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十郎年纪还小,心很瓷实,见到蕙娘回来,也没特别热络,缠着问了几句许凤佳,知道父亲好,便又自顾自出去玩耍了。倒是许三柔和歪哥毕竟大了,对吕宋发生的大事,隐隐约约也都有些了解,却又知道得不真切。若是只有许三柔一个,那还好些,偏偏又有个歪哥在,吃完饭,便拉着许三柔在蕙娘跟前一坐,面前摆了些瓜果茶点,要听母亲说那南洋的故事,又问母亲索要手信。

蕙娘回来得着急,哪里还记得这个,因道,“手信?港口停泊的那艘就是啊,那艘蒸汽船不就是喽?”

歪哥瞪大眼,还真信了母亲的话,因急道,“哎呀!我要这个干嘛!您――您这不是欺负人吗?这说是送给我,还不如说是送给乖哥呢!这老三都还不知在哪,心就已经往小的身上偏了!”

许三柔看着蕙娘神色,倒是抿唇笑道,“伯母和你开玩笑呢……南洋那地方有什么好的,爹每次过去,回来也从不给我带手信。”

她如此说了,歪哥方才作罢,蕙娘倒是一边已去把那个黄金怀表取出来,递给歪哥道,“就随手拿了这个,你看看吧――也不能就给你了,除非你弟弟不要,那才是你的。”

又冲许三柔说,“没给你们带――我也是从你爹的战利品里挑了一个回来,就不和你虚客气了。”

许三柔毫不介怀,道,“好,其实这也没什么稀奇的,不过就是个表罢了,纯金的还沉,不如镀金的轻便。”

歪哥立刻道,“那我也不要了,便赏给以信吧。”看来,虽然经过小半年,但他依然处处以许三柔马首是瞻。

蕙娘不免发噱道,“你还真当自己是大王了?那是你弟弟,可不是你的家臣。”

她得到这个怀表以后,也没有多做把玩,此时一边和儿子说话,一边随手就打开了机簧,随即便是微微一怔――歪哥看她出神,忙抢过去端详,因道,“哎呀,这个姑娘满漂亮的。”

这个怀表,一面是表不说了,盒盖里头是常见的人物肖像,拿水彩和宝石镶嵌了一副少女胸像,不论从画风还是用料来看,都是名贵之物。却也不至于过分稀奇,许三柔察言观色,道,“这个人,难道伯母见过吗?”

若是按特定的人来画,则此物的价值又增高了不少,蕙娘想到费丽思临死前的惨状,不免又是一阵唏嘘,她点头道,“是,见过,原来吕宋总督的女儿,现在已经死了。”

歪哥啊了一声,和许三柔一起端详了许久费丽思的肖像,又问,“是怎么死的呀?”

蕙娘犹豫了一下:这件事就是她自己都有点接受不了,更别说孩子们了。当然,她也许会轻描淡写地告诉歪哥,叫他对这世界的了解更深一些,但许三柔女儿家不说,又不是她自己的女儿……

许三柔好像是看出了她的心思,因对歪哥道,“肯定是死得很惨,别问啦,你知道了,晚上说不准做噩梦呢。”

歪哥有些不服气,“你又知道了?”

“两军对垒的时候,什么事做不出来呀。”许三柔一脸见怪不怪,“以前爹的战船回来的时候,旗杆上头一个个吊的都是红毛海盗的头,一串串的,和葫芦似的。爹和我说了些打仗时候的事,娘也说,打仗的时候,人就不是人了,越残忍的人越有机会活到最后。”

“你娘连这事都和你说呀?”蕙娘有点忍不住了,她也说不清自己对杨七娘的做法是赞同还是反对。许三柔倒是很淡然,道,“是呀,娘说,广州虽然看似稳若泰山,但也许有一天就被打下来了呢?居安思危,知道些世间的疾苦和龌龊,是没有坏处的。”

这话是杨七娘的一贯风格,大胆中又透了从容和平淡。蕙娘不免点头道,“也说得有道理……那她是怎么让你去看待这些战争期间的丑事的?”

许三柔思索了片刻,认真道,“娘说,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残忍。对敌人的残忍,却未必是对自己的仁慈……这话我还不大懂,娘说等我长大就明白了。”

歪哥喃喃自语,重复着许三柔的话,也是一脸的不解。但这话落在蕙娘耳中,却是让她咀嚼了半晌,方才叹道,“你娘对这人世,看得太透啦……”

她也改了主意,“想知道这位千金小姐,是怎么死的吗?”

便将整件事从头说起,从诸人本来南下的目的,到在吕宋的意外,除了那些事涉机密的关节没有点出以外,一应来龙去脉都和两个孩子交代得清清楚楚。许三柔听说费丽思就是让封锦受伤的罪魁祸首,不禁变了脸色,愤慨道,“这女人真是好不讲理,死了活该!”

待说到城破以后,费丽思的遭遇时,两个孩子又都安静了下来。歪哥一边听,面色一边变换,好半晌都说不出话来。倒是许三柔面色晦暗,时不时复杂地看看费丽思的小像,等蕙娘说完了,方黯然叹了口气,只是摇头不语。

蕙娘也不琢磨许三柔,只问歪哥道,“你觉得你卢伯伯做得对吗?”

歪哥迟疑了许久,才摇头道,“过分了一点吧,不过,她也不是什么好人,可我就觉得……”

蕙娘亦点头道,“若是碎剐凌迟,她死的时候还算是个人,那样处置,她死的时候已不算人啦。不过,这种以牙还牙的事,也并不鲜见,以后你们做人,还是留一线,费丽思就是太飞扬跋扈了,才遭了这样的罪。”

歪哥和许三柔都露出了解之色。歪哥想了一会,忽地道,“可我知道,爹绝不会喜欢的,要是他在,肯定不会让他们这么做事。您竟然不喜欢,怎么不开口说一句呢?”

蕙娘一时,倒是被问得哑口无言,不知如何回话,许三柔看了她几眼,回身对歪哥道,“连我爹都没发话呢,卢伯伯给表舅出气,伯母没官没职,和表舅又不是亲戚,她怎好拦着?没到那个地位,就是强行开口也没有用,反而自讨没趣。”

这话分析得极为清楚,歪哥亦没话好回,但他依然有些不服气,想了想,又大声说,“那我以后,要当最大的官,做最大的事,有话我就要说出口,所有人都不敢不听我的……到了那时候,我就不让天下有这样的事!那个什么费丽思敢欺负我们大秦的人,就把她关进牢里,让她也做我们的奴仆。可……可再不要有这么作践人、恶心人的事啦。”

蕙娘心头不禁一跳,她反射性地看了许三柔一眼,见许三柔若无其事,方才安下心来。许三柔道,“哇,宝印大王好大的志向!”

歪哥叹了口气,做老气横秋状,“谁让这世上太多胡来的事儿,我也都是无奈。”

毕竟是千**之外的事,两个孩子也都算是见多识广,虽然震撼,但片刻后也就不放在心上了。又说了些战场的事,许三柔听了好多父亲英勇作战的故事,也十分满意,便先告退回去休息。歪哥还不愿走,在母亲身边东摸摸西摸摸,过了一会,又叹了口气,惆怅地道,“娘,你要是个男人,可以做官就好了。”

蕙娘失笑道,“怎么了?”

歪哥道,“可以做官,那说话就有分量啦……您也不至于不能开口了。”

“这不是做官不做官的事。”蕙娘一时也说不明白,她想了想,不免叹息道,“其实,刚才三柔是把我往好处想了。那时候,娘是应该出面制止的。”

“那您为什么――”歪哥抬起眼来,不解地凝睇着母亲。蕙娘摸了摸他的脑门,低声道,“娘是没这个习惯……这份商人习气你不要学,做人有时候是该和你爹一样,有点公心,有点勇气。都和娘这样,也不大好……”

见歪哥似懂非懂,她不免自嘲地一笑,才转了话口,道,“你想让我当男人,这个是不成了,但日后等你做了天下最大的官,也可以让女人出仕嘛。你这个年纪,要见识到人间的艰难不假,可也要相信,只要有心,世上没什么事是做不到的……”

#

第一天休息过了,也令人到各处去传了话,第二日起来,蕙娘就预备处理一些积压的公事。她先令人到同仁堂去问过消息,知道权世仁还没回来,便让人去宜春号取一些公函、文件,毕竟南洋那边的大动作,宜春号参与也深,人力物力都有一定的投入,这里要协调的事就不少了。乔三爷现在人又代她留在南洋了,有些事蕙娘也要接过来。不想宜春号来的时候,还带了京里寄给她的信――因前一阵子将军府里没大人,掌柜的老成持重,就没给转交,恐怕丢失或是泄密。蕙娘翻看了一番封皮,见许多都是京里友朋寄来问平安的,还有些国公府权夫人等寄来的,乔哥、三姨娘写来的等等,面上也不禁微微露出笑意――可片刻后,这笑意又像是阳光下的冰雪一样消融无踪了。

绿松居然还在山东,而且,还用如此潦草的字迹给她写了一封信……

蕙娘把信封翻了过来,见背面一片素净,她的眉头,立刻就紧紧地皱了起来。

只有在情况最为紧急的时候,绿松才会忽略原本一直写在后头的‘启信平安’几个字。这几个字,会有一部分写在蜡封上,形成双重保险,也是两人一直以来的通信习惯——

作者有话要说:人家歪哥的志向不是泡MM啦,很伟大的好吧。

蕙娘的改变,也是发生在一点一滴中啊

.

316、噩耗

之前在船上的时候,那是实在没有条件,蕙娘也没提请良医的事。现在到了广州,不用她开口,随身的几个丫头早和管事打了招呼,将军府的管事媳妇上元亦是个殷勤人,这天下午就把广州城内最富盛名的妇科圣手给她请来了。这位大夫和权仲白还有点交情,知道是他的太太,扶起脉便分外仔细,闭目沉吟了半晌,方道,“少夫人前几个月恐怕十分忙碌吧?”

蕙娘心头一咯噔,立刻就缓了北上去找文娘的心思,果然,那大夫紧跟着便道,“胎气有几分浮动呢,还是静养几天的好。我这里开几个方子,少夫人按时服用,应该是无事的。如有不舒服就随时找我……若是无事,我五天后再上门扶脉。”

这么说,五天十天内,蕙娘压根就没法动弹了。而从广州送信到山东,就算是再搭了快船,也得七八天的功夫,更别说现在南洋在打仗,送军情的快船那是根本都不能在半路停泊的。蕙娘就是再大的脸,也没有为了这个耽误军情的道理。要差遣一般的船去送信,等信回来,她人都在半路上了。因此蕙娘虽然着急,却也是无计可施,她都有心差遣鸾台会的探子去问问情况了,又强自压下了这股冲动。只好安心在将军府养胎,顺带着翻看宜春号的账本,以为消遣。

过不得两日,杨七娘带着歪哥,也是匆匆从苏州回了广州,母子相见,自然又是一番亲昵。杨七娘和蕙娘见了,却连寒暄都没得功夫,劈头就问,“英国人真的把蒸汽船给搞出来了?”

便令蕙娘把整个南洋之行说了一遍,又问了许多蒸汽船航速的细节之类的。把蕙娘问得头晕脑胀的,她方才叹息道,“不得了,不得了,英国那边的确不少能人。”

蕙娘道,“这其实也没什么,他们能捣鼓出来,难道我们就不能吗?现在船都有了,要仿造还不简单……”

“这不是结构的问题,还和钢水纯度有关,还有一系列严格的生产规范……”杨七娘烦躁地叹了口气,摇头道。“我就这么和你说吧,蒸汽船的结构,我们不是不能仿造出来,只是如何能做得和英国人一样运转如意,并且可以稳定大批量制造,这里头还差着功夫呢。就是能拆开来看了,也不知道能否成功仿制,就是能仿制出来,也未必能普及开去。尤其现在升鸾又不在,我也不好直接和皇上要人——这事我能不能管还不知道呢……眼看船就要去京城了,其实在广州拆卸那是最好的,一则船坞多,二来,这里距离我的工厂也近……”

蕙娘不免微微一笑,才道,“你这不就是让我出面给你说项吗?也不直说,就尽管绕圈圈。”

杨七娘冲她眨了眨眼睛,笑道,“人家可没这个意思,你若要为我开口,我也不领你的情。”

“我又不是你男人,这一套欲擒故纵、耍小性子的话和我说有什么用。”蕙娘笑道,“又要人帮忙,又不想欠情,哪有这么合算的买卖?”

“为国为民嘛——”杨七娘拉长了声音,软软地说,见蕙娘露出呕心神色,便道,“别人的人情,多欠几个我也不怕,唯独你的人情,欠多了我心里发慌。我怕到时候,我不知道怎么还呀……”

蕙娘心头不禁一跳,她面上若无其事,一双眼却望定了杨七娘,道,“我可不明白你的意思,难道我的人情,比你二姐、六姐的人情还难欠?”

杨七娘笑道,“那是难欠得多了……”

她却没有多加解释的意思,而是若无其事地打了个呵欠,又和蕙娘夹缠了半晌,蕙娘被她磨不过,只好叹道,“好吧好吧,我和皇上写信说说。为国为民,几句话的事,也就不算你的人情了。”

杨七娘方才心满意足,又代许三柔道歉,“你回来那天,她不知你有了身孕,还给你安排了薏米粥。第二天这孩子就觉得自己办事不妥当,偏偏她没出阁,有些话也不好说的。只好请我代她赔个不是了,听说当日你还吃了几口?胎气不稳,不是因为这个吧?”

“那倒没有,我就是舀了几下,都没往口里送。”蕙娘忙道,“这孩子就是心细,不知者不罪,我怪她这个做什么?再别往心里去了,这心也太细了吧——”

杨七娘居然也叹了口气,很有几分无奈,幽幽地道,“孩子大了,主意可正,她要多心,那是她的主意。我这个当娘的,也是有点管不过来啦……”

蕙娘和她交换了一个眼色,都是各自一笑,居然还有点同病相怜的意思。杨七娘也不谈此事,只是叮嘱蕙娘道,“你最近胎气不稳,还是别看这些费神的账本了,也别过问生意上的事。上回你还去同和堂见你们的大管事?这都是什么时候了,还是多休息休息,养胎要紧……”

蕙娘心头又是一跳,面上仿佛一无所觉地道,“我也就是随便看看,这就是看着当玩呢……从小看数字长大的,看书还觉得更费神。”

杨七娘握着嘴笑了,“那我和你就不一样了,我养胎的时候就想呢,天下事,和我有什么关系?我管着我自己着紧的事情那就成了。别的事,等以后再说吧。这坐山观虎斗呀、看戏不怕台高呀的话,是最中听、最入耳的了。只要我们自己好,别的事,什么所谓呢……”

蕙娘沉默了片刻,也是微微一笑,她说,“你说得是,只要我们自己着紧的那些事,能顺顺当当地办下来,别人的事,管太多了也是添乱,也是麻烦……”

她和杨七娘交换了一个眼色,便请杨七娘,“让人把文房四宝拿来吧,我这就给皇上写信,正好也把路上的事说一说……若你不介意,便帮我执笔如何?我现在倒的确不能伏案写字了。”

杨七娘的眼睛弯了起来,她笑得一派柔和,“这是在帮我,我如何会介意?心里谢你还来不及呢,你不问我要人情,我反而还记着你的情……”

“占了便宜还卖乖。”蕙娘啐了一口,“得啦得啦,我说你写……”

#

这封信,当然是立刻就被快船送往京城了。蕙娘在心里详细地说明了吕宋的战况和局势,还有一些燕云卫也许报告也许没有报告,但她自己却是有留意到的细节处。并顺便提了提吕宋总督一家的下场,又说到了蒸汽船。她建议朝廷派人南下研究,这样可以直接在苏州蒸汽机工厂最为密集的地方试造,效率最足,毕竟,若是一定要折腾去北边,恐怕几年都折腾不出结果。在此期间,如是英国人在边境挑衅,有蒸汽船在,大秦毕竟是有些弱势了。

她和杨七娘都有个致命的弱点:身上没有官职,这封信不是奏章,皇帝都不用给答复的。毕竟他是天子,若要不讲理,别人也没话可说:为他出生入死,那是臣民的本分。若以为为他办了这么一件大事,在南洋历经了惊涛骇浪,蕙娘就能自恃功劳和他没大没小,她也就不是焦清蕙了。就是杨七娘,对此事都是有些悲观的,毕竟蒸汽船这样的稀罕物事,若是开到天津,在政治上也算是意义深远。

出门小半年,朝廷的局势是该有所变化的,但蕙娘现在僻处广州,也是有意和杨七娘在回避这个话题,鸾台会那里,虽不知现在内斗得如何,但在杨七娘那一番话之后,她也是有意地避免和他们的接触。暴露了权世仁一个,也不能算是她的问题,估计杨七娘是以前就盯上权世仁了,若是她再不知低调,让杨七娘提粽子般发现同和堂的不对,那才真是自取灭亡。

因此,虽说回了广州,但在蕙娘刻意的控制下,她是过了十多天安静清闲的修养生活。每天除了卧床静养,就是和杨七娘及孩子们闲话。许三柔、歪哥、乖哥天天都来看她。蕙娘得闲考察他们的功课时,歪哥还是和以前一样,敷衍塞责,对于四书五经兴趣不大,杂书倒是越看越多。乖哥也是一样离经叛道,只有算学突飞猛进,蕙娘一问之下,才知道他和杨七娘去苏州看工厂时,杨七娘一路给他辅导数学,乖哥倒是学出了兴趣,现在回来了也经常捧着书去找杨七娘。倒是许三柔,什么功课都极为优秀不说,听说现在除了弗朗机语、法语以外,英语也说得很流利了。还有在学罗刹国的俄罗斯语,在语言上的天分,很是令人赞叹。

两个儿子和她分别久了,也十分依恋蕙娘,再加上她见识又广博,说话又风趣犀利,最重要现在又得闲,过了几日,连许十郎都愿意到蕙娘屋子里来做功课。这天也不例外,大家用过午饭,午睡起来,蕙娘吃过了安胎药。几个孩子便涌进屋内,各自捧着功课在做。歪哥过得一会,又不耐烦起来,只是轻声骚扰许三柔,问她,“这个东西,英语怎么念呀?”

乖哥和许十郎头碰头写大字,乖哥口里还在念一道除法题,念着念着,落笔就歪了一歪。蕙娘轻轻咳嗽了一声,他才回过神来,冲蕙娘讨好地一笑。正要说话时,忽听外头脚步声响,杨七娘罕见地沉了脸大步走进屋内,完全失却了从前的仪态。

众人都有些吃惊,蕙娘抬头疑问地看了她一眼,杨七娘叹了口气,却先不说话,只是冲孩子们摆了摆手,道,“孩子们都出去吧……我们大人有话要说。”

一般说来,她是很少让孩子们回避出去的,几个孩子都有些惊疑,却还是乖乖地退出了屋子。蕙娘冲杨七娘抬起一边眉毛,没有说话,杨七娘将一封信放到她跟前,忽地长出一口气,她极为疲惫、极为沉痛地道。

“我族兄杨善榆,前些日子……忽然去世了。”

.

317、合作

蕙娘这一惊,实在非同小可,她猛地半坐起了身子,一时竟有些晕眩,好半晌才缓了过来,因尖声道,“怎么会这么突然?怎么去世的说了没有?难道就是那样突然就――”

“长期劳累,本来身子就不好,又不能善自保养,往自己身上压了太多担子。让他来广州,也是想让他在路上好好休养一下的。”杨七娘低沉地道,“没想到就是七天前,他在宫中和皇上说话,晚上就歇在宫里,第二日早上就再没醒来……我这里也是刚得的消息,到底是为什么去世,是否有人毒害,目前还没个定论。”

蕙娘虽然和杨善榆没有交心,但也算是多次见面的熟人了。兼且他天才横溢,天威炮让大秦在海外多了多少底气,真是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想得出来。对于杨善榆的去世,除了惋惜一个年轻熟人的夭折以外,她且还有些说不出的恐慌感:海外诸国的发明实在是太多了,她总觉得他们正在迈着大步子追赶大秦。而大秦唯独最有创造力的天才,却又去世得这么早,这么可惜……

在如今的广州,和她有相同感觉的只怕也就是杨七娘一个了,两人交换了一个眼色,杨七娘摇头叹了口气,好半天都没有说话。许久方低沉地道,“这下好了,蒸汽船本来就是他在主导研究,如今连个接手的人都寻不到。善榆的那些老师和学生里,不知要再过多久,才能出现和他相仿的天才了。我本已特别树立好技工也能功成名就的标杆,只可惜现在的聪明人,还是更愿意读书考科举。没准这蒸汽船,真就没戏了……”

蕙娘忍不住道,“这怎么能行?你也听我说过了,蒸汽船几乎是足以改变海战办法的发明。现在我们是有天威炮,还能和他们拼一把,若是换做从前那样的配备,我们哪能逃回广州?这东西……我们真是难以研究出来?”

杨七娘犹豫了一下,道,“如果善榆能放下火器,专心研究,他和造船师傅配合,两三年内还是有一定希望可以研制出来的。造船毕竟是比较专门的技术,蒸汽船的要点就在于要在船身中规划出动力结构,其实这个更需要的是一个娴熟的,了解蒸汽机原理,脑子又活动的老船工。可是这样的人,也不是说有那就有的。你也不是不知道,咱们大秦的这些工匠,多半都是固步自封,有什么发现那也是尽量自己藏着掖着,不肯拿出来交流。现在他去世了,余下他身边那些人,都是更热心于搞火器的,就是过来搞船,几年内也很难拿出成果的。”

“几年?”蕙娘皱起眉,“几年时间,都够英国人换代了。且还不是十拿九稳,这件事我看不能这么办,实在仿造不出来的话,还不如派人到英国去贿赂收买,用尽各种办法盗窃了图纸回来。按图索骥那总会了吧?――现在,蒸汽船不能不开到天津去了,而且还要尽量完好地开过去,要把皇帝请到天津看看它在海战上的表现……你表哥也是深知蒸汽船厉害的人,有他敲边鼓,派人渗透到泰西那边去获取情报,虽说也是个渺茫的办法,但亦是值得一试。”

她三言两语就拿出了一个办法,显然令杨七娘的情绪稍微平复了一点,她有些自失地一笑,歉然道,“这些年来,我是当惯了命妇,从来也没觉得自己能直接和皇帝对话。总觉得他是个管头管脚的古板婆婆……这样的心思真不知何时能改,其实你说得对,最着紧的人应该还不是我们,而是天家和朝廷才对。现在时代不同了,要走出去谋求制海权,军备更新换代肯定也会被重视起来,也许局面,不会和我想得一样糟的……”

制海权,这个词语倒是很新鲜,蕙娘咀嚼了片刻,才道,“你也放宽心,这件事你不能管,我都一定要出头。我们自己没有蒸汽船,怎么去维护在吕宋的权益?这件事不但要办,而且要着急地办……”

她瞥了杨七娘一眼,在心底犹豫了片刻:杨七娘刚才也是把态度表露得很明显了,不管她对鸾台会知道多少,只要它不来坏她的事,杨七娘也没兴趣多管,也许在必要的时候,还能稍微合作一把。这么说,虽然许家和鲁王是水火不容,但她本人对新**那边的鲁王势力,应该没有太多的反感……

若是换了别人,此事她未必会说得太白,透露出自己对新**的了解,作为权家主母来说,是极为危险的。在这个尔虞我诈的圈子里,逢人只说三分话,是绝不能触犯的铁则……

“在新**的那一位,”蕙娘轻轻地说。“现在也是混得风生水起,你也知道,英国在新**有一**殖民地,两国的联系是十分密切的。那一位在新**,是蒸汽机的大户和专家,如果一定要去追寻的话……在英国拿不到的东西,也许在新**能拿到,也是难说的事。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同文同种,就算矛盾再大,也不是不能谈买卖的……”

杨七娘的眉头蓦地一跳,她略带惊疑地望了蕙娘一眼,像是在探寻着蕙娘的用意,又像是在思忖着她抛出的信息。过了一会,她才点头道,“鲁王在新**的摊子,的确是铺得很大。这几年每年通过广州,从南洋转道去新**的人,都在数千人左右。其实若不是我劝升鸾睁只眼闭只眼,他们也未必能走得这么轻松,大秦人口太多了,多走出去几个,占一些地盘,我看不是什么坏事。”

蕙娘这里,才泄漏了自己对新**的高度了解,杨七娘立刻就投桃报李,把自己的一个小把柄送到了她手上。虽然双方都没什么真凭实据,但这起码也是表明了她的诚意……和一个聪明人互相释出善意,的确是让人快慰的一件事,起码能多添了一份信心:两个聪明人合作,做起事来也许会容易很多。

“我们在新**没有可以使用的人手,”蕙娘丑话先说在前头,“这件事我也觉得拉扯进燕云卫有些不妥,不过,山东一带现在的确是有船过新**去,若是几条路都走不通的话,这条线,我可以试着牵一牵。”

杨七娘瞳仁一缩,“鲁王那边,已经走通新**过来的航道了?”

她的口气是如此肯定,以至于蕙娘立刻跟着问了一句,“新**那边一定有航道过来?”

就是这一点,现在大秦上下还没人能够肯定呢,就连泰西人都不大敢从日本直接航往新**。杨七娘却是毫不考虑地点头道,“有啊,从俄罗斯那边的白令海峡过去,那是最近的了。**人通过这条航路已经把阿拉斯加给占了,不过那边就是千里冻土,现在还根本都不值钱,也没什么人烟。要不是我也不知鲁王在新**都于哪里落脚,我还想建议他把阿拉斯加给买下来呢――不过,从阿拉斯加往新**内陆走,实在是太远了,而且气候严寒、变化多端,并不很适合航海。鲁王也许是走通了另一条航线,这个就不是我能知道的了。但我可以肯定地告诉你,从新**过来,是绝对能走得通的,这一**都是洋面,上面没什么别的岛屿、**了。”

她是如何知道的,杨七娘没提,蕙娘也就不会再问了,但她的语气是如此肯定,也令蕙娘相信,此事确然如此不假。她道,“既然如此,那你知道从新**过来要多少时间么?如是不远……”

如是不远的话,那日后鲁王和皇帝之间,也许会再起风云。朝廷对于鲁王的态度,就会非常坚决,毫无转圜余地了。杨七娘犹豫了一下,缓缓道,“这我还真不知道,毕竟,帆船靠风力,风向这东西我没走过也很难给你个回答。而这蒸汽船靠的是煤,跨洋走这么长的路,它自己装的煤都不够烧的呢。要凭蒸汽船跨洋来袭,对中途停留补给的岛屿是有要求的,好像从新**过来,没有什么大岛啊……”

她说得鞭辟入里,蕙娘也没什么好问的了。眼看现在得到的信息也就只有这些了,她便决定道,“先双管齐下吧,你这里也组织人赶快随船北上,研究蒸汽船的构造。到了天津,请封子绣出面尽力说服皇上。日后该如何办,就随机应变了,反正这件事,我也是给你撂下话了:就看在吕宋我们宜春号也有份的公司上,必须得造出来。有什么事,我们俩尽可以商量着办。”

杨七娘沉吟了片刻,忽然浅浅地呼出了一口气,她瞅了蕙娘一眼,多少有些感慨地道。“女公子就是女公子,办起事来就是痛快爽利,和你合作,真是一种享受……”

蕙娘道,“难道我从前办事不痛快吗?”

杨七娘笑了笑,倒也没讳言。“也许是从前,我们两人不算志同道合的缘故,虽说看得出你的能耐,但和你打起交道,我却觉得有点痛苦……”

两人相视一笑,一时谁也没有说话,过了一会,杨七娘又叹了一口气,她轻声道,“不知善桐现在,心里该有多难受。虽然她和她娘关系不好,但兄妹间却一直都是很亲近的。”

蕙娘望着自己的指尖,淡淡地道,“你想听我说实话吗?人死灯灭,再浓的情绪都会淡的。现在就是再难受,时间久了,还是自己过自己的日子……她肯定会没事的。”

杨七娘欲言又止,看了蕙娘几眼,估计是想起了蕙娘的身世,她叹了口气,低声道,“谁说不是呢,可就是明知道会有过去的一天,现在的难捱,也不会随之减少一星半点的……”

“嘿,不快活也好,不快活,才显得日子长呀。”蕙娘也道,“不快活,才显得快活的好……其实,杨公子那样活过,也算是精彩。他这一生光凭火器两字,就足以光宗耀祖。就看在天威炮和杨首辅的份上,死后哀荣那也是少不了的。人活一辈子,死后还不就留个名吗?”

杨七娘嘿然道,“话虽如此……”

她又看了蕙娘几眼,方才若有所思地道,“从前我觉得你,虽然精明厉害,但却也是懵懵懂懂,我不知道你为什么忙碌。没想到几次见你,却又都有变化……你插手此事,不全是为了吕宋公司吧?”

蕙娘听她语气,不免有些肉紧,她龇牙咧嘴地道,“我还真就是为了吕宋的公司不成吗?”

杨七娘笑道,“不成,这理由在我这里通不过――吕宋那公司,你们宜春号才多少份子,你至于这么上心吗?”

“其实,的确是为了吕宋。”蕙娘拿她没什么办法,只好妥协地略微吐露心声。“我在吕宋是受了大气,你表哥也遭了大罪了。吕宋那什么地方?大秦脚底板带出的泥都比它高贵几分。就是在这样的地方,在大秦的卧榻边上,英国人那么耀武扬威的,我心里实在是过不得这一关。从前帆船时,并不觉得,有了蒸汽船,现在南洋都变得小了,简直就像是大秦的后院……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若是我来安排政事,南洋一地,我迟早是要拿下来的,就拿不下来,也要树立起他们内部争斗的靶子。我们家门口附近的这些地方,乱一点也不要紧的,起码比过分平静,要来得好……”

杨七娘的眼神,闪闪发亮,她的呼吸也急促了一些,然而,和她的表情比起来,她的语调却冷静得几乎有些过分。

“从前我说,我追求的是你们这些人永远也不会懂的东西……”她说,“这句话我说错了,女公子,我追求的是什么,现在,你渐渐地已经开始懂了。”

蕙娘不免露出苦笑,她轻声道,“不错,把南洋拿下来这种事,若我们自己造不出蒸汽机,我是想都不会去想的。从无到有,要花费的心机,却比现在要大得多了,这种事,不是我一个人能办下来的。”

“也不是我一个人能办下来的。”杨七娘快速说,她望着自己的指尖轻声道。“升鸾毕竟是边疆重臣,这个身份,给了我很多方便的同时,也**了我的行动。很多事,是我这个身份不方便去办的,很多人,也是我不方便去来往的……而你,非但有这个参政的资格,而且又能沟通内外,不论是男宾还是女客,都能坦然交流,不至于惹人猜忌……”

两人交换了一个眼色,有些话,不必言明,已经彼此意会。蕙娘皱起眉头,她突然道,“我还想再问你一次,杨七娘,你这么汲汲营营内外奔忙的,究竟图些什么?”

杨七娘坦然笑道,“女公子对南洋一地这么上心,又是图些什么呢?”

蕙娘的眉头,越皱越紧,她几乎有几分迷惘了,“说老实话?我也不知道,从前我甚至从不相信,在我们这样的地位,还有人会和你我一样,在没有任何利益勾连的,甚至一点保障也没有的情况下,还能毫无芥蒂猜忌地携手合作……”

然而,这十分特别的联盟,的确又实实在在地就在刚才初步建立了起来。蕙娘有信心杨七娘不会随随便便把她出卖,为了蒸汽船,为了南洋殖民地,她们是真的可以精诚合作,这种信任的坚实程度,甚至比她和桂家的同盟关系还要牢靠。然而她只是不明白――她不懂她们合作的基础究竟是什么,许家、权家并没有直接的联姻关系,也没有**上的利益同盟,她们之间可说是什么都没有,只有那刚出现一点苗头的儿女感情,却也没人有意愿在短期内就把婚姻给落实下来。这样的同盟,凭什么就能让她产生如此的信任感?

杨七娘的唇弯了起来,她说,“真是没有任何保障吗?朝廷政党,彼此间有确切联系的也不多见,他们又是凭什么毫无猜忌地携手合作呢?”

“志同道合么。”蕙娘脱口而出,“结党结党,凭借的不就是那份政见结的党吗。”

“政见,也就是对如何治理国家的一份看法。”杨七娘慢慢地、富有启发性地说,“你听着,是不是觉得有点耳熟啊?”

蕙娘这回是真的吃惊了,可再仔细一想,她和杨七娘一样都想要去推动的那些事,哪个不是国家层面的决策?她们两人,竟也算是志同道合,可以结党了!

“可、可……”蕙娘都有些语无伦次了,“可我们毕竟是――七娘,我们毕竟是女流之辈!”

“女流之辈,就不能问政了吗?”杨七娘静静地回答,“当然,我们要做得很小心、很隐蔽,做得一点都不像是在问政,可女流之辈,为什么就不能问政呢?我从来都不信三从四德这样的屁话,女人凭什么就不能问政?”

蕙娘抚着额头□了起来,她有点吃不消了,说真的,她这回都有些儿头晕。“问政……这……若是后宫参政,也就罢了。咱们这样的命妇身份……”

“这世上不亲自去试一试,谁有资格来评判能不能?任何一个划时代的变化,一开始也都只是一个荒谬的想法而已,”杨七娘突然叹了口气,“其实我也不知道能走到哪一步。不过,再怎么样,走一步,总比不走强。”

她一旦住了口,室内顿时就陷入了一片死寂,过了许久,杨七娘站起身来,随意地看了蕙娘一眼,低头整顿起了自己的裙摆。

“怎么样,你想好了吗?”她的语调淡而宁静,仿佛自己刚才没有平平常常地说出那大逆不道、荒谬非凡的提议一样。“这个党,咱们要不要结?”

蕙娘摇头道,“你太疯了杨善衡,你实在是太疯了……”

她又沉默了许久,才颓然道,“反正,蒸汽船我是一定要造的,我们还是先一起把这件事办好再说吧……”

这话,听起来好像是拒绝、是推脱,可那软弱的语气,却又表明了她的拒绝,不过是一层软绵绵的窗户纸,也许戳一戳就破了。

杨七娘弯起唇角,忽地灿然一笑,她又坐了下来,安稳地道,“既然下定了决心,那我看,你也到了该回京的时候了。”——

.

318、辞行

承平十四年七月,京畿一带已然是初秋天气,除了日当正午时还有一丝暑意以外,早晚均已十分风凉。尤其天津海港边上,到了晚上海风一刮,透骨沁凉不说,身上且还黏黏湿湿的,令人十分不适。许多搭乘客船来京的客人,下了船都要再添一件衣服,有些还没打定主意上哪儿投宿的客人,此时也不禁加紧了脚步,唯恐去得迟了,几间百年老店,都要宣告客满,便只能去住那些不知根底的新店了。

就连天津城专为官宦人家准备的码头前,都要比往常热闹了几分,秋后是出行的大月份,南边有不少官宦人家的女眷,也是乘着风向还没转,赶忙往北方赶。就是这会儿,足足有四艘船在码头都要靠岸。岸边也是汇聚了不少下人、管家之属,显然是已经收到消息,算着就是这几天该到了,于是便在码头上候着准备接人了。

码头不大,四艘船只能按先来后到依次入港,排在后头的也不是全无好处,起码可以先通信息,让管家回去把家人、帮闲和脚夫叫来,这样下船时也从容一点。众人正忙忙碌碌地抛锚系绳时,忽见远处黑烟阵阵,有三四艘船慢慢地开了过来。其中数艘不过是寻常的快船,无非格外豪华规整罢了,其中有一艘奇形怪状的船,上头矗了个大烟囱似的,还在往外滚滚地吐着黑烟,令人看着煞是稀奇。一时岸上诸人都看得呆了,倒是水手们见怪不怪,还在做事。不多时,宽板架起来了,马车也赶过来了,甚至连布障都围起来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起码是五品大员家中的女眷出行。现在这世道,小官太太出游,哪有这么大的派头,能拿一把团扇遮脸,都算是很知礼的了。这么一会儿功夫,就这样仰着脸走出来的女儿家,也不知有多少呢。就是这份做派,隐隐已是把后头几艘船给比下去了。

“您一路辛苦劳顿――给您道恼了。”管事媳妇上前几步,把大少奶奶搀了下来,“可要小心身子,别沤出病来。”

大少奶奶轻轻地按了按眼角,嘶哑地叹了一口气,轻声细语地道,“怨命、怨命……都是不说这些了。乘天色还早,快些上路进京吧,这些箱笼,慢慢地运过去便是了,随身的几件衣服,我倒是已经都带上了。”

大少奶奶同母所生,唯独的那一个亲弟弟,自小发了一场高烧,还得了结巴,竟是个半傻,读书路这就被耽搁住了。好在十几岁,得了权神医妙手诊治,不知如何竟又好了,聪明之处,比天下人都强。虽为入仕,但倒腾火药、火器,也是天下知名人物。年纪轻轻,就已经是御前宠臣,虽说他脾性鲁直,也不晓得提拔亲戚,这些年来,大少奶奶夫妻也没受他什么好处。但亲弟弟体面,大少奶奶自然只有开心的份,不料还没几年,这人是英年早逝,为了一个火器,竟是深深把心血给淘干了――别说大少奶奶、大少爷,就是老爷太太,知道消息都是连连嗟叹可惜。大少奶奶如今奔丧北上,心情又怎会太好?管事媳妇亦不敢多言,忙道,“是,您这儿请。”

一边说,一边不免好奇地多看了远处几眼――那冒着黑烟的烟囱船也已经到了近处,却没往官用码头靠岸,而是还要再往上开去,去到水流更为平稳深沉的天然弯滩处。那一带距离这儿,也就是数百步的距离,便是常年设而不用的天家码头了。除非外地藩王,又或者是钦差大臣出京进京奉皇帝特旨使用,这儿一般是常年空置的。

“这是和我们一道北上的船只。”大少奶奶一眼瞧见了,随口也说道,“倒是都看惯了那奇形怪状的物事,据说是烧煤外加风力,走得比我们的船快些。在南洋押送上京的战利品。那一批,应该是广州那边来的人吧。”

南洋吕宋,对这管事媳妇来说,听着就和天书一般,她连苏杭一带都没去过,如何懂得广州南洋的事?不过多贪稀奇看了几眼,此时回过神来,亦不敢多问,只笑道,“是――您这儿请,是专给您雇的老马车行的大车,宽敞些,走起来也舒服……桂少奶奶已经回京城去了,总督人又在南边没有回来,他们家专用的车马也就那么两套,都被桂少奶奶带回京。桂少奶奶特地留了人陪我一道雇车、开路……都没想到您这么早就到港,不然,她今儿肯定也在边上。”

两人一边说着,一边往马车走去,走到了一半,大少奶奶又缓下了脚步,若有所思地将眼神投向了远处的御用码头:先靠岸的,反而还不是那艘冒着黑烟的烟囱船,而是一艘不大起眼的小宝船。三十多个下人也不知从哪里冒了出来,一瞬间从码头处次第走来,有人抬了八人的轿子,有人牵了马匹,有人手里拿了帐幕正在缓缓张开,那船上也有许多下人缓缓簇拥着一位女眷款款走出,虽说离得远,她又为人群所包围,但这些官家女眷、下人,哪个没有一双利眼,只是从那些从人的衣着打扮、一举一动,都看得出来此人身份的不凡。一般来说,会来码头接人的多半都是杂役,一户人家若连杂役也如此雅致庄重,层次是肯定不会低的。要不是看形制不像是外地藩王进京,恐怕一般人都要猜测这是藩王妃、郡主等人出行了。大少奶奶在管事媳妇的陪伴下上了大车,一边走,一边还掀起帘子多看了几眼天家码头的景象。在她身后,另一艘船也靠了岸,这回便只有几人上前相迎,论排场,和大少奶奶都是天差地别,更别说是和那边天家码头的那位女眷了。

管事媳妇也是善看眉眼之辈,见大少奶奶关注那边码头上的境况,自然也多为留心,看了一会,方才咋舌道,“还当是钦差大臣回京,可大臣回京,哪有带女眷的?若是搭便北上那也罢了,虽然违制,不过也是无伤大雅。可――奴婢留心看了这一回,好似这艘船上,就坐了这么一个主子呢。也不知哪家的女眷,能有这天大的面子。别――别是宫里的娘娘出宫了回来吧?”

大少奶奶道,“宫里的娘娘哪能随便出宫呢?就是回宫,也不可能只是这个阵仗。”

她若有所思地望了码头上的八抬大轿一眼,虽说马车走得快,但毕竟天家码头占据的地理位置更为优越,两班人马眼看着要在十字路口会合上了。大少奶奶吩咐管事媳妇,“让他们先走吧。”

一行人擦肩而过时,那管事媳妇忽地道,“哟,那骑在马上前导开路的,不是宜春号的乔五掌柜吗?这什么人物,能劳动得天津分号的总柜给她做前导……奴婢到了天津这些日子,这位乔五爷可是走到哪里都威风八面的,怎么今儿――瞧那意思,不过就是个开路的……”

她说到这儿,自己还没明白过来呢,大少奶奶倒是先明白了,她淡淡地道,“你也是忙忘了吧……宜春号的分号掌柜给她做前导,又是这么大的做派,和俘虏回来的英国战船一道从广州回来……这肯定就是焦家那个女公子,权家神医的太太,国公府的当家主母了……除了她,别人那里还有这样的排场?”

管事媳妇这才恍然大悟,也不禁咋舌道,“可不是这话,我竟糊涂了。除了她,谁还能令宜春号的五爷都这么低声下气的。也不知她这一次又是从何处回来了――虽说是女公子,可毕竟是女流之辈。这么东奔西跑的,权神医不在乎也就算了,那位毕竟是特立独行得紧,真不知国公府的人怎么就没个二话。一个个倒是真把她当眼珠子似的,她做什么事都是好的,就连他们家的丫头用了什么新头花,那都是故事。”

“你若有宜春号做陪嫁,夫家人自然也待你如珠似宝。”大少奶奶眼神朦胧地望着前头那低调而奢华的八抬大轿,以及前后跟着衣裳整洁神色宁静的替换轿娘,还有那些个一望就知道受过严格训练的下人,一时也忘了心头的沉郁,而是幽幽地叹了口气,低声道,“这一次南下,她没准就是为了吕宋的事情过去的,要不然,朝廷在吕宋开办的那个公司,能让宜春号掺和?真是人比人、比死人,女人能做到她这个地步,那才算是活着呢……”

“咱们这也不差呀。”管事媳妇酸溜溜地道,“虽说我们家少爷……比权神医是还差了那么一点儿,可天下和权神医一样的青年才俊那又有多少呢……”

说到这儿,她也不免叹了口气。出身清贵、少年成名,现在已是皇上多年的御用名医,隐隐有天下医圣的称呼在身。自家少爷诸燕生,虽然也称得上是少年有为,但有老父亲压在前头,和权神医那是没得比了。大少奶奶虽说出身名门,如今父亲也是二品大员,可不论才貌,同女公子更是不可同日而语。唯一可以一比的,也许就是两夫妻感情甚笃,多年来生育不少这一点而已――不过,这也没什么好害臊的,就是宫里的娘娘,和女公子比起来也还欠点底气呢。就算他们诸家已算是大秦数得着的人家了,可权家、权仲白夫妻俩和他们相比,又更高到了云端里去,都已经叫人生不出比较、妒忌之心了。

大少奶奶摆了摆手,也没闲心议论焦清蕙了,她道,“好啦,你也用不着泛酸。三妞和她过从甚密,算是很能说得上话的手帕交了。就冲着这一点,咱们也不能背后道人短长,你也不是不知道,在京城这地儿,从前皇后娘娘在的时候还好说,现在,别人提起三妞,口中还能有好话吗?就为了这个名声,连大妞妞的好姻缘都给人硬生生搅黄了,消息传到我这里,我是心疼得半夜都睡不好觉!”

这个管事媳妇,看来亦是大少奶奶的心腹,她也是会意地轻叹了口气,“也怪阁老太太翻脸不认人,从前看大妞妞多好,口口声声,比自己亲外孙女还亲……”

大少奶奶不禁露出了嘲讽的笑意,她却没有多说什么,只是低声道,“可话又说回来了,这么多年过去,现在家里谁还敢说三妞眼光差?二姑爷傍上了孙家的大腿,也不过勉强混到从五品,我们家三姑爷都是正儿八经的一品大员了,家里连个妾都没有。总钥匙这些年来都捏在三妞手上……唉,我也就是和你说了,当时的婚事,榆哥……榆哥是那样用心促成,他就是把自己一辈子的好姻缘都送给妹妹了,自己反而越发坎坷零落的。这成亲多少年了,连个儿女都没有,死后还要梧哥的儿子来摔盆戴孝……他是把自己一辈子的福分都散给了兄弟姐妹们,自己倒落得个一无所有……”

说着,免不得又滴下泪来,那管事媳妇亦要陪哭一场,又忙着劝,说好说歹方才把大少奶奶劝转过来,她也不敢再提榆哥的伤心事了,只和大少奶奶说些家里的生意。大少奶奶因叹道,“这次过来,等榆哥七七以后,我说不得还要设法疏通疏通关系,为江南水师要几门炮,几艘船。本拟此事给妹夫写个信便能办成,一时也未着急,不想现在,娘家是没能指望了,妹夫人也不在京里,说不定,还要走三妞的关系,请她向兵部的人开开口呢。兵部尚书方埔,就是她们家老爷子的门生,老爷子丧礼上还给披麻戴孝的,据说年后这个调任,她可没少在里头使劲……”

人死灯灭,再浓的情绪都会淡的。现在就是再难受,时间久了,还是自己过自己的日子。大少奶奶就算再心疼胞弟,她自己的日子,却不会因此停摆。

#

和着急赶回京参加葬礼的大少奶奶比,蕙娘的行程就要松得多了,她如今已有三四个月的身孕,因一直以来十分劳顿,到了天津港便欲休养一天,再慢慢地进京去,因此京里连轿班都给备好了。早得了快船送的信,知道了他们靠港的日子,因此才能备得这么齐全。宜春号更是备下了一处极是舒适清静,且又干净整洁的宅院,蕙娘一进屋就有人奉上热水,连杨七娘口中的‘自动化卫浴设施’都给备好了,她要泡澡还是冲澡都行,知道她有些洁癖,不愿用旧澡盆,净房里还备了崭新包银,洁净到了十分的大澡盆子。连手巾都给准备了有七八十条,洗手的水都是熬煮过的药汤,且不提吃的用的了,蕙娘惯了在海船上□都要将就的生活,在将军府内,杨七娘也没这么殷勤待客,乍然回到了自己习惯的生活环境里,她反而是有点不适应了,在绵软的炕褥子上坐了一会,还觉得想念起海船内那玲珑梆硬的长凳长椅,缓了好一会,这才适应过来,闭着眼小憩了一会,便令人请宜春号的五掌柜进来说话,两人不免客套了几句,蕙娘又和五掌柜交代了一些南洋的事。见五掌柜欲言又止,她在心底叹了口气,主动道,“五叔这是想问十八叔祖的结果吧?”

五掌柜黯然道,“总是我亲亲的父亲,这事虽是族里发话,可我这个做儿子的……”

他有些哽咽了,蕙娘同情地点了点头,亦是叹息道,“我们第一次离开吕宋,走得很急,三叔没来得及去婆罗洲,第二次回吕宋,事又多。婆罗洲那里也闹得厉害,音信都已经断绝了,因此三叔也没有过去。不过,按我在南洋所见,这真的吸上了大烟的话,要再戒断压根就是痴人说梦,倾家荡产也就是十几年的事。听三叔所说,尊翁上瘾已深的话……”

五掌柜连客气话都说不出了,偌大一条汉子,抽泣着断断续续地道,“我这个做儿子的,都不能送老人家一程。竟也不能将老人家带回族中处置……”

把五掌柜的送出去,他要不信邪,为了向族里证明大烟可以戒,自己也抽上了那该怎么办?蕙娘并不流露出支持五掌柜的意思,只是劝慰了几句,几个丫头上前来,又是拉又是劝,软硬兼施指着蕙娘的肚子说事,方把五掌柜给打发走了。石榴便上前问蕙娘道,“您可要再休息一会儿?”

蕙娘喝了一口茶,摇头道,“不必了……云管事大老远从京城过来,也不好让他傻等,五掌柜毕竟是半个客人,也没办法……这回赶快请他进来坐着说说话吧。”

石榴便会意地起身退出了屋子,不过片刻功夫,云管事便满面春风地倒背着双手,大步走进了屋子,他还作势要给蕙娘请安,蕙娘忙给免了。两人眼神一触,均都微微一笑:虽说并无一语交流,仅从云管事的神态里,她便得知了东北那边的结果。

“云管事别来无恙,这大半年,家里的差事,办得还顺利吗?”她冲对面做了个手势,让云管事坐下说话。云管事也就当仁不让、大马金刀地坐了下来,冲她亮出了一脸的笑意。

“多亏了少夫人。”他亲热地道,“差事办得很顺利!事实上,我也是来向少夫人辞行的!”——

319、掌权

既然京城方面没有特别传讯,就足以证明一切进行得还算顺利,蕙娘只是不知道到底东北那边是全然大胜,还是有些首尾没有处理干净而已。如今看云管事的表情,她也是得出了结论:权世敏看来是真的气数已尽,不可能再掀起什么大的波澜了。

“辞行?”她面上却做出了略带诧异的表情,给丫头们递了个眼色,众人便默契地退出了屋子。反正现在都是玻璃窗了,两人在做什么,还不是一目了然的事。蕙娘有许多业务上的机密需要和男性管事密议时,也越来越不惧怕别人的言论了。“这才多久,难道仁叔在大管事的位置上,已经安顿下来了?”

虽然蕙娘声音不大,但这里毕竟不是鸾台会自己的地盘,权世S还是颇有几分忌讳的,他瞅了蕙娘一眼,压低了声音,颇有几分诡秘地道,“年年冬月都是谷里比较艰难的日子,今年少了这么多男丁,谷里很多农事都缺人去做。明人跟前不说暗话,这是个邀买人心的好机会,我自然是要回去过冬的了。”

蕙娘只是点头不语,权世S又道,“还有就是,谷里没点人手,始终是不行,这一次回去,大家也要商量出一个补救的办法,给老大当时冒昧的决定擦擦屁股。同和堂里的事,我要交给世仁接手,但世仁情愿继续回广州去做南部大管事。”

他顿了顿,望着蕙娘微笑道,“这个龙首的位置,我和世仁一致属意由你来接手。”

他忽然抛出这个提议,蕙娘着实有几分措手不及。第一个她没想过权世仁会把到手的鸾台会魁首之位往外推,第二个她也没想到国公府一系居然会是她出来继承鸾台会。虽然众人口口声声,貌似都把这个龙首的位置当成了她的囊中物,但蕙娘自己心里清楚,这东西就像是马儿跟前吊着的糖块,那是拿来吊着你卖命的。现在就让你吃下去了,日后拿什么来节制国公府?这和权世S同国公府的交情都没有太大的关系了,一个老成的**家,是不会轻易把这么强力的武器,交到别人手上的。现在族长名分已定,权世仁又摆明车马没有野心,怎么看也该是他出面接过大权,而她都已经做好了适应一个新上司的准备……

无数思绪划过脑海,不用做作,她也露出了一脸的震惊。权世S看在眼底,面上笑意越盛,他亲切地道,“这个机会,我和世仁也是努力了很久,才虎口拔牙一般,从你公爹、你大伯手上抢下来的。你也不要推三阻四了,日后用心做事,别让我们失望便是。我早说过,你的情义,我是记在心里的!”

自己的表现,固然也算得上无可挑剔,但比较起来,良国公和权世S之间的交情应该只有更深厚才对。权世S连他都不选,直接指定了自己,是自己的配合程度高于良国公,还是因为他如今把猜忌的矛头更指向了良国公?或者只是出于权衡良国公、权世芒关系的考虑?蕙娘沉默了一会,才道,“我现在就觉得天上像掉下来个大馅饼似的,从前这样的好事,我连想都不敢想,可馅饼落下来了,我又觉得沉甸甸的,恐怕有点抱不住……您也知道,我一来是女流之辈,和外界交流也不方便,这件事还瞒着仲白呢,我频繁和外男接触,他总是要过问的,二来,对……对同和堂的事务,我是一点都不熟悉……”

权世S道,“仲白那里,他留心不到这么多的,毕竟你多过问过问家里的生意,也是题中应有之义。至于第二点,你大可放心,会里事务虽然繁杂,但你也不必事必躬亲。萧规曹随也就是了,这几年要会里去做的事,不会太多的,真到了需要我们出手的时候,你也多半上手了。实在不行,还有我呢。到那时候,我也不必长天老日地呆在老家啦。”

蕙娘又谦让了几句,见权世S心意已决,便也不再画蛇添足地多问什么,又表了一番忠心,方问权世S,“您怎么亲自过天津来了?”

“一个是来接你,还有一个,也是因为我要坐船回去,再晚几天,北边下雪就不好走了。的确也不能在京城等你。”权世S也没和蕙娘再客气什么:虽说两人没有什么喝酒□建立出来的交情,但经过这些年的共事,以及在几次大事上的互相表态,现在他们已说得上是极为密切的合作伙伴了。再过分惺惺作态,反而有点见外。“你也是回来得晚了一点,我只好把云妈妈留在京城陪你一阵子,她虽然不接触庶务,但对于人事,却是十分清楚的。”

这是在明示蕙娘,云妈妈精通鸾台会内的人际关系,蕙娘可以在她的协助下空降管理北面分部――蕙娘还没说话,权世S又道,“不过,她始终也就是个下人身份,你不必事事都过问她的意思。等年后,我在族里要她还有用处的,这个冬天,你也要加把劲了。”

蕙娘现在都有些木然了:鸾台会于她而言,好像一直是个遥远而危险的符号,就是到了现在,她都不敢相信自己要成为鸾台会龙首了――别说权世仁了,就是权世S,和她都不算多么熟悉。他们是凭什么对她做出判断,把这份‘大礼’送到她手上的,她也确实是一点都不知道。这么多年来,拼惯了、算惯了、挫折惯了,好事落在头上,她真是一时间都有点不知该如何反应,更不知如何反应才算是得体。只好道,“世S叔,你让我缓一会儿……”

权世S倒是被她给逗笑了,“这些年来,还是第一次看着你有点吃不准劲似的,从前我还和你公爹说,是不是泰山崩于前你也能真的不动声色呢。好啦,我当时出来接过管事位时,比你还年轻了几岁,现在还不是好好的?有些事,会者不难,不像你想得那么复杂的。”

因此地毕竟是宜春号的地盘,除了几句不好用隐语盖过的对话以外,两人都还是用同和堂来指代鸾台会。蕙娘有心再问点鸾台会的细务时,也知现在不是时候,便转开话题,问道,“族里现在,一切都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