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楼之林母穿贾母上一章:第 1 章
  • 红楼之林母穿贾母下一章:第 3 章

王熙凤一听,顿时眉头一竖:“百日热孝,你在扬州那边得待个两个多月吧!扬州那边最有名的就是瘦马,你要是在那边给我惹出什么事情来,你看我怎么收拾你!”

贾琏赶紧讨饶道:“二奶奶真是太多心了,你看看,因为敏姑妈过世,便是太太大太太都吃了挂落,我若是敢犯糊涂,老太太头一个饶不了我,二奶奶放心便是,我再那个,也是心里有数的!”

王熙凤想想也是,这才说道:“哼,你知道就好,老祖宗对敏姑妈的事情可是上心得很,你要是出了什么岔子,别说什么实缺了,老祖宗非得教训你一顿不可!”

贾琏又跟王熙凤调笑了一番,王熙凤被贾琏逗得心怀大畅,这才吩咐着下人给贾琏准备好了行李,又将跟着贾琏一块儿南下的几个小厮叫了过来,吩咐敲打了一番,这才作罢。

而那一边,林母却是看到了穿得跟红灯笼一样的贾宝玉,顿时心中又是一阵恼火,不过她却是不能骤然就改变了自个的态度,因此,也不责骂贾宝玉,直接就对着贾宝玉身边的丫鬟发作起来:“是谁给宝玉伺候衣裳的,宝玉年纪小,不知事,你们也不知道不成?姑太太刚刚过世,宝玉是亲侄子,就这么穿红挂绿的,回头传出去,别人岂不是要说宝玉不懂规矩,不知道孝义?”

贾宝玉身边头一份的自然是袭人,原本还有个媚人的,结果叫袭人给挤走了,这回背锅的自然是袭人,袭人也不敢分辨,连连认错。

林母看着跪在自个脚下的袭人,就是冷笑起来,袭人算什么东西,不过是贾家从外面买来的丫头,居然在林黛玉面前拿大,背地里面说林黛玉横针不动竖针不拈的,说她什么小性子,尖酸刻薄,反正,许多话都是从袭人嘴里头传出去的,林母看得惯她才怪了,这会儿直接就皱眉道:“你是我身边出来的,原以为你是个好的,当初伺候云丫头的时候,也是妥妥帖帖,这才将你给了宝玉,谁知道,竟是个不懂规矩的!”

袭人也的确是颇有些本事,将贾宝玉哄得团团转,这会儿见林母发作袭人,贾宝玉连忙求情:“老祖宗,不关袭人的事,是宝玉自个忘了!”

林母直接截断了贾宝玉的话,说道:“宝玉你这是什么话,你是主子,她是奴婢,主子有什么不妥的,那就是奴婢的错!她是你的大丫鬟,听说你屋里头的事情,大半都是她管着的?她一个外面买来的,毕竟不比家生子,见识不足,眼界也窄,她伺候得是忠心,但是这是她的本分,既然你喜欢她,那么,也就不用将她撵出去了,不过,这一等丫鬟却是做不得了,叫她做个三等吧,等到什么时候懂事了,再提上来也不迟!”

袭人听着一向慈爱的林母那番话,跪在地上瑟瑟发抖,这会儿听林母说将她贬为三等丫头,虽说心中暗恨,但是面上却是不敢表现出来,还得磕头谢林母大度,心中却想着,只要把握住了宝玉的心思,就算是三等那又如何,这么一想,心中也就定了下来,面上更加恭顺起来,看着贾宝玉的眼神满是感激可怜之意,弄得贾宝玉更是心疼不已,扭股糖一般在林母身边撒娇求情。

林母冷眼看着袭人这副作态,心中又是一阵冷笑,她才不会直接将袭人撵出去呢,没了袭人,谁会早早地就让贾宝玉识得人事呢?林家因为一直以来子嗣不旺,因此,格外讲究养身,这年头男子十二三岁就有了通房的不在少数,但是林家却一般都得等到十七八岁,甚至成婚前后,毕竟早早就泄了元阳,对于身体可是极有伤害的,林母巴不得贾宝玉干脆早早的就酒色过渡呢,哪里会真的赶走袭人。

因此,林母只是说道:“宝玉你疼爱女孩子是好事,不过,主仆之分还是得注意的,袭人做错了事情,那就得受罚,当初媚人不一样叫撵出去了,袭人还不如媚人呢,行啦,回去换一身衣裳,一会儿再来陪我说话!”

贾宝玉见林母这般坚决,也不再多说,怏怏地回了自个屋里换衣服去了。

第 8 章

袭人被发作的事情很快传了开去,这也是正常的事情,毕竟在很长一段时间,荣国府的中心就是贾宝玉,所有人都围着贾宝玉转,贾宝玉身边有个风吹草动,那么一家子人很快就全知道了。

袭人这个丫头在很多人眼里,是个忠厚忠心的,原本她不过是家里穷,荣国府那时候一时半会儿寻不出差不多年纪的家生子,因此便从外面采买了几个人进来。

袭人那时候在里头半点也不出挑,她生得不算美貌,但是却是摆出了十二分的忠心能干,看着是个讷讷寡言的,不跟上头的丫鬟掐尖要强,因此,很快就显了出来,先是在老太太身边做个二等丫鬟,后来史湘云父母过世,老太太怜惜这个侄孙女,便将人接了过来,见史湘云身边不过是个翠缕还有个乳母,实在是不堪大用,因此想着袭人一向忠心能干,因此,便将那时候还叫做珍珠的袭人给了史湘云。

问题是,史湘云本来不是贾家人,在荣国府待了一段时间之后,又得回自个家去了,珍珠因此又回了老太太身边。老太太身边从来不缺人使唤,没了珍珠,自然有别人补上,之前珍珠在史湘云那里很是露了脸,便是从小伺候史湘云的翠缕也退了一射之地,老太太瞧着珍珠忠厚老实,便将她给了贾宝玉。

这等人才,在什么地方都能出头,很快又在贾宝玉那里脱颖而出,贾宝玉身边美貌能干的丫鬟从来不缺,却在很短时间里头叫珍珠出了头,贾宝玉从古诗“花气袭人知昼暖”里头得了灵感,将她改名为袭人,意思就是袭人做事妥帖,服侍极为周到。

袭人看着闷不吭声,平常似乎谁的坏话都不说,一门心思就为了贾宝玉考虑,哪个主子知道了,都得叫袭人一个好字,因此,她上来之后,贾宝玉房里就渐渐以袭人为尊,她一个后来的,硬生生将原本在贾宝玉房中本是头一个的媚人都给挤走了,偏生没人能说她一句不好来。

这种人,本就是大奸若忠之人,之前没人发觉,自然没什么好说的,结果林母一番发作,顿时叫许多人心中生出了一些想法来。尤其,当初媚人被赶走的时候,贾宝玉也没给媚人求情什么的,结果袭人这边,老太太不过是将她贬做三等丫鬟,却叫贾宝玉在一边开了口。

这等丫头,谁使唤得起,便是原本也瞧着袭人老实本分,想要抬举一番的王夫人,也觉出味来,这袭人看着不声不响的,竟是在贾宝玉心中有这么大分量,这怎么得了!因此,只恨林母没有发狠,直接将人给打出去,心中却琢磨着,得在贾宝玉身边再放个人了。

贾宝玉养在老太太身边,身边的丫鬟大多数都是老太太给的,虽说一个个对王夫人都挺恭敬,但实际上,她们其实更向着老太太,王夫人原本收拢了袭人,结果袭人转眼就打了脸,她心中暗恨之下,一边怨恨老太太将宝玉养在身边,不叫他们母子亲近,一边担忧自家儿子,被一帮不省心的丫鬟给带坏了,琢磨了一番之后,她抬头环视了四周,身边金钏彩霞几个人低眉顺眼地伺候着,心中很快有了主意。

等到到了晚上的时候,一家子在一块儿吃饭,邢夫人跟王夫人还有王熙凤几个做媳妇的在一边伺候着林母还有三春用饭,林家其实并没有这种习惯,叫儿媳妇伺候一家子,要不然,那些丫鬟是做什么用的。

不过,林母看贾家一帮人不爽,因此,乐得折腾邢夫人和王夫人,主要还是王夫人。

看到桌上一堆大鱼大肉,林母就是皱眉,搁下了筷子,叹道:“敏儿刚刚过世,这些大鱼大肉的,我这老婆子哪里还吃得下,回头跟厨房说一声,接下来一段时日,做得素淡一些吧!”

王熙凤是做管家的,一边感叹着林母对贾敏的感情,嘴上一边赶紧答应了下来,她看着林母心情不怎么好,这会儿虽说一向口齿伶俐,也怕一个不慎,触动了林母的伤心事,因此只是低眉顺眼的赔罪,说自个年轻识浅,竟是忘了这回事云云。

林母也不多说,只是说道:“过几个月,我那可怜的外孙女就要过来了,她都五六岁了,我还没见过她什么模样呢,听敏丫头信里头说,却是跟她颇有些相似的!凤丫头啊,回头将敏儿在家时候住的院子收拾出来,回头等你林家表妹过来了,就叫她住进去吧!嗯,林丫头自小是在扬州那边长大的,大概是吃不惯京城这边的饭食,回头选个淮扬那边的厨子买回来,回头给林丫头做淮扬菜!”

王熙凤赶紧答应了下来,口中说道:“老祖宗这般慈爱,林表妹知道了,定然感念于心的,我啊,真恨不得也投生成老祖宗的孙女外孙女了!”

林母心中冷笑,不过面上却是叹道:“唉,若是敏儿还在,哪里还用得着我这个老婆子操心呢,林丫头没了娘,我这个做外祖母的,再不照应着点,岂不是可怜!”

王夫人在一边脸上肌肉都扭曲了起来,贾敏当年是荣国府唯一的嫡女,她住的院子虽说不是荣国府最好的,但是也就是比荣禧堂差了一些,地方大,而且很是精致,当初珠儿成亲,王夫人试探着想要将那个院子拿给贾珠成亲用,结果却叫老太太给拒绝了,这么多年一直封存着,王夫人还想着日后留给宝玉呢,结果竟是便宜了贾敏那贱人的女儿!想到这里,王夫人只觉得心肝都疼起来了。

邢氏反正在荣国府就是个尴尬人,什么好东西都落不到她手上,跟贾赦住在东边的小院里头,贾赦一个姨娘一个通房地往屋里塞,邢氏一个大太太,住的地方只怕只比李纨强一点,她自然也眼热家里的好院子,只是,反正她也明白,以老太太的心思,总之落不到她手上,这会儿瞧着王夫人脸色不好,心里就一阵痛快,赶紧说道:“老祖宗说得是,小姑没了,外甥女没了娘,正该多多疼爱才好,免得叫小姑娘移了性情!”

邢夫人一向说话有些颠三倒四,不怎么像话,这话说得也有些难听,不过,林母也没有多说什么,她也就是宣告一声而已,并不是征求她们的意见。

有些食不知味地吃过饭,林母又放了个大雷出来:“开过年,宝玉就七岁了,总不能一直在内宅厮混,男孩子与女孩子不同,到了这个年纪,也该到外院读书了,老二家的,回头你给宝玉也收拾出一个屋子出来吧,回头宝玉也该进学念书了!”

第 9 章

王夫人一贯对贾宝玉养在老太太身边是不满的,这也难怪,王夫人这辈子养了二子一女,结果从贾珠开始,史氏反正是有一个孩子就抱到自个身边养着。

贾珠还好,养到三四岁的时候,元春出生了,被史氏养在身边,而王氏对着贾政那边一阵哭诉,又说到贾珠到了启蒙的年纪了,这才从老太太那里抱了出来,放在自个膝下抚养。

等到贾宝玉出生了,因为生而带玉,所以又被老太太抱走了,王夫人一向恨这个,但是这回老太太松口,说让贾宝玉去外院住,顿时,王夫人又觉得老太太偏心了。原来说什么最疼宝玉,结果呢,贾敏的女儿还没来呢,就想要将自家宝玉赶出去了。

一边贾宝玉最是听不得上学读书什么的,他一向烦这个,林黛玉早就将四书读完了,他还在念这些呢,而且总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总之,一贯是个坐不住的。

而且贾宝玉天生喜欢跟家里的女孩子亲近,这么多年住在老太太身边,后头就是三春,天天起来就能看到姐妹们,可以和她们一块儿玩耍说笑,可是到了外院,那么只有每天请安的时候,才能见到了,何况,贾宝玉天不怕地不怕,最怕的就是他老子贾政,贾政一板脸,他就跟老鼠见了猫一样。

这会儿林母一开口,贾宝玉就是苦了脸,缠着林母说道:“老祖宗,宝玉舍不得老祖宗,宝玉要跟老祖宗你一块儿住!”

林母心中一阵腻味,不过面上却是满脸慈爱,她伸手拍了拍贾宝玉的手,笑眯眯道:“宝玉啊,你年纪也不小了,总不能一直都在内宅厮混,虽说咱们家也不求宝玉你有个功名什么的,但是读书明理总是要的!何况,不光是你,你大哥哥,还有琏二哥哥,到了你这个年纪,都搬出去自个住了!你要是想祖母啊,有空就过来跟祖母说话,祖母就很高兴了!”

贾宝玉见林母半点也不松口,不由有些沮丧起来,又说道:“老祖宗,宝玉要是搬到外头,父亲要是打我怎么办?”

林母顿时眉头一竖:“他敢,你老子要是敢教训你,你尽管跟祖母说,大不了,祖母带着宝玉你回南边去!”

贾宝玉顿时心中一松,觉着林母还是很疼爱他的,心里暗恨着所谓男女七岁不同席的规矩,最终还是蔫蔫地答应了下来。

贾政倒是觉得这事挺好的,他一贯觉得是自家老娘将儿子惯坏了。

贾宝玉要说聪明,那是真聪明,虽说不至于过目不忘什么的,但是学习能力很强那是真的。当初贾元春还没有入宫的时候,贾宝玉那会儿才三四岁,跟着贾元春启蒙,就将三百千背得差不多了,可见贾宝玉资质如何。问题是,贾宝玉心思根本不用再这种事情上。

贾政每每想要多管教一番,老太太就护着,恨不得直接说,你打你儿子,我打我儿子。贾政这人呢,一贯是不肯在这种事情上落人口舌的,何况,贾政之所以这么多年能够窃据荣禧堂,家里面都称他一声老爷,而不是二老爷,外头也当他是荣国府的当家人,大多数人浑然忘了贾赦是谁,凭借的无非就是老太太对他的偏爱。

按理说,贾代善死了,贾赦那会儿袭了爵,就能直接分家,将贾政一家子撵出去,从此沦为旁支,就算是贾政留在荣国府,也应该只能偏居一隅,养贾赦一家子鼻息而存,但是,老太太抓住了贾赦的把柄,她又不甘心真的做一个在家被人供着的老封君,她还想着把握这个荣国府,让儿孙都按照她的意思生活,那么,她能做的也就是玩弄平衡,大儿子有爵位,二儿子有她的偏爱,有爵位的名声坏了,还得提防着她用不孝忤逆之类的罪名套上。二儿子虽说没有爵位,官位也不高,但是名声却很是清白,但是,却必须要依附她这个母亲,才能够心安理得地在荣国府继续住下去。

贾家这位老太太靠着这番手段,将儿孙都玩弄于股掌之间,两个儿子大概也就是贾政比较像她,也难怪贾政比较受自家老娘的偏爱了。贾政同样是如此,他本质上来说,其实不占据什么大义,但是,他就抓住了一条,那就是孝顺。我之所以住在荣禧堂,那是因为老娘下了令,我不能让老娘生气。如此一来,也就理所当然,没人能在这种事情上指摘他了。

问题是这么一来,贾家老太太的权威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加强,她又是将贾宝玉养在自己身边的,贾宝玉的教育问题,他这个做老爹的,反而是做不了主了。

尤其,按照这位老太太的想法,实在是想要将荣国府留给自家儿子的,因此,贾政老实说,也乐得贾宝玉在自家老娘面前刷存在感,回头有什么好事,才会落到自家儿子和自个头上。

但是贾宝玉被史氏惯得不像话,贾珠这个年纪,四书五经都读得差不多,已经在开始看历代大儒的释义,准备着破题做八股了,可是贾宝玉呢,一天读不了一个时辰的书,大半时间都在跟姐妹还有丫头们胡闹,以至于贾政偶尔问起儿子的学业的时候,几乎被贾宝玉给气死。

如今自家老娘总算说了一句叫贾政非常赞同的话,那就是不管怎么样,读书明理总是要的。

尤其,贾政其实心中颇有些志向,他自个读书不成,读书那会儿,他老爹将家里恩荫的名额给了他,在国子监念了十几年的书,结果硬是屡试不第,倒是儿子贾珠是个读书的种子,可惜运气不好,明明考上了,却因为心血耗费太过,结果最后一命呜呼了。

贾政偶尔想起,其实也是有些悔意的,当初对贾珠逼迫实在是太甚,因此,自家老娘老婆惯着贾宝玉,贾政也是睁只眼闭只眼,但是,不严厉管束,不代表就放纵了,因此,贾政听王夫人一说之后,立马就嘱咐王氏,就在自个院子旁边收拾一个地方出来,书房最重要,另外,贾宝玉也该入家学读书了,小厮伴读什么的,都赶紧配齐了。王氏自然也是乐意儿子读书上进的,因此,很快就将事情给办妥了,然后顺手将自个身边的金钏给了贾宝玉。

第 10 章

贾家这边,林母算是暂且偃旗息鼓了,不过,林家那边,贾琏一路快马加鞭,总算赶在贾敏出殡之前就到了扬州。

贾琏这次可是吃足了苦头,他从小娇生惯养,尤其王氏完全是想要养废了贾琏,因此,贾琏读书读得烦了,也就不读了,写字写得累了,也就不写了,原本有一段时间喊着要习武,扎了不到一刻钟的马步,便死活不肯再动弹了。

贾琏这辈子也没出过什么远门,这次南下扬州还是头一次,如果说顺着运河坐船南下也就罢了,只要不晕船,坐船其实还是挺舒服的事情,除了地方逼仄了点,跟在屋里也没什么区别。

这次因为林母的严令,还有林家派来的下人的急迫,贾琏不得不带着两个小厮,换马不换人,紧赶慢赶地顺着官道一路南下,花了不到十天,就到了扬州。

到扬州的时候,贾琏两条大腿内侧几乎找不到一块完整的皮肉了,裤子穿着都要脱不下来,一用力几乎就要揭下一层皮来。贾琏其实半路上就不乐意了,但是,他是个要面子的,何况,真要说起来,贾琏还是比较害怕老太太的,之前老太太为了衣裳的事情,将家里大大小小的主子都是发作了一番,这回叮嘱贾琏赶紧南下,贾琏又不知道贾敏到底定在什么时候出殡,生怕去晚了,回头叫老太太知道了,不光是原本说的给自个疏通门路的事情黄了,只怕还得被教训一番。

加上林家的下人也是善于察言观色之辈,贾琏这边才有了反悔的意思,想着租条船顺水而下呢,林家下人就在那边吹捧贾琏一番,然后又在那边动之以情。贾琏被架得高高的,也没那个脸面说什么自个实在是骑不动了。因此,虽说每天歇息的时候非常受罪,但是最终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

不过,贾琏这般凄惨,在林如海那里却是加了不少分数,如果是半个月前的贾琏,林如海只怕对贾琏的印象就是个娇生惯养的公子哥,他又是天生一双桃花眼,看着就叫人觉得有些轻浮。但是贾琏这一路折腾,吃不好,睡不好,整个人瘦了一大圈,甚至下巴上连胡茬都冒出来了,看着格外憔悴,眼皮也有些耷拉,自然是看不出原本那副风流公子哥的模样了。

林如海算一算时间,只怕自家下人到京城报丧没多久,贾琏就跟着过来了,这一路上也没好好歇息过,自然心中生出感动之意,见得贾琏这般憔悴,不由感念不已,连忙叫人将贾琏引入府中,好歹让他先梳洗休息一番再说。

九十九里都走了,也不差那么最后一点路,贾琏也不是什么棒槌,因此,胡乱抹了把脸,就跟林如海说想要去祭拜一下姑妈,林如海自然是答应了下来。

等到贾琏在贾敏灵前磕了头,这才想起来,自个怀里还有封信呢,这才从怀里将林母写的那封信拿了出来,双手奉给了林如海:“姑父,这是老祖宗给姑父写的信!老祖宗听闻姑母仙逝,当时就厥了过去,醒来之后就写了信,叫侄儿亲手交给姑父!”

林如海也是双手接过,虽说觉得这信厚了一点,但是毕竟自家女儿没了,信厚实一点也是正常的,因此也不急着拆开,看着贾琏疲惫不堪的模样,脸上露出了慈和的神色:“琏儿,这一路上也是苦了你了,姑父已经给你安排好了院子,你先过去歇息一会儿,回头醒了,姑父再与你说话,你也见一见你表妹!”

贾琏确实也有些撑不住了,因此再给林如海行了一礼,口中道:“姑父体贴之心,侄儿铭感于心,侄儿也不跟姑父客气了,这边先告退了!”

林如海点了点头,温和道:“去吧!林安,帮琏二爷引路!”

林安是林家的管事,这些日子也就在林如海身边行走,这会儿站了出来领命,又对着贾琏说道:“琏二爷,请随老奴来!”

送走了贾琏,林如海这才打开了手里的信封,将里头的信抽了出来,林母也是出身,自幼写的一手簪花小楷,不过多少年不练了,因此,这次也就是用的寻常的楷书。林母过世多年,活着的时候也少有笔墨留下,林如海也没发觉什么笔迹熟悉不熟悉的,另外,自家岳母原本因为年纪大了,虽说与贾敏常有通信,却也就是自个口述,叫丫头或者就是让家里的小辈代笔,很少自个动笔写什么,林如海自然也不知道自家岳母的笔迹如何。

林如海将信念完,就是长叹了一声,林母在信上拳拳之心,林如海也是看到了,并没有因为贾敏过世,对林家有什么想法,只是说自家女儿福薄,然后就是表示,贾敏在世的时候没能给林家生下一个儿子,如今贾敏过世了,贾家这边不光不反对,实际上却是鼓励林如海续弦的。

林母话说得很干脆,她自己年纪大了,贾赦是个糊涂的,贾政看着是个方正的,实际上就是个不知变通之人,贾家男人的通性,就是内宅的事情都是女人做主。

邢氏因为出身不高,进门之后很是闹了几次笑话,因此如今也就是管着她那一亩三分地。二房王氏,刚进门的时候就跟贾敏有些不合,至于如今管家的孙媳妇王熙凤,终究是王家人,听自个姑母的,多过听自家婆母的,因此,她们在黛玉的事情上,其实都是靠不住的。

林如海这么多年在江南为官,对于贾家的情况,其实也不了解,贾母跟贾敏通信,贾敏也从来都是报喜不报忧,林如海又不可能没事找人打听岳家的情况。但是从信里面,林如海却是提炼出了几个信息出来,一个是,自家岳母年纪大了,虽说还有个老封君的名头,但是内宅的事情,已经交给了儿媳孙媳做主。另一个就是,荣国府里头,是王家的女人做主,而王氏,跟贾敏关系不好。

看到林母话都说到这份上了,林如海也是感慨林母一番慈心,不惜自曝家丑,林母信中那些话也的确是打动了林如海,林母如今都古稀之年了,还能再活多久,说不得过几年人就糊涂了,自家女儿未来想要有个好前程,缺的不光是女性长辈的教养,关键还在于有个强势的父亲还有靠谱的兄弟才行。

第 11 章

问题是,林如海自家知道自个的事情,林家几代单传,老实说,其实不是娶的妻子不够好的问题,主要还是林家的男人,多半都有些先天体弱。林如海其实已经算是比较好的了,要不然也熬不过一连串的科考,但是,这样的身体,却是从小精心保养起来的,但是根子上,却是比不过寻常人的。

林如海如今也四十的人了,这年头,人均寿命总共才多少,跟林如海年纪差不多的,人家孙子都满地跑了,可是林如海呢,女儿才五六岁大。

为了子嗣的事情,贾敏不知道喝了多少苦药汁子,贾敏早逝,也跟吃了太多的药有关,便是林黛玉先天不足,也有这方面的因素。因此老实说,林如海其实是对贾敏有些愧疚之心的,毕竟,这年头,无子的罪名都是压在女人的身上,贾敏在外面看着风光,实际上,压力很大,许多人暗地里面都说贾敏是不下蛋的母鸡,还有仗着娘家骄纵善妒,霸着男人不放之类的话。

实际上,贾敏年轻的时候,的确是看不得丈夫跟通房侍妾在一块儿的,虽说不至于阻拦,但是,对于那些通房侍妾也是没什么好脸色。但是,越往后,贾敏因为无子,身上压力倍增,哪怕林如海说了,自个其实更想要一个嫡子,但是贾敏自个没能生,因此,也只能看到哪个丫头好生养的,就忍着酸意,让林如海多过去几趟。

甚至,之前听说林家有个佃户家的女人,嫁人之后,五年生了四个孩子,都是顺产,三个儿子一个女儿,可惜的是男人无福,开春下地的时候叫刚从地里面醒来的毒蛇咬了一口,当时就断了气。贾敏听说之后,几乎是如获至宝,直接跟她签了活契,将人给抬进了府里,将人家几个孩子都在庄子上安顿好了,许诺只要她能够给林家生一个儿子,直接就给她一个庄子,让她做个地主婆。结果,这位有名的能生养的,还是没生得了。

虽说贾敏从来不说,但是林如海也是心知肚明,这里头问题还在林如海自个。也就是林母,人心终究是偏的,遇到这种事情,自然觉得自个儿子是没问题的,又想着算上贾敏那次流产,林如海总共该有三个孩子了,因此,觉着林如海没什么问题,指望着他再续弦生一个孩子,实际上,大概是除了贾敏流掉的那个,包括林黛玉在内的两个孩子,其实都是贾敏吃了一大堆求子的药,强求来的。

林黛玉出生之后,先天不足,那个之前夭折的儿子更是如此,吃药比奶水还多,根本就是养不住的,林如海想着幼子,心里对自个有个孩子,其实早就绝望了。这才是后来林如海近乎自暴自弃,光想着为国尽忠,为圣人效命,对于别的事情,都不管不顾的缘故。

续弦的事情,林如海自然是不再想了,不过,林母信里说的话,他确实也是听进去了,没错,女儿家如今立身,看的不是什么容貌才华,这些都是虚的,看的无非是两样,一样是嫁妆,一样是娘家。

荣府再好,也做不了林黛玉的娘家,这会儿不管是贾敏还是林如海,都没想过将林黛玉嫁到贾家的事情,贾家适龄的无非就是贾宝玉,但是,贾敏对贾宝玉,并没有多少好感,虽说没有跟林黛玉和林如海直说,但是,也就是说贾宝玉至今不曾真正进学,在家娇生惯养,说话做事难免有些荒唐之类的事情。

光是这些,林如海就是不乐意将女儿嫁过去的,林如海自个乃是探花出身,将来的女婿就算不是什么学富五车之辈,也该颇有才学才行,贾宝玉嘛,林如海这会儿还是看不上的。

林黛玉姓林,不姓贾,将来出嫁了,受了什么委屈,贾家却是没什么立场给林黛玉撑腰的,因此,还得看林如海自个才行。

林如海将林母的信翻来覆去看了好几遍,最终就是长叹了一声,他依旧没有续弦的想法。他如今这个位置,若是放出话去,说自个要续弦,愿意给他做填房的,肯定很是不少。

只是他这个年纪了,若是娶了个好姑娘,那么自个不能给她一个孩子,却是害了人家,若是娶的是个不省心的,那么,折腾的还是自己和女儿,到时候,自个若是没了,别叫女儿受了委屈。

林如海仔细考虑着措辞,想着给林母回信,男人的自尊心让他不可能跟林母说,自个大概是不能生了什么的,因此,只是说他如今心灰意冷,并无再娶之心,至于林家的子嗣问题,他会考虑着过继族中的孩子为嗣,或者是等到女儿出嫁生子之后,过继一个回来继承林家。

至于黛玉的事情,林如海心中也有了主张,林母的信让林如海对林母更加信任,女儿送过去,肯定不会让女儿受什么委屈,林母本来就是侯门千金,如今又是超品的诰命夫人,女儿放到林母身边教养,肯定比留在自己身边强!

不过,林如海也是担心,林母年纪大了,日后精神不济,难免有些照顾不到的地方,因此,他却是想着,自个这一任结束之后,就想办法上书回京城任职吧,哪怕做个闲职也是好的。

巡盐御史这个位置,说实在的,林如海做得很是心力交瘁,盐政的问题一直是个大麻烦,尤其自从甄家把持过几年盐政之后,更是如此,林如海固然是能吏,但是,这些年来,也是被折腾得焦头烂额,之所以一直坚持,其实也是为的是圣人的知遇之恩。

但是,林如海如今已经有了牵挂,他不能为了这知遇之恩,将自个的命都搭进去,若是不能看着女儿出嫁生子,林如海那是死不瞑目啊,因此,只有先在自个任期之中,将盐政稍微理顺了,也算是给了圣人一个交代,至于其他的,也只能留给下一任巡盐御史做主了!

有了决定之后,林如海只觉得心中一块大石落地,整个人都轻松了许多。

第 12 章

贾琏一觉醒来,天已经黑了,他是被饿醒的,林家也没有亏待他,他睡下这段时间,林家已经叫下人帮着贾琏换了衣服上了药,用的是上等的好药,贾琏之前累得厉害,那些下人也动作轻柔,因此,贾琏愣是迷迷糊糊的,根本就没醒,这会儿醒来之后发现自己换了一身里衣,大腿内侧也抹好了一层清凉的药膏,虽说还有点痛,但是已经在能够忍受的范围之内,枕边也放着一身素色的衣裳,看着就是从来没上过身的。

贾琏这边刚有了动作,一直在一边守着的小厮兴儿和旺儿就反应过来,连忙上前伺候着贾琏穿好了衣服,然后又说道:“刚刚姑老爷还派人来看二爷你醒了没有呢,说是等二爷醒了,就去姑老爷院中用饭!”

贾琏点了点头,也没多说什么,穿好衣服之后,便道:“既然如此,那么,这便过去吧,免得姑父久等!”

林家主院那边,林如海正陪着女儿林黛玉说话。林黛玉本来就有些先天不足,她又是个早慧的,贾敏过世,林黛玉极为伤心,之前又是病了一场,弄得林如海差点没焦头烂额。修养了几日之后,林黛玉总算是好了,不过原本就纤瘦的她如今更是如同纸片人一般,简直就像是一阵风吹过来,人就要被吹走一般,林如海看着担忧不已,因此这些日子以来,无论多么忙碌,也要抽出空来,陪着林黛玉用饭说话。

林如海询问了林黛玉当天的饮食之后,这才说道:“玉儿,今儿个你外祖母家的琏表哥来了,一会儿你也见见他,回头等过了你母亲的热孝,你就跟你琏表哥去你外祖母家,知道了吗?”

林黛玉并不是什么不懂事,可以随便家长糊弄的孩子,这会儿顿时微微拧了拧秀气的眉毛,说道:“父亲,女儿不想去外祖母家,女儿想在家中陪着父亲!”

林如海怜爱地看着林黛玉,叹道:“父亲何尝又舍得玉儿你,不过啊,父亲终究是男子,每日里还有公务缠身,难免有照顾不到你的时候,你母亲在的时候,你外祖母最是疼爱你母亲,这么多年来,也一直惦记着你,之前写了信过来,说是已经给你收拾好了院子,就等着你过去了!”

林黛玉自然听贾敏说过荣国府的情况,贾敏因为一直无子,心中难免底气不足,她自个怀过几次孩子,自然不会觉得林如海有什么问题,只当是自个没用,因为这个缘故,贾敏就需要一个别的支撑,而娘家就是贾敏的底气所在,因此,尽管知道荣国府这些年每况愈下,愈发不如从前,但是无论是在林如海面前还是在林黛玉面前,都撑着国公府的脸面,总是说荣国府如何如何,又说道贾母如何如何慈爱云云。

因此,林黛玉对荣国府其实也是有些好感的,只是,这种好感不过是来源于贾敏的只言片语,而不是真的有多么深厚的感情,跟遥远的贾家相比,她自然更愿意依赖父亲,因此,这会儿便满心依赖地说道:“可是外祖母那边表兄弟姐妹们好些个,可是父亲只有女儿一人,女儿是真舍不得父亲!”

林如海看着林黛玉这般孺慕的眼神,心中不由更加柔软起来,他暗叹一声,柔声解释道:“玉儿听话,为父如今已经是不惑之年,并无再娶的心思,玉儿终究是女儿家,却是需要一个长辈好生提携,为父却是不行的,你外祖母乃是大家出身,又是超品的诰命,在她膝下长大,对玉儿你也有好处,明白吗?”

林黛玉听得林如海这般说,知道林如海决心已定,自个却是不能反驳的,因此低着头,有些怏怏地答应了下来:“既然父亲这般说,女儿照办就是了!”

看得林黛玉这般模样,林如海犹豫了一下,便说道:“玉儿也不用担心,为父在这巡盐御史的位置上还有两年的任期,等到任期满了,为父就会调往京城,到时候,你我父女又能团聚了!”

林黛玉听了,眼中顿时露出了惊喜的光彩,她猛然抬头,看着林如海:“真的吗,只需要两年吗?”

林如海自个也不确定,不过当着女儿的面,却是点了点头,说道:“不错,只需要两年就行了,玉儿在你外祖母那里要好好的,为父才能安心办差,差事办好了,就能进京任职了!”

林黛玉用力点了点头:“嗯,父亲,女儿一定会乖乖的!”

林如海眼中露出了笑意,他伸手摸了摸林黛玉的头发,柔声道:“好,玉儿乖!”

父女两人这边温情脉脉,外边就传来了下人的声音:“老爷,姑娘,表少爷来了!”

林如海回过神来,开口道:“快请表少爷进来!”

贾琏进了屋,看到林如海与林黛玉坐在一起,便是上前一礼:“侄儿拜见姑父,劳姑父久等,是侄儿的不是,还望姑父见谅!”

贾琏这边行礼的时候,林黛玉已经避到了一边,这会儿带着点好奇看着贾琏,贾敏虽说跟林黛玉说过贾家的事情,不过,贾琏的事说得并不多,林黛玉也就是知道个名字,和贾琏娶了自家二舅母的内侄女王熙凤为妻,其他的可就什么都不知道了。

林如海看贾琏一声素色的衣衫,看着也颇有些长身玉立佳公子的模样,暗中点了点头,口中道:“琏儿何必多礼,琏儿一路辛劳,也是因为我林家之事,来,玉儿,见见你琏表哥!”

林黛玉上前一步,蹲了蹲身,道了个万福:“黛玉见过琏表哥!”

贾琏也是还了半礼,这会儿才有空仔细打量林黛玉,林黛玉实在是纤瘦了一些,不过,眉目清丽,肤色雪白,看着就是个美人胚子,贾琏不由心中暗赞,嘴上也也没落下:“贾琏见过表妹!”

两边互相见了礼,林如海才道:“都是一家人不必这么客气,琏儿,玉儿,都入座吧,时候不早了,也该用饭了!”

两人都是答应了下来,在椅子上坐了下来,等着下人摆饭,一时间都沉默了下来。

第 13 章

贾琏在林家那边因为一开始给了一个好印象,接下来也就好过多了。

林家虽说是那种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人家,便是林黛玉,这个年纪也连四书都读过了,论起才学什么的,贾琏大概也就顶得上五岁林黛玉的一个零头,只能说是识字,其他的,那就是徒呼奈何了。

林如海感念林母信上的拳拳之心,并不因为自家女儿过世对自个有什么怨言,也没有说别的什么,一门心思都是为了他考虑,贾琏这一路过来也是辛苦得很,林如海记得贾敏还在的时候,说起娘家的嫂子,对于如今的大嫂邢氏还有二嫂王氏,都不怎么看得上眼,却是极为推崇过世的先大嫂张氏。

林如海想到张家,心中不由就生出了一些警醒之心,要说起来,张家可比林家还要煊赫一些,老实说,当初知道贾赦娶的居然是张家女的时候,林如海简直是不敢置信,贾家那是祖坟上头冒青烟了吧!

张家那位老爷子两朝帝师,一门足有五个进士,任谁说起来,都不能不服气,书香之家什么的,虽说有着足够的书本,让家中的子弟可以更容易获得相应的知识,也更容易得到明师的教导,但是科举这种事情,一是看才学,二是看运气,有的时候,运气比才学更重要。

另外,这才学也得分,你要是在八股上头不开窍,你就是满腹经纶,也是无济于事。何况,即便是书香之家,也不能保证子弟个个资质过人,适合读书,因此,一般情况下,如果一个差不多的人家,一代有个一个进士,甚至是一个举人,这个人家都能理直气壮拍着胸脯说,自家世代书香了。

可是张家到头来却是因为卷入了夺嫡之争,如今虽说不至于烟消云散,但是,起码几十年里头却是别指望翻身了。

张家起码还有帝师的情分在,家族枝繁叶茂不说,子弟还算出息,尚且落得如此,林家林如海这一支,可就只剩下林如海一个男丁了。

林如海原本就听说过贾琏的事情,贾敏原本说到娘家的侄子,原本多半说的是贾珠,不过贾珠早就死了,好在还留下了一个遗腹子,至于贾琏,也就是个纨绔子弟罢了,虽说这一路奔丧过来,没有叫苦叫累的,叫林如海很是刮目相看了一番,回头考校了一下之后,顿时对贾琏的学问什么的,那是没什么好说的了。

贾琏荒废的时间太多了,读书的时候,既不用心,也不用功,四书都没有读完,应该说,除了启蒙算是勉强做完了之外,其他的,连凑活都说不上。

不过,各人有各人的长处,林如海管着盐政,常常跟数字什么的打交道,因此,考校了贾琏一些庶务算学的问题,发现贾琏在这个上头,竟是灵性非常,尤其是算学,竟是天分不浅。

林如海心中也是暗自点头,就怕这个侄子,是个烂泥糊不上墙的,如今能有一两样长处,日后提携也就有个由头了。

贾琏老实说,在林如海身边,实在是过得比较不自在。贾琏这辈子,父辈几乎就没管过他,贾赦是破罐破摔,别人看不起他,他干脆就闷头啥也不干,缩在自个屋里,自个玩自个的,几个儿女,他很少过问。至于贾政,他自个的儿子还管不过来呢,对于贾琏,也就是当做一个能给自个跑腿的侄子罢了,哪有心思管教他什么。

一个松散惯了的人,如今林如海却是时常带在身边,经常考校提点,贾琏什么时候过过这样拘束的日子,不过,他如今年纪也不小了,都成亲了,自然不是那种中二少年,林如海这般,根本就是想要提携他,他又不是傻瓜,好赖都不知道,因此虽说心中有些不自在,却也是将这当做了难得的机会。另外,对林母也是感激不已,在他看来,若非林母给了他这次机会,他哪有这个机缘跟着林姑父,学到这么多东西。想到林母说的,回头给他疏通个实职,贾琏就是一阵心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