蕙娘笑道,“谁和你说我去骑马的?”她在两个儿子身边坐下了,乖哥就伸手要抱,倒是歪哥有点别扭,见母亲要拧他的脸蛋,头一侧就给躲开了。“我不告诉您!”

“为什么不告诉我呀?”蕙娘把乖哥抱好了,又去摸歪哥的鼻子,“你就淘吧你,这要是留了疤,以后看你怎么说媳妇。”

歪哥吃痛地甩开头,哼了一声,“我要是告诉您了,以后谁还——谁还和我、和我……”

“和你什么?和你嚼舌根儿,和你告密?”蕙娘笑了,本待还要再逗儿子几句的,见歪哥有点发急,才哄他道,“娘今天是有事出去了,过几天等得了空,再带你去骑马好不好?我牵着,让你一个人骑大马……”

歪哥胆大,年纪很小,就已经喜欢骑大马了,蕙娘给他预备了的小马他都不爱骑,听母亲一说,立刻就被哄转过来,眨着眼偎到蕙娘身边,“好——您、您可不许骗我……”

乖哥笑嘻嘻地伸手去抓哥哥的头发,歪哥一下又恼了,“去去去,一边去,你讨厌。”

说着,一手在桌上的酱油碟儿里一沾,就在乖哥脸上留了个酱色的五指印儿。乖哥嘴一翘,立刻就泫然欲泣,向母亲告状,“娘——”

虽说二儿子乖巧,但长子真是一个人淘了两个人的份,蕙娘也有点无奈了,作好作歹,又是威吓又是哄骗地,好容易把两个孩子都安顿下来了,三人一起吃了饭。乖哥扭着身子下了地,就凑到哥哥跟前,揪着哥哥的袖子,“哥,捉蛐蛐儿——”

“好呀,你捉给我。”歪哥哼了一声,把袖子给扯出来,乖哥立刻又揪住了。“我、我瞧你捉。”

当哥哥的越是嫌弃弟弟,做弟弟的就越是要粘着他。两个人夹缠了好一会,蕙娘也有点奇怪,“怎么今天斗了这么久呀?”

往常斗上两句嘴,歪哥也就带着奶娃娃弟弟出去玩了,今日他却似乎不愿动弹,把乖哥又欺负得眼泪汪汪了,也不愿意和他出去捉蛐蛐儿。被蕙娘这么一问,歪哥面上一红,他有几分迟疑地低下头,拿脚尖跐着地,犹豫了一会,却还是没有说话,反而牵起了乖哥的手,“现在可没有蛐蛐儿,走,捉蜻蜓去!”

“噢,捉蛐蛐儿、捉蛐蛐儿!”乖哥哪管那么多,一路欢呼着和哥哥一道出去了。蕙娘摇头失笑,冲刚进屋不久的廖养娘道,“他要再大一点,还有谁能制住!”

廖养娘一时没有说话,等丫头们把桌子给收拾了,方低声道,“他上回来冲粹园的时候,也是这样,半夜偷偷地哭。这孩子,心事重着呢,在府里的时候分了心不觉得,到了园子里,就想爹了……”

权仲白的确是在这里和歪哥分手的,蕙娘听了廖养娘的话,一时也是百感交集,她想了想,只好轻轻地叹了口气,道,“一走就是一年多,他也该回来了吧。”

廖养娘最怕的,就是蕙娘有和离的心思,此时听她语气松动,老人家眼中不由闪过喜色,正要从容开言,将蕙娘心意劝转,帘子一掀,却是绿松吃过饭进来了,一进来便看了蕙娘一眼,有些欲言又止的意思。

蕙娘知道她是有话要说,她点了点头,先吩咐她,“让白云把我屋里的算学书,拣几本难得又浅近的,送到桂家在西北面的庄子上去,就说是我给大姑娘的。若是大姑娘还想再看别的,让她只管开口——再补上三份表礼,用最上等的尺头吧。”

绿松自然立刻就去操办,廖养娘的注意力,也被蕙娘转移了,“您倒是看重桂家的大丫头……要我没记错,她今年都已经有□岁了吧?”

“女大三、抱金砖嘛——”蕙娘见廖养娘的脸揪了起来,不由得咯咯直笑,“好妈妈,你别着急,我知道你的意思,你是嫌桂少奶奶名声不好,配不上我们歪哥吧……”

廖养娘没好气地嗯了一声,倒是直认不讳。“眼看您是不知何时才会再生了,我还指望歪哥能给咱们这房开枝散叶,多留些血脉呢……他们家的女儿,可娶不得。”

蕙娘在心底叹了口气,面上却还是笑意盎然,“我也不是为歪哥看的,他们家大妞妞,是比歪哥大了几岁。可说起来,不是和乔哥年纪相当吗?”

廖养娘的神色,顿时就是一动,她寻思了半日,才道,“这,好像是错了辈吧……”

“瑞云是说给了桂少奶奶的堂弟不错,可这一堂,也都堂得快出五服了。辈分倒不能这么算……”蕙娘笑着叹了口气,“算了,怎么都是十年后的事,乔哥论起来,可比不上许家两个小公子呢,都只是看缘分罢。”

两人说了一套,廖养娘不放心歪哥、乔哥,便出去亲自看着他们。这里绿松进了里屋,见无人在侧,便压低了声音向蕙娘回报,“刚才云妈妈格外问了我几句,问我您在冲粹园,出去了几次,平时都做些什么……”

蕙娘不免微微一笑,绿松又道,“我说您就出去了这一次,往常过来,多半也就是在园子里骑骑马,一般都不大出门。过几天,我再把您给桂家几位公子小姐送表礼的事,透给她听罢。”

这么回答,自然相当恰可。绿松做事,一直都是很令人放心的。蕙娘想了想,倒说,“不要紧,她多半就是随便问问,送表礼的事,她没问,你也不要刻意说给她听。”

她在心里叹了口气,又令绿松,“你也是忙活一天了,早些回去歇着吧。”

绿松现在也是成亲的人了,一般不在院子里过夜,听蕙娘这样打发,她会意地一点头,并不露出一点失落,便碎步出了屋子。蕙娘心知肚明:这一回去,她肯定是闭门不出,直到第二天早上为止,冲粹园不管有多大的动静,绿松也都会当作没有听见的。

此时距离蕙娘平时就寝的时间,还有一个来时辰,她站在屋里,一时倒有些犹豫——平时的蕙娘,倒也不会那么沉不住气,但现在只要一想到桂家的那本帐,她便真是有些坐立不安了。思来想去,到底还是一咬牙,先出了里屋,往她自用的书房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