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炕是个好东西,雪地靴也是个好东西,可为啥却总是伴随着臭脚味呢?他们怎么就不知道勤快点洗脚呢?还有这鞋。。。

“陛下,我突然想到了一个问题。”

“嗯?你说。”

“这有了火炕,那咱们为什么不能有地炕?您说,若是这大殿地底下也掏空,像是火炕那样排上烟道,那这大殿该多暖和?还有啊,这火炕上下来,若是不出去,雪地靴是不是就有点太热了?那是不是该有专门在这屋子里穿的便鞋?比如地薄些,能接触到地炕热度的那种,或者宽松些,没有后鞋帮子,一脚就能套进去的,若是有那样的,这屋子里没人的时候,走动起来可就轻便多了。”

明明刚才还说着狡猾不狡猾的问题,说着劝谏帝王这样高大上的事儿,怎么一下子,这阿玉就能扯到鞋子和炕的问题上?李世民感觉自己脑子似乎有点不够用了,难道说,他真的误会了?阿玉真没这意思?真的只是因为自己需要,所以才让人想法子的?

想到这个,李世民忍不住重新将阿玉从头到脚的看了一遍,围着阿玉转了三圈,嗯,臭脚也熏了阿玉三圈,弄得他差点闭住呼吸直接窒息了,半响才听到李世民说:

“想的倒是有理,只是这事儿你不觉得太过奢靡了嘛?平白的浪费钱财,耗费劳力可不是什么好事儿。”

“陛下,话不能这么说,能想到这样取暖的,多是臣这样的闲人,而能有这闲钱置办的,基本都是有钱的人家,这所谓的奢靡对这样的人家又算的了什么?花费不多,却能让全家享福,他们乐意着呢。至于劳力?这能有更多的活干,那是让工匠力夫们多了挣钱的来路,他们也一定很欢喜,多挣几个钱,这个冬天许是就能多吃几碗饱饭,许是就能让挨冻的老少多一点取暖的木炭,衣裳,让家人不至于冻饿而死,真说起来反而是大大的好事儿才对。钱藏在家里是生不出崽子的,花出来,或者是让家里钱多的人散一些出去,让百姓多点活络钱,那才是好事儿。”

经济流通什么的,这个太高大上了,和这些人基本说不通,嗯,阿玉就是想说,他自己也不是什么经济学家,实在是没什么系统的理论可以给人洗脑。可从富贵人家散钱,贫苦人家赚钱这最简单的道理上说,还是可以的,而人李世民也能听得懂。想来也一样能达到目的吧。

“巧言令色,不过。。。你说的倒是也有道理。”

确实能达到目的,人李世民脑子好着呢,阿玉不过是开了个头,人就开始联想起了别的,比如那些大世家,若是他们多花点钱,那是不是就能让百姓日子过的更松快些?这或许也能算是劫富济贫?

古代的人一向认为,财富是一条河,总量是一定的,主干多了,那支流就少,相反,支流多了,那主干就少,所以他们常常因为藏富于民还是聚财于国争论不休,而隋朝被推翻,也有大隋国库太富,让世家们觉得这是夺了他们本该有的利益的缘故。

不得不说,这样的经济论调真是有点让人无语。可偏偏,世上大多数人还就吃这一套,你说,如果真要搞什么经济建设,让阿玉怎么整?也就借着这富人穷人说说话罢了。

感觉有些道理的李世民一个挥手,将李承乾和阿玉送到了太上皇那里,陪老人家说话,而他则准备招人过来商量这劫富济贫的大事儿了。那挥手的态度,让阿玉十分的无语,往太上皇那里过去的时候,忍不住对着李承乾说到:

“这是用完就甩?我怎么觉得咱们好像抹布呢?”

得,他问错人了,人李承乾没见过抹布,不知道这东西的具体功用。亏得他还小心了一下措辞,没说出一次性筷子来。

不过太上皇看到他们倒是挺高兴的,乐呵呵的招呼着他们两个赶紧的过来和他打牌。对,还有麻将,这也是阿玉近来的新创作,没法子啊,面对时不时扭着他一起喝酒,一门心思逗孩子玩的太上皇,不给他找点能长时间玩的乐子,那他自己就要变成人家的乐子了,所以喽,麻将就被隆重的推出了,解救了自己,也解救了太上皇,最起码这老头自打有了这东西,吃酒瞎来的次数开始减少了,或许,因为这个他还能多活几年?这个真的有可能啊,若是这样,阿玉这德积的绝对感天动地。

“前几日寻了几个老家伙来打,那帮老小子,居然学坏了,窜起来合伙想挣朕的钱,好在朕眼睛利索,不然还真是让他们糊弄了,所以啊,我最近又想了个新招,专门挑不对付的过来开局,你猜怎么着,嘿,这一个个的立马恨不得咬对方一口,让朕实实在在的过了一把瘾,一日就赢了足足三贯。”

李渊越说越高兴,可阿玉却越听越黑线,一日,三贯?亲,真是没想到啊,和我这样的小孩子来一两文的局还说的过去,您和人家那些家财万贯的居然也来这样的局,不觉得太小气了?这太上皇的名声啊,全让你自己给毁了,抠成这样真的好吗?

不过这让敌对的一起打麻将?这个招倒是挺不错的,果然,这当过皇帝的对于坐收渔翁之利都很有心得啊。

“三条。”

“碰。阿玉啊,你这行不行啊,这都让我碰了三回了。”

因为三缺一,被李渊火速招来的李泰趁着阿玉一个闪神,居然又占了一次便宜,这让阿玉忍不住怒目而视,可转头他猛地又想到了前头李渊的话,对头?李渊这是也看到了李泰和李承乾的问题?

阿玉的眼角偷偷的往老头那里一扫,咦,啥反应没有?难道自己想错了?不过说实话,如今的李泰,可不是历史上的李泰了,或许那想要成为太子,成为储君,将来当皇帝的念头还有,可却未必会像是历史上这样,大家来个你死我活什么的,他已经不小了,在有了阿玉和李承乾明里暗里的提点之后,多少也感觉到了这储位之争下的暗流,所以他即使想,也未必真的动手,即使动手,也未必会那么的没有底线。若是这样说,这对头?或许李渊更多是一种隐晦的警告?对李世民的一种暗示?

不懂,嗯,也不想太懂,他毕竟不是皇家人,有些事儿即使插手也不能插手太深,不然越了界,吃亏的是自己。

这么一想,阿玉立马全当自己什么都不懂的模样,乐呵呵的说到:

“碰吧,碰吧,不到最后,谁输谁赢谁知道呢,倒是你,这样沉不住气,该不是和我亲近,想要提醒我多注意你吧,哎呦,青雀啊,你这么好,我就大度的原谅你上次在我家抢我年糕汤的事儿了。”

“谁,谁对你这么好了,还年糕汤,我什么时候抢过了?别瞎说。”

“嗯?有好吃的?你们两个不孝孙,有好吃的怎么不知道弄点给祖父尝尝?阿玉,朕可是你叔爷爷,明儿赶紧送点过来孝敬孝敬,不然小心输死你。”

嗯?他说的是不是让人误会了?为啥他从李渊的话里听出了想要庇佑他的意思?呵呵,或许这是他想多了?哦,也许吧,唉,在宫里就这一点不好,啥事儿都容易让人想多啊,在这么下去,阿玉觉得,自己绝对会未老先衰,连将来早死的借口都不用找了。

当李承乾的小伙伴34

阿玉做每一件事儿都十分的小心, 每一个小小的推动都前思后想,生怕自己动作太大,惹出什么事儿来, 可问题是, 你这小动作其实惹的事儿也不小好不。所谓的蝴蝶作用真的不是说说而已。

来, 我们细看看啊, 因为阿玉,这从小到大的,到底改了多少,先说最小的麻将,这东西小吧,那就是个玩意, 可问题是这个不起眼的玩意让我们的太上皇乐呵了, 日子过的有滋味了, 酒少喝了,美人少找了, 于是, 身体。。。比历史上不知道好多少好吧,晚死什么的, 绝对是可以期待的。即使最后依然会在那个时间点死,就冲着这心情, 这身体,后期和李世民这父子两个相处的肯定不会太差。而没再自家亲爹这里受气的李世民,对着政务什么的, 肯定会多点耐心,多点细心,这延伸出来的可能。。。你能说没蝴蝶?

转过来我们再说鞋子帽子手套这冬日三件套,这东西大嘛?说实话真是不大,就是那鞋子,拆一双也立马能搞明白,更别说一眼就能看到底的帽子手套了,在这个女红属于女人基本生活技能的时代,这东西不说专利问题了,就是想混个发明人的名头都要靠着贵族的身份,和周围其他人帮着作证明。没法子,仿造起来实在是太简了!流传速度也太快了。然后,蝴蝶也来了,你说这穿的暖和了,那冻病的自然少了,以前每年因为冻伤,腿脚出毛病最终残疾,或者直接早丧的也不在少数,而如今。。。这邀天之幸活下来的,你说这里头会不会有什么能人,天才?搞点革命性的小发明?即使这样的没有,多了这么多人口,那么整体GDP又会上涨多少?大唐战争潜力又会提升多少?没有热武器之前,人多力量大才是真理。

除了保暖三件套,火炕在大唐人口问题上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只是这针对的更多是老人和孩子,这一年的冬天绝对是这些老弱过的最舒坦的冬日了,往年,即使是富贵人家,也不过是皮裘裹身而已,哪有这样的好待遇。想想太上皇最近迷上了坐在火炕上欢快的打麻将,就知道这东西有多受欢迎。

至于水车什么的这个好像就不用说了吧,好在这曲辕犁啊,耕种渥肥啊,阿玉没有一次性拿出来,不然估计不用两年,这大唐的粮食产量就能增长的直接翻几番了。那改变就不可控了。

可即使这样,这小蝴蝶扇的也已经很厉害了,比如说那个著名的释囚事件,史书上是这么说的:

赦死囚三百九十人去岁太宗释死囚归家,限今秋至京师就死。是月死囚三百九十人皆如期至京师,皆赦之。而到了这里呢?人不但是回来了,居然还是携家带口的来的,而这些跟来的人是干啥的?那是来感谢皇帝隆恩的,又是给他们家乡请人做工装水车,又是让他们家人在伏法前能一家团圆,这恩德大的,已经不仅仅是仁义了,已经有万家生佛那么高大上了,他们怎么能不来表示一下?于是啊,我们李世民同学就被欢乐的破财了,不但是大赦了这些死囚,连着家人,每家也赏了一点回家路费。

因为这个阿玉还偷偷的鄙视了李世民一番,当然这偷偷的,不代表李承乾不知道,毕竟阿玉还要借着这个好好的给李承乾洗脑的对吧。

“这也太亏了,你耶耶这是当冤大头有瘾啊,你看啊,来个什么使节,要赏赐,来个感激的要赏赐,在这么下去,那些小国就该靠着赏赐过日子了,你看啊,弄点不值钱的土特产混个什么进贡的名头,一年一次,等着赏赐,哎呦,这日子,这钱也太好挣而来。”

阿玉说这话的时候李承乾很懵逼,脑子不自然的想到了刚到了长安的岭南冯家人,难道阿玉说的是他们?可他们。。。

“阿玉,岭南冯家可不是什么小国,他们。。。”

李承乾还没说完,阿玉就点着脑袋,一脸赞同的说到:

“知道知道,他们不一样,好歹冯家几代人坚守岭南,虽有天高皇帝远做土皇帝的嫌疑,可人家好歹依然承认中原正统,将岭南牢牢的控制住了,没让南面的那些混球占了去,从这个角度来说,赏赐也是应该的,哪怕不是为了冯盎,也该为了冼夫人赏赐重些,我说的是其他的人,比如东面的东瀛,西面的西域,南面的猴子什么的,太好说话不一定会得到感激,还有可能得到人家暗地里冤大头的嗤笑。”

南面的猴子?这比喻太猛,一时李承乾都有些噎着了,可这样的话有没有道理呢?李承乾觉得很有道理,那些人拿来的东西他也一样看不上眼,那水果。。。都快成干了,只能看个大概模样,那动物,养上几日就会集体暴毙。。。当然了,他赞同归赞同,回去还是不要告诉自家老爹的好,不然老爹得气的吐血的,前几日还嘚瑟大唐万国来朝呢,这里立马就让人说冤大头,这凉水浇的有点太猛了。作为孝顺的好孩子,为了自己老爹的身体着想,还是悠着点吧。

不过要说李承乾自己的话,他因为常跟着阿玉做游戏,什么物价啊,什么一日生意挣多少啊,什么算数算计粮草啊,这事儿做多了,不自觉的也染上了几分计算成本的毛病,所以不自觉的就开始想怎么样处理才能不亏本的问题了。

什么?眼光不够远?不够大气?彰显不出天朝上国的气度?不是不想大气,而是不想让人糊弄。展现气度也不是充冤大头啊。成本什么的,他会算,那些小国难道就不会?两下一对比就知道,人家这是一开始就奔着占便宜来的啊。越算越心塞好不。

“算了,这都要过年了,且让父皇乐呵乐呵吧,到了明年,我想法子劝劝就是,即使要赏赐,好歹也看看人家诚意怎么样,不然太傻了。”

呵呵,看李承乾都说自家爹傻了,李世民啊,你这威信实在是堪忧。

当然阿玉破坏的历史事件还不止是这一个,还有一个更加著名的大事件让阿玉给蝴蝶了,那就是突厥颉利可汗跳草裙舞的大戏没了。虽然十二月的时候,李世民依然奉了太上皇去了芙蓉园,去了少陵塬打猎,去了汉未央宫办酒宴,可人太上皇一看到一群老伙计,手就开始痒痒,这饭还没吃完,就已经寻好了牌搭子,等着差不多了,更是拉着人直直的就往安置好的麻将桌--某个大地炕上去,连着李世民招呼都不想听到。等着呼啦啦的一声响,那码长城的大战就开始了,你说,他这时候还记得颉利可汗是谁?

李渊忘了,李世民不在意,那么阿玉知不知道自己忽略了啥?对不住,他也不知道,因为当天他让那几个无良的亲戚兄弟们给灌醉了,亲戚兄弟太多虽然很带劲,可喝起酒来就不怎么好了,那一帮子往常总跟着他到处霍霍的,如今比以往不知道精明了多少,眼见着这么多大人在这里,他们凑过去只有挨揍的份,自然立马自己先把自己整热闹起来,好以此为借口避开那些喜欢逗孩子玩的大人们。

而这么整更不会惹大人干预?没说的,自然是折腾阿玉,谁让这阿玉太聪明,太本事了呢,这样的孩子难得一次出丑,那些无良的大人一定很乐意看,自然也不会来阻止他们了。于是,阿玉倒霉了,十来个人盯着他灌,就是他在本事,在想学段誉逼出酒气什么的,也没戏了,居然这样他还不如一起闹起来,早点全趴下更好呢。

当然了,他在被灌醉之前,还干了一件相当痛快的事儿,那就是,将左庶子于志宁的腰带给弄开了,在众人喝醉推推嚷嚷的时候,于志宁突然衣衫大开,自己踩到自己的衣裳上,直接摔了一跤,出了个丑,惹出了满堂的大笑。

啥,阿玉为啥作弄于志宁?因为这于志宁就是后来逼疯李承乾的几位大臣之一啊。你说他当老师,劝谏什么的确实是职责,也有这个权利,可你动不动的将李承乾和隋炀帝比,和秦二世比,还到处嚷嚷给人知道,你这是什么心?你要一直这样,那倒是也算生性耿直,确实不会说话,不懂这些,可后来呢?人李治要换皇后的时候你怎么就不这么干了?这说明啥?说明其实你啥都懂啊,那就是欺负李承乾这太子位置尴尬呗。至于说什么在家头枕土块,睡凉席什么的,亲,大唐俸禄不少,你这装清贫是不是有点过了?

当然了,这逼疯李承乾的人里头,于志宁其实还算好的了,最过分的是孔颖达和张玄素。前一个是不管何时何地,想到就骂,另一个是你不听我的就是错,遇上这样两个所谓的太子师,李承乾苦的嘴里都含着黄连。也就后来的杜正伦稍微好些,知道用事实劝解,可当时李承乾已经疯魔了,又哪里听得进去。反倒是赔上了自己,陪着李承乾一起倒霉。

阿玉自从搞清楚了这前后关系,一直再帮李承乾想法子,也一直再为将来做准备,这扶持工匠,解说儒家,就是伏笔,对着的就是孔家,想来也足够李世民动摇了吧,至于其他人,若是他们不那么完美了,那贞观十三年之后,那所谓的“搜访贤德,以辅储宫”或许就该换几个人了吧。

当然更重要的是,阿玉觉得,若是他能保证李承乾腿没毛病,那或许也不至于引发李世民强烈的爱子之心,弄上十几个老头围着李承乾转了。

唉,说起这个,也不知道历史上李世民是怎么想的,十几个老头啊,那比几百个鸭子都麻烦呢,这一帮子别以为他们老了,就没了名利的心思,想想将来帝师的名头,他们估计都恨不得将其他人全挤下去,太子全听自己的,好权倾天下,以佑子嗣,那样的激烈竞争,能不采用极端手法嘛,等着太子继位渺茫,夺嫡危机到来,为了在其他皇子身边落后的情况下制造功劳,他们能不使劲折腾李承乾?可以说,李承乾后期的苦,那全是他爹给他找的。

作为李承乾的小伙伴,阿玉的立场是相当坚定的,所以喽,一有机会他就上了,给这些人添堵其实也挺有趣的对吧,嗯,或许,明年他该查查孔家到底有多少地?欠了多少税赋?有多少隐户?万代师表啊。。。

“阿玉,阿玉,你想什么呢?都喊了你好几声了。”

“啊?哦,没事儿,我想着冬天哪儿还能玩呢,咱们这比赛可有些日子没操持了,人心都该散了。”

很多事儿只能干,不能说,这一点阿玉还是知道的,即使他作为太子的小谋士,往日分享的秘密很不少,可这些太长远,还没发生的也算计上,很容易让人当成乱咬的疯狗,他这一点还是很注意的。所以,立马换了一个话题。

“咦,冬天还有的玩?不冻死就不错了。”

“怎么没有,刚才我就想到了一个,咱们可以溜冰啊,可以滑雪橇啊,哎呦,这么一想,我怎么就蠢蠢欲动了呢,这一天天的关在屋子里,人都快冬眠了。”

话题选的好,转弯就特别利索,听听,这就带过来了,太子啊,你还是太年轻了,经验不足啊。

当然,李承乾自己不觉得有问题,他这会儿想的是:咦,真有?还一说就是两个?这下李承乾也心动了,不过。。。

“你说的,该不是还要从头学吧,那样,我估计来的可未必多。”

“不会,一个个都快窝出病了,哪怕是去外头吹冷风呢,肯定也有不少人来,权当放风了。”

啥叫放风?阿玉啊,你的词汇量太多,太子听不懂你知道不?

当李承乾的小伙伴35

公元633年的冬日, 阿玉最终真的是带着一帮子小子在雪地里度过的,开始是因为溜冰,滑雪橇, 还有雪地逮兔子等一系列活动。对于大冬天能不躲在家里, 在外头和小伙伴们一起撒欢, 几乎所有跟着阿玉已经有些混野的孩子都十分的激动。

虽然在阿玉看来, 这一帮子裹着皮袄子,穿着雪地靴,带着雷锋帽,套着大手套的所谓世家贵胄家的孩子,整体看起来,和现代某些乡下野孩子一个造型, 那穿得实在是让人有些辣眼睛, 让人有种耻于为伍的冲动。可你也不得不说, 人家玩起来那是相当的痛快和像样。

像是溜冰滑雪,摔了几次, 一个个就立马感觉到了这个比赛的魅力, 于是呼朋唤友开始制造比赛气氛,这是其一。第二就是创造比赛条件了, 阿玉特制版冰刀鞋,滑雪板这样的必备工具, 都不用阿玉多说,自有各家小厮侍卫十分有眼色的找人赶制,还十分贴心的多制作了不下十来个, 连着礼物,一并送到阿玉家,作为阿玉提供样品的补偿。

等着这两样一齐备,小组会议那么一开,为了给后来的腾出点学习时间,为了扩大比赛人数,为了玩的更有意思,所以啊,这比赛推迟,先来点练习赛什么的,就十分理所当然了。

你说,和这么一帮子玩都玩出了套路,玩出了层次,玩出了谋略的一帮子家伙在一处闹腾能不痛快?反正阿玉是觉得相当痛快的,几辈子了,他这童年,少年,从来没有过的这么肆意过,或许这就是纨绔子弟自古不绝的原因?

只是可能是老天爷对阿玉这日子看着也有些妒忌,所以啊,这样的肆意时间并不长。这边正是比赛还没开始,大家伙儿还处在练习赛的时候,某一天,好好的让所有人都喜欢的运动就变了味。。。

事情是这样的,某日孩子们因为滑雪需要一定坡度的问题,新寻了一处好地方练习,可不想却正巧遇上了大雪天发骚/情跑出来赏雪吟诗的某家耶耶。你这看到也就看到了吧,可偏看到的这个某家耶耶脑子十分的活络,联想里十分的丰富,从这滑雪板,雪橇,猛地就想到了草原行军,想到了冬日粮草运输,想到了。。。

于是这游戏猛地就变了味道了,一次次的,被激动的大人们喊着演示,给无数的人呢看了一遍又一遍,随后又被拉着开始当什么教官,教导十六卫的兵士怎么使用。。。

“唐五郎,你家耶耶。。。这脑子也太快了吧,难道是因为作诗没做出来存心转移话题的?”

唐五郎是谁?那是唐俭第五子,唐善识,豫章公主的驸马,今年十五岁,正等着那比长乐还小一岁的豫章公主赶紧长大。作为驸马中的一员,阿玉对于他一向挺照顾,为啥?因为大唐的驸马不好做啊,李世民十几个公主,除了早夭的,近半的驸马最后因为谋反案给牵连死的,剩下的。。。夫妻和顺的也稀奇,因为大唐公主娇蛮跋扈那是出了名的,养面首的也不是一个两个,你说说,这当驸马当的,可怜不可怜?

对着拥有这样可怜人生的唐善识,阿玉能没点想法?可怜什么的,就算了,贵族什么的,婚姻这东西更多是一种政治资本而已,没啥好说的,不然房遗爱这史上最大绿帽王的帽子,也不会在当时戴的那么不在意了,连着帮着站岗都出来了,这是为啥?因为他根本就没把这高阳公主当媳妇看啊。

像是这样的属于政治生物的人,他们看重的是在这联姻中李世民表现出的政治讯号问题,难道你们就没发现?李世民基本是我信任,所以给你家脸,让你家儿子娶我家闺女?这是李世民用强硬的手段,用联姻,将世家贵胄进行强行的分割,制造亲皇派,人为的制造全新的政治派系。。。

阿玉站在历史的高处,从迷雾中审视根由,再从现实中细细揣摩,两方结合,所以他如今看的,或许比大多数人都多,都清楚。而看清楚了,对着唐善识这态度。。。想想他老爹忽悠颉利可汗的本事,想想他们一家子七兄弟,搞得和葫芦娃一样的庞大数字,阿玉就觉得,不对他好都有些浪费交情。

而阿玉想和一个人套上交情实在是太简单了,就凭着这一次次的游戏比赛,凭着兜兜转转的关系。。。从他自认李承乾小谋士开始,到如今让唐善识成为比赛常驻人员之一,这速度快的。。。更要紧的是,居然没有一个人感觉吃惊的,感觉有问题,你说阿玉这本事啊,千年的狐狸装聊斋啊,装傻像啥。

恩,又扯远了啊,咱们再来说这会儿,看着前头一伙子在阿玉来前,差点成为长安害虫的超级纨绔,瞬间被镇压,被迫转为教官,不得不屈服,不得不干活的憋屈样,阿玉都忍不住为他们默哀一分钟,而他能作为兄弟帮忙的,就是相当不客气的对造成这一系列悲惨事件的唐俭的儿子,发泄一下不满。

啥?对着唐俭?他不敢啊,那可是能把人突厥给玩死的牛人,他这样的小卒子还是省省力气吧。更不用说,这会儿已经连着李世民都来了,他更不可能自己送上门去挨踹对吧。

不过于此同时,他对于唐俭的脑子也迅速地点了一个赞。

“你别说啊,你耶耶不说,我这还真是没想到,咱们玩耍的东西,居然还有这么一个用处。不过北面都是大草原吧,这真的滑的动?估计也就那雪橇还能凑合了,用马拉着,比轮子更实在,不用担心陷到雪窟窿里。”

“我耶耶诗词还是不错的。”

“恩?”

这个。。。牛头不对马嘴?

“我回答的是前头的问题,我耶耶不至于因为做不出诗转移话题瞎说,所以我想,这东西肯定对北面有大用,对了阿玉,北面。。。不是有阴山什么的嘛,怎么你说都是大草原呢?你从哪儿听来的?”

阿玉能说他是卫星地图看的吗?不能啊,这年头地图都是军方机密档案,向导都是属于技术人员,他能说啥?

“我听北面来的人说的。北面的羊毛毡子可是好东西,放炕上最是保暖,前儿刚买了好些。”

“羊毛毡子?那东西味道可不怎么样,一股子羊膻气,你怎么受得了。”

“且,这你不知道了吧,这东西是他们没洗干净,和他们说好了,先煮上三回,翻晒上两回,在和处理皮子一样揉一遍,这么整干净了再做,立马啥味道都没有。不过是多给几个钱,那些突厥人愿意着呢。”

说起羊毛阿玉的眼睛又亮了一下,不过最近他这折腾的有点多,这事儿还是不插手的好,有他这么一个提醒,想来总有聪明人会想到的,即使没有什么羊毛衫,羊绒衫的,光是铺在火炕上的垫子,估计就顾邹李世民做文章了,即使李世民不会做文章,等着到了明年,提点一下李恪,让他当个商人皇子什么的,也是一条路,还能避免些有的没的事儿呢。

阿玉想的很周全,不过既然话这会儿不能说明白,那么自然扯开话题就很重要,所以啊,对着唐善识,阿玉重新开启的侃爷模式。想把羊毛什么灰飞了,可这一开口,他自己也吓了一跳,这是怎么说的,自己最近真的跌钱眼里了?你听听他说的是啥?

“北面好东西还是挺多的,比如室韦人最善养牛,契丹人最善养马,黑水靺鞨人捕貂最是拿手,你说我们这要是专门和他们交易这个,能成不?(嚓,怎么说着说着,又说到国家经济策略上去了?哎呀这忧国忧民的情操啊,真是操碎了他这一颗小心脏。)听说他们也来朝贡的?应该关系不错吧,你耶耶和他们熟悉不?咱们弄点来试试?唉,你说这世上怎么就没有一本将这大唐各地都讲述一遍的书呢。”

到了最后,总算是扯到了地图上,勉强倒是也达到了目的,顺带还能畅想一下地理学家李泰的名头,是的,等到贞观十二年至贞观十五年,我们的李泰同学就要编写《括地志》了。至于目前嘛,大家先嘴上说说吧。

虽然只是嘴上这么一说,可这猛然被放宽的眼界,远大的钱景依然让唐善识心动了,不仅仅是他心动了,刚巧走过来的李世民也心动了,嚓,他怎么没往这方面想,光顾着开疆拓土了,光顾着让人臣服了,怎么就把钱的事儿给忘了呢?其实这做生意一样也很不错对吧,挣钱是一方面,更关键的是,最起码这样一来,交流多了,派人过去洗脑也容易些。

至于挣钱,那绝对是顺带的,他绝对是不与民争利的好皇帝,只是可怜他的国库,要是早想到这法子,乘着别人不知道,抢先来那么几次的话,如今这钱粮该是多少?他还用一天到晚赏个人都扣扣索索的?自家那宫殿也早就能修起来了。嗯,现在似乎也可以啊。。。用试探的借口?或者借着军方绘制路线什么的走上几次?抢先做上几笔,应该也能攒下一笔钱吧。。。

“臭小子,知道的还不少嘛。怎么以前都没听你说过懂这些?”

人吓人会吓死人的,好在阿玉耳朵灵便,说到一半就听到了脚步声,也还好他没说什么大逆不道的话,没诽谤君上的心思,不然这日子还怎么过?

“哎呦喂,姑父啊,你这吓人的本事越来越大了,我这还小呢,胆子也不大,你这样。。。真吓出毛病来,以后我可怎么为国尽忠,为您尽力啊。”

阿玉的后脸皮虽说如今也算是朝野闻名了,可当这这么多人的面,和皇帝打趣成这样,还是让不少人想要翻白眼,偏偏他们今天一出来,皇帝就说了,在外头自在些,别弄得太张扬,本是表示一下亲民的姿态,可。。。如此一来就像是给阿玉背书了一般,弄的几个想说阿玉一顿的都不好说什么。

“行了,少糊弄朕,你的胆子要是小,这世上就没胆子大的人了,连脚上套个冰刀都能想得出来,还胆子小?来,和朕好好说说,这挣钱的点子你是怎么想的?”

说起阿玉的脑子,李世民那是相当有信心的,看看这孩子出孝以来干的事儿就知道,这绝对是个聪明孩子。虽然很多聪明基本都用到了玩上头,可不能否认,奇思妙想确实挺多,而且还多是很有用的。

当然这所谓的有用,也有等级之分。溜冰也好,滑雪也罢,在李世民看着,玩耍的功能更多些,至于实际用处。。。最多不过是以后冬天在北方打仗,多了个可以出其不意的法子,可这雪橇就不一样了,看看这运货的速度,李世民就一阵的欣喜。他似乎对未来远征高句丽多了几分信心。

再想想那雪地靴,想想火炕。。。好像北征。。。因为这个那个的实证比较多,所以李世民对着阿玉也更看重了几分,而人看重了,那么对于阿玉说的挣钱自然也更相信,更上心了些。

“这是要抢生意?那不成啊,姑父,你已经抢了我不少生意了,在这么下去,哎呦。。。君子动口不动手。。。别打,我说我说还不成嘛,这样打脑袋,我会变笨的。”

可惜,阿玉就不是那会乖乖配合的孩子,看看,那眼珠子一边往后头跟来的大臣里扫,一边敷衍着,这是啥意思?这是信不过这些人?你要真信不过,也别做的这么明显啊,你这样让皇帝怎么办?让你说还是不让你所?这混球,就会将人顶在杠头上,怎么就这么坏呢。。。

“赶紧说,别用你那龌龊的小心思看人,这些都是你的叔伯,还能真抢了你的生意不成?”

咦,你这是抢还是不抢啊,果然,皇帝的疑心病啊。

当李承乾的小伙伴36

对于生意怎么想?阿玉能怎么想?当然是越多越好了!特别是在他家经济条件还停留在贵族底层的阶段, 你说阿玉能怎么想?他家就剩了他一个,又是刚得了男爵呢,为了多给自己添点底气, 阿玉觉得, 挣钱这样的事儿也要绝对的放到首位。

至于李世民的问题?好吧, 其实他心里很明白, 李世民要他说的是有关于国家层面的经济,可这是他这样的一个孩子能说的?还当着这么多大臣的面?这和当面鄙视人家是败家子不会挣钱有什么区别?这是让他得罪人吧?

天才为什么早夭的多?别说那些什么慧极必伤的鬼话。真正的原因,往阴暗缘故里头去想,你就能破解大半谜题。别以为阿玉胡说,细看那些所谓的天才,后期发力的基本都长成了, 早年就名传天下的基本全早死了, 这已经很说明问题了好不。反过来说, 不懂得自我保护,不懂得藏拙, 找了人妒忌给害了很正常, 寻常人都免不得呢,高调的天才妒忌的人更多, 下的黑手自然也更厉害了。

可俗话说的好啊,形势逼人强啊, 看看,拍脑袋的大招都出来了,您想指望皇帝替你着想?那简直是做梦, 没法子只能漏点口风了。

“有钱总比没钱好,这事儿还用说?姑父啊,你得这么想,虽说如今我也是个男爵,有俸禄,有田产的,可家底。。。早年我耶耶病的厉害,为了吊命,家业几乎都花空了,如今。。。家里这么多人还要靠我吃饭,娶媳妇养孩子的花销也得早些准备。。。”

“去去去,你小子,朕是和你说这个了?别糊弄我。行了,先说这边牛,你说说,若是你,这牛的生意怎么做?”

挨了打这小子说话都这么含糊,李世民脑子一转,就想到了点什么,当然了,他和阿玉没能心有灵犀,什么早夭之类的是不会想到的,毕竟这所谓的性命相关也不是对自己,敏感度自然差了些,只觉得许是真有什么不好在外头说的理由,这才这么含糊。所以口气上也温和了好些,还特意选了单个的问题,好来个点到即止,不损了自己的面子。毕竟是个不错的皇帝,没有不达目的就死犟,不管人意愿的臭毛病。这一点,阿玉对他相当的满意,没白亏了自己喊得那些姑父。

“牛?室韦缺啥就用啥跟他们换啊,多简单的事儿,?再不济还能请人直接来做工,比如太子那个养猪场,请上两个室韦人就挺不错,听说他们养这个也挺在行的。”

太子跟阿玉相处的时间不短了,对于阿玉的脑洞,他相对的也比较能理解,可即使在怎么理解,一时脑子也有些转不过来。所以,即使看着自家老爹,还有那一群老头都皱着眉头,想问,又怕丢脸的纠结表情,也没多大的反应,眼神放空的只顾着自己琢磨。

一边用东西换?一边再请室韦的养牲口好手来大唐做工?前头一个他觉的或许他有些明白,按照阿玉那种思路,或许在他看来这是变相的把室韦人的领土变成了大唐的牧场。只是后一个。。。

“你想到了什么?”

后一个还没来得及想,他爹就已经凑到了他身边,看着他爹那样,呵呵,太子突然也有了那么一咪咪的优越感,看看,不明白了吧,让阿玉一句一个多简单给顶在杠头上,上不去,下不来,难受了吧。

微微抬了抬自己还有些瘦弱的胸脯,太子充满了自信的将自己开头的那部分想法给说了说,然后也很上道的对自家老爹说道:

“后头那个,儿子还没想明白,这小子,最近不知道是不是被抢的太多了,别扭的很,说话太不利索。”

若是太子全知道,皇帝啥也不知道,这。。。玩笑就开大了,李承乾如今也不是那什么都不懂得傻孩子了,自然知道分寸再说了,他也确实还没来得及想对吧。

李世民不愧是当皇帝的,一开始没想出来,那是被限定到了固定的范围内,如今给儿子一点,刹那间思路那么一开,立马就明白了阿玉的意思。

“这小子,脑子确实不错。你说,那些室韦的人来了长安,在这里做工生活,时间长了还会愿意回到北面那穷苦的山林子里去吗?”

“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这些人只要不傻估计就不会回去了。等等,耶耶啊,你的意思是,将人都吸引过来?倒逼着那些人自己提出内附?”

“不仅仅是人吸引过来,俗话说杀鸡骇猴,千金市马骨,事实上这都是一个意思,那就是做出个人人都看得到的范例来,然后坐等对方的反应。你说,若是室韦,因为和咱们亲近,一日日的日子好过了,甚至最后主动的要求内附了,那他们隔壁的契丹,靺鞨,奚族人,会怎么想?会不会带动他们,也变得亲近起咱们?若是这一片都成了咱们的势力范围,不管影响力有几成,那以后这高句丽。。。”

李世民是一定会打高句丽的,对于这个国家,只要是参与过早年隋朝东征的,都没好印象,甚至可以说比对着吐谷浑都讨厌。隋炀帝也算是个手腕不错的皇帝了,早年在西域,宴请西域三十六国那波骚操作也是相当有水平的,不动一兵一卒,不声不响的,就打通了商路,获得了西域小国的拜服,这样的皇帝,你说,在隔着室韦等四个部落的情况下,一般没什么事儿,他何必死盯着这高句丽不放?一次次的,直接将自家天下都被霍霍的后院起火,却依然来了第三次征高句丽?

因为实在是被调戏的太狠了,实在是咽不下这口气啊!你猜怎么的,人高句丽就仗着你京城离着远,这边没啥驻军,他就大动作没有小动作不断地,侵占属于大唐的田地矿产什么的,甚至还有杀人的。一次两次的,开始隋朝察觉了,不过是谴责,警告而已,以为是百姓之间自己的纠葛,可等着时间长了,发展高句丽就是个癞皮膏药,属于道歉诚恳,具体不干的那种,那能不火?合着是当我们不存在,那前头的道歉什么的算啥?瞎糊弄我们的?

大国皇帝臣子都上火了,那还有什么可说的?直接打吧,是的,一开始的时候,全国各世家门阀那都是支持征高句丽的,毕竟人高句丽那边人参什么的,还是不错的,皮子也厚实。。。有利益就有行动力,不然杨光也不至于开始的时候那么顺当了。

可等着两次败仗打下来,不单啥没挣到还倒贴了好大一笔的众世家开始心疼了,觉得这事儿太亏了,开始想着赶紧收手止损。可问题是,挑头出去干架的是皇帝啊,你们能收手止损,那他呢?不说国库里头的消耗问题,就是这面子,那也不是说下来就能下来的了?若是真下来了,那天朝上国以后还有威信?更重要的是,高句丽这赢得这场战争的手法太过猥琐,不打上几拳头,给他个好看,隋炀帝觉得,他晚上睡觉都会被气醒的。啥,为啥?因为他们用的是投降策略。

什么叫投降策略:你看啊,这边城快破了,撑不住了,他们就立马推出个人来,表示要阵前投降。隋朝的大将一听这个?哎呦这个他可不能做主啊,不行得赶紧的告诉皇帝,于是这仗不大了,光顾着送信了,等着一来一回一个月上下这么一过,这边刚有消息,那边高句丽修养好了,然后他们立马又换了个说法,说是投降的只能代表个人,不能代表全国,他们拒不承认,重新打过。然后拖着拖着,拖到了冬天,高句丽利用天气优势战胜了大隋。。。

你说遇上这样的无赖,这仗还怎么打?让人给涮了杨广能咽下这口气?若是真能,那他不是皇帝,而是乌龟了,所以啊,憋着气的隋炀帝,为了和高句丽干架,直接破产了。

如今虽然不是大隋了,可问题是这里经过那一遭的人不少,气不过的也不在少数,就是世家,其实也被高句丽的无赖震惊的吐血了好几个,这么一来你说这高句丽能不打?就是别人能忍住了,将这苦果自己吞了,李世民也不能。隋炀帝就是再不好,那也是李世民的表叔,即使推翻了大隋他们老李家参与的最起劲,可好歹是亲戚,在报仇雪恨这事儿上,老李家还是挺积极的。

所以啊,一看这雪橇,李世民的脑子就不由自主的往高句丽上靠,那什么北面?什么西域,哦,对不住,脑容量有限,没空想这个。他这会儿想的是,利用这个,能减短多少运送粮食的时间,是能节省多少运输的交通工具。等着阿玉一说室韦,一说契丹什么的,他脑子里闪的又是这几个地方的地形图,和他们同高句丽的具体接壤位置。满脑子都在这东北角上谋算着。

作为李世民的儿子,即使李承乾日常对着老子有些害怕,政务上因为避嫌也不敢多问,可该知道的却绝对都知道,别忘了还有那个皇后在呢,他能不清楚?所以这里;李世民嘴上那么一叨叨,李承乾的眼睛就跟着猛地一亮,跟着那么一想,也激动了起来。

“父皇,那些人常年在北面生活,比咱们肯定更耐寒,地形也更熟悉,那若是到时候请了他们一起作战。。。咱们能省多少事儿?”

“恩?请他们一起作战?”

“对,给钱,给粮食布匹,给他们要的东西,然后让他们替咱们打仗,这样咱们能少征召些府兵,能少运送点粮食,能。。。”

能的东西太多了,经历了这么些年的乱世,如今的大唐人丁数量可不怎么地,能用花钱的方式,减少人口损耗,那绝对是相当的划算,从长远来看,还能达到消耗东北少数民族的丁口,巩固中原人口优势什么的。如今的李承乾,这算计起来,已经有了六成阿玉的影子,这一点或许李承乾自己都没有察觉到,不过他家老爹察觉了。就在这刚刚,挺儿子说起那一句省事儿的时候,李世民眼睛闪了一下,然后就笑了笑,全当身忙都没听到。继续听着自家儿子明显有些缺德的想头,边听边笑。

他是该笑啊,他的太子,早年曾发愁,生于深宫,长于妇人之手,会局限了眼界,多妇人之仁,可如今。。。挺好的,他的太子,已经懂得了什么叫利益,什么叫权衡,什么叫算计,这样的太子。。。虽说对上老子,手法稚嫩了些,可在外头,已经能糊弄些人了。至于学了谁什么的,他应该听到嘛?听到了又如何?那是他的太子最好的朋友,而人家这点影响又不是引着太子学坏,他何必讨人嫌?

至于什么叫对上老子?别以为他不知道,这太子为哈凑过来这么快?还不是因为怕自己这个老子欺负了阿玉?害得他吃不上好吃的?说起这个,哎,特别是李泰,每次自己和阿玉说完话,都能看到李泰在么门口等着,都顾不上和他这个当爹的打招呼,就屁颠屁颠的跟着去吃好吃的了。

虽然有些酸,感觉儿子长大就不可爱了,和他不亲了等等,不过这是外头,这么多大臣。。。自家儿子自家疼,就是给太子面子也不能太过分对吧。

“太子。。。”

“殿下,《孙子兵法》开宗明义,首言“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身为储君,岂可轻言站端?殿下,温良恭俭让五德兼有,才像一国储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