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说百户的心思阿玉知不知道?那肯定知道,可他要的就是这个打头的名分。只要干了,即使实际好处少了,可在上头那里,他的名声指不定又能上传一次。如此一来,这万历。。。

当然更关键的是,他若是记得不错,明朝灭亡除了天灾人祸之外,瘟疫也是个大问题,后期连着几年,京城爆发鼠疫什么的,可是清空了近半的人口呢。若是这清理沟渠,违章什么的,锦衣卫能看到好处,你说,这城市卫生能让这帮子敲骨吸髓的整出什么样来?估计评选世界卫生城市都够了,如此一来,鼠疫还有可能发生嘛?

阿玉觉得,这妥妥是一举数得,能造福百年的大举措啊!想想都觉得自己积德!即使让锦衣卫占了好处。。。那也值得。(没好处就是阿玉也不会干对吧!人皆如此,人之常情啊!)所以他答应的十分的利索。

“唉,我听大人的。对了,那人手。。。”

“放心,一定给你挑几个好的,顺带。。。多找几个军余,那些老油子你还小,未必镇得住,正好借着这个机会,培养点自己的人手。”

明明是不想出亲信,又有观望的意思,不想多给人扯上什么麻烦,愣是让这百户说的好像多为阿玉想一样,这水平真心不一般。而阿玉呢,那笑的更是老实加腼腆。

“唉,我听大人的,对了,要是人手紧,我家隔壁就有不少和我一样的锦衣卫子弟,大人。。。要不我找他们?”

“行啊,找上三五个,这活不轻松,这样不错。”

阿玉满意了,看铁虎几个的活有了,即使不是正经的力士校尉,这军余是补上了,那也是有一点子基础钱粮的,再说了以后也能优先补缺,这多好。

当然百户也满意。看,多老实的孩子,多本分啊,梯子递的多好,还解决了那些没活的锦衣卫子弟的问题,百户笑的越发的亲近了。狐狸对狐狸,你说百户有没有察觉阿玉的心思?呵呵,你说呢!

当个合格的锦衣卫8

现代人都知道, 工作想要快速出成绩,形象工程最容易,想要挣钱, 房地产拆迁办最容易, 所以啊, 阿玉选了这么一个活儿其实真的是相当的不错, 又容易出成绩又有实际的好处,想想都觉得美。当然,活虽然好,可没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光靠锦衣卫三个字混,那也不成, 前头就说了, 分给阿玉实验的地盘上官不少, 一个不小心,就容易让人惦记了去。真要出点子什么纠纷, 就阿玉如今的咖位人脉, 上头可不会保他。

好在这一点在阿玉这里同样的也不存在问题。加上新招来的,包括铁虎在内, 一帮子和他差不多大的锦衣卫子弟、军余们,本身就很珍惜这难得的有可能让他们多挣钱、早补缺的机会, 所以阿玉的活干的那叫一个漂亮。不过是半个月的时间,那整个南街就来了个大变样。

“这才几天啊,看看, 这里就干净了这么多,那些沟渠每日一次,都有人清扫干净,什么臭味都没了。”

“可不是,往日上下朝的时候,这边那个挤的呦,都没法子说,如今可宽敞了,要我说,那些斜搭出来的棚子什么的,早就该有人收拾收拾了。不然那样下去,这路面都快占完了,看着就塞得慌。如今这样才对,这场面,可算是有了皇城气象了。”

“听说,这是个锦衣卫小旗领队干的?”

“我也听说了,就是那个。。。”

“哦,听说那家伙的爹是暗探,死在了外头。”

“要这么说,给他点好处也算合适,到底也算是为国捐躯的忠良之后了。”

“确实,才十来岁,就有这样的本事,不算白瞎了他爹这一场用命博来的富贵。”

就像是阿玉想的那样,他的这些工作才有了点显目的模样,立马就引起了不少官员的瞩目,而在这瞩目的同时,他的名字也一点点的开始为人所知。虽说因为皇帝私自出宫,还崴了脚之类的,不一定每一个人都知道。他这小旗的官职明面上的理由也十分的正当,被不少人以为是正好万历皇帝遇上了,知道了他爹的死,所以给了一点加恩什么的,所以重视度有限。可到底,阿玉还是用自己的方式重新的将自己的名字,在各位大人的心里加深了一定的印象。这对于阿玉今后的生活,工作都有不小的好处。

比如说锦衣卫的头头们就对他印象很不错。不说这拆迁什么的,让上头看到了多少能增加收入的法子,光是这街面的治理,就绝对让锦衣卫在外头的名声好了不少,最起码让一些相对比较中立的武官们觉得,锦衣卫还是有能干正紧活儿的人,也是能干一些实事儿的对吧。

就是老百姓也没因为阿玉的各种措施觉得有什么不好,因为阿玉做的相当有水平。就说这街面清理吧,是,阿玉是收钱了,还是每家分了大小等级,收了不少的清洁费。可这收了钱他很坦然的让这些商家住户什么的,看到了这钱花在了什么地方。他请了几个这街面上最穷困人家的劳力,在每日清理清扫,让每一户人家家门口都变得整洁了,你说这清洁费有没有道理?能花得起钱的都是体面人,体面人就没有一个不爱干净的。所以这笔钱,他们出的没怨言。

至于拆迁什么的,违章这个事儿,真说起来,是那些搭建的人没理,因为这些地方都不在地契范围之内啊,以前没人管是你运气,这有人管了,你还能说不?再说了,阿玉办事儿挺有条理的。

在拆迁这个之前,先在城南面最穷的地方买下了一片地方,让人起了联排的十来个四五间屋子的砖瓦小院子。等着这小院子搞定了,再反过来寻了这街面上最苦的一些人家,用置换的手法,将这些人家都给迁了过去,吃下了一片的地皮。啥你说不乐意?有新房子住,还明显比自己的破屋子结实,有谁不愿意的?远点怕啥?都是穷人,再富裕的街区,也不比好房子吸引人。最起码冬天不会漏风,下雨不会漏雨了对吧。

等着这一步走好了,阿玉再用这地皮,重新整出了四五个两进大小,有十来间屋子的院落,转头再去寻街面几个中等的有些不够住的人家,让他们用补贴差价的方式,再次置换。这一次比上一次还容易,因为没有跨地区,人们接受程度高,又有几乎扩大一倍住宅区域的诱惑,这收钱收的飞快。等着差价一结算,嘿,前头那一波建房子的费用出来了。

啥?前头垫钱?是,有一点,不过阿玉是锦衣卫啊,能给点定钱,那就已经是很讲究了。剩下的拖一拖,收了这一波的钱在给也是正常的。甚至因为阿玉速度够快,做工的人又是连着在两进院子里做活的,愣是就没感觉到阿玉资金的问题,这时间差打的,铁虎都快看傻了!

等着一次次的置换之后,阿玉手里的地皮就成了沿街的几处靠近店铺的院子,反过来再将这些院子卖给前头店面不够用的商铺。。。什么叫空手套白狼?哦,这不算,阿玉最前头有垫付的,不算空手,可这老母鸡变鸭的速度,还是让知道内情,帮着点算的铁虎满脑袋的汗。

他和阿玉从小穿开裆裤一起长大,从来不知道这小子算账的本事居然这么大,想想最先那些垫付的钱,那最南面地皮钱,那才几个钱?如今呢?这能卖给几家铺子的房子又值几个钱?反正差额真心不小啊!

这钱是一回事儿,在反过来说阿玉的活计。这么一兜转,八成的店铺店面不够的问题解决了,那违章的事儿,人家还能死扛着?都做到这么贴心了,什么都替你想到了,你再不给面子,那就不是锦衣卫欺负人了,而是你相当钉子户了吧。这真要闹起来,锦衣卫占着理,可真就能把人怼死还没人说半个不字了。

阿玉因为时间差,价格差的缘故,速度飞快的将这违章什么的给处理干净了。因为处理的漂亮,很多人都以为,只怕阿玉在这一路的布局中,为了干好活计,为了争脸,那银钱上只怕是要倒贴,即使不倒贴,这清理费收上来,大半也得贴进去。

可实际上呢?凡事跟着他的每一个人,哪怕只是个帮闲,也在这半个月里挣下了不下一两,军余什么的,直接就有2两,至于百户拨过来的,像是铁虎爹这样的老实头一样的三个正经校尉,那就更多了,直接就是5两一个人。至于阿玉自己?呵呵,50两,这就是他的收获,至于上头?他还是很懂道理的,作为百户直属的小旗,他不用给总旗上供,那就直接给百户大人80两,至于再上头?那就和他不相干了,管百户大人往上分多少呢。

当然了,这个事儿阿玉自己虽然干的不错,可也不能不顾及锦衣卫内部的团结问题,别百户一个高兴,下个全部干起来的命令,那可就把别人给坑了。要是惹的别人眼红妒忌,那到时候吃亏的不是被强拆的百姓就是他自己,实在是不划算。

所以事先也和百户大人说了,这拆迁什么的,都是一次性的,挣多少钱要看地段,毕竟不是每条街的人都有钱的。像是他这一次能刮出油水,也是占了这地方商铺都不小,有实力吃这个宅子的光。其他地方,想在巡城御史的眼皮子底下,不闹出大动静的干好这活就不错了。

挣钱的关键还是要放到这街面清理的活上,除了给两个扫街清理的,一人1两的月奉,其他收上来的都属于锦衣卫,这可是长久的好处,就说他这南街,一个月怎么也能有15两的出息,除了他们小旗自己的那份,每月能直接上供给百户5两。

别看这钱少,你要想着,这只是一条街,这要是百户下辖的每一条街都这样呢?那这每月能多多少钱?反正百户大人不过是脑子转了转,算了一下地盘里的店铺住户什么的,立马就满意了。

而大人满意了,自然这下属五条街,十来个胡同的街面清理的活计就都划拉到了阿玉的手上,这某百户环卫所所长的职位阿玉稳稳的就到手了。甚至于还有其他锦衣卫开始和阿玉套近乎了,为啥呢?因为拆迁的事儿啊。

他们本身自己有活计,有油水,对于街面清理的肉吃不上,倒是也没什么可说的,总不能反过来和阿玉换吧。有清闲坐着喝茶,就能轻松得到一月一次的孝敬,他们可看不上那闻着臭味的辛苦钱。所以对于阿玉得了这么一个活没什么眼红。

可在不眼红,对于外快还是看重的。这拆迁的事儿即使只是一次性的,那也是钱,能不想挣?只是看着阿玉这操作,这些大老粗们实在是感觉很挠头,怎么看怎么玄妙,所以喽,为了钱,这些脸皮厚的能和城墙比的,一个个都开始来套近乎了,想从阿玉这里弄点诀窍出来。

这个说我和你爹是老交情,那个说我们是老邻居,反正什么关系都出来了,全没了当初阿玉爹走的时候那种冷漠,就差没有上门认亲戚了!这样的热情你让阿玉这么一个人设是聪明乖孩子的怎么应对?

阿玉很好应对!他一直都知道,政治这东西,从来都是妥协的艺术。而想要顺当的往上走,那么团结大多数,就是关键的一部分。作为一个曾经当过帝国宰相的阿玉,拿出三分的社交实力,立马就想这帮子全给安抚了。顺带的,还让跟着他的铁虎爹他们,成了抢手货,安插到其他队伍中,开启了新的拆迁大挪移运动。

至于这么干的好处。。。阿玉获得了这个百户所几乎所有人的笑脸,破除了他突然成为小旗之后的隔阂,站稳了脚跟。嗯,顺带还获得了工匠们的礼物,周围卖砖瓦等小商贩的回扣等等。此外跟着他的人也因此获得了外派的外快,对阿玉忠心程度加三个点。

最最关键的是,因为这一块蛋糕的做大做强,已经引起了其他百户所,甚至隔壁千户所的注意。阿玉被其他百户所,千户所请教,扩大影响力,已经近在眉睫。为将来升迁什么的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最最最关键的是,因为首倡,阿玉的名字再一次的被人送到了宫里,万历皇帝重新想起了这个热情的,有点手艺的阿玉。。。

当个合格的锦衣卫9

去过北京故宫的, 对于紫禁城有多大概念应该挺清楚的,那么明朝的皇城有多大?和清朝的有什么区别?嘿,这个搜一搜你就会发现, 那真是不能比啊, 在明朝, 故宫这部分, 只是整个皇城的六分之一。不说别的,那什么南海、中海、北海,就是皇城内的一部分,正德皇帝和嘉靖皇帝最喜欢的西苑知道不?就是这地方。甚至这所谓的海子,可以说是和故宫一起东西并列,作为整个皇城的核心的。

咦?不信?其实仔细看看这地名就很清楚了好不。虽然东安门西安门的, 这会儿找不见, 东西皇城根街的两个地名还不能说明问题?至于北面, 地安门这个地名妥妥和□□相对应的,还能不明白?

扒拉一下地图, 看看二环的面积, 再看看这皇城占地,老实说, 皇宫的占地面积真心不小,阿玉有时候都忍不住嘀咕, 这比老李家都奢侈了,明明那边才是贵族出身,这是个和尚当家, 怎么差距就这么大呢?

咳咳咳,说远了啊,回过来说阿玉,皇宫大,有一部分原因是包含的衙门多,几乎是将所有和皇帝有关系的衙门都给囊括了,除此外,像是锦衣卫这样的亲军,住的地方也紧挨着皇城,作为皇宫的最外围的屏障。如此一来,阿玉的事儿能这么快就被皇帝知道也就不足为奇了。谁让阿玉家作为锦衣卫世家,从祖辈开始,就和人皇帝当邻居呢对吧。

万历皇帝再一次知道阿玉,回想这个人只用了三秒钟,从这个角度来看,阿玉绝对可以自豪了,这存在感杠杠的。

“那个秦玉。。。是了,就是那个会治跌打损伤的锦衣卫是吧。”

看看,还说他爹为国尽忠什么什么的,弄到最后,对皇帝来说,记忆最深的依然是救驾。

“是的,秦玉当了小旗之后。。。如今不单是他所在的百户所征大力推动拆除违章和清理街面的事儿,就是其他几个千户所也开始跟进了。下头几个小崽子们说,咱们皇城根附近的几处胡同巷子的,瞧着就比以往干净宽敞。。。那些银子倒是也不都是他们自己拿的,下头新添的清理沟渠的,多是贫寒人家。。。”

作为一个能干的奴才,皇帝感兴趣的人,那他就要比皇帝更感兴趣,不把人祖宗十八代一并查出来,那都是不合格。所以喽,这里皇帝刚问了个开头,那明显属于內侍的太监就吧啦吧啦的,将阿玉最近干的事儿全给倒腾出来了。就差没有将阿玉挣了多少钱给一并算了,这详细程度,不说别人怎么的,反正皇帝听着挺满意的。

“这事儿办的不错。那些大臣总说锦衣卫横行京城,弄的天怒人怨,前阵子还有人弹劾,说锦衣卫巧取豪夺。如今看来,那些弹劾实在是有些牵强附会,不收银子,不收银子这街面能整理赶紧?商税商税碰不得,如今难不成连清扫大街的钱都想国库帮着给?哼。。。”

皇帝的联想力那绝对不是常人能揣摩的,看看阿玉这事儿,明明是整理街道,搞了一点子形象卫生工作,可到了皇帝这里,立马就能联系到商税上,由此可见这皇帝对于商税的问题有多纠结了。

他这里纠结,那边内侍听着却感觉胆战心惊,忙不迭的开始劝阻。

“哎呦,陛下,可不敢多说了,这商税的事儿。。。连着张阁老不也没法子嘛,咱们。。。”

“嗯?。。。”

一个侧目瞪眼,将内侍的话全堵在了肚子里,可同样,万历皇帝自己心里也十分的不舒坦。老实说对于张居正,万历皇帝心里那是不怎么舒坦的,毕竟相权过大侵犯的是他作为皇帝的皇权,小的时候不懂这些,能不怎么在意,等着他大了心里还能没点疙瘩?所以啊,历史上在张居正死了两年之后,才会有剥夺一切官职最终抄家问罪,全家饿死的惨事儿发生。这是皇帝放弃了庇佑,让张居正的仇家趁机报仇了的结果。

可人不怎么感冒,对于张居正的变法,万历其实还是看得到好处的,也知道张居正为什么这么做,老实说,若不是张居正,这大明的财政最起码提早五十年奔溃,更不可能有万历三大征的出现,这些功绩说白了,那全是金子银子堆出来的。

可为什么最终这一条鞭法还是人亡政息了呢?一来是万历皇帝对张居正的别扭心理导致了他在不能超越张居正政绩的时候,下意识的不想承认和使用,以至于让利益被侵占的其他人钻了空子,二来也是这朝堂上能像是张居正这样,用强力的手段推行这一法令的人太少,以至于被翻盘了。

若是能坚持下去,甚至有所发展,比如商税什么的弄上来点,比如那什么摊丁入亩提早出世什么的。那即使后来小冰河什么的麻烦再多,这国内的乱子怎么也不至于那么大,更不可能给后金有南下的机会。

甚至想的美好一点,说不得反过来还能利用这天气的问题,让后金那些旗人在关外冻死个大半什么的。为啥后金那么热衷于南下?因为北面实在太冷太难熬了呗,不然怎么也不至于年年折腾对吧。

好吧,又扯远了,再说这里,皇帝又一次想起了阿玉,自然而然的对于出宫就起了心思,想想自己今儿似乎没什么事儿,心里有感觉有些不痛快,索性就换了一身的衣裳,带着贴身的两个人,又一次出宫了。

而就在他出宫的档口,李太后那里自然也立马就得到了禀告,太后想了想,忍不住对着边上的内侍说到:

“别说是皇帝了,就是哀家,听着你们说,那大街上如今的变化,也想看看,看看是不是真的变利索了。还记得当年刚进京的时候,没见过什么市面,总觉得京城繁华。可这时间长了,回头想想,那大街上确实也有不妥当的地方,不说那沟渠没人清理后那味道,一到夏日是如何的难闻,只那街面,商铺挤吧的,走路都费劲。要这么说,这大街确实该有人管管,那孩子倒是个有心的,这样,明儿你去一趟,嗯,也别用哀家的名头,让武清伯去,赏那孩子十两银子。”

“太后娘娘仁慈,这赏的可不小,寻常人家,都能舒舒坦坦过上一二年了。”

“你呀,别当哀家什么都不知道,就他如今这身份,还缺这几个钱?不过是表示那么一个意思,让他知道知道好歹,以后也能更尽心些。唉,没了张师傅,皇帝身边。。。总该在培养出几个得力的人来。”

能当上太后,李氏也同样不是简单的,听听这话,就知道多有远见,也怪不得历史上将儿子吃的那么死死的,还得了偌大的好名声。

另一头万历走出了皇宫,重重的吐出一口气,只觉得刚才还有些憋闷的胸口突然畅快了几分,心情也变得好了不少,挥一挥手,让内侍在前头引路,慢慢的往南面走去。

“果然是宽敞了,看着就让人心里舒坦。”

“可不是,陛下,您看那儿,那一边正在拆的两处宅子,往日是最穷苦的几户人家合住的大杂院,听下头的小崽子们说,这地方,那秦玉是打算全部拆了,种上树木,搭建个亭子,专门给路人避雨遮阴用的。对了,还有这边,这一处正在上瓦的,是一处茅厕。嘿嘿,说起来这秦玉也是个秒人,居然说这附近走街串巷的路人什么的,平日没处上茅房,这才随意。。。弄得街面臭烘烘的,若是建好了,这街面还能更干净些,就是卖粪肥都能多得几个钱。。。还有那儿,街前头那一处新建的地方,那是大澡堂子,听说还分什么男女,您说,这澡堂子大老爷们去也就罢了,确实不错,省了家里折腾。可这大姑娘小媳妇的,哪个会来?很多人都说,这秦玉啊,那是跌进了钱眼里了,恨不得每一个路过的都收上几个钱来。”

那内侍许是也在宫里呆的无趣的很,这一出来那嘴巴就没停过,当然了,即使再怎么想嘚瑟,作为内侍,一个宫里白骨堆里爬上来的人,也一样知道什么叫分寸,知道怎么样才能投上头所好,而不显得自己嘴碎。听听,一会儿这个,一会儿那个,说的全是秦玉的八卦,听得万历皇帝嘴角难得也露出了笑来。

“这家伙,挣钱确实有一手啊,这买卖虽说听着就觉得匪夷所思,可细想还真是少不得。更关键的是,他这些买卖全是新起的,没和周围的商家起半点的争抢,如此一来,一上来就已经保证了无人挤兑,这样一来即使挣得再少,也能细水长流,也算是给这锦衣卫多了条财路。”

“还是陛下看的真,可不就是这么说嘛,老奴听说,这澡堂子看门的,就是锦衣卫的人,说是。。。这澡堂子也能算半个听记?还说什么寻人。。。老奴不懂这些,不过听着估计是人多嘴杂的意思,若是这么说,到确实也是个探听消息的好地方。”

什么不懂,这内侍不是也有自己的东厂西厂嘛,那不也是玩暗探的地方?这会儿说这个十有八九就是探听皇帝的意思,若是皇帝也觉得这法子不错,指不定隔上几日,这东厂也该开澡堂子了。

皇帝能不知道他的心思?东厂,真说起来,那就是皇帝平衡锦衣卫权限的产物,对于他们的争抢,皇帝心里门清的很。所以他只是看了那内侍一眼,什么都不说,就带头走了。

还能说什么?有本事你们自己干啊!他权当不知道。嘿,这水平!不亏是当皇帝的,连着这样的底都不漏,要下头自己揣摩。为啥这么干?因为万一出事儿,甩锅方便啊!别忘了东厂和锦衣卫之外,这巡城御史也不是吃素的。谁知道那群靠着嘴巴吃饭的会寻出什么借口来抨击呢。

“看看,那是哪个秦玉?”

才走到大街上,老远的,皇帝就看到阿玉在一边和人说着什么。皇帝乐了,自己这随心而至,却一来就碰上了,这说明啥?说明这人和自己缘分不浅啊,嗯,这一身衣裳穿着,比上回看到的时候精神不少,说话的神情瞧着也挺干练,再想想这小子最近干的事儿。。。果然,自己就是个伯乐,这是发现了千里马了。

当个合格的锦衣卫10

所谓养成什么的, 即使是皇帝,也一样会有兴趣的,特别是养成一个属于自己的武将, 那就更有兴趣了。有这样的想法, 万历皇帝绝对不是第一个。往近处数, 他的伯爷爷正德皇帝就是其中的最佳代言, 想想正德驻扎边境的时间,想想他一死,江彬的遭遇,想想就知道如此强势的能秒灭权宦,镇压宁王之乱的正德,所拥有的力量就在武将。

若非又是亲自上战场打仗, 又是子嗣不旺的, 让文官希望一点希望都看不到, 这天下哪里轮的到嘉靖这一旁支来继承对吧。

万历皇帝这会儿感觉自己当了伯乐的自得心思,虽说还没往这养成什么的方向想, 可那种自己慧眼识珠的成就感却已经开始在心里发芽了。顺带的, 直觉也告诉他,这事儿他干的十分的漂亮, 长远必定有好处。至于好处是什么?。。。不好意思,这会儿万历皇帝还只是个20岁的年轻人。

再怎么接受帝王教育, 再怎么天资不凡,也没有妖孽到修成精的地步。领悟依然需要时间!

不管是不是领悟吧,反正作为被万历看上有养成兴趣的阿玉, 这会儿是妥妥的有福了,看,皇帝大大这不就让人去招呼他了?能和这大大的金大腿再一次碰上,那绝对是大机缘,不说和皇帝交谈中能获得多少好处吧,最起码在耳目遍布的锦衣卫和东厂里头,阿玉的名字立马就会被重视到一定的程度,最起码在有麻烦的时候,这些政治生物在阿玉不影响他们利益的情况下,那是只会交好而不会下手挖坑了。

“哎呀,那个,您,嗨,我还是直接问吧,您是武清伯家的亲戚?”

被万历皇帝传召,在新建好的街边小凉亭里落座的阿玉一上来就十分“坦诚”的表示自己好像猜出了万历的身份,偏偏这猜的说不上准,这让万历还没说一句话,那感觉就相当的爽啊。

一来是感觉自己看好的这个小锦衣卫脑子确实不错,才这么几日的功夫,就从自己的接连好运中看出了本质,很值得培养。二来也感觉自己这微服的事儿做的很周全,看,这样近距离都没发现,那等着以后突然知道自己是皇帝,一定很有趣。三来是觉得自己这赏赐的东西没白给,从这小锦衣卫亲近,羡慕,崇拜的眼神中,获得了高人一等的优越感。

三个因素叠加,这万历原本对着阿玉已经渐渐有些忘却的欣赏就这么又涌了上来,难得和颜悦色和阿玉说起了闲话。一会儿是问他这街面治理的想法,一会儿是问如今这锦衣卫的生活,两个人说的那是相当的热闹。

就是边上的内侍,因为自家主子心情不错,看着阿玉的眼神都带上了几分笑意。作为一个不可能和自己在内宫争宠的锦衣卫,张诚对于阿玉那是没有半点的排挤,相反还隐隐的有了几分那阿玉当臂助的心思。

为什么会这么想?你想啊,太监在外头是啥名声?在想想为啥冯宝能在内宫权势如此之大?说来说去,内外勾结什么的,才是保身立命,在宫中长久的基础啊。作为皇帝的大太监,张诚也是有追求的。他,张诚,也是想成为第二个冯宝的。

万历和阿玉的谈话当然不可能一直在那么一个小亭子里,为了能交谈时间长一些,有利于自己在皇帝心中加深印象,阿玉装出十分羞涩的模样,说是药亲手做菜请皇帝这个大恩人吃饭。这一下子可真是戳到了万历皇帝的软肋了。

作为皇帝,是,他是吃这御膳珍馐长大不错,可同样的,也因为是御膳,那滋味。。。想想红楼梦里一道茄子要几十只鸡来配的滋味,大家就该知道皇帝对于普通菜肴的认知度了,呵呵,基本没试过。再加上。。。老实说这年头请人吃饭还亲自动手做的,一般二般的人还真是干不出来。所以哪怕是好奇,这也让阿玉直接勾搭到了皇帝的兴趣,直接一路把人领回家了。

哈哈,这下子,上头该傻眼了吧,不是什么人都能请了皇帝去家里做客的,也不是什么地方都能让皇帝放心吃饭的,那么这么一对比,阿玉在皇帝的心里又该是什么样的地位呢?这真是个大问题。

那些鬼鬼祟祟的在后头跟踪观察,探听消息的人怎么想,阿玉是不管的,他这会儿全部的注意力都放到了万历皇帝的身上。这个皇帝不是李承乾,和他没有总角之谊,他也不再是世家子弟,从身份上就差了好大一截,所以阿玉特意展露的都是属于武人,属于锦衣卫子弟的一面。豪爽,大气,能干,精明,再加上一点子小聪明。

“你识字?”

阿玉家简陋的只有一个小院子,还是明显刚翻新的小院子,这个万历皇帝已经早就从张诚嘴里知道了,可是看到阿玉家摆放的书籍,却还是大吃了一惊。这年头武人读书的可不多,而相识锦衣卫这样,不,或者说像是阿玉这样的锦衣卫底层读书,那就更少了。由不得皇帝不意外。

“啊,下官小时候身子不好,父亲生怕以后不能习武,袭不了差事,所以就让下官读书,想着再不成,打点关系,混个文书什么的,也算是能挣口饭吃,不想。。。说到底咱们武人,还是干自己本分的活计更拿手些,读书。。。读的再好,人家也不认啊。”

不动声色中暗示自己读书其实还成,只是文武隔阂,所以没的选,一来是展露几分自己的本事,二来也算是埋下一个伏笔,文武不和,才能让皇帝放心大胆的用对吧。平衡什么的,阿玉也是相当懂的。

“你倒是个有才的,如今锦衣卫中不少人家连着习武都有些荒疏了。”

别以为皇帝在宫里就什么都不知道,这太平日子久了,文恬武嬉他在一次次的出宫中已经看得很是清楚。更不用说还有张居正了,那家伙虽然权力欲望是重了些,可在教导皇帝的事儿上也确实挺用心,对于这个国家的问题,给皇帝分析的也算是透彻,让万历皇帝看清了不少的本质问题,所以这万历后期才能不上朝就掌控全局。

“也不能这么说,大多数人都是好的,只是。。。公子,你也知道,如今兵丁粮饷克扣的厉害,真正到手的,连着明文规定的一半都不到,一个个的饭都吃不饱,日日为生存发愁,自然也就没有了用心练武的心思。”

再怎么想要抱大腿,该说的总是要说的,这武人身份可是他这一世的根本,怎么能让皇帝留下这样的印象?所以即使在院子里不住地洗着菜,忙着做饭的准备,阿玉这嘴巴却没停,净说些“真话”。当然分寸也是要有的,不能让人尴尬反感对吧。到底这是人家国天下,说武人待遇不好,变相的也是说人皇帝不行对吧。

“说起来,其实这些年还算是不错的了,前些年。。。我爹曾说他还没办差的时候,家里就我爷爷一人的粮饷,要养家里四五口人,每日晚上饿的睡不着,要起来喝水才能躺下,那更苦。从这个上头来说,张大人也算本事人。才多少年,这国库听说就多了不少的银子,可惜了,人没了,眼见着以后日子只怕未必能继续这样好了。”

“你说的是张居正?你们都记着他的好?他可是文官。”

听到阿玉说张居正,万历皇帝本能的皱起了眉头,眼神也带上了几分锐利。即使如今他还没有给张居正定罪抄家,可这并不能说他对这个曾经夺了他不少皇帝权利的宰相有什么好感。

“是啊,文官,不过他也算是文官里头有见识的,对武人也算宽容,为人。。。虽说奢靡了些,在国事上倒也算公心颇重的了,最起码比那些装傻充愣,啥都不干,只知道捞钱的强。”

对于明朝,汉人的最后一个王朝,阿玉从来的第一天就有心扶一把,而这切入的角度时机等等,也揣摩了许久,所以即使看到自己的金大腿有些不悦,他也能权当没看到,低着头自己说自己的,尽力往皇帝感兴趣的,能听得进去的角度展开。

“那你说说,他怎么公心重?其他人怎么捞钱?”

听着阿玉也不是说张居正全盘的好,只是相比较觉得还成,万历皇帝心下那种不快自然就少了,与此同时对这个明明处在最底层,却操着阁老心的笑锦衣卫来了兴趣。他也觉得其他官也没几个好的,只是不知道阿玉这么个孩子,都接触不到朝堂,又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最起码他给国库找钱了呀。这就是公心!至于其他人。。。咱们不说别的,就说这税赋的事儿,举人就开始免税这个大家都知道,这是国朝重视读书人的表现,可那些读书人。。。公子不是咱们锦衣卫的人,或许不清楚这里头的关窍,那些读书人,只要一考上举人,那是全村全族的都去投献,将地都放到那举人的名下,如此一来,你说,这国朝几百年,多少举人?少了多少税?听说有些地方,如今都没税可收了。”

“没税可收?”

万历有点傻眼,他知道有隐匿田地的,知道有虚报的,可却从不知道有没税可收的。确实,就是张居正自己也是官僚集团的一员,是被投献的人之一,他即使在怎么为国谋财,也不可能将这都说透。你说一条鞭法?那是清理隐匿田地的,虽然也清理出了不少无证土地,可这依然绕开了举人以上的官员家不交税的敏感神经。不然你以为他能推行多久?到底不是皇帝,真联合起来造反,他也压不住的。

“那,徐阶徐阁老知道吧,他家据说有三十多万亩地,全是免税的,可实际上他自己才多少?七成都是投献来的。。。。。。”

好容易能让皇帝知道知道这下头到底税赋成了啥样的阿玉那话匣子一开,就有些收不住了,突突突的,就差没将朝廷中那些大臣的老底都给掀了,听得万历皇帝那脸,一阵红一阵白的,张诚都担心再怎么听下去,皇帝会不会直接气晕了。

嗯,其实他自己也挺气的,真是不听不知道,原来这国朝的土地都快让这群满嘴仁义道德的君子们全分光了啊!就这样,居然还说他们太监贪财?到底谁更贪?张诚心里一阵的鄙夷,干瘦的胸脯都挺直了几分,自觉自己突然好想干净了好些。嗯,对着阿玉也看着顺眼了好些!

老话说的好啊,国家兴盛,那就是文官不贪财,武官不惜命。这小子明明是武官,贪财不算大错却还能知道国家财税的重要,可见比那些文人都更实在,忠义。

“一条鞭法。。。这棒子混账,前些日子居然还说什么一条鞭法苛责了百姓?呵呵。。。真是贪心不足,这是连着隐匿的部分也不想放过了。”

皇帝的思路和寻常人真是不在一个频道上,这里还说田税的事儿呢,那边他就想到这里去了?这跳跃的可够快的,当然了,阿玉对于这样的情况也有经验,跟着跳起来很利索。

“若是说苛责。。。这也未必都是虚话,一条鞭法中税赋折银这一条,其实却是有点问题,张大人许是南人,看多了银子的便利,觉得百姓用银子缴纳税赋很容易实在,却忘了我大明地广人多,还有不少的北人不在这便利之内,那边可不如南面收成好,也不如那边挣钱容易,就是银子,市面流通也是南面多,北面少,如此一来,他们每次交钱,换银子都成问题,常被一些放利钱的利用时间差,高放低收,吸取血汗钱。。。”

阿玉这饭做不下去了,就这么一个田税,这么一个一条鞭法,愣是让他在万历皇帝面前狠狠地解释了一通南北的差异,讲了一通各处田地的丰收数量差额,讲了各处地主田庄的大小数量等等。就差没列出一张表格给万历皇帝看了。

这一通的解释,万历皇帝听进去了多少,信了多少,暂且不知,但是皇帝看向阿玉的眼神,那是妥妥的惊喜满满啊!

“你居然知道的如此清楚。。。这些消息都是从哪里看来的?可是有人告诉你的?”

坏了,说太多了,皇帝起疑心了吧!阿玉惊醒了,他刚才有点太激动,差点以为那是李承乾呢,说话怎么就不知道留几分呢?不过说都说了,这关总是要过的,

“我家世代是锦衣卫,这周围住着的也一样世代锦衣卫,探听消息的,做暗探的,奔走各处办差的,什么样的人没有?一家哪怕只听一点呢,整合起来,也能有三成的消息了。若是在结合咱们京城周围的情况一对比,还有什么不知道的。咱们干的就是当帝王耳目的活计,平日里对这些最是上心了。”

这一说,皇帝果然心下疑心少了几分,确实,锦衣卫的职能里头有一条就是,要搜集全国各地的物价,上报给皇帝,以作皇帝执政的参考。阿玉虽然没细说,可万历却已经明白了他消息的来源,甚至对于阿玉没说具体的探消息的内容,还感觉阿玉这人嘴巴还算是紧,知道涉及宫内,不能外露,对着自己这样对他有知遇之恩的,也只说这些外头都知道的,可见是个本分人。

这样一想,皇帝看向阿玉的眼神又多了几分亲近,让边上的张诚看着都羡慕,只觉得这小子运气来了。

“是了,这消息灵通上,锦衣卫确实最具优势,啊,对了,你这饭什么时候能做好?。。。”

这是不想说这个话题了?哦,那就不说吧,今儿他说的,其实已经足够多的了,若非这里他自信,耳朵灵便的已经探听清楚没有人偷听,他也不至于放松了警惕,说这么说。只是。。。这张诚。。。这太监不至于通报消息给文官吧!若是那样,自己可就成了那些地主阶级的死敌了。

嗯,看他这听到文官田产那么多的妒忌样,应该不至于。太监嘛,小心眼的多啊!

当个合格的锦衣卫11

被皇帝催饭?这待遇。。。好吧, 阿玉其实也挺有经验,所以他不过是愣了一下,随即就露出几分不好意思的模样, 用湿漉漉的手抓了抓脑袋, 然后就加速操作了起来。

越是自认聪明的人, 就越是喜欢憨厚的性子, 像是万历皇帝这样的也是如此,看到阿玉露出几分大孩子般的羞涩尴尬,心情也忍不住好了几分,哈哈的笑了起来,手指还不住的点着阿玉那被自己弄得有些湿漉漉的头发,和张诚说起了笑话:

“看看, 看看, 这是要自己把自己弄成落汤鸡吗?”

“到底是个孩子, 再能干,也免不了毛躁。”

张诚这话是给阿玉上眼药?不这是帮他呢, 作为一个十三四岁的孩子, 眼光独特,消息灵通, 能文能武,手段本事还不凡, 这样的人太完美。而完美的人,即使皇帝会用也会带上警惕和戒备。

所以张诚上来就给了个毛躁的破绽,你看, 才这么一说,那万历皇帝的眼神就又温和了几分,由此可见当皇帝的,这疑心病不是一般二般的严重。

作为耳朵灵便的武林人士,阿玉自然听到了张诚的话,心下对这个帮忙的太监立马点了个大大的赞,心下更是琢磨什么时候还上这一份人情。什么?这是太监?呵呵,阿玉和太监打交道的经历多了去了,要说小宝那也是混过太监的,对这个群体,他比一般人更认同几分好吗。

更重要的是,从这张诚的话中,政治敏感度不低的他已经琢磨出了这老家伙的心思,而他对这样的结盟也没有拒绝的意思,所以喽,还人情什么的,也可以理解为一次相互配合的试探。如实真的默契还成,那这样的相互帮助绝对是对阿玉十分的有利,他为什么要拒绝?

“公子,看,红烧肉,酸辣鸡胗,爆炒猪肝,焖菜心,怎么样,我做的还成吧?”

“咦,味道果然不错,你这手艺可以啊。”

“一个人过日子,不会做饭,那岂不是要饿肚子。对了,我做的不少,另外还分出了一份,装到了提篮里,您看,是不是一并带走?也好孝敬一下老夫人。放心,热一热,这味道不会差。”

“有心了,不过你也不用这样麻烦,留着自己吃吧,没得我这吃了不算,还兜着走,太不讲究了。”

“那啥,我这还是孝期呢,您这不拿走,我也。。。呵呵。”

“哦,合着,这是让我帮着解决剩菜啊!你小子。”

吃的满意的万历皇帝嘴上说的好像挺不高兴的,心里却对阿玉这孝心点了点头。因为阿玉已经穿着锦衣卫的衣裳在外头办差,皇帝一时半刻的,还真是忘了这孩子还在孝期的问题。所以来吃饭也好,说话也罢,没有半分忌讳的意思。

可事实就是事实,若是事后,皇帝在想起这一点。心里能不嘀咕?一方面知道人家不知道自己是皇帝,所以忌讳少些,另一方面对于自己走进丧家的事儿感觉十分的晦气,如此一来,对于阿玉孝期的各种不符合规矩的事儿,势必要夸大了来看,很可能刚树立的好印象立马就飞灰了。

但是如今呢?阿玉主动地提出了这一点,还用做好的荤菜都让万历皇帝带走,孝敬老夫人什么的。这感觉立马就不一样了。对于因为不知道身份而走进丧家这一点,万历皇帝多了几分理解,对于请客都记得守孝规矩的阿玉,也更多了几分好感,觉得他这是办事儿灵活,做人感恩,还有底线,懂规矩。

“听说,原本经历司是想让你守孝后再去上差的?阿玉啊,说说,你怎么想的?”

“没怎么想啊,忠孝不能两全呗,不是连着张大人当初也一样因为国事,没有回去守丧嘛,这样的多了。更不用说,那,公子,我当你是自己人,说话直一些,您可别见怪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