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宜被晒得睁不开眼,手在眉骨上搭起了凉棚,慢声说:“我爹妈走的早,把我寄养在干娘家。后来干娘也走了,剩下个干爹。我和这干爹不对付,来往很少,逢着他没钱了,上城里找我来。我把攒的俸禄分他一大半,他拿上钱就走。”

  “分他一大半,那你自己呢?在京里不用吃喝么?”

  王爷体察下情,多不易啊!他坐在雕花窗后,微侧着头,发冠上坠两枚镂空小金印,与乌木棂子相击,发出钝而沉闷的声响。连着前几回,这是第四回见他,他一直很安和,品性好、又有教养,和他说话心里舒称。以前只要听人说起宇文家,她就吓得肝儿颤,一朝被蛇咬嘛。后来碰见这位爷,撇开出身不论,确实是难得的。京里的天潢贵胄,哪个愿意和下三等聊家常?他和他们不同,不论看不看得起,至少他搭理你,这就已经很不错了。

  定宜笑了笑,“我挺小的时候就在他们家了,现在能挣点儿,孝敬他也是应当。至于我自己,有师父和师哥照应着,不说旁的,一口嚼谷短不了我。师父师哥对我好,我以后有出息了要报答他们。”她不好意思地歪了歪脖儿,“所以上回我师哥出那样的事儿,我不能坐视不理,冒冒失失上您府里哀求,现在想来真没脸透了。也是您仁慈,本来我没敢抱太大的希望,没想到您愿意相帮,可解了我的燃眉之急了。我师哥上回去王府想给您磕头,叫门上戈什哈拦住了,回来怪懊恼的,一直嘀咕呢,不知道怎么谢您才好。”

  弘策不太计较那些,都说王爷贵重,贵就贵在做阿哥的时候。其实开衙建府之后,每天往来于市井间,早就没了那份心气儿了。活着嘛,不能不食人间烟火,凤子龙孙也吃五谷杂粮。外面世界的人,瞧得上的,三教九流都结交。像他几个兄弟府上,唱戏的、画西洋画儿的,登了门照样奉若上宾。归根结底立储好比一场战役,获胜者只有一人。余下的呢,不管你是真有帝王之才,还是骨子里仅仅是贩夫走卒的材料,都不重要了。

  “像你们说的,多个朋友多条道儿。”他慢慢转动扳指,抿出个浅淡的笑容,“事情过去就过去了,用不着耿耿于怀。我只是觉得,为了一条狗,搭上人命不值得。”

  “王爷说的是。”她呵腰应道。想起七王爷可太糟心了,怎么叫人不痛快怎么来。她想把今天的际遇说一说,再一思量人家毕竟是哥儿俩,虽不是一个妈生,关系比她总近得多。难道告诉人家“我不爱给七王爷搬花盆儿,我要给您当侍卫”?不合适。

  她长出口气,再看十二爷一眼,他是一尘不染的人,没必要为这种小事麻烦人家。她换了个松快的口气,问:“王爷爱吃什么果子?我没钱买贵重的东西,只能挑点儿零碎小玩意儿。今天来前在海子边上买了菱角和羊角瓜,可惜遇上七爷,被他给抢去了……”她面露哀色,“虽不值什么钱,可那是我孝敬您的,如今我又空着两手来还伞,多不好意思啊!”

  七王爷抢他的果子,这话从他口里说出来很有趣。弘策道:“你们欠着七爷呢,不说他拿走,你们更该买了送过去。失了礼数,人家心里不痛快了。至于我,我不常吃那些,你也不必张罗。”

  定宜道:“您说得在理,给七爷赔罪这事儿我和我师哥提过,不知道他办了没有,我回头问问他去。是咱们失礼在先,慢待人家总不大好。可您为什么不爱吃果子呢?像我师哥,嘴就特馋,看见我屋里有什么他就吃什么。上回我爬树摘了一碗桑葚,洗干净了放那儿,恰好我师父叫我,出去一炷香,回来盘儿就空啦。”

  弘策喃喃道:“桑葚么……有十几年没吃了。我一向外放喀尔喀,那地方气候不对,没什么瓜果,印象最深的是沙棘,就是那种又酸又甜的小果子。我刚到那儿觉得挺好吃,成串提溜着坐在土坡上,半天能吃一箩。不过吃来吃去总是这个,时候一长,渐渐就腻味了。”

  定宜眼睛发亮,“那您爱吃桑果儿么?我给您摘去。我们院子后面有颗大桑树,”她往上一比划,“那么老高,味道可好啦,长熟了一点儿都不酸。”

  他欢喜的时候眼睛有温暖的光,一笑眼睛眯缝起来,就看见个金光闪闪的圈儿。

  “宫里有规矩,皇子们六岁开蒙,离开养母移居阿哥所。我那时候住南三所,那儿紧邻上驷院,有一片小小的桑园,据说是为皇后亲蚕准备的。那会儿小啊,不懂,散了学跟着哥子们去摘桑果儿。我人矮,只能拣人家摘剩的,没熟的透着红,也不洗,吹吹就吃,那叫一个酸!”他想起小时候的事,如今拿出来说,别有一种滋味。彼时真不挑拣,因为和兄弟们在一起,再酸也觉得好吃。他本就极重情义,但是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他的一片赤诚,对别人来说未见得可信可靠罢了。他母亲失势之后他们都不愿意和他走得太近了,人前喊他名字,人后管他叫他鞑子。

  “后来没吃过么?桑果儿在您记忆里就是酸的吧?”定宜不知道小小的桑葚能引出他那么多感慨来,她一直以为皇帝的儿子都是端坐在那儿,指挥太监看妈①,说“来呀,给爷喂这个、给爷喂那个”,然后张大嘴等着。

  弘策摇摇头,不无遗憾道:“没能摘几回,老五和老七打起来了,事情传到太上皇耳朵里,下旨让人把桑园儿圈起来了。”

  “那我得空给您送来,我们那儿的树年头长,都快成精啦,结出来果子特别甜。”她笑着问,“您什么时候走啊?我听关总管说下月月头上?”

  他嗯了声,“还有十来天。”

  她有点落寞,垂着嘴角嘀咕:“这么快,我还想跟着一块儿去的呢,如今是不成了。”

  他忘了他能看明白唇语,即便他不发声儿,他眼里照样瞧得真真的。其实这人蛮有意思,说了几回话,觉得和一般奉承拍马不一样。虽然有些小奸小坏,但品性里有淳朴的东西,所以谋个小差使放在身边伺候,无聊的时候说说话,打发闲暇时光似乎也不错。

  作者有话要说:  ①看妈:孩子出生后由乳母喂养,断奶后看妈接手。皇室看妈即精奇嬷嬷。

  八宝扔了一个地雷投掷时间:2014-06-19 15:02:44

  3151970扔了一个地雷投掷时间:2014-06-19 12:55:41

  我的高跟鞋扔了一个地雷投掷时间:2014-06-19 11:14:25

  sayurin扔了一个地雷投掷时间:2014-06-19 11:05:05

  萝卜叶扔了一个地雷投掷时间:2014-06-19 09:54:10

  after96扔了一个手榴弹投掷时间:2014-06-19 09:19:46

  庆庆扔了一个地雷投掷时间:2014-06-19 08:31:24

  感谢大家的赏,鞠躬!

☆、第 18 章

    “回头和关兆京说一声,叫他看着安排吧!”他说,“不在你师父身边也别短了孝敬,人走茶凉最没意思。”

  定宜啊了声,心里顿时难过起来。倘或他这儿没下文倒罢了,谁知道情况急转直下,失之交臂大概是世上最残酷的事了吧。

  “怎么办呢……”她吸溜了下鼻子,“刚才七爷发了话,让我上他宅子里看地窖,我不愿意,他就说了,不去贤亲王府,那别的王府也不能待……这话我原没想告诉您,可您现在点了头,我倒觉得分外可惜了。”

  弘策有些意外,弘韬脾气怪诞,做事不按章程来,既然他发了话,那他这儿就不方便硬留了。

  “这么的也没法儿。”他往后靠了靠,瞧他一脸失意,宽慰道,“北京的冬天冷,宁古塔比这儿冷上十倍。你没经受过那样的严寒,到了那里再后悔就晚了,不去也好。”

  “我不怕冷,就是想趁着年轻到处走走……一个人孤寂,跟着您一块儿,也好有个依仗。”她很觉怅然,可事已至此,只怪自己运势差,复冲他一笑道,“算了,我还是踏实干我的刽子手吧。也不上贤王府搬花盆去,怕搬上了,一辈子就交代在那儿了。”

  所以并不是急于摆脱现状,只是因为年轻,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罢了。这样也不错,不过分执着,人才活得更轻松。这个话题继续不下去,那就撇开聊聊别的吧!沐小树是个有趣的人,虽对这事颇失望,嘴角却总噙着笑,一肚子市井俚语,和他说话绝不会嫌沉闷。弘策不记得自己多久没有开怀了,听他说小时候的事,捉天牛、逮捞仔儿【通体碧绿的蜻蜓】,绘声绘色,仿佛有画面铺陈在眼前似的。不曾留意时间,抬眼看时,已经离顺天府衙门不远了,忙收敛起了笑容,放下垂帘抚膝端坐。

  府尹得了消息匆匆出来迎接,轿子还没落地就麻利儿扫袖打了个千儿,上前来掀轿帘子,嘴里热闹道:“王爷有示下,传唤卑职过府就是了,何必太阳心里专程跑一趟。”

  “不是你跑就是我跑,总有一个人要受累。”弘策下了轿子,边走边道,“上回你命人送来的是画押文书,固定的一套章程,看不出端倪。我今天是来查卷宗的,十二年前的旧案,笔录口供翻找起来不易,且给你些时候,我就在这里等着。”

  顺天府尹一迭声道是,把人迎进了大堂。

  后面的事与她无关了,定宜在门上踯躅了会儿,调头问衙差,“十二年前的旧案?是谁的案子?”

  “这可不知道。”衙差靠着门廊说,“老案子查起来不像新案,新案子哪块地方出了乱子,咱们接了令就去逮人,经手的事儿还能知道个大概。老案子呢,没人犯,全是纸上文章,用不着咱们,是笔帖式和师爷的差事,让他们忙去吧!”

  她心里疑惑,十二年前能有几起大案子,用得上王爷这么急吼吼翻查?往她爹的案子上靠呢,又觉得世上不会有这么凑巧的事儿。留份心扫听,要是能近前伺候就好了,可惜衙门里端茶送水有专门的人,她这儿挨不上。

  自个儿琢磨,就在门房上转圈儿,过一会儿看见夏至,拿稻草捆扎着一串螃蟹,这么提溜着从外面进来了。门房挂钥匙的地方有小铁钩,他把螃蟹挂那上边,桌上茶壶端起来一只一只淋上水,怕蟹干死,死了就不好吃了。

  看大门的嘿了声,“我刚晾的凉白开,给我浇螃蟹了!”

  夏至摇摇壶,“这不是还剩点儿嘛,够你喝的。”转回头看小树,“今儿收工够早的。”过去用肩头顶她,撇嘴朝墙上示意,“日坛那儿的杂耍场上有人卖螃蟹,两个大子儿一篓子,瞧瞧一个个肥的,盖儿都顶开了。你不是说给师父打酒吗,你看酒菜我都给预备上了。”

  民间螃蟹不稀奇,沟田里到处都是,个儿不是顶大,二两撑破天,再大点儿送饭馆宅门儿了。有钱人吃蟹使那个“蟹八件”,一点儿一点儿的,这儿捅那儿挑,像绣花似的;没钱的呢,揭开盖儿揪住两边腿,中间一折,头一口就吃膏黄。牛嚼牡丹,下酒不错。

  定宜才想起来,摸摸后脑勺说:“我给忘了,回头上家取葫芦去。”

  “您这一天忙的,就没个拾闲儿的时候。”夏至叹了口气,顺着她的视线看过去,“嚯,又上醇亲王府去了?明白了,还伞是不是?您二位这一来一往的,真够热闹的。”

  他还没感慨完呢,定宜拿起茶吊就出去了,原来是听见木疙瘩敲桶的声音,那是富户人家行善,三伏天里舍冰水。

  她一向勤快,衙门里人都挺喜欢她的。像这种鸡零狗碎的小活儿,那些捕快衙役不愿意挪窝,都是她抢着干。冰水光打回来不算,她还给人倒好了一一分派,那些伸手笑就夸她,“还是咱们小树懂事儿,年轻轻的就得活动筋骨,不能犯懒。像夏至似的,将来哪家姑娘愿意过门当使唤丫头呀。”

  她给桌上茶碗倒好了水,两个衙役等着接手呢,没曾想她端起来往衙门里去了,直走到东边围房前,关兆京和白师爷在那儿叙话呢。

  “大总管,您喝水。”她递上去,又把另一碗交给白师爷。回过头看大堂里,窗上糊纸瞧不真周,只见几双皂靴往来,大约还没忙完。她眨眨眼问,“王爷要的卷宗都调出来了?”

  白师爷说:“没呢,里头刑名师爷伺候,我是钱谷师爷,那些卷宗不归我管。王爷办案有外院陆大人,咱们哥儿俩就得闲儿了。平常忙当差,难得凑到一块儿,”说着冲关兆京拱手,“上回小树进王府求见是我给出的主意,事儿不上台面,挺难为你的,还没谢谢你呢。”

  关兆京一摆手,“提这个就见外了,咱们是同乡,按娘家辈分排起来我应该管你叫表叔,这点儿小忙,不值一说。况且这孩子机灵,他也没说他师哥究竟犯了什么事儿,我往里头一通传,到后来才知道是那个。”

  算使了回心眼儿,好在王爷不怪罪,有惊无险了。白师爷也笑,“这孩子挺不容易,没爹妈,苦出身,有个师父师哥依靠着啊,就对人家掏心窝子。”

  定宜给夸得不好意思,忙打岔问:“朝廷又要翻案子了?我听说是十二年前的旧案,怎么这会儿想起来拾掇了?”

  “往年也是这样。”关兆京说,“哪年没有点动静呢,人多主意多,今儿弹劾明儿议罪,哪天都不闲着。不能光吃饭不干活呀,就跟人市上抬杠的一样,东家雇你搬砖抬木头,有人看着浑身使劲儿,没人看着就偷奸耍滑。官场上求绩效,翻的浪花儿大了皇上才能注意你,才有升官发财的机会。”

  离她想知道的答案越来越近了,她沉住气问:“十二年前有大案子吗?我小时候在京里住过一阵子,没听说有江洋大盗进四九城啊。”

  白师爷笑道:“十二年前你才六岁,多大点儿孩子,记得住什么呀。要是江洋大盗,朝廷早就派兵围剿干净了,还等到现在?是官场上的旧账,都察院御史温禄的案底儿,皇上的意思是审得不明白,下了道旨意重新给掏挖出来了。”

  定宜一阵头皮发麻,果然料得没错,是她爹的案子要重审了。事隔多年,突然提起来,简直有点云里雾里。可如今对她来说一切都不重要,宅子卖了,家破人亡,就算翻案也弥补不了什么。死了的人活不过来,然而流放的却可以有一线生机,人犯免不得要提审进京,这么一来不必她长途跋涉,就能见到几个哥哥了。

  心头跳得突突的,她匀了口气说:“温禄我知道,我爹妈以前给他们家做过工。听说他们家有三个小子,现今还在不在?要是在,可算得上人证了。!”

  白师爷说,“都发配皇庄啦,这么些年过去了,那地方气候又不好,都是大家公子哥儿,只怕受不得苦,谁知道还在不在。”

  “倒是。”她勉强笑了笑,“那咱们衙门要打发人上皇庄押解吧?什么时候动身?”

  关兆京抱着胳膊说:“用不着,王爷途径那儿,顺便就把事儿了了,押来押去的多费劲呐。”

  都是官家人,案子又算不上绝密,说话用不着藏着掖着。里头行藏全问出来了,定宜更着急了,不能这么含糊着,看来还是得随行。十二爷这儿的路断了,只有想办法求七王爷,他也是派往宁古塔的钦差,反正他们哥儿俩在一块儿,跟着谁都一样。

  可那是个吃人不吐骨头的主儿,她拿什么去说服人家,把她从花园调拨到侍卫处?他发话了,要做戈什哈容易,先得撂倒他两员大将。定宜打量自己一眼,还不够人塞牙缝的呢,硬碰硬肯定行不通。

  那就只剩软的了,溜须拍马把人奉承好,兴许人家一高兴,答应带上她了。

  拿定了主意,那就打听王爷的行踪吧!七王爷其实是闲散亲王,仗着他妈德妃的名头挣了个爵位。有时候宗人府、内务府两头跑跑,挂个虚职,也算对得起那份俸禄。当然了,他就是什么都不干,也不会少他一个子儿,于是他的轮值有很大的调配空间。天儿太热了不去、太冷了不去、下雨不去、刮风也不去,这么算下来,一年到头露面不过一两个月时间。

  职上可以不报到,有个地方却非去不可。每天清早打完一套拳,换身衣裳就上风雅居喝茶用点心。那地方汇聚了很多爱鸟的旗下大爷,调理各式各样的鸟儿,到一块儿互相切磋、显摆。七王爷也养了只鸟,是个百灵,初开嗓子的时候那声口,极其难听。后来慢慢引上道了,说给我学个老头揉核桃,那鸟儿就咔哧咔哧的,学得一点儿不走样;说给我叫一骡子吧,那百灵就嚎上了,拔着嗓子嗷嗷叫唤,能把在场的人都逗乐。七王爷在那种耗财的地方如鱼得水,风雅居消磨半天,到了饭点儿也在那儿打发。吃饱喝足了,下半晌去梨园听戏。什么八角鼓、河南梆子,都不挑剔。兴致来了自己勾花脸,上台唱《二进宫》,底下还有专门负责叫好的人。

  定宜花几天摸准了王爷日程,像什么时辰出门、什么时辰用饭、什么时辰上戏园子,她那儿都有一本账。反正死马当活马医吧,尝试也就这么一次,要是不成,和师父老老实实交个底,长白山这回是非去不可了。

  作者有话要说:  

☆、第 19 章

    四九城哪儿最热闹呀,数前门大街。大伙儿都知道,那是个藏龙卧虎的地方,作坊、买卖摊儿、老东西铺子林立。有赏玩就有供人歇脚的茶楼酒肆,风雅居建在樱桃斜街街口,往东大栅栏,往西琉璃厂,是个能眼观六路的风水宝地。七王爷在那儿常年包着一个雅间儿,会鸟友讲鸟经。风雅居慢慢发展,到后来不单是菜馆儿了,算是个小型的鸟市。比方我得了一只靠山红儿【北朱雀】,看你的鸣鸡儿【紫啸鸫】不错,谈拢了彼此可以交换。今天七王爷带上了新得的兰花剁子【灰背隼】,想和恒郡王换他那鸽虎【游隼】,鸟儿腿上拴个细链子攥在手里,让鸟站在肩头上,这就出门去了。

  那金准备好了凉轿在阿斯门上候着,伺候上轿的时候没忘提醒一声,说:“主子,今儿四爷要过府来,您不等等再走?”

  弘韬拿扇子刮刮头皮,“我不在家,他来了另约时候吧,别耽搁我换鸟儿。”

  “那侍卫呢?近身的人您得过问,这回带的人多……”

  他一回手,“爱谁谁。”说着进了轿子,在围子上踢一脚,帘子受了震动,自己就落下来了。

  七王爷是位不怎么着调的王爷,在他手底下当差,只要挖空了心思陪着玩儿,别的什么都用不着操心。那金欢快地嗳了声,拍拍手叫起轿,前边轿子走着,后边跟着两个提溜鸟笼的小太监,一路赫赫扬扬往风雅居而去。

  进门一瞧,以往相熟的都在呢,良贝勒不知哪儿寻摸了一只鹩哥,趴在桌上竖起两根手指,对那鸟儿说:“您看看,这是几呀?”

  那鸟停顿一下,颇为不屑,“不是二吗。”

  良贝勒拇指和食指一分,冲它比划了下,“这是几呀?”

  这下鸟翅扑腾起来了,聒噪喊道:“八匹马呀,九常在呀,全打开呀……”敢情有谁在它面前划过拳,这鸟心眼儿灵活,全记住了。

  堂子里人都笑,弘韬咧嘴道:“好嘛,带着川味儿,从四川人那儿淘换来的。”

  店里伙计见他来了,忙上前打千儿,笑道:“王爷快里边请,遵您的钧旨把厨子换了,今儿扒糕上足了醋,管酸管凉。杏仁豆腐上的桂花糖汁也是加了蜜现熬,糖丝儿拉两尺不带断的,都给您预备好啦。”

  弘韬嗯了声,“新厨子好,来碗菠菜泥汤我试试手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