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有外来求学的, 不是关系户,就是天分特别好的。即使是天分特别好的, 那基本能识字的多半几代往上肯定也是士族中的一员,人脉,名声, 都值得投资的,那你说,还收啥钱?能过节过年的送点礼就不错了。这也是为啥,古代的师生关系那么铁的缘由之一,这里头的投资,不是一点两点,不感情亲密些,都还不上这份人情啊。

话题有些扯远了啊,反过来说阿玉的学堂,这个学堂收的孩子,除了那个顾三的儿子,其他几个,其实也多是附近小士族人家的孩子,家里没有族学,只能靠着父传子,母传女这么一点点的,言传身教的教导,若是没有阿玉开学堂,或许他们也就一直这么下去了,甚至在战乱,跌宕,波折中,或是沦为寻常百姓庶民,或是彻底消失。因为传承,也是有风险的,一代代的,若是没有惊才绝艳的任务人物,一个小世家中零散的几本书籍,实在是犹如烛火一般的缥缈。只要丢失那么一本半本的,那这。。。这个时代,知识太宝贵,书籍太难得了。

可如今呢?阿玉的名声在这附近已经是相当的响亮,接连有名士上门,即使阿玉自己不说,那些依附于他的农人佃户等,也会在外头宣传,为自己长脸,显摆一下自家的底气。

而能让名士拜访,阿玉的学问且不去说,有一点却已经可以让这些小世家的人肯定了,那就是阿玉这里书籍肯定是不缺的。

我们学过很多勤学的典故,比如那什么凿壁借光,程门立雪之类的,由此可见,求学,借书读真的很艰难,如此情况之下,当他们知道这个他们认为有很多书籍的秦家郎君居然想开一个学堂,那真是欣喜若狂有没有?虽然他们对于阿玉的年级依然保持了一定的怀疑,对阿玉的学识也没有亲眼所见,可在同一时间,他们就做出了最迅速的决定,那就是将家中的长子送来,哪怕是听错了消息,哪怕这阿玉只是个沽名钓誉之辈,好歹借着这几个孩子的年级,能背下一二本书回去,让自家的书房多一些能读的书。

是的,理由就是这么的简单,简单的阿玉一眼就看了出来。谁家送到他这样一个没有教导学生经验的新学堂的学子,是送十来岁的孩子的?一看就知道基础已经很齐备了,摆明就是来看书的嘛,他又不是没经历过,他这个原身,早年也不是没去别人家蹭过课。

只是他能拒绝嘛?不能啊,一来他本身的目的就不是给孩童开蒙,二来这些人代表的是周围和他们家以前类似的,小世家的圈子,即使他已经大踏步的往上走了,也不能不讲究些旧日的乡里情分吧。还有第三,这些人既然来了,阿玉觉得,怎么也不可能就来几日,只要有时间,他就不信,不能将他们教导成自己想要的模样。即使再不济,理念再不通,好歹他的那些书籍,总能流传出去,多几个人家传承,就多几分扩散的希望对吧。

所以喽,阿玉直接就来了一个来者不拒的架势。只要你来,他就收,不单如此,还将自家做的,如今已经在上层有些名声的纸张免费提供给他们,由着他们抄写书架上,阿玉整理出来的,足足有近三十本的各类书籍。

这可不是以往的竹简?也不是什么书帛卷轴,而是正正经经的,一本本缝制出来的书册,一本都能有往日十来卷竹简的知识量了。而且里头不但有这个时代的书籍,也有他整理后一些有关杂学的书,甚至连着史书,像是史记之类的,都已经靠着他的脑子,默写出来了好些。虽然这依然不够全,毕竟阿玉默写什么的,也需要时间渡边,可就是这样的东西,如今即使在一些大世家都未必齐全,这么一算这里吸引力有多大?知识量有多广?

人和人之间的交往,很多时候都是相互的,阿玉这样的大方,这样的体贴,即使本是抱着这些书来,只想着抄书的大孩子们也感觉有些不好意思了。觉得自己是不是占便宜占的有些太过分了点?想想以往他们去求书读的艰难,对着阿玉那真是一万个感激。

那不好意思了,心存感激了,这事儿该怎么办?自然是上课的时候多用点心,多听话些些。当然这里也有他们自己的小心思,和对阿玉的认同。他们以前不知道,如今来了才发现,这先生真心不一般,别的不说,这琴棋书画什么的,就十分的厉害,往日他们在自家只能知道些基础的东西,在这里,得到阿玉系统的教导之后,他们的水平那真是蹭蹭的往上涨啊,想想以后自己出门和人交友什么的,也有了点可以装/逼,装高雅的技能,一个个高兴的都快傻了。

而学了这些副科,装备自然也不能拉下,于是连跟着阿玉学怎么自己制作琴箫什么的,都十分的积极。因为这个能省钱啊,这年头,这些东西可不便宜,属于高档次,高消费的艺术品,一般人家看都未必看到,买都买不起。如今能自己制作,省了多少花销。还有几个实在的,脑子活的甚至想着,以后学好了,指不定还能当礼物送人,节省大发了。

至于那些圣贤书籍?作为一个后世科举都考了无数次的牛掰人物,阿玉的解说,分析,讲解,那真的,直接能甩这个时代的所谓学子好几条马路,每一句话都能说出四五个可能来,很多还是他们从未想过的角度,甚至还能用实际情况作为分析案例,这样的教学能不吸引人?

阿玉可是能教导出举人的大拿,即使他的教学方式,和这个时代的人比起来,似乎死板了些,套路了些,可同样的也系统了些,透彻了些,如此一来,这些人不过是学了不到一个月就感觉到了自己学识的增长。

若是在加上阿玉还总是能从一些圣人言论中延伸的借鉴到各种兵书,史册中,极大的开阔着学生的见识,结合当今的实事又能分析各种政策的利弊等等,当这些学子一个月满,休假回家的时候,各家就发现了,自家的这些孩子,从精气神上就已经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且还再不住的往更好的方向发展。

这年头求学有多难,那真是谁学谁知道,如今他们发现,这本不过是想抄书的那么一个地方,居然真的有名师?还明显很可能是天才一般的名师(看年纪就能看出来的对吧,这么个年纪就这么厉害,这要是在多几年呢?那又该是什么样的名声?)那还有什么可说的?赶紧的,将自家其他孩子也往那边送啊!不逮着机会,赶紧的送进去,等着那秦郎君名声传出去了,求学的人多了,他们可未必挤得过那些大家族。

有些有远见的甚至还暗暗的吩咐自家的孩子,赶紧的,抱紧了秦郎君的大腿,关系处的一定要亲近。为啥呢?你想啊,这样的名师,以后不可能不收其他弟子,大家族的人也不可能错过这样的人,如此一来,将来这秦郎君的人脉该是如何的广泛?这弟子又该是什么样的身份?若是能和这老师关系好,和未来的同窗关系好,那以后想做官岂不是容易很多?若是能出一个官,那自家这小世家。。。指不定哪天就能翻身了。

这世道再怎么战乱频繁,再怎么纷争不断,也总是不缺这样的实用主义者,更不缺那些有眼光的投机者,老话不是说了嘛: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所以啊,到了这一年夏天的时候,阿玉的学堂里已经有了不下十五个学子,还是大小不一,课业不同的学子。让阿玉以往的大课计划彻底泡汤,重新开始分班教课,一瞬间,阿玉感觉,自己好像一下子回到了早年在白米山当夫子时候的模样。

这样也好,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他这也算是为文明传承出力了对吧。阿玉自我感觉相当的不错,觉得自己十分的高尚,没人的时候,自我调笑时还忍不住臭屁了一把。哈哈,而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有一个他等了好久的好消息,终于也来了。

“郎君,郎君,夫人,夫人,有喜了。”

吧唧,阿玉手里的书拿不住了,直接落在了书桌上,而阿玉的脸上也在听到的瞬间露出了灿烂的笑容。来了两年了,终于,等到了这个让他心口石头落地的喜讯。

“好,好啊。”

是好啊,他从一过来,就已经有了媳妇,可这生孩子的速度却没能赶上,这是为啥?一来是因为初糟劫难,一时顾不上,二来也因为妻子年纪小了些,身体还因为逃难有了几许寒症,需要调理。这些在别家不算什么大事儿的情况,在阿玉这只有三十年可以浪费的情况下,真的是很让他叹息。好在到底他也算是个名医,好歹他还有不错的耐心,所以今天,他终于获得了收获。有了子息,哪怕不能一举得男,对他来说,也算是让老秦家,在这个时代,生根发芽了。这样一个差点在战乱中破败的小世家,在这新生中必然迎来新的光芒。

“告诉枝嬷嬷,不对,让春嬷嬷去,好生的照顾,该怎么做,她最清楚。哦,对了,家里的事儿,让微娘也学起来,也是个打孩子了,正好分担一二。”

“唉,唉,这些有老奴呢,倒是郎君,赶紧的,去给祖宗上香啊,让祖宗保佑,保佑夫人生育顺利,保佑秦家延绵不绝,子孙繁茂。”

“对对对,这个一定要的,我一会儿就去。对了,奶公的那个什么兄弟,不是说已经没了,只剩下个侄子了吗?上次说是要接来的,送来没?”

“快了,托的是顾家的人,听顾三说是咱们消息一去,那边就帮着收拾了,早就出发了跟着他们家送货的船一并过来,估计就这几日就该到了。”

“好啊,看来老话果然不错,积德积善,果有福报,咱们为奶公辛苦一场,让他家不至于。。。如今秦家也得了益了,这福报,这福报来的真是贴心的很哦。”

即使高兴,到底不是第一次当爹,高兴也就是那么一瞬,随即阿玉还有心情顺着喜讯,为自己刷一把善名。你别说啊,这说法如今还真是有市场,比如福寿叔就相当的吃这一套,狠狠的点着头,咧着嘴说到:

“可不是,郎君做的都是善事,自然该有如此福报的。上苍都看着呢。”

劝人向善,无论是哪一个时代,似乎永远都不会落伍。只不知这话传出去,阿玉又该制造出多少涟漪来。嗯,最起码这学堂的学子们是一定会受到影响的,看,已经在窃窃私语了有没有。

作为阿玉的弟子,阿玉家是不是兴盛,人丁是不是旺盛,对于他们,其实也有一定的利益关系。若是阿玉这侯爵能代代相传,作为侯爵弟子。。。这好处不用说似乎也能想到的对吧。做官肯定比其他人容易不说,将来早朝堂也能有权贵庇佑,如此一想,或许他们是除了秦家老人之外,最为阿玉高兴的一群人了。

“恭喜先生。”

“先生大喜啊。”

“哈哈,同喜,同喜。。。”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执迷不悟的明明 10瓶;纤维喷雾 4瓶;古典的彩蝶 2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在三国做个大当家57

阿玉的喜事似乎就是一个开端, 在这之后,连续的让阿玉听到了更多的喜讯。比如说曹魏那边,魏明帝在阿玉喜当爹之后, 突然也对外宣布, 又有了一个儿子, 不但如此, 宫中还有三个后妃有了身孕。

哎呦喂,这可真是。。。大新闻有没有?更要紧的是,根据阿玉目前得到的某些消息,加上后世的一些人物对照之后发现,这一次魏明帝这事儿办的那是相当的漂亮,因为这生儿子的也好, 怀孕的也罢, 细究下来就会发现, 这后妃居然全都是曹魏阵营中实权大人物家的亲戚。

这下司马懿该变脸了吧,有了这么一个名正言顺的, 拥有自家血脉的皇子在那里摆着, 你说,这些实权勋贵还用捧人司马懿的臭脚?就是老曹家其他人家也有点傻眼, 因为他们那原本因为秘密建储的策略已经萎缩的支持力量,在有了这个消息之后, 这些支持者又一次大规模的退团了。

“所谓翻云覆雨,不外乎如是,虽然说后妃娘家势大, 将来免不得还有外戚夺权的危机,可就目前来说,好歹也算是度过了一次危机,不然那些着急扶着自家主子从龙的,只怕不会让他活的太久。”

阿玉对整个天下的分析,从不瞒着自家弟弟,可与此同时,对于那些学生,却从不多嘴,虽然说如今这师生关系很讲究,可在讲究,总有亲疏远近之分。他能帮着他们多多分析历史,引导他们自己弄脑子想,而不是人云亦云,已经很有师德了。至于政局现状?这个也是要讲究天分的对吧。

再说了,密这个字,知道不难,做到才难,阿玉对这些大半还是娃娃的学生的嘴可不怎么信得过,还是小心为上啊。

有了阿玉,秦润如今也早不是当初的模样,听到自家哥哥分析各国情况,也能跟的上,说几句了。翻看一下书桌上那一张张的消息分类,伸手往第一张上一点,一脸严肃的说到:

“这是蜀汉的消息?这皇帝亲耕多只在皇城里做个表率,不想他倒是亲自去了,这。。。莫不是为了民心?”

能看出这是为了民心,阿玉很满意,到底才十来岁,能有这样的见识,即使他有什么意外,老秦家也算是有了后继之人。

“这消息还是来的晚了点,如今都夏日了,才送来春日的消息,由此可见,那蜀汉蔽塞成什么样,不过反过来你再看这里,不但是蜀汉,今年三国各处春耕有近半的士族大户都用了咱们家的法子,到了秋日,粮食必定比往年大增,想来饿死的也能少些了。”

“如此,伯兄,你也算是能安心了,不枉你忙了这么一场。”

人口理论秦润是听得最多最早的,又有阿玉时不时的指点,所以对于阿玉恢复汉家元气的主张也十分的支持,听到这样的好消息,他是真替自家伯兄高兴。甚至难得恢复了几分少年的淘气,说起俏皮话来。

“要这么算,我那侄儿果然是天生带福的。”

“又浑说。这话可不敢让外人知道,不然以讹传讹的,还不知道会传承什么样呢。”

“伯兄就是太小心了,不过是福气大而已,能有什么?”

“你忘了斩白蛇了?忘了黄天将死的箴言了?若是无事自然是怎么说都成,可若是有心人想要干点什么,这可就成了最好的借口。祸从口出,小心些从不会错的。”

几世高官坐下来,后遗症就是说话十分的小心,半点可能都不给人留。这样的谨慎,阿玉一并也传给了秦润,虽然那脸色说不上严肃,口气也不算苛责,可熟悉自家伯兄的秦润一听,就知道自家大哥是认真地,忙不跌得点头。

“知道了,伯兄,百言不如一默嘛,你都说了好多次了,如今我也就是在你这里说说而已,外头嘴巴紧着呢。”

听到自家弟弟这么说,阿玉笑了笑,撇过了这个话题。就是因为知道他嘴巴紧,所以阿玉才没呵斥。这一点两兄弟心里都清楚着呢。

“这几日那几个学子如何?”

“尚可,回去一次回来一个个的都又认真了几分。对了,***说。。。”

转头,这兄弟两个又说起了那些学生,经过这么些时候的经营,阿玉的消息渠道已经越来越宽,越来越敏锐了,可即使这样,他也没有放过这些身边的消息来源,秦润和这些学子一起学习,其中一个任务就是带着耳朵,多听他们说什么,免得灯下黑,漏了什么关系到身边的消息。

或许这也是为什么秦润如今对消息情报什么的,这么敏感的缘故之一,没有什么比实践更锻炼人了。

这边阿玉不住地在教导弟弟,另一头,已经9岁的微娘也渐渐的有了几分风范,跟着嫂子,一点点的学起了治理内宅的手段。因为阿玉还常常抽空教导妹妹琴棋书画的本事,这一个小小的,还不满十岁的孩子课业其实也挺重的。不过再怎么重,也压制不了天性,这不是,才堪堪有了点休息时间,就偷偷的跑到了庄子的前院,开始逗弄起池子里的鱼来。

“微娘,和你说了多少回了,不要总在太阳下晒着,怎么就是不听呢。”

可惜才玩了一会儿,就让自家那出来散步的嫂子给逮了个正着。微娘苦着小脸,满脸沮丧,可人却下意识的快步跑到了嫂子的身边,扶着已经有些显露出肚子的嫂子,小心的往一边的游廊走去。

“我就是想瞧瞧嘛,你说,怎么这鱼就这么奇怪呢,都不露出水面透气,他们不怕憋死吗?”

听到小姑子孩子气的话,陈秋娘真真是哭笑不得,忍不住点着女娃的额头,没好气的说到:

“那鸟还能飞呢,那老鼠还能打洞呢,你怎么不说?这些东西自有自己的生存之道,哪里能和人一样?”

“可,可伯兄说的故事里,不是什么狐狸精啊,什么鲤鱼精啊,都能变人的嘛,既然都能变人了,怎么就和人不一样了?”

得,这口锅又成了阿玉的了,也是,谁让他总是将这个妹妹当个孩子呢,当初在山上,因为这妹妹有些被吓着呢,怕由此移了性情,变得懦弱胆小,就总是说些女妖精,女鬼的故事,想借此让妹妹明白,女人其实也能很厉害,很本事,可不想性子倒是开朗了些,胆子好像也变得稍稍大了点,可与此同时,这奇奇怪怪的问题也开始多了起来,这问的,你让人陈秋娘怎么回答?那这是咬牙切齿的开始腹议那个最近住在山上的夫君起来。偏偏,如今这小姑子的教养问题是她在管,还不能不回答,真是难死人了。

好在陈秋娘也听过这些故事,不至于什么都不知道,因为年轻,性子烂漫些,偶尔也曾胡思乱想过些奇奇怪怪的念头,所以琢磨了一下,总算是还能支撑上那么几句。

“你也说了,那是变人,变这一个字已经说明了,这不是这些东西的本能,只是为了像是个人,这才学了人的模样。指不定你看不到的时候,人家变成了人之后,鼻子都依然不通气呢。”

等等,这是什么理论?什么叫看不到的时候?什么叫鼻子不通气?你当狐狸精感冒还是怎么的?

这样的奇怪言论好在是阿玉没有听到,不然还不知道会被惊成什么样呢。不过阿玉没听到,这后头跟着的仆妇,丫头却听到了,一个个眼睛都瞪圆了有没有?

说起来如今因为庄子建的好,因为这外院住进了不少的佃户人家,所以啊,在这主院的仆妇也不在只有原本的那么小猫几个了。虽然增加的大半都不是原本那种死契的奴隶,多是签了几年用工契约的那种,勉强可以算是长工。可因为这样活络的,给人留余地,保留良民身份的仁慈做法,让这些因为人丁众多,日子艰难,送人过来做下人的佃户人家的闺女妇人反而多了几分忠心,对护着这姑嫂二人是十分的上心。

也因为上心,自然跟的也就紧些,而跟得紧些,那么有些这姑嫂说的什么故事之流的,这些人也听过些,也正是因为听过,如今猛地让陈秋娘这么一说,所以几乎每一个都有些傻眼。

若是真按照夫人这么说,那故事里的狐狸精什么的,那是怎么生孩子的?哦,这个有点大了,那她们是怎么吃饭的?狐狸精还好些,能吃鸡,那鲤鱼精呢?难道当着人,还能吃水草,吃虫子?哎呦,真是不能想啊,一想浑身都起鸡皮疙瘩。

她们这里起鸡皮疙瘩,可天真的微娘却没想到这些,只皱着眉头,拉着嫂子在那游廊的长凳上坐下,一边晃着小脚,一边说道:

“伯兄说,鬼是不透气的,那这妖精。。。岂不是和鬼一样了?”

呵呵呵,亲,你想的可真多,在这么问下去,陈秋娘也快要挡不住了,趁着这会儿还没问出更奇怪的事儿来,大肚婆陈秋娘忙不迭的开始转移视线。

“前儿你不是还说要做点针线?学的如何了?你可不小了,再不好好学,到了要出嫁的时候可怎么办?”

出嫁两个字,对于只要是懂点事儿的女娃那都是大杀器,可惜,在微娘这里没用,因为人家一听这个,立马满脸委屈的看着嫂子说到:

“我,我,我不离开家。”

“不离开?呵呵,你啊,就这会儿这么说,到了时候,估计就没这心了,行了,别委屈了,别当我不知道,你这是不想动针线的借口。”

“哪有,”

“怎么没有,来,你说的帕子呢?都半个月了,可有做出来?”

这陈秋娘本也是个温和的性子,可不知道是怀孕的缘故,还是被阿玉影响的,如今倒是愈发的难缠起来,看看,一句话就将自家小姑给镇压了吧。不过在看她那微微含笑的表情,就知道这更多倒是打趣的成分多些。

陈秋娘如今的日子过得很是舒坦平顺,没有了早年逃难山上的恐慌,也没有了衣食的担忧,如今还有了身孕,去了没能生产的隐患,丈夫温和体贴,家业兴旺,还有爵位得享荣耀,这事事顺利的日子,怎么能不让她日日欢喜,时时含笑?

小世家出身的她,对生活其实要求并不高,能有如今的日子,对她来说,已经是惊喜了,她很满足,所以即使丈夫常年在山上教学,三五日才回来,她也能坦然接受,并沉稳度日,为丈夫看守好这一处家。知足常乐,陈秋娘很知足。

星空 80瓶;晨曦 66瓶;丁 20瓶;英子 10瓶;呒妤姝 5瓶;古典的彩蝶 2瓶;

在三国做个大当家58(完)

所谓细雨润无声, 阿玉处江湖之远,享现世安稳的情况下,却用他的隐晦手段, 真的, 将这个历史做了一次翻动。从三国休战十年开始, 这个世界就在不是历史中的模样。

十年的安稳真的可以改变很多东西, 比如曹魏的魏明帝有了四个儿子,不但对司马家,对老曹家近亲压制的不在成大威胁,还有功夫调整权贵,尽力让几个儿子的势力交错,放着外戚专权, 又暗地里给长子拉拢了几方靠山, 以方便将来执掌天下。

在这样的调整中, 他哪里还顾得上打仗什么的,所以喽, 当十年之期到来, 若不是人提醒,这比历史上长寿, 到这会儿还身体不错,没有早死迹象的魏明帝, 那是差点就忘了约定到期了!你说这事儿玄乎不玄乎?

只是到了期又怎么样?如今可不是以前了,以前那是夹杂着天下一统的大势,你坚持坚持, 也就坚持下来了,可如今呢?谁第一个出头打仗,那谁就免不得套上一个不体恤百姓的名头,他能第一个上?好歹也是三国之中最强的,他还是要脸的,所以他能干的就是赶紧的,派遣点间谍什么的,撺掇一下别人,好给自己制造点打仗的由头。

可他聪明别人也不傻,像是蜀汉那边,装了两代怜民君主老刘家能上当?人家早就打算好了,要以守带攻,看看能不能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了,所以从一开始人家就将几处可能制造出矛盾的地方作为重点经营,甚至还十分无厘头的,连着那城池外头,接近其他两国的地方都种植了庄稼,不管地有多少,多贫瘠,这种植了庄稼意思就很明显了好不,人家那真是一心过日子,没工夫和你们闹。反过来,你们谁谁谁踩踏一下民田,那都是挑衅。这么无赖的手段,你说让别人怎么办?

东吴想打仗嘛,那是一定的,虽然他们也没有最先动手的计划,可借着这十年的功夫,还是十分积极的开垦出一片片的良田来,提早几百年,开启了江南产粮重地的格局,储备下了无数的粮草,从这个角度来说,东吴准备战争很积极,可俗话说的好啊,人老奸,马老滑,孙权是魏明帝这么个小子能算计的?即使几年大了,对于自己没能一统天下也有些遗憾,可同样的,也因为年纪,对于征战什么的,也少了兴趣,更愿意享受些安稳日子。

于是乎,这么僵持着,愣是将这十年的期限拉长到了十三年。而到了这时候,再不打可真要打不起来了,因为司马懿要死了,已经病倒在床上起不来了。这个原本应该在251年过世的老头,因为这些年各种的不如意,各种的不顺心,心情郁闷之下,身子衰败也快了好些。若不是还有个十年的期限在吊着他,估计早就倒下了。可十年到了,偏偏这事儿还依然僵持,让他一生追求的一统,眼看着遥遥无期,破朔迷离起来。倒是北面防范异族越来越顺,七八个分封的异族首领各自攻伐,为魏明帝创下无数英明的好名声。对比之下,这心气一散,可不就是不成了嘛。

看着这局势僵持成这样,已然三十岁的阿玉自己都有些迷糊了,可在迷糊的同时却也浑身雀跃起来。

自他穿越以来,除了开始武侠的那时候,其他阶段想要有点收获,那真的,每一次都是亲自撸胳膊上场,谁说这高官厚禄的,确实挺让人迷醉,那权利执掌于手的感觉也相当的不错,可这事儿吧,干多了也就每意思了,小官,勋贵,文官,武将,这一轮下来,要是再重复,还有啥新鲜感?

就是那什么田地增产啊,什么发明点新的高效率工具啊,什么造纸啊之流的事儿上,他以往也不是没干过,比如唐朝那时候的大水车什么的,事情做多了,重复的多了,就没啥成就感了,就是哪些农人对着他敬若天人,感恩戴德,也没让阿玉觉得自己有什么了不起的,更多是是一种既来之则安之,一定要做的责任感。

因为这个,有时候阿玉一个人没事儿瞎想的时候,甚至还会莫名的感觉一种精神上的疲惫,感觉自己好像对这个穿越工作有些厌烦,有些持续不下去的颓废。

可如今呢?当一个隐藏暗中,拨弄天下局势的暗手,这滋味。。。阿玉瞬间感觉,精神头都好起来了。好像自己就是成了那啥罗斯柴尔德家族?共济会?反正感觉相当的美妙。

被重新激起工作热情的阿玉于是开始频频的出手,一门心思想着在自己剩下的十五年剩余时间里,将这个三国继续改变一番,尽力改成自己想要的模样。

比如他通过各种渠道,开始培养青少年的血性。如今三国僵持的时候,他不担心什么,可等着天下一统之后呢?北面的异族都老实了,按照以往的历史经验,那后头可不就该文武争斗,不就该马放南山,刀枪入库了?那怎么成?为啥他当初帮着老曹家,压制司马家?不就是因为他家是文人世家出身,帮扶势力也多是这些世家,更倾向文人嘛。为了将来战事之后,全面的激发人的血性,多保留几分尚武的精神,就是阿玉觉得他很该做的事儿。所以喽,被盗窃的某一首诗就上场了:江城子:

少年自有少年狂,

藐昆仑,笑吕梁.

磨剑数年,今日显锋芒.

烈火再炼双百日,

化莫邪,利刃断金刚.

雏鹰羽丰初翱翔,

披惊雷,傲骄阳.

狂风当歌,不畏冰雪冷霜.

欲上青天揽日月

倾东海,只笔洗苍茫。

这大杀招一出,影响大的,真的,绝对是出乎了阿玉的意料。这倒不是说,这诗词好到了极点。关键是出现的时代,阿玉这真是。。。放的也太早,太巧了些。

一首短歌行都能惊艳的时代,在这个赋作为主流的时代,这样的词,很不合规矩,很是受一些文人的抨击,甚至还有不少老人,老名士觉得,这是要淘汰他们的节奏,哀伤年老之余,更是抵制的厉害,说这是谬论,是狂妄,是不知深浅。可同样,这里头的热血激昂,蓬勃朝气,又让无数少年学子推崇,觉得是一种认可,信赖,倚重。总是忍不住在某些场合大声的诵读,激情踊跃的,读着读着都能面红耳赤,拔剑舞几下。

这样的两级碰撞之下,你说,流传能不广?不但是广啊,甚至还成了励志名言了。好在阿玉没透露出他的名字,只是借着别人的手偷偷的散出去,不然这会儿他家肯定不太平,不是被上门拜访的踏破门槛,就是让人砸碎了玻璃窗。哦,对了,这年头没玻璃窗。

除了这血性的问题,喜欢上了暗中操纵出手的阿玉又寻人给阿斗出了个招揽人心的好主意,那就是建立英雄祠,为那些为国征战的将士立祠这事儿吧,说起来自古就有,只是很多那都是人家自发的,多是功劳大的,怎么都磨灭不了的,一般的寻常将领,都没这个待遇,如今呢?在阿玉的招呼下,虽然普通的兵丁依然是被忽略的一群人,可好歹校尉以上的,终于有了点待遇了,好歹能在某些名将,重臣的后头,有那么一块小小的牌位了,这么一来,你说这人心会成什么样?

反正阿斗这一招一出来,就又一次的将了其他两国一军,不得不在后头跟着也开始干这么一个事儿,不然他们都担心,这自家的兵将会不会临阵投降了。你说这事儿整的吧,真的是让很多人都很无语。这所谓的校尉什么的,好多都是招揽的寒门炮灰,这么干,他们真心不怎么愿意。

他们愿不愿意反正都干了,而阿玉的目的也达成了,那就是从根本上提升了武将的地位,在百姓心中,在武将自己的心中,分量最起码比以往上升了好几个台阶。虽然入了祠,这家族什么的,得利有限,可名声上呢?那收获绝对是大的,即使还不能和世家相比,可也绝对号召力不小,而有了这样的号召力,以后面对文人压制的时候,对于底层的人来说,这就是他们反击的底气。若是这样的事儿能多持续干些年,形成一定的规矩什么的,那以后文武相持也不是不可能的。到底,汉是以强而亡,有民众基础的对吧。

除了干这些长久谋划的事儿,阿玉其他的事儿干的也一样不少,比如书册。作为一个知道战乱对文明断层危害的后来人,制作出了新纸张,开创了新式书册装订的名士,收敛书籍的事儿,那真是一刻都没有停过。甚至为此,不惜去各个名士,世家那里交换,以求能丰富藏书。除此之外,还将自己的纸张,书册一并带去,讲述他对于建造藏书楼之类的计划,给这些世家洗脑,以求更多的人加入到互换书籍,建造藏书楼,增加书籍流传数量的大业中来。

阿玉这样的行动在别处有多少效果不好说,可在东吴,绝对是带动了不少人,前头就说了,这年头对于寻常百姓来说,读书是一件奢侈的事儿,可见这只是垄断有多严重,而这知识能形成垄断,同样也反应出了各个世家对于书籍的重视程度。有这样的一个相互都能得好处,多些书本,多些底蕴的大事儿,只要稍微开明些,都不会抵制。就是有不舍得自家书籍外传的,也免不得因为贪别家的藏书,而做出一二的妥协来。如此一来,你说,这效果会怎么样?反正就阿玉知道的,认识的人家里,七八成都陆陆续续的加入了进来。

而也是在这样的走动中,阿玉和嵇康啊,向秀啊,这类未来的名士们的关系也越来越亲近了起来,隔上一二年,总有他们带着朋友前来游学。时间一长,这什么《广陵散》。。。提早出世了有没有?甚至还多了好几首同样质量上乘的曲子。由此可见,学问这东西,越是交流就越是能丰富起来,成果也越大。对此阿玉是相当的满意。

阿玉很满意,他在这乱世求生的三十年里,为这原本已经败落到底层的秦家,赢得了无数的尊重,重新兴旺发达;为汉家百姓争取到了更多的生机;为饱受战乱璀璨的中华文明创造出更多的传承可能;为激发汉人血勇,避免异族入侵埋下了无数后手。。。

可他满意了,公司相当的不满意,组长相当的不满意,所以喽,当他回到现代,睁开眼睛的第一眼,看到的就是自家组长的大黑脸。

“秦玉,你胆子越来越大了?啊?去一个地方就闹一个地方,你到底想干啥?”

想干啥?呵呵,你说呢?

basis 30瓶;aiji 5瓶;古典的彩蝶 1瓶;

去哪儿?

组长如今对着阿玉那也是相当的牙疼。你说, 原本好好的,老老实实做任务的那么一个业务精英,如今咱们就跟着那些不上进的一样了呢?这改历史改的那个利索啊!就差没飞上天和太阳肩并肩了。

当然这到底是为什么, 其实他多少也明白, 那些心理学家说了, 这是长期在各个位面工作, 孤独,疲惫,艰难,形成精神麻木之后,产生的自我调节情绪在起作用。说白了,就是没疯都是心理素质好的。这也就怪不得为啥他们总是用小黑屋关人, 而不给予什么实际惩罚的关系。理解万岁吧。

可他们在怎么理解, 有事儿总要干的, 有些规矩总是要守的,所以喽, 组长来上铉了,

“阿玉啊,你这工作呢。。。任务每一次都完成的很不错, 甚至还总给上头点惊喜,这是好事儿对吧, 看看,你这虽然常年不在,可这工资。。。翻了几倍了?都赶得上那些领导了。可见你这业务水平是不错的, 上头对你也相当的重视,不然也不至于每次都让你轻松过关。只是吧,好歹也你也多体谅几分上头的难处,你说,你这一天到晚的折腾,让技术人员多了多少工作?这一个个的反应上去,一个个的告状。。。你让领导怎么办?老护着你,人家也会有意见的,咱们也不能太为难人了对吧。”

作为直属领导,组长对于阿玉还是了解的,知道这人吧,有些吃软不吃硬,所以一上来就大感情牌。可惜啊,感情牌好用是没错,可这说的角度却错了,看看,阿玉挑着眉头的似笑非笑的模样,组长就反应过来了,和他说什么领导为难啊,这小子,几世当的官比他们总局领导都大,还能摸不透这里头的关窍?估计连可能发生什么,说什么都一清二楚,这样的情况下说领导为难,那这是,白瞎了!

摸一把脸,权当自己没说过,脸皮也锻炼的相当厚实的组长换一个话题继续。

“你也是咱们单位的老人了,近来来了多少新人你也知道,哪怕是为他们做个表率呢,好歹也收敛些。你说,要都是你这样,我这可怎么工作?这任务还怎么完成?都是从新人过来的,你也该知道那是个什么情况,要是没了规矩,这闯祸可就麻烦了。老伙计了,给我留点余地成不?”

这倒是实在话,你老油子能无所谓,应对经验丰富,完成任务的技巧也不缺,就是再怎么闯祸,也没啥,总能兜的过来。可新人那里。。。一开始就不守规矩,估计连任务都完不成。只是。。。

“不是一个组的,你担心啥?”

嗯?怎么说啥了?这个字。。。如今阿玉的口音越发的怪了,尝尝四川话里头能套上河南话,东北话里头能夹杂苏州话,在这么下去,还有谁能听明白?等等,这个不是重点。

“不是一个组就不知道了?如今这消息都快传开了。”

“有日漫组在前头顶着呢,没事儿。”

呵呵,你这可真是心大啊,什么叫没事儿。立马让你有事儿。

“行了,我也不和你废话,告诉你吧,这一次休息过后,你就去《寻秦记》目标,和氏璧,明白厉害了不?看你还敢不敢乱来。”

为啥到了《寻秦记》就不敢乱来?哦,是了,阿玉想起来了,有那么一个镜头,好像是说,这历史改变了,去的人就会消失是这个意思吧。只是。。。

“这和我有什么关系?消失那是针对人项少龙的情节,那是时空机的问题,你们连着修仙位面都能介入,投胎都能寻到具体人选,还怕这个?别糊弄我了。就是翻天了,都没事儿,我心里有数着呢。”

当了这么些年的江湖谋士,阿玉的脑子运转速度比以往更快了,人组长话都没说全呢,后续的事儿就直接让阿玉给堵上了,这让组长还怎么开展工作?脸色都变了好不。什么叫翻天都没事儿?很有事儿啊!每次修复时空壁,改动越是大,这折腾起来就越麻烦好不。

可惜啊,他涨红着脸想要辩驳几句却没能成功,因为阿玉堵话的功力也一直在上涨,如今已经到了随心所欲转化话题的地步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你们也是够可以的啊,唐宋元明清,这也就算了,好歹还算是近点,日子也能凑合。可如今连着秦汉都不放过了,你知道我去那是啥日子不?连着厕纸都没有知道不?树叶子擦屁股知道是啥滋味不?在这么么下去,该不是准备把我往原始社会丢了吧,告诉你啊,夏商什么的,按照如今我这经验,估计还能凑合,可这要真是什么原始社会往我头上套,我直接给搞出个资本主义来你信不信?太折腾了,再往上还能有啥可要的?难不成连人家仓硕造字的原始记录都想要不成?人要懂得知足!不能太好高骛远。”

不说不觉得啊,一说,组长也有些不好意,看看人阿玉,给单位真的,带回来的东西够多的了,不说那什么《永乐大典》什么的吧,就是这次,从三国回来,愣是带回来一整套四书五经来,这可都是没经过后世篡改的原本,这历史意义有多大,就是他这样的都知道,如今又将人往更原始的地方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