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谁不知道这李存严家把女儿送给了一个傻子,才得了如今的前程?心里鄙视的人多的是,但

是也不乏羡慕的人,不过大部分人还是特别看不起这种事儿,卖女求荣什么的,真是昧良心呢,而且最让人看不惯的是,这一家子都还很高兴,好像得了香饽饽一样。

这赵氏本来想让李思雨家里后悔以前那样对她,结果碰到了过来的涂大嫂,这不被说的直接退回去了,心里暗恨,以后肯定让他们吃不了兜着走!

不过涂大嫂怕个甚,他们祖祖辈辈的在这里,是名副其实的地头蛇,她大儿子涂大郎现在可是跟着卫指挥使大人的,别人也不敢惹他们。所以一个小小的赵氏她不在话下。

胡氏即使涂大嫂不帮着把人赶走,她也不怵这赵氏的,小人得志的人完全没有必要搭理她,不过涂大嫂出面了,那就更好,想着这赵氏还是上不得台面,那周氏就比她要厉害多了,同样,如果她要算计别人的时候,就更麻烦了。

但愿这次他们搬走了,别和他们再扯上什么关系。

周氏是一直没有出面,不过也让人带话了,到时候去洪阳县,就可以去他们家歇歇,好歹是一家子。

朱氏是忍不住跟胡氏嘀咕,“三嫂,你说她们怎么就做的出来?好像得了多大的便宜一样,就是慧姐儿,我也看见她是高兴的不行,简直让人不知道说他们什么才好!”

有些人那,在物质条件丰富的时候,还能勉强兜住,但是一旦落入了缺衣少食的境地,那就比以前更可恶好几倍,劣根性统统的暴露出来。

“还说让我们搬到他们家那个房子去,说他们家房子好一些,这话说的,那房子都是上头的,他们走了自然就要收回去,拿着这种事儿做人情,也好意思。”

胡氏问道:“她还找你们了的?”说的是周氏,因为周氏没有过来他们这边。

“嗯,说是来看看娘,说娘是长辈,以后有什么事儿可以去县城找她,不过娘知道了她做的那些事儿,都没有跟她说话。”杨氏可是最看重人品的人,这周氏做的那些事儿,完全是超出了好人品的范围不知道多远了,杨氏又是长辈,不搭理她也没有人说她什么。

好不容易这周氏和赵氏一家子去了县城了,最严峻的考验来了,因为按照老人们的经验,这天气看着就要下霜了,而地里的庄稼大部分都还没有成熟,如果晚上不用烟熏,第二天就完蛋了,除了李思雨家里那几亩先收回来的地,其他的都是一样,陈百户是鸡高兴又担心,高兴的是,李存安家的那几亩地果然是早成熟了,避开了下霜,以后就可以往上报了,只要上面的采纳了,那就是个大功劳!

担心的是,剩下的粮食,要是全报废了,他这个百户也不用当了,毕竟军队里粮食那就是命根子。

所以一早把总旗,各小旗都召集起来开会,会意的一个主题就是要保住这一季的粮食,各家各户这两天晚上都得到地里去,烧柴火给庄稼去霜。

因为以前都有经验,所以大家都是熟门熟路的,李思雨家里也是全家出动,那柴火是白天就拉到地里田头去了,要赶在霜降之前都到位,到时候就直接熏烟了。大家都说熬过这几个夜就行了,然后苞谷长的就差不多,也不怕突然的霜降。

“点火!”一会儿田里就烟雾缭绕了,那白色的烟雾朝田里的庄稼飘去,正好与来到的白霜相抵,约莫过了有一个时辰左右,这霜就不再继续下了,大家这一晚上才算是消停。

就这样接着弄了几个晚上,终于熬过了最艰难的时候,众人的心里总算是安定下来,因为这一年的收成有个八成不会丢了。上交军粮也有了着落。

说到底,他们是军户,交不上军粮那就是违反了军规,是要狠狠的处理的。

李思雨不由的感慨,这古代靠天吃饭的人,真是各种伤不起,一个天灾过来,人祸自然就更严重了。

霜降过后的天气特别的晴,又过了十来天,地里的庄稼是彻底的熟了,家家户户都去收割庄稼,除了那一个个的玉米棒子,还有高粱等物,这次兵营里也来了不少人,直接就收了粮食带走了,所以李思雨家里最后的粮食真没有剩下多少。好在苞谷的产量本来就高,李思雨的爹李存安到时候还可以从上头分一些,所以现在吃上面还真不是问题。至少能吃饱。

就是连苞谷杆也被收了去,因为这东西可以轧碎了给军马吃,不能浪费。

“本来还说这苞谷杆留着当柴火烧的,现在也不成了。”胡氏很遗憾,这样以来,又是只能去朝村里的农户买了,虽然不贵,但是也是钱那。

“娘,那苞谷杆烧起来也没有火劲儿,不如木柴,咱们也不必心疼,大家不都一样?”不过李思雨也暗地里留了好几根尝起来比较甜的,给小弟他们当做甘蔗一样吃。

记得以前的时候,她都这么吃过,那时候甘蔗卖的贵,吃这苞谷杆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另外就是高粱杆也同样可以这样,只不过细一些罢了。

而且这东西不能多吃,吃多了嘴巴容易破,以前的老人说这是吃上火了,但是李思雨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所以也不敢多吃,也就是个趣味吧。

结果贤哥儿以前没有吃过的,对这东西很感兴趣,小孩子嘛,都喜欢吃比较甜的东西,这苞谷杆正好是符合了他的口味,敏哥儿那边也少不了,都觉得这东西好吃,嚼起来特别的甜。

这也是他们为数不多的一个乐趣了,大人们就不管,只是让他们少吃一些,免得把嘴皮子吃破了,到时候吃饭就难受了。

那厢边,陈百户早就已经把李存安写的东西送到了卫所,就盼着卫指挥使大人能有个好消息,陈百户是信心满满的,这事儿可是个大好事,弄好了大家都收益,这卫指挥使大人可以统管整个铁甲卫,他要是答应大家都这么种庄稼,那就是没有什么阻碍了。

不过李存安心里想的是,这种大事儿,不能仅凭他这种了一季就能让上头的人下了决心,肯定得先找个地方种下去,如果真是大部分这种情况,那才好推广。所以陈百户有的等了。

就怕上头的大人是个固步自守的,怕担风险,完全不接受这种方法,那就绝对没有出头之日了。

“这个就不用担心了,咱们指挥使大人可不是你说的那种人,再说这事儿多好的事儿,老子想着就想这样干,指挥使大人肯定会同意的!”

他还想接着这个功劳更上一层呢,最好把那姓姜的给拉下马了,格老子,那姓姜的真不是东西,

这么多次给他找麻烦,让他给老子等着瞧,不让这姓姜的知道自己的厉害,他就不姓陈!

那姓姜的有个屁的本事,平时就是玩女人,还特别喜欢仗势欺人,现在是骑到他头上来了!

“存安啊,你就放心吧,就看你那字写的那么好,指挥使大人也会重视的。”陈百户不识字,但是他觉得李存安的字写的好看,这好看的东西谁不喜欢多看看,这一多看看,不就是看出名堂来了?

李存安有些哭笑不得,这又不是科举考进士,谁会看字写的好,就重视起来?不过顺着陈百户的话才是王道啊,李存安就点头笑道:“大人所言极是!这样一来,大人就是大功了!咱们这就更不用发愁了。”

陈百户哈哈大笑,“大功谁不想啊,我不说假话,我是真的想,”也不说口头禅老子了,“升官发财的事儿只要是个人他都想,你放心好了,等我有了那一天,不会忘了你的!你就跟着我,我去哪里,你就跟我当那个文书好了!”

“多谢大人提携!”李存安再次谢道。

“哈哈,这礼多的,你这人我也知道,心思活,只不过你求的那个事儿啊,我现在是没有那个本事了,不过只要有机会,我会帮着你的。”

陈百户说的是脱了军户的籍这个事儿。陈百户只是个百户,根本就不可能帮李存安脱了军户的籍,不过有他帮忙,肯定是比李存安自己要容易多了。

一般军户要脱籍,最上面要报与兵部,兵部下了文书了,这才能成,可是就是这上报兵部,也得是立了大功的,否则谁会为你一个小小的军户做这事儿?所以才说这脱了军户的籍是很难的,还有另一个途径就是升官,至少你得有个品级,那你就不是那种最低微的军户了,你的子女也不用世世代代为军户了,这个途径也是不容易的。

王家小媳妇

所以很多人都是祖祖辈辈都是做军户,然后就认命了。

像李思雨的父亲李存安,也是才过来的,当然不希望自己以后的子孙和自己一样,所以才会努力奋斗,哪怕是一线希望,也不会错过。

不过就这个粮食的事儿,那可不是一下子就成的,至少也得一两年呢,因为如果卫指挥使大人大人同意了,还得经过明年的考验呢,毕竟这不是能立竿见影的事儿。

因为已经下了霜,这边有种果子叫做拐枣的,只有打了霜后才吃起来不涩,这边的小孩子们都会去书上摘去,李思雨也跟着张小兰他们去摘了一篮子,吃起来味道还真不错。

不过这次李思雨没有见到秀芬,就问了张小兰和大妞。

大妞笑道:“她啊,现在可不能出来了,正待在家里呢。”

张小兰忙说道:“难道秀芬已经定下人家了?”

大妞点头:“可不是那样!定下来了,她娘也不让她跟我们出来了,听说是年前就要嫁出去呢。”小姑娘见对这些事儿也八卦。

李思雨想着秀芬,“她不是才和咱们差不多大吗?”这边不是十七八岁才嫁人吗?他们现在才十二三岁的。

“哪啊,秀芬可是比我们大好几岁呢,就是她长得嫌小,也都十六岁了!你难道看不出来?”张小兰吃惊的问道。

李思雨还真不知道秀芬那么大了,平时和秀芬他们一起玩,秀芬个子也和他们差不多,就自然而然的觉得她和自己差不多大,没想到人家都比自己大三四岁,大家也没有喊姐的习惯,也不能怪李思雨啊。

大妞也笑道:“我看思雨肯定是没有看出来,哈哈,这下子可让我看到笑话了!“大妞觉得思雨人长的好,而且名字也起的好听,不像他们这边,不是什么大妞二妞的,就是什么小兰荷花的,人家可是从京里过来的人,现在见李思雨有些傻眼,也是好笑的很呢。

“那我们是不是应该准备些东西给秀芬?”记得以前都有添妆的习惯的,这边应该也差不多吧。

张小兰连忙摆手,“不用,不用,咱们大人到时候准备礼金就成了,哪用得着我们准备东西啊,再说,我们也没有钱。”

“我是说送条手绢或者荷包都可以的。”李思雨当然不会想着要送多么贵重的东西,毕竟现在不必从前,没有那个条件,不过既然是玩伴,要嫁人了,送点小东西也是可以的。

“这个我还从来没有想过,不过思雨说的对,那我就送个帕子给秀芬吧。”大妞说道。

张小兰道:“我就送个珠花吧,上次到集市上看到有人卖,又便宜又好看,一个才几文钱呢。”其实张小兰心里有些心疼,几文钱也是钱那,那可是自己攒了很久的,这一下子花出去了,能不心疼吗?

既然这两位送了帕子和珠花,那李思雨就想着送一个荷包好了,这边也不知道有没有拜见公婆要给东西的习俗,还有给小姑子小叔子见面礼的事儿,她来到这里将近一年了,还没有看过这边的嫁娶呢,原来涂大嫂家要给涂大郎想看媳妇说亲,毕竟年纪已经到了那里了,结果涂大郎又去了卫所了,这才去就成亲,有些不像话,影响前程,于是就这么拖了下来,涂大嫂心里不着急那是不可能的,这不,就又开始在找媒婆给涂大郎说媳妇了,这次说亲的范围就广了很多。

一般呢,这边冬天嫁娶的人家比较多,因为到了冬天,庄稼也没有要干活的了,天气又冷,很多东西就是剩下了,也不会坏,不用担心浪费,吃不了的,留着继续吃,还有个原因,到了冬天,这猪养到一年到头,膘也足够了,杀了正好不浪费。还有就是到了年底,上头会给大家发粮食发肉,这也能省下一部分钱呢,所以以上的众多因素,导致了这段时间喜事很多。

李思雨家里这段时间就吃了好几顿酒席,都是街坊邻居的,不去还不行。毕竟要在这里生存。

李存安因为会写字,还被人叫去当了记账的,专门把别人送的东西记下来,以后别人也好还人情。就是李存旭也都被请去了好几次。

胡氏因为针线好,有女儿要家人的,就请她做了针线活儿,胡氏倒是不推迟,当然了,人家请你也不是白请的,到时候会送相应的东西,也是让大家沾喜的意思。往往都是喜饼之类的,所以李思雨家里这段时间一点儿也不缺饼子吃。

这边的喜饼做的特别大,越是家里有的,越是做的大,听说以前还有做的有个簸箕那么大的,不过李思雨没有见过,她见过的最大的,就是有一个篮球那么大的,只不过这喜饼是圆形,篮球是球形罢了。

这个时候,因为李存海家和李存严家被调走了,所以这边空缺了两个名额,过不了多少时候,就又有人送人过来了。但是不会住原来他们的房子,只是把名额给填满了。

这次送来的两家人倒不是京城人士了,是地方上的官吏,听说是因为贪污,所以被拉下马来,直接给发配到这里充军了。

其中一个是一个地方的县太爷,住在离李思雨家不远的地方,从搬进去的时候,李思雨他们远远的就听见有吵闹声,也没有人去看热闹。因为涂大嫂说了,这种事儿都已经见惯了,也就是你们是斯文人,过来安安静静的住下了,以前见到比这个更厉害的都有!

这天,李思雨趁着天气好,正在把家里的被子给洗干净了,免得以后天气越来越冷,就不好洗了,因为不容易干。

胡氏去给别人家帮忙,贤哥儿端了一把凳子,正在院子里写字,因为太阳很足,外面反而暖和一些。

“那个,你们家就你们两个在屋里吗?”姐弟俩个都是正在忙自己的,就听见有个怯生生的声音过来。

李思雨抬起头来,朝门口一看,就见到一个二十来岁的少妇,穿着青色的粗布袄裙,头上只有一个木簪子,正有些胆怯的问他们话呢。

李思雨站起来,把手擦干,贤哥儿也跟着过来。

“请问你是谁?有什么事儿?”李思雨问道,这人以前从来没有见过。

那少妇低着头说道:“我是那边新来的人家里的儿媳妇,家里没有柴火,能找你们借一些吗?”

原来是那两家中的一家,好像姓王,就是那个家里以前是县令的,最后因为贪污,所以被发配的那家。

李思雨想了想,从柴火堆里拿了一抱过来,说道:“这边附近有农户专门卖柴火的,一车柴火也不贵,你们赶紧去买吧,不然这冬天不好过。”李思雨是想着自己一家子刚过来的时候,什么都不懂,多亏了有涂大嫂指点,所以也是帮着说几句,新来的都不容易。

那少妇支支吾吾的拿着柴火走了,贤哥儿嘟着嘴说道:“我们借她东西,她怎么连声谢谢都不说啊。”

不是非要她说声谢谢,毕竟他们也不缺这一声谢谢,但是从细节可以看出一个人的人品,贤哥儿是很不高兴,这说起来是借,但是谁会让别人还这一抱柴火啊,就是跟送一样的。

李思雨道:“算了,这是一次,就当是帮忙吧。”毕竟他们也不了解情况,一抱柴也不值什么,不过以后再有这样的事儿,他们就不可能给了。

姐弟两个谁也没有把这个事儿告诉别人,觉得这事儿不过是小事,只是当李思雨过了几天又见到这个少妇到了自己门前的时候,就有些不是好脸色了,这几天她也听说了,这王家的人,到处找别人借东西,往往都是那种小的,别人也不好意思让他们还的,而且大家都想着,这是人家第一次上门借东西,好歹就这一次,结果这王家的人还就是借了个遍。

如果说最开始不了解情况,你借别人的东西也是情有可原,但是现在都过去好几天了,该知道的也知道了,就是说什么,也该准备好了,现在还到处借,谁家又不是多富有,而且这王家的人借东西后,就是从来没有说还的话,好像理所应当一样。

李思雨这次也不打算先开口了,就看看这个王家的儿媳妇又要借什么东西。

那王家儿媳妇怯怯的对李思雨笑了笑,小声说道:“那个,李家妹妹,你能不能借我一捧柴火,我家的已经用完了。”

李思雨听了这话,说不生气那就是假的,尤其是这王家儿媳妇那个表情,好像别人要欺负她一样,弄得自己像恶霸似地,你这表情对别人大概还管用,对她一个小姑娘使用,可真是浪费啊。

“不能!王家嫂子,我最开始不是跟你说了吗,这附近的农户有卖柴火的,这几天的时间过去了,你们应该也都买齐了。”李思雨拒绝道。

“可是,可是,我们现在还没有买,家里没有了,你就想帮帮我,借给我一捧吧,不然我回去了,肯定会要挨打的。”王家儿媳妇说着就哭了起来,让外人看起来,好像李思雨欺负了她一般。

作者有话要说:第二更,我在考虑,以后把三更合在一更一起发了得了。

好一朵可怜的白莲花

“打住!”李思雨道:“我家的柴火也是买来的,最开始也是借给你过,我现在有事儿要出去,如果你想在这里哭下去,那随便!”装可怜的人,想用眼泪达到目的,偏偏李思雨不吃这一套,她还是个小姑娘,就是别人看到了,也不会说她什么,顶多说她厉害罢了,可惜这点儿李思雨是不在乎的,有时候人善被人欺,这可是真真的,自己被人说成是厉害,很多人还真不敢欺负了呢。

“小弟,走,我们出去打草去!”李思雨已经拿了镰刀,与其和她在这里说话浪费时间,还不如出去多割点草。

“姐!来了!”贤哥儿也带了一把小镰刀,姐弟俩个直接把门给锁上了,这一年,他们家的篱笆门也换成了土墙门,好歹比以前强了许多了。

就让这个王家小媳妇在这边自己一个人哭吧,和她说下去,那就是给她哭泣的时间,还会引来别人的注目,虽然李思雨有把握把局势转到对自己有利的一方,但是她为什么要为这么个人来浪费自己的时间?有这个空,还不如多给家里弄回来点什么呢。

王家儿媳妇没想到这李家的姑娘竟然真的就丢下自己要出门了,更是不知所措,她到别人家,只要说了几句了,再哭一下,东西自然就到手了,可是为什么到了这里就不成了呢?

家里正是因为这样,才让她出面的,可是如今竟然没有成!最开始这李家的姑娘不是给她东西给的挺爽快的吗?而且她也没有要什么贵重的东西啊,不过是一捧柴,才多大点的东西啊,怎么就不给借了?

如果涂大嫂知道这个事儿,肯定会说,对他们这样的人,就是不能死要面子,不然以后准保又过来烦你。

李思雨和贤哥儿割了两捆茅草回来,在回家的路上,就见到大妞的嫂子正拿着扫帚追打大妞的哥哥,嘴里还喊道:“我让你穷大方,我让你穷大方!人家一掉几滴猫尿,你就恨不得把家当都给人家是不是?我打你个死人!”

一阵鸡飞狗跳,大妞在旁边看得直摇头,见到李思雨姐弟俩个回来了,就打了招呼。

李思雨问道:“你哥哥和嫂子,这是干什么呢?”

大妞气愤的说道:“还不是那王家小媳妇,趁着我嫂子不在家,找我哥借了一斤黄米,我嫂子发现米少了,这不就问出来了!那王家小媳妇忒不要脸了,怎么能这样啊,我哥那人就是心软,一看见女的掉眼泪,就受不了了,简直是!我看我嫂子打我哥打的好!看他还那样不?”自己家里也没有多余的粮食,哥还竟然给人家一斤黄米,最开始这个王家小媳妇过来就借了他们一副碗筷,到现在都没有还,现在好了,竟然还腰上粮食了!她是谁啊,还想让自己家里养活她不成?

李思雨也是不知道说什么好了,这王家小媳妇真是脸皮厚,在自己家里没有得到柴火,竟然在她和贤哥儿割草的这段时间又‘借’了东西了!她那个欲哭欲涕的样子还真是能打动人呢。

这王家的人还真是奇葩,竟然想出这样的招数来,别说,还真是管用。

李思雨都不知道怎么安慰大妞了,大妞说道:“你回去吧,以后再也没有这种事儿了,那女的敢过来,我不把她打个稀巴烂我就不是人!”

话说这边的女的很多都很彪悍的,王家人想用这柔弱来得到东西,李思雨估摸着不能长久。

只是这上头给他们这边分了这么一家子人,真是够膈应人的。不说别的,很多有丈夫的媳妇都担心自己的丈夫被王家小媳妇弄得心软了呢。

柔弱的白莲花到什么时候都能让人怜香惜玉,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要中招,估摸着这王家小媳妇要是还这么下去,肯定会成为这边媳妇子的公敌的。

胡氏见女儿和儿子回来,还背了两捆草,“怎么出去了?家里的柴火够了,别出去割草了,天儿很冷,冻坏了怎么办?”

贤哥儿道:“娘,是那个王家的那个女的过来,非要缠着我们要找我们借柴火,不借给她,她就在我们这边哭,所以我和姐姐才出去的。”

胡氏听了,火气一下子就来了,“这王家的人怎么就那么厚的脸皮?下次再来,你们直接把人给赶走!就说是我说的,有什么事儿让他们王家人来找我!”

简直是,怎么来了这么一家子,无赖的要命,天天东家借到西家,自己从来不去买东西,就算是被流放,她就不信他们一家子身上一文钱也没有。

“刚才我们回来,大妞家里还因为她打起来了呢。”贤哥儿就把刚才那事儿说给了胡氏听。

李思雨说道:“娘,咱们不搭理他们就成了,以后他们不会来找咱们了。”

胡氏也知道是这个理儿,不过想到那王家小媳妇,心里也膈应的要命,不是不信任自己的丈夫,只是一想到有一天这个女的要趁着自己不在的时候,用那种要哭不哭的脸对着自己的丈夫,就觉得恶心的很。

真是,宅门里有各种不要脸的女人,到了这里也还是有各种不要脸的女人。

这王家的人为了一点子好处,竟然让自己的儿媳妇抛头露面,虽然不是明着勾、引,可是行事不就是那样?

这种事儿,胡氏想着,她不能着急,这一着急,可不就是认同自己的丈夫禁不住诱惑吗?现在已经有人对这个不满了,以后绝对还有更多的人对这王家不满,哼,到那个时候,绝对会有人要有个说法的。

“雨姐儿说的对,咱不搭理他们,以后家里的东西,就是又多的,也不借给他们,有的人你就是好心借给了他,他还嫌弃你给的东西太少,不够好。咱们可不能当这个冤大头。”

作为一个成年人,李思雨当然知道娘的顾虑,不过她对自己的爹是信心满满,以前富贵的时候,有那么多机会可以得到许多白莲花,爹都没有要,现在这个地步了,这白莲花是有毒的,怎么可能中套?所以对她爹她是放一百二十个心的。

不过胡氏还是去了一趟敏哥儿家里,想来是提醒朱氏,李思雨觉得大家都被王家的小媳妇给弄得人心惶惶的,但是总会有一天有人会爆发,来个让人意料不到。

至于流放过来的另一家,但是一直静悄悄的,仿佛跟没有这一家人一样,相比较王家的人来说,人家可真是本分老实。

“老实个鬼!那米家两口子一点儿也不地道,喜欢顺别人家的东西,我这刚刚放在屋里的铲子,就因为米家那婆娘过来就不见了,我开始还以为自己放在哪里忘了拿了,要不就是家里的娃子不听话,拿去玩了,结果你们猜怎么着,我在那米家看到了我家的那个铲子,”

“你这是开玩笑吧,你怎么知道那铲子就是你家的?大家的铲子不都一样?”

“我就是知道,我家的东西,买回来了,我都让我家那口子在背面做个极好,那铲子我在柄上划了两刀,那米家的可不就是那样的,开始还跟我犟嘴,说我冤枉了她,最后我说出来了,这才跟我说,她只是借回来用几天,娘的,又是借,咱们这边怎么这么倒霉,来了这两家喜欢‘借’东西的人!”

一个是明着借,一个是暗地里‘借’,都不是好东西!

“我听说那米家当家的,以前就是因为偷人家的东西,被逮着了,所以才被发配到这里的。现在卡莱就是这个样啊。”有知道□的说道。

说的大家伙儿都是心里不爽的很,怎么就给他们这边分了这样的人过来?前面走了两个讨人嫌的,现在又来了两个更讨人嫌的,还让不让人过安稳的日子了?

以后一个是当过小偷的,一个是那种不要脸的,谁家还敢把门敞开了啊,这都叫什么事儿啊。

“听说,是因为百户大人得罪了姜副千户,所以专门把这两家给发配到咱们百户所呢。”有人小声嘀咕。

还真是这回事儿呢,李存海家和李存严家和姜副千户攀上了关系,陈百户和他们关系也不好,难保不是他们撺掇着姜副千户这样做的。

“管他的,要是惹着了我们,我可不管他是啥人,照样打的他满地找牙!”

大家都是有血性的,要是因为这两家恶心的人就过不下去了,那可真是笑话,不信咱们就走着瞧!

这年头,好人还真的被那坏人给逼死?那不能!

王家的人最开始是能借到东西,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就没有几家再借给他们任何东西了,剩下的几家,或许还是贪着那王家小媳妇的柔弱,反正偷偷摸摸的借东西也有。

而自从大家知道米家的人喜欢顺东西后,大家出门都会把家里的大门给锁上了,更有人直接是反映到陈百户那里,求着陈百户把这两家人给弄走,结果当然是不行的,毕竟陈百户他没有这个权利。

不过陈百户不能大人给弄走,可是在他的管辖下,自然是有的法子来约束这两家人,先是冬天那水渠要挖淤泥,就这这两家的男丁给弄了去,至少得有一个月回不来,吃吃苦头,就没有心思想着别人的东西了。

据说王家小媳妇之所以出门那样,都是这长辈们要求的,不去就要打她,这个倒是真的,不过李思雨对这种人只能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你自己觉得自己可怜,但是仗着这个就去祸害别人,这也是不道德的好不好?

作者有话要说:三更君,过节的人幸福啊,码字的人好困

被劫道

“你爹怎么还没有回来?”胡氏看天色已经变暗了,可是李存安还没有回来,现在进入了冬季,李存安去教陈二郎也是三天一次了,等到腊月八一到,就更不用去了,直接就各回各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