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娘,奴婢听说下午史家姑娘也来了,可要准备些什么?”刘嬷嬷问道。

林黛玉想了想,道:“上次来的时候我拜托二姐姐她们给史家妹妹送了二支钗子,但到底不是当面送的。如今也不知道要不要再送些什么了。”

“我记得姑娘有一串祖母绿圆珠手串,是前些日子林越家的从杭州订做回来的,姑娘还没有佩戴过呢。”刘嬷嬷说着,从黛玉的首饰盒里拿出一条玉珠手串,道:“这条便是,姑娘瞧着将这条送给史家姑娘如何?”

林黛玉接过手串一看,每一粒珠子都是用上等青玉打磨而成,形状大小均一,最难的是每颗珠子上都雕刻着一个“缘”字,做工确实精致。

“嬷嬷挑得真好,就这条吧。”雪雁听了这话,便拿出一个红底金线粉花荷包,结果黛玉递过来的手串,将手串放进去,然后收到袖子下。

史湘云父母早逝,自幼便是一直由自己的叔叔保龄侯史鼐所抚养。贾母怜惜其年少失怙失恃,兼之史鼐夫人有自己的子女而对她不甚照顾,便隔三差五地接她过府小住。一来二去,史湘云也算得上是由贾母教养长大。

林黛玉第一眼见着史湘云时她穿着大红刻丝蝴蝶葡萄对襟褙子,绛紫色马面裙,眉目流转间神采飞扬,言笑晏晏,倒像是个受尽父母宠爱的女孩子,而不是别人说的父母双亡。

史湘云坐在贾母身边挽住贾母的臂膀,笑着说:“前些日子老祖宗接过来小住的时候,爱姐姐给我送来两支芍药花样的钗子,说是老祖宗的外孙女林姐姐送的。今儿我见到林姐姐,果然是天人之姿呢。”

林黛玉早就让谢嬷嬷打听好了,知道史湘云说话有点“咬舌”也没多吃惊,只用手绢掩住嘴角的笑意,道:“什么爱姐姐的呀?”又使了个眼色给雪雁,让她将装着手串的荷包递给史湘云,“上次那两支钗子只是给几个小姐妹的小玩意而已,也没有当面给你。这串手串才是我要给妹妹的见面礼呢。”

史湘云结果一看,只觉手中的玉珠串温润微凉,便知道是个好的,于是道:“这手串估计是个珍贵的,我可是谢谢林姐姐的礼物了。不过说好的呀,我可是没什么好的回礼的哦。”

“你这个贫嘴的丫头,难不成我是那执意要回礼的人不成?”林黛玉笑着道,“妹妹跟我在扬州一个好友的性格有几分相像,说起来你们二人岁数也差不了多少呢。”

“真的吗?哎呀说起来林姐姐还是从扬州回来的,不知道扬州那边的风光如何,林姐姐给我讲一下吧。”史湘云心下好奇,立马起身从贾母身边走过来,挽住林黛玉笑着道。

林黛玉见她这般爽朗的做派,又想起远在扬州的陈潇潇,越发觉得两人的性子相似,心底里也开始有种与之深交的想法,便拉着史湘云的手跟她说起扬州的山水风光。

八月初三,荣国府所有丫鬟一早便换上新装,用大红绸布装点着府内的雕花楼阁,又担心院中没有鲜花点缀,特地派人采办了眼下最新款的纱花,一朵一朵地挂在树上。

申时,中门大开,贾赦贾政并上宁国府的贾珍于正门迎接来客;王夫人与贾珍继夫人尤氏则在花厅接待来访的女眷,王熙凤因为怀着孕接近临盆,因而被贾母留在自己院子里,没有在花厅帮忙。四王八公向来联系紧密,这次贾母七十大寿,除了东平太妃因身体抱恙未能前来而让东平王妃过府以外,南安、西宁、北静三王太妃并王妃皆来祝寿,喜得贾家人个个面泛红光。

林黛玉随着三春和史湘云一同坐在花厅内室,听着贾母跟太妃们讲话,心里暗自想到:贾家果然是侯门之家,就连四王王妃见着贾母也都要问好,却不知这是好是坏了。

“我瞧着这小姑娘面生得很,却不知是老太君哪个孙女,老太君给我说说吧。”北静王妃接过丫鬟递来的茶盅,亲自端给北静太妃,不经意间看到坐在一旁的林黛玉,便道。

“这是我敏儿的女儿,闺名叫黛玉的,她父亲便是前头的扬州巡盐御史林海。”贾母笑着说,“我瞧着她呀就像见到敏儿,这不就把她接来小住一会儿好解解我思念女儿的情绪。”

北静太妃听罢,只招手让林黛玉到她跟前,仔细端详了一番。只见黛玉上身着桃红色蝴蝶穿花妆花褙子,下身着蜜合色大朵簇锦团花百合纹锦长裙,一头乌黑的长发用紫玉镶明珠流苏簪子挽成松松的发髻,一眼看去就像是从画里走下来的仙人。

北静太妃笑道:“真像是画里的美人,要是我有这么出色的外孙女,我也巴不得每日将她留在跟前呢。”说罢便褪下手上的缠丝嵌三色宝石赤金戒指放到黛玉手上,“我也没什么送你,这个戒指给你拿去玩耍吧。”

林黛玉浅浅一笑,谢过北静太妃。北静太妃又让三春跟史湘云上前说话,各自赏下些首饰才对贾母说:“你眼前能养着这么多孙女倒是个有福气的。我听说还有个衔玉而生的哥儿,不知如今在哪里,叫他来让我瞧瞧吧。”

贾母让鸳鸯去前面把贾宝玉叫过来,又对北静太妃说:“宝玉在前头呢,他父亲说他年纪渐长,也该出去学学如何跟人交际了。这不今儿一天都拘着他在外边儿呢。”

话音未落,就听到贾宝玉的声音:“还是老祖宗疼我,舍不得我在外边儿!”

却见贾宝玉兴冲冲跑进来,一身大红色纻丝直裰,脖子上挂着赤金璎珞,笑着来到贾母身边,躬身说:“祝老祖宗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好好!去,给各位太妃跟王妃请安。”贾母满脸笑意说道。

贾宝玉一一行礼,又见到几个姐妹今日盛装打扮,尤其是林黛玉一派雍容的样子,不觉有点呆住了。

“爱哥哥,快来坐到我这儿吧。”史湘云没注意到贾宝玉的魔怔,只一把拉住他到自己身边,问道:“爱哥哥,前头人可多?你都见着什么人了?”

贾宝玉回过神来,道:“人可多着了。四位王爷都在前边,还有镇国公、理国公、齐国公、治国公等等还有好几位的,我都记不清呢。”又转过头对贾母说:“我刚刚偷偷去瞧了一眼那些贺礼,那些一人高的红珊瑚、圆润发光的东珠到处都是,到时候老祖宗赏我几颗玩一下罢。”

“你这个促狭鬼。”贾母大笑道。

林黛玉听罢,心里只奇怪:这四王八公都不是铁帽子的,怎么袭爵这么几代了还按当初爵位叫唤?又看了看花厅里的摆设,大多都是超过一等将军府规定的,再联想到今日寿宴的盛大,心下一沉,越发觉得贾府过分张狂了。

“林妹妹,我刚刚看到贺礼中有一支发簪,上面都是些蝴蝶雕花的,我想着最适合妹妹了,待会儿我带妹妹去看看可好?”贾宝玉见林黛玉安静地坐着,便对她说。

“库房如今怕是忙着呢,去那里说不得还给别人添乱。再说了,那些东西都是给外祖母的,我去做什么?”林黛玉知道贾宝玉向来不注重男女大防,也懒得跟他说什么规矩,只拿别的话回了他。

“爱哥哥,你怎么不说带我去瞧瞧呢?可见你心里是没有我的。”史湘云素来跟贾宝玉走得近,说起来也算是青梅竹马,见贾宝玉看到好东西不叫自己去瞧瞧,反而叫上林黛玉,心底里到底有些不高兴,便不由得出声道。

“就是。云妹妹可是从小跟你一起长大的,平日她有什么好东西都跟你分享,你如今倒是把她忘记了,真是该罚。”一边的贾探春也说道。

贾宝玉立马向史湘云道个不是,复又说些玩笑话哄着她开心。

一众女眷见此,面上虽不作声色,心底里却各自有各自的想法。

此时顾婉带着林谦走进来,见林黛玉焕发出笑意的小脸,微微一点头,走到贾母跟前行了个礼才让丫鬟带着坐到下首。林黛玉见到顾婉坐下,也对贾母行了个礼,便走到顾婉身边,挨着顾婉拿点心逗起林谦来。

酉时,宴席开始,林黛玉拒绝了贾宝玉“一起坐在主桌”的提议,跟着顾婉坐在一起。顾婉借着饮酒的时候环视了一下,周围基本都是与四王八公交好的家族的女眷,心下明了为何林如海在贾母上次给他难看后还要与荣国府保持一定联系,这其中怕是有皇上的意思了。

顾婉轻轻用手绢擦了擦残留在嘴角的酒渍,抿嘴一笑。她虽是女子,却不是养在深闺的什么都不懂的,作为顾家的嫡长女,作为林如海的妻子,她明白什么叫做富不过五代。荣国府如今就是办个寿宴都这么风光,只怕是盛极必衰了。

顾婉瞧了一眼身边的林黛玉,见她对这般盛大的宴席微微蹙眉不甚喜欢的样子,也安下了心。

第十六章

第十六章中秋节林黛玉偶遇韦泽

黛玉自贾母生辰寿宴后,便推却了贾母的挽留,跟着顾婉回到林府,继续跟着两位嬷嬷学习管家的事物,忙得几乎连读书的时间都没有,连贾母数次派人接她过去玩也推掉了。

却说立秋后天气开始转凉,几日后便是人员两团圆的中秋节。

顾婉想着前些日子林黛玉为学习管家的事情忙得晕头转向,又怜惜她一个人在家实在有点孤单,便允许黛玉在中秋节晚上拜完月后出门赏花灯。虽说京城里头未出阁的小姐姑娘也是可以出门的,但到底不比圣皇帝时候的风气开明,顾婉除了让星辰、朝云、雪鸢、雪雁跟随外,又另外拨了四个小厮保护着。林谦得知后,又赖着让顾婉让他随黛玉一起出门,顾婉被他缠得受不了,也就同意了,又多加了二个丫鬟和六个小厮。

黛玉性子虽然有点懒散,但怎么说也只是一个未满八岁的小姑娘,在扬州过中秋节的时候因为扬州男女大防风气严谨,姑娘们都是不得出门的,她也没见过扬州街头那一串串山水画花灯。如今顾婉让她带着弟弟外出赏花灯,她自是有着十分浓厚的兴趣,又想到顾宁舒即将入京,便打算在集市上买一个嫦娥奔月的灯笼,好让顾宁舒看看京城的花灯跟扬州的有什么不同。

中秋节这晚,林如海并着顾婉林黛玉跟林谦在主院的花园里,设好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顾婉将月饼切成四分。黛玉胃口小且不喜油腻,只吃了两口便不再用;倒是林谦,本就喜欢用果仁做成的糕点,如今更是吃得不亦乐乎,最后还是顾婉收起他那份,仔细给他擦擦嘴,又为他拢好衣服,才让黛玉带着他出门。

七月初林如海就为林谦聘了西席,每日都拘着林谦在书房念书。林谦毕竟年幼,虽然有林如海跟顾婉教着,还是有爱玩之心。今次出门,他就像出了笼的鸟儿,吱吱喳喳地要买这要买那的。

林黛玉虽然宠爱这个弟弟,但也明白男孩子是不能娇惯的,每次林谦要求买小玩意,也是再三斟酌才同意的。怎么说也是管过厨房的事物,原本不管黄白之物的娇小姐,也明白了一钱一银当来之不易。

“姐姐,那边有卖花灯的。你不是说要给舒姐姐买个大花灯么?”林谦左手抓着三个面人,右手指着一个围满了人的摊子,“那里那里!”

林黛玉顺着他的手指看过去,虽然相隔甚远,却还是能看到那个挂在竹竿上的画着“嫦娥奔月”图的花灯。林黛玉牵着林谦的手,避开赶去城门口看火龙的人群走到摊位前。

摆摊的是一对中年夫妇,因为刚刚送走一大批赶着去看火龙表演的顾客,似乎还没喘过气来,见着黛玉走到他们面前,那个妇人便说道:“小姐是来买花灯的么?”

见黛玉点点头,妇人又道:“不是我们自夸,我们的花灯虽然料子没那些铺子里卖的那么好,但都是自个儿亲手扎的,灯面都是请画师画好再贴上去的。”

雪雁见黛玉对那个嫦娥奔月灯目不转睛,便上前说道:“我们小姐想买这个,”指了指挂在竹竿上的大花灯,“不知价格如何?”

“这个…”妇人与自己的丈夫对视了一眼,为难道:“不瞒小姐,这花灯是我们以前的小主子点名要的。我们夫妻没什么本事,就会一手扎灯笼的活儿,还是我们小主人心热给了我们本钱做点小生意…所以,这灯是不卖的。要不小姐再看看其他的吧?”

“宋婶子,既然这位姑娘想要,你给她便可。”一旁有人突然出声,林黛玉回头一看,只见一个英俊挺拔的小公子,穿着月白色银丝暗纹团花长袍,脚蹬一双鹿皮小靴,边走过来边笑语晏晏地说道。

“哎呦,小主子来了。”被小公子称为“宋婶子”的妇人热切地拉着他的手,“难得夫人允许小主子出来,这花灯还是我们特意用您的画做的,专程留下来给您的呢!”一边沉默的中年男子也是一脸笑意,叫了声“小主子”便站在一边。

“宋婶子,你都放出来这么多年了,怎么还叫我主子呢。”小公子看了一眼挂得老高的花灯,又看了一眼林黛玉,便对宋婶子说:“这花灯我原也只拿来装饰屋子的,难得有人看上我画的灯面,便送与姑娘又何妨呢?”

“多谢公子的赠与,但这花灯到底是人家辛劳做制作而成,我岂能就这般拿去呢?”黛玉轻声说道,“请这位婶子算好价钱,我自是半分不减地买下来。”

宋婶子为难地看了看小公子,见他点点头,便道:“这扎灯的竹子都是些普通的料,倒是这上面的灯面,使用上好的天水碧做的…说实在的,我这个普通妇人也不知道这一面天水碧需多少钱。”

“不过是一块布料而已,贵贱与否端看人们如何使用。宋婶子按照普通款式大小的花灯价格计算便可。”小公子出言道。

“既然小主子都发话了,我也不得不从。这般大小的花灯,一个就是二十文钱。”说罢,便让她男人用钩子将花灯取下来,递了过去。

雪鸢上前付钱并接过花灯,又将一个钱袋子交个宋婶子,说道:“这天水碧确实是金贵的。我们小姐说了‘一分钱一分货’,这一吊钱算是我们小姐买了这天水碧。”见宋婶子还欲说话,雪鸢又说:“若婶子坚决不要布的钱,那就算是我们小姐赏给你的罢。”

小公子在一旁笑道:“宋婶子,这个姑娘都这么说了,你就收下吧。”

“啊!”一旁自小公子出现后便一直沉默的林谦突然出声,对着小公子瞪着一双浑圆的眼睛说道:“你是韦泽。”

“哟,林家小子终于认出我来了。”小公子韦泽笑道,“你今晚怎么这么有空出来玩,不用念书么?”

“我才不念呢…”林谦低下头嘟囔了一句,又说:“我听父亲说你去了军营的,怎么又回来了?”

黛玉在一旁听着他们说话,也想起了这位韦泽到底是何方神圣。

韦泽父亲是兵部侍郎韦铮,是当初跟着圣皇帝打天下的功臣之一定边侯之后。韦铮如今身上虽已无任何爵位,却凭实力考得武举状元,对皇上也是忠心耿耿,因而一直被重用。

韦泽堂姐是如今荣宠后宫的康贵妃,他小时候便经常出入八皇子府,可以说是由当今圣上看着长大的;又因着自小对兵法极有兴趣,而且长相俊朗,曾被皇帝戏言为“玉面将军”。他如今不过十一岁,虽是家中独子,但已入军营跟普通士兵一起操练。

韦家跟林家自祖上便是世交,因而林如海回京后,也经常带着林谦去韦家拜访,一来二去,林谦与韦泽便相识相熟。

“…你好像长高了,也变黑了,怪不得我差点认不出你来。”林谦将手里的面人递给韦泽,“听说军营里没什么好玩的,你两天后又要回去了,这是我姐姐给我买的,你挑一个我送你吧。”

韦泽失笑,道:“我比你年长六岁,早就不玩这些小玩意了。你还是自己留着吧。”又见林黛玉在一旁静静看着他们说话,便拱手说:“这位便是林姑娘了吧。”

“韦公子好。”林黛玉还以一礼,又对林谦说:“你不是说要看火龙么?如今也不早了,再不去也就看不了了。”

林谦一听,立刻拉着林黛玉的手就要走,韦泽见此,便道:“如今去城门看怕是来不及了。再说林姑娘一个女孩子也不好在人群里挤来挤去。我知道有一处酒楼,二楼专门有些雅座,林姑娘若是不介意的话,我带你们去便是。”

林黛玉看着林谦期待的目光,又想到自己好不容易出门一趟,不看似乎有点说不过去,便同意了韦泽的办法,带着四个丫鬟和六个小厮去,余下的人赏了些银钱,便让他们自个儿玩去。

林谦尚年幼,对诗书之类的功课最是不喜,在去酒楼的路上没少向韦泽抱怨;黛玉虽是长姐,但毕竟两人学习的东西不一样,也不知如何劝慰林谦。倒是韦泽听到林谦的话,既不劝说也不附和,挑了些关于中秋节的传说跟前人为中秋节作的诗句说给林谦听,听得林谦入迷后再才说自己是读书读多了才懂得这么多。

听到这话的林谦,立刻拍拍胸脯说自己也要像韦泽一样好好跟老师学习。

林黛玉听着林谦的话,用手绢掩住嘴角轻轻地笑了。她极少见到外男,唯一比较了解的大概就是贾家的贾宝玉。她虽不知现今京中各家男子秉性如何,不过眼前的韦泽看着年纪虽不大,确是说话沉稳有条有理的,跟那个贾宝玉确实是天渊之别。

第十七章

第十七章 宝黛见有客自从金陵来

中秋节过后十天,顾秦一家便抵达了京城。等一切公文交接完毕,文氏也带着顾宁舒上门拜访。

林黛玉与顾宁舒两个小姐妹分别数月,都有说不尽的话想跟对方说,顾婉见此,征得文氏同意后便让顾宁舒搬来与黛玉一起小住几日。

“舒姐姐,你们这次进京路上还顺利么?”林黛玉将顾宁舒按在座位上,然后倒了杯茶放在她面前,坐在她身边问道。

“一切都很顺利,就是无聊了点,还好有些话本看打发时间。”顾宁舒吃了一口茶,笑道。

“我听爹爹说,舅舅今次回京也是常驻京城的,以后我就能像在扬州的时候那样跟姐姐一块读书写诗了。”

“我可是在某人给我的书信中知道你认识了另外几个小姐妹哦,”顾宁舒戏谑地看着黛玉,“那可真让我伤心,枉我每日在扬州都念着某人,人家却跟别人玩得开心。”

黛玉掩嘴一笑,道:“我的好姐姐,你可是冤枉某人了。她虽然认识了几个表姐妹,更何况那家里还有个混世魔王在,某人可是一点都不敢久待。”

顾宁舒自然知道这混世魔王说的是何人,也了解黛玉的无奈,便将话题不着痕迹地带去还在扬州的两个姐妹身上。

“以后有我陪着你呢,怕什么。”顾宁舒说着,解下腰带上的荷包,拿出其中的平安符交到黛玉手上,“这是李妹妹跟陈妹妹特意去求来的,我们四姐妹一人一个。”

黛玉红着眼眶接过平安符,珍而重之地放进随身的小荷包里。

“你瞧瞧,我来之前就跟她们两个打赌说你看了平安符肯定会哭的,她们还不信呢。”顾宁舒抽出手帕轻轻帮黛玉擦拭眼角。

“你就会笑话我。”黛玉双目一横,娇态万千。顾宁舒伸出食指点点她的脑袋,二人笑闹了一阵子,林黛玉见顾宁舒面露疲色,想来也是没有午休就过来的,便让人过来伺候着帮顾宁舒换好衣服,扶她到床上小憩一会儿。

顾宁舒在林府住了没几天,贾母便派了自己的心腹赖大家的并上两个婆子来到林家递帖子求见林黛玉,说是王夫人的亲妹妹从金陵而来,想请几个小姐妹过府见见面,顺便小住几天。

林黛玉舍不得跟顾宁舒分开,又想到若是不请自来到贾府去就凸显不出女孩子的娇贵,便留了赖大家的在林府用饭,自己则派人去荣国府询问能否带顾宁舒一同过府。

贾母听说顾宁舒是如今二品御史顾秦的嫡女,哪有不愿意的,自然是将帖子一并发给顾宁舒。

两个女孩子各自收拾了一下行装,便上了马车缓缓向荣国府而去。

贾王史薛四大家族同气连枝,薛家虽然在朝堂上不显,但却是先前紫薇舍人管辖下的皇商,素有“珍珠如土金如铁”之称,可以说宫里一应物品都是薛家一手包办的。如今薛家太太带着一双儿女上京,又兼着有些亲戚的情分上,贾母对这次会客也是十分在意的。

因着顾宁舒是客人,自然坐在贾母左下首第一位,林黛玉、三春并史湘云依次坐下。王夫人、邢夫人则坐在另一边。

“老太太,载着薛太太的马车已经到了府门前了。”一个守在正门的丫头传话道。

“老太太在这里坐坐,我到外头接他们。”王夫人心下一喜,起身对贾母说道。见贾母点头允许后便快步走出去。

不消一会儿,几个婆子抬着软轿从门口走来。丫头撩开门帘,只见一个中年妇人带着一个女孩子走进来。那中年妇人与王夫人有六分相似,只是因为舟车劳顿而略显疲态,这便是薛姨妈。那个女孩容貌美丽,肌骨莹润,穿着一身半新不旧的绣金牡丹纹亮缎滚边褙子,配上一条缕金百蝶穿花桃红云缎裙,举止娴雅,便是薛姨妈的嫡女薛宝钗。

“见过老太太。”薛姨妈、薛宝钗各自上前问安。

贾母连忙让人扶住,让她们坐在邢夫人下首,复问道:“薛太太这一路可顺利?”

“多谢老太太的关心了,这番上京一路顺利。我在金陵置办了一些土仪带来给老太太,希望老太太会喜欢。”薛姨妈道。

“咱们家都是亲戚,哪里还需要带什么礼物的。”贾母笑道:“这便是你的女儿闺名叫宝钗的?哥儿呢?”

“正是。”薛姨妈虽然难掩疲惫之意,却也笑着说:“这一路多亏有她陪着我。哥儿刚刚被人引去拜见二位老爷了,待会儿再让他进来给老太太请安。”

此时王夫人走进来,贾母见到便问:“所有东西都安顿好了吧,你看着帮薛太太安排一下住的地方。”

“是,儿媳妇早就收拾好了。我们府里东面的梨香院,大概三十来间房子的,我想着整好安排妹妹他们进去住。”

“嗯,这倒是妥当的。”贾母沉吟一下,又对薛姨妈说:“我再给薛太太配好丫鬟跟小厮,月钱就跟我们府里一样罢,从公中出。”

“不敢劳烦老太太。我们过府打搅已是我们的不是了,我正想着跟老太太说我们在府中的一切花费都有我们自己出,那些丫头跟小厮我们也带了自己使唤惯的过来了。”

“如此便好。”贾母点点头,又道:“那几个是我的孙子辈,”贾母指了指黛玉、三春以及史湘云,又指了指顾宁舒,“这位是我外孙女黛玉的客人,今日我也请她过来了。”

“原来这几个如花似玉的小姑娘是贾母的孙女儿啊,果然是长得喜人的。”薛姨妈轻笑着说,“不知道哪个是前头敏姑娘的嫡亲女儿呢?”

贾母指着黛玉说道:“这个便是。”又对林黛玉说道:“玉儿来,给你薛姨妈问安吧。”

林黛玉上前,双手放在胸腹间行了个礼,道:“薛姨妈好。”

“哎呦,这样貌这做派,倒不像是老太太的外孙女,倒像是嫡亲孙女了。”

林黛玉微微一笑,心里却道:我自林家长大,学的都是大家规矩,怎么会像贾家人呢?

“也是啊,我瞧着玉儿就喜欢,真是恨不得将她一辈子留在我身边呢。”贾母笑着道。

薛姨妈也没附和说话,只对身边的薛宝钗说道:“去跟你的妹妹们说说话吧。”

薛宝钗说了句“是”,便起身拉过林黛玉的手走到几个女孩子面前,有丫鬟伶俐地搬上凳子,薛宝钗坐下笑着说:“从前在金陵的时候都是我一个人,今儿见到这么多妹妹,今后我们一块儿作诗聊天的,也是一桩美事了。”

史湘云最是喜欢热闹的,也跟着附和:“是啊。以后我们几个姐姐妹妹的一块儿在一起玩耍,好让爱哥哥羡慕一下。”

“说起来,”贾迎春柔柔一笑开口道:“今天怎么不见宝玉呢?往日听到有姐妹来,他可是第一个跑过来的呀。”

“我倒是知道什么原因。”史湘云道:“昨儿爱哥哥跟我说了,二舅舅前些天考察他学问,发现他没什么进步,要撵他到学堂里学习呢,今天怕是去了吧。”

“二哥哥素来是不喜欢读什么四书五经的,也不知道他今天怎么熬下去。”贾探春也跟着道。

“老祖宗这么疼爱爱哥哥,一定叫人喊他回来。”史湘云笃定地说。

果不其然,贾母听说贾政将贾宝玉撵到学堂念书,顿时心疼起来,立刻打发人到学堂接他回来,又派人告诉贾政以后再也不许这么做。

林黛玉在一旁听着,只觉贾母过分溺爱贾宝玉。又想到自己的弟弟林谦,年纪比贾宝玉还要小四岁,如今也是每天跟着西席一块儿念书,学问也是大有进步的。思及此,林黛玉轻轻摇了摇头。

薛宝钗坐在一边不语,她来之前她娘亲就跟她说过,这番上京除了是要避过薛蟠打死人的风波外,最主要的还是她自己的亲事。她虽然为此害羞过,但想想也是有理的。

她如今已满十一岁,过不了几年就要议人家了。她素来是心高的,觉得自己除了皇商的身份以外其余一样不差,心里更是希望能嫁入高门做个诰命夫人,好叫那么看不起她身份的人刮目相看。如今姨妈王夫人有意贾薛两家结亲,要将她聘来做儿媳妇。她明白这荣国府虽然是大房袭爵,但她姨妈说的,贾宝玉虽是二房嫡次子,但却是衔玉而生,从小就得到贾母的喜欢,指不定将来有一番大造化。再说了,她姨妈也是要找个跟自己亲近的人做媳妇好巩固自己在贾家的地位,她薛宝钗就是最好的选择。

可是…薛宝钗看了一眼正跟顾宁舒说话的林黛玉,又想到这林黛玉便是姨妈嘴里说的那个贾母心中的儿媳妇人选,心里到底是没底气。林黛玉虽然尚未长成,但举止之间已有一番大家闺秀的做派,相貌跟她大不相同,却也是可以一比的,再加上有二品大官嫡长女的身份,说不定自己还比不过她呢。还有那个史湘云,据说跟宝玉是一块儿长大的,家里两个叔叔都是袭爵的,身份自然不一般。不过到底是个失怙失恃的,怕是姨妈也不愿意这么个命硬的人来克住自己的儿子。

再说了,姨妈说过,宫里还有元春表姐,到时候让表姐下到懿旨赐婚,想来贾母也是无话可说。薛宝钗心里反复思量了一番,安慰好自己后,脸上又露出一丝笑容,对着史湘云说道:“你说的爱哥哥可是宝玉表弟?”见到史湘云点头,她复又说道:“我们女孩子,说话一定要咬字清楚,你这般‘爱哥哥’‘爱哥哥’地叫着,让外人听了,怕是要觉得你不懂规矩了。”

史湘云咬咬唇,忍不住道:“我素来说话都是这样,别的姐姐妹妹都没说我,你端什么架子要说我呢!”

薛宝钗一窒,尴尬地笑了笑便不说话,心下却气恼这史湘云不懂规矩。

第十八章(修改了一下)

第十八章金石见宁舒怒斥贤惠人

薛姨妈见着两个女孩子在闹别扭,正想开口化解一下,那边厢贾宝玉已经大步迈进来,让她要出口的话给吞了回去。

“还是老祖宗明白我,我听说金陵的表姐来了,在哪里呢?叫我见一下。”贾宝玉兴冲冲地说道。

“喏,跟你林妹妹坐在一块的那个便是你宝姐姐了。”贾母一指,贾宝玉转头一看,只见一个面带微笑容貌出众的女孩子向他看过来,心里只觉得这个宝姐姐比林妹妹还要好看,不禁为自己以后能跟这么好看的姐姐一块儿玩耍而高兴。

说起来也是,林黛玉虽然姿容出众但到底是年纪小,五官尚未长开,怎么说也有几分孩子气。薛宝钗却已踏入成长的阶段,身量拔高,五官柔和,皮肤娇嫩,就像一颗圆润的夜明珠一般,掩盖住其他人的光芒。

“宝姐姐好。”贾宝玉上前问好,又说:“宝姐姐真是我见过的姐妹中最好看的。”

虽是无心之言,但听在个人耳里效果却不一样。林黛玉跟顾宁舒只觉得贾宝玉越□荡。礼义廉耻什么的都不懂;三春自是知道贾宝玉的性子,向来喜欢姐姐妹妹的,也明白他这话没什么别的意思。倒是史湘云心里一气,气鼓鼓地说道:“爱哥哥怎么可以这么说,人家宝姐姐最是注意规矩的了,你这么一说叫宝姐姐以后如何见人!”

薛宝钗暗地里绞着丝帕,脸上也不显一份恼意:“我知道宝兄弟只是开玩笑罢了。难不成云妹妹之前不是这样跟宝兄弟玩耍的?”

史湘云气得心肝都要发疼了,又见贾宝玉一脸茫然的样子,只“哼”了一声,转过身去跟三春聊天,却在也不愿意理睬薛宝钗。

王夫人将一切看在眼里,越发满意薛宝钗的做法。她虽然同情史湘云父母双亡,却不喜欢她缠着自己儿子。每次听到她那对着宝玉时不三不四的叫法,真让人觉得是个没教养的。

贾母吃了一口茶,也不去调和两个女孩子之间的矛盾。她不是不懂薛家突然上京的缘由,但毕竟薛宝钗是客人,说的话也有几分在理。而史湘云…贾母看了她一眼,摇摇头。本来她想着将史湘云养在身旁,作为宝玉媳妇的第二选择也是不错的。但是如今看来,这有话直说大大咧咧的性子还是不太适合。还是玉儿好啊,可惜命里又是有劫的,也罢也罢,横竖宝玉年纪尚小,这些事以后再说也不吃。

贾母放下茶盅,道:“我瞧着薛太太也是累了,不若早点去洗漱一番吧。”

薛姨妈也是疲惫的,没说什么,带着薛宝钗便告退。

林黛玉带着顾宁舒回到碧纱橱的房间,道:“今天真是够热闹的了。舒姐姐,我们洗漱一番便去歇息一会儿吧,过一个时辰老太太那边也该传饭了。”

“嗯。”顾宁舒点头同意。今天下午她们两个坐在那里整整一个下午,腰板儿都要僵掉了。“我说,荣国府果真是军功起家的,什么男女大防都不在意。我刚刚可是吓到了。”

林黛玉自然明白顾宁舒说的是什么。她刚刚一直坐在顾宁舒身边,见她一看到贾宝玉进来脸色就变了。

“这也是为什么我从来不愿意多在这里逗留的原因。”林黛玉让雪雁帮她捏捏肩膀,“这东边还是他住的院子,我还得叫嬷嬷好好守着呢。”

“这…这也太过分了吧…”顾宁舒正坐在梳妆台前让雪鸢帮她把头上的簪子拿下来,散着一头青丝转过头惊讶地跟林黛玉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