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五郎十分无语。

柔弱?他这个傻弟弟居然觉得倪家大娘子柔弱。真是个天真的孩子!

方家兄弟俩大老远地跑过来看她们,总不好让人家空着肚子走,素珊便客客气气地留了饭。

方五郎还待推辞,话没来得及说出口,六郎就已经高兴地答应了,“好啊,正巧我肚子饿了。原本我哥还说去山上的景兰寺吃素斋,我可不愿意。这大冬天的,吃什么素食,吃完了也没力气。”

“对了,”方六郎忽然想起什么,又关切地问素珊,“你出来可带了护卫?虽说景兰山一向太平,可也不能掉以轻心。以前会汤山不也挺太平,结果就出了冯家那事儿,听说还死了人呢。”

素珊点头,“这事儿我也知道。不过——”她想了想,又笑道:“府里头派了不少护卫跟着,拢共有十来个呢。再说了,我身边这几个丫鬟也都略懂拳脚,真要有坏人上门,恐怕要担心的是他们吧。”

方五郎闻言有些意外素珊的坦诚,若换了是他,可不愿意随便跟什么人交底。

他们说了一会儿话,方六郎忽然想起什么,扭头朝五郎问:“对了,大哥你上次不是还说冯家那事儿有点不对劲吗?后来又支支吾吾的,到底怎么了?”

方五郎摸了摸鼻子,装傻,“什么?我不记得了。”

“你——”方六郎生气了,“上次你明明就说过的,还说什么——唔,那个什么姚氏死得莫名其妙。”

方五郎坚决不承认,“你做梦梦见的吧,这种事儿我怎么可能跟你说。啊——不早了,我们该回家了。赶紧的起身,快!”他不由分说地把方六郎拽起身,“再啰嗦,下次不带你出来了。”

方六郎顿时就蔫了,嘴里忍不住小声地埋怨,“你就会欺负我。”

方家兄弟来得匆忙,走得也匆忙,连饭也没吃。

翡翠站在高台上看着他们兄弟俩的身形消失在台阶尽头,折回院子,有些担心地问素珊,“方五郎似乎在怀疑什么。”

素珊半倚在太师椅上发呆,头也不抬,“无妨,就算姚氏的事瞒过去了,等桂嬷嬷再出事,他早晚得追查下去。只要不查到我们头上就没关系。”

“那万一他怀疑我们了呢?”翡翠道:“还有孟大人,以他的聪明,早晚会猜出您的身份,自不难将这些事联系到我们身上。到时候,我们该怎么办?”

素珊微微一怔,终于抬了抬眼,“孟大人那里有我去说,至于方五郎,不要被他抓到把柄就是。”

翡翠有些不自然地咳了咳,好奇地问:“那您打算怎么跟孟大人说啊?”

素珊脸上一僵,闪过些许不自然。她又不是傻子,相反的,还十分聪明敏感,孟二郎都做得那么明显了,她岂会不明白孟绪的心思。只是眼下这时机却实在不对,除了报仇,她的心里头什么也容不下。

“再说吧。”素珊揉了揉太阳穴,轻轻地叹了一口气,“孟铄那里,还得派个人去接近。若真是他——”她没再说下去,但眸光却缓缓暗了下来。

如果冯贵妃的姘头真是孟铄,那孟家恐怕也不清白。

翡翠见她面色有异,赶紧劝慰道:“我倒觉得孟铄的可能性不大,一来孟铄比冯氏还要小两岁,性格也是出了名的古怪,冯氏出嫁那会儿,他才十三四岁,不大可能与冯氏有私情。二来么,孟铄真要掺和了这事儿,太后哪边我看也瞒不过,她老人家怎么也不会同意混淆皇室血脉的。虽说陛下膝下只有大皇子一个,可太后娘娘还有别的儿子呢。”

“我也是这么想的。”素珊蹙眉道。只是,不怕一万,只怕万一,事关孟二郎,她难免要考虑得多些。

素珊揉了揉太阳穴,决定暂时不再想这件事,“对了,桂嬷嬷进山的时间和路线确定了么?”

翡翠点头,“娘子放心,桂嬷嬷每年正月十五都会去景兰寺烧香,这十来年里无一间断。我们早已做好了万全之策,不管是方五郎还是沈九,绝不会被他们发现端倪。”

第20章

素珊在景兰山住下第二日便去了长静庵,丫鬟和嬷嬷们都跟着,国公府的护卫们便在庵堂外守着。

丫鬟和嬷嬷们也就罢了,跟在素珊身边多年,早习惯了时不时地茹素,护卫们却受不了这种清苦日子,吃了一天的粗茶淡饭就开始熬不住。素珊便让他们每日派人下山去买些鱼肉荤食改善改善。

正月十一傍晚,素珊刚从长静庵出来,打算沿着小路在附近走一走,却被护卫给拦住了,“听说山上有落石,中午突然从山顶掉了下来砸在路上,把路都给砸坏了。官府派了人正在修呢。娘子还是别到处乱走,小心为上才好。”

素珊不由得面露惊愕之色,关切地问:“有没有砸到人?”

护卫摇头,“亏得这几日上山的人不多,并未伤到人,若是赶在正月十五,可就死伤大了。不过,山上正巧有人经过,可吓得不轻,属下过去看过热闹,那人连路都不会走了。”

素珊双手合十,道了声“阿弥陀佛,佛祖保佑”,又道:“没伤着人就好。这好端端的,山上的石头怎么会掉下来?”

“许是年前大雨把山顶的泥土浇松了。这并不奇怪,好几年前,景兰山也出过事儿,还砸死了人呢,好像就是大前年夏天。娘子最近可别往那边走,虽说衙门的人会过去查看,可这种事儿哪里说得好。您说是不是?”

素珊连连点头。

到了第二日,别院里便传来了山路被封的消息。

上山的大路被封,便只有几条羊肠小道可直通景兰寺。素珊每日从长静庵出来,都要领着一众丫鬟沿着小路走上一遍。

正月十四这日大早,主仆数人刚从别院出来,走不多远,就听到前方传来一阵喧闹,素珊本不愿多事,却隐约听到了一个熟悉的声音,抬头一看,不由得微微一愣,“那不是——沈家五娘子么?”

这大清早的,沈五娘子独自一人出现在景兰山就已经够奇怪的了,现在居然还跟山下封路的官差吵了起来,她这是要上山?

翡翠也点头,“正是她。奴婢过去问问是怎么回事。”说起来,到底是见过面的,略有些交情,总不能视而不见。

翡翠过去之后说了几句后,便领着沈五娘子回来了。素珊注意到沈五娘的眼睛肿得像个桃子似的,明显是大哭过。上回见她跟沈九说话,明显在府里头还挺受宠,怎么会哭成这样?

“这是怎么了?”素珊上前拉住沈五娘的手,温柔地道:“别管要去哪里,先到我屋里歇一歇,洗把脸再说。”

沈五娘红着眼睛看看她,嘴一扁,眼泪又哗啦啦地往下流。

素珊好不容易将她给劝住了,拉着她回到别院花厅坐下。玳瑁赶紧打了盆热水过来帮沈五娘梳洗。

等她梳洗完,又缓了缓,沈五娘终于止住了哭,“我娘逼…逼我嫁人,我…我要去山上找我爹,让他给我做主。呜呜,我才不要嫁给胡家那个胖子,又丑又胖,看着就恶心死了。”

原来是抗婚出走。

素珊与翡翠相互对视一眼,俱看到了对方眼中的惊疑。

“你爹在山上住?”素珊有些意外地问。景兰山的别院一般都建在山脚到山腰这一段,别处倒不多见,沈家也有人住在附近,她们居然都不知道!素珊简直惊出了一身汗。

沈五娘揉了揉眼睛,“我爹在景兰寺。”

沈五娘的父亲出家了?素珊顿时噎住,翡翠的脸上也露出古怪的神情。

沈五娘立刻就猜到她们误会了,连忙解释道:“我爹没出家,他就是喜欢清净,一年里头倒有大半年都在庙里住。”

“那你的婚事是先前就定下的,还是——”

沈五娘一提起这事儿立刻就暴躁起来,“哪有定什么亲,都是我姨母怂恿的,也不知我姨母给我娘灌了什么迷汤,她居然深信不疑。那胡家小胖子丑得要命,我看一眼都难受,还嫁给他,不如让我死了算了。”

闹了半天,原来根本就没到那份儿上。素珊苦笑着摇摇头,“这婚事都还定,你着急什么。沈家除了你娘之外,还有沈家老太太,还有你爹呢。不管怎么说,婚姻大事岂容儿戏,也不是你娘一个人说了算的。”

“所以我才来找我爹做主嘛。”沈五娘揉了揉脸,表情终于缓和了些,“可是那些官差拦着不让我上山,我这才急了。”

“山上有落石,衙门才封了路。一会儿我让下人带你往西边的小路上去。”素珊看了看沈五娘身上皱巴巴的衣服,摇摇头问:“你就这么乱糟糟的上山去?一会儿你爹见了不知道该多心疼。要不,还是换身衣服吧。”

沈五娘终于开始觉得不好意思了,红着脸小声喃喃,“那就谢谢你了。”她顿了顿,上前拉住素珊的手,“幸亏遇到了你,不然,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好。对了,你怎么会在山上住呢?”

“我也是爱清净嘛。”素珊笑笑,“我自幼就在庵堂里长大,习惯了。”

沈五娘却有点不信,她们这个年纪的小姑娘,谁不爱玩爱热闹,便是喜欢清净,让下人安静些就是,实在不必搬到这么偏僻的山里来住。要什么没什么,就跟被放逐了一般。难道国公府里的人对她不好?

她这么一胡思乱想,顿时觉得自己比素珊要幸福多了,虽说娘亲耳根子软没主意,她爹又常年不在府里,可家里长辈却对她疼爱有加,尤其是九叔,待她比谁都好,府里的几个姐妹平日里不知多羡慕。

沈五娘换了衣服,珍珠和碧云并两个护卫领着她从西边小路将她送至景兰寺大门口,又等到沈家三爷出来接了人,这才告辞回去。

本以为此事就到此为止了,不想中午时分,沈五娘居然又折了回来,笑嘻嘻地涎着脸问:“大娘子,我在你这儿住几日可好?”

素珊顿时就被她给惊到了,“住我这里?”

“我不想回去嘛。”沈五娘挽着素珊的胳膊娇声道:“我已经跟我爹说过,他也答应,只叮嘱我不准给你添麻烦。你放心,我不会淘气,什么都听你的。唔,要不,你教我学医术吧?我从小就想学这个,可惜没人教。这比那什么女红好玩多了。”

素 珊万万没想到自己一时好心竟然会惹出这样的麻烦来,可真要拒绝却又说不出口。若是沈五娘留在别院,虽说会麻烦些,可是也不是没有好处的。这姑娘性子直爽, 心里头也没有什么弯弯道道,只要她们仔细些,沈五娘绝不会多想,而且,不管到时候是方五郎还是沈九查过来,有沈五娘作证,她们身上就半点嫌疑也没有了。

“你想住下来自然没问题。”素珊满口应道:“就是我这里简陋得很,吃穿用度也都比不得京城,而且每日茹素,我怕你不习惯。”

“无妨无妨。”沈五娘欢喜得直挥手,“我以前跟着祖母去庵堂住过,一连吃了近十天的素斋呢,也就是口味清淡些,不打紧。”她一边说话一边兴致勃勃地打量院子里的景致,高兴地夸赞道:“还是大娘子有心,老远从京里来,还带着花盆。这院子可比景兰寺看着舒服多了。”

于是沈五娘便在别院暂住了下来,翡翠给她收拾了素珊隔壁的厢房,不大,陈设也简陋,但床单被褥什么都是新的,沈五娘极为满意。

由于沈三爷答应沈五娘婚事由她自己做主,五娘一整天都很高兴,傍晚时还拉着素姗出去散步。

“明儿可是十五,不知多少香客想去景兰寺烧香祈福,可这上山的路又给封了,岂不是一骨碌全都涌到西边小路上去,到时候不会出乱子吧。”沈五娘一边东张西望地四处打量,一边与素珊道。

素珊道:“这都是衙门要考虑的事儿,明儿我们都老老实实待在院子里别出来添乱就是。”

沈 五娘顿时睁圆了眼睛,“明天可是上元节,你不打算去城里看热闹吗?每年京城里都有花灯,小兔子灯、天鹅灯、仙女散花灯,别提多好看了…”她说了半天,终 于意识到自己的话好像有点多了,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嘿嘿”两声,又道:“大娘子你也别整天闷在院子里,会闷坏的。”

素珊笑她道:“不是说要和我一起住在这边么。”

“你放心,我说话算话。”沈五娘拍着胸脯道:“大不了明儿不去看热闹。反正都看了这么多年,也不差这一回。而且,城里也不安全。九叔说,每年上元节都有拍花子的拐子到处抓人,小孩儿也抓,姑娘也抓,大前年有个侍郎家的小孙子都不见了呢。我们还是小心点。”

“那就好。”

“哎,要是我九叔来找我就好了。”沈五娘失望地叹了口气,“可惜他现在忙着安慰沈五哥,分身乏术啊。”

素珊闻言不由得一怔,翡翠的脸上也露出狐疑之色。

“方大人怎么了?”

“你不知道啊?”沈五娘歪着头深深地叹息,一副悲天怜人的姿态,“五哥他未过门的媳妇又死了。”

又死了!

这是第几个了?

不过,这样一来,明儿方五郎应该就不会来了吧。

第21章

正如沈五娘所言,上元节这一日,景兰山难得地热闹。天刚蒙蒙亮就依稀有了些人声,待城门打开后,上山的香客越来越多,几条小路被挤得水泄不通。

“今天也去庵里么?”沈五娘看着碧云忙着收拾东西,忍不住问。

碧云点头,“娘子每日都要去长静庵抄经,与庵堂里的静一师太说好了的。”

“可外头不是人多么。”沈五娘担心地道:“挤着她就不好了。”

“无妨的,长静庵离得不远,出了院子走不多远就能到。”碧云笑着回道:“若是先前大路还没封的时候,只需一刻钟的时间就能到庵堂门口。眼下岔了路,也只需两刻钟。五娘子放心,有我们护着,娘子出不了事。”

沈五娘吐了吐舌头,“你家娘子看起来还是太娇弱了,让人忍不住操心。”

用过早饭,喝了盏茶,大家这才动身去长静庵。

走到岔路口时,又瞧见封路的地方围了一圈人,衙门的官差正在大声地朝众人喝骂,“不行不行,赶紧走。不要命了你们,不是早说了山上有落石,这条路暂时封了么。”

“落石都是好几天前的事儿了,这几天不是都好好的,还封着干嘛。”有人高声道:“赶紧撤了放我们过去。”

“对,放我们过去。”

“我们不怕。”

“…”

这要是出了事儿一准儿又得推到他们身上,那些官差如何得肯,将路口拦得严实,一边大喝一边将围观众人赶走。众人虽然不乐意,但还是不敢强行闯入,忿忿不平地骂了几句,终于还是不情不愿地走了。

但终究还是有人留了下来,两个仆从打扮的中年男人正在与封路的官差交涉。

素珊离得远远地看着坐在软轿上的桂嬷嬷,面上露出一丝微笑。桂嬷嬷腿脚不好,爬不得山,只能坐轿子,西边的羊肠小道上全是人,摩肩接踪的,可没有轿子上山的地方。而且,桂嬷嬷可不是什么循规蹈矩的老实人。

“咦,是她呀。”一旁的沈五娘小声嘀咕。

素珊问:“怎么,遇着熟识了?”

“也不算熟,”沈五娘摇头道,撇撇嘴,脸上的表情很复杂,“那是冯贵妃宫里的桂嬷嬷,她怎么会在这里?唔,我们赶紧躲开,我可不想和她说话。”她拉住素珊的胳膊赶紧往边上躲,素珊被她猛地一带,脚上一个趔趄,扭了一下,发出一声短促的痛呼。

沈五娘大惊,“啊,你怎么样,扭伤了没?”

素珊咬咬牙,朝她摇头,“无妨,我们继续走吧。”

于是,一行人又继续往长静庵方向走去。临转弯时,素珊悄悄回头看了一眼,只见桂嬷嬷的轿子已然过了关卡上了山。

进了庵,静一师太领着众人至素珊平日里休息的静室,又给众人奉了茶,这才退下。

沈五娘见素珊脸上微微发白,担心地问:“你脸色不大好,是不是刚刚扭到了?要不,还是再看看吧。”

待掀开裤腿,看清素珊的脚脖子,沈五娘顿时发出一声惊呼,“都肿成这样了,你怎么也不说一声。哎呀这可怎么办?都是我不好,刚刚若不是我拉你一把,你也不会扭伤脚。天呐,千万不能动了,你赶紧躺下休息。我去问问庵里的小师傅有没有跌打酒?”

“别院里有,我忘了带。”碧云有些不自在地搓了搓衣角。

翡翠皱眉道:“反正离得也不远,赶紧回去拿。”

碧云应了声“是”,飞快地退了下去。

沈五娘见状,便又折了回来。药王谷的跌打酒总比这小尼姑庵的好多了,左右一个来回也不过半个时辰,想来应该不会耽误素珊的伤情。

“你怎么先前不说呢。”沈五娘心中特别愧疚,“也是我太毛躁了,以前九叔和七哥就老说我,我还不承认,每次都反驳,还跟他们吵架。亏得他们受得了我。”

素珊笑道:“你别往心里去,没多大的事,也不怎么疼,回头用药酒揉揉就好了。”她端起桌上的茶杯抿了一口,满意地点头,“长静庵的茶不错,五娘你尝尝看。似乎掺了些麦子,闻起来有股子焦香。”

沈五娘的注意力立刻转移,从善如流地跟着喝了一口,立刻睁大了眼睛,“真的呢,好特别。我回去的时候一定要问她们要一些…”

她们说了一会儿话,却始终不见碧云回来,素珊倒还罢了,沈五娘却有些急,不住地朝窗外探看,喃喃道:“碧云怎么去了这么久也不见回来?”

“兴许是路上有什么事给耽误了?”素珊不以为然地道:“今儿上元节,路上人多,来回自然不如平时便宜。”

说话时珍珠走了进来,有些紧张地道:“听说山上出了点事,奴婢有些不放心碧云,想和翡翠姐过去瞧瞧。”

“出事了?”素珊悚然一惊,不由得与沈五娘对视了一眼。沈五娘立刻跳起来,紧张中又带着些难以遏制的兴奋,“出…出什么事了?我们也去看看吧!”

珍珠摇头,“奴婢也不知道,听庵里的师傅说外头吵得厉害。两位娘子还是暂且在这里待着不要出去,万一外面有危险,伤着了怎么办?”

素珊点头,“我不出去,我也动不了啊。”

沈五娘这才想起素珊的伤,有些不自在地干笑了一声,“我也不去了,我陪大娘子说话。”她的好奇心再重,这会儿也不好抛下扭伤了脚的素珊一个人跑去看热闹——这也太不仗义了。

珍珠朝素珊行礼退下,走到门口,素珊又想起什么,提高了声音叮嘱道:“多带两个人,万一路上出了什么事也多少有个照应。”

珍珠和翡翠一走,身边伺候的便只有玳瑁一个。主仆几人都有些心神不宁,沈五娘明显看出素珊的表情十分凝重,遂柔声劝道:“珊姐姐别担心,不会有什么事的。我看,就是路上耽搁了。”

素珊脸上勉强挤出一丝笑容,“但愿吧。”

一直到中午,几个丫鬟都没回来,素珊再也按捺不住,坚持要回去。

沈五娘急得要命,拽着她的胳膊道:“珊姐姐你别急,我们好歹问清楚到底发生了事再说。要是山里有什么危险,我们就这么出去,岂不是更麻烦。前些天不是还有传言说景兰山有大虫,是不是大虫又现身了,所以官府封了路,翡翠她们才回不来?”

玳瑁也劝道:“娘子,五娘说得对,还是让林护卫们先去打听打听消息为好。”

“娘子,娘子——”门外传来静一师太的声音,“山下出事了。”

“到底是怎么了?”众人连忙问。

静一师太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气喘吁吁地回道:“贫尼也是刚刚才打听到的,听说山上又有落石,砸到了上山的香客,听说都死人了呢。官府把路又给封了,京城里也来了人,现在正在查。”

沈五娘的眼睛顿时瞪得溜圆,“落石砸死了人?难道是——”她不由自主地吞了口唾沫,“是桂…桂嬷嬷。”除了桂嬷嬷那一行,还有谁从大路上山。对了,碧云半天不回来,该不会是为了赶时间走的大路吧?

素珊明显对这事儿不感兴趣,只一脸焦急地问:“我那几个丫鬟有没有消息?”

静一师太摇摇头,想了想又劝慰道:“娘子不必担心,我仔细问过了,没听说有年轻姑娘受伤。碧云她们应该是被堵在了山脚下上不来。衙门已经来人在查了,不让人上山呢。”

素珊这才松了一口气,又道:“既然她们上不来,我们就下去吧,也省得她们操心。”

她终究还是问静一师太要了瓶跌打酒揉了揉脚,尔后便在玳瑁的搀扶下一瘸一拐地出了长静庵。

下山的时候果然遇着了不少官差,好在身边跟着镇国公府的护卫,过去打了声招呼就通行了。

回了别院,翡翠她们果然都在,见素珊回来,众人齐齐松了一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