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氏如今也是春风得意,家里分家了,自个是正经的当家主母,不像以前那样,空有个架子,没几个人真拿她当回事。邢氏之前憋屈的很了,如今正需要表现一下自个的存在感呢!因此,林母那边一提,她就一口答应了下来。

如此一来,几个女孩子就忙碌了起来,今儿个哪家姑娘生日,要请闺中的姐妹们小聚,明儿个,谁家夫人祝寿,邢氏也要带着人上门,认识的人多了之后,即便是几个小女孩,互相之间也有了些人情往来的事情,遇到什么生日节日的,还得互相准备些小礼物,又得注意不能送重了。

女孩子管家交际,就是从这些闺中的活动学起来的,还在闺中的时候,就能知道许多人家的喜好忌讳,如此日后出嫁了才不会出错露怯。若说光是管着自家那一亩三分地,弄几个账房管事也就足够了,何必要当家主母呢!

事情多了,大家还能有多少时间去想已经分出去的二房。贾宝玉好几次过来,都遇不上人,整个人都有些蔫了。

贾宝玉不能科举,光耀门楣,贾政看着他就觉得厌烦,王氏本以为分家之后,自个就能管家,哪知道贾政对她并不信任,直接说李纨之前在府里管家也管得好好的,如今这事还交给她,叫王氏气得干瞪眼。

出了府之后,能在贾政身边晃悠的也就是那几个人了,贾宝玉反正是没事都不想在贾政身边晃悠,贾环也是被赵姨娘教坏了,赵姨娘不过是家生子出身,能有多少见识,她成天也就是巴望着贾环那点月例,将钱藏得死死的,对于贾环读书如何,那是不在意的,只是整日里讨好贾政,从贾政那里弄点好处。

原本搬到新居,赵姨娘还担心了一阵子,结果一瞧王氏俨然在贾政那里彻底失势,赵姨娘日子却是滋润了不少。赵姨娘虽说也是三十左右的人了,颜色不如从前,不过,偏偏贾政就是好她那一口,因此,多半时间还是待在赵姨娘那里,因此,赵姨娘很是得了不少好处。

贾政那边在赵姨娘那边歇着,王氏就想着法子折腾赵姨娘,结果赵姨娘回头在贾政那边一装可怜,回头贾政就怒气冲天地跑过来破口大骂,说王氏嫉妒不贤,到头来,王氏竟是吃亏比较多,心里头更是不知道生出了多少怨恨,原本还想着先将贾宝玉跟史湘云拆开,如今却是暗地里头琢磨着要给赵姨娘他们一些教训。

而见贾政对王氏和贾宝玉都是不闻不问,赵姨娘难免生出了一些心思,整日里叫贾环在贾政那里讨好卖乖,做出一副喜欢读书的模样,果然贾政心头大乐,对贾环多有赏赐,今儿个文房四宝,明儿个名家字帖,贾环能用得了什么,许多便被赵姨娘收了起来。

至于探春那边,赵姨娘倒是想要管,只是探春一贯瞧不上赵姨娘与贾环,她更是明白,甭管赵姨娘在贾政那里如何,自个的终身,多半还是落在王氏身上,因此,对赵姨娘更是不假辞色,终究是自个肚子里头掉下来的肉,赵姨娘虽说心里头也是难过得厉害,但是终究不好对探春有多少逼迫,只能暗地里面骂上几句。见探春依旧拼命奉承着王氏跟贾宝玉,赵姨娘更是在贾政那里给王氏和贾宝玉上了许多眼药,叫贾政又是寻了王氏贾宝玉不少不是。

王氏倒也罢了,贾宝玉被骂了几次,更是如同鹌鹑一般,被贾政吓得瑟瑟发抖,只恨不得能肋生双翼,飞回荣国府去。

李纨对此并不多管,李纨平常看着闷不吭声,实际上心里头自有打算,在李纨看来,二房的家产合该是自家儿子贾兰的,结果家里头将贾宝玉捧得高高的,贾兰一个嫡长孙,竟是与贾环一般黛玉,这叫李纨如何能够心平气和。如今分了家,李纨自个管家,就开始一心一意为自家儿子打算。贾家家学混乱,李纨自个当初在家的时候,说是,李守中却是个迂腐的,只教女儿什么女四书之类的,其他的,一概不许多学,免得移了性情。因此,李纨纵然心里头着急,也没办法给贾兰什么指点。

因为新居离宁荣街尚有一段距离,李纨回头就禀了贾政,只说家学遥远,每日里在路上空耗时日,不如请个先生回来,专门教导贾兰贾环,贾政考校了贾兰一番,发现这个孙子却是个可造之材,而且又颇为勤学好问,又想到当年的贾珠,何等勤奋,再一想贾宝玉,贾政那本来就偏了不少的心,又偏了许多。

二房不管家,贾政又将林母给他的产业给败了个干净之后,许多清客都直接求去了,等到分了家,又走了不少,留下的,也就是个把无处可去,也没太多能耐,好歹在贾政这里,只需要奉承几句,总能衣食无忧的。因此,贾政自然不可能从清客里头找人给儿孙做西席,直接找人在外头打听了一番,请了个老秀才回来给贾环贾兰讲解四书五经。贾环也就罢了,反正也就是学个意思,在贾政那里装个相也就是了,至于贾兰,虽说那老秀才也是个有些迂腐的,不过,他天资不差,而且从小得了李纨的教导,更是苦学不辍,因此学问精进,叫李纨喜出望外,更是一门心思为了贾兰打算。

赵姨娘李纨都各得了好处,偏生叫王氏憋屈得厉害。虽说王氏是婆婆,但是王氏如今硬是拿李纨没办法,李纨是节妇,等闲你不能在道德水准上攻击她,何况李纨明面上依旧每日里伺候王氏,王氏这边有什么吩咐,不牵扯到钱财之类的,李纨那是无不遵行,做得滴水不漏。王氏这边若是要什么东西,给贾宝玉要什么补品摆设,李纨便在那里说什么家道艰难,不俭省一些难以维持云云,贾宝玉发脾气,砸了什么东西,王氏推到下人头上,李纨二话不说,直接将人拉出去发卖了,弄得贾宝玉跑到王氏这边诉苦,气得王氏一佛升天,二佛出世,偏生如今她连贾政都见不到几次,以至于想要跟贾政告状,都找不到人。

这样的环境下,贾宝玉没多久就憔悴了下去。

第94章

王氏也不是什么省油的灯,她在宅斗上头,一向战斗力超群,李纨显然不买自个的帐,但是却不能不买贾政的帐,王氏很快想了些办法,李纨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卡了贾政几次。

然后王氏就在贾政那里抱怨,说李纨原本就是跟着邢氏打下手,竟是学了邢氏一身小家子气,如今当家,只知道节流,光晓得俭省,可是哪里知道,自家吃穿花用可以俭省,但是外头的面子哪能省下来呢,这么一来,便是以前交好的人家,如今关系也要淡了云云。又在那里哭诉,自个当年也就是犯了糊涂,想着日后分了家,分不了多少家产,这才动了歪心思……

贾政自然是被王氏说动了,老实说,自从搬出来之后,贾政的生活质量下降了不止一个档次,李纨将钱财管得很紧,贾政又不好跟守寡的儿媳妇一般见识,虽说手头也有不少私房,但是,他又不懂经营,开销也多,他喜欢那些古玩字画,但是一方面买回来之后就舍不得卖,另一方面,你大价钱买进来的,想要大价钱卖出去可就不容易了,贾政结识的那些人里头可没人有这样的手笔。

虽说内宅管家的事情都是交给当家的主母媳妇,但是这年头终究是男权社会,男人一开口,这事自然也就没什么好说的了!因此,贾政那边借口说李纨如今终究是个寡妇,不好多与人往来,家里虽说分了家,以往那些亲朋故交可不能就断了,因此,直接将管家的差事还交给了王氏。至于李纨,王氏如同施舍一般,将几样吃力不讨好,还没什么油水的差事交给了李纨。

李纨简直是如同被闷头一棍给打蒙了,她之前也是没想到,之前王氏做出那样的事情,贾宝玉如今又差不多被放弃,竟然还能翻身。不过李纨最擅长的就是一个忍字,若非如此,她早就活不下去了,如何还能将贾兰护到这么大,因此,这边吩咐下来,她也就低眉顺眼地应了,回去她还是那个安分守己的珠大奶奶。

王氏管家还是那一套,她本来年纪也大了,如今为了收拢那些下人,一味表现得宽和,下头的人慢慢的,胆子也就大起来了。加上她之前又是拿了贾政当筏子,如今自然是不能叫贾政那边有什么不满意的,贾政那边要支钱,甭管多少,账房那边都得出。王氏也不是什么擅长经营的人,她很少出门,虽说分家分了不少庄子铺子,庄子上每年的产出差不多是固定的,若是遇上什么天灾人祸,还得减租,铺子也差不多,王氏瞧着账本,干脆将铺子都租了出去,只是如此,收益就少了许多,王氏干脆又做起了放印子钱的勾当,反正如今也没人管着她。她倒是想要如之前一般包揽诉讼,只是贾政那点官职,可没人愿意买他的帐,因此只得作罢。

贾政他们一家子林母其实一直暗中关注着,若是一直是李纨管家,李纨这人胆子不大,又想着这个家未来都是贾兰的,因此,极为俭省,因此,贾政他们一家子或许会有些波折,但是总能够支撑下去,等到日后贾兰出息了,也能混得不错。只是换了王氏,不接受之前的教训,那就是作死了。见得二房自个往死路上走,林母也就放心了。

而荣府这边,贾赦反正依旧是稀里糊涂地过日子,他们一家子住进了荣禧堂,原本东跨院那边便说了留给贾琏一家子了。

贾琏在外面几年时间,考评还算中上,估摸着回头还能再升个一级,不过,对于贾赦来说,贾琏最大的功劳大概就是给自个生了个大孙女和大孙子。

贾赦很想将孩子接回来,只是孩子尚且年幼,万一路上有个水土不服什么的,那可就麻烦了,因此,虽说心里惦记得很,也只能琢磨着想办法让贾琏下一任是不是能调到京城来,就算不行,近一点也是好的,起码叫他能看到孙子孙女长什么样子。

贾赦虽说已经是抱孙子的人了,不过平常还是那般德性,林母又不是他亲妈,会跟他说什么保重身体,不要胡闹之类的话,反正贾赦自个在自己屋里折腾,又不会在林母面前碍眼。倒是邢氏,如今管家,底气十足,对于下头那些姬妾也就不那么客气了。

邢氏手段简单粗暴,反正就是,谁惹她不高兴了,那么,她也不干别的,直接克扣份例,谁让你对主母不敬呢,若是还敢在贾赦这边胡言乱语,邢氏再从下头挑了漂亮的小丫头往贾赦面前一放。贾赦一向喜新厌旧,对那些姬妾无非就是当做玩物而已,对她们的感情还比不上对自个手头一把古扇呢,有了新的,自然也就将旧人给忘在脑后了。然后,邢氏便干脆利索,将人往外头一卖,这下就清静了。

这年头,大户人家的姬妾卖出去能是什么地方,要么还是给人做妾,要么就是直接卖到窑子里头去,反正邢氏挑人就是从家生子里头挑,一文钱不用花,多的是人愿意给老爷做姨娘呢,然后将人卖出去,不光能卖上不少银子,卖出去的那位原本攒下来的私房也到了邢氏口袋里头,如此,邢氏得了好处,更是不错眼地盯着那些姬妾的错处。几次之后,下头那些人一下子老实起来。毕竟,卖几个已经失了宠的姬妾,贾赦压根不会多管,顿时,一个个对邢氏甭提有多恭敬了。邢氏如今压根不用什么小丫头伺候了,每日里头贾赦那些姬妾簇拥着,将邢氏伺候得妥妥帖帖,叫她更是得意起来。

正好迎春要出嫁,邢氏作为嫡母,也得教她一些东西,因此直接就跟迎春言传身教,日后迎春的丈夫若是有了其他心思,那么,叫迎春直接照办就行。至于迎春到底会不会这么做,邢氏就不会多管了。

林母却是懒得理会这些破事,如今林黛玉也是豆蔻年华了,大户人家的姑娘,到了这个年纪,自然也该说亲了,林黛玉养在自个膝下,这些日子以来,经常在外头露面,表现也很是不错,因此,也有不少人家开始打听起来。

林黛玉虽说是丧妇长女,但是,林母一个国公夫人教养出来的,怎么着也说得过去了,何况,林黛玉不光是窈窕美貌,进退有度,还有着丰厚的嫁妆呢!林家几代单传,从来只有进的,没有出的,按照律法,日后林黛玉起码能得了林家一半的家私,这般嫁妆,比起公主来还要强得多,也更加实惠,起码,若是尚了公主,除了面子好看之外,你不能真把公主当做儿媳妇对待不是,公主是君,你们一家子都是臣啊!

林母自然也是为了林黛玉的事情烦心,贾家这边往来的都是勋贵人家,这样的人家多半跟贾家差不多,祖上确实是富贵过的,只是这么多年来,人口繁衍,几度分家,出息的少,无能的多,外头看着风光,实际上内囊已尽,日后只怕就得靠着媳妇的嫁妆过日子,再一想,之后新君是个什么德性,这些人家说不得就要被清算,到时候,林黛玉的日子可就未必好过了。

林母将自个的这些顾虑直接就跟林如海说了,林如海也是感念非常,他只觉自家这岳母对自家那真是没话说了,不过,林如海也并非没什么成算的人,他仔细思量了几日,就道自个已经有了些打算,回头请林母帮着把关。

得了林如海这句准话,后来有人上门问的时候,林母就直接道,自个是外祖母,林黛玉的婚事还得林如海做主。倒是给林如海弄了些麻烦,每次下了朝,常有人找林如海拐弯抹角地问起对女儿婚事的打算,林如海也是个滑头,只说自个就这么一个女儿,还想要多留两年了,私底下却是加快了挑选亲家的步调。

林如海的选择标准也就是那几个,家庭和睦,家风清正,子嗣繁茂,当然,最重要的一点,要安稳。林如海虽说没有林母那样的先知先觉,却也知道,圣人如今愈发老迈,哪怕一时间没有立储,但是这也是迟早的事情,到时候新帝登基,多半要清洗一批人。因此,在如今情势不明的情况下,那些已经依附了某个皇子的人家,那是千万不能选的,谁能保证,一定是他们依附的那一位上位呢,因此,能选的也就是几个中立的人家。

林如海天天盘算来盘算去,挑出来的人家总觉得都有些不如人意之处,生怕自家女儿嫁出去之后吃亏,又白了不少头发,林母见了心疼不已。

林如海这边还没打定主意,那边史家递了话过来,史鼎史鼐兄弟两个虽说当初出孝之后,花费了不少钱上下打点,总算不是空头侯爷,只是终究没多少实权,两人想着京中这边肥缺都被占了,不如想办法打点一下,干脆外放做个武官,因此,想着离京之前,先将史湘云的婚事正式定下来。

林母这边自然是答应了下来,这事原本也是贾政同意的,听说史家兄弟两个谋求外放,贾政也动了心,他这些年在工部碌碌无为,只觉得是上峰打压,下属不肯配合,不想想自个的能耐,因此,也琢磨着是不是能外放做上一任亲民官,回头有个政绩,进京也能换个位置。贾宝玉娶了史湘云,回头他也能不必通过自家母亲,就找史家那边帮帮忙,因此,也是一口答应了下来,直接吩咐王氏去下定。

王氏如今也发觉,在贾元春没有站稳脚跟,贾宝玉没有真正出息之前,只能依靠贾政,因此,尽管她对史湘云有着诸多的不满,不过史家那边,的确也不好得罪,因此,下了狠心,下定的时候出手颇为大方。小定大定一过,史湘云也就差不多大半变成了贾家人了。史家也能放心将史湘云留在荣府,不必带到任上,大家都省心。

第95章

时间过得飞快,没多久又是新年了,贾琏王熙凤两口子总算是回来了,贾琏做了三年的县令,整个人看起来却是大不一样了,如今瞧着已经没了从前那些轻浮的脂粉味,而且还蓄了须,看着沉稳了许多。

王熙凤看起来也是与从前大不相同了,王熙凤如今看着内敛了不少,不似曾经那般张扬,穿着也不似从前那般华贵,这也是难免的事情,虽说贾琏在江南做官,但是那边也不过是江南的中县,算不得如何繁华,而且江南那边也不流行什么雍容华贵风,何况王熙凤也不能夺了贾琏上官夫人的风头,因此如今穿着上头却是素淡了不少,平常也不是珠翠插满头了,一般情况下,也就是插着几根差不多的钗环也就是了。

不过,最叫一家子稀罕的还是两个孩子,女孩子是七月初七生的,这年头,五月,七月都算不得什么好时候,一个是毒月,一个是鬼月,生在这时候,可不怎么样,尤其,这个大女儿出生之后,也真是多灾多难的,贾琏从当地一个挺有名的老道那里求了个平安符,还有一个名字,依旧是叫做巧姐。

孙女的名字也就罢了,但是孙子的名字,贾赦却是没肯叫贾琏两口子做主,自个回去折腾了足有大半个月,才给孙子取了个名字,叫做贾茁,这会儿看着孙子,一阵眼热,顾不得关照儿子,直接便催促道:“茁哥儿给我抱一下,哎呦,我的乖孙哎!”

王熙凤何曾见过贾赦这般神情,要知道,贾赦对王熙凤这个儿媳妇可算不得满意,王家的女儿也就罢了,居然还是个里外不分的,不过,看在王熙凤三年给自个添了一双孙儿的份上,贾赦自然给了王熙凤一个好脸色。

贾琏他们也觉得奇怪呢,虽说在外头做官,但是跟京中却没有断了联系,家里发生的事情,叫他们看得眼花缭乱,不知道怎么回事。当初被家族寄予厚望的元春从宫中回来了,很快就订了亲,成了郡王世子妃,原本还担心二房又起来了,结果,这边干脆利落分家了,实在是叫人搞不明白。

一群人凑在一块儿,稀罕了巧姐儿和茁哥儿一番,各自都给了见面礼,然后这才开始进入了正题,林母笑着问道:“琏儿这些年看起来也是历练出来了,接下来可有什么打算?”

贾琏谨慎地说道:“孙儿却是想着,在京城附近寻个差不多的差事,若是不行,到别处也可,只是江南那边,孙儿觉得,还是不要再去了!”

林母点了点头,也不多问,说道:“嗯,既然你已经有了主意,那便这样吧,我老婆子终究是妇道人家,许多事情却是不明白的,若是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去找你林姑父便是!”

贾琏赶紧答应了下来,又道:“之前若非姑父提携,孙儿也难在江南立足呢!”

林母笑道:“都是自家亲戚,自该互相扶持的,日后你林妹妹嫁人,难道你不帮着撑腰吗?”

贾琏几乎是拍着胸脯说道:“这哪能呢,日后若是林妹夫欺负了妹妹,我这个做哥哥的,非打上门去不可!”

一屋子的人顿时都笑了起来,惜春对着黛玉挤了挤眼睛,一边王熙凤很是适时地凑了上去,笑道:“这么一说,妹妹也是我家大恩人了,嫂子这边给妹妹见礼了!”

林黛玉脸上一红,说道:“原本瞧着二嫂子如今不同了,原来还是这般促狭!”

王熙凤笑道:“若不是这般,妹妹不理我怎么办?说起来,妹妹这般人品相貌,将来不知道便宜了谁家呢!”林如海活着的林黛玉和父母双亡的林黛玉那完全是两个概念,便是王家也打过林黛玉的主意呢,还曾经写了信让王熙凤说媒,不过王熙凤直接就拒绝了,若是王熙凤自个的亲兄长王仁没有娶妻,她倒是乐意一试,其他人一方面亲缘隔得远了,另一方面,这些人配得上林家女吗,也不照照镜子,瞧瞧自个的模样。

林母笑道:“凤丫头这嘴啊,真是叫人又爱又恨!你林妹妹的婚事啊,有你林姑父做主呢!”

林如海看重了几个人家,也已经拿了给林母过目,寻求林母的意见,虽说按林如海的意思,这些都是朝堂上的帝党或者是中立派的,只是林母深知下一任皇帝那真不是多宽厚的性子,除非你是他的人,其他的就算之前你中立,那就已经得罪他了。因此,林母直接就道,一家女百家求,何况林黛玉年纪也不算大,如今看看有没有合适的人选就是了,不必这么着急就定下来。按照林母的记忆,反正算算时间,圣人也该开口禅位了。

林如海虽说在礼部做着侍郎,也常常被圣人召见面圣,但是,终究并非真正的天子近臣,当然了,那等事情,知道的人的确也不多。圣人年纪大了,而且一向口重,喜欢重油重盐的饭菜,前些日子说是怀念义忠亲王,罢朝一日,实际上却是晕过去了,虽说御医救治及时,但是却依旧有了中风的症状,胳膊使不上力气,手也有些发抖。如今虽说折子依旧再批,实际上却是叫身边的内侍戴权,仿了他的笔迹批红。戴权知道此事传出,自个就是死路一条,因此瞒得紧紧的,有发觉不对的内侍宫女,直接就被戴权找了罪名处置掉了,至于御医,更是不敢多说什么,因此,这事真没几个人知道。

按照御医的说法,圣人如今需要的是清心静养,却是不能继续劳心劳力了,圣人自个也觉得身体大不如从前,晚上浅眠易醒,有的时候半夜醒来就再也睡不着,身体也变得沉重不便起来,若是一直这般cao劳国事,只怕用不了多久,身体就撑不住了,因此,自然有了退位之心。

圣人见识过自个的儿子为了皇位,六亲不认,恨不得对他这个父皇也杀之而后快的事情,因此,对下头的儿子哪个都不放心,他想要做的是实权依旧在手,皇帝也要对他恭恭敬敬的太上皇,而不是如唐高祖,唐明皇那样不得自主的太上皇,因此,琢磨了半晌,才算是决定了最后的人选,他直接选了四皇子。

四皇子便是李妃养子,李妃家族早已败落,四皇子自个生母也出身平常,不过是小官出身,即便四皇子后来开府封王,无论是李家还是自家外家,依旧也找不到能提起来的人。

诸多皇子中,四皇子一直以来是独来独往,他最初的时候跟在义忠亲王后头,又没陪他一块儿谋逆,不过还是被冷落了一阵子,后来在诸多皇子中也是最为低调的一个,毕竟,大多数人都喜欢趁热灶,哪怕知道雪中送炭比锦上添花强,问题是,谁能够确定,你这炭送对了人呢?因此,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锦上添花更保险一些,就算弄错了,那也是法不责众嘛!

因此,四皇子若论起明面上的势力来,还真不怎么样,暗地里头,就算有,估计也没多少。圣人觉得,选了这个儿子,这个儿子若是想要坐稳皇位,就只能捧着自己了,自个依旧能够保证自己的权威。

有了打算之后,才过了年没多久,圣人就在大朝会上宣布禅位之事,一时间,整个朝堂一片哗然,等到圣人宣布了下一任皇帝的名字,朝堂上头简直快炸开了,一群人扑通跪下,求圣人收回成命,哪怕是被蛋糕砸到的四皇子也是跪在那里苦求不止。

圣人却是直接一句:“朕意已决,众卿不必再劝!”然后便命钦天监挑选良辰吉日,又命礼部内务府张罗禅位大典,之后,便直接宣布退朝,留下满朝文武面面相觑,心中各有打算。

对于四皇子的为人,了解的人还真不多,四皇子这么多年来,做的事情不少,但是真要说起来,存在感却不是很高,他母族妻族都算不上煊赫,跟朝堂上文武大臣多半没什么关系,这一点非常要命,毕竟圣人老迈,许多人都已经主动或者是被动站队了,但是,即便是四皇子的母族妻族,也没想到最后这等好事会落到四皇子身上。或者是,四皇子自个也没想到这一点。

不过,既然圣人已经下了旨,一时间想要圣人收回成命显然可能性不大,不过,圣人是要退位做太上皇,这里头自然也有文章可做,毕竟,要搞出个禅位大典来,还是需要一段时间的,毕竟,这不比改朝换代,而是圣人主动退位,因此,这禅位大典却是不能含糊,光是大典的流程规格,就足够礼部费力的了,而且内务府那边要按照新皇的身材赶制龙袍还有各色常服,所需要的时间也不会短,何况,圣人又说了,这段时间,还得要四皇子上手辅政,这么长时间,难免有什么差错,说不得圣人就改了主意呢?

当然,也有人想要见风使舵,赶紧投靠四皇子的,结果谁能料到,天大一块馅饼落到了四皇子头上,人家竟然没有得意忘形,回去之后,除了照常上朝参政,其他时候竟是直接闭门不出,便是有人上门拜访,也是多半吃了个闭门羹。四皇子此举自然是不想刺激圣人,他就算是上朝参政,事无巨细,都要询问圣人的意见,免得圣人心中不喜,总不能最后这点时间了,却是耐不住寂寞,到时候鸡飞蛋打吧,有了这一出,若是他失败了,到时候无论是谁做了皇帝,都是不可能放过他的,因此,四皇子比原来更加谦逊低调起来。

第96章

林如海如今是管不得林黛玉的事情了,谁知道圣人居然这么个大雷放出来了,退位做太上皇,亏圣人想得出来。林如海对如今这位四皇子,将来的新皇,那是不怎么了解的,不过如今他还不得不跟他打交道,毕竟,禅位大典还有登基大典的事情,礼部都得拿出章程来,一方面不能让上皇觉得不满,另一方面,也不能叫新皇有什么芥蒂。最麻烦的是,大家对新皇都不怎么了解,谁知道他到底是个什么想法,于是,礼部这个原本的清水衙门一下子忙碌了起来,还时不时要跟新皇沟通一下。

老实说,按理,这个时候四皇子就应该先册封太子了,但是圣人似乎是忘记了一般,或者是觉得反正很快就要传位了,省得太折腾,因此,压根不提这个话茬,因此,四皇子如今还顶着个亲王的爵位,人也不住在东宫,依旧住在自个那个其实并不怎么样的王府里头,这也让礼部的工作更加难做了一些。

在这样的情况下,林如海哪有时间去考量林黛玉的婚事,每日里跟礼部一帮人为了大典的细节,有的时候几乎要吵得脸红脖子粗,回来的时候,天天都是一副身心俱疲的模样。

林黛玉也心疼自家父亲,连忙跟林母道了别,带着人搬回了林府,每日里吩咐厨房给林如海准备各种滋补的汤水,甚至自个也亲手给自家父亲做起了羹汤。当然了,大家小姐,就算是洗手作羹汤,其实也就是先吩咐下人准备一下原料,最多自个放点调料调味,然后亲手盛起来也就是了。但是对林如海来说,女儿这番心意却是让他感念非常,每每很给面子,都一扫而空,叫林黛玉更是满足不已。

除了礼部,其他几个相关的部门也是忙得厉害。因为圣人的要求,钦天监那边很快给出了日期,禅位大典就在两月之后,这实在是比较赶,不过,圣意如此,大家也只得认了。内务府那边简直是叫苦不迭,光是赶制新皇的龙袍,就挺费劲了,毕竟之前谁也没想到圣人会突然要退位,内务府那边压根就没有准备,而且,新皇要有龙袍,太上皇也该有相应的龙袍才是,这等礼服,寻常的时候,两三年才能制出一件,如今两个月要弄出两件来,内务府那边简直快疯掉了。

更想发疯的还有一众皇子,他们这么多年来,为了皇位不知道做了多少事情,如今却是希望落空,若是新皇是兄弟们里头极为出挑的也就罢了,问题是,四皇子,既不是嫡子,又不是长子,也没什么贤明的名声,大家都是龙子凤孙,谁肯服气啊!尤其甄家这边简直是要急得跳脚,他们这么多年早就被圣人养得心大了,一心巴望着甄贵妃所出的八皇子登基,日后甄家才有好日子过,如今竟是四皇子,尤其四皇子当年当差的时候,甄家还很是给使了不少绊子。

甄贵妃那边更是六神无主,她并不是如吕后武后那样的人物,她最大的优点就是很能够讨好圣人,哪知道,圣人也没跟她通个气,就将新皇给定下来了呢?

甄贵妃在圣人那边很是表示了一番自个的忧虑之情,圣人却是对此毫无忧患之意,毕竟,四皇子根基不足,日后自然得依靠他这个太上皇,而且,圣人自个也是留了不止一手,若是四皇子有什么异动,圣人自觉自个能够制住他。

因此,见爱妃这般忧心,圣人赶紧安慰不已。他虽说年纪大了,心也软了,但是并不是什么糊涂人,甄家做出来的那些事情,圣人心知肚明,只是,奉圣夫人还在,又不能叫自家爱妃爱子有个获罪的母族,因此,却是睁只眼闭只眼。但是,甄家这般行止,圣人除非想要拿天下开玩笑,否则的话,无论如何也不会叫留着甄家血脉的皇子登基,要不然,日后这天下到底是姓徒呢,还是姓甄呢!

但是,这般想法,圣人无论如何也是不会跟甄贵妃说的,反正甄贵妃也不敢问圣人,为什么不肯立自家儿子做太子,做皇帝,因此,圣人自然很容易就敷衍了过去,又连连保证,定会叫八皇子有一世富贵云云,甄贵妃见圣人如此,也不敢多问,还得叩谢隆恩,心里头别提有多难受了。

换了个皇帝,对贾家看起来并没有什么影响,贾赦这边也算是松了口气,不管怎么说,这位四皇子当年也是跟在义忠亲王后头的,虽说关键的事情没参与,但是总算对义忠亲王一脉一直颇为亲厚,贾赦自觉这个皇帝上位,他们这些当年跟义忠亲王有些纠葛的人可以松口气了,因此,他倒是盼着新皇登基了。

要不是四皇子如今摆出了一副闭门谢客的模样,贾赦恨不得跑到王府那边直接抱大腿了。林母对贾赦的想法并没有多少干涉,她压根并不关注贾家的命运,想着林家如今却是应该不会叫那位小心眼的新皇惦记上了,等着新皇登基,尘埃落定之后,可以在一些投靠了新皇的人里头给林黛玉选个夫婿,日后自个也就可以瞑目了。

荣府这边显得非常冷静,宁府那边却是颇有些想法,对当年没有娶了秦可卿,很有些懊丧的意思,不过如今就算是反悔也是晚了,秦可卿已经是另嫁他人,如今孩子都有了。好在贾珍也不是什么不知道好歹的人,当初谁也想不到登基的会是四皇子啊!再说了,林母当年说的也有道理,就算是上头要加恩,自然是加在义忠亲王名正言顺的子女身上,一个瘦马所出的私生女又是什么鬼!因此,虽说扼腕了一番,很快却也不多想了。

至于王氏,如今却是懊丧不已,早知道竟是四皇子登基,当年就不该接元春回来,要不然,元春在李妃娘娘身边伺候,若是伺候好了,叫李妃娘娘赐给四皇子,如今岂不是妥妥的皇妃了?她却是也不多想想,元春在李妃那边又算什么,李妃素来都是拿她当空气的!只是,王氏从来都是那样的性子,因此,难免更是恨起了林母。好在元春如今也是世子妃了,虽说差了点,不过也是正室。王氏这么一想,也算稍有安慰。

新皇登基,无论如何,西宁王府也是要进京朝贺的,王氏想着女儿出嫁这么长时间,也一直没个好消息,不免心中焦急,只是平安州路途遥远,即便王氏有什么想法,也是鞭长莫及,想着过一段时间,女儿应该会随西宁王府诸人进京,心中便有了些想法,怎么着,也该想办法让女儿早早生个儿子才好。

林母若是知道王氏的想法,非笑出来不可,西宁郡王府那样,就算是真的能生,只怕上头也是不会叫他生出来的,因此,元春一辈子也就是那样了。

两个月的时间稍纵即逝,在禅位大典之前,西宁王府的人的确一起进了京,王氏倒是巴望着元春能够回门,但是左等右等,就是等不到消息,无奈之下,只得派人上门打听,然后才得了元春的消息,西宁王妃那边允许王氏入府探望元春。哪怕王氏被权势蒙了眼睛,也知道这里头有些问题。元春就算是继室,也是正经的世子妃,平常想要出府,按理并不是什么难事,怎么如今竟是只能自个入府探望了呢?

心中忧心,王氏第二天还是上门了,先是拜见了西宁王妃,在西宁王妃那里,王氏就看到了元春,元春穿得倒是不错,毕竟西宁王府一向豪富,在物质上头,无论如何也不会亏待了世子妃,但是元春看着却是消瘦了不少,王氏一看,就有些心疼起来。

西宁王妃笑道:“元春带你母亲去你院子里面说话吧,你们娘俩好久不见了,趁着如今还在京中,也该多叙叙话!”

元春跟王氏赶紧谢过,然后元春便带着王氏往自个院子而去。

到了院中,王氏瞧竟是没几个熟面孔,连抱琴也没看见,不由皱眉问道:“怎么没见着抱琴?”

元春神情一僵:“抱琴如今是世子爷的屋里人,这次进京也没带着她!”

王氏顿时脸色一变,皱眉道:“这狐媚子,竟敢背主?”

元春赶紧说道:“母亲莫要多想,抱琴是我给了世子爷的!”

王氏叹道:“你们才新婚多久,何况,世子原本就有不少姬妾,你怎么就糊涂了,不趁着这个时候,赶紧拢着世子生个儿子出来,怎么还抬举了陪嫁的丫头!”

元春神情更加僵硬了,她抿了抿嘴唇,说道:“抱琴总比别人更可信吧,母亲别说这些了,如今家里好吗?”

王氏一听,琢磨了一下,确实这种事情不能当着别人的面说,下头这些下人,除了原本给元春陪嫁的,许多是王府的人,因此还是得警惕一些,而且,她也的确想在王氏面前诉诉苦,因此便叹道:“你才出嫁没多久,大房那边便作妖,闹到了老太太那边,老太太也不知道是什么想头,竟是一口咬定要分家,因着你父亲是次子,因此,不过是分了三成家产,然后一家子便搬出来了!别的还好,就是宝玉,你父亲的心早就偏啦,要不是我还有点手段,在家却是说句话都没人听了!”

元春一惊:“怎会如此,老太太原本不是?”她心里也是发苦,一肚子的委屈,只是这隔墙有耳,她要是敢说了,一方面母亲无能为力,另一方面,只怕回头王妃世子着恼,又是要折磨自己,本来还想着娘家撑腰,如今竟然分家了,元春顿时咬住了下唇,不知道该怎么说了。

第97章

听着王氏在那里诉苦,又反复灌输什么让她赶紧怀个孩子,就能站稳脚跟之类的话,元春只觉得一阵疲倦。

元春真是没想到,西宁王世子竟然是那样的人,看着皮相倒是不差,平常看着也是一副大家公子的模样,但是,想起他在床笫间近乎野兽一般的狰狞暴戾,元春一方面恐惧得心都要缩紧了,另一方面却恨不得将苦胆汁都吐出来。

每一次的同床共枕对元春来说,都是一场叫人几乎无法醒来的噩梦,元春难道不知道,她应该早点有个孩子吗,只是,每每看到自个那位丈夫,元春就发自内心地感觉恐惧,所以,她忙不迭地抬举了抱琴,不顾抱琴的哀求,让抱琴做了通房。

可是,这些她都不能跟王氏说,因此,说了几句话之后,她就觉得无话可说了,王氏见元春神情憔悴疲倦,还以为是被西宁王妃这个婆婆磋磨了,又叫她忍让什么的,元春强忍着心中的不耐,终于说道:“母亲,我一会儿还要去伺候王妃用膳,母亲先回去吧!”

王氏这才感觉到了元春的敷衍,心中也是一阵愕然,只是想着女儿如今已经是世子妃了,不好多说,只是叹道:“元春,妈总是为你好的,西宁王府一脉单传,你若是能生个儿子出来,你婆婆就算是王妃,也得捧着你!”说着,将自个收集的许多求子的药方塞到了元春手里:“这些你拿着,叫人在外头抓了药,好好调理一番,到时候一准抱个大胖小子!”

元春见王氏这般,口气也柔和了许多:“母亲,我知道的,你放心便是!”

王氏又跟元春说了几句,才满怀心思地回去了。她却是没想到,再见元春的时候,已经是另一番场面了。

西宁王府进京自然不是老老实实拜见新君的,西宁王府其实早就跟甄家有了默契,当然,西宁王府同样秉承着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头的道理,自然不止跟八皇子有勾结,只不过比较隐蔽而已。但是,西宁王府当初也是压根没想到,最后成功上位的居然是平时不声不响的四皇子。

四皇子的秉性,大家多半还是不清楚的,只是,大家都琢磨着,四皇子如今势单力孤,这个皇位说是坐了,实际上却算不上稳当,何况,圣人说是退位做太上皇,但是,如这等一言九鼎惯了的人,回头发现自个的权威不够了,他能对圣人满意,只怕回头不会反思自个,只会觉得自己当初选的人狼子野心,这里头自然就有了可操作的余地。

因此,这些日子以来,看着京城上下都在为了禅位大典和新君的继位大典忙碌,实际上,私底下也是暗流汹涌。

西宁王府还将主意打到了荣府身上,说是什么儿女亲家,但是,贾赦一向是个混不吝的,西宁王府的人上门套近乎,贾赦直接来了句,你们找错门了吧,你们正经的亲家是我二弟,我们已经分家啦!将来人气得要命,回去就添油加醋地跟西宁郡王一说,顿时西宁郡王也是颇为恼火。贾政有什么用,那就是个废物点心,多少年了,他占据了绝大的优势,一面在工部碌碌无为,一面在家还叫大房翻了盘,据说如今工部都要待不下去了,这等人,真要是指望他,那纯粹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不过,西宁郡王忽然想起来,贾政那个伪君子似乎一直以来,似乎与北静郡王关系不错,据说他那个什么衔玉而诞的儿子跟北静郡王还有些往来。北静郡王虽说没有实权,不过人脉还在,而贾政这么多年主持荣府,也有些人脉。因此,琢磨了一番之后,直接叫自家王妃给贾政那边送了一份厚礼,还许诺给贾政谋个实缺,叫贾政简直是喜出望外,回头对王氏更是和缓了许多,难得在王氏屋里一脸歇了好几天,对着贾宝玉,也不是一见面就吹胡子瞪眼,张口逆子,闭口孽障了!叫王氏更是一位元春在西宁王府颇有些分量,天天烧香拜佛,希望元春能一举得男。

贾政这边的事情,林母并不清楚,王氏正等着元春怀孕之后,再过来耀武扬威呢,这会儿憋足了劲,给元春搜罗各种生子秘方,原本她拜的是佛祖,如今却是供奉了送子观音,还专门将一尊开过光的送子观音派人送给了元春。

而荣府这边,除了准备给圣人和新皇的贺礼,其他时候,却是沉默如同隐形人一般,按照林母的意思,家里没个有出息的人,就算是你想要上门讨好,人家也看不上眼,不如老老实实待着,免得叫人拿住了把柄,到时候不好收拾。

因此,原本邢氏之前得了趣味,热衷于交际,经常带着家里的女孩子出去露面,自个也是时不时地弄个宴会出来,宴请自个认识的各家太太姑娘。她得了管家权之后,邢家那边得了消息,直接搬到了京城,如今时不时地上门打秋风,邢氏虽说有些腻烦,却也乐得在娘家兄弟面前表现自个的慷慨大方,然后就接了个差事,她娘家外甥女邢岫烟也到了婚龄,麻烦邢氏给邢岫烟找个金龟婿呢,因此,竟是直接将邢岫烟打包送过来了。

家里多了个年纪相当的姐妹,几个女孩子倒是挺高兴的,邢岫烟虽说寒酸了点,但是却不是什么抠唆之人,反而落落大方,知书达理,因此,几个女孩子也算是一见如故。

邢氏正想着趁热打铁,将自家外甥女推销出去,却被林母严令,最近安分一些,在尘埃落定之前,这些宴会聚会就不要弄了,外头就算是下什么帖子,也找个借口,不要出去了,反正这会儿,有点眼色的人家也不会在这时候做这种叫人误会的事情,就算是有类似的宴会,估计也就是人家同一立场的人之间搞出来的,贾家这边就不要掺和了。若是她们实在是觉得无聊,反正自家几个女孩子都是读书识字,也能吟诗作赋的,干脆自家搞点诗会什么的,找个乐子便是了。

邢氏虽说有些悻悻,不过,她自然是不敢跟林母作对的,何况,按照贾赦的说法,林母吃的盐比她吃的米还多,自然是不会在这种事情上头故意为难她这个儿媳妇,反正马上圣人就要登基了,等过了这阵子,该怎么样,继续怎么样便是了。

如今是林黛玉议亲的关键时刻,林母是绝对不允许在林黛玉出嫁之前,家里闹出什么幺蛾子出来的,有个获罪的母族,林黛玉日后的前程可就要大受影响了,到时候林如海也难做,何况,如今留在家里的人,算不得林家原本的仇人,林母也不是一竿子打翻一船人的人,如今林家越过越好,林母也豁达了许多,心中的戾气渐渐消散,大概等到林黛玉有了自个的幸福,林家后继有人之后,林母也就能彻底放开了。

林黛玉她们也参加过京中几个闺秀搞出来的诗会,自家这边多半都是邢氏做主,她们自个还真没办过,如今林母允了她们姐妹自个在家中办诗会,一个个都兴奋不已。

这会儿正是暮春时节,几个女孩子凑在一块儿,便是已经订了婚期的迎春也被拉了进去,等着几个女孩子从牡丹社开到紫藤社的时候,禅位大典终于开始了。

贾家除了贾赦有资格到场之外,其他人也就是在家听别人说的份,如林母邢氏这样的诰命,总要等到登基大典之后,册封了皇后,再去椒房殿向皇后朝贺,在这之前,在家等消息就行。

禅位大典据说很是圆满,中间并没有发生什么波折,圣人,嗯,应该说是上皇了,上皇直接住进了垂拱殿,将大明宫交给了新皇。至于上皇的妃嫔,上皇前后死了两个皇后,如今也就是将甄贵妃变成了贵皇太妃,其他那些妃嫔也就是加了个太字而已。李妃作为新皇的养母,也仅仅是封了太妃,新皇似乎也没有争取。

禅位大典之后,便是新皇的登基大典,紧接着原本的四王妃,如今的皇后得了册封之后,便也搬进了椒房殿。

新皇之前一直不算出挑,因此,妻族也是寻常人家,不过是小官之女而已。如今这位皇后姓刘,一方面出身不够,另一方面她原本有过一子,结果不满周岁便夭折了,皇后后来一直没有再有孕,因此,一直底气不足,尤其对上几个有子女的妃嫔更是如此。

林母对新皇的家务事并不感兴趣,反正皇后就算是想要找帮手,也不会从勋贵人家找,何况,贾家也没有适龄的人。刘皇后政治敏感度有限,不过她有一点好处,便是她如同邢氏一般,虽说很多事情不懂,但是却是知道奉承新皇,喜其所喜,恶其所恶,因此,圣人虽说觉得刘皇后很多时候颇有些小家子气,但是一直以来,对自家这个妻子还算是保持了一些耐心。不过,也仅仅是耐心而已,皇后这边刚搬进了椒房殿没多久,圣人就直接册封了自个原本的那些侧妃侍妾,他也很干脆,有子封妃,有女封嫔,至于没有子女的,那么,也只能做寻常的美人才人一流了。

似乎一切都是顺理成章,波澜不惊,然而,林母知道,这些也仅仅是个开始而已。

第98章

新皇登基之后,一直都表现得非常安分守己,一切依旧是唯上皇马首是瞻,上皇说一,他绝不说二,搞得自个跟上皇的傀儡一般,却是叫许多人对新皇生出了一些轻视之心,当然,也有人生出了警惕之意。

这边,上皇说了句勋贵与国同休,然后圣人就将几个勋贵出身的妃嫔一个个都提了上去,不光将贵德淑贤四个正妃的名额都用上了,还另外搞出了几个稀奇古怪的封号出来。

然后圣人又表示,妃嫔在后宫难得与家人相见,因此许后妃家中女眷每月进宫相见,自然,上上下下都是大呼圣人仁慈。

老实说,新皇这般实实在在有钓鱼执法的嫌疑。宫中规矩中,很重要的一条便是,不得私相传递。当然了,这本来就是免不了的事情,只是从前,宫妃的家人想要入宫并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有一点便是,这个宫妃还算得宠,而且还得有个合适的由头,比如说,皇后千秋,或者是年节的时候,命妇进宫朝贺,若是家中有女儿在宫中做后妃,得了皇后的允许,便可与后妃说一会儿话,一般情况下,时间还不会太长。若是皇后瞧你不顺眼,一直不肯松口,你也只得抓瞎。

当初甄贵妃几乎是宠冠六宫了,但是,想要家人进宫相伴,也得求了圣人的旨意,饶是如此,这样的机会也不多,一年见个两三次,已经算是不少了。

这算是比较合法的手段,也是最容易传递的手段,外头的命妇可以趁机给后妃带一些钱财或者是一些消息进来,而后妃同样可以赏赐娘家一些东西,另外将自个所知道的事情告诉娘家。这些东西顶多就是意思意思检查一下,并不会深究,因此,自然能够传递一些越界的东西出入。

私底下的手段,那便是通过宫中的宫女太监了,宫中太监有一些是有机会经常出宫的,通过他们还有一些可以在内廷出入的宫人,就可以传递一些消息财物,当初王氏给元春送钱进去,走的就是这条路子。但是,这种事情,上头不追究,自然是无事,但是上头若是深究起来,这便是罪过。

而如今新皇开了个口子,后妃的家人每月都能递牌子进宫,而且时间上头也没有太多的限制,那么,这里头,可以操作的余地就比较大了,这就给了这些后妃和她们的家人内外传递的空间,如此一来,若是圣人对谁不满了,随便一查,这就是现成的罪名。

不过,谁能想到,圣人开了这么个口子,为的是抓这些后妃的把柄呢,就算想到了,大家也是忍不住这样的诱惑的。那些后妃许多都是出自原本跟圣人并非一心的人家家中,如此一来,谁能够保证这些人家的立场还跟以前一样呢?而这些人在家中有女儿在宫中之后,自然也觉得自个有了退路,不会跟原本的主子一条路走到黑,反而会巴望着自家女儿能够生个皇子出来,日后也有一争之力。轻轻松松,圣人就分化了一批人。

不管是林家还是贾家,跟这事都没有什么关系,贾赦这边分明就是个透明人,新皇上位,他这个一等将军也就是一开始朝贺的时候露了个面,后来便啥事也没有了,圣人差不多是将贾家给忘了。贾赦这么多年雄心壮志也早就消磨殆尽了,因此,自然也不可能想要在这个时候去谋个差事什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