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一来点头,“殿下等着吧,这几天可有得忙了。下官听说天津城里现在可是蠢蠢欲动,虽说严举在天津经营十数年,可毕竟出身见识有限,靠裙带关系才坐上了知州的位子,蒙荫出仕的瞧不上他的出身,科举出仕的看不起他的学识,表面上一团和气,私底下各有打算。下官估摸着这两日会不断有人来殿下这里战队。”

话刚落音,外头便传来侍卫的通传声,说是有官员求见。徐庚与辛一来对视一眼,齐齐笑起来。

当然,并非所有的一切都往好处发展,总难免有些不如人意的地方。水泥厂才刚刚开始投建,短短几日内就已经打退了好几拨打着各种借口想要冲进场子里的人了。不过辛一来早有预料,从京城带来的护卫个个膀大腰圆很是剽悍,再加上后头有太子和六部撑腰,底气十足,谁要敢硬闯,他们就索性往死里打,虽然不能完全遏制住这股暗流,但好歹让对方收敛了许多。

至于严举那边,一切看起来都风平浪静,他也像别的地方官一般来给徐庚请过安,还特特地设宴宴请过徐庚和辛一来,姿态放得很低,以至于辛一来都有些怀疑他是不是认怂了,唯有徐庚一直冷笑,“就算他肯罢手,他后头的人肯吗?”

辛一来立刻就明白了,“殿下的意思是——慧王在其中插了一脚?这不能吧…”他还真是有些意外。毕竟慧王在京中名声极好,一不曾在朝中拉帮结派,二也没有传出过任何丑闻,辛一来回京才几个月,自然不知道他的底细。不过徐庚不是无中生有的人,既然这么说,自然是有他的道理。

徐庚眸中一片寒意,“我这个皇叔可不是什么简单人物,眼下不过是韬光养晦罢了,毕竟朝中一片太平,他便是想出头也没有机会。但他可不会安于现状,私底下不知做了多少手脚,就连宫里也有不少眼线。辛先生别忘了,太后可是他生母。”

徐庚说到这种地步,只差没明言慧王是个心怀不轨的反贼了,辛一来哪里会听不出来,他的脸上渐渐凝重起来,蹙眉道:“若真如此,这慧王还真是个大麻烦。他到底是亲王,平日里又是一派闲散自在的做派,在朝中清流中颇有些声望。若是我们拿他开刀,恐怕不妥。”

徐庚揉了揉太阳穴,点头道:“我知道。”就是因为知道这一点,所以他回来后这几个月里从来没有动过要找慧王报仇的心思。慧王的马脚一天不露出来,他贸贸然的动作只会打草惊蛇,不说朝臣们的反应,太后那边第一个不会放过他。有个“孝”字压在头顶,不说他,就连鸿嘉帝也拿太后没有办法。

一念至此,徐庚愈发地心塞,大梁朝素来重嫡庶,从来都只有嫡子继位,既然都有太子了,先帝没事儿为何弄出个继后来?好好的在鸿嘉帝和他头上压了顶山,这不是没事儿生事儿么。

见徐庚脸上不好看,辛一来笑着劝道:“殿下您也别太往心里去。说句实在的,慧王那边您不必挂心,虽说他在朝中略有些清名,可这些名声又当不得饭吃,朝臣们也不会因为这个就投向他。清流们对他有好感是因为觉得慧王不插手朝政十分识时务,等到哪天慧王真有谋逆之一,第一个跳出来反对的就是他们。”

辛一来嘴里这么说,心中却在暗暗琢磨太子为何会无缘无故地怀疑上了慧王,莫非这慧王上辈子果真谋逆过?若真如此,慧王定然不似表面上这般淡然,私底下一定结交了不少朝臣,回头去使人探一探才好。

徐庚仔细想想,也笑起来,“先生说得有道理。”认真算起来,就算是上辈子,慧王都一直躲在徐隆的身后,先是怂恿着徐隆造反,等徐隆成事后他才假借勤王的名义跟徐隆斗了起来,从始至终,这个狡猾的狐狸都不曾被污过名声。

“不过,太后那边,殿下可要小心点。”辛一来早就发现徐庚对太后的观感不太好了,故说话时也就放得开,“朝堂上的争斗您不必担心,就算再怎么斗得你死我活,殿下您是正统这一点永远都不会变,只要殿下没有失德之处,就算谢家的死士也不敢轻言另立储君,否则,朝中百官就先不会放过他们。但是,后宫之中女人的手段更是歹毒阴险,让人防不胜防。太后毕竟是您名义上的祖母,说句不好听的,她就算是胡乱给您指一门婚事,您也只有乖乖听命的份儿。”

果然是辛先生,一句话就猜到了!上辈子太后不就是趁着皇帝病重的时候给他指的婚吗?只可惜他上辈子是个蠢货,见赵妍妍出身国公府又相貌出众,想也不想就同意了,压根儿就没防备过太后还有别的心思,结果娶进来一条恶毒的白眼狼,一想到这里徐庚就忍不住呕血。

徐庚满脸佩服地看着辛一来,又问:“那依辛先生所见,我该怎么避免这种麻烦?”

辛一来原本只是随口一说,没想到徐庚会顺势继续往下问,不由得一愣,旋即又猜到了什么,略一沉吟便道:“殿下的婚事事关社稷,不容轻视。便是太后有心,过不了陛下那一关终究是无用。您也不必太放在心上,只要自己仔细些莫要着了宫里的那些道儿,便是太后也奈何不了您。”

徐庚点头,脸上微露酣然之色,“我与父皇提过此事,特特地求了他说婚事由我自己做主,父皇已经应了。”他说罢,也不知怎么的忽然有些心虚,脑子里有张面孔一闪而过,待想起来那是谁,徐庚险些吓得把手里的茶杯都给扔掉了。

“殿下您怎么了?”辛一来皱眉看着面前脸色陡变的徐庚,十分关切地问:“可是哪里不舒服?”

“没没…没有。”徐庚慌忙摇头,支支吾吾地道:“我就就是刚刚想到那个赵家二娘子。听说太后先前就相中了她,幸好发生了后来的事,不然,我都能被她们给恶心死。”

辛一来狐疑地看看徐庚,忽然有些怀疑先前他遇刺之事是否另有玄机。

等辛一来告辞离开,一向沉默不语的金子忽然开口道:“不管发生什么事,奴婢拼死也会护住殿下周全。”

徐庚一愣,脸上缓缓绽出笑意,“尽说傻话,我可不是以前的我了,绝不会再让你们受苦。太后又怎么样?我敬着她,她就是太后,真要与孤王过不去…”他脸上的笑容愈发地温柔和煦,也愈发地莫测高深。金子悄悄看着,心中莫名地觉得安定了不少。

经历过生生死死,徐庚早已不是上辈子那个懦弱无能的昏君了,仔细想一想,不管是慧王,还是谢家一系,他们又有什么资格和他争呢?上辈子他那般昏庸无能也照样登基做了皇帝,徐隆和慧王费尽心思夺去了半壁江山最后依旧守不住,徐庚坚信,就算他后来遇刺身亡,辛先生也绝对会将收复河山的大业继续下去,毕竟,他的身上背负着血海深仇。有辛先生在,徐隆他们又能蹦跶多久?如果上辈子辛先生不是重伤卧床十数年的话,谢家一系根本就活不到他们造反的那一天。

好吧,他重活这一回,报仇什么的都是小菜一碟,这辈子最重要的事似乎已经做好了,那就是救回了本该丧生的辛府一家人。至于以后的那些朝廷争斗和宫廷阴谋,有辛先生在,还有什么好怕的!谢家算什么?太后和慧王算什么,辛先生真要算计他们,这些人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徐庚忽然就想开了。

作为万事不忧心的储君,徐庚表示他完全可以过得很轻松嘛,也许他该有所追求重现大梁朝盛世太平?身为辛先生的弟子,好歹也该有点追求是不是?

第27章

入冬后的第一场雪下得特别大,整个京城银装素裹。天气一冷,玳珍最近就不大爱出门了,反正铺子里的生意都有得力的下人看着,她便索性做了撒手掌柜,窝在家里头猫冬。黄氏见她成天蔫蔫地坐在炉边烤火,便建议道:“既然闲着没事儿,就给你爹和瑞禾做几件衣服,上次不是说做了中衣的,怎么后来就没下文了?”

玳珍仔细回想了一会儿,才终于想起了那件才缝了半个袖子的中衣,脸上不由得一红,小声吩咐小稻去屋里把中衣翻出来。

“我给阿爹做就好,大兄就算了吧。”玳珍撇嘴,“他可瞧不上我的手艺,没有功劳不说,回头说不定还要笑话我呢。”

“那你就不能争一口气把东西做得好看些,到时候就算你大兄想笑话你也没辙?”

“不过是件中衣,穿着舒适就好,要那么漂亮做什么,根本就是浪费。”玳珍对做女红一点兴趣也没有,长到这么大,顶多也就是偶尔做个帕子,上头的花都是自己画几笔然后让小稻代绣的,“我是真弄不懂大家都怎么想的,一个帕子费上十天半月才能绣好,用几次洗过两三水就褪色变形都不好意思拿出来用,这也太浪费了!怕是从早到晚地绣帕子也不够用。”

黄氏无语,“你当谁跟你似的,一拿起针线就犯困,谁家姑娘绣个帕子要十天半月?”

“那也不划算。”玳珍皱眉道。

“富贵人家谁跟你计较这个,大家还唯恐不够贵重呢。真正计较的平民百姓,谁又用得起绫罗绸缎。”

“要是能做出个专门绣花的东西就好了。”玳珍托着腮一脸期待地道:“等阿爹回来我就去找他,他一定有办法。”

黄氏嗤笑道:“你爹哪里懂这个,你求他还不如来求我。”

“您有主意了?”玳珍顿时兴奋起来,大眼睛里绽放出激动的光芒。

黄氏却摇头,“哪那么容易。不过,我若是你,与其想办法做个绣花的工具,倒不如去做个纺纱织布的机器,比绣花实用多了。咱们大梁朝多少人连衣服都穿不暖,哪儿有精神绣什么花。”

玳珍甚觉有理,点头道:“您说得对,我就做这个了。”

黄氏见她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忍不住道:“啧啧,仿佛自个儿真能做出来似的?那织布机几百年来也没见有人能改良,哪是你说改就能改的。”

玳珍略一迟疑,很快又想到了主意,“我去找二郎帮忙。”

辛家的几个孩子自从启蒙就跟着辛一来开始学习格物知识了,三个孩子里头学得最好的不是瑞禾,也不是玳珍,而是看起来有些迂腐呆板的瑞昌。黄氏一直称他为学霸,他从小就展现出绝无仅有的天分,读书素来是过目不忘,连瑞禾都不得不甘拜下风。

冬至后,国子监便放了假,瑞昌窝在家里头不怎么出门。他虽然满腹诗书,可到底年纪小,辛太傅压着他不准他参加乡试,瑞昌很泄气,心里很不痛快,平日里爱看的诗书都丢到了一边,直到玳珍过来邀他做织布机,他才终于来了些精神。

“真是搞不懂你,小姑娘家家的,怎么成天琢磨着做这些玩意儿。”瑞昌嘴里说着抱怨的话,两只眼睛却直冒光,一边说话还一边兴奋地直搓手,“得先弄台织布机,拆它一遍才知道怎么做。”

“还用你吩咐?我早让小稻叫人去买了。”其实辛家田庄里也有这玩意儿,不过田庄离得远,玳珍这急性子可等不了。

不一会儿,小稻就领着四个下人抬着织布机进了院子,玳珍连忙迎上去,又道:“二郎你要争气啊,我可是在娘亲面前拍着胸脯打过包票的。这要是做不出来,多丢人呐。”

瑞昌不高兴地鼓起小脸,“你在娘亲面前夸下海口倒叫我来做事,真是狡猾,有你这么当人姐姐的吗?我可不管,真要失败了,那也是你丢人。”

玳珍讨好地给他顺气,“咱们俩是什么关系,就别跟姐姐计较这个了。这玩意儿要是做出来,我给你…唔,三成红利。”

瑞昌斜睨了她一眼,“以为谁跟你似的这么财迷?”

玳珍老气横秋地拍拍他的肩膀,“真是单纯的少年郎啊,以为视金钱如粪土就能体现自己的高尚情操,实在是大错而特错。真正能完全不在乎银子的只有不缺钱的人,你若生在普通人家,也就勉强混个温饱,就别提读什么书了。稍稍富足些的,想要供个读书人都得全家勒紧裤腰带,练个字也不敢肆意,非要想好了才肯下笔,就怕浪费了纸张,哪像你这样还嫌弃寻常铺子里卖的纸张干涩软薄,写出来的字不中看。”

瑞昌被她说得脸都红了,连忙投降,态度特别诚恳,“是是…是我不对,阿姐你说得太有道理了。不就是三成红利吗,太少了,至少五成。”

“你想得美!”玳珍哼道:“先把东西研究出来再说吧,完了我们再来考虑别的事。”

“这不都是你先提的吗?”

“我就是随口一说,你还当真了。”

瑞昌都快气死了,“别太过分啊辛玳珍,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你到底想干什么?别仗着比我大就欺负人,小心我找娘告状。”

玳珍压根儿就没把这小少年的牢骚放在眼里,“你不怕丢人就去告状呗,说我这个做姐姐的不诚信,不肯分你五成利,让娘亲替你做主。到时候娘亲一问,为何要分你红利呢,你做出什么东西来了,我看你怎么回?”

瑞昌顿时泄气,狠狠地瞪了玳珍一眼,咬着牙道:“等我把织布机做出来再跟你吵,你就等着吧。”

玳珍挥着小手绢得意地笑,“赶紧去,赶紧去。”

瑞昌却故意跟她作对,一屁股坐在屋檐下特别委屈,“我说玳珍姐,我到底怎么得罪你了,你干嘛老是欺负我呢?有本事找大兄的麻烦去呀,你要是敢跟他也这么说话,我就算你有真本事。”

“我又不傻,干嘛跟自己过不去?”玳珍特别认真地道:“一个大男人,别搬弄是非。”

瑞昌已经无力了,举起双手道:“是的,我错了。”

玳珍忍俊不禁,“对不起啦,我故意逗你玩儿的。看你成天绷着脸都像个小老头子,年纪轻轻的,就该多说说话,多笑一笑。以后成了亲,也省得你媳妇嫌弃你没情趣。”

瑞昌简直无语,“你操心得真够远的。娘亲都不管这些,你竟然就想到了。”

“谁让我是你姐呢。”玳珍不由分说地把瑞昌拉起身往屋里走,“外头冷,别冻着了,我们屋里说。唔…咱们先别把织布机拆了,且看看这玩意儿到底怎么动的。小稻你会织布吗?”

小稻的动作并不娴熟,但正因如此也让玳珍姐弟俩看得愈发真切。瑞昌仔仔细细地盯着看了半晌,又将织布机上下翻看了好几遍,随后就开始拆卸,玳珍见状也跟着帮忙。他们姐弟俩自幼就爱搞破坏,家里头的东西不知道被拆过多少,有些还能拼回来,有些就不好说了,偏偏辛一来夫妻在这方面很是开明,不仅不拦着,反而常常鼓励,这也让姐弟俩愈发地肆无忌惮,为了这个,瑞禾都快头疼死了。

今儿瑞禾不在,他们俩拆起东西来更是毫无顾忌,不一会儿就把织布机拆成了一大堆零星的部件。

玳珍很是细心,瑞昌拆东西的时候她就在一旁盯着看,小心翼翼地标注画图,仔细分析每一个部件的功能。

“怎么样?”见瑞昌看了半天,玳珍有些紧张地问。

瑞昌都快哭了,“要是这么随便看几眼就能把这玩意儿改造出来,我就成神仙了。”

玳珍尴尬地笑,“那行,你慢慢看,我找娘说说话,总觉得她好像知道点什么。不然,还是给阿爹写封信问问,看他有没有什么主意?”

瑞昌的眼睛死死地盯着手里的零件,完全陷入了沉思,仿佛完全没有听到玳珍的话。

玳珍见状,也不再打扰他,捏着手里的图纸去寻黄氏套话。

黄氏的回答却让玳珍很是失望,“我不知道。”她道:“我连织布机都没见过,哪里会整这些玩意儿。”

“你之前不是说懂的吗?”

“逗你玩儿呢。”

“那阿爹知道吗?”

“他知道个…他也不知道。”黄氏见玳珍面露失望之色,不由得有些后悔激她做了这种麻烦事,遂柔声建议道:“你若真下定决心想要做织布机,单凭瑞昌和你两个人肯定是不够的。不如等开了春,让你阿爹使人去松江找些经验丰富的工匠过来,你们把自己的想法跟他们说说,让他们来改造还靠谱些。”

“要等开春啊?这还得好几个月呢。”

黄氏恼道:“你这急性子到底是随了谁,火急火燎的几个月都不能等。真要让你们俩去折腾,说不定几年都折腾不出东西来。还有,铺子的事你都不管了吗?先前那般上心,恨不得从早到晚都蹲在铺子里,这一转眼就不管事了。那么大的摊子,就不怕出事?”

玳珍一脸无辜地看着她,“娘以前不是教过我,不要什么事都亲力亲为么。那几个铺子开得好好的,管事的人也能干,我坐等着赚钱就是,何必成天盯着,一来费时费力,二来铺子里的掌柜还觉得束手束脚。”

黄氏被她噎得都不知道该怎么回了。

第28章

在黄氏的催促和监督下,玳珍总算把中衣做好,与黄氏的书信一道儿被送到了天津。

辛一来还是头一回收到女儿亲手裁剪的衣服,心情很是激动,几乎是一拿到手就迫不及待地穿在了身上,得意地在瑞禾面前炫耀,“你看你看,阿珍的手艺,没见过吧,穿着真舒服。”

瑞禾见不得他得瑟,毫不客气地提醒道:“您就没发现两只袖子好像不大一样吗?”

“胡说什么。”辛一来顿时就恼了,生气地道:“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你这心眼儿也太小了。”说完却悄悄地把外袍套上,遮住了大小不一的两个衣袖。这小鬼眼睛怎么那么尖,不会说话就别说!

瑞禾果断地转移话题,“这边的事儿几时能忙完,眼看着就要过年了,总不能一直留在天津吧。”

“过几日就能回去了。”辛一来道,顾兴刚刚领着队伍到了天津,码头的建设指日可待,他们之所以还留在这里,是因为辛一来被商人们缠上了,为的当然是水泥,员外郎不敢做主,求着辛一来处理完后再回京,所以才暂时拖着。

“怎么,想家了?”

瑞禾并不回答,只道:“二郎和阿珍好像在折腾什么东西,神神秘秘的。”

辛一来眉头一挑,“你怎么知道?”

瑞禾的脸上露出神秘微笑,“阿爹,您不会以为我在府里头连个通风报信的人都没有吧。”跟着黄氏的书信一起到的,还有府里的护卫,那位才是他的心腹呢。

辛一来大笑出声,“小鬼头,越大越狡猾了啊。”

“都是跟您学的。”瑞禾不动声色地恭维了一句,辛一来没好气地在他脑门上拍了一记,“聪明别外露,小心被人盯上。”

“知道了。”瑞禾低头受教,又道:“二郎和阿珍想改良织布机,正头疼着呢。二郎还叫了朋友来府里帮忙。”

“织布机?”辛一来颇为惊讶,“怎么想到做这玩意儿,可不容易啊。二郎什么朋友还能帮忙做这个?”瑞昌回京几个月尽在国子监,认得的朋友十有八九也是那里的学生,国子监里那群书呆子竟然有对这个玩意儿感兴趣的?

“是国子监祭酒胡大人家的长孙胡长锦,我倒是见过一回,高高瘦瘦,斯斯文文,是个不错的人。”

辛一来对国子监祭酒胡大人闻名已久,既然那胡长锦是胡家的长孙,且连瑞禾都交口称赞,那孩子绝对不差,辛一来只是略微好奇,胡家的长孙竟然会对格物之事感兴趣,还真是让人意外。不过,胡祭酒不会因此来府上找他麻烦吧?

父子二人正说着话,外头忽传来下人急切的通报声,“大人,水泥厂出事了。”

瑞禾面色顿变,猛地起身急切地上前问:“怎么回事,快进来说。”

“陈大人派人过来报信,说是昨晚有人擅闯水泥厂被打死,死者的家眷纠集了一大群人过来闹事,眼下已经将厂门口给围了。”

辛一来早料到那边会有事发生,故闻言并不惊慌,淡然地问:“可曾去衙门里报了案?”

“已经去了,可县衙那边推诿说捕快们都上街巡视去了,人手不够,这会儿还没派人过去呢。”

瑞禾看向辛一来,征询地问:“是您过去,还是——”

辛一来轻笑一声摇头,“就这么点小事儿还要我出面,我成天闲着么?你去处理就好。”

瑞禾面容一整,正色应下,“是”。

刚从屋里出来,就瞧见徐庚也大步流星地从内院走了出来,瑞禾连忙行礼,“这天气冷,殿下怎么出来了?”

“听说水泥厂那边出了事?辛先生不在吗?”

瑞禾面露微笑,“只是些许小事,殿下不必挂心,属下过去瞧瞧就好。”他如此气定神闲,仿佛那根本就不算什么事。徐庚想想前天刚到的顾兴,心中也安定下来,“亏得辛先生想得周到,提前在水泥厂门口挂了牌子。”

瑞禾点头,“这些人三天两头地来闹一闹,老虎不发威,当我们是病猫了。今儿可要给点颜色他们看看。”

徐庚朝他一挥手,“那赶紧去吧。”

瑞禾赶到水泥厂的时候,门口已经被人堵了个严实,他粗粗算了算,少说也有四五十号人,一个个义愤填膺,恨不得随时要往里冲。见瑞禾领着七八个护卫过来,竟然有几个不长眼睛的汉子要冲上来打他,被护卫毫不客气地一脚踢开。

站在的陈员外郎急得满头大汗,一见瑞禾就像瞧见了救命稻草,激动地拉住他,脸上老泪纵横,“辛侍卫,您可算是来了。要是再这么去,我可真是拖不住。这要是让他们冲进去把厂子给砸了,我真是万死也难辞其咎啊。”

瑞禾颇为无奈地看着他,“他们才多少人,厂子里的护卫又有多少人,你怕个什么鬼?你是官,他们是民,一群乱民胆敢冲击官衙,打死了都算轻的。”

“官…官衙?”陈员外郎还没反应过来。

“不对,不是官衙,这是军营重地。”瑞禾的目光转向门口新挂上去的牌匾,那上头赫然写着“皇家水泥厂”,底下还有京畿大营管辖,闲人免入的字样。陈员外郎先是一阵迷糊,好一会儿才渐渐明白了瑞禾的意思,猛地一拍脑门,瞬间就换了张脸,叉着腰底气十足地大声喝道:“干什么,干什么,好大的胆子,也不看看这是什么地方,你们这是要造反吗?来人啦,都给我通通抓起来,我倒要看看到底是谁指使你们硬闯军营重地!”

说罢,厂内的护卫鱼贯而出,作势要动手。闹事的人顿时有些慌乱,有些胆小怕事的见状就想逃,也有唯恐天下不乱的大声喊道:“别怕他们,他们在虚张声势。”“打死了人还嚣张,有没有天理了!”“跟他们拼了…”

瑞禾一脸冷漠地站在台阶上,居高临下地看着底下这些人演戏。

场面有些混乱,厂子里的护卫虽然不少,可若真要打起来,少不得有人伤亡。陈员外郎依旧紧张,悄悄打量瑞禾的神色,低声问:“真抓呀,恐怕我们人手不够。”

瑞禾没吭声。

混乱间,岔路口转进来一片黑压压的人群,瑞禾凝神看去,只见顾兴骑着马杀气腾腾地冲了过来,身后跟着的那一群也是同样的满身煞气。堵在门口闹事的人立刻就安静了下来。

“胆子不小啊。”顾兴一副兵痞流氓的语气,贱兮兮地朝门口的人扫了一眼,脸上露出不耐烦的神情,“通通给老子抓起来,一个都别放过。他奶奶的,敢跑到老子的地盘闹事,自寻死路吧你们。好好的一个觉被你们给搅和了,看老子怎么收拾你们。”

他的话刚落音,身后的士兵们便犹如恶虎出山冲向人群。闹事的人暗叫不好,纷纷撒腿就逃,可他们哪里是这些战场厮杀过的士兵们的对手,再加上顾兴这边人多势众,不到一刻钟的工夫,这几十号人就全都五花大绑地扔在了地上,而且几乎个个都挂了彩。

“没用的东西。”顾兴一边揉着手腕,一边鄙夷地直撇嘴,“老子手脚都还没放开就全倒下了,打个架也不痛快。”

瑞禾笑眯眯地上前致谢,“多谢顾叔及时赶到,不然若是今儿被这些人冲进来,别的不说,工部的脸都要被丢光了。”

顾兴哼道:“丢的是老子的脸,关工部这群书呆子什么事儿。他娘的,给老子狠狠地审,就不信揪不出那孙子来。”

瑞禾点头附和,又朗声道:“真不知道这些人到底是没脑子还是不要命,竟然敢冲击军营重地,这可是杀头的罪过,真以为后头有人撑腰就没事了?我倒是想看看,这大梁朝有哪个不要命的敢替他们出这个头?”

底下被绑的人闻言脸色大变,立刻就有有人大声喊起“冤枉”来,又道:“大人明鉴,都是有人逼着我们来的,我们不敢不来啊。”“就是,我们冤枉啊…”还有人目光闪烁,低下头不敢与瑞禾对视。

顾兴不耐烦地掏了掏耳朵,指挥着下属把人押走。

等到门口全都清理干净了,这才见严举骑着马领着一群衙役急急忙忙地赶了过来。

见四周一片太平,严举心中不由得一咯噔,再看看一脸匪气的顾兴,愈发地不安起来。

“这位想必就是严知州了。”顾兴歪着嘴,盯着严举上上下下地打量,目光很是不善,“知州衙门比我那大营可近多了,居然来得这么慢。这些衙役都是干什么吃的?既然没用就通通换掉,天津这地方,还怕找不到人么?”

他语气很是不善,严举听得刺耳,面上露出不悦之色,他身后有慧王撑腰,在天津这地界一向颇有体面,这么多年来谁敢给他脸色看,就连太子见了他都是客客气气的,何曾似顾兴这般无礼。严举心中着恼,说话便不客气起来,“知州府里的事还不用顾将军来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