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有话要说:嗯,九号第一更哦,哇,真是太早的一更~~~不知道谁会抢到沙发哦~~

89

89、论将来父子终释闲 ...

寅正。

包子掌灯进来,叫起。

林谨玉发觉自己换了被窝,好生奇怪,不过徒景辰到底是皇帝,他也没胆子问为啥,夜里发生了啥事?只得坐起来摸了衣裳穿,许子文也是闭着眼睛任人服侍,徒景辰见这师徒二人都是一副半在梦乡的光景,笑道,“且醒醒吧,我这就先回宫了。”

许子文接过热毛巾擦了把脸,勉强睁开眼,打了个哈欠道,“嗯,早些回吧,别误了上朝时辰。”

林谨玉想着,这要不要送徒景辰出门呢,快些洗了脸,又有小厮上前伺候他梳头发。徒景辰直接换好龙袍,手在许子文肩上捏了一下,朝林谨玉方向使了个眼色,轻声道,“今晚我还过来,你放心,就跟昨儿个似的,姑丈不会发现的。”也不必许子文林谨玉相送,起身走了。

徒景辰眼中有几分暖色,刚出了水阁门,便见一人正笔挺地站在廊下。许俊卿望向徒景辰,神色中有几分冷诮,展袖,叩行大礼,“臣见过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徒景辰忙道,“赶紧将姑丈扶起来!”大步上前,一把搀起许俊卿,苦笑道,“姑丈不必行此大礼。朕昨夜有些公文找睿卓商议,匆忙过来,听说姑丈已经休息,才没有打扰。”

许俊卿道,“天子下降,臣未曾接驾,实乃大罪。”

许子文听到声响披了件裘衣趿着鞋跑出来,真想把这帮多嘴的奴才全都割了舌头去,谁这么缺心眼儿通知的老爷子啊,上前道,“陛下赶紧回宫吧,别误了早朝时辰。”

徒景辰拿许俊卿没半点办法,姑丈国丈,身份地位在那儿摆着。再说,人家依礼行事,徒景辰却不放心许子文,这一时没看到就挨了耳光,依许俊卿的脾气,若他走了,难免拿许子文撒火,笑道,“朝中事一日离不开子文,朕就带他一道上朝了。”

许子文真想敲开徒景辰的脑袋,不会帮忙就少说话,正色道,“陛下,臣与父亲十几年未见,正当在家孝敬父亲。朝中能人皆是,不缺臣一个。请陛下回宫吧。”

徒景辰无奈,又担心误了时辰,匆匆离去。许俊卿冷冷瞪了许子文一眼,抬脚进了水阁,见林谨玉也在,怒道,“你们那些事,我懒得多管,你为师为父,也该注意些体面!谨玉才几岁,你就这样给他为典范楷模呢?”

林谨玉上前扶着徒景辰坐在榻上,乖巧的说,“师爷,昨儿个皇上来了,是真有事。啥罗国的事儿呢,跟先生唠叨了半宿,吵得我也没睡好。您别生先生的气了,先生也没办法,皇上来了,也不能撵出去不是?师爷,先生跟皇上说了不叫他来,就是担心惹得师父不悦。”

许俊卿叹口气,瞪了许子文一眼,“还要我请你坐不成?”

许子文听话听音儿,知道这事儿算过去了,笑着坐下,“谢父亲赐座,父亲今天起得比往常要早些。”

“人老了,觉就少。”许俊卿皱眉道,“皇上这么大咧咧的来,难道你们平日也是如此?白龙鱼服,最容易为人所乘,你心里要有个数。”

许子文从容一笑,“父亲放心,我都安排好了。”

许俊卿听这话,便未多言。早膳后吩咐林谨玉用功念书,命人打点车辆随从,去了南安王府看望妹妹。

因许俊卿交待明日去西山寺礼佛,许子文吩咐包子先去寺中打点,道,“派几个小厮去西山寺收拾出个干净的院子来,这头一场雪还没化完呢,庙里的屋子久未有人住,定是潮湿得不行,厢房提前用炭火香饼熏烤过,别有什么味儿的。铺盖什么提前换成家里的,中午父亲也可略养养神。再有,山路着人清理干净,否则石板路上积冰冻雪,人走在上面难免打滑。”自袖中拿出封书信,“这个送给洗尘大师,跟大师说,我们去打扰一日清净,里头的银票是捐给庙里的香火钱。”

包子接过,笑道,“若少爷无其他吩咐,奴才就去收拾准备了。”

“书信,派个稳妥人送。”许子文道。

包子笑,“那就让牛小二去,他是最精细不过的。”

许俊卿出去会客,许子文难得轻闲会儿,将事情安排妥当命人在花房置了软榻桌几,泡上一壶香茶,且逍遥片刻。

天色将将擦黑时,牛小二才回来,跟着许俊卿一道回府,许子文到门口相迎,眼神略一停留,见牛小二衣衫蒙尘,父亲面无异色,心中有些思量,恭敬的扶着许俊卿回了房间。又捧茶捧果的伺候着,许俊卿喝了两口热茶,自袖中掏出一封信拍到桌上。

许子文心里一突,啥都明白了,干笑两声,“父亲真是神机妙算,儿子佩服。”见信笺漆封未启,几下先撕了,拈开香熏的盖子投进去烧成灰,恭谨的站在一侧。

许俊卿曲起指节,轻扣着炕桌桌角,哒哒的响着。许子文心里更为忐忑,信中正是他拜托洗尘为谨玉祈卦之事,竟然被父亲抓个正着。信件未启,瞧父亲的模样,却是知道此事的,难道…许子文正思量间,听许俊卿道,“府里的防卫太差,昨日不过是李青偶探,竟无一人发觉。你别总觉得李青武功高,这世上人外有人,真来得比他更高强的,再后悔,就晚了!安危之事,不能存半分侥幸之心!”

“是,儿子马上整顿。”许子文应道。

许俊卿半眯着眼问,“汶斐是不是对谨玉有意思?”

松口气,许子文道,“什么都瞒不过父亲的眼睛。”

“哼,你们两个都是无利不早起,汶斐跟我这儿费尽口舌拐弯末角的劝我去庙里给谨玉算卦,若不是有私心,他怎么可能供你驱使。”许俊卿眸光如剑钉向许子文,“你是想他们俩个在一起!”

许子文唇角一翘,摇了摇头,“父亲,我跟汶斐面合心不合。怎么会让谨玉与他在一起?只是凑巧他来了,借他之手而已。”

许俊卿冷哼,“谨玉,我看是个有主意的,比你强。汶斐那里,你想个法子断了吧。难道咱们许家人都得折在徒家人手上么?”见儿子仍是一脸无所谓,许俊卿冷声道,“若是谨玉有半点差错,我饶不了你!”

“知道了。”

许俊卿沉声道,“今天在你姑妈家里见到了陈家小子,听他说忠顺王给甄家荣国府的两个宝玉下了戏酒帖子,这怕是记恨上谨玉了,你多留意吧。没把握时不要动,一旦出手就要雷霆万钧,一击毙命,切不能心软!”

许子文愣了一下,恭敬的应了。

许俊卿起身自博古架中取下一个五六寸大的老红木匣子,坐回炕上递给许子文,许子文接过打开看过,竟是满满一匣子的地契房契铺面庄园,许俊卿望向儿子疑惑的眼神,叹道,“这是你那份。你们兄妹四人,子玉子清有陪嫁,剩下你与你大哥,除去宗祠祭田公产,一人一半,我来时与你大哥商量过了,他没意见。谨玉那里,我已跟他提过,他同意日后将其中的一个儿子过继给于你,你也算有后了。”

眼泪一滴滴的落在匣盒里,晕湿了契文上的墨迹,许子文形容不出自己的心情,是委屈还是欢欣,抑若释然。

“行了,一点出息都没有。”许俊卿见儿子掉泪,亦心内梗梗,“我身为一族之长,逐你出家门是依族规而为。不过,你仍是我的儿子,这一点永远无法改变。”

素白的指尖抹去眼角的泪,许子文盖上匣子,跪在地上,捧还父亲,轻声道,“我自长大就不断的给父亲惹麻烦,让您生气,从未在父母跟前尽过一天孝心。父亲还认我这个儿子,已经是老天垂怜。我根本没脸接受这些东西。”

许俊卿叹道,“听你说话,都得以为你是个明白人,可惜你这一辈子,就没做过啥明白事儿。时至如今,我都想不通,你怎么就不能按照正常人的道路走下去。知错,不改错,有什么用?好了,别在我跟前流泪,一点用处都没有!”论聪明,十个人都不及许子文一个,可许子文办出的事儿啊,还比不上一个笨蛋!

许子文抬起头,眼睛仍有微红,眉眼一弯,却是笑了,“父亲难道不知道,我以前认错都是糊弄您的,我也不想让父亲生气。父亲没有怪我,我就很开心了,这些产业还是给大哥吧,我有些生意,足够用了。”

“混帐东西,给你就拿着。”许俊卿拍了拍儿子的肩,一指边儿上的椅子,待许子文坐下才道,“你且收着,日后给谨玉或者孩子们。”提到林谨玉,许子文感动的心立码多了三分警觉,嘴巴嚅动了一下,他还是没敢说出真相。这个时候跟他爹坦白,不蚩于一个九天玄雷劈下来,怕他小命儿不保。

许俊卿握住儿子的手,温声道,“如今我们许家富贵已极,两任皇后皆出自咱家,嫡皇子便有三人。你们兄妹四个,你大哥为庶出,我与公主,只你一脉。你大哥未出仕,其余几个侄儿,我已立下族规,三代之内,皆不可出仕。许家已经是鲜花锦簇烈火烹油,日后低调收敛方可平安。谨玉这孩子,能屈能伸坚韧不拔,日后前程不可限量,最妙的是,他不姓许。许氏日后便要靠他执掌,你安排几个可靠的人在他身边保护。再者,我看他很有几分你的疯气,不可早早告知他身世,我怕他骄逸贪玩儿,不思上进。”

虽然许子文没少与自己老爹吵架,不过关键时候,两人想法常惊人一致,许子文点了点头,“爹,我大哥的三丫头你别轻易许人,我这里看中了一个人,也很有才干。介时咱们一明一暗,互为依恃,才是万无一失呢。”

“谁?”

“工部尚书吴忧。”许子文随口诌道。

许俊卿皱眉斥道,“不行,那是你亲侄女,你说给个断袖!三丫头聪明伶俐,最受你母亲宠爱,你母亲不会同意的。”

许子文瞟了父亲一眼,挑眉道,“堂堂一族之长,连孙女的亲事都作不了主,这说出去真够有面子的!”

“放屁,谁说…”许俊卿话音一缓,似笑非笑的瞧着许子文,“真是,刚给你两天好脸色,你就要开磨坊哪。”

许子文忙笑道,“父亲,你听我说。吴忧此人,眼光极到,实非凡品。出身是差了些,不过非常会揣摩圣意。这年头,凡大家子弟,谁身边没几个唇红齿白的小厮。联姻,结两姓之亲,吴忧得罪了太多的人,如今靠圣眷方能在朝中立足!他缺少的便是背景,没有一个家族可依,孤身一人,六亲皆无,这种人,才不会怠慢妻族,三丫头地位自然稳固。”

许俊卿垂眸思量,“吴忧都二十几岁了,若是想成婚,断然等不到这时候。”

“父亲若允许,我自然有办法让他主动应了这门亲事。”许子文淡色的唇角勾出一抹微笑,“父亲觉得呢?”

许俊卿仍舍不得,道,“三丫头如今才十三岁,离芨茾还有两年。二丫头年纪更合适。”

“不行,二丫头是庶出。”许子文断然拒绝,“父亲好好考虑吧,反正还有时间呢。”

此事倒不急,许俊卿只暂放在心,笑着起身,“我后天就起程回山东,不讨你嫌了。”

许子文眼圈一热,极是不舍,“父亲才来了没几天,儿子尚未一尽孝心呢。”

“谨玉的婚事,你不想我插手,自己心里也要有数。待春闱过后,你送谨玉到山东,给你母亲瞧瞧吧。”许俊卿一笑,悠悠出了房门,去瞧林谨玉了。

林谨玉有句话说得对,许俊卿这个时节来京都,又住在许府,为的是求和。他们父子恩怨情仇大半辈子,如今他已近耳顺之年,该去的早去了,留下的就是福分。做人,得惜福啊。

作者有话要说:JJ又在抽了~~二次传~~

90

90、许俊卿宫中辞上皇 ...

荣国府。

听人传甄太太到了,王夫人邢夫人王熙凤亲自至内仪门相迎,言笑晏晏,一道携手至贾母房内。

甄太太欲行礼被贾母笑着一把扶起,琥珀带着小丫头人们搬了椅子,甄太太且笑着坐了,命甄宝玉甄玳给贾母请安,贾母一手一个拉到跟前,戴着老花镜仔细瞧着,笑道,“果真是一个模子刻出来似的,你们瞧瞧,之前宝玉说我还不信呢,唉哟,这不是咱们两家的缘分么?”

王熙凤打趣道,“可不是,我瞧着两个宝玉生来就是要做兄弟的,要不,岂能这般投缘。”

贾母连连称是,又抚摸着甄玳柔若无骨的小手儿,见甄玳生得眉似远山,眸如秋水,五官精致,纯美动人,赞了又赞,命人给了双份的见面礼,笑道,“真是个好孩子,这样的模样品性,我恨不能是我的亲孙女呢。”

此时,三春宝钗宝琴邢岫烟等人到了,大家厮见毕,满堂欢笑。

甄宝玉以为自家姐妹已是灵秀不让他人,没承想贾府这一群姐妹俱是仙姿玉容纤巧聪慧,暗叹自己见识短薄,真如井底之蛙一般。甄玳容貌绝美,不让薛宝琴,出身却比薛宝钗更为显赫,周身绫罗绸缎华美惊人,头上珠钏钗环也非凡品,笑语盈盈,眼波轻漾,身姿袅娜,贾宝玉眼睛都有些发直,碍于人多,没人注意倒罢了。只有贾母时时挂怀宝玉,见孙儿如此情态,嘴角笑意更浓。

贾母一时问起甄家聘嫁之事,搂着甄玳笑问,“可是这个丫头?”

甄太太笑,“不是。这是我家三丫头,最小的孩儿,还未芨茾,她年纪小,我同她父亲难免娇宠一些,想多留两年呢。二丫头有了人家,不便再出来作客,我就让她替我在家理事。”

贾母又问过甄宝玉的姻缘,知道还未婚配,笑道,“竟跟我这个宝玉一样,上回和尚说了,宝玉命里不该早娶,想着过一二年再说呢。如今春闱在即,还是以读书为要。”甄太太暗道,果然是大户人家,老太太有见识,听说贾家宝玉曾与嫡皇子为伴读,这若是春闱题榜,前程更佳,介时说亲,自然更上一层楼。甄太太点头称是,贾母笑道,“听说你家哥儿也是来京备考,一时还未择到合适的先生。宝玉现在正往家学念书,学堂夫子同伴都有的,两个孩子交好,咱们又是世交,何不让他们一道念书,相互间也有个照应,一同探讨学问呢。”

“也好,如此请宝哥儿得闲先带着宝玉去拜见学堂先生,再去进学,也全了礼数。”甄太太并未推辞,拉着贾宝玉的手道,“咱们两家祖上就世代交好,你也只管把宝玉当成兄弟一般,他刚来京都,又是个好性子,凡事还得你多提点于他呢。”

贾宝玉笑道,“伯母放心,学里先生学识广博,同伴们都是肯尽让的,再无惹事生非之人。我与甄大哥去了,只管念书,哪里管旁的如何。”

甄太太大善。

因明日欲回山东,许俊卿去宫里辞行,上皇依依不舍,徒景辰却是松了口气。

上皇命太后徒景辰等都退下,殿中只他与许俊卿二人,才道,“你呀,就是脾气太急。你瞧瞧,十几年不见,这一见面就要打要杀。睿卓如今也是一朝重臣,你一巴掌下去,叫他怎么出去应酬见人呢?”上皇心疼外甥,忍不住念叨几句。

许俊卿不用想,都知道是徒景辰给他上的眼药,笑道,“以前子文小时候在山东还挺听话,自来了京都就被陛下宠坏了,我再不管教一二,怕他更无法无天。”

“唉,儿孙自有儿孙福,你这脾气,亏得睿卓是个有心胸的。”上皇念着妹妹只此一脉骨血,因着自家儿子的缘故,断了传承,心中难免愧疚。他又很喜欢许子文,最见不得许俊卿教训许子文。

许俊卿懒得与上皇争执,道,“一个大男人,挨几下算不得什么。”

上皇瞪了许俊卿一眼,“睿卓自幼斯文儒雅,文弱书生一般,哪里禁得起这几下子!朕看你这一身武艺拳脚,都用在睿卓身上了!欺他好性,也不算什么本事!你还以为他是十二三岁,随你打骂教训呢。朕都没舍得动他一根手指,你倒是不心疼。”话到最后,真有了几分愤概。

许俊卿颇是无奈,许子文荒唐的根儿就找着了,自许子文入京都,不知道使了什么迷魂手段,得到上皇千般宠爱,许俊卿性子严厉,稍微管教一二,便会被宣到宫里挨训。这也是老黄历了,不必再提,许俊卿道,“臣知错了,以后只言语训示,绝不再动手。”

“你这话,说了一千遍都有。”上皇一摆手道,“你也是头发花白的年纪了,该收敛些脾性。不痴不聋,不做阿姑阿翁。孩子们的事,由他们自己吧。朕算着,子玄家里的几个小子也到出仕的年纪了,你是怎么打算的?”

许俊卿笑道,“臣如今老了,闲来含颐弄孙。几个孙子,可惜都资质平常,幸而家中略有薄产,就让他们在家耕种为业吧。”

上皇道,“何至于此,就算比不得睿卓,来了京都,朕也能照看一二。”

“臣知陛□恤之心。”许俊卿道,“实在是无一出众之人,幸而心地良善。来了京都,也无甚大用,上不能为陛下解忧,下不能为民生添福,尸位素餐,又有何益?俗话说,能者劳智者累愚者无忧享富贵,他们在乡野,未尝不是福气呢。”

上皇点了点头,“嗯,随你吧。睿卓你不必担心,有朕看着呢,任谁也不能欺到他头上来。你将他逐出家门,承恩侯的爵位也给子玄袭了,这是你的家事,朕纵然心疼外甥,也无话可说。妹妹只他一子,朕想着袭个一等将军总是可以的。”

“陛下,您那天看戏时还说爵位非有功不赐呢。”许俊卿笑劝,“他成日喝茶赏花,哪有半分功劳可赏?陛下此意,臣万死不敢苟同。”

“行了,朕只是跟你一提,没问你意见!”上皇很有些执拗,尤其是承恩侯一爵竟然由庶子承袭,自己外甥真是亏大了,“嗯,朕跟皇帝说了,你回去山高路远的,派五百护兵相送,车驾也不必你操心。你乃驸马国丈之尊,且安心受用吧,再推辞,朕可就恼了。”

“是,臣遵旨。”

上皇年迈,也喜欢老人,尤其是许俊卿,知情识趣,郎舅至亲,又不会给自己添麻烦,上皇中午赐了宴,两人说笑到下午才散了。时太后的哥哥承恩公陈临正在慈安宫陪妹妹说话,听到宫人回禀许国丈出宫的事,太后要动身去上皇那边伺候,陈临便告辞了。

一个皇帝舅舅,一个皇帝丈人,两人于宫中相遇,免不了一番寒暄。陈临笑道,“昨儿个听我那孙儿说在南安王府见着俊卿,我还想着什么时候邀你去家里喝一杯,择日不如撞日,就今儿吧。”

许俊卿笑道,“不瞒照峰,我明日便起程回乡了,这酒还是待下回吧。你家也俊我瞧了,人物出众,真是要青胜于蓝了。听说正在备考,有照峰教导,后年春闱定能蟾宫折桂的。”

陈临捻了捻颌下三寸美须,笑道,“不过读了两本书罢,倒是睿卓那个小弟子才气纵横,上皇亲赞的俊杰之才啊。”

许俊卿谦虚了几句,到宫门口,两人道别,各自回家。陈临虽贵为皇帝的舅舅,陈家根基却远不能与许家相比,许俊卿为人谦慎,眼光精准,与许家交好,百利而无一害。

许俊卿此次来京,住在许子文府上,惊掉了多少人的眼珠子。许子文性情乖戾,出身虽高贵,却被逐出家族,以至承恩侯爵位易主,自他归京,只是入翰林做了个侍读学士,与京中诸人少有来往。哪怕有人想跟许子文结交,都得先琢磨三分,许子文是出了名的喜怒无常,说翻脸就翻脸,忠顺千岁的面子都当狗屎踩。如果你自认为没忠顺千岁的面子大,还是少招惹于他。所以,许府一向门第冷落。

如今有了林谨玉就不一样了,这可不是一般的弟子,都带进宫听戏了,得两位帝王青眼,有许家扶持,前途无限量。陈临眯着眼睛想,孙子虽大几岁,倒是同一年春闱,日后当好生结交。又思及家中可有适龄孙女,若能联姻于林谨玉,岂不如同联姻许家一般?老狐狸的脑袋里一会儿一人主意,喜孜孜的坐车回家去了。

许俊卿回府,见林谨玉不在,难免问了一句。许子文道,“回家看他姐姐去了。”

自与父亲合好,许子文便收起了以往恭敬谨慎的规矩模样,迎了一回,仍随意的斜靠在榻上,笑道,“父亲脸色不大好,可是在宫中挨舅舅训斥了?”说着摸了摸将好的唇角。

许俊卿瞪他一眼,拍了许子文的腰一记,正色道,“坐好了。我有事问你。”

许子文微微坐直,端起手边儿的茶呷了一口,许俊卿咳了一声,凑近些,声音压低,“那个,你跟皇上,谁上谁下?”

一口热茶噎在喉间没咽下去,顺着食管往上喷了出来,许子文放下茶盏撑着小几咳得惊天动地,许俊卿黑沉着脸拍着脊背给儿子顺气,不耐道,“看你这没出息的样子,我也懒得知道了。”心中已有了分数。

许子文捏着帕子擦了擦唇角,真是老小孩老小孩儿,以往可从没见父亲在意过这些小事儿,笑道,“父亲不是从小就教我,宁死道长,不可死贫道嘛。我跟父亲说,你可别告诉别人,景辰也很要面子的。”整了下衣襟,许子文低声道,“以往都是我在上头,现在轮流来。”

“这是为何?”许俊卿问,知道儿子不算吃亏,心情稍稍放晴。

“以前他不是要宠幸宫妃吗?心中有愧,自然要顺着我。”许子文很有些得意,却被父亲敲了一记,许俊卿叹道,“真是个傻的,他要宠幸宫妃,你就不能成亲?大不了让他一二,你先生几个孩子再说。”

许子文撇了下嘴,挽住父亲的胳膊,“好了,父亲就别翻旧年黄历了,我收拾了些特产,父亲带给母亲吧。还写了封信,漆封封好的,父亲可别偷看。”

切,老子看儿子的信,用得着一个“偷”字吗?许俊卿向来是光明正大的看,以前还看过许子文写给徒景辰的情书,恶心的三天没吃饭,开头就是卿卿吾爱,信中更是肉麻得使人浑身起鸡皮疙瘩,开始还以为儿子跟谁家姑娘相好呢,后来得知是徒景辰,许俊卿差点没生吃了许子文。

91、恶人自有恶人来磨

许子文临风洒泪,送别老父,乐陶陶的携林谨玉回府。

要说许子文与他爹,感情自然深厚,舍不得他爹走。不过,明显他爹这一走,许子文好像摆脱了身上束缚的枷锁,神色更加洒脱,谈吐愈加风流。他自在惯了的人,许俊卿一来,不说别的,每天早起就要了许子文的半条命。

所以说,老头儿走了,许子文也没太伤心,倒是林谨玉能回家跟姐姐团聚了。

日子重归于平淡,反观荣国府十分热闹。

甄贾宝玉如今一道念书,视对方对子期伯牙一般,自去了一遭忠顺王府,同戏子蒋玉函儿结交,三人皆是温柔多情之人,金风玉露之意,自不消多提。

薛蟠听妹妹的谋划搭上蒋玉函,巴结上了忠顺王爷,进而拿回了皇商的招牌,很是扬眉吐气了一阵子。想着自己也非一无是处,更加用心讨好蒋玉函。酒桌上说笑处,蒋玉函不仅一次夸赞过东效离城二十里处有个紫檀堡,紫檀堡风光景致无二等等。薛蟠回家一说,薛姨妈做主在紫檀堡买了十来顷地并一处小庄园,修整妥当,里头金玉古玩一应俱全,着薛蟠送给蒋玉函使唤。

忠顺王接过蒋玉函手里捧着的地契,笑着将人搂在怀里亲了一口,问道,“去看过了,如何?”

蒋玉函柔美的小脸儿低垂着,露出一段修长白皙的颈子,忠顺王缓缓摩挲着,细腻白嫩如同凝脂,忠顺王欲念微动,呼吸深重了几分。蒋玉函身子一僵,又渐渐的放松了些,声音婉转,“挺好的,里头玩物摆设都极雅致,看得出是费了一番心思的。”

“即是给你的,你就收着吧。”笑着将契纸塞到蒋玉函的手里,低头轻咬着少年淡色的唇瓣,俯身将人压在榻间。

蒋玉函最大限度的放松着自己的身体,修长的双腿勾住忠顺王精壮的腰身,喉间逸出几声猫咪似的低吟…

“王爷,奴才叫人送水进来吧。”蒋玉函忍着身上的不适先拢上衣衫,伏在忠顺王耳畔轻声道。

忠顺王把玩着蒋玉函的小手,淡淡地道,“让薛家稳当些,明年,本王会给他们一桩好生意做。还有,那两个宝玉怎样了?”

蒋玉函低声道,“没什么用,奴才依王爷的意思挑拨了荣国府与林家几句,贾宝玉只知叹息,一句有用的话没有,不像是能做主的人呢,两个宝玉都是一路货色。”

“嗯,那两个小子生得倒是不错,你跟他们挺好的?”

“奴才万死不敢。”蒋玉函跟在忠顺王身边儿多年,深知忠顺王的脾性,忙跪在地上辨道,“奴才只一心侍奉王爷,岂敢有他意?”话到此处,盈盈双眸水光隐现,使人顿生无限怜惜,忠顺王依旧冷冷的盯着蒋玉函的双眼,蒋玉函美目一眨,珍珠般的泪滴断断续续的沿着白皙秀美的脸颊滚落,泣道,“王爷不信奴才,奴才愿以死明志!”说着捡起榻上散落的忠顺王随身携带的短刀就要往心口扎。

忠顺王急忙拦着,夺了短刀,斥道,“你这是做什么,本王不过随意问问。还不都是因为喜欢你吗?”

蒋玉函扑到忠顺王怀里,呜咽哀泣道,“王爷定是疑了奴才,可怜奴才自十三岁便跟着王爷,自问忠贞不二,不承想仍不得王爷信任,奴才活着还不跟死了呢。王爷今日不叫奴才死,奴才往后也定不出这府门一步,省得再受冤枉。”

忠顺王也是怜香惜玉之人,叹道,“今日是本王说错了话,这西郊本王也有座庄子,一并与你,算本王赔礼了如何?敢紧收了这泪珠儿吧,本王的心都给你哭碎了。”

蒋玉函抬起精致的小脸儿,摇了摇头,“奴才要那些死物有何用呢?只要王爷仍信任宠爱奴才,奴才就是现在死了也甘心情愿。”

“别说死的活的,你就给本王好好活着,本王哪里离得了你。”忠顺王捏了捏蒋玉函脸上细腻的肉皮儿,“来,给爷唱一段儿。”

蒋玉函眸中犹有泪光,却是抿嘴儿一笑,如似出水芙蓉一般,娇声道,“嗓子都哭哑了,哪里唱得好,待下回吧。”

且说,冬日下了几场大雪,大观园内雪沾青枝,玉树琼花,三春姐妹们便预备着再起一场诗社。因甄玳来过几回,与众人情投意合,又极通诗词,三春禀了贾母,想下帖相邀,贾母无有不允。还特命王熙凤置备了好酒菜,供姑娘们玩笑。再说天寒雪冷,贾母心疼贾宝玉念书辛苦,想着学里艰苦,就是有炭火也定没有家中周到。贾宝玉素来外强里弱,贾母十分不放心,便命他停一二日功课,只管去园中与姑娘们消散,贾宝玉大喜,与三春薛宝琴邢岫烟李纨聚在秋爽斋,商议明日诗题韵脚。

贾宝玉已经十五交十六的年岁了,论理,大家公子,也该开始议亲,只是贾母坚决认为宝玉是有大福气之人,待过两个年头大比之后,金榜题名,凭着荣国府的门第,什么样的闺秀求不得呢,有人问,一惯装聋作哑的含混过去。再者,到时贾宝玉十七,薛宝钗比贾宝玉年长两岁,将将二十的年纪,贾母不信到那个地步儿,薛家仍敢肖想她的宝贝疙瘩。

话说薛宝钗谋划搭上忠顺王的路子,拿回皇商招牌后,信心更足。想着王熙凤不过是打理内宅有些手段,哪里及得上自己足智多谋通文识字。她是极聪明之人,自然知道贾母看不中自己,如今她已经十七岁,哪里禁得起再耽搁,真要成了老姑娘住在这府里,又有什么脸面呢。想到此处,不禁悲叹自己命苦,母亲无甚主见,哥哥不成大器,一个闺阁女儿家,竟然还要筹谋自己的婚姻。薛宝钗是心高之人,想到自己入宫之路夭折,空有青云之志,却薄命如斯,忍不住落下几滴泪来。

紧了紧身上的大红猩猩毡斗篷,薛宝钗迈进梨香院的大门,薛姨妈正与香菱在西厢小炕上做针线,见薛宝钗来了,香菱起先一步下炕,为薛宝钗倒了盏热茶,略一福身,转到外间儿伺候了。

薛姨妈慈爱一笑,“我儿,听说园子里闹腾着起诗社,你怎么没跟他们一道玩儿呢?在家时,你也素来爱弄那些诗词曲赋的。”

薛宝钗笑,“要明个儿呢,我有空,就来瞧瞧妈跟哥哥。妈不是说相看了几家姑娘么?如何呢,可有合适的。”说着端起茶盏喝了一口。

薛姨妈叹口气,“别提那个薛障了,之前不是看中了林丫头么,如今个个儿都要跟林丫头相比较一番,这世上哪有一模一样的女孩儿呢。”

提及林黛玉,薛宝钗心里更是说不清是何滋味儿,觉得林黛玉实在运气极好,竟得以皇帝赐婚,这样天下的体面不说,还是王府庶子,哪里是寻常人家可比呢。说不清是妒是羡,薛宝钗道,“我瞧哥哥往日鲁莽,皆是无人提点于他。若能娶个有见识能干的嫂子,约束一二,哥哥也不比谁差呢。妈妈,说一千道一万,咱家能指望的不还是哥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