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小二看看林翊,再看看林靖,林靖已是明白大哥的意思,与关小二道,“这个时候,你到处跑不是法子,你不如赌一把,看我家可不可信!”

关小二有些哽咽,抹一把泪,“林小四,我要是不信你就不会来了,可我娘还在家呢。”

“这时候别冒傻气,你家现在还没去人抄家,就证明,关大将军还没事。你先保住自己,关婶婶那里也能放心。”

关小二并不是迂人,他就是不放心家里,道,“能不能把我娘我侄子侄女大嫂都救出来。”

“你先安下心来。”

林靖这里安抚关小二,林翊将人安置好,让林靖换了关小二的衣裳,披上斗篷,同自己一道出去,兄弟直接就去了关家。

关大郎这时候也在寻思父亲之事,心下担心的紧,见林家兄弟过来,知道弟弟安置在林家,露出十分的感激,道,“我父亲现在尚无音信,怕是…”咽下一口酸楚,“哎,小二,我就托给林兄了。”

林翊道,“你不妨也与我一处躲躲。”

关大郎面色沉毅,道,“我若躲了,家里妇孺老小当如何?”

这种时候,林翊也不好久留,关大郎咬咬牙,“倘我家出事,家中子嗣,倘能林兄便宜,还能林兄照应一二。”

林靖道,“关大哥,你家小郎年岁尚小,不如我带他躲一躲,倘无事最好,一旦有事,能救一个是一个。”

关大郎不禁面露感激,深深望了林靖一眼,道,“如此,我先谢过林兄与林小弟了。”立刻令心腹将长子抱了出来,交给林家后,关大郎随即又写了两封信,交给林翊,道,“倘我家大难临头,小郎与小二养在你们身边到底不便,这二人皆是我家过命的交情,亦可托付子孙性命。”

林翊正色收了,这不是寒暄的时候,林翊打听了唐家之事,知道唐家已有安排,便带上人,一行就悄不声的回了府。

林翊一直令人留意关家之事,好在,第二天也没有关唐两家抄家的消息。

林家就按晚上大家商量的,第二天一早,先是安排了一辆严严实实的马车出了城,然后,林翊上朝,越氏递牌子进宫请安,林靖去往孔家。

结果,林翊去了宫里,结果,早朝竟停了。

越氏请安的牌子也退了回来,至于孔家,孔国公根本不在家。

林靖遇事总会往坏里考虑,林靖道,“不会是都在宫里谋算着怎么害了关大将军和唐尚书吧。”

林翊沉脸坐在一畔,舒静韵道,“倘是真有了这个主意,这时候如何肯放下关家和唐家,关唐两家尚且安好,就说明事尚有可为之处。”

林靖坐也坐不住,在地上来回转圈儿,林翊沉声道,“此事的转机,还得在太后娘娘身上。”

林靖道,“不是太后娘娘传的口谕将人请走的么?”

林翊看向弟弟,道,“孔太后不似这样的作派,如果孔太后一意偏着娘家,军中粮银之争不会持续这么久。毕竟,辅政大臣争执不下,只要孔太后肯向着孔国公这边儿表态,那军中粮饷之事早该有定论了。我问过唐尚书,唐尚书的意思虽未明说,似乎太后娘娘并不大赞同孔尚书之意。只是,又不好直接驳斥亲父,故而,方拖了下来。如果是太后娘娘要处置关唐两家,应该有更严谨的计划,昨天关了人,今朝该宣布罪证方是。结果,今天免朝,孔国公又不在家,可见,这事儿,还在商量。这个时候,只要太后娘娘还在犹豫,便有一线机会。”

林靖道,“但,此事即便不是孔太后之意,也必是孔国公所谋,做已做了,孔太后难道会牺牲自己娘家。”

“不是牺牲自己娘家,是留关唐二位大人一命。”林翊正色,“一定要见到太后娘娘才成。”

林靖灵机一动,道,“我有个法子。”

这个时候,林靖也不卖关子了,道,“张嘉张叔叔以前手底下的一个小徒弟,现在在宫里太医院的司药监做大太监。他在外头还有处外宅,我知道他外宅在哪儿,不如,我去打听一二,看他什么时候回家。”

舒静韵道,“这法子得看运道,何况,太监一惯胆小,倘他不愿,又当如何?何况,先帝之死便是因膳食中毒,宫里最忌讳这个,倘是知道咱家与司药监的太监有关系,难免引得宫中猜度。我有个法子,辅政大臣进宫,一夜未归,并非小事,如何就不能问上一问了!国公不若联合与关唐二位大人交好的大人们,进宫去问上一问!”

林翊俐落起身,道,“虽有逼宫之嫌,但,关唐二位均当朝忠耿之臣,若这般冤死,也太冤了!”

此时此刻,也顾不得宫里如何想了。

林翊的性子,断然见不得忠臣落此下场,尤其关庭宇,当真是于朝有大功之人。

此时此刻,孔太后犹豫不定,亦在关庭宇身上。

面对老父的哭求,孔太后道,“父亲竟敢背着我做出这样的事,即便现在哭瞎双眼,一旦处置了关大将军,满朝文武,将来史书,会如何议论我父女二人!”孔太后说着,直气得脸色煞白,浑身打颤。

孔国公泣道,“委实是关家欺人太甚,如何将你我父女放在眼内。我行此雷霆之事,亦是为娘娘着想。”

孔太后冷笑,“说什么为我,倘是为我,父亲便不该勾连内侍冒我之命诱捕辅政大臣。父亲有哪一个是为我!父亲所为,不过是自己私欲!今日父亲能勾结内侍诱捕德皇帝亲封辅政大臣,明儿个父亲自己坐金銮殿了吧!”

孔国公大哭,以头触地,“娘娘此言,陷老臣于百死莫赎之地!”

林靖并不知宫内情形,实际上,此时能知宫内情形的,怕只有孔太后孔国公父女二人了,就连白相都被孔太后命内侍拘在偏殿不得动弹。

孔国公一味哭惨,孔太后左右为难。林靖在家等信儿,就见派到关家的小厮气喘吁吁的过来报信,道,“四老爷,不好了,帝都府过去抓人了。”

林靖“腾”的自椅中站起,舒静韵立刻道,“莫急,就是抓人,也当是刑部大理寺,如何轮得到帝都府。”

林靖看向舒先生,面寒如霜,冷冷道,“怕是孔家要行当初荣家之事!”先下手为强了!

作者有话要说:PS:第三更到,大家晚安!!!!!!!!!!!

第119章 黄雀之十五

第119章

少年的血总是热。

此时此刻的林靖, 虽然有各种贵胄子弟的缺点, 但无疑,还是一热血少年。一个热血少年, 不是见不得英雄死去,而是见不得英雄以这种政争窝囊的方式死去。

林靖当即就带着侍卫往关家去了, 林靖到时,关家已是被帝都府的兵围的水泄不通, 林靖要进去都被拦了下来,林靖过去便是一记耳光,怒道,“凭你也敢拦我,孔希彦在哪儿,叫他出来见我!”

帝都别个不多, 就是贵人多。林靖这穿戴这气势,一看就是贵人中的贵人, 何况, 彼时林靖忽悠着孔希彦孔府尹抄了荣家的家,还有些个人认得林靖,这不,里头立刻跑出一位小头目, 拱手给林靖行一礼,道,“四爷怎么有空过来。”

林靖冷冷道,“过来救你家大人的命!”

林靖年纪虽小, 但在帝都这样妖孽备出的地方,十一二岁出来管管事也不算新鲜,何况,林靖先时如何收拾的荣家,帝都府的人最是清楚。他这样一说,那小头目立刻请他进去了。

孔希彥与林靖在荣家之事上有过交情,林靖与孔家一向走得近,孔希彥亦知他出身不同,待林靖亦是另眼相看。此时见他来,笑道,“什么风把林老弟给吹来了。”

林靖道,“倘不是看在上遭你我交情份儿上,我何必管这摊闲事,孔老哥你如今还笑得出来,我当真是佩服佩服。”林靖拱拱手,脸上讥诮几乎不加掩饰。

孔希彥心内有些不大舒服,虽然他与林靖平辈论交,但说起来,论官职,他堂堂正四品帝都府尹,论年纪,他孙子与林靖相当。林靖这样的言辞口气,令孔希彥亦有些不悦。林靖却是寒声道,“究竟是谁令孔老兄来围歼关家的!此人机心之毒,定是要陷你于抄家灭门之地!”

林靖年少,那少年声骤然拔高,尖利刺耳,孔希彥都听得耳际一麻,连忙道,“谈何围歼,林老弟你误会了,是怕有宵小对关侯爷家不利,我派兵过来保护。”

林靖冷笑,“这话,糊弄我都糊弄不过,孔大人你自想想,这话说出去谁信!我把话撂这里,昨儿个关尚书的确去宫里没回来,可孔大人你想想,关尚书何许人也。先时家父战败牧州府,是关尚书亲赴牧州,力挽狂澜。去岁蛮贼围城,是关尚书统御三军,拒蛮贼于城外,护了这一城百姓平安。彼时,在这城里安居的,一样有孔大人你的家人族人!辅政之争,结果如何,是他们辅政大臣的事,你此时此时围了关府,将来史书,会如何记载大人所作所为!就是日后,这朝中难道没有忠良之士!孔家,可不只是孔国公一家!孔府尹你,是刑部,还是大理寺,二司未有动静,你便这样忙不迭的围了关家,我试问一声,孔大人你也是两榜进士出身,纵不能青史留名,难不成要做万俟卨,罗汝楫一流的小人不成!”

“林靖!”孔希彥一拍几案,怒道,“你别太过分!”

“我过不过分,孔大人你心里最清楚。”林靖眼神半分不避孔希彥,轻声道,“这帝都,谁是傻子。要是绝世大功,孔大人想一想,为什么别的衙门没动静,就你这帝都府兴冲冲的跑来。就是别人消息慢,这会儿也得闻了信儿吧。到现在,依旧没人来,孔大人知不知道是什么缘故?”

“你…”孔希彥何尝不知关家不是荣家那等外戚之家,关庭宇身上赫赫战功,一招不慎,便会招致物议满身,但,孔希彥想着,他不过下头跑跑腿,再着,国公爷交待的事,他也不能不照办啊。

林靖走近两步,与孔希彥道,“因为,今日早朝虽取消,现在百官已是集结在宫门外,奏请太后娘娘放出关大将军!”

孔希彥脸色煞白,他浑身颤抖,“这,这是逼宫。”

“孔大人,你扪心自问,关大将军有何罪?”林靖问的孔希彥无言以对,孔希彥良久一叹,“林老弟,我不过奉命行事。”

“奉谁的命?”

“自然是国公爷。”

“辅政大臣有四,国公爷并不居首位。”林靖冷静无比,对孔希彥道,“你虽是奉命行事,可将来议及关家之事,人们只会说,是帝都府出兵围了关府。国公爷难道会来替你背锅,还是你替国公爷背锅?”

孔希彥在官场的时间比林靖久,林靖这话虽不中听,却是直击孔希彥死穴,不为别个,官场之中,只听说下属背上官顶罪,哪里有上官替下属顶罪的。孔希彥登时站都站不稳了,林靖道,“孔大人,孔老兄,你糊涂啊!”

原本,来关家这么久也没接到处置关家的圣旨,孔希彥就六神无主了。林靖又在这里与他一条条鞭辟入理的分析,关键,孔希彥自己也知道,关家无罪,这是权位之争。可如林靖所言,倘关家只是寻常大臣家,哪怕是首辅家,孔希彥也不会有这种压力。主要是,关家,关大将军,是救黎民于水火的英雄。去岁护城之战犹在眼前,彼时,孔希彥也有幸见识关大将军的风采。彼时,围城之战大获全城,拒蛮贼于城外,后直接将蛮兵逐出牧州府,孔希彥饶是文官,也暗叹过关庭宇之英雄气慨。杀这样的人,围歼这样人的府邸,孔希彥只要良心未泯,必有心理压力。

孔希彥脸上浮现懊悔之色,喃喃道,“今事已做,退无可退,又能如何?”

“你做什么事了?你把关家人杀了?”林靖大惊。

“没,没!”孔希彥吓一跳,连连摆手。关家何等地位,去岁他连荣家人都不敢碰一下,何况关家人。孔希彥道,“可我出兵围了关侯府上,以后追究起来…”

林靖立刻道,“我与关家多年交情,孔老兄要是信得过我,我愿意为孔老兄解释一二。”

孔希彥感激的不知说什么好,搓搓手道,“那,那我这就退兵。”

林靖道,“我过去给关夫人请个安,要是孔大人愿意,不如陪我过去同夫人说两句话。”

“这可说什么好?”他可是把人家吓得不轻。

林靖道,“这不过误会,说开也就好了。就是国公爷那里,我料想他也是为小人所惑,一时受了利用,误会了关唐二位大人啊。”

“可不是么。”孔希彥道,“就是林老弟你说的这般。”

二人说着,林靖先求见了关夫人,关夫人是知道一些事的,昨日小儿子与长孙便都送了出去,她已是做好万一准备。此时听到林家人来了,关夫人连忙请林靖过来,林靖亲自当面解释了孔府尹的事,只说是误会,关夫人性子颇为柔和,知此时不是计较这事的时机,自然顺水推舟的表示了释怀。

孔府尹简直千恩万谢的带兵退出了关家,林靖留了下来,关夫人最为牵挂者,不外乎就是丈夫的性命。林靖道,“宫里的事,定与孔家脱不开干系。不过,依我看现在宫里还没个主意,这事大约是与太后娘娘不相干,不然,早在下手的那一刻,就该有了定论。”

关夫人道,“可眼下,如何才能把老爷救出来呢?”

林靖也犯了难,关夫人又记挂儿孙,悄声问了小儿子和大孙子还好,关夫人这一问,林靖当真是慧由心生,想了个不算太馊的主意,悄与关夫人说了。关夫人皱眉,“这个时候与孔家联姻,孔家焉能信?”

“信不信的,不如婶婶进宫与太后娘娘谈一谈。我想,太后娘娘是不愿意对大将军下手,大将军方有这一线生机。可孔家已将事做下,要大将军出来,孔家自己就得惊弓之鸟一般。孔家,毕竟是太后的娘家,太后现在为难的是,她知大将军是朝中栋梁,不忍杀,可娘家同样的是她的助力,她亦不忍下手,这个时候,就得有个缓冲。先把大将军救出来再说。”

关夫人道,“缓得了一时,缓不了一世啊。”

林靖也没有更好的主意,“先顾这一时吧。”

关夫人道,“不如阿靖你随我一道入宫,不瞒你说,我这千头万绪的,当真不知从何说起。再者,阿靖你在宫里住过,与娘娘们也熟,帮我同太后娘娘说一说。”

林靖道,“我是外男,如何能进得宫去?”

关夫人面露为难,奈何救夫心切,也顾不得了。关夫人道,“阿靖你要不为难,你现在年纪也小,可扮做我的侍女。”关夫人不愧关大将军的发妻,很有些主意。

林靖一时哑口。

林靖用“我是为了救一位伟大的英雄”这样的理由说服自己一千遍,这才答应了关夫人的主意。关夫人怕他不好意思,还叫长媳出来给林靖收拾的。

林靖别说,他才十二,男性特征还未发育,脖子里连个喉结都没有,再加上林家人中顶尖儿的美貌。关大奶奶没好把林靖打扮得太漂亮,不然就太扎眼了。关夫人带着林靖出门,与儿媳道,“立刻着侍卫紧闭大门,不论谁来,都不要开口。除非是圣旨来,也得验过圣旨才能开口!”

关家是武将人家,关大奶奶亦是武将人家的闺女,闻此言道,“母亲放心,我自会守好咱们这一大家子!”

关夫人起身,带着貌美如花的林靖进宫去了。

作者有话要说:PS:昨天休息一天,这是第一更~

第120章 黄雀之十六

第120章

林靖与关夫人进宫的时候, 许多大臣就跪在听政宫外的青砖上, 请求太后娘娘放出关唐二位大人。

当然,关夫人是女眷进宫, 走的通道是不一样的。

原本今日越氏想进宫,孔太后心烦关唐二人之事不好处置, 一个命妇都没见。但,此时此刻, 关夫人毕竟不同,何况,关夫人出手颇为大方,内侍硬着头皮禀报。孔国公眼泪都哭干了,哀求道,“娘娘当早下决断。”

孔太后怒道, “杀了关庭宇,以后蛮人围城, 国公可有本事退敌吗?”孔太后明白就明白在这里, 犹豫也犹豫在这里,关庭宇不是一般的臣子,这是朝廷的军神,一旦杀了, 这样的人可是再没有了。

孔太后将手一摆,示意孔国公可以闭嘴了,她道,“传关夫人进来。”

关夫人进来后行过大礼, 孔太后道,“夫人起来吧。”

关夫人岂敢起,叩首道,“娘娘明鉴,臣妇夫君委实冤枉。”

孔太后道,“关大人于朝有大功,哀家也相信关大人忠贞,只是…”这个难题,孔太后也是无解,她刚接手宫闱朝政,朝政大部分还要赖辅政大臣,宫里的事,只看亲爹都能买通内侍,就知道这宫里是个什么情形了。孔太后如何不知关庭宇冤枉,只是…孔太后现下当真是退进两难。

林靖当即道,“娘娘,能否听我一言。”

孔太后忽然听到个男孩子说话,当真吓了一跳,细看林靖,还有些没大认出来。好在,孔太后先时能入林太后眼的人,对林靖印象很深。一恍神的功夫,孔太后便将林靖认了出来,道,“是阿靖啊,你怎么进宫来了。”

林靖道,“昨夜我听说关家之事,就知事有不好。原以为是娘娘的主张,可直到今早,亦未听得关将军的消息,我就知道,此事娘娘是被蒙在股里的。故而,大胆进宫,看能不能为娘娘分忧。不然,关大将军不提,今北面儿蛮人虎视眈眈,就是国中亦不大太平,流寇盗匪四起,一旦没了关大将军,怕蛮人立刻就要再次扰边了。另则,老公爷待我如亲孙,我更不能看着老公爷为人所骗,一世英名,尽毁于构陷功臣之事。孔氏门楣,千年名门,倘因此事而毁,如何与后世子孙交待啊。”

孔太后叹,“今谁还信此事国公是被人所骗,关将军此事与哀家无关呢。”

林靖道,“天下有难走的路,只走过去,也就拨开乌云见月明了。我想秘禀娘娘。”

孔太后便令身边内侍扶关夫人偏殿休息去了,林靖也没废话,便将自己那不大馊的主意说了,孔太后道,“国公这里,阿靖你素来聪明也知道他不过一介老臣,有些忧国忧民的心思,人却糊涂。此事我不允,他是没法子的。我担心的,并不是国公。”

林靖迎上孔太后清明的眼睛,道,“我明白,娘娘担心的是关大将军,依关大将军在军中威望,一呼百应,娘娘是担心关大将军由此生怨,生出反心来吧。”

孔太后轻声道,“我一介妇人,心窄,也想得多了些。”

“娘娘能如此想,我才放心。”林靖道,“娘娘,我先说一说我的判断吧。”

“你说。”

“倘关大将军在军中营私,那么,今天请求娘娘放人的就不是朝中官员,而是帝都的将军们了。”林靖道,“要是娘娘不放心,我倒是有个法子。今日之事后,不要让关大将军继续呆在帝都了。家眷留下,关大将军在外领兵,娘娘觉着如何?”

孔太后顿时有些心动,林靖继续道,“何况,关家是以忠贞立于朝堂,倘关家真有反意,一道讨逆圣旨,天下人耻之。介时,众叛亲离,有何可惧。再者,再深的仇怨,两家联姻,生下孩子,有了子孙,什么仇怨化解不开。再者,毕竟未伤关大将军性命。只是,那假传娘娘口谕的内侍,娘娘必要深查,此人机心不浅,如何就敢冒此大不讳假传口谕。别什么事都推到国公府,这些内侍,难道是一年半载就能收买了的?”

孔太后道,“这事我心中有数。”

林靖道,“娘娘尽早下决断吧,这事,莫要再拖了。”

孔太后道,“以前在宫里,便是太后娘娘回护于我。如今,也就你们林家能知我的艰难。”

林靖连忙道,“这都是林家的本分。”沉默半晌,林靖又道,“娘娘如今的不容易,我虽人小力微,也都明白。”

孔太后一声轻叹,分别召来孔国公与关夫人,把两家的亲事定了下来。

然后,这件事就以如此莫明其妙的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方式解决了,太后娘娘赐婚,孔氏女嫁关氏女,唐氏女嫁白氏子。另则便是,关庭宇去牧州府筹建牧州军,至于先时在牧州的谢将军,放到边南任守将。唐赢的话,去边南任总督。

之后,孔太后令林翊接任关庭宇的兵部尚书之位,入阁,参知政事。

至于白相,孔国公,孔太后暂时未动他们。但宫内,孔太后大肆整饬,先时假传口谕的内侍交到慎刑司,然后,慈恩宫梳理出去不少人。另则便是,康太妃染疾,孔太后将三皇子交到德太妃那里抚育,康太妃便过逝了。

因着天气渐暖,宫里未停陵,又因如今朝廷吃紧,一切丧事从险,基本上宫里没见白,康太妃就这么给葬开妃子园去了。至于死后谥号什么的,礼部尚书唐赢都去边南做总督了,一时尚书人选还没确定,哪里有空给下太妃定谥号。

关唐两家这里,自然也有一番离别倾诉。

不过,两家都到林家去郑重的道了谢。

这回要不是有林家及时出手,关唐两家还不知要落个什么结果。尤其这种权位之争,好不好满门都要折进去。尽管两家冤,真的冤,但能如此险之又险的保住性命,全赖林家全力帮忙。

唐赢都说,“以往我是真不喜欢你家小四,不想这回承他这么大一人情。”

林靖听这话直翻白眼,“说得好像我多喜欢唐大人你似的,实话告诉你,你是个顺带。”

唐赢拍拍胸口,连声道,“那就好那就好,既这般,这人情可以算小一些了。”

林靖给唐赢这事无耻的眼前一黑,唐赢哈哈一笑,与林翊道,“我过几天就要去边南就任了,以后回来不知何年何月。边南路远,也不知什么情形,不敢带着他们娘们儿一道去。家小在帝都,倘有要紧事,我就厚颜托予阿翊你了。”

林翊道,“义不容辞。”

唐赢未言谢,这种事,不必言谢,也不是能谢得过来了。非得两家交情到了这份儿上,方可托付妻儿。

唐赢一向洒脱,既去边南,对帝都亦未有什么不舍不意。不过,林靖想着,德皇帝年间的忠贞之臣,哪怕德皇帝偏心眼儿的不可救药,但对唐赢,当真是信之任之。今孔家擅行其事,哪怕知此事与孔太后不相干,但孔太后对孔白两家竟无半分处置,难免叫忠臣寒心了。

唐赢走的早一步,家里闺女亲事定下,唐赢就带着长子先赴边南赴任了。关庭宇这里事务多些,兵部之事,不是一时半会儿能交接完的。

何况,关庭宇也想带着长子过去,就不知孔太后乐不乐意,毕竟,他不同于唐赢,唐赢是文官,带着长子什么的,朝廷也不必紧张。关庭宇就不同,朝廷疑他,就是怕他军中威望太高,方要留下儿孙在朝为质。

说明白就是这个理。

关庭宇不想这个时候与朝廷再生嫌隙,与幕僚商量后,想着,还是来林家问一问。林靖道,“这个人情,不若送给孔国公。”

关庭宇其实不是那种死脑筋的人,但,这时候叫他去向孔家求助,关庭宇道,“不是我执拗,我实在不想与那等小人来往。”看不起孔家为人,倘不是为了一家老小,关庭宇根本不可能叫小儿子与孔家联姻。

林靖道,“此事自然不消世叔你出面,现成的,叫小二出面就好。虽则是有气难咽,暂且忍一忍吧。何况小二以后还要在帝都,先说眼下吧。”

林靖天生就有这样的政治手段,做什么事都能给自己找出个绝好理由,就譬如关家这事。关小二绝对是他爹的亲儿子,关小二也不乐意去,林靖很是敲打了他一遭,关小二这才去了。林靖教他不少话,那孔国公,原也不是什么有主心骨的人。他要是有主心骨,就不会被谢家忽悠的做出这样的混账事!林靖亲自促成的孔关、白唐联姻,这些天没少往孔家跑。谢国公能把孔国公忽悠成个大傻子,林靖的忽悠功力,甭看年纪小,硬是不比谢国公差。

林靖自太后娘娘的难处入手,再以父女之情说起,早把孔国公说软了心。何况,两家亲事定下。关小二生得浓眉大眼,也颇能拿得出手去,这是关庭宇的唯二嫡子。还要怎么着,要不是关家遇上这事儿,孔家都不一定能做成此事。

如此,有林靖在一边儿搞气氛,关小二悄悄求了孔国公,孔国公这人吧,绝对是个私心重的,不然干不出那事儿。

可眼下,孔关两姻,两家有了姻亲,关小二也不算外人,瞧着关小二也是一表人才,又是今年新考出的秀才,名次比林靖还好。用林靖的话说,“眼下这科举,其实说来与我们这些官宦子弟不利。但凡前几句,倘有官宦子弟与寒门子弟文章仿佛,总是要以寒门子弟为优的。小二没得案首,说不得考官便是做此考虑。不然,凭小二的文章,一个案首妥妥的。”

“上回孔爷爷你还与我赞他呢,这不,立刻就成了您家孙女婿。你们祖孙,这是天生的缘法。”

孔国公应下此事,答应到太后闺女那里去说。不过,私下还是问林靖,“关庭宇不亲自过来,怕是还记恨当日之事。”

林靖道,“关大将军这就要去牧州府了,我看孔爷爷你也没过去关家说说话,莫不是您也没忘呢。”

林靖一句话就叫孔国公噎着了,孔国公嘴硬,“我岂是那样小心眼儿的人。”

“您哪,就跟我硬吧。”林靖缓缓劝道,“谁还不要个脸面,何况,越似你们这般位高权重的大人,越是要脸面。要我说,这个时候大将军不过来,您才该高兴。倘他当真言笑晏晏的过来,您心里能不多寻思。”又道,“您老只管放宽心,此时纵宽不得心,待过个三两年,小二与孔妹妹成了亲,生了儿女,大将军一见孙子孙女,就什么事都没了。您老人家也一样,虽说联姻是为了缓一缓这事儿,可你看看,这联姻的可不是关家随便一个子嗣,不说别个,关小二的才学在整个官学都是数得着的,他的品性,您老一看便知。他做您的孙女婿,可是一等一的。这里只要小二跟您好,过两年,他中了举人做了进士,您老人家就等着门上添彩吧。”

孔国公硬是给林靖说笑了,道,“反正这事儿是你张罗的,我有事也只找你。”

“您老只管差谴就是。”林靖忽而正色,“只是以后,您老勿必想想太后娘娘,莫听些小人挑拨了。那些人,又安什么好心呢。原本无事,硬生生扯进康太妃来,哎。”

一说康太妃,孔国公恨声道,“我是着了小人的道啊!”

这里的小人是谁,孔国公认为是谢国公。

不过,谢国公当真是一神人,谢国公与孔国公道,“不论老弟你怎么想,我只说一句,此事之后,你与白相受了太后娘娘的埋怨,关唐二位尚书一个北上牧州府,一个南下边南城。整个朝中,因此事升官的只有一人,此人直接取代关大将军兵部尚书之位,直入内阁,参知政事。得益者是谁,我不说,老弟你也清楚。”

“倘老弟你认为我心中藏奸,可我谢家,又有什么好处不成?”谢国公一席话,那是堂堂正正,掷地有声!

作者有话要说:PS:第二更!

第121章 黄雀之十七

第121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