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生这个王婶总是看不上,说姜秀娘是扫把星,一开始他们还有些半信半疑,可是自从接触了姜秀娘,知道她的为人,又看到牡丹花开在姜家院子里,他们就觉得王婶纯粹就是嫉妒而已,见不得别人好。

姜秀枕冷笑了两声,啪啪就打了两个耳光,他力气大,很快就让王婶脸都肿了起来,旁边有个矮小的男子显然是王婶的夫君,吓得不轻,道,“打不得,你们这是欺负人呀!”

“怎么就打不得了!我还要打死她呢!”姜秀枕越说越气,“你们自己也是养闺女的,难道不知道名声对一个女子多么重要?这般诋毁我妹妹,说她是扫把星,万一被人当真了,这不是要害死我妹妹?”

旁边马上有人附和道,“真是黑心肝呀。”

双生子跑了过来,老大姜东舫到还好,小的姜东旋却是忍不住,朝着那王婶吐了一口吐沫,骂道,“丑八怪,叫你诋毁我姑姑!”

这边争吵很快就引来了汪右林。

汪右林已经是听了一个耳朵,哪里有不明白的,见那王婶脸肿的跟猪头一样,依然不甘心的喊道,“不就是给大官当个妾?有什么了不起的!”似乎根本就不相信姜秀枕的话,因为她本能的觉得,一个和离女是嫁不好的。

“王婶?本官是要娶了姜秀娘当正房娘子,还是皇帝陛下御赐的婚事。”汪右林没说一句话就让王婶脸上涨红一点,随即轻蔑的说道,“现在你信了吧?把她赶出姜家村吧。”

跟随汪右林来的金纬轲就上前就要架着王婶,王婶这才知道害怕,吓的哭了起来,一旁那个矮小的夫君也是哀嚎,“这要是把我们赶出去,这日子可是要怎么过呀!”

第50章第50章

第五十章

汪右林不能多待,给姜老太太和姜纯丰夫妻磕了头,行了女婿的大礼,这就准备走了,他还要送皇帝回京,这次几乎顶着万难才能出来微服私访的,真像是萧忠说的那般… 皇帝万一在路上有个意外,那真就是十分棘手的事情。

姜老太太虽然觉得这件事很突然,却很快就接受了,对着笑的合不拢嘴的汪老太爷说道,“咱们两家也是知根知底了,首辅大人也是个出众的,更不要说还有亲家公这样明理的公公在,羡康也是十分喜欢秀娘…说来也是奇怪,好像秀娘就该入嫁入您家一般,什么都是合适的。”

汪老太爷听到亲家公三个字,只觉得顺耳极了,道,“般配,太般配了。”随即怕是姜老太太和姜纯丰夫妻担心,忙不失迭的担保道,“你们放心,秀娘是我看中的儿媳妇,不会让她受一点委屈。”

一家人都开开心心的,唯独一个人冷着脸,正是姜秀娘的爹姜纯丰。

私下里对着李氏说道,“年纪也太大了,就比我小几岁。”

李氏对汪右林却很是满意,道,“哪里是几岁?明明小了快十岁了。”

快十岁?这不是还没到十岁…,姜纯丰心里郁结,当初沈辅林来要村里羞辱姜秀娘的时候,他还在外面,自然不知道汪家父子俩前前后后都帮过姜秀娘,其他姜家人却是见过的,所以对汪家父子俩都很亲近。

但是姜纯丰没有,自然觉得不舒服。

汪右林要走,姜老太太就让姜秀娘去送他,小两口这就要分开了,下次见面就是成亲之后,正好可以说说悄悄话。

姜纯丰却站了起来,道,“我也一道去送送吧。”

在众人迥异的目光下,姜纯丰很是从容,率先走在了前面。

不过汪右林却是比姜纯丰老道多了,好像是没有看见他脸上的不喜,主动凑过来闲话家常,姜纯丰想好一定要冷冰冰的,结果汪右林就好像是他肚子里的蛔虫一样,每次起的话题,都是他十分感兴趣的… 他不说心痒难耐,说了又觉得自己太过亲近了,只是慢慢的忍得住的时候的少,说得时候多,一来二去的,姜纯丰就和汪右林相谈甚欢了。

等着到了村口,汪右林有话要对姜秀娘,姜纯丰也不好意思拦着了。

已经是临近傍晚,落日的余晖照在汪右林的身上,让他挺拔的身姿如同沐浴在霞光里,朦朦胧胧的,异常俊朗,他目光温柔,就这般静静的看着姜秀娘,道,“等着我。”

姜秀娘微微红了脸,别开脸,轻轻的应了一声。

汪右林露出笑容来,不舍的看了她一眼,道,“那珍重。”然后扭过头对着一直在一旁虎视眈眈的准岳父姜纯丰道,“伯父,右林这就告辞,保重。”

姜纯丰见汪右林说的真诚,这才道,“你路上也小心。”

两个人一道回来,姜纯丰还是觉得舍不得姜秀娘,道,“秀娘,你已是嫁过一次了,如果心里不喜首辅大人… 你就告诉爹,爹就是拼死也会帮你,大不了咱们一家人离开姜家村,四处为家。”

“爹以前就是太软弱了,当初你祖母说沈辅林那混球是好的,爹就信了。”姜纯丰到这个还是一脸后悔。

“爹不是说首辅大人不好,只是他这家世,实在是我们高攀了,你以后嫁过去… 虽然没有婆媳,但是祭祖总要回去,大家族里规矩多,少不得要受气,平时还要招待京中的那些贵妇,万一被人看轻该是如何?你都想过吗?”姜纯丰想的比较实际,这时候许多人家找儿媳妇,都是找婆婆喜欢的,这就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可见不管夫婿喜不喜欢你,你只要得了家族认可,就能站稳脚跟。

姜秀娘如何不知道,就是因为知道这才拒绝到现在,只是皇帝非要点鸳鸯谱,她也是没办法拒绝。

而且她也想开了,或许这就是姻缘天注定。

姜纯丰又道,“爹瞧着那个上官重楼就挺好的,他怎么不来了?”

姜秀娘道,“爹,那是我师父。”

“不是说没有行了拜师仪式就不算吗?”

“爹,女儿真的没有不愿意,您就别乱点鸳鸯谱了…”姜秀娘哭笑不得,其实她从来没有想过和上宫重楼有什么,因为跟上宫钟重楼在一起,她就觉得跟第二个汪羡康在一起,都像是孩子一般的,要哄着,心里没有起一点波澜。

姜纯丰还能说什么?女大不中留呀。

是御赐的婚事,那就要等礼部那边送了庚帖去钦天监那边定了吉日,那喜服,嫁妆亦是由礼部出,所以姜秀娘只要等着就是了。

只不过姜老太太是个要强的,怎么会坐以待毙,打算好好给姜秀娘操办婚事,还要摆三天的流水席,要昭告所有人,他们家秀娘嫁给了首辅大人,总算是扬眉吐气了。

其实不用姜老太太这般特意宣告,这毕竟是大事儿,不过几天,这附近所有人都听闻了这件事,都觉得十分惊异,那个被状元郎逼的和离的姜秀娘一转眼就嫁给了当朝首辅大人?还是皇帝御赐的婚事?

当真是世事无绝对呀,这简直比看话本子还要精彩。

当然,人们想到了那个因为出了个状元郎,在奎县里几乎是横着走的沈家,这件事也太打沈家人的脸了吧?

沈老夫人这几天极为高兴,去年的孙儿媳妇就给她生了个白胖的重孙,她一直让沈辅林带着孩子回来,只不过孩子还小,孙儿媳妇生了孩子之后身体也不太好,这才一直拖了下来,到了今日,沈辅林说与其等着,让她惦念着重孙,饭食无味,不如让祖母进京来,正好帮着徐氏带带孩子,毕竟徐氏初为人母,没有经验。

沈老夫人指挥者丫鬟收拾东西,道,“这个凳子要带着,这会儿都可以把尿。”

这是一个中间凿洞了的长脚靠背凳,显然用的时间不短了,漆都掉了,仔细看还有一些污渍。

沈老爷道,“娘,这个东西就不带了吧?”这凳子是他小时候出恭用的,后来就留给儿子用,现在居然还要带着到京城去给他孙子用…

沈老夫人瞪了眼沈老爷,道,“你知道什么?你带过孩子吗?这东西别看模样不咋地,却是顶好的东西,实用的很,再说京城东西那般贵,说是一把青菜就要好几个铜钱,不省着点怎么行。”

那抬凳子的丫鬟还不知道这是出恭用的凳子,这会儿再看那些污渍,就越发觉得像是那不洁的屎,一时觉得恶心,捂着嘴,好容易忍住才没发作,等着抬出去,却是不肯在看一眼了。

“百家衣也不要丢了,都带着,洗洗还能穿,小孩子越是娇惯越是长不大,就要穿这种百家衣糙养。”

那件百家衣是沈老夫人小时候给沈老爷做的,后来还给沈辅林穿过,到了这会儿洗的已经是看不出原来的颜色了,没想到这也要带走。

沈老爷已经是没脾气了,反正他说什么娘都不听。

一旁正忙着整理东西的妇人正弯腰喘气,她头发半百,面色苍老,倒是比沈老太太还不如,正是被沈老夫人磋磨的不行的沈夫人。

她这会儿已经是心冷的不行,早就不复曾经的良善,见母子俩这般,心里冷笑,据说她那儿媳妇是大家出身的,又附带了那许多嫁妆,恐怕从小也是锦衣玉食过的,如何能看上这些旧物?

到时候少不得要闹一场,不过这一次就不知道谁赢谁输了。

她和姜秀娘皆是没背景出身的人,她那儿媳妇徐氏却是不同,娘家随便拉出一个人来,也是能撑起门楣的能人,怎么会轻易退缩?

当然,一般家里的长辈要差遣小辈也没什么,主要是沈老夫人这性子…她不是差遣,她是以使唤儿媳妇为乐。

沈夫人不相信,徐氏如何贤惠也能任人揉捏?

到时候可就以一场好戏看了。

沈夫人一想到这些就觉得心里了极为痛快,想着要尽快入京,看到这样的场景,那手上的动作就更卖力气了。

那几个丫鬟看着都忍不住摇头,想着这沈夫人好歹也是家里的夫人,可是被作践的还不如她们这些丫鬟,当真是可怜。

偏生沈老爷竟然当做没看见一般,那个状元郎的少爷,也是一味的装聋作哑,实在叫人寒心,她们一开始进了这状元郎的家门,还有些想法,或许能被少爷看上…如今却避之唯恐不及了。

沈老夫人恨不得让所有奎县的人都知道,她要去京城和状元郎的孙子团聚了,那动静就闹大有点大,一时左邻右舍都出来看。

只是不同于以往的艳羡,这会儿却是带着几分探究的眼神。

其中住在沈家左边的那一户姓苗,家里也是奎县上有名的富户,开着银楼不说,更是有几百亩的良田。

苗家小儿子小时候还和沈辅林玩过,因着玩闹不慎,把沈辅林推到地上,让他磕破了膝盖,流了不少血。

沈老夫人是护短的,怎么能忍?上门找苗家讨要公道,苗家也自知理亏,赔钱看医,都是没有怨言,极为痛快,可是沈老夫人不依不饶,那之后还到处传言苗家小儿子小小年纪却是心思歹毒之辈,差点打死了自己的孙子。

沈老夫人说的有声有色,又因为沈家是这附近少见的读书门第,叫旁人都高看一眼,许多人听信了传言,当然也有那半信半疑的,但这种事,总还是安全起见,就算是没有,还是小心为好,都叮咛家里的孩子,不要跟苗家的小儿子玩。

那苗老夫人知道后,气的病了半年,之后就咽气了。

两家人,几乎成了仇家。

苗夫人走了过来,目光带着挑衅,道,“呦,这是搬到京城去呀?”

沈老夫人极为得意,道,“正是,谁叫我有个状元郎的孙子呢。”

苗夫人气结,却还是不急不缓,带着几分幸灾乐祸说道,“沈老夫人,你恐怕不知道吧?就是被你家赶出去的那个姜秀娘,皇帝给她御赐婚事,要嫁给当朝首辅大人呢。”

“你说什么?”沈老夫人简直不敢置信!

苗夫人这下乐坏了,道,“原来您不知道呀,哎,热闹了,以后您和姜秀娘在京城俩见了面,这是要如何称呼?”

第51章第51章

这一消息对于沈家人来说,简直就是晴天霹雳,沈老夫人脸色当时就不好看了,要不是一旁沈老爷扶着,说不定就直接跌坐在地上了,她道,“她一个村姑,如何能嫁给首辅?不对… 肯定是做妾而已。”沈老夫人好像终于找到了安慰自己的借口,喃喃自语道。

苗夫人看着沈老夫人这般模样,心中极为痛快,想着他们沈家也有今天,道,“圣主御赐的婚事,老夫人觉得是做妾?”

“这怎么可能?”

苗夫人见沈老夫人一脸菜色,只觉得终于扬眉吐气一回,“是不是真的,老夫人上了京不就确认了?不过老夫人,您下次见到姜秀娘可是要客客气气的,别在耍脾气,不然得罪了首辅夫人,那可没好果子吃,毕竟您孙儿不还在首辅大人下面做事?”

等着苗夫人走后,沈老夫人好半天才回过神来,骂道,“没有见识的妇人,什么叫我孙儿在首辅大人下面做事,就算首辅不也是跟我孙儿一般都是为圣主办差事的?呵呵”虽然这般说,勉强找回了面子,但心里终究是担忧的,连夜收拾了行礼,就上了路,迫切的想要见到沈辅林,亲口问一问这件事。

姜秀娘自是不知这件事,虽然喜服由礼部所出,姜秀娘却还是要做被面,买了上好的杭绸,是最喜庆的真红色,她就一针一线的在上面绣花。

要说最开心的莫过于汪羡康了,这会儿已经开始迫不及待的喊着娘了,每天一大早醒来就要先做功课,汪老太爷学问不浅,由他来教汪羡康,自是不比先生差,后来双生子也来凑热闹,汪老太爷想起姜家族学里那个老态龙钟的先生,颇有些怜惜,索性就三个孩子一起教了。

一大早,三个孩子就要先写一百个大字,做完当日的功课,这才能去玩,汪羡康这孩子聪慧卓越,总是第一个完成的,那字写的又快又好,背诵更是一目十行,记忆力出众,把双生子羡慕的不行,要是以前的汪羡康肯定要鄙视双生子太愚笨。

但是如今的汪羡康却是渐渐放下了戾气,身体的康复加上姜家人关爱,整个人都变得柔软了起来,像一个真正的小孩子,恢复了天真,他安慰双生子道,“我娘说,是因为我爱吃芹菜,这才学的快。”

双生子已经知道姜秀娘以后要嫁给汪右林的,虽然知道应该是成亲之后喊娘,但是也知道汪羡康多喜欢姜秀娘,也就听之任之了。

姜东旋道,“傻蛋,那是姑姑想让你多吃。”

汪羡康虽然健壮了许多,但是比起普通的孩子,比如双生子还是有差距的,饭量总是上不去,而且极其挑食,比如他喜欢喝红豆汤,就会一直喝,饭也不好好吃,姜秀娘为了让他改掉这个毛病,费了不少心思。

汪羡康尤其讨厌吃芹菜,但是姜秀娘自己学医,知道这芹菜可以清胃涤热,通利血脉,对他这种羸弱的孩子很好,就一直鼓励他吃。

汪羡康鼓着脸,瞪着姜东旋。

姜东舫敲了敲弟弟的脑袋,道,“平时让你多看看书你就是不看,这会儿丢脸了吧?你没看过医书,这芹菜大有益处,可以明目通鼻,醒脑健胃,说多吃了会变得聪慧,也不是虚言。”

小小年纪已经是说的一板一眼的,十分有模有样。

姜东旋这才搔了搔头,略微心虚的说道,“原来是这样,那咱们中午都跟姑姑要芹菜吃吧。”

汪老太爷正在不远的地方,躺在藤椅上,拿着一把蒲扇晒太阳,正是监督他们,听了这话,忍不住噗嗤笑了起来,想着这些孩子们可真是童真可爱。

要是姜秀娘和汪右林婚后再给他生几个孙儿就好了,这样汪羡康也不会这般寂寞了。

几个孩子做完了功课就出了竹林,头也不回的去了姜家院子,看到姜秀娘屋子里的窗户半开,姜秀娘正在里面认认真真的做绣活儿。

姜东旋凑到汪羡康的耳边,悄声说道,“这是要做新嫁娘的被面。”

汪羡康就很感兴趣,三个孩子跑到了窗边,看到姜秀娘已经绣了一大半,是百子图,各型各色鲜明活泼的小孩子。

姜东旋道,“姑姑,你是不是还要给羡□□很多弟弟妹妹?”

姜秀娘脸立时就红了,看到姜东旋和汪羡康正目光亮晶晶的盯着自己,就是一直显得老成的姜东舫也是很感兴趣的瞧着她。

“这话怎么说的?”

姜东旋道,“姜东珠出嫁的时候,抱我去压床,看到也是百子图,他们说这是为了要多生孩子。”

姜秀娘只好尴尬的解释道,“只是比喻而已,你们饿不饿?”说完就放下针线,准备要给几个孩子做饭,正好到了饭点,“你们想吃什么?”

双生子异口同声的说道,“姑姑,我们要吃芹菜!”他们要和汪羡康一样变得聪慧,这样就可以早点做完功课,出去玩了。

姜秀娘很是高兴,道,“好。”

李氏正在洗菜,见到姜秀娘过来,道,“你去歇着,娘做就行。”

姜秀娘未出嫁之前也是被李氏和姜老太太这般,如珠如宝的养大的,除了为了学做菜下过厨房,平时根本就不让她动手。

只是嫁入了沈家之后,姜秀娘却是什么都做,比一个丫鬟都不如,不过这样的经历也让她学会了许多,绣花,裁衣,做饭打扫,样样都很出众。

姜秀娘靠在李氏身旁,柔声说道,“娘,女儿不日就要离开了,也不知道以后…就让女儿帮着您做。”

姜秀娘原本想要一直在家伺候孝顺父母,谁知道因为皇帝的赐婚,这是又要出嫁了,她心里很是割舍不下。

以前出嫁的时候她懵懂无知,如今重新归家,她才知道父母和亲人的可贵,在沈家被老夫人磋磨的几乎要疯魔的时候,这些亲人原本是她以为…就是到死了也见不到的人。

李氏听了心中不舍,道,“娘也舍不得你,但是你这次却和以前不同,那时候沈家态度傲慢,是我们倒贴了许多才将你嫁过去,那沈家人自是有底气磋磨你。“

”汪家却是不同,汪老太爷明理,羡康那孩子乖巧懂事,又是愿意听你的,首辅大人能请来御赐的婚姻,想来对你也是极为满意,且我看他那日又是一直多有看顾你…这是极好的婚事。”李氏毕竟是做母亲的,总是比旁人想的多,“你上面没有婆婆挑事儿,嫁过去之后只管照顾好料理好府中事物就行。”

“娘…”姜秀娘没有想到李氏竟然想了这许多,可见可怜天下父母心。

母女俩说着悄悄话,倒是很快就把午饭做了出来。

只是汪羡康却是吃的没有滋味,他忽然想起来以前小姨的奶母对他说的话来,“羡康少爷,您可不能让你爹另娶,要知道这有了后娘就有后爹,或许一开始你继母对你顶好,但是等着生下自己的孩子,就会看你不顺眼。”

当时汪羡康还不懂,问道,“为什么?”

“您想,家里总共这一份产业,你是长子,总是你要来继承,但只要是人,大凡都有私心。“说道这里怕是汪羡康不懂,打了个比喻,“比如你最喜欢的那个白玉九连环,只有一个,你肯定是想自己留着不是。”

”家中的产业就如同你最喜欢的玩具,你那继母要是自然想要把产业都给自己亲生,那自会看你不顺眼,到时候可有的受了,但是如果让你的小姨嫁过来就不一样,毕竟是亲姨,就算是以后有了孩子也会对你如昔。”

汪羡康当时身子羸弱,大半的时间都心烦意乱,又要喝药,脾气很是嚣张,等着汪右林下衙回来之后就大闹了一场,只是他毕竟也是有自己的小心思的,觉得小姨生的也好,总归是有人要跟自己分玩具,还不如就他一个人自在。

汪右林知道后很是无奈,再三保证,以后不会续弦,这才让汪羡康消停了下来。

姜秀娘看汪羡康有些蔫蔫的,很是担忧,伸手摸了摸额头,却是常温,道,“羡康,你这是哪里不舒服?”

“没…”汪羡康不敢去看姜秀娘,只是一想到姜秀娘有了自己的孩子,或许就不喜欢她了,就觉得难受的不行。

一直憋到晚上,孩子藏不住心事,就生起病来。

汪老太爷急的不行,喊了随行的郎中过来诊脉,自从上官重楼被汪右林支走去了蜀地,汪右林就又请了另一个郎中过来。

“思虑过重,又加上吹了风,就染了风寒。”那郎中说道。

汪老太爷简直想不明白,一个小孩子哪里来的什么思虑?这几天知道姜秀娘要嫁给汪右林了还极为高兴。

汪右林烧着,一直喊着娘,汪老太爷也是没办法了,旁的孩子病了总是坑过去,但是他这孙儿从小羸弱,底子就比别人差,只好硬着头皮,去了姜家。

“这么晚,委实不该叨扰,主要是羡康…”汪老太爷很是内疚。

姜秀娘听了二话不说就换了外衣,穿了鞋出来,道,“您跟我客气什么?是不是把我当外人?”

去了汪羡康的房间,见他烧的脸色通红,嘴里不断的梦呓着,仔细一听,竟然在喊娘,姜秀娘靠了过去,把汪羡康抱在了怀里,道,“乖,娘在这里。”

汪羡康闻到了熟悉的茉莉花香,艰难的睁开眼睛,看到姜秀娘,一时忍不住委屈的哭了起来,道,“娘,你别有了弟弟就不要我了,我会把九连环给弟弟的。”

汪羡康自己纠结了半天,却和以前想的不一样,他发现自己宁可不要九连环,也不想失去姜秀娘的喜欢。

第52章第52章

第五十二章

姜秀娘想起白日的事情,一时间恍然大悟,心中万分怜惜,柔声哄道,“莫哭,娘会一直喜欢羡康。”说着从怀里拿了小瓷瓶出来,滴了一滴到汪羡康的嘴里,这是浇灌田地之后攒的,如今也就这么半瓶,之后见他吞了下去,这才松了一口气。

自从得到这个露水之后,姜秀娘就一直偷偷给汪羡康吃,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不说跟双生子一般健壮,但也是比以前好多了。

汪羡康觉得姜秀娘给自己喂了什么东西,微甜,那之后就觉得身体舒服了许多,又听了姜秀娘的话,终于放下了提着的一颗心,道,“娘,羡康要抱抱。”

姜秀娘弯腰坐在了床沿上,把汪羡康抱在了怀里,摸了摸额头,还是很烫,一旁的汪老太爷说道,“退烧药也喂过了。”给她递了用冰凉的井水浸湿的巾子来,姜秀娘接过,放在了汪羡康的额头上。

换了几次,那烧渐渐退了下去。

姜秀娘柔声对汪羡康说道,“睡吧,明天早上醒来,病就好了。”

汪羡康觉得抱着自己的怀抱软软的,香香的,又无限温柔,他想这就是娘的味道吧?一想到刚才姜秀娘说自己是他的娘,这还是姜秀娘第一次应承他,他觉得高兴的不得了,一时开心就觉得不是那么难受了,困意也袭来,就这样睡了过去。

汪老太舒了一口气,“你且去歇着吧,这里有我呢。”

姜秀娘就要起身,结果汪羡康一下子就惊醒了,那目光带着不解的看着她,那么的脆弱无助,像个小鹿一般的,姜秀娘的心一下子就软了,道,“睡吧,娘一直在这里。”然后摸了摸汪羡康的头,汪羡康这才安心的睡了过去。

汪老太爷实在是无奈,带着歉意看着姜秀娘,

姜秀娘笑着说道,“在这里睡也是一样,夜深了,您也快去歇着吧。”又见汪老太爷犹豫,道,“以后都是一家人了,您还跟我客气什么?我也是孩子的娘了。”

汪老太爷心中说不出的滋味,一时新潮澎湃,微微红了眼圈,最后还是压了下去,点了点头,道,“正是,我们羡康以后也有娘了。”

这风寒来势汹汹,过了大半个月才见好。

那之后汪羡康就跟跟屁虫一样跟着姜秀娘,只差在后面问到底什么时候和他爹成亲了。

只是那婚期却是迟迟没有消息。

原来京城这边出了一件大事,太子府里过继的孩子,淹死在后花园一个废弃的池塘里,捞出来的时候都泡的不成样子,据说当时太子妃就直接晕了过去。

皇帝暴怒,叫人彻查,不过两天就了结果。

原来太子妃对这过继的孩子十分的疏忽,只派了两个丫鬟去照顾,平日里更是不管不问,那府里的人也是看人下菜的,见太子妃这般,也跟着怠慢了起来,那孩子见中午没人给他送饭,饿的荒,到处乱跑,结果就落入池塘里,偏巧那池塘废弃了多日,平日里无人过来,就这样生生的给淹死了。

皇帝把太子夫妇喊到了御书房里,忍不住大发雷霆。

“德清,你是太后亲自教导过的,朕一直当你贤淑忠贞,谁知道竟然是这般容不得人的,不过就是一个孩子,也是喊过你娘的,你就这般狠心?生生的淹死了他!”皇帝越说越是气愤,拿着案桌上的书本就丢在了地上。

德清郡主这会儿只顾捂着脸哭,委屈的道,“父皇,儿媳冤枉呀,那好歹也是皇家血脉,儿媳就算是如何不满,也不会痛下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