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老显看戏看得出神,竟然忘了时辰,戏散时不知不觉都二更天了,也没法回城了,就在村里借宿了一夜,第二天又闹肚子,耽搁了半天,下午赶着回城,一路奔着南门走,人烟渐渐稠密,路旁有卖菜卖蒸饼的,沿途有稀稀落落的行人,有负担的也有推车的,时候可不早了,日头将要落山,这天要黑还没黑,他走着走着,感觉腹中饥饿,肚子是不疼了,可还没顾得上吃东西,摸出钱来买了几个热蒸饼,当地说蒸饼要说成蒸饼儿,白面裹着豆沙馅,放在笼屉上蒸熟,在路边现蒸现卖,吴老显买了几个想充饥,付过钱拿到手里,边吃边往家走,刚咬了一口,就看路上走过来一个妇人,身穿粗布衣衫,宽袍大袖,脑袋上戴着头巾,粗布大头巾整个裹住脑袋,在下颌打了个结,旧社会的妇道人家,穿成这样并不奇怪,那妇人低着头看不见脸,走得十分匆忙,跟吴老显擦肩而过。

吴老显那双眼可不是吃素的,一看这妇人的身形,与传言中那个拍花的人贩子颇为相似,心里先是一怔,就这么一愣神的功夫,那妇人从身边走过去了,他扭头从背后看了几眼,却不敢直接过去将那妇人揪住,他好歹是踩访队的头儿,万一误认错了,被当作调戏妇道人家,那就叫“满口排牙辨不明,浑身是嘴讲不清”,跳进黄河也洗不干净了。

他为人处事一向谨慎沉稳,没把握的事向来不做,暗自思量,不如先从后头跟着这妇人,看看她往哪走到哪去,打定了主意,暗地里在后尾随,发现这妇人进了城,专捡没人的小胡同走。

此时天色已黑,金乌西沉,月亮升起来了,吴老显心中更加疑惑,跟着那妇人东拐西绕,眼看走到了李公祠后的菜园子,这地方根本没人住,一个妇人天黑之后到荒废的菜园子里做什么?吴老显心说这也是阴错阳差,要不是在村中看戏转天又闹肚子耽搁到这时候才回,还真遇不上这个人,不管这妇人是不是拍花偷小孩的拐子,我先拦住她问问再说。

吴老显想到这,加快脚步追到那妇人身后,想招呼一声让对方停下来,只要这妇人转过脸来,就能看到她到底长什么样了,Ⅴ⒐②谁知那妇人走在前头,离着不到三五步远,突然就不见了。

吴老显心中一凛,忽觉身后有股阴风,赶紧掉转身形,就看那妇人正站在他身后,天上虽然有月光,但那妇人在头巾下的脸,却仍是黑乎乎的,好像根本没有一样,只能感觉到那张脸上的双眼,放出两道凶光,同时伸出两只长满了毛的大手,一把掐住了吴老显的脖子。

吴老显吃了一惊,看对方这两只手皮肤粗糙,指爪锋利,先前被宽大的衣袖挡住看不见什么样,直到伸出来才发现,这根本就不是人手。

那时候的吴老显少言寡语,话不多,能耐可不含糊,得过通背拳的传授,功夫底子很深,总是不声不响的办大事,一路跟踪到李公祠的菜园里,发现这妇人竟是一个他从来没见过的东西,也不知是什么怪物。

那妇人两只大手跟两把铁钳相似,猝然抓住吴老显的脖子往死里掐,同时嘴里发出夜猫子般的怪叫。

吴老显大吃一惊,但临危不乱,脚底下使出连环鸳鸯腿,踢到那妇人身上,将她从面前蹬开,自己也借力退出几步。

这个身穿旧袍头巾裹脸的妇人,不等吴老显站稳脚步,带着一阵怪风又扑到近前,在月下的荒菜园中,身形诡异,直如一缕黑烟。

吴老显看出对方是要置自己于死地,手下也不容情了,一伸手把插在背后的大烟袋锅子拽了出来,这烟袋锅子前头是个很沉的大铜疙瘩,平时抽烟叶子,遇上危急还可以用来防身,当即轮圆了狠狠打去。

那妇人伸过来的手爪,让吴老显的烟袋锅子打个正着,“嗷”地一声惨叫,连忙缩手。

吴老显的烟袋锅子却没停下,不管青红皂白三七二十一,只顾兜头乱打。

那妇人见势不好,返身要逃,但转身的一瞬间,头顶重重挨了吴老显一下,顿时鲜血飞溅,步履踉跄歪斜,跌跌撞撞地拼命逃窜。吴老显哪容这妇人脱身,在后面紧追不舍。

李公祠后面的这一大片菜园,好多年前还有人在这里种瓜种菜,后来水流改道,菜园子就此荒了,田垄间长满了杂草,月夜之下,荒烟衰草,满目萧条凄凉的景象。

如果这个妇人头顶没挨那一记烟袋锅子,早就甩开了吴老显,奈何伤势不轻,只在荒芜已久的菜园子里逃出几步,已被吴老显从后面赶上,一把扯掉了头巾,露出一直遮着的脸孔,月光底下看得分明,这张脸竟比一般人长了一半,不仅脸长,嘴也大得出奇。

吴老显心里虽有防备,当时也不禁吓得冷汗直冒,那张怪脸上全是鲜血,在月光底下更显得诡异骇人,那鼻子那眼,倒也和人一样,可脸形太长,像驴又像马,嘴里是白森森的獠牙。

这东西被追得走投无路,张开两条全是毛的长臂返身回扑,吴老显借着月光看出了它的面目,竟是只人立行走的老马猴,马猴是民间的说法,旧社会大人吓唬小孩,总提这东西,说再不听说就让老马猴抓走吃了,实际上这是近似山魈或是山猿的灵长类,下半截脸奇长无比,在猿猴中也属罕见。

吴老显万没想到,这马猴已通人性,能够披上衣服裹上头巾,扮成个妇人模样在路上行走,心中又惊又奇,稍一愣神的功夫,那马猴扑到面前了,吴老显躲闪不及,身上被抓出了几条口子,皮开肉绽鲜血淋漓,烟袋锅子掉在地上,急切间赤手空拳跟那猴妖撕扯到一处,不成想身后有口枯井,吴老显一脚踏空,立时跌了下去。

菜园子荒废之后,这枯井的井口被乱草挡住,吴老显只盯着那个猴妖,没留意菜园子里还有枯井,而这猴妖一直将枯井作为它的藏身之所,竟是有意将吴老显引来,要把这个人推到枯井里摔死。

吴老显掉下枯井,两手可没撒开,那猴妖也是挣脱不开,双方你揪着我,我抓着你,翻着跟头一同摔向井底,面临连这生死关头,吴老显不得不豁出性命相拼,以往多少年起五更爬半夜练就的苦功,这时候发挥了作用,半空中使一个云里翻身,在下落的同时将那马猴按到了身下,刚转过身就落到井底了,“啪”地一声闷响,摔得骨头碎裂,血肉横飞。

枯井干了多年,石壁溜光,半点水也没有,马猴是大头朝下落向井底,当场把脑袋撞进了腔子,吴老显落在马猴的尸体上,勉强捡回条命,腿骨却摔碎了,疼得昏死过去,等他醒转过来,眼前漆黑无光,身上刚好带了火折子,摸黑晃亮了,一看这井底下除了那猴妖的死尸,还死了一个老头,刚才这个老头的脑袋,跟从井上掉落的猴妖脑袋撞在一处,当场撞开了花,脑浆子流了一地。

枯井底下还有不少小孩的骸骨,估计城里城外丢小孩的案子,全是这一人一猴所为,吴老显从那老头的死尸身上搜出一本破破烂烂的古书,井底下黑灯瞎火,他也没有细看,顺手揣到怀里,忍着腿骨碎裂的疼痛,两手交替爬上枯井找人相助,出去翻开这本书一看,里面尽是古怪无比的妖法邪术,封面上没有字,只画着一朵白色的莲花,吴老显知道当年白莲教起兵造反,官府严拿各地会妖术邪法的人,那时此地出过魔古道,假借天书之名留下一卷记载妖术的奇书,魔古道被官府剿灭之后,这本奇书落在民间,让一个耍猴的江湖艺人意外找到,这耍猴的以前就常作拐卖人口偷坟挖墓的勾当,驱使一只老马猴到处偷拐小孩,偷来之后贩卖到外地,他把没卖出去的孩子,或是收为徒弟,或是掐死在枯井之中,然后埋尸菜园,案子虽然破了,吴老显的腿也废了,从此没法再吃公门饭,便在西北角城隍庙前摆个摊子卖药糖度日,当时这丢小孩的案子算是破了。

郭师傅和丁卯知道吴老显做过捕头,还当过踩访队的头儿,这辈子破过无数大案,可也是直到这会儿,才听他说起在李公祠菜园遇妖的事情,原来师叔两条腿是那时候废的。

李大愣更是听得心服口服外带佩服,连连给吴老显倒酒:“师叔,那本记载魔古道妖法的奇书后来落到谁手里了?”

丁卯说:“此等妖术邪法留下也是祸害,师叔当时您就该将它一把火烧了。”

吴老显说:“是该烧了,要是当初给烧了,我也就不用再跟你们念叨了。”

当年吴老显菜园子除妖,从枯井爬出去,断腿疼得他额头上直冒冷汗,李公祠废弃那些年很荒凉,招呼了半天也没有人过来,他想起怀里还有本书,是从井底那个死尸身上找到的,掏出来在月光底下翻看了两眼,一看全是旁门左道的邪术,他忍住不敢再看了,担心看进去着了魔管不住自己。

此时听墙上蒿草悉悉索索作响,吴老显定睛观瞧,只见月下有个乞丐模样的少年,也就是十六七岁,正趴在李公祠的后墙上,探头探脑地往菜园中张望,这小丐多半是无家可归,晚上就翻墙住到李公祠的空宅里,听到动静探出头来观望。

吴老显对那小丐说:“你别害怕,我是踩访队的办差官,掉到菜园枯井里把腿摔断了,你快去找人来帮我一把。”

那小丐闻言从后墙上跃下来,小心翼翼走到吴老显近前。吴老显借着月光看到那小丐的模样,长得倒是眉清目秀,可清秀中透着股贼气,而且面有异相,额前一字眉,两条眉毛连着长,目生双瞳,一般人是一只眼里一个瞳仁,此人却是一只眼中有两个瞳仁,两眼四瞳,几千万人里也不见得有一个这样的,按相法上说这种人有奇运,但又有一说,单眉重瞳,是短命小鬼相。

吴老显见这小丐一脸邪气,想起那本奇书还握在手里,他趴在地上站不起来,下意识的把书挪到身子底下压住。

这一来却引起了那个小丐的主意,这小子两个眼珠子滴溜溜一转,说道:“老师傅,你那是什么宝物,还要藏着掖着怕让人看到?”

吴老显说:“哪有什么,只是一本破书,你快到李公祠前头的大街上叫些人来帮忙,我自有好处与你。”

那小丐说:“咳,我当是什么,原来是本破书,看你伤得不轻,趴在荒菜园子里小心让蛇咬了,我先扶你坐起来再去找人。”

吴老显心想也是,刚才太多心了,这一个无家可归的小乞丐,只怕是字也识不了几个,我何必担心他看见这本书。

这时那小丐把两只脏手在自己身上抹了抹,弯腰作势要扶,突然一脚踢向吴老显的断腿。吴老显重伤之余不及防备,让那小丐踢中了断腿,疼得眼前一黑,发觉怀里那本书让对方抢了去,心说:“不好,终日打雁却被雁啄了眼!”

吴老显两条腿都断了,一步走不了,断腿上又挨了一脚,疼得几欲晕厥,可他毕竟是公门老手,一辈子抓过无数的盗寇,经验丰富,总留着后手,眼看那小丐腿脚轻快,一闪身逃到了三五步开外,立即抖手掷出一条套索,这是前清捕盗差官传下的套法,一套一个准,绳索抖出去立时将那小丐拦腰套住,吴老显手腕子往后一用力,立时把对方拽了个跟头,也是看对方年纪小,所以手下留情了,没让绳套勒住对方脖颈,可只要他不撒手,那小丐插上双翅也跑不掉。

不想这小丐摔倒在地一声不吭,忽然抓起一团物事,对准吴老显劈头盖脸地扔了过来,惊声叫道:“有蛇!”吴老显让他吓了一跳,急忙抬手拨开来物,恍惚间以为真是条蛇,掉在地上才看清是对方勒裤子用的破草绳,就这么一分神的瞬息之间,那小丐早已拖着套索,飞也似的跑远了。

事后踩访队查出来,枯井中这个耍猴的,还有别的徒弟,经过搜捕抓住几个,审明案由全部毙了,据那几个徒弟交代,耍猴的在破庙里得了奇书,按照旁门左道的养尸术,找准地方打捞出镇河的铁坨子,拐来一个有身孕的女子压到河底,据说河里的沉尸能把地气吸尽,等将来这地方闹旱灾发大水,耍猴的再自称得道高人,当着人们的面把女尸从河中找出来,用这种迷信的办法聚敛钱财,至于耍猴的具体害死了多少人,那具女尸又沉在什么地方,让官府抓住的那几个徒弟也交代不清。

直到巡河队发现三岔河口沉尸案,街头巷尾轰传此事,吴老显在街上摆摊儿卖药糖,一听说这件事,他就觉得跟当年那个耍猴的有关,今天郭师傅哥儿仨过来当面一说,可以断定无疑了,而当年在李公祠菜园抢走奇书的小丐,⒌⑨㈡是那个耍猴老头收的小徒弟,名叫连化青,沉尸填河的所在,仅有耍猴的师傅和他这小徒弟连化青知道。

当年官府派人接连搜捕了几个月,这个叫连化青的小丐却踪迹全无,也不知躲到什么地方去了,案子至今没销,吴老显腿伤难愈,改行卖了药糖,他在踩访队巡河队的几个兄弟还有惦记着捉拿连化青,可凡是查出些线索的人,一个个全都死得不明不白,后来就不敢再找这个人了,甚至有人说连化青是河妖,谁动他谁倒霉,转眼过去那么多年,吴老显以为就把这件事儿带进棺材里去了,没想到今天在涮肉馆喝多了,话赶话全讲了出来。

吴老显知道不说则可,一旦说出来,郭师傅和丁卯这哥儿俩准去找连化青,劝也是白劝,只好再三嘱咐道:“连化青必定是改名换姓,躲在城中某个地方,此人心眼儿极多,如今恐怕更不得了,比起他那跑江湖耍猴卖艺出身的师傅强过百倍,你们今后万一遇上连化青,千万不可粗心大意。”

丁卯有一事不解,问道:“师叔,要换了我是顶着案子的连化青,得了这本奇书,我一定远走高飞再不回来,怎么就断定这个人还在附近?”

吴老显说:“一来天津卫是块宝地,周围总共有十二件镇河的宝物,地气极盛,他那些旁门左道的手段离开这里不得施展,二来去到人生地不熟的地方,也容易露出行踪,不像咱这地方是水陆码头,南来北往的行人众多,我看连化青狡猾万分,他自认为躲到他熟悉的闹市当中,反而不会被人找到。”

郭师傅和丁卯听完,暗暗打定主意:“连化青如若躲在天津卫,哪怕是掘地三尺,想方设法也要把此人挖出来。”常言道“好狗看三邻,好汉护三村”,他们有这份担当,可只因起了这个念头,后面才有“恶狗村捉妖”,早些年说起此事,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太离奇了,为什么说连化青是河妖?究竟是不是人?往下看您就知道了。

第六章 铁盒冤魂

说是要捉拿河妖连化青,可不知道上哪找去,吴老显那是黄土快没脖子的上岁数人,根本帮不上什么忙,官面儿上也没人肯查这么多年以前的旧案,郭师傅和丁卯只能自己想办法。

李大愣要跟着帮忙,他是无利不早起,听吴老显说了十几年前李公祠菜园的遭遇,得知三岔河口沉尸案的年头,跟石家大小姐出走失踪的时间对得上,十有八九是同一个人,不抓住连化青这件案子不算完,为了石老爷许下的那份赏钱他也得玩命,要不然拿不着钱。

郭师傅心想李大愣虽然是个混饭吃的,可常在街上混迹,属耗子的,到处乱钻,没他打听不着的事,到外边拿耳朵一摸,有什么风吹草动都能知道,多他这一个帮手也不错,便应允了,从此开始暗中寻访,万事开头难,哪怕只找到一点线索,顺藤摸瓜也许就能抓住连化青,可是积年旧案,哪有那么好破,真如同海底捞针。

打听来打听去,得知这个连化青生在陈塘庄,离城并不算远,郭师傅和丁卯找一天不当差的日子,两个人前往陈塘庄寻找线索,陈唐庄就是传说中托塔天王李靖父子镇守的陈塘关,古时候关下就是大海,后来退海还地,变成了陈塘庄,解放前还有镇海庙和哪吒庙,郭师傅和丁卯到地方四处打听,一提连化青,当地真有不少人知道,姓连的也曾是当地大户人家,但那一家子早死绝了。

但是连家满门是怎么死的,连化青又为何要给那个耍猴的当徒弟,以及后来的去向,整个陈塘庄也没几个人能说得清楚,怎么说的都有,很多人是道听途说,没法把那些话当真,二人打听了一天,没得着什么结果,傍晚想走的时候,突然阴云四合,下起了绵绵细雨。

前些天一直闷热无雨,旱到一定程度就该涝了,那年月兵荒马乱,老天爷也不给好脸儿,俩人又乏又饿,一看这雨下得黏黏糊糊,天也黑了,只好到附近一座土地庙里避雨,雨住了还可以赶回去过夜,雨不住那就得天亮再走了,这座土地庙年久破败,灰土蛛网遍布,冷飕飕八下子漏风,里面还住着个要饭的,庙中黑灯瞎火,加上这要饭的蓬头垢面脸比灶王爷还黑,根本看不清长什么样。

要饭的看见有两个人进了土地庙,赶忙端起个破碗央求:“二位爷行行好,您行行好,给口吃的…”郭师傅和丁卯当天也没顾得上吃饭,身边揣了几个烧饼当干粮,看这要饭的也是可怜,便给了他一个烧饼。要饭的接过去缩在墙角狼吞虎咽。

丁卯说:“哥哥,别让这要饭的传咱俩一身跳蚤,离他远点儿。”可这土地庙只是四面破墙架个屋顶,地方并不大,还到处漏雨,俩人只好拢了拢地上的干草,在对面的墙角坐下,一边啃着烧饼充饥,一边说起白天在陈塘庄打听到的消息。

那要饭的也是个多嘴之人,听这俩人提起连化青,忙说:“二位爷可是想问河妖连化青的事?不瞒二位,小人我可知道不少,两位爷再赏几个烧饼,我把我知道的全告诉你们。”

郭师傅和丁卯以为这要饭的无非是想多要个烧饼,便说我们出来一天也没吃东西,只带了这几个烧饼,都给你我们哥儿俩就得挨饿,顶天儿了再给你一个,说完又扔给那要饭的一个烧饼,要饭的千恩万谢,说道:“这陈塘庄不知道河妖连化青的人不多,真知道底细的却没几个,可我就是一个,因为我当年跟连化青一同要过饭,您两位要是不嫌小人嘴碎,且听小人给您念叨念叨…”

细雨如愁的夜晚,这要饭的在土地庙里,给郭师傅和丁卯说起了连化青的出身来历,连化青随的是母姓,当年陈塘庄有家大户人家姓连,家境很富裕,当家的员外膝下两个儿子一个女儿,这女儿叫秋娘,到了该出阁的年纪,许配给东各庄一户人家,那家也是大户,旧时婚俗的讲究太多了,比如拜堂成亲之后的三天,夫妻之间要尽量少说话,话多寿短,第四天新媳妇可以回娘家,这回门儿究竟是哪天回,讲究也不一样,第四天回家是回四,第六天回是回六,回四夫妻两人来去都要见着日头,天黑了不能在娘家看见灯光,看见娘家灯死他乡,很不吉利。

那时候有得是这种老例儿,尤其是大户人家,对这套迷信的婚俗看得很重,想成亲首先要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之前男女双方谁也不认识谁,好比是隔山买老牛,全凭说媒的一张嘴两边说,到女方家说男方怎么怎么好,家里有多少多少钱,到男方家说女的怎么贤惠怎么漂亮,说得双方家里长辈认可了,这还不能定亲,因为接下来是过帖儿。

以前说递帖子,就是递名帖,说合亲事过帖儿也近似交换名帖,不过那帖子上除了姓名还有生辰八字,两家各自请算命先生来批,那年头没有星座这么一说,主要看属相,属牛还是属马,是不是犯克,有的属相不能相配,诸如白马犯青牛,天龙冲地兔,白天生的和夜里生的犯冲,属蛇配属鼠叫蛇鼠一窝,属龙配属虎主龙争虎斗,虎配羊也不好,那叫羊入虎口,这些都犯忌讳,属相对上了再看生辰,由算命先生根据哪月哪天哪时哪刻,推算出是什么命,命分五行,金木水火土,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也有一大堆名堂,全对上了都没问题,然后才能订亲。

亲事订下来,接着就是选挑个好日子,两家送聘礼过嫁妆,如果是有钱的大户人家,办这两件事也要摆酒席请宾朋,炫耀财势,广收聘礼,过门儿成亲的日子要选双双日,六月六八月八,越吉利越好,事先三媒六证大宾保都要请齐了,那时候也有结婚证,称为龙凤帖,三媒六证全都得写上姓名,证明这门亲事合理合法,陈塘庄连家有钱,这些老例儿全不能免,婚事大操大办,成亲前一天要亮轿,只把空轿子抬到男方家门口,不仅是摆阔气,也是为了驱邪,把邪气全冲掉,免得将邪祟带进家门。

亮轿这天要抬一乘空花轿,最高规格是八个人抬的八抬大轿,锣鼓班子吹吹打打,马队开道,旗罗伞盖跟随,一路上旗帜招展锣鼓喧天,把成亲的过程整个演习一遍,掌灯时分轿子抬到门前,门口早已挑起几串大灯笼,照如白昼,安排童子转轿驱邪,八个童子头戴太子盔身披大红袍,手提六角贵子灯,绕着轿子转圈,正转五圈,反转四圈,一圈不能多,一圈不能少,据说童子眼净,轿子里要有不干净的东西,转轿子的小孩中准有人哭。

转完轿子这八个童子由全合人领着,离开男方家大门,直奔女方家里,全合人也叫喜娘,都是女人来做,喜娘必须上有父母公婆,下有子女儿孙,一个不缺,一个不少,如此才算全合,找全合人同样是为了图个吉利,由她带领八个童子,一行人到女方家里,按老例儿女方家应该提前开门迎接,并且在炕上摆把椅子,椅子上是假新娘,也就是一个大掸瓶,以前家家户户都有,筒子形状,直上直下没有瓶肩,瓶里插根扫房用的鸡毛掸子,上头顶上新娘戴的凤冠,瓶身围罩霞帔,椅子下边齐齐整整放一双龙凤绣花鞋。

解放后这些迷信婚俗基本上全破除了,现在听这事儿都觉得渗人,炕上放椅子,椅子上给掸瓶穿上凤冠霞帔,当成个人似的在那坐着,可以前确实有这种风俗,而且这里边全有讲儿,掸瓶的瓶与平安的平同音,鸡毛掸子的鸡和吉祥如意同音,其实就是牵强附会硬往上安,主要是为了带童子进屋,上炕绕着椅子转几圈,这时天都黑了,要是屋里有鬼,这八个小孩里就会有人被吓哭,所以成亲之前的一天,最忌讳童子进屋就哭。

童子哭未必是看到了什么吓人的东西,谁不知道小孩的脸是说变就变,这种事还有个准吗,但这太让人堵心了,大人们总是千方百计地去哄,连家亮轿那天,全合人儿带着童子转完轿,刚要奔连家来,还没等抬腿,忽起一阵大风,飞沙走石,两家人也是大意了,以为不差这一节,当天没带童子进宅转屋。

第二天是完婚的黄道吉日,新媳妇儿上轿过门儿,这一路上到男方家门口,还有不少驱邪的婚俗,以前的人们迷信,那是真讲究这些,就怕娶进来的是个丧门星,也不知是赶巧了还是怎么回事,连家秋娘出嫁,头天亮轿没有童子转屋,成亲那天进门之前还要开门栓,迈火盆,迈火盆的风俗较为普遍,有些地方寡妇再嫁,进屋之前要迈火盆,点上一盆炭火,从上头迈过去,这是担心亡夫的鬼魂跟着进家,还有些地方去坟地之后要迈火盆,也是恐有孤魂野鬼跟回来,连家秋娘成亲这天,夫家门口也摆了个火盆,铜盆里头象征性的放点炭火,寓意进门后日子过得红火,可是等到全合人扶着新媳妇往屋里走,却不知撞了哪门子邪,说什么也迈不过这个火盆。

连秋娘过门儿那天,夫家门口摆个火盆,横竖是迈不过去,老天津卫成亲是在掌灯之后,这点跟外地不同,外地娶媳妇大多是白天,这边把轿子抬到夫家门前,一般都是天黑掌灯的时候,大门前挑灯笼照着,其中有很多迷信的说头,也是从早上开始准备,新媳妇坐在童子转过的那把椅子上,让全合人给梳妆盘头,但是您别忘了,前一天童子没来连家转椅子。

据说那天早上天一亮,秋娘按老例儿坐到椅子上,请来全合人梳盘头,女子没出嫁之前梳辫子,出嫁了要把头发盘起来,盘好头开脸儿,擦胭脂抹粉剪齐眉穗儿,梳洗打扮完毕,金银首饰全戴上,头顶凤冠身穿霞帔,腿上穿绿绸子彩裤,新人穿红挂绿,取红官绿娘子的意思,拿霞帔罩住了,绿裤子不能露出来让人看见,等忙活完这一通,还要哭着喊着不出门,表示舍不得嫁出去离开父母双亲,再上轿抬到夫家,就是掌灯时分了。

有钱的大户人家嫁闺女,带的东西也多,专门有人跟着轿子送秋娘过门儿,抱着梳头匣子首饰盒子、有的抱着大公鸡、有的拿着铜盆、有的拿着瓷瓶,总之是各种各样的陪送之物,让秋娘上轿,这娶亲的花轿也是八抬大轿,内外两层大轿套小轿,当中是个轿芯,大轿不进院,小轿不进房,小轿抬到闺房门口,新人进去抬出院子,放进大轿抬上出发,一路上锣鼓鞭炮不在话下。

夫家那边也是一早准备,由另一位全合人给新郎官梳洗打扮,身穿大红龙袍,绣着海水江涯的图案,胸前十字红花,脚蹬厚底朝靴,头顶双翅双插画的软盔,古代皇榜登科的状元怎么打扮他怎么打扮,因为成亲是人生大事,在旧社会叫小登科,拜天地的喜堂当中悬挂和合二仙图,还要供上福禄寿喜三星以及月下老人的神像,桌案上一对金蜡钎分列左右,钎上插大红喜烛,中间放香炉,后头摆粮斗,粮斗内红高粱堆得冒尖儿,拿三支射天箭插在粮堆上,旁边再放一对大掸瓶,架起一张弯弓,这也是镇宅保平安的意思。

轿子送到门口,夫家这边不出来迎接,反而先把大门关上,这些旧婚俗的规矩讲究实在太多,繁文缛节,干饽饽——例儿多,正因为太多了,很少有哪家都做齐全了,另外根据各家情况不同也会有所调整,按老例儿轿子抬到门口,夫家大门拿门插官儿插上推不开,新人要在外头叫婆婆开门,这就算改口承认自己是婆婆家的人了,婆婆出来把门插官儿也就是门栓取下来,扭头赶紧进屋,先不能见儿媳妇的面,随后是新郎官出来,拿起弓对准轿子连射三箭,意为三箭及第,再避邪气,地上铺好红毡,才请新娘落轿,在全和人的扶持下迈火盆进正堂,要全按规矩办,应该是这么个过程,叫开了门,新郎官挽弓搭箭,对着花轿射了三箭,没一箭射中。

此事原本怪不得新郎官,那时候早没人会射箭了,弓都拉不开,无非拿起弓箭摆个样子,射完轿子放好火盆,请新人迈过火盆进正堂,把邪气挡在门外,但新娘子是到火盆跟前,怎么也迈不过去。这可太不吉利了,全合人在旁边急得直跺脚,不住催促新娘子:“小姑奶奶你倒是抬腿迈步啊!”边催边在后头使劲推,结果新娘踩到盆边竟把火盆踏翻了。

新娘自己也奇怪是怎么回事儿,感觉有人抱着自己的腿,掀开霞帔一看,迎亲送亲看热闹的人全傻了,霞帔底下躲着个面目清秀的小孩,三四岁的年纪,一眉横生,目有双瞳,抱着秋娘的两条腿不放,难怪迈不开步,可谁都没见过这个孩子,小孩不言不语,也问不出是从哪跑来的。

夫家一看不干了,首先新人过门踩翻火盆,这是带着邪气进宅,况且还有个来路不明的孩子,准是秋娘在家与人私通生了个野种,岂肯善罢甘休,说出天来这门亲事也得退了,当时就闹翻了,没办法又把轿子原样抬了回去。

连家当家的听说这事也气坏了,看起来是明摆着的事,秋娘一个没出嫁的大姑娘,身边突然多出个孩子,必然是跟人有了私情,怀上身孕把孩子生下来了,大宅大门里这种事并不是没有,此乃家门不幸,辱没祖宗,往后出门再也抬不起头了,得让人在背后戳断了脊梁骨,当家的气得口吐鲜血,秋娘也是个烈性女子,⒌㈨2一时间羞愤难当,就在爹娘和两个哥哥面前,一脑袋撞到黄花梨木桌角上死在家中。

秋娘父母伤心女儿惨死,后悔怎么就没拦一把,这孩子究竟是半路跑来的,还是秋娘偷着生下来的,至此谁也说不清了,但连家总觉得是自家骨肉,舍不得赶出去,就当自己家里人抚养,取名叫连化青,也不许家人再提此事,却挡不住外头流言四起,因为这孩子会水,就有很多人说当年秋娘出门探亲搭乘渡船过永定河,渡船翻了落进永定河里,满船的人全死了,只她一个脱险,回家就怀上了身孕,肯定是河妖撞生投胎,掉在永定河里大难不死确有其事,至于河妖投胎,反正是一个人一个说法,说的还都不到家。

以前女子的衣服宽袍大袖,连家又是深宅大院,怀上孩子深居简出不易让人察觉,最后两个月推脱身子不适在房中修养,生下孩子都没人知道,秋娘大概把小孩托给别人收养,谁成想过门儿成亲那天,孩子又跑来抱住秋娘的腿不让进门,逼得秋娘在家自杀,看来这河妖就是个勾死鬼。

反正是各种流言谣传,连家也是家丑不便外扬,对这些事绝口不提,关起门来过日子,可越是遮掩,外头的谣言越多,过了十来年,连家当家的老两口先后故去,家中两个兄弟争夺家产,趁机把连化青赶出家门,哥儿俩根本就不认这孩子,也不想养他这白吃饱的,最好饿死在野地荒郊,或是让狼撕狗掳了去,落得干净,从此连化青流落街头,每天在破庙窑洞里安身,依靠乞讨偷窃度日,随后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连家失火,风借火势,火助风威,这场大火把连家偌大的宅院烧成一片焦土,连男带女大人小孩烧死一十七口,一个也没逃出来,听说那天夜里有人看见一个小丐,偷偷摸摸把前后院门从外面反锁上了。

连化青的出身来历,说起来实在是扑朔迷离,人人皆有的生辰八字他都没有,陈塘庄的人们都离得他远远的,嫌他晦气,他要饭乞讨只能去城里,过夜再回来,为了活下来,偷鸡摸狗什么都干,有一天在土地庙里碰上另外两个小要饭的,跟他年岁相仿,也都是十来岁的半大小孩,连化青见此二人,立时起了歹意。

连化青对两个小要饭的说:“二位,咱都是没家没业孤苦一人,不如学桃园结义拜个把兄弟,相互间之也好有个照应。”

这俩小丐一听很是高兴,说道:“太好了,正愁身边没个近人。”

三个人当即结拜,没钱买香,撮土为炉,插上几根草当成香,对着土地爷的面叩头,结拜了兄弟。

连化青岁数比这两个小丐大一两岁,当了大哥,对俩小孩说道:“以后咱就是兄弟了,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老言古语说的好——有父从父,无父从兄,你们俩没爹没娘,往后可得听我这当哥哥的话。”

两个小要饭的齐声答应:“大哥说的是,从今往后你就是兄长了,我们全听你这当大哥的。”

从这起,连化青就不出去要饭了,整天在破庙里睡觉,让那俩小的出去沿街乞讨,讨回来不管干的稀的,每次都是他先吃,那俩小丐寻思怎么说连化青也是大哥,我们讨来东西让他吃也是理所当然,可你总不能天天如此,心里虽然有些不满,嘴上却不便多说。

这一年,恰好赶上荒年,庄稼大多旱死,饿死了不少人,要饭都没处要去。这俩小要饭的躺在破庙里快饿死了,连化青只好自己出去寻活路,也不知他从哪找来一点白饭,上头堆着菜,菜里还有块肉,饭菜不多,一个人大口吃两三口就能吃光,他把瓦罐拎到土地庙里生了堆火,要将冷饭煮热了再吃。

两个小要饭的闻见肉香,急忙爬起来说道:“还是兄长有本事,一出去就找着吃的东西了,咱们有这口饭吃,就饿不死了。”连化青说:“兄弟们,这是我豁出命从城里饭庄偷来的,不成想让人撞见,为此挨了一顿棍棒,你们在庙里躺着睡大觉,好意思吃我拿命换来的东西?”

俩小要饭的说:“大哥你何出此言,今天我二人饿得走不动了才没出门,平时还不都是我们讨来饭给你吃?”

连化青说道:“今时不同往日,遇上这种罕有的大饥荒,人命还不如狗,我有这口吃的没准就能活过去,分给你们俩我也活不了,你们可别怪为兄薄情寡义,要怪就怪自己命不好,为兄我吃了这罐子饭菜把命保住,绝忘不了你们哥儿俩的好处,往后如能有个升腾,三节两供我拿好酒好饭祭祀你们,你们俩就安心死了吧。”

陈塘庄还流传着一个说法,说是连化青还在连家大宅里住的时候,曾有个算命先生经过陈塘庄,找这算命先生算过命的人都说准,连家老爷把算命先生请过来,让他给连化青这孩子看相,那算命先生见了连化青,看这孩子纵纹灌顶,目生双瞳,只说他是短命相,别的话人家死活不说,宁可把招牌砸了也不给这孩子算命,陈塘庄的人们说起这件事,都说算命先生看出这小孩是河妖投胎,故此不敢明言。

不枉人们这么褒贬,别看连化青模样长得不错,心肠却是真狠,他不仅不给他这俩结拜的兄弟饭吃,还说什么你们俩穷命鬼活在世上也是受罪,与其活受罪倒不如死了舒服,说这话时他连眼皮子都没抬,只顾添加瓦罐下的火头,跟平时闲话唠家常没什么两样,说明他根本没拿这俩兄弟当回事儿,好像那只是有两条快饿死的野狗,以往说什么同患难共富贵,无非是让这俩小要饭的替他出去乞讨。

两个小丐的心都寒透了,暗骂:“好你个连化青,我们俩瞎了眼才认你当大哥,怪不得人们都说你是河妖变的,磕过头拜过把子的兄弟你都这么对待,简直是披着人皮的活鬼!”

连化青看出这俩小子直勾勾盯着瓦罐里的饭菜,说不给他们就敢抢,毕竟是双拳难敌四手,何况人急了拼命,真要撕打起来只怕不好对付,便说:“两位兄弟,为兄我刚才说的也是玩笑话,咱都是磕过头的把兄弟,哥哥我好意思让你们在一旁看着我吃独食吗?”

两个小丐闻言颇感意外,抹着眼泪说道:“大哥你仁义,兄弟们错怪你了。”连化青说:“仁义归仁义,饭菜就这一份,先前我也说过了,一个人吃能活命,三个人分着吃全得死,不如咱各自说段数来宝,看谁说得最穷最可怜,这口饭就归谁吃。”

两个小丐说:“行啊,这叫各安天命,你是兄长你先说。”

连化青心想:“两个半大的孩子,能说得过我吗?我说一段堵上你们的嘴,然后再吃饭,你们俩就等着饿死吧。”

当年要饭的都会说数来宝,也叫念穷歌,打着牛骨板触景生情临时编词,这可难不住连化青,只听他开口数道:“家在破庙住,草帘当被褥,头枕一块砖,身披烂麻布,三年没吃荤,今天才见肉。”说完话,他伸出手要去抓瓦罐里的饭菜。

其中一个小丐拦住说:“哥哥慢着,你说的不算穷,你听听兄弟我的,我是没有容身处,烂草当被褥,头枕半块砖,常年露着肉,顿顿喝凉水,今天才见饭。”这小子比连化青说得穷多了,头一次见着米饭,说完也是伸手要取那瓦罐中的饭菜。

另一个小丐挡下:“大哥二哥说的都不算穷,再听听我这个,我是没有立脚处,头枕胳膊肘,常年光屁股,蓝天当被褥,生下就挨饿,只等这口饭,两位哥哥肯定是穷不过我,当兄弟的不好意思了,我先吃点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