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右林还是一如既往的骑着马,身后跟着随从和护队,只是不过走了一会儿就能听到骡车里传来的笑声。

上官六曲很是随和,众人又都是大难不死,都显得很是高兴,各自讲起趣闻来,一时气氛愉悦,欢声笑语不断,其中姜秀娘和上官钟楼的笑声最为明显。

那随从金纬轲看到汪右林,面色渐渐变的暗沉,忽然下了马,到了骡车旁,道,“可还有位置?外面实在是冷,想坐下来喝一口茶水。”

原本姜家的骡车只能坐的下四个人,来之前为了接姜纯丰又换了大的车厢,但最多也能坐下六个人,再多,那骡子就要累死了。

如今里面有上官父子俩,姜秀武和姜秀枕,还有姜秀娘,姜纯丰,已经是塞的满满的了,不过汪右林说要上车坐,自然要腾出位置来,大家往里挤一挤,弄了个可以坐位置。

汪右林却不看那位置,径自坐在了姜秀娘和上官重楼中间。

上宫重楼发现,自己竟然看不到姜秀娘了。

姜秀娘,“…”

一开始气氛就显得有些压抑,但汪右林也是极为能言善道,不过一会儿,就让众人都放开来,但是不知道是不是上官重楼的错觉,总觉得汪右林一直往他这边挤,他每次都稍微挪动一些,等着最后发现,离姜秀娘是越来越远了。

出了双河镇,行了半天,上官六曲他们就要往北走了,父子俩和众人告别,很是不舍,虽然相处不久,但却极为投缘。

特别是上官重楼,他跟姜秀娘细细的交代离开的事情,比如每天不要忘记看书,种在盆子里的几位草药也要看着,天气寒冷,别是冻死了,唠唠叨叨的说了一堆,上官六曲自然乐的在一旁听着,心里直乐,觉得儿子真是长大了,也知道关心人了。

只是不知道是不是错觉,总觉得刚才在车厢里还风趣幽默的汪右林,这会儿脸色有些黑。

跟上官父子分开之后,众人继续赶路。

到了晚上就歇在驿站里。

那驿站早就得了信儿,等到汪右林到的时候,不止是驿站的几个官吏,还有当地的知府也过来候着。

汪右林是个笑面虎,见人就是三分笑,即使不喜也不会表露在人前,和那知府寒暄了一会儿,又一起用了晚膳。

那知府想要讨好汪右林,就做主喊了当地有名的花魁来,那女子一手古筝弹的极为出众,嗓子又是天籁一般,是个当时清流们都喜欢追捧的才女。

姜秀娘许久没有和父亲见面,自有许多话要说,跟姜纯丰在房间里说了许久的悄悄话,等着出来的时候已经很晚了,她有些内急,去了宫房回来,就看到楼下大厅内传来好听的琴声。

静静的雪夜中,那悦耳的琴声像是这飘落下来的雪花,云起雪飞清耳悦心,姜秀娘忍不住站着听了一会儿。

不知道谁哪个随从开了门出来,那寒风却是有些大,一下子就把门吹开了。

姜秀娘看到厅堂中间摆着古琴,坐着不顾寒冷,穿着一身五彩妆花十样锦通袖袄的女子,她唇色嫣红,点着花钿,十指纤细,拨动着琴弦,当真是少见的美人。

汪右林靠着她,正低头说着什么,显得那样的亲密无间。

姜秀娘忽然就觉得有些刺目,她扭过头,径自往回而去,只是走着走着就觉得有些生气。

后面传来脚步声,厚底靴子压在雪层上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

“秀娘?”

姜秀娘回头,看到竟然是汪右林,他显然跑出来的,带着几分轻喘,略带几分不安的说道,“刚刚那琴音色不对,求着我帮着看下,就过去看了看。”

“是这样。”姜秀娘这才想起来,刚才那琴声似乎停顿了下。

第42章第42章

第四十二章

姜秀娘垂着眼睑,让人看不清情绪,但是紧紧抿着唇,却是透出几分倔强来。

汪右林心一软,道,“我本不喜这种排场,只不过清澜虽是青楼女子却卖艺不卖身,更是我至交好友的知己,既然旁人请来了,总要捧个人场,这才赴宴。”这话好像是解释给姜秀娘听的,“我从小学琴,颇有些造诣,年少时还制过琴,所以清澜才询问于我。”

汪右林这辈子都从来没跟一个女子解释过这许多,但是看到姜秀娘有些不悦的面容,就这般鬼使神差的说了出来。

说完这话两个人一阵沉默,汪右林是觉得…这辈子都没这般尽力讨好过一个女子,曾经和张氏在一起的时候,张氏是一个很得体的女子,把家里管的井井有条,两个人见面也是客客气气的,一直都很相敬如宾,全然没有说过这般亲近的话来。

姜秀娘却是觉得,汪右林这话说的,好像两个人之间有什么一般,她又是他什么人?需要跟她解释这些。

就在这时候,金纬轲走了过来,道,“大人,刘大人问您什么时候过去?”金纬轲说的刘大人自然是宴请汪右林的知府。

姜秀娘趁机说道,“大人您忙,我就先回去了。”说完也不等汪右林回话,头也不回的走了。

汪右林一时站在原地,有些发愣,只是想起这一路上官重楼对姜秀娘的痴缠,心中的煎熬来,又想着自己不惜千里迢迢的来这里救人,就算是如何的克制,已经是到了情难自禁的时候了,何必要自欺欺人?

“秀娘!”

姜秀娘没想到汪右林会喊自己,一时有些无措。

汪右林却是坚定的走到了姜秀娘的前面,很是诚恳的问道,“秀娘,当初我父亲提亲之时,我并不知晓你是这般出众,所以…”

姜秀娘看着月色下汪右林的面容,或许是喝了酒的缘故,带着几分微醺,平日里如同深潭一般,不起波澜的眼眸,这会儿却是亮晶晶的,熠熠生辉,十分的俊朗出尘,甚至让她无法直视,她听到自己胸口咚咚的心跳声。

“只是越是相处越发觉得欢喜,情难自禁。”汪右林发现一旦开了口,就并不是那么难了,“上一次去接羡康,我已经是几度纠结,差一点就想上门提亲,却还是忍住了,你可能不知,自从回到奎县开始,我时常做梦,梦中…你和我成了亲,最后却是惨死的结局,我娘就是一个村姑嫁给了大家子弟的父亲,最后你也知道了。”

“大人,您不要乱说。”

汪右林却继续说道,“我见你和上官先生那本登对,就想着,或许给你找个如意郎君也是好事,让你后半生有人照料。”

姜秀娘气道,“谁叫你自作主张的?我对师傅只有尊崇,并无男女之情。”

“那对我呢?”

姜秀娘一时不知道如何回答,抬头,看到汪右林带着柔情蜜意的目光看着她,在这寒冷的冬季,似乎可以融化人心。

“其实我后悔了,知道你被人抓去,就这般急匆匆的赶来。”汪右林看到姜秀娘微微红了脸颊,心中有些荡漾,忍不住伸手去抚了抚,却被姜秀娘避开,“我给你AD4

赔不是,只是我想这次回去,亲自登门求亲,你可欢喜?”

砰地一声,脑子里好像什么东西炸开,姜秀娘连退数步,脸红的好像能滴出血来,她磕磕巴巴的说道,“大人,您这是什么意思?我是不会为人妾的。”

“不是妾,是正妻之位。”

姜秀娘想起汪右林三番两次的拒绝来,说不气是骗人的,更可况早就做好两无瓜葛的准备,他却是这般突然间纠缠上来,这算什么?

他说成亲就成亲,说不合适就不合适?

“大人,秀娘就想这辈子这般过了,在家孝敬父母长辈,不会再嫁人。”姜秀娘稳住了慌乱的心神,斩钉截铁的说道。

汪右林早就知道姜秀娘不会轻易同意,就是他遇到一个人,像他这般拒绝之后又重新求亲,也会心里过不去,道,“我晓得你需要时间,我愿意等你,原本羡康的娘去世的时候,我就想着不在续弦了。”

姜秀娘心乱如麻,没有想到汪右林这般固执,却还是好奇的问道,“大人这般年轻,又正是风华正茂的时候,为何不续弦?”

“小时候看着爹娘在一起,我一直都以为寻常夫妻都是那般恩爱,后来…”汪右林娶了张氏,婚后两个人相敬如宾,在外人看来是极为登对的婚事,可是他却觉得总是少了点什么。

“我想寻个自己喜欢的女子,并非只是娘子。”

姜秀娘一下子就明白了汪右林的话来,所以他愿意娶她,是因为喜欢她,心悦她,她不知道为什么,只觉得就好像吃了蜜一般甜,只是想着两个人之间天堑一般的差距,还有她上一次成婚之后的悲惨,那些甜蜜就又如同潮水一般,很快散去。

“大人是人中龙凤,秀娘高攀不起。”姜秀娘郑重的说道。

汪右林一时气结,姜秀娘这一句话就好像是打他的脸一般,之前多么的高高在上,这会儿就显得多么的卑微。

“我会一直等你。”

“可能会让大人失望。”姜秀娘道。

两个人看着彼此,目光都透着无法割舍的情意,却又固执的坚守着自己的信念。

金纬轲一开始简直就是目瞪口呆的,只不过想想自家大人最近这异常的反应,特别是在京里这般紧张时刻还到这边来亲自救人,就觉得在意料之中,按道理他不该插话,但是这雪下的太大了一些,两个人在这般站下去就要得风寒了,再是情深不寿的,也不能不要命了不是?拿着伞道,“大人,雪越发大了,要不您和姜小姐去了屋内说话吧?”

汪右林接过金纬轲递过来的伞,轻轻的帮姜秀娘撑着,温声说道,“夜深了,快去歇着吧,明日还要赶路呢。”

姜秀娘拒绝了,汪右林却固执的帮着她撑着,两个人一同在伞下,沉默无语的走到了房门口。

第二天早上,姜秀娘却起晚了,显然是因为昨天的汪右林的话影响到了心绪,睡的太晚。

原本以为汪右林要赶路,或许自己先走了,因为两行人今天就要分道扬镳了,一个是往南去,姜秀娘则是往东去。

谁知道汪右林竟然在等她。

第43章第43章

“过来用早膳。”汪右林含笑对着姜秀娘招手。

在这个偏僻的驿站,能招待一朝首辅,那是天大的幸运,可以跟旁人吹许久的牛,驿站的官吏都很用心,早饭自然是很丰盛,还有当地特产的一种鱼,因为全身有一根银白色的纹路,从鱼头一直延伸到鱼尾叫银条鱼,在湖里凿个冻,仔细的等着,有鱼路过网兜一伸就能抓住,因为冬天的温度低,鱼游的很慢。

这鱼太难抓,也就是冬日才能吃上。

姜秀娘一抬头,看到周围的人都在看着自己,想着当众拒绝会驳了汪右林的面子,更何况也就是这一顿早饭,那之后就要分道扬镳了,走了过去。

发现桌上就她和汪右林,问道,“爹爹他们呢?”

“早就吃过了。”

姜秀娘看看天色,已经巳时一刻了,也怪不得都吃过了。

饭桌很丰盛,特别是中间用鱼盘盛着的清蒸银条鱼,姜秀娘夹了一筷子,很嫩也很鲜,几乎不见一丝腥味。

另一锅的小鸡炖蘑菇也很好吃,还有其他林林总总的菜。

姜秀娘正是在山洞里饿久了,出来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想好好吃一顿,只是作为学医者,她知道不可暴饮暴食,先从米粥开始,到了今日,已经是可以吃了一些菜了。

所以菜都很美味,但是只用了一点点。

结果看到汪右林把剔了骨头的一碗鱼放在她的旁边,说道,“鱼性温,你可以多吃一些。”

姜秀娘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会让汪右林给她剔鱼。

汪右林可能是被姜秀娘看的有些不自在,轻轻的咳了下,说道,“第一次剔鱼,或许里面还有鱼刺,你小心些吃。”

姜秀娘心里说不出的感动,低头吃了起来,结果…第一口就咬出了一根鱼刺,她差点被刺到。

姜秀娘,“…”

汪右林很是尴尬,窘迫的道,“熟能生巧,以后肯定会好的。”又道,“以前我爹爹就常常给我娘剔鱼刺。”

姜秀娘想起汪老太爷的痴情,并不觉得吃惊,反而很是敬佩,道,“没有想到汪叔那般体贴。”

汪右林却道,“我爹只会那个哄娘开心,洗衣做饭,赚钱养家,没有一样做得好的。”语气里是说出不来的嫌弃。

姜秀娘听了忍不住笑。

吃过了饭,一行人上路,汪右林还是坐在骡车里,还找了个靠姜秀娘的位置,这会儿就算是傻子也看出点什么了。

姜纯丰特意和姜秀娘换了位置,坐在姜秀娘和汪右林中间,正好隔开他们,还笑着说道,“这边靠着窗户,透气,汪大人不会嫌弃我身上有汗味吧。”

汪右林,“…”

行了一会儿路,就到了分开的岔路口,众人各自话别,汪右林利落的上了马,只是那目光却是盯着姜秀娘不放。

姜秀娘无法,上前道,“多谢大人救命之恩,一路小心。”

汪右林却道,“我昨天夜里说过的话不会变的。”

两个人默默的对视着,汪右林的目光里自然有着千言万语,姜秀娘艰难的别开视线,道,“大人,我早就讲过了,这辈子不会再嫁,更不要提像大人这种高门大户…更是秀娘避之唯恐不及的。”

汪右林像是要把人印在脑子里,仔仔细细的看着姜秀娘,语气却格外的坚持道,“会一直等你。”

等着分开,姜秀娘坐在骡车上,虽然很坚定的拒绝了,但是想着汪右林的话来,一直都没办法平静下来。

这一路很顺利,很快就回到了姜家村,姜老太太,李氏看到姜纯丰高兴的不行,特别是李氏,就好像一下子充满了生气,忙前忙后的就没停过。

汪老太爷也得了信儿过来,见到几个人完好也松了一口气,“当时收到信吓了一跳,想着我这边寄信给右林,哪里来得及呀?幸亏那之后就马上收到了右林的信,说是已经启程去了双河镇。”随即问起夸赞姜秀枕道,“你这是用了什么法子,能那么快就通知道我右林的?”

姜秀枕就把当时情况都说了,“原本寄了信给汪叔您,后来又想着这来来回回的就别是拖延了太多时间?就找了一家镖局… 您知道他们走南闯北的最是看中消息,就用他们的门路送信。”

“你这件事办的漂亮。”别说是汪老太爷,其他几个人都忍不住夸赞道。

“您可别夸我了,要不是首辅大人亲自出面,这件事也不是那么容易解决的,那边的冯家堪称一霸…”姜秀枕就把冯家的事情都说了,“居然拿人心来养参,简直就是丧尽天良。”

旁人听了都忍不住倒抽一口气,姜秀文没跟着去,正是遗憾,这会儿来听到,忍不住问道,“那人心养参,真的可以养的很好?”

汪老太爷年轻的时候走南闯北,自然是见识过不少,他道,“怎么可能!愚昧至极,不过以前听人说过,那些种药的人家,许多人都会血祭,只不过杀的是牛羊,那之后药才就长的格外好。”

“真有效果?”

“能不好?杀了的牛羊不吃,直接把尸首埋在药地里,这是多好的肥料?只不过你们说的冯家,恐怕是直接把人当肥料了。”

众人一想到那个场景就恶心的不行。

姜老太太听了道,“所以咱们自己种参一定要好好的,不能动那些歪脑筋。”

姜秀娘乖巧的应了,姜秀文却道,“祖母,您这不废话吗,我们自然不会跟那些丧尽天良的人相比。”

“你怎么跟祖母说话呢,没大没小!”姜秀枕气的上前去揍姜秀文,吓的他抱头鼠窜,那滑稽的模样,逗的大家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姜家人热热闹闹的过了年,很快就迎来了春日。

第44章第44章

第四十四章

天气渐渐的暖和了起来,上官重楼过年之后就回来了,不过给姜纯丰接了腿就又出远门去了,说是夏季再回来。

上官重楼说这话的时候很是委屈,又愧疚的模样,道,“我爹爹让我去一趟蜀地,我外家在那边,说是外祖母身体不太好,让我去瞧瞧。”

然后给姜秀娘留了很多医书,又叮嘱她不可偷懒,这才一步三回头的的走了。

万物复苏,春季来临,姜家人就开始商量春耕的事情,不过这一次和往常有点不同,姜秀娘坐在堂屋最下手的椅子上,忍不住对着姜纯严说道,“二伯,您的意思是,咱们家这剩下的七八百亩全部都种药材吗?”

“没有那么多,应该是六百七十七亩,还有一些租借给耕农的,自然不能算在里面。”姜纯严说出了很准确的数字,“秀娘,咱们这些地,种的大部分都是地瓜,这东西就是糊口,还卖不上价格,而且放不好还容易烂掉,但是药材就不一样了,像金银花,等着到了秋日,剪了枝,晒干了就能存放起来。”

“以前咱家是没人会这个,但是现在不一样了,有了秀娘你,一切都迎刃而解了。”姜纯严显然想了很久。

姜秀娘忙道,“二伯,我这才学了皮毛。”

“你这是天分好呀,你看,随便种种菜园子,这菜就比旁人的好吃,去年那夏瓜也是,那么清甜,秀枕拿到镇上卖,都不愁卖呢。”

姜秀娘还是有些担心,“这许多地,我是真的怕种不好。”

姜老太太在一旁说道,“秀娘别愁,你几个伯伯都商量好了,就当是试试。”又道,“原先那种的地瓜,还不如你去年卖夏瓜赚的多,你那才种了多少?再说,咱们家根本不看重这些地,家里主要收成是另外的那些良田,种坏就坏了吧。”

“是呀,秀娘,你别怕,大胆的去种吧。”

姜秀娘这会儿正是盘算自己的露水,攒了一个冬天已经是不少了,只是对比六百多亩地实在是太少了,也不知道能不能全部浇灌一遍… 但是看着大家伙儿期待的目光,也知道推脱不了,一狠心,道,“行,那我就试试。”

大家一时就来了劲儿头,开始商量种什么药材,姜秀娘道,“人参是好,但是时间太慢,需要五年才能入药,咱们还要种其他的,不然这五年就要喝西北风了。”

姜秀枕提议道,“大青根,还有甘草,五味子也可以种一种,只不过五味子要等着树苗长大了才能结果。”

姜家人多,大家心又齐,不过几天就划分出药田来,然后谁家负责种什么,那之后就该是买种子了,这件事汪老太爷就包在了身上了,他说道,“让我们药铺的伙计去弄就行了。”

只是这苗子的钱委实不少银子,姜秀娘就想着把姜老太太给她的才嫁妆拿出来,老太太却是不同意,道,“你帮着大伙儿赚钱,怎么还让你出银子买苗子了?那药田不是都划分好了,谁家种什么苗子,就自己出银子买什么苗子。”

姜纯严见姜老太太说这这话,却是瞪着自己,知道这还是记得上次事儿了,苦笑着说道,“娘,我这个做二伯的,要真是没到走投无路了,难道还会想着侄女的嫁妆?再说当初不是说了借,也不是不还了。”

“知道就好,你们就这个侄女,自己不疼着点,谁疼她?”姜老太也不知道不能逼着的太紧,见姜纯严这般说也就放过他了。

姜纯严说道,“娘你放心,我这心里知道呢。”

***

吴氏回了一趟家里,来的是却是笑容满面,对着姜秀枕道,“那件事成了。”

姜秀枕惊讶道,“真的?”

“是我大伯家娘家的一个堂弟,今年刚好二十四,比秀娘大一岁,前头的娘子病故了,他就一直守了三年,如今这才准备重新找,家里还有俩儿子,秀娘能不能生都不打紧,重要的是我这个堂弟,仪表堂堂,家里还有些田产,手还有木匠活的手艺,吃穿都不愁问题,至于性子那更是好,从小就没和谁红过脸。”吴氏喝一口水,这才断断续续的把对方的都情况给说了。

“从来没听过给娘子守孝守三年的。”一般都是父母去世才会守孝三年。

“说是从小买来的童养媳,既是妹子也是媳妇,青梅竹马的长大,感情深厚,一时难以接受也是正常。”吴氏道。

“那要是忘不了前头那个也是问题呀。”

吴氏道,“这人哪里有十全十美不是?这已经是很好了,我们村里许多人家都不计较,叫人过去说媒,不过那人想要找个稍微有些年纪的,稳重点的,这才轮到咱们秀娘,再说人死灯灭,活着的人总要继续不是?”

“我不想委屈了秀娘。”

“你当我黑心呢?我也是希望秀娘能过得好。”吴氏却是极为干脆,道,“横竖都要相看一下,成自然就好,不成也没什么损失不是?”

姜秀枕还是不放心,道,“不行,秀娘已经被伤过一次了,这次还是我先去想看想看吧。”

“也行。”

“你这件事暂时不要和家里说。”姜秀枕觉得没有把握事情,还是先保密为好。

去年的时候大家还觉得姜秀娘或许还沉浸在和离的情绪中没有缓和过来,如今已经是过了一年,应该是平复了心情,这才各自开始给她张罗婚事,至于姜秀娘说的不再嫁人的话,但凡是女子,谁还能自己说要嫁人不成?

还不都是家里人给张罗的。

这一天,姜秀娘在家里做针线活儿,看到吴氏来喊她,说道,“你哥哥说有事儿叫你过去呢。”

姜秀娘以为是药田的事情,起身说道,“行,我这就过去。”

吴氏拉着姜秀娘,两个人一前一后的去了姜秀枕的家里,刚到院子里就看到里面站着一个陌生的男子,生的倒是白净斯文,只是有些拘谨,看到吴氏和姜秀娘一起来了,只瞄了眼姜秀娘就低下头来,耳根涨通红。

“秀娘,这是大伯家娘家的一个堂弟,你喊他吴大哥就行了。”吴氏说完就仔细的看两个人反应。

姜秀娘还是始终如一,不过女人总是羞涩一些,不会表露的那么明显,那吴广园显然是很满意了,一直想看又不敢看姜秀娘的样子。

吴氏心里颇有些骄傲,姜秀娘这品貌,放在村里着实委屈,即使做个官家太太… 吴氏马上就打住,让自己不能再想了,当初姜老太太就是这么想的,这才把姜秀娘嫁入沈家,后来那许多事情,就不用说了,简直一言难尽。

如今还是要找个门当户对的,吴广园就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