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语调倦怠,隐隐有厌倦之意。蕙娘微微一怔,却也立刻明白了过来。

皇上这么一提拔卫家,还有卫家背后隐隐约约的孙家,顿时就使得皇次子没那样孤单势弱了,显然对于这个聪颖的儿子,他依然很是看好,并不打算简单放弃。如此一来,桂家身为孙家盟友,自然也有了倾向。毕竟比起杨宁妃身后的文臣势力来,孙家在武臣系的势力,对桂家帮助更大。

而许家和卫家、孙家都没有很牢靠的姻亲关系,倒是和杨家关系更为紧密,许太妃和杨宁妃之间的情分,任谁都无法磨灭、否认的,就算现在还是严守中立,但其实根本而言,还是存在立场的。如此一来,双方已有对立之势,桂少奶奶和杨七娘情分就是再好,日后也不能常来常往了,桂少奶奶现在不过去和杨七娘说话,又何止只是不想添乱呢?

牛家这条狗不中用,被主人杖杀,稍微一经转折,皇上立刻又布置出了新的局面。依然是诸家互相牵制,而这一次,却很难再形成什么联盟,来对抗他的分化了。牵扯到未来的皇权归属,各家之间肯定会形成对立,再加上王尚书、吴阁老对杨首辅的制衡,朝廷、后宫中要想形成一家独大的局面,只怕是难。虽说被四家联手戏耍了一次,但天子就是天子,他对天下,还是保持了绝对的控制力。

还好表面上权家因为权仲白的关系,四处都结了善缘,却没有自己的立场,现在有了德妃在,也用不着站队,不然,日后必定烦恼不少。蕙娘冲桂少奶奶笑道,“烦人的事说它做什么?一会出去,你和我一车走,我们去冲粹园坐坐,天气这么热,也该松散松散。刚好晚上你能去别庄里看看你们家大妞妞……”

桂少奶奶冲她感激地一笑,颇有些顾虑,“现在这种时候,嫂子你对我这样热诚,不大好吧?”

“怕什么。”蕙娘道,“我还有些事想问问你呢。”

桂少奶奶顿时会意了,她握着嘴笑道,“那我索性就把含沁拉去,我们也躲一天懒。”

果然宫中礼毕,蕙娘和桂少奶奶便上车直接往城外出去,两人都解了礼服,卸了钗环,坐在车里用凉茶吹风说闲话。两边窗帘高高挑起,一层薄纱,遮住了别人的视线,但车内往外看却极方便。桂少奶奶很是羡慕,连问,“这是哪里买来的,我也买去。”

蕙娘道,“十多年前的旧物了,卖得很贵,销路没打开,便停产了。倒是当年我们觉得好,就囤了一箱子,现在还有。你要,我寻些给你。”

桂少奶奶靠在车壁上笑着说,“哎哟,我受之有愧呢!怎么还你这份情呢。”

两人不过是在说笑逗乐罢了,语气都没当真,蕙娘道,“你把女儿赔我还情吧,我也好好待她,让她做我贴身丫鬟。”

桂少奶奶哈哈大笑,道,“她哪做得好丫鬟,这孩子娇生惯养的,伺候人的学问是一点不懂……”

她的眼神忽然凝住了,直起身贴在窗框上往外细看,竟顾不得继续说话了。蕙娘顺着她的视线往外看去,奇道,“咦,那人你认识么?也是从宫里出来的吧,衣裳都没脱。”

这么热的天还穿着礼服,应该是从宫里才参加完册封典礼出来的官员。从服色和背影来看,很容易推测出那是位年轻的武将,不过蕙娘是见过桂含春、桂含沁的,这人从背面看来谁都不像。

桂少奶奶来不及说话,她轻轻地敲了敲车壁,令跟车的婆子,“你和车夫小声说,让他慢慢地停了车,不要被人察觉不对。”

能跟在蕙娘身边出门的,没有一个是傻子,听了她的吩咐,自然知道如何办事,不一会,车子就缓缓地停在路中,仿佛是车轮出了些问题。桂少奶奶得此机会,从另一个角度又看了几眼,方冷声道,“果然是三哥,我说他怎么最近老出外游荡……”

她说的三哥,应该是桂家老三桂含芳,蕙娘的好奇心也有点上来了,凑上前一看,果然见到桂含芳下了马,拐进一条胡同里去,这一走,便久久都不曾出来。两人等了一会,桂少奶奶才失望地令人上路。

“别是养外宅了吧。”蕙娘一边说,一边笑,“你三嫂和你不还是一族里的姑娘吗?”西北别的人事她不清楚,桂家因要参股宜春号,宗房的基本人事他肯定还是记在心里的。

桂少奶奶沉着脸摇了摇头,显然心事也有点重,她随口道,“三哥不会养外宅的,这几年他就是放不下许家……”

她猛地醒过神来,显然是自觉失言,只掩饰地一笑,说,“年少风流嘛,三嫂就知道了也不会说什么的。”

因为鸾台会,蕙娘对桂家的一切都是很关心、很好奇的,见桂少奶奶心事重重,她也不多加询问,只是掀起车帘,嘱咐车辕上的石英,道,“让走快点,不然,过去天都要黑了。”

一边说,一边冲石英递了个眼色,石英会意地点了点头,为她放下了车帘子。

蕙娘邀桂家小夫妻去冲粹园,其实是想问问鸾台会军火线的事,桂含沁亦未相瞒,坦然告知她这几个月鸾台会并未往西北走私火器,和桂家的联系也渐渐稀少。蕙娘不免笑道,“也好,看来此事就算没有完全毁灭他们的军火生产线,对他们的伤害也是不轻。”

桂含沁却摇头道,“也许只是避风头呢,你我心知肚明,这本帐就是他们做出来的……”

他眼中闪过了一丝精光,“这本帐做得严丝合缝,连燕云卫都验算不出破绽,做帐的人,实在是个人才。我怕这鸾台会,底蕴要比你我想得都更深得多。”

不过即使如此,对桂家来说,他们也是得到了一线喘息的机会,可以从容思考、调整接下来的步伐。再说,现在他们更挂念的,只怕还是皇上对桂家的态度,这个小会没开出什么结果,到晚也就散了。蕙娘借势在冲粹园小住了几天消暑倒是真的。

又过了几天,石英来回报了,“桂家三少爷这事……说来也是有意思!”

-----------------

作者有话要说:皇上就算被蒙住了一次,也是个棘手的对手!

嘻嘻,于翘的坑要开始填了。

249秘闻

“那一日得了您的吩咐,奴婢便令人守在巷口,其实只过得一会,便见桂三爷照旧上马出来,面上神色,有些怏怏不乐。”石英看了权仲白一眼,把声音给放低了,却到底还是没能逃过权仲白的耳朵。他本来在屋内一角坐着整医案,听见石英此语,便站起身来白了两人一眼,走出了屋子。

他这一走,石英就要活泼得多了,声量也大了些,“他这一走,我们便令人扮了个闲汉过去兜搭,不多时便打探明白了,那条巷子里住的都是商贾人家,泰半是拖家带口地住在那里的。只有一个姑娘,带了两个健仆单身独居,她哥哥在外地做事,得了闲经常回来看她。”

蕙娘不禁微笑道,“哦,原来还是外宅嘛,只不是桂三爷的外宅罢了。我记得这是桂三爷第一次进京吧?他上哪惹的风流债?”

“这就是有意思的地方啦,”石英低声道,“因这事牵扯到了许家,奴婢也不敢怠慢,亲自到巷口去守了几天——”

见蕙娘赞许地望了她一眼,石英有些不好意思,她垂下头,轻轻地说,“就撞见了那姑娘出了一次门——我没认出来,可我家那口子当时陪我来着,他倒是一眼就看明白了。从前他年岁还小,跟着二少爷当药童子的时候,曾经见过一次来着,那就是许家的小姐!前些年说去世的一位,当时许家和范家本来定了亲,后来她没了,倒是妹妹嫁过去了——”

“哦,是她们家那个姑奶奶给顶上了。”蕙娘也想起来了,她不免微微一笑,“有意思,虽说谁家宅门后头,没些个这样的事。但许家的故事,也的确是好有趣。”

石英也是宅门里历练出来的人,在这些事情上头,哪有个不懂的,因道,“可不是呢?谁知道是怎么回事。没准就是现在的范家少奶奶,撺掇着许小姐私奔的也未必。现在一个是锦衣玉食的富户少奶奶,一个幽居在那样的地儿,打扮得也朴素,真是天壤之别了。虽是姐妹,又哪有和咱们家这样和睦的,互相算计争斗的,也多了去了。”

“话也不能这样说,要真是范家少奶奶做的,她也算是留了点情面了。”蕙娘淡淡地道,“起码,现在许姑娘不是还活着呢吗?要是心狠一点,有些事还真很难说呢……这里撺掇她逃婚,那里倒手把她给卖了,私奔过的女孩儿,肯定触犯了家法,为了家声着想,还不就是个死字。人心脏起来可没有尽头呢,这点事就算是真的,也当不了什么。”

“您别说,没准这事儿还真就是这么着……”石英道,“总之呀,这许姑娘现在官面上已经是个死人了,按她在这胡同里凭屋居住的年限来看,她回京城,也就是这三四年间的事。想来是先上外地躲过了风头,两三年后再回来的。”

她弯了弯眼睛,有几分得意之情,“我就给宜春号去了个口信,让他们想想三四年前,西北那一带桂三少的动向,您也知道,那帮票号掌柜都是当地的一霸,人脉广着呢,什么事情能瞒得过他们?这稍一打听我就给问出来了,那时候,桂三少人在西安,可老往扶风县跑,好像还带了人,送什么亲眷去过扶风。——我打听得许姑娘现在化名姓崔,便让宜春号查查总账,看看扶风分号有什么线索……”

各地分号的账簿,都要汇总到京城和山西两地。石英说声查账,何等方便?辛苦的反正也是宜春号的帐房,蕙娘笑道,“我猜猜,你定是寻到线索了?”

石英得意地眯起眼,“可不是?说来也巧,宜春号京城总号一个掌柜,就是从西北调来的,他说三四年前那边路上不太平,野匪很多,众人也不敢带现银,连花票都不敢拿,都走我们票号的汇兑。就从汇兑入手,查了几日倒是找出来了——那一带的确是有个姓崔的人家,按季都有从京城汇去的银两得。再往京城这里一查,什么都明白了,虽说这来办事的不是本人,可论人面,谁也比不过咱们票号的掌柜广。我一说掌柜的就明白了,那是崔子秀的心腹管家……崔子秀年年都往他老家打银子呢!”

崔子秀?

蕙娘也有点吃惊——难怪石英这么兴奋了,京城的几大戏班子,唱功各有优劣,可谁也没法否认,生角最出色的那准是崔子秀了。一般戏班子总是旦角出彩,生角竞争极为激烈,走红不过两三年罢了。可崔子秀却是红了足足将近十年,看来也大有继续红下去的意思。他在京城人心中的地位,不比红旦角们低,也许反而还要更高的。这么个大红人,私底下却拐走了平国公的闺女,还给不动声色地安置在京城里,此事一旦传扬出去,恐怕连皇帝都能听说这桩新鲜事儿!

不过,崔子秀本领不小啊,一般的戏子,都是依附于达官贵人为生,哪来的本事把人搓弄回西北,再送回来?他起码要有一两个极为忠心的下人,才能妥帖地把这事给办了。更别说当时平国公府的人肯定满世界搜捕许姑娘,他们能出得了城,都算是极有本事了……

蕙娘忽然就想起了云妈妈口中的香雾部——香雾部的人员构成,主要是以各府的下人为主,但这些消息总是要汇总到某个人手上,再往鸾台会权世赟手上转送的,毕竟府里下人偶然出去次把还好,有谁天天往外跑,那是要招惹议论的。要说还有什么人能出入各府,方便地和三教九流打交道都不至于招惹疑心……除了货郎以外,怕也就只有戏子了吧。

当然,比起货郎,戏子又多了一重优势——像崔子秀这样的名角,从前太后在的时候,经常是能被叫进宫中献艺的……

蕙娘沉吟了片刻,便皱眉道,“难怪桂少奶奶犯嘀咕呢,桂三少要和这位许姑娘牵扯上了联系,以后若被人误会是他拐带走了人家的小姐,桂家名声岂不要大坏了?这件事与我们倒没什么关系,你可不要胡乱传话,万一传扬出去坏了许家的颜面,这就是平白结仇了。”

石英也知道轻重厉害,她爽快地答应了下来,又和蕙娘说了些家里起居的琐事,见权仲白走回屋里,蕙娘也收敛了笑容,便颇有眼色地退了出去。

权仲白先未曾说话,等石英走了,才道,“是什么事啊?”

蕙娘便把话转告给他,又说,“你想知道就留下来么,还要我费一番唇舌。”

“这件事桂皮倒是和我说过了。”权仲白听了也不大吃惊,他说,“我要是留下来,难免又要和你口角一番,不然,人家反而觉得我有古怪呢。”

这倒的确如此,按权仲白的人品,没有特别的理由,是不会赞成蕙娘这样去刺探人家的*的。他要能安然留下来旁听,石英必定引以为奇,她要说漏了嘴,没准就能引起权家各长辈们的注意。所以他不但要走,还要走得很不高兴,才算是符合他的做派。蕙娘不觉叹了口气,道,“这是自己家呢、处处都要小心,在哪里能放松一刻?你要演戏,我要演戏……”

一边说,她一边就不由双手捂住了脸,过得一会,才放下来。权仲白没接这个话茬,见她回复正常了,便沉吟着道,“我听桂皮说了以后,也在想这个崔子秀,他会不会就是鸾台会里的人呢?要这样说,他拐骗许于翘,居心就有点不良了。没准,这也是会里的一招暗棋?”

蕙娘不屑道,“一个庶女而已,能激起什么风浪。许家都给她出过殡了,就是有什么隐患,人都死了还怕什么。鸾台会不至于这么没眼界吧?我看,这件事倒像是他自把自为,若他真是鸾台会里人,做出这样的事还能安然无恙,可能在会里地位也不会低。我就不明白,他老家怎么会在西北,而不是东北呢?”

“鸾台会做到今天,也不可能都是东北的老班底吧。”权仲白道,“老爷子也是会听戏的人,你不知道要教出崔子秀这么一个生角要有多难?这也容不得他们挑挑拣拣,只能是在现有的人里找了么。但你说得不错,崔子秀因能时常进宫,甚至可以和后宫宫人毫无顾忌地说话,他在鸾台会里的地位是不会低的。只是,该如何确定他是否属于香雾部呢?”

蕙娘侧着头想了一会,忽地莞尔一笑,道,“猜来猜去肯定是不成的,我看这样吧……不如我们直接去问?”

“问谁,权世赟?”权仲白吃了一惊,“过了明路,你就是问得了,崔子秀能发挥什么作用?”

“谁说要问权世赟了?”蕙娘白了权仲白一眼,“桂含沁夫妇不是和我们约定,要伺机对付鸾台会么。虽然现在会里动作减少,他们感到的压力也小了,但能给鸾台会添堵,他们何乐而不为?桂三爷绕着你说的那个许于翘打转,对她的事肯定所知甚详。难道就品不出不对?这件事,问桂家是最好的,只是一般人抹不开面子罢了。我是不要脸的,倒没这个顾虑。”

说着,真的令人去请桂少奶奶来说话。权仲白只好回避去了外头,桂少奶奶来了,蕙娘便开门见山地问,“崔子秀是否鸾台会的一份子。”

这一问,等于就是承认了自己背着桂家去打探桂三爷的事,一般人面子上都有点挂不住的,蕙娘却是行若无事。桂少奶奶倒被她搞得很无奈,摇头道,“嫂子,您怎么说也遮掩一下嘛……”

“要是我漏了这么一句口风,难道你就不会打听了?”蕙娘道,“你也是的,嘴就这么不严实?以后还是要改呢。”

“我这不是在广州住久了吗……”桂少奶奶无奈地叹了口气,索性原原本本说给她听。“那一位的确是许家姑娘,同崔子秀私奔到西北去的。”

一应故事,也不出蕙娘猜测,桂少奶奶也承认,“一开始派三哥送她回扶风,有点刺探的意思。我们觉得这崔子秀好像是鸾台会的中坚分子,想要摸摸他的底……没想到人才到扶风,那边就给了信,直认了崔子秀的身份,又警告我们不要轻举妄动。过了明路以后,这几年来往传讯,反而都是崔子秀直接出面了。我们多次使了些手段,崔子秀都安稳接了下来,倒显得底蕴深厚,令我们无处下手,盘他的底又盘不出什么不对,再说,这几年也没什么人在京……”

蕙娘心思,要比桂少奶奶深一些,强行压住了喜悦,面上还陪桂少奶奶一起头疼,“这个鸾台会,也的确是神通广大……唉,要寻出个破绽,似乎比篡位还难。”

两人对着嗟叹了一番,桂少奶奶索性和她感慨,“也不瞒你了,三哥这人,竟是个多情种子,三嫂也是他同家里闹着娶回来的。现在两个人淡淡的,说不上好,也说不上不好。他心里倒还很记挂着许姑娘,当时一路送去扶风县,路上两人也不知都出了什么事,他是一到京城就开始寻摸许姑娘的踪迹。不知怎地,竟给他找到了,现在这个样子,许姑娘到底算是跟崔子秀呢,还是算跟三哥呢?她自己要能把得住,一心一意跟崔子秀,那还好说了,若要和三哥在一处,这算什么,我们以后竟没脸和许家来往了,扯出来都是说不清的事!可要和三哥把话说开,我们还是弟弟、弟媳呢,也开不了这个口。”

蕙娘道,“你二嫂子就不说什么?”

桂少奶奶扮了个鬼脸,“二哥二嫂可不知道这事,知道了是必要说他的。要不是你告诉我,我也不知他竟真找到了许姑娘,等我回去以后和嫂子商量着,先把他打发回西北再说吧。”

两人都有事,匆匆一晤也就分手了,桂少奶奶握着蕙娘的手,还交代呢,“要是崔子秀那边,你有了什么突破,或者需要帮手,只管打个招呼。现在虽然一切平息了,但我心里还是不踏实……”

蕙娘自然做出保证,等桂少奶奶告辞以后,她又跑去前院找权仲白,一进门就高声道,“咱们在冲粹园里办个小宴吧?请个戏班子来,大家乐一乐。”

说着,自己不禁也是一笑。

权仲白正收拾药箱子,面色很有几分凝重,见她兴冲冲地进来,倒是一怔,他没接蕙娘的话茬,反而道,“才要进去找你呢……你出来了就一起走吧——刚才你们家里送信来,老爷子怕是不行了……”

作者有话要说:哎,老爷子也到年纪了……

250遗言

老爷子今年已经是八十五岁高龄,这一阵子身子也渐渐衰弱了下去,他自己颇为看得开,一应后事都在亲自预备,坟地也是早都点选好了的,可说众人心里,都有了些准备。蕙娘听了权仲白这话,虽说心头就是一痛,但勉强也掌得住,她忙问,“要不要把两个孩子带过去?”

按说权家两个孩子,已经是老爷子的外孙辈,算是外姓人了,去不去都可。但焦家情况还是要特殊些,权仲白道,“我和你先过去吧,不然,那府里也没个做主的人。焦鹤今年都多大年纪了,镇不住场子。”

蕙娘一想也是:两个姨娘都没有管过家务,四太太现在自己都是缠绵病榻……她道,“那我和你先走,焦梅带着两个孩子再来吧。”

权仲白点了点头,略作犹豫,便把自己身上披的一件薄披风给解了,丢给清蕙道,“我们骑马过去!”

清蕙明白他的意思,将披风裹在身上,又戴上兜帽,以此遮掩自己的女装。和权仲白一前一后上了马,一路放马跑到城内焦府时,却见老太爷半靠在床上,颇有几分不耐烦地冲底下人发脾气。“我说了没事,你们又偏要四处惊动人。”

他看来神志清醒、面颊上甚至还有微微的红晕,虽不说精神十足,但也绝非弥留下世的样子。蕙娘和权仲白都是一怔,倒是焦鹤老管家见到他们进来了,忙上前道,“孙姑爷终于到了——老爷子从昨天早上起,就不吃饭了……”

算来,老人家已有四餐水米未进了。蕙娘悚然而惊,不觉就红了眼眶,她一下失去了从来的镇定和冷静,膝盖一软,跪到了祖父身边,轻轻地道,“老爷子,您好歹吃一点儿吧——”

权仲白也跟着坐到了床边,拿起老爷子的手,不过闭眼片刻,便又放下,他不容老爷子抗议,迅捷地翻了翻老爷子的眼皮,又捏开他的下颚看了看舌苔,便冲蕙娘摇了摇头,低声道,“不要说了,老爷子有福气,走得这么安详,那是百里挑一的善终了……”

这句话一说出来,焦鹤首先掌不住放了声——其实心里都有准备,只是被权仲白一语道破,总是接受不了。蕙娘含泪道,“你怎么当老爷子面就——”

“好了。”老爷子有些不满地道,“都把我当什么了?你祖父虽然临到撒手,难道就会糊涂成这个样子,连自己时辰到没到都不明白?”

他想要坐起身,却终究乏力,只一动又靠了回去,只好自嘲一笑,轻轻地说,“明白了一辈子,到走也这样明白,仲白说得不错,半世宦海沉浮,和我一般能得善终的又有几人……”

到这个时候,也不那样讲究避讳了,四太太在里头估计是起不来,三姨娘带了一群仆妇在旁伺候,她赶着把焦鹤劝出去了,此时进来轻轻一拉蕙娘衣袖,低声请示,“是不是该给文娘报个信儿——”

“是该,”蕙娘也知道此时没有自己伤心的余地,府里的事终究还要自己做主,只好抹了抹眼睛,和三姨娘走到廊下说话,“焦梅一会就来了,他会帮着操办的。您先让人到王家、方家……”

点了几户老爷子多年得意门生出来,又道,“还让他们预备下白事东西,看来——”

话没说完,听到里头一声动静,误以为是老爷子撒手,忙奔进去,才知道是自己虚惊了。只也不敢再出屋子,只是坐在老爷子榻前的小几子上,眼巴巴地盯着老人家瞧。

老爷子毕竟是有几分虚弱了,他闭上眼歇了一会,才欣慰而又怀念地望向蕙娘,轻声道,“做什么,忽然间,又变成小时候那个样子,只顾着坐在我边上瞪眼睛……”

说着,便垂下手来,让蕙娘握住。蕙娘再忍不住,紧紧地握住祖父那温暖而粗糙的手,呜呜咽咽地道,“祖父,蕙儿舍不得您……”

老爷子微微一笑,“祖父又何尝舍得你呢,总是人生走到这一步而已……该到地下,去和你爹、你祖母这一大家子人团圆啦。一想到这儿,你祖父又觉得也没那样难放手了……”

他话音刚落,屋外不由便响起一阵哭声,焦子乔、四姨娘扶着歪歪倒倒的四太太进了屋子。四太太哭得站都站不住了,却还不住道,“要为爹高兴,要为爹高兴……这是一家团聚,是一家团聚了!”

到了这时候,才觉出焦家人少,这么几个人,已经是全家到齐。蕙娘只觉满腹凄凉,平时十分的精明才智,此时连一分也发挥不出,活像是回到幼年时分,蜷在祖父身边,只懂得擎着眼四处去看,却不明白该说什么,该做什么。还是权仲白比较不动情绪,进进出出安排了一番,屋内顿时就有条理了,先有些惊慌的下人们,如今也都安稳下来,一面在邻室预备白事,一面给老太爷呈上羹汤,老太爷什么都不要吃,只喝一口水,含含还吐了出来。

他精神倒还算不错,没一会就嫌众人都围着他,吵闹得很,因道,“你们都到外头去吧,不要哭哭啼啼的,老子的喜事按喜丧来办!都给我乐起来!”

蕙娘和四太太、三姨娘面面相觑:老爷子虽然是全寿、全终,但焦家遭遇大劫人丁太不兴旺,却是无论如何都靠不上全福的边了。

但老人家霸气了大半辈子,临到老了也还是这么说一不二,见众人不应,他便喝道,“外头人怎么论,他们论去,老子一生逍遥,天也斗过、人也斗过,一生宦海得意,天下事尽在我手,退也退得漂亮——我活得够本了!我说是喜丧,那就是喜丧!”

权仲白本不做声,此时忙道,“是,您说什么就是什么!”

又给众人使眼色,众人恍然大悟,都纷纷道,“您说的是!”

便又都退出屋子,要去隔邻等候,唯独蕙娘舍不得走,老爷子也没撵她。等屋内并无别人,只有权仲白和蕙娘了,方对权仲白摆了摆手,露出疲倦来,微不可闻地道,“你也先出去一会吧……”

权仲白和蕙娘交换了一个眼色,指了指案旁银磬,见蕙娘会意,便也退了出去:众人心里都有数的,老爷子一向疼蕙娘,现在这是要乘着自己精神还清醒,再和她掏掏心窝子了。

“嘿……”可没想到,老爷子沉默了片刻,一开口,又是自嘲地一笑,“都让着我呢,我看,等我咽了气,你们还得当一般丧事来办……”

他摇了摇头,止住了蕙娘未出口的话语,慈爱地道,“丫头,坐到我身边来。”

蕙娘揩了揩眼睛,坐到老人家身侧,强笑道,“谁说的,我答应您,这事咱们就按喜丧来办,谁也不许哭鼻子!”

老爷子被她逗乐了,他伸出手想要摸蕙娘的脸颊,可手到了半空,又没了力气。蕙娘忙捉住他的手,放到自己脸侧。

“还是不要那样惊世骇俗啦……”老爷子闭上眼,低声道,“人死了,说过的话就再不算数,任是三皇五帝也不外乎如此,你祖父又有什么能耐,能超出他们之外?”

他轻轻挣了挣,将手放下了,喘了几口气,方道,“焦勋……知道仲白回来,没有为难你吧?”

“您多想了。”蕙娘忙说,“他和我的事,都过去了,现在,他就是……”

她也说不下去了:虽说她已经嫁作人妇,可焦勋现在又不是她的手下,也不是她的朋友,两人到底算是什么关系呢?

“在你心里也许是过去了,在他心里……”老爷子叹了口气,他忽而闭上眼,梦呓一样地道,“多一条退路也好,好歹,万一事情不成,还能把命给保住。”

只这一句话,蕙娘便知道老爷子对鸾台会之事不是一无所知,曾有的怀疑,立刻回到了心底:焦家那大得离奇的下水道,那恰到好处的宜春号陪嫁,老爷子对权仲白的一力看好,上辈子对焦勋曾有的忌讳,这辈子对焦勋回归那特别的态度……

她想要从老爷子的眼神里看出一点端倪,可也许是预想到了这一遭儿,老爷子已经合拢了眼皮,蕙娘心里,实在说不出是什么感觉,她接连几次都是欲语无言,她想问老爷子是否真的心中有数,把她嫁进权家又存了什么心思,想知道老爷子为什么一直都不说破,想知道老爷子——

可这些,都并不适合这样的场合,老人家看着精神,实则已是弥留之际,此时再来计较是是非非,还有意义吗?

“您……您就放心吧。”她强忍着心底翻滚的情绪,沉声道,“我不会有事的,一定、一定能照看乔哥一辈子……”

老爷子唇边逸出一丝无奈的笑意,他轻轻地摇了摇头,低声道,“你以为我是为了乔哥吗?”

屋内顿时陷入一片沉寂,片刻后,才为老爷子的喃喃自语给打断了。

“从前我们家刚出事的时候,我恨啊……蕙儿,你祖父恨得不得了,恨不能打上金銮殿,把那老狗贼给掀下马来,活生生一口一口地咬死。我恨不能掀起大乱,让天下给我们家人陪葬,我一夜一夜地睡不着,蕙儿,我恨不能葬送了这世道。我们全家人都去了,连一个活口没留,这世道却硬生生拦着咱们,去惩戒那些罪人。黄河水患多年,不是他骄奢淫逸掏空了户部,大堤不至于失修,不是姓吴的玩忽职守,我们一家人可以逃的——我晚上睡不着,我就瞪着屋顶,我想我就是用尽了我的力量,也要给这天杀的天子捅一刀。”

他叹了口气,瞪着帐顶又是自嘲地一笑,这才望向蕙娘,轻轻地说。“可人,是会变的……老了,火气渐渐地淡了,心也软了,贱骨头也犯了。李家对不起我,可我毕竟是李家的臣子,从前我想,窃钩者诛、窃国者侯。那算什么本事?我要窃了李家的国,还做得干净利索没人知道,还要登上李家天下的《名臣谱》,欺世盗名,我也欺世盗名到了极致……可我也只能想着,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意地去放纵一些事。可真到了明白一切,真到了这个颠覆天下的机会放在跟前的时候,祖父还是软了,有些事就是瞒得过天下,也瞒不过自己。这一步,祖父到底还是跨不出去……”

“你和焦勋在自雨堂说的话,我都听见了。”老爷子眼中射出了无比复杂的神色,“权家水深,我知道……可我没想到水深到了这一步,祖父对不起你,一辈子精明能干,可婚事却没给你说好……就为了争宜春票号这口气,倒是赔上了你……”

蕙娘几乎要忍不住呜咽:她是委屈的,却也终于松了一口气,还好,祖父毕竟是没有欺骗她,对权家的图谋,他也许有猜测、有放纵,但始终,他并不是同谋。

“祖父,我……”三个字,她说得几次哽咽,“您别担心,我有主意……”

“你那主意,”老爷子摇了摇头,他忽地叹了口气。“也是没有主意中的主意了。自从知道了真相,我也为你着急啊,我也帮你想啊,我都不好意思见你。我对不起你,我的蕙儿就是命苦。人家都只看得见你的好,你的苦他们半点不晓得。你的哥哥姐姐们要都还活着,你哪会这个样子?”

说到这里,老人家不免也动了情绪,他握着蕙娘的手,急切地道,“下辈子,下辈子祖父就宠你一个,孩子,咱们要有缘再做祖孙,祖父谁也不疼,就专宠你一个,你爱做什么就做什么,你喜欢谁就是谁……”

可在这下辈子前,还有这辈子,在那虚无缥缈的许诺跟前,还有冰冷的现实。蕙娘想笑,却又忍不住眼泪,想哭,却又不敢纵情,多少苦楚、委屈汇聚成了一滴浓浓的泪水,落在唇边扭曲的笑花儿上,她轻声说,“这就是我的命,爷爷,我认了。”

老爷子闭上眼,眼角亦滚落了一滴浑浊的老泪,他长叹一声,声音都发了抖——可当他再睁开眼时,这一切情绪都隐匿不见,他又是那个焦阁老了。

“我又要往你身上压担子了,”焦阁老说,“孩子,天下为重、苍生为重。权家的图谋,就算能成真,也免不得一场大乱,说不准就是又一次改朝换代的混战……这天下人已经够苦了,你,你苦着自个儿些吧,别让百姓们再受战乱的苦楚……”

他稳稳地注视着蕙娘,好像从前那个花甲之年的老人,注视着他灵慧而倔强的孙女。小孙女的一切都尽在他的掌握之中,而他的所有要求,亦都是她的圣旨。

蕙娘无能违抗,她噙着眼泪,轻而艰难地点了点头。

“我答应您。”她说,“我、我一定顾念大局,一定尽力周全……”

“仲白……”焦阁老说,“仲白那里——”

“他什么都知道。”蕙娘忙道,“什么都明白,他和您想的一样,尽量两面周全,若不能周全,那也只好……”

焦阁老显著地松了一口气,他闭上眼想了想,声音又小了一点。“焦勋那里,不要断了,留条后路吧。我知道,你和仲白有点合不来——是祖父对不起你——”

蕙娘忙道,“没有,我们——我们好着那,都是做出来骗人的,您不信,我让他和您说——”

见老爷子闭上眼,意似默可,她忙亲自开门把权仲白叫进来,冲老爷子道,“我们就是这样吵吵闹闹的,其实、其实他待我很好……都是我任性、我对不起他……”

虽极力忍住,但睫毛一扇,依然有一颗泪珠落下,权仲白侧过身子,轻轻地擦掉了她脸上的泪痕,冲老爷子沉声说,“您就请放心吧!”

老爷子见两人形容亲密、毫无勉强,不由欣慰一笑,他道,“你们家的事——”

权仲白看了清蕙一眼,见清蕙点了点头,便道,“是,我已全知道了。”

“还是要以天下为重……”老爷子又念叨了一遍,从权仲白这里得了满意的答复,方放心地点了点头,又捉住了蕙娘的手,竭力放大了声音,一字一句地道。“这种事,就是尽力周全,也一定会有风波,你、你给我一句准话,将来不论发生什么事,你、你、你要护得你弟弟一世平安,你不要牵累了他……”

蕙娘一时,竟作声不得,见老爷子有些要发急,权仲白捅了她一下,她才回过神来,忙道,“好……好,我答应您!将来不论发生什么事,哪怕我们权家人都死绝了,我也一定保证乔哥平安!”

到底是要去世的人了,老爷子根本就未曾多想,得了蕙娘的准话,他长出一口气,声音立刻就小了下去,蚊蚋般喃喃道,“把他们都叫进来吧……”

不过片刻,一家人已齐聚老人家榻前,老爷子示意蕙娘将他扶坐起来,就靠在她肩上,对四太太乏力地道,“媳妇,相依为命这些日子,我要先走一步了。”

四太太含泪笑道,“您先走,不过几年,我也就来,咱们一家人,在地下团聚。”

竟真是遵守了老爷子的吩咐,没有掉下泪来。

老爷子欣慰地点了点头,又对乔哥道,“以后等你母亲走了,你听你姐姐的话。”

乔哥忙道,“祖父、祖父您放心,我一定全听十三姐的吩咐!”到底年纪小,一边说,眼泪一边又流了下来。

老爷子仍不放心,还尽力大声道,“我把话放这,大、大家都做个见证……你要是不听你姐姐的话,万贯家财,你一分也别想得——听见了没有!”

权仲白忙道,“老爷子,说了这么久的话,您也歇会儿——”

乔哥被这么一唬,怕得直跪下来,给祖父磕了两个响头,大声道,“您放心吧,以后,我什么事都听姐姐的安排!若我不听话,我情愿一分银都不拿!”

老爷子终于安了心,他点了点头,又将眼神挪到权仲白身上,他露出了极为复杂的神色,半晌才道,“蕙儿——”

话犹未已,忽然化作了一声轻轻地、无力的叹息,蕙娘只觉得身上一沉,老爷子的头再不受控制,直压向她的肩膀。一边权仲白掏出怀表看了一眼,沉声道,“十七时五分,老爷子落气了。”

乔哥再忍不住,哇地大哭起来啊,屋内顿时就跟着响起了一阵细细的、凄凉的哭声。

作者有话要说:唉

该走的,留不住……

这一章还蛮重要的,调动了一下情绪,更新晚了点,见谅哈

251爱恨

老太爷从弥留到去世,不过是半天功夫。焦梅拉着歪哥和乖哥坐马车过来的,就没赶得上见最后一面。王尚书、方统领等诸门生到得早,还在门边候着,等老太爷交代完了家人,和学生们说几句话呢,也没赶上,只好进来瞻仰老太爷的遗容,几个多年来深得老太爷提拔的老学生,都哭得一脸是泪,跪在地上只是磕头,悲痛之情,绝非作伪。

倒是四太太这时候掌得住,也不顾自己孱弱的身子了,令人抬着自己,带着两个姨娘,院里院外安排了一圈,她毕竟是焦家主母,对家里的情况,比蕙娘要更为了解,一时间倒是把蕙娘给空出来了,她呆呆地站在一边,过了一刻,才猛地一咬舌尖,回过神来,让焦梅去紧着大量采买冰块。

老太爷去得不巧,是盛夏天走的,就算抬在冰窟里可能都坏得快。七七四十九天肯定是放不住,管家和阴阳生商议了,定在头七后下葬,就是这样,现在灵堂里也得大量布设冰块,把温度给降下来。还有府里下人们的白衣裳,给来访吊唁宾客们准备的白布条等等,白事有时比红事还要繁琐。但好在蕙娘把焦梅带来了,此人的确是干练人物,这些年来被蕙娘收得服服帖帖,现在有了机会,自然卖弄精神,格外报效。家里人就忙些礼节上的事,也就罢了。

权仲白、蕙娘带了焦子乔,给老太爷擦洗过身子,又换了寿衣,做了小殓以后,便由人把老爷子抬到灵堂里——灵棚是已经搭起来了。王尚书以及陆续闻讯赶来的诸门生都换了素服,进来给老太爷行了礼。方埔磕过头,走到蕙娘跟前,低声道,“女公子节哀顺变——”

话一说出口,两人都有些唏嘘:从前蕙娘还小时,经常跟在老太爷身边见这些叔叔伯伯。一个个都略带戏谑地喊蕙娘‘女公子’,现在这三个字说出口来,又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了。

“我们几个人商量过了,老爷子没个儿辈,乔哥还小,”方埔到底还是掌住了,只是声音里不免多添了一丝嘶哑,“场面上太冷清也不行,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我们愿为老师披麻戴孝、摔盆抬棺。”

死后哀荣,也是一个人一生论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算老爷子晚景再好,丧礼上冷冷清清的,只有乔哥一个男丁,议论起来那就是个缺憾。虽说蕙娘怀疑老太爷也不会在乎,但她亦势必不能拒绝方埔的好意,只哑着声音道,“多谢叔伯们的好意了。”

便跪下来要给方埔磕头,乔哥在她身边,也忙跟着跪了下去,方埔一把全拉了起来,泪水终忍不住滚滚而落,哽咽着道,“现在朝中乱成这样,老师人又走了……”

——到底还是把心里的另一份不安给流露了出来:像老爷子这样的人物,就算是退下来了,只要人还活着,影响力都不可小觑。朝廷中杨阁老势大,如今焦阁老已去,能节制他的人,又少了一个。怎么不叫原来焦派的干将心慌意乱、如丧考妣?

王尚书此时也走了过来,他安抚地拍了拍方埔的肩膀,同蕙娘道,“已经派人去喊你妹夫妹妹了,今晚我们这些门生和你、乔哥一道轮流守灵,亲家母身子不好,就不要麻烦她了吧。”

从设棚开始,头七天灵棚里必须有人守夜,而且得分男女宾。四太太身体肯定支持不住,蕙娘一个人,头一夜根本就不能合眼。众人都劝她先去睡一会,四太太也令权仲白给她灌了安神的药,道,“我先去跪着,你醒来替我吧。”

蕙娘再不想睡,也敌不过药力,睡了两个时辰醒来,到灵堂前一看,院子里乌泱泱地已经跪满了人,众人均都神色肃穆,不少人眼里都淌着泪水:老爷子退位以后,焦家也是门庭冷落车马稀,其实许多老关系,根本就不在平时走动得勤快不勤快。这些第一时间听到报丧赶来的人,才是焦党的中坚人物。

此时老太爷几个关系最亲近的门生,已经换了素服,披麻戴孝跪在灵前充做孝子,乔哥跪在他们下首,不断给致祭亲友磕头,小小年纪,脸色绷得很紧。蕙娘也不过就看了一眼,便赶忙去右侧青布隔着的女眷堂也跪着陪过来的女眷们磕头,这些来致祭的官们,有太太在京的也都带来了,此时人也不少,王太太、方太太跪在那边陪磕头,蕙娘一眼没见四太太,心就提了起来,低声一问:果然,四太太勉强支持了一阵,到底是晕过去了。权仲白赶忙从前堂进来把她拉下去施针。

接下来的事也没什么好说的了,四九城里和老太爷有些渊源的人,都着急过来致祭道恼,蕙娘磕头都磕到后半夜才稍得清静,她又强令王太太、方太太去睡了。自己跪在灵前,听着灵棚里隐隐约约传来的诵经声和锣鼓声,只觉心潮起伏,却是连思绪都分不清明,只余一片混沌。

这么着浑浑噩噩又再跪了一会,灵堂里终于无人了,此时天□熹,除了当班的几个仆役以外,诸人都已入眠,灵堂内外,一片安静。蕙娘亦低垂下眼,望着眼前的青石板发呆。

在这一片寂静之中,轻轻的脚步声分外刺耳,来人在青布幔前稍微踟躇了片刻,到底还是拐进了女眷这边,蕙娘稍一抬眼便怔住了,她要起身,但跪了一晚上已站不起来了。只好轻轻地摇了摇头,低声道,“这里是女眷的地方……你不该来的。”

焦勋摇了摇头,将兜帽又扯下了一些,他轻声道,“我来给老爷子磕个头……也看你一眼。”

蕙娘现在根本没心思处理她和焦勋的关系,她没这个心力,也无心去猜测焦勋来意,只是不断摇头。焦勋压低了嗓门,对走上前的仆役道,“走错地儿了,这就过去。”

居然真是只看了蕙娘一眼,便转身过了男宾那里。

他自从应承了蕙娘的请求,愿意为她做事以后,便远赴外地,什么时候回京的蕙娘也不知道。虽说建立一支秘密力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但她亦希望随时知道进度——这些念头,在她脑海里打了个旋儿就沉下去了。她又跪到了当地,木然地看着自己的膝盖,思绪仿佛陷入停滞之中。

也不知过了多久,有人从身后把她提了起来,道,“去吃点东西,再睡一会吧。”

蕙娘听出是权仲白的声音,便挣了一挣,道,“我不累,你不要再喂我药了。”

权仲白未出口的话便说不下去,他想了想,沉声道,“你别迫我拉儿子出来压你。”

歪哥、乖哥今晚都在焦家过夜,歪哥已懂人事,陪着父亲在男宾那里跪了一会,别人要抱他去睡时,他还闹着要到这里来陪蕙娘一道跪一夜……

蕙娘终于有些软化了,正好这时方太太也进来换她,她便随权仲白退回自雨堂,权仲白道,“虽说犯了礼节,但我劝你还是喝点肉汤。这样长时间的跪着磕头,对体力是很大的消耗。若再只吃那些粗米饭和青菜,你根本就扛不过来,可能还要病上一场。”

说着,便端上一碗肉羹来——也不知是何时让人预备的。蕙娘瞪着它也不动调羹,权仲白说,“你难道还要我喂你?——还是你更情愿喝点米汤?”

这样跪上一晚,很多人都能跪脱力了。蕙娘也是人,缓了一缓便觉得疲惫了,也饿得很,她摇了摇头,低声道,“我喝——有什么不能喝的,老爷子在天之灵,也不会在乎这个。”

她喝了几口肉羹,精神倒渐渐好了,一边吃,一边出神,过了一会,又轻轻地笑起来。权仲白奇道,“你笑什么?”

“人这一辈子,活个什么劲?”蕙娘注视着碗里微褐色的肉块,随口说。“祖父生前权倾朝野,就求死后按喜丧操办,尚且都做不到,你说,他自己生前都能看透这层道理了,又何必还要去争呢?”

权仲白沉默下来,过了一会,他趴到桌上,微微抬眼,看着蕙娘的脸色。

蕙娘道,“你看什么?”

“我觉得你在生气。”权仲白说,“你对老爷子,是有埋怨的。”

“哦?”蕙娘说,“我埋怨他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