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楼之林母穿贾母上一章:第 2 章
  • 红楼之林母穿贾母下一章:第 4 章

贾琏跟在林如海身边鞍前马后,他原本在贾家就是做着管事的活,很多东西,那是门清,因此,很是帮了林如海不少忙,林如海见贾琏这般尽心,自然也会领情,虽说嘴上不说,但是心中却有些计较。

扬州那边的事情还算是比较顺利,京城这边,林母却是心烦不已。

之前说了让贾宝玉搬出去,无论是贾政还是王氏都很是心急,因此,没多久,就收拾出了一个院子出来,催着贾宝玉搬过去。

贾宝玉哪里愿意,反正是找着理由不肯搬,天天在林母这里撒娇卖乖!问题是,林母可不是贾母,贾母觉得贾宝玉含玉而诞,是个有来历,有大造化的,但是对于林母来说,贾宝玉就是个不负责任的登徒子。什么来历造化,分明就是个祸害,因此,虽说面上一副受用的模样,也是任着贾宝玉的心思,并不催着他搬走,反正只要贾宝玉在林黛玉来之前滚出去,那就好了。

贾宝玉在这些歪门邪道上,很有几分天赋,光是装病都装了好几回,今儿个被吓着了,明儿个吹了风受了寒,后儿个又是吃坏了肚子什么的。

林母也很简单,贾家的规矩,小病什么的,从来都是一个招数,那就是不用吃药,清清静静饿两天就行了。

因此,林母也是这么对贾宝玉的,嘴上喊着心肝肉,转头就吩咐,让贾宝玉清清肠胃,每天喝点米汤就行了。

贾宝玉何曾受过这样的罪,他平常想要吃什么,便是龙肝凤髓,下面也会想着法子满足他,结果饿了几次之后,也不敢装病了。

尤其,在贾政有一次想着看看贾宝玉的学习进度的时候,发现贾宝玉不光是没有进益,反而一番折腾之后,连前面学过的都忘得差不多了,不由勃然大怒,当即就直接将贾宝玉塞进了新收拾出来的院子里头,吩咐下人将贾宝玉的东西都挪过来。

贾宝玉就这样从碧纱橱里头搬走了,林母还没得了两天清静,王氏跑过来说,元春打发了太监回家要钱。

第 14 章

林母也算是见多识广了,但是对上元春,也是叹为观止。

林家虽说因为子嗣单薄,从来没有过女子进宫侍奉天子,但是,林家却有几个主母要么出自外戚之家,要么跟外戚之家有些关系,因此,对于宫中的一些事情,还是知道一些的。

元春原本进宫,走的就不是大选的路子,也就是比那种采买宫女的小选强了一点,是进宫做女官去了,混了多少年,也就是个女史。

女史品级不高,尤其,从前朝开始,女史这个位置其实很多是由宫女升上来的,宫女经过内臣教习,读书通文理者,先为女秀才。递升女史,升宫官,以至六局掌印。

元春那会儿进宫,却是因为之前故义忠亲王作乱,又有几个皇子宫妃牵扯其中,宫中的宫人自然也折损了许多,后来,圣上为了避免麻烦,干脆将宫中年纪大了的女官宫女都放了出去,一下子,宫中就出了不少空缺。

宫女什么的好说,一般就是在京畿附近采买民间女子,入宫执役。但是女官的要求却高了不少,现培养显然来不及,干脆圣上就下旨,从官宦人家的女子中挑选。

女官虽说有品级,但是归根结底,在宫中还是伺候人的,一般的人家,就算是要出女儿,一般也就是弄个庶女报上去也就是了,结果,其实这事也没贾家的事情,贾政的官职固然正在遴选范围内,但是,元春顶的是故荣国公嫡长孙女的名义,若是不去参选,谁也说不出一个不字。就算去了,以贾家在内务府的一些人脉,刷下来也是很简单的事情。

结果呢,贾政这边大义凛然地说着不能辜负皇恩,回头就将人报了上去。

贾家这边对此也非常重视,原本他们是指望着元春参加大选的,问题是,圣上那时候因为故义忠亲王的事情,极为伤怀,因此,取消了那一次的大选,要等到下一次的话,元春年纪也就过了,因此,贾家直接孤注一掷,将宝压在了这一次上头。

贾家已经跟甄家那边说好了,等到元春进宫,就分到甄贵妃那边,回头由甄贵妃赐下去,赐给甄贵妃所出的八皇子为侧妃。结果,贾家的如意算盘没打响,贾元春虽说选上了,却被分到了一个早就不得宠的妃子身边,充当女史。

原想着,贾元春这个棋子算是废了,谁知道,后来老圣人年纪大了,中了一次风,被御医告诫,日后不得劳心劳力,虚得清心静养,因此,老圣人退位,将皇位传给了原本大家都没当做竞争对手的四皇子。

而贾元春伺候的那位妃子,却是在四皇子生母过世之后,曾经抚养过四皇子一段时间,虽无母子之名,却有母子之实。四皇子登基,虽说因为老圣人不允,没能将这位曾经的养母封为太后,甚至不能让她与甄贵太妃并列,却也封了太妃,极为孝顺。

贾元春既然是伺候这位太妃的,自然也能经常见到圣人,因此,后来却是卖了秦可卿,二十好几的人了,最终就被封了个意味不明的凤藻宫尚书,贤德妃,这两个偏生是作为女官的凤藻宫尚书在前,而作为妃嫔的贤德妃在后,尤其是这个贤德二字,而是叫人摸不着头脑,谁家给妃子两个字的封号的,追封才添字呢!

总之,贾元春封妃之后,贾家先是煊赫了一阵,然后贾元春没两年就莫名其妙死了,贾家也开始急转而下。

林母上辈子直到黛玉过世,自个附身的玉牌被王氏取走之后,才知道了这里头的勾当,那秦可卿竟然是当年义忠亲王之女,虽说不是正经的女儿,而是义忠亲王当年跟随老圣人南巡,别人孝敬了一个扬州瘦马,这样的来历,自然不能带进宫里,因此,被他在宫外弄了个宅子安置了,偶尔出宫的时候,便过去消遣一番。

秦可卿便是那个瘦马所出,后来义忠亲王事败,那瘦马将刚刚出生没多久的女儿托付给了忠于义忠亲王之人,又辗转交给了秦邦业抚养,自个却是一条白绫死了。

林母对王氏还有贾元春做出来的事情简直是快要气乐了。皇家压根不缺什么女儿,何况还是一个私生女,身份不说破了,那什么事也没有,大家睁只眼闭只眼便是。毕竟,一个女子,与大局并无什么关碍之处,掀不起什么风浪来。跟义忠亲王留下来的两个儿子相比,这个女儿完全可以当成一个旗帜,表示圣上对兄长子嗣的关爱,就算是加封郡主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结果,贾元春那边告了密,王氏这边就胁迫贾珍将秦可卿给弄死了,秦可卿再如何,也是皇家血脉,贾家不过是臣子而已,做出这种事情来,这不是找死是什么!

林母之前压根没想起贾元春怎么回事,她对这个自以为聪明,实际上简直蠢到极致的女人,也没什么好说的。别说什么贾元春给贾宝玉与薛宝钗赐婚什么的,毕竟,贾元春也是按照王氏的意思,何况,贾元春跟林黛玉也没什么所谓的感情在,林家已经绝了户,贾家已经败光了林家的家财,林黛玉无依无靠,薛家却是有着万贯家财,两相比较之下,做出这种决定,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林母对元春的恨意远远比不上她对贾母和对王氏,因此,重生到贾母身上之后,压根没想起来,居然还有个贾元春在宫里。

听说了王氏说的事情之后,林母心中就是冷笑,贾元春当初进宫的时候,就带了几万两银子进去,她伺候一个失宠的妃子,还用得着到处撒钱不成,说白了,还是想着投机,想着出头。

林母压根不希望元春真的出头,虽说元春出头之后,贾家会跟之前一样,被折腾着向着深渊滑去。

但问题是,元春要是出了头,王氏这个元春的生母就要抖起来了,到时候借着元春的身份,在荣国府里头搅风搅雨的也就罢了,林母就是不乐意看到王氏得意。

因此,听到王氏在那边说什么元春托了一个可以出宫的内监回家要钱打点,那太监在外头等着云云,林母脸色就是沉了下来。

第 15 章

老实说,很多时候,林母其实是真的不明白王氏的逻辑,王氏一方面想着元春出头了,她这个生母能得到好处,但是,她却是吝啬付出,因此,遇到这种事情,要么是丢给王熙凤,要么就是找史氏,总之,自个却是一毛不拔的。

王氏要说悭吝,其实跟邢夫人那是五十步笑百步。邢氏小气,是因为她没有一个靠谱的娘家,甚至娘家的兄弟姐妹还要时常上门打秋风,又没个靠谱的丈夫,何况,贾赦他对邢氏却是压根没有什么感情,邢氏在大房,那就是顶着大夫人名头的一个摆设而已,是个得宠的小妾,都能在她面前耀武扬威,邢氏也是能忍的,她没有孩子,没有嫁妆,没有得力的娘家,因此,只能对贾赦百依百顺,无论贾赦如何,都不敢有半点异议,如此,也算是在大房站稳了脚跟。

邢氏又不管家,没有外快,能够依靠的也就是一个月二十两的月钱,偶尔还得接济一下娘家兄弟,因此,恨不得一文钱都掰成两半花,对于下面的丫鬟婆子,也一向吝啬赏赐,这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而王氏呢,这性子,大概也就是天生的了,那真是雁过拔毛的人物,平常说是慈爱大方,对下人也有赏赐什么的,但是都是赏赐什么旧衣服啊之类的,她都多大年纪了,而且身材比起那些丫鬟来说,也是大了一号的,她那些衣服,也就是合适她这个年纪身材穿,赏给下头的人,无非也就是料子好,看着体面而已,其实根本不实用,还不如直接赏赐布料下去呢!

她原本是想要将这事推给王熙凤的,但是王熙凤这天却是正好不在,她母亲说是之前受了风寒,因此回家看望自家母亲去了,虽说留了个平儿在家,一些事情,可以由平儿做主,但是,这涉及到几百上千两银子的事情,平儿哪里敢做主,她如今可还没被王熙凤开脸,给了贾琏呢!

王氏自个哪里甘心出了这笔钱,因此,咬了咬牙,便换了衣服,跑去找林母了。

林母听完之后,就是皱眉,然后问道:“元春进宫也有两三年了吧!”

王氏看林母这番模样,心里就是暗骂一声老虔婆,表面上却是垂着头,说道:“回老太太的话,过一个多月,就正好三年了!”

林母眯了眯眼睛,然后带着点疑惑说道:“她进宫的时候,银票就带了三万两,另外还有散碎的银子,又有几百两,还有些装着一些小东西的荷包什么的,皇子亲王一年的俸禄也不过就是一万两银子,元春三年不到,竟是全花完了?”

王氏低眉顺眼道:“可是老太太,元春如今在李妃娘娘身边伺候,李妃娘娘无子无宠,元春在那里,猴年马月能出得了头呢?这不是想着花点钱,走走路子,让她能够调到其他宫中吗,若是能够调到贵妃娘娘的锦华宫中,那就是最好不过了!”

林母冷淡地看了王氏一眼,然后轻哼了一声,斥道:“糊涂!她之前进宫就遭了算计,咱们原本跟甄家那边说得好好的,结果这事最终却是黄了,最终被分到了李妃娘娘那里!元春自然也就是李妃娘娘的人了,李妃娘娘虽说无子无宠,但是却也抚养过四皇子,四皇子当初可是管过内务府的,至今内务府里头,也还是有些人是给四皇子一些脸面的!”

王氏呆了一下:“老太太的意思是,是李妃娘娘从中作梗?”

林母拍了拍炕桌,冷笑道:“这是当然,李妃娘娘再如何,也是一宫主位,她家世也不算出挑,却能够封妃,虽说是因为她当年夭折了一个皇子的补偿,但是,宫里头夭折的孩子多了,又有几个能有这般造化,何况,还叫她抚养了几年四皇子,虽说没有改玉牒,但是,养母还是母,可见,李妃娘娘的手段心性如何。元春跟在李妃娘娘身边,不想着跟她学着一些,却整天撒钱,想着调走,李妃娘娘看得惯才怪!”

王氏顿时有些不知所措起来,看着林母,期期艾艾问道:“那老太太以为,咱们应该怎么办呢?”

林母直接说道:“宫里一年才多少钱的用度,元春那般大手大脚,只怕是被人当做是冤大头了,元春虽说在宫中还有些人脉,但是那些人多半是做不了什么主的,能做主的人,巴不得一直吊着元春,好叫她天天送钱呢!甚至,我怀疑,这里头跟后宫几位主位也有关系,元春这般,不被人惦记上才怪了!”

王氏顿时有些肉痛起来,之前那三万多两银子,自然不是从王氏私房里头出的,一部分是公中出的,一部分是史氏出的,王氏其实是分文没拿,但是,王氏早就将公中的看成了自己的,元春若是这些钱花得有用也就算了,偏生这些钱按照林母的说法,都被打了水漂,这叫王氏如何肯甘心。

犹豫了一番之后,王氏还是问道:“只是元春之前给了,以后若是不给,那些人为难元春,又该如何是好?”

林母横了王氏一眼,说道:“难不成咱们府上一家子不吃不喝了,成天拿钱养着宫中那些人不成?”

说着,林母又是和声道:“我知道你也是一片爱女之心,元春是在我老婆子身边养大的,我能不心疼她?只是,她若是想要一直受制于人,那我老婆子也没什么好说的,她若是真想要在宫中闯出点明堂出来,那么,以后,就得暂时安分一些。一动不如一静,元春生得好,又是个聪明孩子,她若是真的能够得了李妃娘娘的信重,回头咱们再使点力气,回头,说不得就能将她安排到四皇子府上去,四皇子封王之后,还有两个侧妃的空缺呢!”

王氏顿时有些失望:“可是四皇子他……”

林母冷声道:“四皇子已经封了亲王,八皇子还是郡王呢!”

王氏虽说对史氏多有不满,但是史氏的眼光还是相信的,因此,也只得认了,对上那个来要钱的太监,王氏还是有些心虚,最终咬了咬牙,封了一百两银子给了他,那太监原本以为有笔油水的,结果见得只有一百两,当时就露出了失望之色,不过,他在宫中也就是个小角色,因此,也就是记在心里,并没有跟王氏歪缠,倒是让王氏松了口气。

第 16 章

林母自然没那个好心,让贾元春真的出头。

老实说,贾元春这种人,就是被家里面教坏了,成天就是做一些不切实际的梦,她要说美貌吧,自然也是有的,贾家的女孩子,长得都不算差,但是问题是,天底下美貌的女子多了去了,三年一次选秀,便是挑选宫女也是捡一些平头正脸的挑进去,很多进宫的时候人还没长开,看着平常,实际上,等过两年一看,虽说不是什么绝世美人,也颇为秀美。

贾元春的容貌,真要说起来,其实比起迎春还差一些呢,更不用说,让她跟林黛玉,薛宝钗比了,她所受到的教育也很有问题。她的出身,决定了她若是想要嫁入皇家,正妻的位置,那是决计捞不到的,顶天了就是个侧妃。

但问题是,她是按照端庄款教养出来的,贾家那时候女孩子就她一个,虽说比不上当年的贾敏,但是也差不到哪里去,却是养得她心比天高,她跑宫里头去,奔的就是做妾,甭管是给皇帝做妾还是给皇子做妾,总之,就是个小老婆而已,她这种比正妻还端庄的,这根本就不吃香啊!

按她的性子,即便当初荣府跟甄家那边达成了默契,将她送到了八皇子身边,到头来,只怕也不是什么能拢住男人的心的。贾家又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人家,若是贾代善还在,哪怕贾元春丑似无盐,人家只要有那个心思,都得对贾元春宠爱三分,问题是,贾代善过世,荣国府其实也就剩下了个空架子而已。因着老太太这个国公夫人还在,得以继续挂着荣国府的牌匾,贾赦就是个不中用的,光有爵位,没什么能耐,贾政呢,更是别提了。

贾政当年是得了贾代善的遗折,才混了个工部员外郎的差事,哪怕他平庸一些,只要做事不出什么差错,这会儿也该升上去了,结果,这么多年来,愣是半点没挪窝,就可以知道,这家伙干事出的纰漏决计不少,要不然,他这样干了这么多年的员外郎,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吧,上头圣人还惦记着贾代善当年的忠心情分,贾政还有个能干的大舅子,换个人,就算不能青云直上,也能混得不差了,结果他如今就是空领着俸禄,上头都不敢将事情交给他做了,毕竟,他这个官位是圣人亲自赏下来的,一般人还真不好随便处置了,因此,只要他该去的时候去点个卯,大家也就不管他了。

贾政自视甚高,实际上也就是那样了,何况,贾赦贾政兄弟两个,因为上头老太太的偏心,二房一直压着大房,两边也就是维持着表面上的和气罢了,这样的荣国府,哪有被依靠利用的价值。

贾元春一没有足够的美貌,二没有强有力的靠山,最重要的是,她还缺少了一些自知之明,不是什么本分的人,看她一个小小的女史,在宫里居然傻不拉几地拿着几万两银子开路,就知道她也就是小事上精明,真要做起大事的时候,那就是个糊涂人了。

不过,林母还真是担心,贾元春跟上辈子一样,自个找死,她死了也就罢了,若是因此养大了心思,坑了林家,那可就麻烦了。只是如今秦可卿年纪还小,东府里头贾蓉也不过十岁出头,没到成婚的时候呢,何况,林母又不是史氏,她才懒得管东府的事情,就算是贾珍跟自家儿媳妇扒灰,林母眼不见为净,就当什么都不知道罢了。

对于贾元春的事情,林母还真有些踌躇不定,其实最好的法子就是让贾元春在宫里自生自灭,回头新皇登基,到时候,自然会将宫中年纪大了的女官宫女放出来,到时候,一个二十多岁的老姑娘,回了家之后,也就是做填房的命!

只是,贾元春根本就不是那种能够老老实实认命的人,何况送她进宫,也不光是贾家的主意,这里头还有王家的想法,王家当年家中没有适龄的女孩子,这才打上了贾元春的主意,毕竟,贾元春也是王家的外孙女。

林母琢磨着,王氏之后说不得就要去找自家哥哥王子腾想法子,王子腾是个精明人,而且四大家族里头,如今还真就是个王子腾还有点权势了,如今做着京营节度使呢,这可是非帝王腹心不能做的职位,当年贾代善在世的时候,有很长一段时间也是兼着这个差事呢!

不过王家就算是想要插手也不容易,王家原本并非在军方发展,跟内务府宫中也没什么关系,王家最初的时候,管的是海运司,这也是为什么王熙凤嫁妆丰厚的缘故,海运这玩意太赚钱了。

不过,叫林母觉得比较奇怪的是,王家当初管着海运司,似乎就是靠着抽成还有下头那些海商的孝敬过日子,却从来没想过自家参与进去,而且王家当初做得也比较明目张胆,在任上还弄出了不少亏空,等到后来,王子腾专心从武了,王家也就没这样的好事了,也就是吃着以前的老底,至于亏空什么的,他们压根不会多想。任上有亏空的官员多了去了,反正圣人也不追究,谁闲着没事,从自家腰包里头掏钱将亏空补足了。这会儿谁能想到,之后的那位圣人,跟如今这位,性子是截然不同,相反,很多时候都显得比较刻薄呢?

林母盘算了一番之后,觉得就算是王氏找上了王子腾,只怕王子腾也不会在元春身上花费多大力气,王子腾一向是个谨慎的人,不到关键时刻,他是不肯下注的,当初义忠亲王谋逆,原本也算是东宫一党的他果断将义忠亲王给卖了,这才换来了他如今的前程,从此之后,对于夺嫡的事情就小心了许多,不看明白了圣人的心意,他绝不会主动出手。

只怕在王子腾想来,元春还是在宫中多等个几年,等到时局明朗了,再谋划也是不迟。

林母对王子腾绝无好感,若非有这个王子腾撑着,王氏跟王熙凤也不至于那般大胆,只是,王子腾死得也颇为蹊跷,估计也是被上头算计了,这家伙投机了一辈子,最后还是栽在这上头了。

林母心中计议妥当之后,便不再多想,而是琢磨起林家的事情来了。

第 17 章

贾琏南下也有两个多月了,贾敏的热孝也差不多过了,也该护送着林黛玉往京中来了。

林家那边,林如海虽说心中对女儿也有些不舍,但是他接下来的两年里头,得顾着盐政上头的事情,为了早点给圣人一个交代,林如海却不同如之前那般缓缓图之了,盐政是个烫手山芋,林如海算是圣人的心腹,但是,圣人年纪都多大了,偏生一直不肯立下储君,叫下头的臣子也不知道该效忠谁,因此,林如海这样的,也是哪个都不肯得罪,谁知道哪片云上有雨呢?

而且一直远离中枢,若是上头有人进些谗言,纵然圣人信任自己,但是次数多了,难免也有些麻烦,因此,早点做出点成绩来,将这锅甩给别人才是正理。

但是盐政的事情错综复杂,里头牵扯到的人比较多,说不得有人会铤而走险,到时候,他们或许不能对林如海这个朝廷命官如何,若是从后宅下手,林如海却是无法兼顾,因此,将女儿送到京城荣国府,一方面是托付岳母好生教导,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保护女儿的意思。

贾琏这两个多月以来,跟着林如海,虽说算不得脱胎换骨,却也学到了不少,跟贾家不同,林如海并不避讳跟贾琏说贾琏的外家,贾琏听说外家原本煊赫,只是因为牵扯到了义忠亲王之事,结果死的死,贬的贬,如今却是多年不见音信了,心中就是一个激灵。

贾家从来没人跟贾琏说张家如何,贾琏甚至都搞不清楚自家母亲到底是哪家出身,他自个也是个有些没心没肺的,别人不说,他也从来没想过多问几句,张氏过世的时候他还不懂事,后来就被王氏史氏刻意引导,直将王氏当做亲娘一般。

林如海也算不得真正的谦谦君子,真要是这样,他也做不得如今这个位置,在林母信中知道自家亡妻与二嫂王氏不睦之后,林如海又听说荣府如今当家的是二房,自然不能叫贾琏与二房继续一条心,因此,偶尔看似不经意地说上几句,林如海素来说话多有些深意,贾琏习惯了回去之后细细琢磨,顿时对于王氏的许多用心怀疑起来,原本贾琏对王氏再孺慕,如今想到王氏都是骗自己的,顿时恶感更甚,心中只觉得自个之前糊涂透顶,将一个口蜜腹剑的毒蛇当做自个的亲人,好在如今还不晚。

贾琏得了林如海的提点之后,对他也是满心感激之情,因此恨不得对着林如海拍胸脯打包票,表示表妹跟着自个回荣国府之后,绝不会让林表妹受到半点委屈云云。

林如海虽说觉得贾琏一个男子,管不了多少内宅的事情,不过,贾琏的妻子王熙凤如今却是管家的人,贾琏有心的话,林黛玉日子也会比较好过,因此,自然很是捧了贾琏几句,叫贾琏差点没忘了自个姓什么了!

当然,林如海更相信的其实还是林母,他同样给林母回了一封信,将自个的打算跟林母说了,他这两年将盐政上头的事情交割清楚之后,然后就上书圣人,将盐政交给别人,自个回京,哪怕做个闲职呢,也比如今在扬州这般来得强。

至于续娶什么的,林如海虽说没说自个身体有什么问题,只说自个只怕是命中无子,就不续娶,免得祸害人家年轻姑娘了,至于林家香火的事情,他会给林黛玉挑选一个枝叶繁茂的人家,回头将林黛玉的次子过继给林家便是。

贾敏热孝刚过,林如海亲自送走了贾琏还有林黛玉一行人,这次却是没有贾雨村什么事了。

之前贾敏刚过世没多久,朝廷就发了邸报,说了以前那些因为各种事情丢官的官员可以起复了,贾雨村顿时就激动起来,连忙就跑过来跟林如海请辞,贾雨村才学不错,林如海对他的品行也没太多了解,不过,贾雨村教导林黛玉两年时间,还算尽心,林如海便给贾雨村写了一封荐书,给了二百两银子的程仪,将人给送走了。

林如海写的荐书自然不是给贾政的,之前收到了林母的信,林母信里直言贾政就是个食古不化的,林如海想到这位舅兄多年不曾挪动过位置,顿时也对贾政没什么信心了,别搞到最后贾政没办成事情,却是将人给得罪了,因此,也没跟贾雨村说什么荣国府的事情。

但是,这么一来,却是将贾雨村给得罪了,贾雨村早就听说林如海跟荣国府有亲,结果,林如海却不肯将自个引荐给荣国府,虽说面上不显,其实心中却是将林如海给恨上了,他进京的时候,搭上了甄家的关系,最终倒是顺利起复,不过那都是后话了。

林如海因为信任自家岳母,因此,也就是给林黛玉配了个乳母还有一个叫做雪雁的丫鬟,毕竟,林黛玉去亲戚家里头,也不好过于大张旗鼓,何况,林黛玉是去守孝的,也得低调一些,要是缺什么,荣国府那边自然会补齐的。

除此之外,林如海还是拿出了贾敏之前给娘家的礼单,照着礼单删减一番,给贾家一干人都准备了礼物,将礼单给了贾琏,叫贾琏代为呈送。

贾琏带着林黛玉进京自然不会再走陆路了,林黛玉年纪小,生得也瘦弱,陆上颠簸,难免受罪,因此却是包了一条船,沿着运河一路北上,只叫船家缓缓而行。

而林母那边算着时间,林黛玉也该到了,亲自去看了给林黛玉准备的院子,将里头不符合自己审美的东西都换了一遍,然后又从私库里头拿了不少好东西出来,摆了进去,看得王氏眼红不已,林母只当做不知道,别说这私库的东西是史氏的,林母不心疼,林黛玉是她亲孙女,原本就该金尊玉贵养大的孩子,她有什么好东西舍不得给她,因此,出手更是大方。

王氏一方面暗自诅咒,一方面也是感慨老太太实在是私房丰厚,按照老太太以前表露的想法,这些以后都是要留给宝玉的,顿时舒心了不少。

林母懒得理会王氏什么想法,看着一切妥当之后,就等着林黛玉过来了。

第 18 章

林黛玉过来的时候,已经过了中秋,天渐渐冷了下来。

之前到通州的时候,贾琏就叫人快马加鞭赶回荣国府给府里报信,因此,算了一下时间之后,林母就吩咐赖大带着仆妇去码头等候,将贾琏林黛玉一行人接回来。

林黛玉到的这天,天气正好,林母想着自个孙女要来,一大早,天刚有些蒙蒙亮,就醒过来了,她本来年纪就大了,觉浅,醒过来之后就再也睡不着了,干脆就唤了鸳鸯伺候她起身梳洗。

林母虽说跟原本的史氏颇有些不同,但是,这不同也有限得很,毕竟,两人都是家中的老封君,一向养尊处优的人物,何况,贾敏去世,原本史氏就总是强调说什么,她这一辈子最疼爱的莫过于贾敏,因此,如今有些变化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林母对于即将到来的林黛玉的重视,大家都是知道的,鸳鸯私底下觉得,只怕是这个从小被自家祖母捧在手心里的贾宝玉,也倒退了一射之地。当然,她这个猜测,也没跟任何人说。

鸳鸯能够在老太太身边深得信任,便是老太太私房的钥匙都交给鸳鸯保管,下面的人都说什么,老太太离了鸳鸯,连饭都吃不香什么的,靠的就是她的忠心和贴心。

鸳鸯父母远在金陵,如今当家的是她的兄嫂,她从小被送到府中做事,跟兄嫂关系也不亲近,她那嫂子更是个见钱眼开,眼界短浅的人物,若是没了老太太的庇护,说不得他们就将鸳鸯随便许个老鳏夫,好多赚一笔彩礼了。

而老太太对鸳鸯表现出来的看重,却让鸳鸯在荣国府有着近乎超然的地位,即便是家中那些老爷少爷,也对鸳鸯颇为客气,这叫鸳鸯极为知足,因此,更是对老太太忠心不二,可以说,她比谁都希望老太太能够长命百岁,长长久久活着。

因此,虽说发觉林母跟史氏的些微不同,鸳鸯也只当是林母一来老年丧女,白发人送黑发人,因此脾气变得古怪了一些,何况,老小孩,老小孩,老了之后,性子有的时候也会跟小孩子一样多变,因此,鸳鸯虽说心中曾经闪过一些奇怪,但是却也没有真的产生什么疑心来,只是依旧尽心竭力伺候。

林母对鸳鸯的观感其实也就是那样,这其实不关鸳鸯品行如何,主要还是她本身就对荣国府的人没多少好感。不过,鸳鸯的确是个妥当人,林母做了多年的鬼,刚开始林黛玉过世的时候,才算是绷不出,很是歇斯底里了一番,那时候她想要复仇,只是她根本无法接近仇人,好在贾家很快覆灭,叫林母怨气散了不少,之后又辗转了不知道多少人之手,见识了不知多少悲欢离合,渐渐的,也就平静了下来。她本就不是什么急躁之人,如今最重要的是林家,只要林家过得好,贾家这边,看他们一家子的德性,早晚自个将自个玩完了。

因此,虽说林母一开始的时候,还曾经想着疏远鸳鸯什么的,后来想想也知道,这事不可能,再者说了,没了鸳鸯,伺候她的还是那些老人,挑选新人进来吧,难免不顺手,因此,林母最终还是打消了之前那些主意。

林母起得早,伺候的人总不能比她还晚,因此,一个个很快也跟着起来了,然后就开始服侍林母用饭。

林母借着贾敏过世,如今吃得素淡了许多,她这个身体年纪也大了,胃口也就是那样,因此,不过是吃了一小碗碧粳米粥,配了一碟小菜,又挟了个豆腐皮的包子吃了,也就吃不下了。

林母起得早,但是,邢氏王氏她们还是按照寻常的钟点过来请安,林母想着林黛玉要来了,也没有言语上刻薄什么,至于贾宝玉,天大亮之后才跑过来问安。

这也是正常的事情,贾宝玉原本住在林母这边的时候,一贯就是睡到自然醒的,如今搬出去了,林母也不稀罕他天天过来请安,因此只说贾宝玉如今年纪还小呢,读书又辛苦,就该让他多睡一会儿,等到用过早饭了再过来也无妨。大家都觉得这是林母疼爱贾宝玉,实际上,是林母懒得跟他玩那些肉麻的把戏。

贾宝玉如今也不可能赖在林母这边不走了,贾政反正没什么公事要做,有的是时间盯着贾宝玉,虽说未必天天考校什么的,但是,贾宝玉有没有读书写字,有没有用功,他还是得盯着的。他给贾宝玉布置了学习任务,天天固定的要读多少书,要写几页字。贾宝玉本来就是个定不下心来的,经常还要开点小差,因此,效率可想而知,不得不时间上凑,因此,能在林母这边的时间就很短了。

贾宝玉那边刚走,王氏看着三春依旧坐在那里,便问道:“怎么今儿个不去上学了?”

林母一听,便皱眉道:“女孩子家家的,又不用考状元,光耀门楣,缺了一天课又如何,今儿个我那外孙女要过来,以后她们就要在一块儿做姐妹了,自然得早点认识才好!”

王氏连忙低下头,说道:“老太太说得是,是儿媳妇多嘴了!”

林母点了点头,说道:“回头跟宝玉说一声,功课写完了,也早点过来见见自家表妹!”

王氏脸上肌肉一阵扭曲,还是低头说道:“之前儿媳妇在菩萨面前许了愿,之前跟庙里的大师说好了,宝玉今儿个要去庙里跪经还愿呢,只怕回来得早不起来!”

林母早就听说了这事,王氏根本没说今儿个林黛玉过来,直接就哄着贾宝玉出去还愿了,贾宝玉乐得一天不读书,也没有多问,因此,今儿个就急哄哄地走了,反正去庙里还愿也就是一会儿的事情,他还能在外面多玩一会儿,贾宝玉常年生活在荣国府中,难得有出去的时候,如今有了机会,怎么会不积极呢。

虽说心中挺烦贾宝玉的,要是他再闹腾出什么摔玉取字的事情来,那不是惹人心烦吗,不过,林母能够嫌弃贾宝玉,却是不许别人故意避着林黛玉的,因此,直接就说道:“宝玉如今才多大的年纪,就叫他去跪经还愿,这不是折腾孩子吗?还有,小孩子家家的,虽说神佛也是要敬的,但是圣人还说呢,敬鬼神而远之!宝玉还小,经常接触这些,移了性子可就不好了!”

王氏自从贾珠没了之后,只当贾宝玉是自个的心肝肉,这会儿听林母这么一说,顿时就担心起来,生怕跟林母说的一样,回头叫贾宝玉移了性子,顿时懊悔不已,心中又是暗恨林黛玉,若非她要来,她何必出此下策呢?

第 19 章

林黛玉到的时候,已经快要中午了,毕竟,从码头进城也得花挺长时间,毕竟,下了船就是要进城了,又不好快马加鞭,因此,只是马车缓缓而行,因此,走得快那才叫怪了呢!

一行人才到了宁荣街,这边就开了侧门,林黛玉做的马车直接从侧门进去了,到了二门那边才下了车,换成了轿子,一直往林母的院子而来。

林黛玉是晚辈,因此,林母虽说心中想得很,也不好到二门那边等着,不过却是叫王熙凤过去接人,王熙凤虽说很多时候,都听王氏这个姑母的,但是对老太太的吩咐,也是从来不敢怠慢,因此,见得抬着林黛玉的轿子近了,就连忙带着人迎了上去,笑道:“林表妹可算是来了,这些日子老太太天天想,日日惦记着,知道表妹今天到,饭都比往常多吃了几口呢!”

林黛玉还没有下轿,就听到这般声音,心中纳罕,她一路而来,荣国府规矩还算整肃,路上并无什么人说笑,即便说话,也是轻言慢语,结果陡然间听得王熙凤这般说笑,竟是有些反应不过来。

轿子放了下来,一边的仆妇连忙打起了帘子,搀着林黛玉出了轿子,王熙凤见得林黛玉便是一惊,因为在孝期,林黛玉虽说没有麻衣布裙,但是穿得也很是素淡,不过是腕上戴了一只赤金的金钏,上头并无什么纹路。她虽说还年幼,脸上还带着稚气,但是,却已经能看出来美貌过人,虽说生得纤袅了一些,但是更显得娇弱可人,据说林黛玉生得挺像贾敏,看林黛玉如今的模样,便可知当年贾敏的风姿来,也难怪老太太疼爱呢!

心中心思百转,王熙凤却是直接快步上前,拉住了林黛玉的手,含笑道:“林表妹,我是你琏二嫂子,你以后叫我一声二嫂子便是了!”

林黛玉之前就听说了,何况,贾琏过去接她,她年纪还小,跟贾琏也没什么男女大防的说法,贾琏对她很是关照,这会儿一听是贾琏的妻子,顿时不敢怠慢,蹲了蹲身,行了一礼:“黛玉见过二嫂!”

王熙凤还了半礼:“妹妹实在是太客气了,倒是叫嫂子有些无所适从了,走,嫂子带你进去!”说着,便拉着林黛玉就往院中走去。

林母已经带着人在屋外等着了,看得王熙凤拉着林黛玉过来,林母眼睛放在林黛玉身上,半点没有挪开,眼中已经有泪光闪烁起来。想到之前林黛玉年纪轻轻,就吐血而亡,林母心中又是一阵绞痛,一时间竟是说不出话来。

正迷蒙间,林黛玉已经过来了,见得林母,直接便上前行礼,林母顿时回过神来,连忙拉住了,搂着黛玉说道:“可算是来了,来了就好,来了就好!外面风大,咱们到屋里面说话!”

一群人很快转移了阵地,进了屋之后,林母将在场的人都跟林黛玉说了一下,林黛玉挨个行礼问好,很快就将人给认齐全了。林母拉着林黛玉在自己身上坐下,然后便开始仔细问起了这一路上的饮食起居情况,黛玉一一答了,她原本过来的时候还有些惴惴,见得林母,却放下了心来,这会儿被林母搂着,只觉得心中安然。

这边说话说得正高兴,那边被忽视了半天的王氏忽然就开口道:“黛玉这模样,可是有些不足之症?在家可吃着什么药?”

林黛玉正想要说话,林母就不高兴了,她伸手握住了林黛玉的小手,说道:“这叫什么话,当初敏儿就是这般,不过就是天生生得纤细而已,南方那边女子,多半如此,何况,玉儿一直守孝,这一路上又舟车劳顿,难免消瘦!”女子的名声非常重要,林母既然想要让林黛玉将来嫁个好人家,那么,就绝不能在这种事情上落下什么话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