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你自己心里明白。”权仲白叹了口气,按住了蕙娘的手,“别喝了,心里有气,吃多了也是积食,还更要生病。你现在病得起吗?”

宜春号、崔子秀、鸾台会、权德妃、东北、西南、权族、桂家……蕙娘现在,哪里病得起?就不说眼前的丧事,她还有这样多的事去操心、去操办,她根本就没有生病的资本。

“那我不吃了。”她把调羹一摔,多少有些负气地说。

权仲白可不吃这一套,也许是因为见惯了生死,也许是因为老爷子临终前迫蕙娘发下的毒誓,多少有损害歪哥、乖哥利益的嫌疑,使他有些不悦,虽说礼节无懈可击,态度也还算得体,但他却一直都没怎么动情绪。

“吃还是要吃的,”他把调羹又塞回蕙娘手上,道,“气撒出来再吃吧。”

蕙娘扫他一眼,摇了摇头,兴味索然地道,“我什么都不想说。”

“是怕说出来难堪?”权仲白问,又自一笑,“算了吧,我还没见识过你的、你们家的难堪吗?”

蕙娘心里,本就不快,被他这一说,更是怒火熊熊,可转念一想,又不能不承认权仲白说得有理。他见识过她生产时的惨状,见识过焦家在奢华后的悲凉,见识过她战战兢兢机关算尽的一面,关于她,权仲白还有什么没见识过的?她何必在他跟前还要撑着这个虚面子?

“老人家太偏心了!”这句话,像箭一样冲口而出,夺地一声钉到桌上。也是直到此刻,蕙娘才晓得她有多愤怒,她气得连调羹都握不稳,恨不能直摔到地上去。

权仲白道,“是偏心了点……其实,就没有那番话,你也一样看顾乔哥,又何必这么着相,人是有些老糊涂了——”

蕙娘摇了摇头,只觉得心头一片冰凉死寂,在愤怒过后,又有极致疲倦卷上,她说,“我不是说我,他待我终究有几分情分的……”

她第一次抬起头望着权仲白,望着他在晨光中更显俊朗的容颜,她轻声说,“说了那么久的话,交代了那么久的后事,合眼前没提一句文娘。若是文娘有个好归宿那也罢了,可他把文娘卖进了什么样的人家他自己心知肚明,王家是什么好东西?人走茶凉,等他们家入阁了,文娘失了靠山在王家怎么办?他哪怕给王辰留一句话也好,把文娘稍微托付一下,这话再不管用那也是他的一份表示!现在这样,等文娘奔丧回来我怎么说,老爷子什么也没给她留,连一句话都没想起来!人心是偏的,疼小不疼大,我认了!偏男不偏女,我也认了!什么事都让我做,我都认了!我有本事,我心狠,我像他,我该他的!可他哪怕对文娘留有一丝情分,一点愧疚……”

她说不下去了,这所有的一切像是猛涨的洪水,终于超过了她的堤坝,蕙娘觉得自己比生产时还更要狼狈了十分,她再顾不得体面、顾不得尊严,她什么都想不了了,她连呼吸都呼吸不上来,鼻子塞住了,嗓子塞住了,心都塞住了,只有泪水是通的,泊泊地涌了出来,她捂着脸呜呜地哭了,在抽泣中轻声地喊着。

“我有时候都很恨他,权仲白,我恨他干嘛就那么想要个男丁,我恨他干嘛那么要强,干嘛把我养得也那么要强。我恨我自己怎么就不是个男人,我为什么偏就生成个女人,我知道他也恨,他恨天,恨我为什么这么聪明,又为什么偏偏是个女人……是男是女,就那么顶真吗?文娘什么地方比不过焦子乔,就因为是个女娃,一辈子、一辈子就被他给卖了……一辈子都为了焦子乔,为了个男丁……苍天怎么就这么不公平,怎么就这么偏心眼!”

她说不下去了,只有泪水洇在袖子上,权仲白的手轻轻地拍着她的肩膀,他轻声道,“他也是无奈,他心里也很苦。”

“他要能惦记文娘一句,我都不怨他!”蕙娘倔强地说,可她又消沉了下来,“我也恨我自己……我为什么这么不争气,明知他就是这样的人,可他死了,权仲白,祖父死了,我觉得我的天都塌了,我心里空落落的,我怕得不得了……”

权仲白长叹了一声,将她抱起来放进怀里,低声道,“他终究是你的祖父,你毕竟还是很爱他的。”

他的怀抱,到底还是稳定了蕙娘的情绪,权仲白的气味、的温暖,渗入了她极度波动的情绪之中,愤怒慢慢地散去了,余下的只有满是矛盾的恨意、悲伤与不舍,蕙娘的声音小了,她叹息着说,“他终究还是有几分爱我的,这世上爱我的人本来就不多,唉,本来就不多……人人都羡慕我,我有什么好羡慕的,你瞧瞧我把日子过成什么样子了。”

她压低了声音,凑在权仲白耳边,像是要分享一个秘密,“我告诉你,权仲白,有时我心里很苦,真的苦极啦,像是一碗浓浓的黄连水,怎么喝都喝不到头。除了我姨娘、我两个儿子、我的亲妹妹,还有谁真心爱我呢?祖父也许还算一个,可现在他也走了。爱我的人,谁都不能帮我,我真的苦得很、哭得很……”

“也不全是这样。”权仲白安慰她说,“还有李韧秋啊……他是很爱你的。”

蕙娘再想不到,她会从权仲白口中听到这么一句话,她抬起头来,胡乱地抹着眼中的泪水,望着权仲白,连话也说不出来了。权仲白道,“刚才就是他过来和我说,让我多安慰安慰你,他知道老爷子对你有多重要,他这一走,你心绪肯定不稳,他也看出来了。”

焦勋会去直接找权仲白说这个?权仲白居然也告诉她了?他……他对焦勋是怎么看的?焦勋又在想些什么?

无数问题,在蕙娘心里冒着泡泡,她愕然望着权仲白,想问,可一开口,话又已经不由自主。

“那你呢?”她低声问,“你……你是怎么想我的?”

也许是害怕,也许是疲倦,也许是……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让她无法和权仲白对视,蕙娘又把脸藏到了权仲白肩头,瞪着他的衣衫,等着他的答案。

权仲白一时并没说话,过了一会,待蕙娘等得肩头都僵了,心头也凉了,他才轻声说。

“有时,我挺恨你的!”

蕙娘当时便要站起,可又被他环住了肩膀,不能动弹。权仲白别过头来,贴着她的耳朵,她看不见他,可她闻着他碰着他坐着他,被他给环绕,被他给包围。

“有时候,我又很可怜你。”权仲白叹了口气,“有时候,也许,我可能也有一点爱你。”

作者有话要说:哎,蕙娘的心情啊……

252要挟

老太爷去世,也是京城的一桩大事了,昨日是有些晚了,到的只是老太爷的亲近门生。从第二天起,京里各部官员、勋戚世家,都有人上门致祭。毕竟这么多年宦海沉浮,老人家的人脉,哪是一般二般的深厚。此事上报以后,宫中也派连公公前来代祭,又给老爷子的爵位抬了一级——虽说是不世袭的爵位,只是个虚热闹罢了,但这么一来,葬礼的规格又能再提升一层,对于很多士大夫来说,这是他们极为向往的结局了。

焦子乔也在老人家的去世中得到了一些好处,因老爷子对国有功,他被恩封为承事郎,十一岁不到一点儿,就有正七品的散官衔在身了……虽说这散官就和武官那边世袭的爵位一样,不过是虚热闹,但以后焦子乔若科举无望,还是要步入仕途,上下稍一打点,就能得到实职了,这样出身的官员,虽然不能升到高位,但起码一世宦途是可以保证的。

有了这一封,众人又要忙忙地为焦子乔置办身份相当的衣物,以便出殡上做得好看。这些事主人家一概都是不管的,都只顾着跪在灵堂里陪着亲友们磕头,平时全由亲朋好友帮忙。但焦家亲戚很少,宾客又多,就算蕙娘从家里带了一批下人回来,也有些手忙脚乱的。正是为难时,杨家、桂家、孙家等都来祭祀,权瑞云便主动要留下来帮忙嫂子——蕙娘颇为感动,可又不敢答应:杨太太的心眼不比针尖大多少,现在王尚书才刚下朝回来,还在男宾那边跪着当孝子呢,权瑞云作为杨家媳妇在内宅帮忙,杨太太心里会高兴?

桂少奶奶和杨七娘、孙夫人三位杨家女也都没走,桂少奶奶行完礼,拉着她舅母说话呢,见到此时境况,便走来道,“横竖我也无事,不如留下帮衬舅母了。”

桂家和焦家的关系又不同了,虽说因人口不多没有联姻,但双方都在宜春号有股,也算是建立起了交情。再加上桂少奶奶和王尚书的亲戚关系,她留下来帮忙倒还算是名正言顺。蕙娘见确实不是事,便顺水推舟地道,“那就麻烦弟妹了。”

“这算什么?”桂少奶奶忙摆了摆手,“我就是出个人坐在那里,给你镇镇场子么。”

她是官宦人家的主母,对白事中迎来送往,礼仪上的讲究本就相当了解。和焦梅略说了几句,便连着焦鹤一道,给不断过来致祭的宾客们安排坐处。——因宾客实在是太多了,光是招呼宾客已经是消耗了许多人手,桂少奶奶和王太太商量了一番,又和蕙娘打了声招呼,便回王家运了许多人来,在后厨帮忙等等。

四太太、蕙娘、乔哥并权仲白、三姨娘、四姨娘等人,从早到晚都要轮班在灵堂前守候,白天是要陪跪陪磕头,晚上是要守夜。实在非常吃力,才只两个晚上,连蕙娘都有些吃不消。四太太就更别说了,勉强支持着露了几面,泰半时间都被权仲白关在后堂静养。蕙娘一人又要全礼、又要管家,内外消耗,早已疲惫不堪。

等到第三天下午,王辰和文娘终于赶回京里,两人都换了素服,沤了深深的黑眼圈,文娘睁着一双凄惶的大眼,进屋后立刻就把蕙娘给替下来了。

“我陪着跪一会儿,你去休息吧。”她说,“你的脸都尖了!”

蕙娘此时也实在累得不成样子了,她没有多加客气,便被人架了下去。此后几天,都和文娘一道换班守着:老爷子出殡前这七天,登门致祭的宾客足有两三千人,一直到出殡前夜,焦家人都几乎片刻不能休息。

到底天热,虽然动用大量冰块,但到第四天上,老爷子的尸身已经开始淌水了。众人都道不能再等,必须立刻封棺,在出殡前这天晚上,就算灵堂里点了再多檀香,也有一股遮不住的味儿隐隐地透出来。桂少奶奶和四姨娘、蕙娘商量了一番,就把致祭下跪的蒲团挪到了当门处,众孝子孝女都到灵棚里守夜。

王时、王辰两兄弟和权仲白一道在前头迎了陪出殡的男客,进来上过一柱香,便让到小院里休息听戏,四太太和王太太、方太太一道招呼女客。还没过初更,陆续就有人来,等到三更时分,焦家偌大的前院,已经是满满当当,没有几个空屋子了。又要把后花园开了,陆续往里安置客人。桂少奶奶在里头坐镇帮忙管着后勤,蕙娘便带了弟弟妹妹在灵前候着宾客们过来。

屋内毕竟要比较憋闷,众人挪出来以后,被凉风一吹,倒都觉得畅快了许多。虽说蕙娘等女眷已不能不暴露在来致祭的宾客们跟前,但此时也不是讲究避讳的时候,众人也都不在意。蕙娘拿手绢扇了扇风,见文娘下巴也尖了不少,便道,“你也累了吧?等明儿出过殡,让王辰先回去好了,你在家里多住几日,也陪陪母亲和姨娘们。”

文娘点了点头,转头望了屋内油光发亮上了不知多少层漆的木棺一眼,摇了摇头,低声道,“这才几天,魂没了,皮肉便都化了……这世上还有什么事有个长性儿呢?”

论理,人死了也就和猪狗一般,这么热的天气肯定烂得快。但要亲眷们接受这个事实——几天前还说说笑笑的亲人,现在已经变成了正在腐烂的尸身,却又殊为不易,蕙娘也随着妹妹摇了摇头,见乔哥又低下头去擦眼泪,便摸了摸他的后脑,道,“别想啦。”

乔哥闷闷地应了一声,文娘道,“我都回来这几天了,也没和你好好地说话……”

她顿了顿,声音里也带上了哽咽,“大家都忙忙乱乱的,我也来不及问,祖父给我留下了什么话没有?”

蕙娘心底一片冰冷,口中却道,“留了,让你在夫家小心谨慎、好自为之。”

文娘点了点头,念念有词、翻来覆去地将这话玩味了几遍,方才长叹了一口气,笑中带泪,“爷爷总是这样严厉,都要撒手了,还没句暖话儿。”

蕙娘轻轻地摸了摸她的额头,竟是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好勉强一笑,道,“他就是这样,给乔哥留的话,更是严得不成——”

见文娘有几分好奇,便道,“你自己问他吧。”

文娘果然就弯□子去问乔哥,两姐弟咕咕哝哝,也不知在说什么私话,此时人终于也都渐渐到齐了,宾客们渐渐减少,蕙娘束手在灵前站着,也能得些清静。过得一会,方有两人进来,给老太爷上香。蕙娘正要下拜时,那两人已走到灯下——即使是她,也有点吃惊了。

何芝生、何芸生兄弟,和焦家人曾经是相当熟惯的,七八年没见面,也不至于就认不出来了。只是以何家和焦家现在的关系,连杨阁老都来得,他们家却不大来得。这满屋子的焦党见了何家人,还能给好脸色?不当面吐唾沫都算是客气的了!

何芝生还是老样子,古板方正,同跳脱的弟妹没什么相似之处。他先给老太爷上了香,才对蕙娘歉然道,“一家人都在外地,赶不回来。只有我俩兄弟本来就在上京路上,闻讯快马加鞭方才赶到,可明日却有要事,不能送殡了,还请少夫人见谅。”

蕙娘这才松了口气,忙说,“这也没法,心意到了就好。多劳你们还要跑这一趟了。”

两人客气了几句,何芝生忽地叹了口气,不再说什么了,一边何芸生亦低声慰问了文娘几句,两兄弟遂拱手辞去。蕙娘、文娘目送他们背影,不免也是感慨万千:十年前,她们都大有可能嫁给两兄弟中的一个,文娘和何芸生的婚事,何家起码提了有六七年。可现在,两家恩断义绝,除了何莲娘以外,何家已从两人生活中淡出不知多久。现在再看到他们,怎叫人不起今昔之叹?

文娘目送两兄弟远走,忽地微微一笑,低声对蕙娘道,“现在想到从前,真觉得自己当年大不懂事。其实,不论是哥哥还是弟弟,都算是上等良配了。”

当年的文娘眼高于顶、不知天高地厚,何家两兄弟,都难入她的法眼。如今终于学懂人事,明白了自己的斤两,可这份明白中,又蕴含了多少心酸、多少挫折呢?

蕙娘不免叹了口气,道,“我问你在王家过得如何,你总是不肯告诉我实话。”

文娘摇了摇头,还是那句老话,“他对我没什么可挑的……”

她又望向了灵堂中那威严的、庞大的、孤独的棺椁,长长地出了一口气,“起码,到眼下是这样吧。”

老爷子这一走,蕙娘在权家倒没觉得什么不同,她是早就立稳脚跟了。可文娘在王家感受到的氛围,恐怕立刻就会不一样了。

蕙娘道,“放心吧,你公公心明眼亮,不会做出不明智的事的,万事有我呢。”

文娘望着姐姐,微微绽出一点勉强的效笑意,点头道,“我没本事,总要让姐姐操心了。”

焦子乔站在两个姐姐身边,听她们打机锋,他若有所悟,却又似乎还有些不明白,一双眼转来转去,并不做声。

一时三姨娘过来,喊了文娘和乔哥进去,“帮着一道招呼客人吧……”

也要喊蕙娘,蕙娘道,“这里今晚不能离人的,你们都进去歇一歇,一会还要出来行礼呢。”

出殡前天晚上,的确有许多礼仪要行,一家人几乎都不能休息,,三姨娘也没坚持,只是轻轻拍了拍蕙娘的肩膀,便带两人进了里屋。蕙娘一人站在灵棚里,望着焦家满园的灯火,远远的锣鼓声、诵经声、人声——甚至还有零星的笑声……不知不觉,她竟有几分痴了。

一阵风来,吹动了灵堂前的白幔,她又极为复杂地望了堂内孤零零的棺椁一眼,脚步一错,扶着额头轻轻地呻.吟了起来,周围众下人忙道,“姑奶奶小心!”

蕙娘摆了摆手,“我不妨事,就是晕了一会儿——”

桂少奶奶正好从里头出来,听她这么一说,便不由分说上前安排,“都站了一天了,眼看还要再折腾一天呢,你还硬挺?这会该来的人也都来了,你先下去歇一个时辰。若来人,我让人进来叫你。”

她一边说,一边把蕙娘往内堂搡,蕙娘也就半推半就地被人搀出了灵棚,在灵堂附近她这几天用的一个下处里安顿了下来,靠在炕上,半眯着眼只是打盹。

她身边从来都少不了从人,可今日情况特殊,桂少奶奶几乎把人全都给调走了。只有绿松一人守在她身边,又过了一会,石英从外头领了一个人进来。也不言声,直接掀帘子进了里屋,把这人放在这就转身出去了。绿松见了,眼神中不免闪过一缕黯然,也就识趣地起身出了屋子。

此人也戴了兜帽,乍一眼根本看不出男女,蕙娘见他进来,便从炕上半坐起来,淡笑道,“是有几分突兀了,不过,错过今日这个机会,总要有几个月不能见你。”

那人摘下兜帽,淡笑道,“少夫人客气了。”他形貌洵美,虽说通身掩在一袭披风之中,但仍是容光照人,美貌堪称豪奢——素容已是如此,上妆后有多颠倒众生,那还用说么?

蕙娘和崔子秀也绝非头回见面,老爷子得了闲也喜欢听戏,崔子秀还是蕙娘眼看着红起来的,从前老爷子得了闲调弄伶人时,蕙娘同那群清客,哪一次不是随侍在侧。只是如此别室私会,于两人如今的身份来说,倒是充满了暧昧意味。——蕙娘有时想要开开荤,也许是她兴致好。可崔子秀什么身份,他却不能随意招惹上良国公府这样的人家。

但……即使如此,他也还是如此镇定,望着蕙娘的眼神,甚至并没有戏子们常见的那份谄媚、勾引和卑下,而是清明的、锐利的、掂量的……

同仁堂在各地分号的二掌柜,多半都是鸾台会瑞气部的管事,祥云部、清辉部的人,蕙娘的身份是接触不到的。而香雾部的人员构成,却为云妈妈刻意模糊。蕙娘到了今日也不知道香雾部的干部都是什么出身,对权家的底细又知道多少。崔子秀在香雾部,身份应该是不会低的,他是已经知道了良国公府的底细,连权仲白的少主身份都确认无疑呢,还是一知半解,只知道权家和鸾台会有关,但对真相,还只是雾里看花?

蕙娘不禁露出一丝微笑,她站起身来,竟是一扫疲态,精神奕奕地倒背双手,在崔子秀跟前来回踱了几步,才从怀里掏出一方手帕,丢到崔子秀跟前,道,“认得吗?”

崔子秀弯□,拾起来看了,他眼底闪过一丝笑意,将手帕捏在掌中,柔声道,“少夫人,这种东西,可不能轻易现于人前。”

蕙娘道,“稀罕么?你一年也不知要见过几次吧,这枚凤主印,难道还能把你给吓着了?”

说得出凤主印的人,对鸾台会的了解已不能算浅了,崔子秀却半点没有惊容,还是那样从容沉静。,他说,“少夫人行事果然杀伐果断。”

却不提自己究竟有没有被这凤主印给吓着。

蕙娘倚在柜边看了他几眼,也不免微微一笑,她道,“好,你毕竟是个人物,要你为我办事,我也要显些手段——”

她又从怀中掏出了一封信,摆到崔子秀跟前,道,“现在许家全家都在府里,我要送封信,不过是说句话的事。许家世子夫人,女流之辈,心软,先不说她了。你猜平国公他老人家看了这封信,会怎么着?”

崔子秀容色微变,他略带惊疑地看了蕙娘一眼,首次流露了少许不安,过了一会,才道,“这件事,会里是知道的,虽不赞成,却也并不反对。少夫人要拿这件事来要挟小人……”

鸾台会都没发话,蕙娘忽然把它捅到平国公跟前,这算什么事,平国公固然从此要对崔子秀杀之而后快,以后鸾台会要追问起来,蕙娘也是不好交代的。说不准鸾台会还会安排蕙娘把这个烂摊子给收拾干净,保住崔子秀呢,这是吃不到羊肉,反惹得一身骚,已经失去要挟的意义和目的了。

蕙娘笑道,“好,我听你的……这封信,我不送给平国公,送给我姑爷看看成不成?你既然什么都知道,什么都明白,应该也很清楚,我们家二爷将来在会里有个什么位置,他现在又是个什么情况吧?”

崔子秀果然一窒——蕙娘亦是从他的反应中,再度肯定了自己的猜测:他在香雾部地位的确不低,起码,对良国公府和鸾台会的关系,那是所知甚详,甚至都了解到了两方的协议。明白权仲白对鸾台会的重要性,以及对眼下局势‘一无所知’的单纯性。

蕙娘现在,也算是鸾台会的一份子了,崔子秀还是能给她造成一些麻烦的,只要蕙娘一棒子不能把他打死,他总能在会里找到靠山,保住自己。比如说他的顶头上司权世赟,就有足够的能量节制住蕙娘。蕙娘现在把这封信送出去,他大可以逃回总部找权世赟告状:明知他香雾部身份,还要拿许于翘来要挟,这无论如何也不像是安了好心。

可权仲白根本什么都不知道,不知者不罪,他要去揭发崔子秀,难道鸾台会还会上门来说明情况,表示双方都是一家人,大水不要冲了龙王庙?只要蕙娘把这封信‘无意间’泄漏给权仲白看到,权仲白脑子一发热,往平国公府递个信……崔子秀也只能打落门牙和血吞,他身份就是再贵重,能和权仲白相比么?

这位样貌出色的伶人,神色终于有几分难看了,他咬着牙思忖了片刻,不免有几分负气地道,“少夫人真使得一手好枪法,您就这么肯定,二少能被你玩弄于股掌之间么?以二少为人,无缘无故的,为什么要为难我们夫妻?”

蕙娘傲然一笑,逼视着崔子秀,竟轻轻鼓了鼓掌,“好,有骨气,你倒觉得你比我更懂二爷了——也好,我倒想看看,你敢不敢和我赌这一局。”

崔子秀到底还是有几分不安:这位豪门少奶奶虽无凌人贵气,但却并不意味着她有多么和蔼可亲。她高贵的身世、豪富的身家,以及如今那显贵的身份,果决的手段、精明的判断,以及霸气的性格,自然糅合成一股摄人的魄力。就算是祖父去世,连日来的繁忙都似乎未能打击得了她的精神,她的脊背,挺得还是这样的直,唇边的笑意,也还是如此的从容,一切细微的表情,仿佛都在提醒着崔子秀:你既然什么都知道了,难道就不知道,权仲白再厉害,也逃不出我的五指山么?

权神医又岂非不是她手底的傀儡,她运用了那许多办法,将他操纵得东奔西跑、南下北上,他就是再不羁,在焦清蕙这里,还能有什么脾气呢?

没等崔子秀答话,蕙娘又换了口吻,她亲切地说,“既然你什么都知道,那倒是再好办不过了,最怕你是半桶水,知道一些,又不全明白。仲白将来总有一天,是要接过这个位置的,他不耐俗务,什么事还不都是我在安排。这台上一炷香,台下十年功,总不能临到亮嗓子才喝枇杷膏吧?都是自家人,什么事不能商量?子秀你好好想想,今日给我回复就行了……”

说着,竟推门而去,体贴地把这整间屋子,都留给崔子秀‘好好想想’。

崔子秀心中思潮翻涌,自有无限思绪、无限矛盾涌上,他思忖了好一会,听得屋角自鸣钟当地一响,这才回过神来,唯恐迟了戏,便忙忙地往外走——可才走到门口,又停住了脚步。

透过挑起半边的珠帘,他能很轻松地看到院子里的景象——权二少夫人并没踱出院子,她正站在院门口,抬着头和谁说话,那人还伸出手来,为她调整了一下头顶别着的孝帽,更伸出手来,把她拥进怀里,轻轻地搂了一下。

二少夫人搡了搡他,低声说了什么,那人便搂着她走进院子,靠着院墙轻轻地抚了抚她的后脑,低下头在她耳边说了几句话,面上柔和关切之意,却是一望即知。

虽说两夫妻的性情,似乎是南辕北辙格格不入,但权二少看来还真是被二少夫人给作得五迷三道,这封信,从前他也许不会去送,但二少夫人如要他送么……

这一盘赌局,二少夫人是立于不败之地,大不了折损一个棋子,日后再相机布置,可对他崔子秀来说,一旦赌输了……

崔子秀浑身发冷,他忽然意识到一个事实:以他身份,哪里配和二少夫人对赌?能够追随在二少夫人身边,依附骥尾,那是他的福分!若不识抬举,难道还想全身而退?只怕得奉上大好头颅赔罪,才能安抚下她的情绪罢。

焦清蕙的要挟也罢,招揽也好,又哪是他这样的人,能轻松回绝的?

作者有话要说:我忽然发现我昨天忘记说了,这好像是三本里第一次提到爱啊

这个说法太现代了,昨天写的时候有点囧,但又很难找出替代的……

顺便这里也发一下:大家都知道,入V后有全勤奖拿的,日更9000有15%的拿…………我好像一直拿的都是5%,我心里一直有个拿15%的梦!我想把这个梦安排到下个月实现,顺便把所有加更的债都还了,大家意下如何……

253解脱

家里人口少,就是能为再大,丧事也办得捉襟见肘的。好容易把老太爷送出京郊,在早已点选好的一处陵地入土为安,又把日后祭祀守墓之事略作安排。一家人已经累得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王尚书、方统领等门生,也都各自回去休息,蕙娘把歪哥和乖哥打发回权家了,自己带着权仲白在自雨堂休息了有七八个时辰,方才堪堪回过神来,出去和四太太、焦子乔等人用早饭。

一家子就这么点人,现在连老太爷都去了,便不再分桌进餐,而是团团围坐。虽是热孝里,但因四太太是病人,焦子乔年纪又小,也没有完全断了荤腥,到底还是点缀了一点子肉丝。至于蕙娘、文娘,已嫁女为祖父,只服九个月大功,权仲白、王辰服上三个月的缌麻孝就算是全礼了,哪怕是在热孝里,其实也不用那么严格地遵守食素的规定,也就都不在意,只是低头吃饭。

四太太劳累了这一阵子,精神虚耗到了极致,这顿饭都是撑着吃的,大半时候,只是靠在椅子上,半合着眼睛做微笑状。蕙娘、文娘看了,心里自然有些难过,就是焦子乔,也只是吃了小半碗米饭,便搁下了筷子。众人心里也都明白:老太爷去得急,一应丧事办得乱,家里人都还没有坐下来好好地谈过,四太太是强撑着来吃这顿饭,免得耽搁了王辰、文娘回南的脚步。

“老爷子去得挺快的,大家都没想到,说撒手就撒手。”果然,见众人都把碗筷给搁下了,四太太便开了口。她的声音微弱得要侧耳才能听清。“当时我正病着,没能在床前伺候,子乔人又小,也顶不得什么。倒都是蕙儿、仲白在老太爷跟前,老人家要有什么话留给你们,也是说给他们听。”

王辰、文娘的眼神便落到了蕙娘夫妻身上,蕙娘肃容道,“我也不瞒你们俩,老爷子关着门和我说了许久的话,大体都在交代乔哥的将来,还有宜春号的事。至于他的私房身家,这等小事,老人家没有吩咐。”

王辰忙道,“这应该的,文娘已得了陪嫁,余下的东西自然都留给乔哥,我们绝无异议。”

焦家虽然把宜春票号陪给蕙娘,文娘也得了一笔很说得过去的陪嫁,在渠氏跟前,都颇不落下风。但留给子乔的那份钱财,也还是能让人大为眼红。只要他不沾染什么恶习,恐怕两三百年内那都是吃用不尽的。王辰对这笔钱财没有觊觎之心,四太太也是松了一口气,她微微点了点头,欣慰地看了女婿一眼,不禁便插口道,“老爷子对你一直都是很满意的,临走之前,心心念念,便是你们两个还没有给他添个外曾孙……”

王辰望了文娘一眼,微微一笑,表现得倒也颇为得体,“我们尽力吧。”

王辰在外人跟前,对文娘真是没什么好挑的了,即使柔情不足,但大秦的官宦子弟,哪个不是倚红偎翠?妻子过门几年无出,添点屋里人偏宠通房小妾,娘家人都不好说什么。四太太对他的满意,满意得也有道理,她又冲王辰一笑,才对蕙娘微微点头,蕙娘便续道,“即使如此,老爷子也要给小辈留点念想,这就由我做主吧,老人家平时随身的用品,咱们两姐妹各挑几件。乔哥你觉得如何?”

焦子乔忙道,“十三姐你替我做主就行了,我什么都听你的。”

他一脸纯真的信任,倒让众人看了,都微微地笑:老太爷虽然不收藏古董,但身家摆在那里,他的珍玩还能贱了么?乔哥虽说天资似乎并不如何高明,但为人到底是大方的。

“还有王辰你……”蕙娘望着王辰,缓缓道,“老爷子说,让你好好地待文娘,他在地下也能安心。一家子就这么几个子孙,文娘、乔哥都不大懂事,乔哥人在跟前还能看顾,文娘却要随你东奔西走。我们家虽有些富贵,但人丁稀少、身世畸零。这孩子在世上,能依靠的人不多,是全心全意地靠着你过活,盼着你能好好地待她,别让她受了委屈。”

文娘没料到老爷子把话说得这么直白,当下霞生双颊、低头不语,王辰看了她一眼,笑了笑,轻描淡写地道,“老爷子的吩咐,我一定记在心里。”

蕙娘从头回见面起,对王辰就不是那样喜欢,这会心里也不是滋味——奈何文娘已是王家的人,说多错多,只得盯了他一眼,又和四太太商量。“老爷子把子乔带在身边,也有一段日子了。我想呢,他现在有了这个散官在身,怎么都是官身了,宦海险恶,倒不必一定要考科举,千军万马去挤那根独木桥,天南海北四处地去做官……索性就别学八股了,四书五经讲明白了,朱子家训学清楚了。为人做事的道理都在心中了,再择一爱好,反正风花雪月也好,星象杂学也罢,在这些事上能有建树,也就不至于游手好闲四处生事,日子又能过得稳稳当当的,岂不是好?”

蕙娘说一句,四太太点一个头,两人交换了一个眼色,各自会意:乔哥本性不错,就是脑子不大好使。出去做官,容易被人坑了招祸,倒不如在家稳当做个闲人,有两个姐姐和那些叔伯在,还能保个平安。

等蕙娘说完了,四太太便道,“这说得都对,就还有一桩事——生意上的事,他不用精通,可一定不能不懂。算学,什么方程不会解也罢了,但算盘一定要会打,帐也要懂得看,行情要明白……”

她吃力地喘了一口气,低声道,“人这一辈子,很难说的,总要有点谋生的本事!金山银山,到了真正危急的时候,可也是不管用的。”

这就是经过事情的人了,焦子乔忙起身道,“娘说得是,我一定认真学!”

蕙娘在饭桌上就给拟定了焦子乔的课程,因四太太说了要学生意,便有算学课、生意课、四书五经课、拳脚课,还有诗词课雅玩课等,定了十日后开始上课,又叮嘱子乔,“给你祖父披麻戴孝的几个叔伯,都要深深地记在心里,现在你身有重孝不便上门拜访,若他们过来看望,一定出来磕头,这是极深的情分,万万不可忘了。日后他们如有难处,能帮的一定要帮。”

这么一顿饭吃完了,焦家日后行止也就定了下来,王辰因有公务在身,离开这么久已是破例,最好立刻赶回去上差。四太太就做主把文娘留下陪她住两天,权仲白亦离开有事,两姐妹便伺候着四太太上床吃药休憩,三姨娘、四姨娘也在一边帮忙,几个女人轻轻地说着些家常琐事,气氛倒颇有些宁馨。

四太太今日心情也不错,靠在床上,一时拿起蕙娘的手,一时又摸摸文娘的脸蛋,吃完了一碗药,她忽地就轻轻地叹了口气,道,“总算是有始有终,把你们祖父给送走了。”

便将往事说给两个女儿听,“你们父亲身子一直都不好,白发人送黑发人,势在必行。他当日和我说,虽然有了第三代,可第二代若一个也没剩下,老爷子心里该有多难受?他是不行了,实在撑不下去,只能交给我,要我务必把老爷子送了终再走……”

这位干瘦憔悴得不成样子的贵妇人,唇边逸出了欣慰的笑意,一手握着一个女儿,轻声道,“终是支持到这一天,没让你们父亲失望。乔哥以后,我也就托付给你们,该怎么做,你们心里都明白的。”

四太太为人处事,处处慈爱和蔼,对两个庶女的关爱,也是发自至诚,蕙娘和文娘俱都诚心道,“您就放心吧,我们明白的。”

四太太捏了捏蕙娘的手,乏力地说,“你祖父的话,也是我的话,乔哥什么都听你的,他不懂事,你老大耳刮子打他……”

蕙娘笑道,“可惜乔哥回去睡午觉了,不然,这话要他听见才好呢。”

她心中有丝不祥预感,一边说,一边就给绿柱使眼色。四太太视如不见,她再长出一口气,轻轻地呢喃了一句,“这一辈子,我算是对谁都交代得过去了……”

说着,便慢慢地合上眼,头一歪,再不做声了。

蕙娘、文娘面面相觑,一时屋内谁都没有做声,还是三姨娘上前,把手指放到四太太鼻前,过了一会,摇头含泪道,“功行圆满,太太去了。”

四太太这一走,走得突然又不突然,焦家灵棚还没拆呢,连致祭的宾客都还没有离京,王辰包袱都没收拾好,就又给拆了。蕙娘和文娘商议了一番,因连着两次办白事,动静太大了恐有些招摇,四太太的白事,便处理得比较简单,也未曾广发白贴,只是通知了老太爷的一些近支学生,不过一传十十传百,来的人也还是不少。三姐弟并两个女婿,不免又要再折腾一番。日夜守灵磕头,熬到头七出殡以后,这才各自散去归家。

焦子乔是承重孙,老太爷去世他本来就要守三年孝,现在嫡母又走了,更是要严格守孝不能出门。文娘再留在娘家也没有意义,王辰便把文娘携带出京,蕙娘和权仲白在焦府住了几日,将一些琐事收尾了,便回了国公府。

文娘、蕙娘也要服一年的齐衰孝,在热孝里,一应生活用具都有讲究,立雪院的花色物事全都被撤回库房里,连下人们的服饰都素净了些。因连日来繁忙得很,所有人都疲惫不堪,她到第二日才去给太夫人、权夫人请安,两位长辈自然也给她道恼,彼此又都有几分忧虑,说,“现在宫中也是热闹得很,偏你有一年不能进宫了,德妃只怕是少了助力。”

蕙娘便道,“我不能进去,还有母亲、祖母么。德妃素日谨慎,现在宫中再热闹,应该也不会招惹多少麻烦的。”

话是这样说,但这大半个月来,她一门心思全在丧事上了,一天能有几个时辰,也巴不得赶紧用来睡觉,对外头境况竟是一无所知,也免不得要询问一番宫中、朝中乃至边疆的局势,权夫人便备细说给她听,“现在贵妃倒了,四妃并立。贤德宁丽四妃,谁为尊位,谁能掌管六宫事务?按辈分来说,是宁妃为尊,按皇子序齿来说,是贤妃为上。六宫事务繁杂,不能一日无主,可这由谁来做主,那就差得多了……现在皇上也没个准话,宫里人心浮动,四妃都有人巴结。婷娘就是想避都避不开,你说尴尬不尴尬。”

的确有几分尴尬,蕙娘揉着额角道,“这样事情,我们也无法帮忙,横竖德妃有事,也能传话出来。咱们只在一边看着便罢了。”

这种事也只能这么处理了,鸾台会再能耐,也不能事事包干。再说,刚闹出了天大的动静,把牛家给搞倒了,这时候要再想兴出什么风浪来,也有点不合适。权夫人也就是白担心罢了,至于朝中风波,和权家也没什么干系。只是因焦阁老去世,朝中势力又有了些变动,王尚书入阁的呼声又高了起来罢了。

说话间,良国公也带着云管事进了拥晴院,良国公因便对蕙娘道,“你别说,王尚书本来在老党中人望不过平平,这一次前后为老爷子尽心,倒是颇得人心。此起彼伏,现在杨阁老赫赫扬扬,又有政绩又有声望,只怕皇上也要放王尚书入阁和他稍作制衡了。”

这是明指王尚书在焦家作为,不过是为了收买人心。蕙娘道,“这样也好,不然,旧党根本无以和新党争锋,老爷子去了以后,能有王尚书出头,人心没散,实力终究还在的。”

云管事本没说话,此时忽地一笑,“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此番出事,倒是见了众人品性。五营统领方大人能力只是平平,多年来一直就困在这个位置了,如今看来,是个厚道人。”

这种事和鸾台会究竟没有太紧要的关系,大家不过说闲话罢了,蕙娘还没开口,权夫人已笑道,“可不是,四家说来辗转都是亲戚。这一次你们家的事,许家、孙家都默不作声,倒是桂家那个少奶奶有义气,里里外外忙得团团转,帮了你一把。”

“她也是热心人。”蕙娘借机含笑道,“因我们家在宜春号里的关系,总是不见外。等过了热孝,我惦记着给她送一份大礼呢。”

权世赟却有几分不赞同,他说,“这一次整牛家,毕竟是把国公府给暴露出来了。现在桂家已经知道,国公府和会里有一定的联系,他们和你交好,未尝没有借机刺探的意思。这算是彼此都有了一点把柄吧,侄媳妇也要小心一些,别一时疏忽,走了底。”

蕙娘也敛容颔首道,“是,我也这样想——也有几分将计就计的意思,若关系处得好了,桂家要有和会里斩断联系的念头,也许就想拉国公府一起。如此一来,会里就能占尽主动了。”

权世赟满意地点了点头,夸奖蕙娘。“侄媳妇办事,我是很放心的!”

自从蕙娘把他一双儿女带出来了,双方的关系就越处越好。但权世赟这个人,生性颇有几分阴狠霸道,如何会为这件小事这样夸奖自己?蕙娘有些微惊异,不由看了良国公一眼。良国公咳嗽一声,开声道,“这几个月,事情是一起接着一起,几乎就没个安宁的时候。为把牛家扳倒,我们也是付出了一定的代价,日后该如何行止,族里的意思,是由世贡、世赟、世仁和老夫、焦氏一起坐下来开个小会,商议一番。”

为了扳倒牛家,鸾台会在军火线上的牺牲是不容小觑的。权世芒一系的势力被严重削弱,他焉能容得权世赟坐拥鸾台会北部势力?这一次,是有点来者不善,目的就是冲着分权来的。这一点,几个人也都是心知肚明。

“本来早都要上路,但因焦氏你娘家有事,也是拖延了一段时日。”良国公说,“既然你这里诸事底定,世贡那里我们也通知他上路吧。大约半月以后,众人应该也都能到了。”

蕙娘前阵子刚忙得脚不沾地,此时又有这么一摊子事摆在眼前,饶是她铁做的人,此时也有些疲倦。只是面上却也丝毫不露,含笑道,“那感情好,我这里自然要给预备下处了——”

“我们不在京里见。”权世赟摇了摇头,“入城风险比较大,老大也不放心,还是在承德见面吧。天气这么热,出去避暑也是说得过去的。”

京城是权世赟的大本营,权世芒居然连城都不愿入,要到承德去,只是这句话,已可见权族宗房两兄弟关系的紧张。

大家又说了些琐事,权世赟便起身先告辞出去了。良国公留下来陪母亲吃饭,蕙娘也就乘便在一边服侍服侍,尽了尽孝心。至于权仲白,此人常年出门如走失,不回来吃饭,众人也都不着紧了。

等吃过饭,把太夫人服侍进里间休息了,良国公却不就回自己起居的院落去,而是指了指蕙娘,沉声道,“你跟我来。”

作者有话要说:四太太真是油尽灯枯了,也不容易啊。

天大的富贵,就那么几个人,也挺可怜的。

PS大家一直在猜孤女的女主,不过我可以拍胸脯说到目前为止都没人猜到啦,也不是于翘也不是孙家牛家许家的女孩啦~反正到时候就明白了XD

254野心

在这个时候,把蕙娘叫到书房,肯定是为了即将到来的高峰会议做点准备。很显然,在连番变化以后,即将到来的这个会,对鸾台会在全国范围内的权力分布,都有极大的影响。在这种山雨欲来的情况下,良国公恐怕是没有太多耐心,等着蕙娘‘想清楚了再来找我’。

蕙娘虽有几分疲倦,但也知道此时推拒不得,只能暗中提振精神,同良国公一道开了拥晴院密室的通道,留权夫人在外把守,两人一前一后地进了屋子。

“不能拖了。”良国公开门见山,他扫了蕙娘一眼,不免也露出少许赞赏之色,“你利用对付牛家的机会,削弱了权世芒一系的力量,这件事办得挺好。也因此,本家那里有点坐不住了。这次与会,也是我们的一次机会。”

两人心知肚明:良国公府在权族内,是有自己的立场和考量的。甚至也许还有一个计划在暗地里运作,这一点其实连权族都不是毫无察觉。倒是蕙娘还一直一无所知,这多少有点说不过去。从前良国公不说,是等着她自己来问,那就是他在拿捏蕙娘,没想到蕙娘这么沉得住气,现在情况如此,良国公再不把自己的盘算说出来,蕙娘根本就没法在会议上配合他的意图,良国公还摆什么架子?

说实话,一家人,公公和媳妇之间还要彼此算计、防范,互相试探,说出去那是要惹人笑话的——若是权仲白并不受宠那还算了,可他分明是良国公心尖尖上的继承人,翁媳两个还要这么你留一手我防一手的,良国公估计自己也觉得没意思,他轻轻地咳嗽了一声,不无解释的意思,“从前不让你知道,是因为你什么都不知道反而更安全。再说,家里的事,也不全是你公爹做主,你那素未谋面的大伯,说话亦很有分量。我们兄弟也有二十多年没有相见了,再亲的血缘都有被冲淡的一天,虽然是兄弟,也不能不讲究个人情世故。焦氏你是聪明人,应当懂得我的意思。”

当时婷娘让她把玉佩带回东北时,蕙娘已有所猜测:是否把她拉进国公府的核心计划,这个决定权良国公显然是让给权世芒了。把她差遣回去,估计也有这方面的用意。如今良国公点得更透——不论当时如何定计,现在京城享福的还是权世安这一系,就算解说计划的工作还是要着落到权世安身上,但再把蕙娘纳入计划之前,先取得权世芒的许可,这也算是他对大哥的尊重。只是没料到权世芒居然受到这样重的猜忌,双方连面都没有见上,蕙娘就不得不踏上回程了。

“我心中也时常为长辈们忧虑。”她说,“这些年大家的日子都不容易,大伯在老家,看来也是处处都要小心,也不知是否遇到了什么麻烦。说不说的,我倒没什么,反正只是按长辈们的吩咐做事就对了。”

她这么通情达理,良国公不免一笑,他说,“你大伯的事,你知道得还不是很清楚,为他担心,倒显出你的孝心来了。不过,当年是因为族长老爷子身子不好,内外气氛难免剑拔弩张了一点,他也算是被殃及了吧。实则他在老家地位还是比较稳固的,即使受你几个族叔、族伯的猜忌,也没那样容易出事。现在德妃起来,那就更好了。”

在蕙娘看来,权世芒于东北折腾出的那点动静,其实根本都做不得数。就算娶了崔家女又如何,只要他还得回凤楼谷居住,以权家私兵的数量,灭他全家那不过就是打声呵欠的事。蕙娘是到过凤楼谷的:权族把这个谷经营得很好,最好的一点,就在于谷内人都很听话,几乎全是衣食无忧。权世芒想要联合谷里周家那几户势力对付宗房都没什么希望。至于崔家,不过是姻亲罢了,难道还会为了权世芒认真和权族翻脸?就是现在瑞雨过去做了宗妇,恐怕崔家都没那么讲义气吧。说到底,权世芒也不过是瑞雨的侄女罢了,就是亲爹亲女儿,在这种大事上,翻脸相对的也都有的是。

这个道理,她明白,去过凤楼谷的良国公没道理不明白,蕙娘犹豫了片刻,还是出言道,“您也有二十年没回去了,也许从前谷里是另一番景象……”

“这你就无须多虑了。”良国公并未动怒,反而笑了,“遇事多想是好事,你公爹我有什么思虑不周的地方,你该提醒也提醒,不要有什么想法。不过,大哥这事终究不足为外人道,反正你记着,只要有德妃在一日,大哥就绝不会出事那就对了。”

看来,此事还有些秘辛难以为蕙娘所知,蕙娘点了点头,不再发问。良国公便温存地拍了拍她的手背,道,“我知道你心里是有几分委屈的,好好的千金大小姐,嫁进我们家以后,好日子没过几天。成天不是为了娘家忙,就是为了夫家忙,仲白什么都不知道,二愣子一个,也是个不省心的主,偏偏脾气大,只能捧着拍着,还不好敲打……没准你心里,也有几分恨我们权家,非得把你说进来做媳妇,把你拖进这摊浑水……”

蕙娘垂下头去,轻声道,“恨倒不至于,但委屈有时却也是难免的。家里家外,事情太多了……”

“这事该怎么说呢,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啊。”良国公叹了口气,“文成公一辈子就坏在本事太大上了,这份家业,觊觎的人太多了。明枪暗箭,根本防不胜防,现在虽说攀上了天家,其实也还有许多人在等着给宜春号一点难堪。前些年票号走得那样顺,和文成公的保驾护航是分不开的,我们和文成公之间,也算是早就有了些无言默契。文成公当时若不许嫁,按鸾台会的作风来说,只怕一家人都要出事。”

蕙娘亦早料到了此番说话,只是良国公言之凿凿这无言默契,令她只能无言以对:就算老爷子很明确地对她表示过,自己对鸾台会的底细和意图并不了解,但她难道还不够了解这些老奸巨猾的政治家们吗?就算是临终前,他们口中吐出的,又哪有一句真话呢?也许良国公是在花言巧语地安抚她,也许他说得有几分真心,反正对她来说,合适的答案从来都只有一个。

“就算再好强又如何。”蕙娘叹了口气,“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我也只是个女儿家。现在孩子都有了,咱们这样的人家难道还能和离么?生是权家的人,死是权家的鬼,别的事再多想,也没意思了。”

她要是全不介怀,也许良国公还动点疑心,现在蕙娘这一说,良国公面上的神色就更温和了,只他很把得住,蕙娘能看得出来,这几句好话还不至于动摇了良国公的判断,这一次他肯定是有备而来,势将吐露一些国公府的底牌。但她就是表现得再好,良国公也只会吐露这么多了。

和这些老狐狸相处,谁先沉不住气谁就输了,蕙娘也没打算从良国公口中挖出什么信息来,因此她也是坦然自若、不动声色,良国公打量她几眼,唇边亦牵出一线笑意,他和声道,“你能这样想,那就好了。我这一辈子就这么几个孩子,老大、老三不说了,老四那个逆子,有不如无。将来什么东西还不是留给你,留给歪哥,留给仲白?长辈们都只有一心一意为你好,再不会害你们的,你们就只管放胆往前走就是了,路都给你们铺好了,就有些烦难,也不至于无计可施。”

忠心表过了、好话说过了,也该进入正题了。良国公神色一正,问蕙娘,“这几年冷眼看来,你觉得鸾台会势力如何?”

蕙娘由衷道,“能耐确实不小,云里雾里的看不分明,只觉得世上他们做不到的事,别人也再难做到了。”

良国公唇边不由牵出了一线笑意,他道,“难怪这世上装神弄鬼之辈,屡禁不绝。其实很多事,你不了解个中虚实的时候,看着就觉怕人。你要是什么都懂了,反不觉得有什么可怕。鸾台会的能耐是不小,但他们做不到的事,可多了去了。虽说是建立在锦衣卫暗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这么多年过去,背靠的又不是官家。他们的能耐,哪里能和从前的锦衣卫相比呢?”

他身在局中这么多年,知道得肯定要比蕙娘清楚——也肯定要比权世赟肯说,蕙娘禁不住也有一丝兴奋,她道,“这一次开会,难道竟和鸾台会有关么?”

良国公沉着脸点了点头,“这世上没有谁是傻子,鸾台会的十八凤主,除了你、世赟、世仁以外,十五人都要给自己找个靠山。这还牵扯到了四部之间的斗争,甚至和宗族的势力斗争也是息息相关……之前你提议牺牲西北这条线把牛家搞倒,用心很单纯。但世赟甚至是我,支持这个提议,在公心之外,都不是没有私心的。世赟想要削弱老大的势力,我们国公府呢,想的却是利用此事营造机会,为营造今日的情势,做一番努力。”

他站起身来,在屋内来回踱了两步,“世赟有时想的还是简单了点,他自以为鸾台会北面在他手中已经是攥得牢牢的,没有谁能够夺走。族长给你的那枚凤主印,你识得眼色,无需我点拨也献给世赟,他就更加放心了。其实他也不想想,老头子毕竟老了,虽然自有一番盘算,但他的那点心思,现在又很难去节制权世敏了。权世敏心胸比较浅薄,西北这条线一失,原本操办火器一条线的生庵叔在族里立刻声势大弱——不赚钱了呀。生庵是支持他的,他现在是有点空虚了,想着给他弟弟也添点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