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雨下得不多,水渠里的水就比较浅,也多亏了这边立了水车,他们这片的地才能浇灌的透彻,地里的庄稼更是比别人长得好。不然这水都引不到小水沟里去。

可惜李思雨家里没有水井,不然用竹篮装着西瓜然后掉到水井里,再提上来吃,那绝对是冰凉爽口。

公用的水井就不用打那个主意了,因为大家每天都要打水呢。

这边也没有人因为这些事儿而专门自己打一口井,毕竟有水吃,干什么还要再浪费钱,大家不都是这样过的?

上次贤哥儿在水渠里差点掉下去淹着了,现在水渠里的水知道人小腿那么高了,所以胡氏也同意他们去那边,贤哥儿主要还是找螃蟹,水浅了,那螃蟹洞更是露出了很多,小孩子们都乐意去捉螃蟹,不仅好玩,而且还能弄出道菜。

“娘,姐,我们回来了!”贤哥儿和敏哥儿提了个小木桶,穿了短打从外面走回来。

李思雨上前把木桶提了过来,找了个水盆,把木桶里的东西一倒,除了螃蟹,竟然还有泥鳅!李思雨大喜,这泥鳅可是个好东西啊。

“你们在哪弄得这东西?”李思雨问小哥儿俩。

“也是在那水沟里,有几个地方都没有水了,那泥巴里面就能摸出这东西来,我和敏哥儿最开始还吓了一跳,以为是水蛇呢,这么短的水蛇还没有见过,后来问别人,说这个东西也能吃,姐,是不是能吃?”

“嗯,这个叫泥鳅,做好了好吃的很。”李思雨说道。

“那姐,你就做吧,我们看还有好多呢,他们都说这东西不好吃,我门给弄回来。”

这边的人也有吃过这泥鳅的,不过是没有把泥鳅的内脏给弄干净了,吃起来,特别是在靠近头上的部位,是苦的,而且还腥气,李思雨知道一个处理泥鳅的法子,那就是用绣花针直接划一道口子,然后就能快速的把泥鳅的内脏给弄干净了。

这泥鳅可是很有营养的,用那长得老一些的黄瓜去皮切块一起炖了,绝对美味又对身体有好处。再加上一些调料,把泥鳅的土腥味给去除了,更是好吃的不行,喝汤也是味道正。

这边的人竟然不喜欢吃,那真是便宜了他们那。

去年因为水渠的水大,所以没有发现,今年算是大家有口服了。

胡氏让小哥俩慢点,别把衣服给弄脏了,又对李思雨道:“这东西真能吃?”

李思雨点头,“能吃,而且好吃也有营养,补身子最好了!书上也说,泥鳅还可入药呢,您想一想,可以入药的东西,绝对大补!”

就连李存安回来了见到这东西,也说道:“天上的斑鸠,地上的泥鳅,这东西书上也叫做水中人参,可是个好东西了。”

胡氏笑道:“又在掉书袋子,哪里有那样好的,要找你们爷俩说的,那就天天吃泥鳅好了,就百病不生了!”

“你说的也没有错,可不就是那样。”李存安笑道,“只是啊,什么东西都不能经常吃,不然这味道就不好了,就比如说,咱们贤哥儿喜欢吃糖,你让他一次吃上个几斤,你看他还乐意吃不乐意吃。”

李存安又对李思雨道:“是不是还剩下多的,明天我给陈百户家里送一些去吧。”

“爹,要不这样,我明天一早给做好了,你直接带过去好了,这泥鳅处理起来比较麻烦。做不好,味道就不好吃了。”

“嗯,那就辛苦我闺女了。”李存安说道。

“还有贤哥儿呢,他和敏哥儿发现的这东西,这都是他们逮的。”李思雨已经决定明天她也要去逮泥鳅去了,这东西只要在水里养着,能活上十来天呢,甚至更久。

贤哥儿对自己今天捉了泥鳅也是很有成就感的,李存安也表扬了他,晚上李思雨做了一盆黄瓜泥鳅汤,每个人都喝了两大碗,果然是鲜美无比。

在开饭之前,胡氏也给朱氏他们一家三口送了一盆过去。连涂大嫂一家子也没有忘了。

等吃完饭收拾东西的时候,涂大嫂自己把碗盆送了过来洗的干干净净,和胡氏说道:“你刚才送的东西,我们喝的是一点儿汤都不剩,真是好吃啊,没想到那么难吃的玩意儿,竟然能做的这样好吃,要不是咱们这样的身份,你们都可以开一个食铺了。思雨啊,你教一教婶子这东西怎么做的?”

李思雨忙道:“可以啊,下次做的时候,婶子你就过来。”这东西也不用藏私,不过做的好不好,这就不敢保证了。

第二天,李思雨也早早的和贤哥儿去了水渠那边,选了一个人不多的地方,其实这水渠是很长的一条,要找到没有人的地方也容易的很。他们找了一个水浅的都没有的地儿,李思雨看到四周也没有别人,就脱了鞋子,把裤卷给卷起来一些,虽然这地方风气比较开放,不过要是让胡氏知道了,可不得要说上她一说,京城那边可不兴这样的,来到这里胡氏虽然很多地方都改变了不少,也让李思雨抛头露面,但是如果让她知道了李思雨现在光着脚在水里还卷起了裤卷,那绝对会把李思雨给说一顿的。

今天还是李思雨说不放心贤哥儿他们,过来看着他们的,李思雨的娘估计也猜测不到李思雨现在会这样。

“回去别跟娘说,就说是你们自己捉的,听见了吧。”李思雨和贤哥儿和敏哥儿说道。

“姐,你放心好了,我绝对不告诉娘的,免得娘又唠叨。”贤哥儿虽然小可是也知道自家娘要是说起别人来,那是会不停嘴的。

敏哥儿也保证,不把今天的事儿告诉别人。

“那好,咱们说定了,谁说出去以后我就不给谁买糖吃了。”李思雨说道。

两个小子重重的点头,不能吃糖对他们来说那就是最悲惨的事儿了。

可是李思雨下水摸了几条泥鳅,却总会抬头看看四周,生怕有人过来看见了,弄得最后有些心不在焉,骨子里还是被同化了,就怕被人看见了,这还真是让她很无语,最后实在是觉得有些煎熬,只能是洗好了腿和脚,上岸边呆着去了。

“姐,你不捉了?”贤哥儿抬头望着李思雨。

李思雨说道:“不了,我下水了有点儿冷。”总不能跟小孩子说,怕被人看见自己露脚露腿吧。

“那姐你就在上面看着,我和敏哥儿两个人捉,我们还能捉螃蟹呢。”贤哥儿和敏哥儿并没有因为上次差点掉进水里去而觉得恐惧。

“行,小心着些,别把泥巴都弄到身上去了。”李思雨说道。

“呀,这还有这个!姐,你看!”贤哥儿抬手拿起了一个东西,那是一个大蚌壳。

“姐,你说这里面有珍珠吗?”贤哥儿是听说珍珠是从贝壳里面得来的,见到这么大个蚌壳,可不就是想到了这里?

敏哥儿道:“咱们这边没有吧,这水不能出珍珠的。要海里的才成,我爹跟我说过。”

这个是几率的问题,不是说是河里还是水里。

李思雨说道:“那就拿回去,里面的蚌壳肉可以烧了吃,真的要有珍珠,咱们也赚了呢。”不过李思雨估计有的可能性那是少之又少。

“要真的有珍珠,到时候给你们买书,做新衣服。”李思雨承诺道。

这种意外之财还是用了为好,“不过要是没有,你们也别失望,咱们起码还有肉吃,是不是?”

贤哥儿和敏哥儿一起点头,又继续去捉泥鳅去了,李思雨想起了一首儿歌,这情景不是很像?只不过人家是在池塘那边捉泥鳅呢,这两个小家伙是在泥巴里面摸泥鳅。

事实上他们的运气没有那么好,蚌壳里除了蚌肉什么都没有,像这种发横财的机会也不是哪个人都有的啊。

作者有话要说:俺以前小时候,就去捉过泥鳅,养鱼的池塘干了,然后那泥土里就有,特别有意思。

又一次搬家

“真真是太好了!这苞谷都已经在灌浆了,看来今年绝对能提前收了!”有那熟知农事的老人看了地里的庄稼,都预计今年肯定是个好年。

而事实也确实如此,今年庄家地里果然是提前了半个月就成熟了,陈百户高兴的没有办法,这说明什么,说明他找到了好法子了,这下子肯定是立功了!

所以让大家收拾了粮食,然后陈百户这一片是第一个交了军粮,让那些还等着不要来霜的其他百户那里是又羡慕又眼红!

这绝对是个大功劳,这样一来,不知道要省多少事儿,还不怕粮食收不起来!其他人都借机找陈百户问这粮食早产的原因,陈百户谦虚,只是说卫指挥使大人的功劳。一切都是卫指挥使大人说了算。

做了那么多年的官,知道这头功不能去抢着领,那样只能是自己给自己找麻烦。

反正他已经知道了,这姜副千户要完蛋了,自己很有可能就升上去了。

而且今年军粮的事儿,自己至少有一半的功劳。他一点儿都不着急。

果然,没有多久,就传出来姜副千户贪污军粮,扣军饷,领空饷的事儿,被上面抓了个正着,就是京城里的兵部侍郎也差点受了牵连,不过为了自保,他也丢车保帅,狠狠的把这姜副千户给参了一顿,这可是捅了马蜂窝了,新帝正愁没有机会来个杀鸡儆猴给这西北的武官看了,这就送来了个事儿来,因为是个副千户,也不会动摇根本,余氏要求严查,肃州都指挥使大人亲自派人过来查,证据确凿,这姜副千户立刻就被抓了起来,然后家产被没收,听说那金子和银子都有好几箱子呢。

姜副千户直接被押送回京送到刑部大牢了,而他的家眷也一个不剩,跟着被押送过去了!

这下好了,李思慧他们本来就想着要回京城,这次直接就回京了!

且李思慧现在是妾室身份,不知道会是什么下场呢。

“这要看你三叔他们有没有签那身契,如果签了身契,到时候就极有可能被发卖了,这当父母的作孽啊。”敏哥儿的娘朱氏叹道。

好好的,成了现在这个样子,本来安分守己,也没有这样的下场,偏偏非要走歪门邪道,这下好了,下场更悲催了!

“三嫂,你们这就要搬到县城里去了,以后我们两家就不能常见面了。”因为姜副千户已经倒台了,卫指挥使大人因为陈百户在军粮上有功,所以直接提议让陈百户接替姜副千户的职位,这个提议已经被上头准了。

而陈百户也利用手里的权利,把李存安给调到了身边,直接去洪阳县了。这也是李存安献计的一个报酬。

胡氏道:“我已经和人说好了,等我们走了,你们就搬到我们这屋里住,你三哥那边也想办法,看看千户所那边有没有空余的差事,让四弟也跟着过去。”先过去还没有站稳脚跟,这话不敢说满了。被流放的人,除了屯田,还有守备之职,或者用劳役代替种田。

李存安这次搬到千户所那边,就不用种田了,以另外一种形式来在这里接受朝廷的改造。

陈百户直接把手头上文书的差事交给了李存安,虽然名头上是干杂役的活儿,但是陈百户那人也绝对不会拿李存安当长随用。

李思雨家这也是进步了一小步了,只是李存旭一家子还是在这边垦田,如果也能找到一个劳役的事儿,那就更好了。

朱氏也是害怕以后一家子都是还是当一辈子的军户,不过自家的丈夫没有那么大的本事,只能盼着李存安家过的好了,然后提携提携。这未尝不是一种方法。

所以朱氏也不着急,离他家的敏哥儿长成大人还早着,看三哥和三嫂这个势头,说不定在有生之年就能把军户的头衔给摘了,那么他们也可以沾光。

“三嫂,你就放心去县城里住着吧,我知道你们去那里,地方肯定没有原来的地方宽,种菜都种不了,我这边种了可以给你们送过去。”她这两年也学会了种菜,渐渐的朝农妇那个地方发展了,她就盼着能把敏哥儿给弄出来就好了,他们两口子一点儿也不怕被人说成是军户。

何况,因为有李存安这一家子,他们往后在这边也不会被人欺负,所以单独留在这里也没有什么不好的。何必要巴巴的跟着一起过去,还给三哥和三嫂添麻烦?知情识趣的人才会有好结果。

李存安那个文书的差事,每个月也有奉银,比现在的那么少的军饷要多多了,陈百户是完全按照吏目的待遇给的李存安,要不是因为李存安是朝廷给贬成的军户,完全比那什么劳什子没有用的吏目要好多了。

因为要赶到下雪前去洪阳县安置下来,所以这几天李思雨家里都在准备屋子里的东西,好在三十亩地的粮食已经收完了,不存在还有庄稼要照顾的事儿。

只是那是他们好不容易开垦的荒地,现在已经是有出息的地了,不知道以后会便宜了谁。

对这片地真的很有感情,就是那水渠也比别人挖的好,估计肯定有人要争,只不过这都不是他们的事情了,新来的百户一定会安排好的。

两间屋子,两年的时间,看起来东西不多,但是收拾起来,还真是能装两大车呢,除了衣服,还有日常用具,这些东西到了县城的房子里也都能用上,肯定是舍不得丢下的。

终于收拾好了一切,李存安那边,涂大叔已经用上了他家的牛车,帮着把东西都送了一遍,然后陈百户那边也派了人过来,帮着把剩下的东西都给送过去了。

涂大嫂满心的不舍,“你们这一起县城,我这见不到你们,心里可没有劲儿了!”

“大嫂子,以后你可以来县城看看我们。”他们这种身份,是轻易不能过来的,涂大嫂他们就可以。

再不舍得,也是跟着车子离开了这生活了两年的地方,贤哥儿心里也难受,主要是敏哥儿没有跟着一起去,以后玩伴就少了一个,这两年,少了一个叔祖母杨氏,人生真是无常啊。

不过还是一切向前看,李思雨跟贤哥儿说着县城的那些趣事,贤哥儿毕竟是小孩子,过了一会儿,就又开心起来,对于新家也期待起来。

李思雨想着,这次到了洪阳县,明显的待遇要好多了,每个月爹除了俸禄比以前要高,连粮食也比以前也要多,够他们一家四口吃的了,怪不得人人都想往上爬,就是成为了军户也不例外,当然要除籍,那是千难万难,但是首先得保证肚子不饿着不是?

到了县城,他们母女俩个要卖绣品也更方便了些,不用找货郎了,因为县城的绣品铺子多着呢。

等马车终于在一个不知名的街道门口听着的时候,李思雨就知道他们已经到了地方了。

这个街叫得胜街,住的都是他们这样的军户,每一家都是单独的一个小院,院子用半人高的土墙给围着,里面正面是三间房。

他们住的地方都是在这条街的最后面了,李思雨一眼看去,这个格局还不错,起码房子是半土半转的,果然县城千户所就是比百户所强一些,军户住的地方都比百户所的讲究。

陈百户,现在应该叫陈副千户了,派来的人帮着把东西卸下来,大东西先放在中间的屋子里,一会儿他们好自己整理。李存安要请他们吃饭,不过他们都拒绝了,现在搬家正忙,还不识眼色的过来吃饭,那真是太眼瞎了,所以都说等他们忙完了,自然会过来叨扰的。

因为有三间房,而且这房子明显看着是以前有人住过的,靠近西边的一个房屋,被隔成了前后两小间,前面的小间有着灶台,这就是厨房了,而厨房后面的小间,现在空荡荡的,李思雨他们决定当仓库来用,放粮食和一些别的东西。

中间的一件也是砌的炕,自然是李存安夫妻居住,平时不睡的时候,也可以招待客人,这里吃饭都是在炕上用炕桌,所以也没有什么奇怪的。

而靠近东边的那间房子,自然就是李思雨姐弟两个的了。

不过胡氏看着两姐弟越来越大了,因为条件的限制,不能给他们一人一间房子,要在炕上给隔成两处,中间再用帘子给挡住,里面就让雨姐儿住,不能和厨房一样隔成前后两小间,因为厨房是没有炕头的,这剩下的两间都是把炕盘在挨着最里面的墙边上,所以只能这样布置。

好在贤哥儿还是很小的,过几年雨姐儿就可以嫁人了,目前的情况只能是先对付着。

等他们一家子把东西归置完毕,这都要天黑了,好在这屋子有院子,他们一家四口直接把大门一锁,然后去外面找了个小吃摊解决了晚饭。

晚上睡觉的时候,李思雨想着,这一切又是从头开始啊,什么都要打听清楚,不过好在爹现在也不是最开始来的那个样子了,好歹也跟着陈副千户,大家就是看在陈副千户的面子上,也不会明目张胆的欺负他们家的。

作者有话要说:换地方了,新的开始!

新邻居

第二天一大早,李存安就去千户所办公去了,到了新地街儿,首先得认人。

不过这次倒是有人主动上门来探望他们一家子,估计是因为自家爹的原因,因为李思雨家里的院子是最西边的,所以邻居也就是东边的地界儿。

这不,李存安出去没有多久,李思雨他们就听到了敲门的声音,打开门一看,就见一个微胖的女人领着另外几个差不多年纪的女人在门口,那微胖的女人介绍说,“我是康家的媳妇,住在离你们这边隔三家的那一家就是我家,这几位都是附近住着的邻居,因为知道有新邻居过来,所以今天过来打扰了,这是我们的一点儿心意,你是李家嫂子吧,还请收下,千万别瞧不起啊。”

这边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就是新来了人,有想和邻居相处的好的,就会拿着几个鸡蛋或者别的东西上门拜码头,一来是相互认识认识,二来也看看对方大概是个什么样的人,也好定了以后相处的基调。

对于过来的人,这些人也都从自家男人那边打听了,听说是新来的陈副千户的心腹之人,这感觉就更不一样了。

要知道,以前他们可都是在姜副千户的统治下,对那姜副千户可以说是畏惧至深,这陈副千户据说以前还是姜副千户的下属呢,这次能顶了姜副千户的位置,可见是个不简单的。

那么能让陈副千户带来的人,自然是要搞好关系了。

这千户所的千户还是个嫩瓜蛋子,也不知道以后能不能立的起来,所以这陈副千户是要巴结好的,只是人家高高在上,他们也没有门路,这不李家门槛低,正好可以一用。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抱着这样的心思,也有人是想着大家相安无事就好,就怕来个搅家精。这也不是没有的事儿。

胡氏听大家这样说,也笑道:“本来说一会儿去各位家里拜访拜访的,没想到你们能来看我们,实在是太客气了。”对于他们还拿着东西上门,胡氏表现的有些不好意思,忙说太客气了。

一番自我介绍,李思雨对他们也有了个大概的了解,都是千户所的军户,他们中间也有人是屯田的,也有人是守备的,熟悉了之后,有人就问道:“听说你们那个地儿,粮食都早收了,是不是有这个事儿?真的能早那么早?”

胡氏点头道:“这个确有其事,我们那边都是这样,也多亏了陈百户大人,哦瞧我,是陈副千户大人,我们才能有那个福气呢。”尽量的提到陈副千户的功劳,这是胡氏要做的。

要是真的有人说自己丈夫的功劳比陈副千户要大,那就离倒霉不远了。

几个女人听了都是羡慕的不得了,他们这个左千户所,大部分还是被分成很多百户所,然后在种田的,留在县城的,也就是差不多半个百户的人,如果不是有个正经差事的,那还不如种田来的舒坦呢,起码是粮食够吃。

虽然说吧,他们这千户所的军户是可以靠着其他的军户叫上来的粮食养着的,他们好做好其他的守备之职,但是谁不知道这守备如果没有打仗,那就是一个摆设。平时也就是巡巡逻,然后操练操练,或者是养养战马,更有的是养起了兵营里的猪,至于那管仓库的,那得是有人才能得到,一般人就别想了。

如果家里人口少还不用担心,要是人口多起来,那些粮食根本就不够吃,所以很多人就直接从守备转成了屯田。起码不会饿肚子不是?

不过屯田也苦啊,就是这赶霜,那就是个苦差事,现在好了,以后能提前收粮食了,那不亚于一个天大的好消息,大家都能省心了。

原来只是听别人说,现在有人亲自做了,那真是不相信也相信了。

李思雨倒是听了个明白,这千户所的军户,也不是都是好差事呢。

像他爹那样的,那是有运气,才能在千户所当个文书,不用出力,像那些别的,还要是不是的出工出力呢。让你当军户,不是让你享福的。现在没有打仗,你没有性命之忧,但是你不能游手好闲,操练是基本的,当兵的这个都忘掉了,那还成什么事儿?

这来的人中间就有一家的男人是给千户所里面喂猪的,真真是什么工种都有。

同时李思雨也明白了,如果自己家想种地,也是可以的,但是目前自家爹的差事是不允许他再种地了,所以就不要想这个了。

康大嫂家的男人就是其中一个喂猪的,这喂猪可不是一个人就完事了,兵营里那么多人,养的猪可不是一头两头,一个人肯定是照顾不过来。

“你们家的潲水到时候给我家吧。”康大嫂也说出了自己今天来的目的,这边地儿小,大家谁也不会养猪,所以这吃饭剩下的潲水就成了无用的,对他们是无用,可是对康大嫂家就是有用的。

到时候收集起来,直接喂给猪,他们就能剩下很多糠呢。

这不过是个小事,起码他们不用去处理这东西了,所以胡氏很爽快的答应了下来。

送走了这几个人,胡氏也准备送些东西给街坊邻居们,礼尚往来才是正道呢,只进不出,以后谁跟你来往?

虽然这县城这边的人没有百户所那边的人淳朴,不过更复杂的人胡氏都接触过,对这点儿不过是小菜一碟。

康大嫂几个从李思雨家里出来,其中的王二娘子说道:“这次胡娘子怎么没有来?”

“这你都不知道?”穿着深蓝色褂子,脸上有块拇指大小的胎记的闻娘子说道,“她现在气都气死了,还有这功夫出来看新来的人?”

王二娘子说道:“最近我都是在地里忙活,就知道原来的姜副千户倒台了,这还有别的事儿?”这里的大事儿不就是姜副千户倒台吗?从他家里搜出了很多金银财宝?

“可不就是这个事儿?那胡娘子的男人原来不也想弄个文书当当吗?给姜副千户府上的人送了钱,也不知道谁给贪了,事儿也没有办成,这上面的菩萨也倒了,钱填进去了,现在还怕被人给查出来他们这点儿子破事,正不敢出门呢,哪里还会出来?”

要说这胡娘子一家子,她男人倒是认识几个字,就成了眼高手低的主,平时能偷懒就偷懒,别人呢,还靠着做什么劳役和差事来贴补家里,他家就靠着他那一个月的军饷来维持生计了。

不过这个胡大郎人家长得好,看起来人模人样的,被那时候还是黄花闺女的胡娘子一眼看中了,死后都要嫁给这胡大郎,不嫁还不行,这胡娘子的娘子比胡大郎家不强多了?

可是却因为女儿这么一闹,只能把人嫁给了这胡大郎,嫁过来了,好嘛,知道吃苦头了,胡大郎老说自己没有好机会,不然绝对不是现在这个样子,这话他们这些人听都听腻歪了。

可是胡娘子却觉得就是这样,丈夫说东绝不朝西,用自己的嫁妆一个劲儿的补贴,这次找那姜副千户府里人打点关心,也是用的胡娘子的嫁妆钱,可怜她娘家的一片爱女之心,就这样被糟蹋了。

“所以说啊,这男人长得好看算个屁啊,不能吃不能喝的,也就是看着养眼,可是人总不能看人就能饱吧,以后我闺女要是那样,我宁可把她腿给打折了,这不是闺女,是个讨债鬼呢,胡娘子的爹和娘不知道为了这个女儿操了多少心了!”闻娘子说道。

原来是这样啊,怪不得不见这胡娘子出来,其中还有这么些事儿,现在谁都不想跟这个姜副千户扯上关系,那姜副千户被押送进京的场面,他们可都是见过,以前多嚣张的人,却在囚车里低着头,不成个人样。

不过看他府上搜出那么多好宝贝,也知道这人是罪有应得,他贪得可都是他们军户的东西,平时还不把他们当成人看,活该啊他!

“闻娘子,你怎么什么都知道啊。”王二娘子不由的问道,想一想,她就啥都不清楚。

闻娘子得意了,脸上的胎记都发着光,“这有什么?你们知道咱们卫所的指挥使夫人是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