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吗?”黛玉仔细看了看顾婉的表情,发现她并没有作任何虚伪的表现,心也放下了一大半。她有点小性子,可顾婉对她的照顾总是无微不至,房里的东西、饭桌上的食物都是她喜欢的,这种被人疼爱的感觉真的很好。黛玉擦干眼泪,对顾婉说:“我以后会帮着娘亲照顾弟弟的。”

“嗯,玉儿真乖。”

却说林谦已满五个月,日头也是深秋了。许是不适应季节变更,立冬时,黛玉便病倒了。虽说林黛玉身子不好,平时季节变换时也常稍感风寒,不过却没有这次这般严重。眼看着黛玉躺在床上烧得满脸通红,呼吸渐渐弱下去,就连惠仁堂大夫也无计可施。老夫人跟顾婉在一旁默默抹眼泪,林如海也红了眼眶。

这时林仲匆匆忙忙跑过来,嘴里急道:“老爷、夫人,外头来了个癞头和尚,说能治好姑娘的病!”

林如海一听忙将和尚迎进客厅,深深一揖道:“大师自称可医治小女,如真能救得小女一命,如海自当重谢!”

“不必多谢。”那和尚说道,“先生便引我去见吧。”

林如海连忙在前面带路。

顾婉见到来的和尚虽癞头跣脚,但眉目间一派正气,便施了一礼道:“求大师救救小女。日后林顾氏自当每日烧香拜佛,求得天尊保佑大师。”

“夫人不须多礼。贫道今日前来也是缘法,此有一丸药,用热水兑开给小姐服用,一日后便可痊愈。”顾婉听了,立刻将要接过来,让丫鬟去兑水服侍黛玉喝下。果然,刚服下不久,就见黛玉呼吸平稳下来。林如海跟顾婉对和尚自是拜了又拜。

“这位小姐虽是大吉大利之命,但命里诸多磨难。若要化解劫难,七岁前不得见外男;且每日要抄写《心经》一遍,方能保佑平安。”癞头和尚原本想化黛玉出家,但观之命运似有改动,便对林如海说道。

“多谢大师指点。”林如海鞠躬道。

那和尚“哈哈”一声大笑,嘴里念着“绛珠之命已改,神瑛情缘何在”便消失不见。众人一见,皆道了句“阿弥陀佛”。

这边林黛玉刚刚康复,那边林老夫人跟着病了。此时老夫人已是花甲之年,因着黛玉生病,这些日子一直没有好好休息。见到黛玉痊愈,心里一放宽松,整个人就倒下来了。

“母亲,你如何了?可叫大夫瞧过?”顾婉得知消息后,立马赶到冬院。

“我不碍事,只是风寒而已,哪里需要吃什么药?”老夫人咳嗽了几下,“像我这般年纪,活得一日便是一日。如今我能亲眼见着孙子,也已是万幸。”

“母亲说什么傻话?您还要看着玉儿出嫁,给你生小外孙呢。”顾婉偷偷转过头擦了擦眼泪,又宽劝道:“还有谦哥儿,母亲就不想看着谦哥儿成亲么?”

“傻孩子,生死各有天命。我活够了,应该是时候去陪老头子了,也不知道他还记不记得我…”林老夫人说道,“我这辈子,有个聪明的儿子,有可爱的嫡孙女嫡孙子,这已是万幸了,何苦在求更多呢?”

这一天后,老夫人便陷入昏迷,药石无灵。五日后,在睡梦中离世。

林府上下悲痛不已,老夫人灵柩在府里停满七七四十九天后由林如海亲自抚棺回苏州。待一切完毕后,林如海便上了折子丁忧,帝允,并言林如海先入翰林后为扬州盐政,为官十余载未犯大错,今加封林如海之母林徐氏正一品诰命夫人。

第八章

第八章德政殿皇帝细说当年事

因林如海丁忧辞官,扬州巡盐御史一职空缺。早朝上,皇帝下旨让北静郡王水珩暂代扬州巡盐御史一职,待吏部将候补官员名单呈上后再做打算。

下朝后,皇帝将八皇子秦汶皓留下,带往书房商议政事。

当今陛下有十三子九女,但能长大成人的也只有七子四女。这八皇子虽非长非嫡,生母也在他一岁时病逝,但深得皇帝和皇后的喜爱。无子的皇后便是将他养在身旁,因此算是半个嫡子,不日前更是被册封为太子,风头一时无两。倒是秦汶皓本人依旧低调,办事也是遵守章法,皇帝看在眼里,也是十分满意。

“老八,扬州巡盐御史之位,你看该由何人来当?”皇帝示意秦汶皓坐在下首,然后问道。

“儿臣以为,翰林顾秦可胜任这一职。”秦汶皓答道。

“顾秦…”皇帝想了想,“可是从前扬州书院大儒顾廉嫡子,前科二甲第一进士出身的顾秦?”

“正是,说起来林如海还是他的亲姐夫。儿臣想着有林如海在旁提点,顾秦做好这职位也不是什么难事。”

“确实,这林如海也是好的。”皇帝叹了一声,问道:“老八,你可知林家?”

秦汶皓奇怪自己的父皇为何有此一问,但还是老老实实地回答:“林家祖上是开国圣皇帝亲封的护国大将军,曾助圣皇帝平定四方战乱,因而被封为护国侯并随葬在圣皇帝墓旁;林家几代或文或武,皆入朝为官,至林如海,身上已无任何爵位。”

“不错。不过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这本是皇家秘事,只由每代皇帝口口相传,我如今将这事告诉你,你切记莫将此事泄露出去。”

“儿臣遵旨。”秦汶皓心里一喜,知道皇位必是交在自己手里,于是表情愈发严肃起来。

“开国圣皇帝有一异母兄弟,年纪比圣皇帝小十岁,从小一块儿长大,感情比同胞兄弟更深。前朝晚年政局混乱,圣皇帝带领兄弟们组建军队自立为王,一举推翻前朝建立本朝。这位兄弟因有军功,加之兄弟二人感情极好,便被封为定亲王,世袭不降爵。

然而好景不长,定亲王为圣皇帝平定南边时,遭奸人暗算失足堕入河中,连尸首也找不回来。只在河流下游找到定亲王的盔甲,运回京做了个衣冠冢。圣皇帝大悲,想起幼弟并未成婚也无子嗣留下,又得知暗算定亲王的人竟是自己同胞哥哥礼郡王,一怒之下将礼郡王一家满门抄斩,不留一个活口。从此定亲王便成了禁忌,无人敢再圣皇帝面前提起。

定亲王亡故八年后圣皇帝微服出巡至苏州,在苏州城内认识了一位武功兵法见识都极为出色的男子,这便是林家祖上护国侯。但所有人都不知道,这护国侯还有一个身份,就是大家认为已经死去的定亲王。原来当初他受人暗算重伤坠河,被一商船船长所救,后来更娶了船长之女为妻。

伤愈后他见圣皇帝为他杀了同胞兄弟,担心自己的出现会使人以为圣皇帝是为了铲除异己而与他合谋上演一场戏,便隐姓埋名定居在苏州,平时为自己岳家押送货物。后各地军阀起兵意欲推翻圣皇帝,他便化名林琮与圣皇帝相认,为圣皇帝四处平定战乱直到四海升平。圣皇帝心感自己兄弟一辈子忠心护主,连爵位都无法世世代代承袭下去,于是下了密旨,规定每位皇帝都必须将此密事传下去,更给了林家一块免死金牌,以便他日遭难可以自救。不过定亲王也是个聪明的,在临去之前便定下家规,后人不得与世袭侯府联婚,每代人都必须忠心为国辅助皇帝。”

秦汶皓心里大惊,原来这林家也是皇家血脉,怪不得历代皇帝对林家都是封赏有加。又想着既然有这个家规,那为何林如海会迎娶贾敏?

皇帝细细品了一口茶,又说道:“当初你祖母下旨将贾敏嫁与林如海,实是贾老太君唆摆所致。如非贾敏早死,朕也会给她一杯毒酒让她活不下去。你瞧着林家历代只与书香大族联婚,也是这个理。林如海虽与荣国府有了联系,但你看他也是聪明地不欲跟八公亲近。这四王八公里,除了北静郡王可以信任之外,其他的三王只要他们不兴风作浪,我们皇家还是养得起这些闲王;至于那八公,也是时候铲除一些了,你可明白?”

“儿臣明白。”秦汶皓连忙答道。

“嗯,下去吧。”皇帝挥挥手。秦汶皓见状,躬身告退。

坐在回府的轿子里,秦汶皓闭着眼睛梳理今日得到的消息,又想起自己府中那个手段心机都极厉害的贾元春,心里慢慢拟订了一个计划。

第九章

作者有话要说:我把林默宇的名字改了哦~以后哥儿大名叫林谦~跟我一样名字是言字旁的~

PS.黛玉的我打算到她及笄以后再取~

  第九章贺芳辰娉婷少女初长成

却说林老夫人病逝,林家一门守孝三年,平日除了新任扬州巡盐御史顾秦上门请教和下人出外置办东西外,便极少与扬州城里的官宦人家、盐商等来往;兼之林家嫡长女生了一场大病至今仍在调养,于是林家一直保持着低调,直至三年过去。

这三年间,朝堂经历了上皇退位、新皇登基的改变,但真正震惊整个朝野的却是上皇四巡江南时负责接驾的金陵甄家年前被新皇抄了。不仅全部家产充入公中,甄家男女老少更是全部被发卖,上皇乳母甄家老太太也在抄家那日气急攻心吐血而亡。

由于年前甄家的抄检,让许多大户人家都选择闭起门来过日子,连新年的节礼都减少了几分,就怕被御史或者皇帝亲卫发现会觉得是在相互勾结,让自己吃不了兜着走。

这一切都不影响林如海,此时他已出孝,写了折子递交京城等待吏部安排官职。

二月十二日,林黛玉七岁生辰。

因着是黛玉出孝后的第一个生日,林府自然是十分重视,不仅早早就准备好了林黛玉喜欢的菜色,更是将顾家以及平日交好的人家的女眷请来做客。林如海和顾婉又想着那个癞头和尚的话,还亲自到扬州城外的白云寺上祈福跟添香油,祈求黛玉一生平平安安,少灾少难。

因为只邀请了女眷,也没什么规矩约束着,顾婉便领着黛玉出来见见女客们。只见黛玉里面穿着一条淡蓝暗花绫子裙,外面衬着一身丁香色地百蝶花卉纹妆花缎褙子,又罩了一件牙白色素面妆花小袄,脚下踩着一双青底桃花样绣花鞋,鞋面上用小颗的珍珠作桃花花心;又将一头乌黑的青丝梳成几束小辫子盘在脑后,左右鬓边各别了珊瑚绿松石蜜蜡的珠花,又簪了支云脚珍珠卷须簪,端的是明媚动人。

“哟,这般漂亮的小姑娘,真真是让我带回家养呢。”顾婉的弟媳,顾秦的妻子文氏笑道。“还是姐姐会教养孩子,我的舒儿有玉姐儿一半我就心满意足了。”

“玉儿听到没有,你舅妈在夸你呢,还不来谢谢你舅妈的夸奖。”顾婉笑道。

黛玉闻言,走到文氏跟前行了个礼,道:“谢谢舅妈的夸奖。”又笑着说:“我听说舒姐姐从小就跟着外公一块读书,诗书字画都是极好的,跟舒姐姐比我就是红花旁的绿草了。”众人闻言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你就是嘴甜。”文氏装作掐了一下黛玉的脸,“姐姐,孩子们还小,让她们自个儿出去玩耍,我们几个就在这里聊天可好?”

顾婉自是同意。黛玉便带着几个小姐妹去花园赏花吃茶。

“这园子就是好,这才初春呢,园子里就有盛开的桃花了。”文氏的女儿,顾宁舒说道。

她们坐在池塘旁的八角亭里。亭子用厚厚的毡子围了起来,又烧着几个炭炉,只留下一处让小姐妹几个观赏园里吐艳的花。

“我其实更想着出去园里走走,但是爹爹跟娘亲都不许,也只好坐在这里了。”黛玉说道,“舒姐姐,李姐姐,陈妹妹,这些是我亲手做的翠玉豆糕,你们尝尝可好吃?”

李洁儿捻起一块尝了一口,道:“这糕点清爽得很,妹妹是如何做的?”这李洁儿是扬州同知李然的独生女儿,因为李然跟林如海是同科本年,两家人也经常走动,可以说李洁儿与黛玉是打小一块长大的。

“就是啊,黛玉姐姐就是厉害。”一旁的陈潇潇跟着道。

“也没什么,只是豆糕里用的不是荤油而是豆油,吃着也就没那么油腻了。”黛玉道:“我这几年在家里也没什么事做,就琢磨着这些吃食,好让爹爹、娘亲跟弟弟吃着不觉得腻罢了。”

“姐姐真是好心思,我可是坐不住的,偏生娘亲拘着我要我做女红。”陈潇潇扁扁嘴。

闻言,几个小姑娘都笑了起来。

“婶娘也是为你好,哪有女孩子整天想着出去野玩的呀?”李洁儿调笑道。陈潇潇是这四人里年纪最小的,她跟李洁儿本是表姐妹,幼时经常跟着李洁儿来林府,再加上文氏经常带着顾宁舒上门,几个女孩子倒是玩开了。

“我爹爹说了,女孩子到外面多走走可是对身体有好处。”陈潇潇嘟着嘴回道,“等我再大一点,我就叫爹爹教我功夫。”

“那妹妹以后学会了,教教我们不就可以了么?到时候我们几个也是行侠仗义的侠女了。”林黛玉笑道,向旁边看了一眼,发现顾宁舒走神,便问道:“舒姐姐,你怎么了?”

顾宁舒回过神来,对着几个妹妹微笑说道:“我刚刚在想,我跟着爹爹和娘亲住在扬州快三年了,能认识到你们也是幸事。只是,”她叹了一声,又道:“爹爹在扬州为官已快三年,根据朝廷律法,爹爹是要回京述职,然后再等候皇上安排留任还是留京了。要是留在京城,只怕我们几个再无再见之日。”

听罢此话,几个小姐妹都陷入了沉默。

“我素来喜散不喜聚,可今日听姐姐这一番话,心里也是难受得很。”黛玉出声说道,“只是我们相识一场,只要有心,定能保持姐妹情分不变。”

几个小姐妹相视一眼,都默契地笑了出来。

“若是顾姐姐真的去了京城,那也要给我们几个写信哦。我可是很好奇京城的风光,听说跟扬州的大不一样呢。”李洁儿轻笑道。陈潇潇在一旁附和着,倒是把刚才那点点伤感的气氛冲淡。

四个小姐妹又谈了一些女红针黹上的东西,直到嬷嬷前来请她们回花厅用饭。

第十章

第十章 奉旨意林府举家将回京

却说顾宁舒担心不久随父回京述职后不得再见几位好姐妹,但没想到最先离开扬州的确是林黛玉。

林黛玉生辰不过一个月,家里便来了位天使,并带来了皇上的懿旨,道曰林如海为官兢兢业业,在任期间盐政税务比之前增多了二成。又言如今林如海已出孝,原任兰台寺大夫不变,授太子少傅,择日回京。

林如海接过圣旨,又让林永带着天使下去休息。

“老爷,”顾婉在林如海走进兰院时——这原本是贾敏住过的夏院,因着贾敏已逝,林如海便叫人封了原本贾敏的屋子,又另外开了一个主屋,作为顾婉的住处——便迎上前说道:“可是皇上来了旨意?”

“是的。”林如海接过一旁丫鬟递来的茶盅,一股淡淡的胭脂味随着丫鬟的手传来。他瞥了眼这个丫鬟,是顾婉的陪嫁丫头明月。林如海用杯盖撇了撇浮在水上的茶叶,喝了一口。道:“你吩咐下去,叫林仲带人先回京里收拾一下林府,我们一个月后回京。”

“这自然不必你说,”顾婉道:“我只是担心,毕竟玉儿外家就在京城。我从前听家人说,这荣国府除了门前的石狮子外根本没一处是干净的。这次我们回京,势必要带玉儿回去见见外祖母,你说这是个什么章法呢?”

林如海沉吟了一下,便说:“只维持一般交往便可。接下来的一段日子里,我会给玉儿找二位教养嬷嬷,你也教玉儿一些人情世故跟大家规矩。我的女儿到底是林家的女儿,跟他们荣国府有何关系!”

“妾身明白。”顾婉心下一明,笑着欠了下身。

“谦哥儿呢?往日不是我一到这个调皮蛋儿就会跑出来么?”林如海问道。

“玉儿正带着他在书房读书呢!”顾婉抿嘴一笑,对着身边的丫鬟说:“明月,去书房叫姑娘跟哥儿一起过来,就说他们父亲要他们一起过来用饭。”

“是。”明月偷偷瞄了一眼林如海,便退了出去。

林如海又喝了一口茶,然后放下茶盅说道:“你这个丫头看起来年纪也不小了吧。”

“是啊,”顾婉凤眼一挑,她刚刚都瞧见了,自然明白林如海的意思,“说起来这明月都跟了我好几年,如今也到了嫁人的时候了,看在她伺候我这么些年的份上,让她出去配管事吧。”

“管事倒不必了。我记得庄子上的林五,他媳妇前年难产去了,我瞧着你这个丫头倒像是好生养的,把她配给林五吧。”

“知道了。”顾婉心里发笑。林五这个人她听说过,据说样貌不佳,但是有一手好庄稼活,前些年因为被原来的雇主赶出来,便来到林家在苏州的庄子上做活。他媳妇原本是个哑女,后来难产去了,别人家的女儿嫌他样子不好,说什么也不想嫁给他。现在倒好,林如海给他这么个貌美的丫鬟,想必他也是感激不尽的。

本来顾婉也想着为自己身四个大丫鬟寻一门好亲事,偏生有些人喜欢攀龙附凤。她不是没看见自己身边明月最近这几日天天穿着缎子做好的新衣服,又画着漂亮的妆容,只是她没找到什么借口将她嫁出去罢了。却不想这人勾引林如海都到自己面前来,也不能怪她不念主仆之情了。再说了,林如海最讨厌就是这般做派的女子,这明月倒是失算了。

“爹爹,娘!”林谦从门外跑进来,一股脑撞进林如海的怀里。

“玉儿给爹爹,给娘亲请安。”紧随其后地林黛玉屈身向林如海跟顾婉行了个礼,又笑着对林谦说:“谦哥儿刚刚才对我保证见了爹爹娘亲要好好行礼呢,如今怕是忘了吧。”

“姐姐笑话我。”林谦脸上一红,忙从林如海怀里退出来,然后作了个大揖,嘴里念道:“儿子给爹爹,给娘亲请安。”

“起吧。”顾婉笑着把林谦拉到自己怀里,点了点他白嫩的脸蛋,“今天跟姐姐学了些什么啊?”

“姐姐今天教我念诗。”林谦眨巴着说道。小孩子如今不过四岁,脸蛋还是肉呼呼的婴儿肥,眼睛像两颗黑珍珠般又大又亮,眨着眼睛时格外可爱。

“哦,这么说谦哥儿可是认识了很多字咯?”林如海说道,见林谦点了点头,又道:“用饭后爹爹可是要考究你的咯。”

林谦挺挺小胸膛,说道:“爹爹尽管问,儿子会的。”

几人复又说笑了一会,用过饭后林如海自带着林谦往书房去,林黛玉则被顾婉留在房中。

“娘亲,可是有什么事?”林黛玉问道。

“想来你也听说我们即将回京的消息了吧。”顾婉见她点点头,又道:“本来此话也不该有我说,但是你父亲毕竟是男子,这些家宅阴私之事确实很难开口。”

顾婉见黛玉迷糊的样子,说道:“你外祖家荣国府便是在京城——”黛玉忽地脸色一变,似乎想起什么。顾婉便将她搂在怀里,“我虽未去过京城,却也听家人说过,这贾府虽然祖上封过侯,但传到一代却是越发不堪了。”复又将贾赦如何沉迷女色,贾政如何平庸说与黛玉听,每说一句,就见黛玉的脸色白上一分,顾婉心底叹口气。“这也不是最重要的,主要是他家那个衔玉而生的贾宝玉,如今已有八岁,一直养在贾老太太身边,却不爱读诗书,反而整日在内帐厮混。这次回京,我们少不得去拜访他们。”顾婉神色严肃地对黛玉说:“去了贾府,你莫要跟这贾宝玉走得太近,不然有碍名声,知道吗?!”

“女儿明白。”林黛玉红了眼眶说道。

“我与你爹爹商量过了,明儿就给你找两位教养嬷嬷,她们会随身服侍你。另外你身边的大丫头也要添几个了。”顾婉用手绢擦了擦黛玉的眼角,“你只需记住,你是林家家主的嫡长女,是我顾婉的女儿,其他的莫要管它!”

“娘亲!”黛玉扑倒顾婉怀中,狠狠地哭了一场。

第十一章

第十一章至京城黛玉初访荣国府

接到旨意的第二日,林仲便带着一些下人先行回京打扫京中的府邸。傍晚,林如海自外面回来,带回了两个教养嬷嬷。这二个嬷嬷一位姓刘,一位姓谢,均是在皇宫伺候过从前的皇后如今的皇太后的。后皇太后开恩,放她们出宫颐养天年,却不曾想到那年洪水淹了她们的家乡,家中已无亲人在,便做未出阁的姑娘们的教养嬷嬷以维持生计。

林如海得知后,便将二位嬷嬷请来,帮她们寻了两个孤儿做儿子,好让日后有人送终;又让人将这两个孤儿送去私塾念书,准备日后让他们进林府做个管事。两个嬷嬷自然感激不尽,便答应跟随上京教导林黛玉规矩。

此外,顾婉又将原本在自己身边伺候的擅做药膳的星辰、朝云拨到黛玉身边,与黛玉身边的雪雁、雪鸢一并为一等大丫鬟贴身服侍;又让人牙子进府挑了四个二等丫鬟子霞、子绫、子馨跟子悠负责黛玉的衣饰等一应物品。

一个月的时间可以说是匆匆过去,待所有事情都安排妥当,库房里的所有东西都封好后,林仲也派人传话说府邸已修葺完毕。林如海便带着顾婉、黛玉与林谦登上了前往京城的船队。

“姑娘,窗边风大,莫要坐在这儿了。”刘嬷嬷接过雪雁递过来的皮裘,该在黛玉身上,然后说道。

“劳嬷嬷担心了。我只是想着今日离开扬州,怕是此生都不会回来了。城里的几个小姐妹,唉…”黛玉垂下眼眸,叹了一声。

刘嬷嬷自然知道黛玉的性子,素来是有点悲春伤秋的,便说道:“我听夫人说四月后顾大人就将带着家眷回京述职,倒是姑娘不就可以见到顾姑娘了么?姑娘如今终日愁眉苦展的,叫夫人看了怕是要担心了。”

“是啊,到时我魔怔了。”黛玉轻笑一声,对一旁的雪雁说:“去准备一下笔墨纸砚,我今日还没有抄写经书呢。”

见黛玉眉头放开,众人心里舒了一口气,便各自去忙开。

船队在河中行了一个月,才在京城的港口停下来。北方的夏日的日头虽不比南方的毒辣,但却是一丝风都没有,干燥闷热得很。

林仲早就带着几个下人雇了六驾马车在码头候着,见到林如海下船后,便上前道:“林仲见过老爷,请老爷、夫人、小姐跟少爷上车。”

林如海点点头,“辛苦仲叔了,麻烦仲叔瞧着他们搬运,莫要让他们摔坏东西。”林仲忙称是。林如海又牵着林谦的手对早就带上的轻纱斗笠跟在一旁的顾婉跟和黛玉说:“我带着谦哥儿坐前面,你们让丫头小心伺候着吧。”

顾婉与黛玉自是无异议,由着丫头扶着上了第二架马车。跟来的丫鬟和嬷嬷也陆陆续续上了后面几辆马车,林仲使了个手势,马车便缓缓向城中去。

却说京中的林府是林如海先祖护国侯受封后圣皇帝所赏赐的。虽然如今爵位不再,圣上也没有将此处收回去的意思,反而恩准林家人继续入住。不过虽然如此,林如海到底是心思紧密的人,自然不会逾矩半分,当初许多侯爵用品已被他封好锁在仓库里,如今林府剩下的证明当年护国侯荣宠一生的物品,大概就是那块挂在大门上的圣皇帝亲笔御赐的“林侯府”牌匾了。

马车驶到林府正门时,林仲长子林随已带着一大帮留在京中的下人出门迎接。林如海让丫头们带着顾婉黛玉和林谦下去休息,自己则往从前的书房走去。

“老爷,府中已叫人按照老爷之前的吩咐修葺了。只是日子有点赶,小姐的院子跟少爷的院子还有些树木尚未移进去。若小姐跟少爷现在入住,怕是会热坏。”林随跟在林如海身边低声说道。

“无碍,先让他们住在夫人院子里便可。”林如海道,又问:“当初留在这里的下人可有不守规矩的?”

林随看了一眼林如海,躬身道:“先夫人有个陪嫁丫头叫松竹的,当初嫁给了府内的管事。老爷到扬州上任后,她便开始在府中肆无忌惮,仗着是先夫人的得力丫鬟想要插手府中事物。后来先夫人亡故,她安静了一段时间后又故态重现。好在府里还有其他人在,才没让她做太多的事…”还有几个依着是贾敏的陪嫁而出去惹是生非的,林随也一并说了。

“你明儿告诉夫人,将那些个不守规矩的奴才全部叫人牙子卖出去。”林如海不动声色地说着,眼底里确实实打实的冷意。

那些贾府陪嫁的奴才果然都不是什么好东西!

这边厢林如海在书房换好衣服进宫请安,那边厢顾婉则带着黛玉安排府内大小事情。因着刚刚抵达京城,两人都有点疲乏,倒是谢嬷嬷跟刘嬷嬷在一旁打下手,才没让她们累得倒下。

“玉儿累坏了吧。”顾婉摸了摸黛玉似乎瘦下去的脸蛋,又看着躺在炕上已经睡过去的小儿子,“你的院子还没完全修好,今晚现住在娘亲这里。”

“玉儿知道。”林黛玉看着顾婉疲惫的双眼,说道:“娘亲才是累坏了呢,让丫头扶你下去休息吧。我守在这里,爹爹回来后我会告诉娘亲的。”

“好孩子,让丫头们守着就可以了,你也去休息吧。”顾婉也不推脱,说完便让丫鬟们扶着她转过屏风,卸了衣衫跟头饰,打散一头乌发,躺在床上沉沉睡去。她本身身子就不怎么好,近一个月的颠簸已叫她快要吃不住了,还好黛玉懂事,帮了她不少忙,她才没垮下去。

“王嬷嬷,将哥儿抱下去吧。”一旁守着的林谦的奶嬷嬷闻言,行了个礼,便将林谦抱去偏房。

“姑娘,去休息吧。奴才瞧着姑娘的脸色也差了许多啊。”谢嬷嬷劝道。

黛玉也是熬不住的,“我就在炕上歇会就行了。嬷嬷,若是爹爹回来你一定要叫醒我。还有午饭莫要做些油腻的,这个天气还是叫厨子煮些粥,配着一些凉菜知道吗?”

“奴才做事姑娘请放心。雪雁雪鸢,过来帮姑娘梳洗一下。”

林黛玉躺在炕床上,由着嬷嬷为她披上薄被,不一会儿便睡了过去。

回京第三日,顾婉一早便把林黛玉叫起来,亲自挑了一身水色粉绿绣竹叶梅花领褙子和粉紫下裙让她换上,又让特意从扬州雇来的梳头娘为黛玉梳了个双髻,配上点翠挂珠钗和粉色珍珠圆簪,衬得待遇整个人越发像仙女一般。

顾婉在一旁看着,等梳头娘走开后又对谢嬷嬷说道:“嬷嬷,去把前些日子订做好的镯子给玉儿戴上。哎呦我的女儿无论穿什么都这么好看!”

“是。”谢嬷嬷转身去拿黛玉的首饰盒,从里面拿出用绸子包好的首饰给黛玉戴上。

“娘亲,我的首饰盒里多得是这些物件,做什么还要弄些新的?”黛玉见手上那对镯子是用上好的老坑翡翠做成,上面还雕刻着精致的兰花纹样,便知道是出自名家之手,于是开口说道。

“这些都是新运回来的,也不是什么名贵的东西,给你做着玩吧。”顾婉又挑了一对赤金镂空雕花嵌紫水晶耳坠给黛玉,“今日我们要去你外祖家拜访,当然要穿得正式一点。”端详了一番,又道:“这样正好。”

林黛玉经过嬷嬷们这一个月的教导,自然知道京城的人对荣国府有诸多不满跟不屑,又想自己不能不跟他们打交道,心底里对从未谋面的外祖家不禁产生一分抵触。

“好了,别一张愁眉苦脸的样子,叫你外祖母看了,定认为我对你不好了。”顾婉拍拍黛玉的脸庞,带着她去饭厅用过早饭,便同林如海一起坐上前往荣国府的马车。

林府跟荣国府一个在城东一个在城西,马车跨过了半个京城才到了荣国府门前。由于之前已经低了帖子拜访,倒是有几个小厮跟婆子在门外候着,看见马车来了,便叫人传话进去,却不开正门,只开了一边的角门。

林如海下车一看,知道这是贾母给自己的下马威,但也不好在此发难,只“哼”了一声,冷冷地睨了眼那几个缩手缩脚的婆子,便让小厮带路去见贾赦贾政;顾婉跟黛玉则坐上粗使婆子抬来的软轿,摇摇晃晃地向贾母主屋而去。

下了轿子,便有丫鬟掀开帘子,嘴里道:“林夫人、林姑娘来了。”

顾婉先是将双手放在胸腹正中,微微屈头,向端坐在主位的贾母行了个礼,然后对黛玉说道:“快来拜见你外祖母。”

有伶俐的丫头拿出软蒲放在贾母跟前,黛玉向前跪下,行了个叩首大礼,道:“玉儿见过外祖母,愿外祖母健康长寿,福泽一生。”

“哎哟哟,我的心肝儿!”贾母嘴里念着,却是等着黛玉行完大礼后才一把拉起她,“瞧着真像我的敏儿,要是敏儿在的话那该有多好啊…”还没说罢,泪已经先流下来。

“老太太莫要哭,伤了身子就是玉儿的不是了。”林黛玉抽出手绢拭了一下贾母脸上的泪珠,又道:“玉儿虽然从未见过母亲,却知道母亲是外祖母亲自教养大的。玉儿今日来,也是替母亲好好看看外祖母。”

贾母听罢,又是一阵伤心,只拉着黛玉搂在自己怀里,对着顾婉说:“你把黛玉教得好,老婆子今天能见到我的外孙女,死了也无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