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是贾琏,因为上皇禅位,新皇登基的事情,谋缺的事情有了点波折,他原本想着是在京城附近找个差不多的差事,不过,显然他竞争力不够,贾家的面子也不够,林如海在知道情况之后,直接建议他还是远远地外放得了,省得莫名其妙就卷入那些要命的事情里头。

林如海帮着贾琏转圜了一番,贾琏的新差事也定下来了,贾琏直接升了一级,成了同知,不过,地方却不太好,却是在甘肃那边。

甘肃那边已经是靠近边境了,虽说距离长安也不算很远,也在丝绸之路上,但是,这些年却一直比较苦逼,土地贫瘠,也没多少人口,而且那边还有许多是内附的胡族,因此民风也颇为彪悍。

贾琏刚刚知道的时候,下巴都差点掉下来了,不过林如海的理由也很充分,越是这种地方,其实越容易做出成绩来,那边的知府,当年也算是林如海的同年,不过,林如海是一甲探花出身,那位却不过是三甲的同进士。刻薄的人将同进士比作如夫人,同进士升迁之难也可见一斑。林如海那位同年又没什么靠山,好在还算是能干,这么多年从一个八品的县丞升到了五品的知府,虽说地方不太好,却是也挺不容易了。

尤其,甘肃那边那样的情况,那些皇子亲王,跟那边都没什么关系,即便京中有什么风波,也牵扯不到贾琏身上。等到回头尘埃落定了,贾琏这一任便是个资历,若是有几样拿得出手的政绩,那就更好了,回头哪怕贾琏不是科举出身,回京之后,也能在六部混个差不多的实职,日后也就好过多了。

贾琏也是一点即通之人,林如海都说到这份上了,他自然不是不识好歹之人,又是诚恳地谢过了林如海,这边收拾东西,打算上任了。

甘肃不比江南,之前贾琏任职的地方虽说不过是个中县,但是,好歹那边还算不错,但是甘肃却是正经的穷山恶水了,还尽出刁民的那种,因此,犹豫了半天,贾琏最终还是决定,巧姐儿和茁哥儿都留在京中,王熙凤却是下定了决心,贾琏去哪儿,她跟着去哪儿。

王熙凤如今是想明白了,她的将来,归根结底还是系于贾琏一身,而且,在外头她自个当家做主是如何自在,哪怕王熙凤嘴巧,但是,在家奉承长辈,自然不比在外头被人奉承来得舒服。何况,若是她不跟着贾琏上任,铁定要选个通房小妾去伺候贾琏的,到时候,贾琏在外头又有了儿女,被小妾笼络了去,那时候,自个还有一双儿女又该如何自处呢!

王熙凤自从平儿的事情之后,对于下头那些丫头可就不放心了,原本她觉得平儿是个好的,谁知道,大家都说平儿好,却是都觉得自个是恶人了,这等丫头,她可是用不起了。回头再来个平儿这样的小妾,到时候,外头只知道那位如夫人,谁还记得京中还有个正头夫人呢!王熙凤可不相信贾琏的节操,因此,贾琏那边才一开口,她就直接表示,天大地大,二爷你的事情最大,你去哪儿,我都跟着过去!将贾琏感动得直接搂着王熙凤就滚到了床上。

贾赦也不管贾琏两口子去哪儿呢,反正孙子孙女留下就行,至于儿子儿媳,反正之前几十年也没见他们在自个面前孝顺,如今滚蛋,也没什么不适应的。

贾琏他们两口子刚走没多久,理国公府上就跑过来,有些为难地表示,想要迎春早点嫁过去。

林母觉得有些纳闷,虽说两家其实都准备好了,不过原本说是想着等那位四公子柳修然考上秀才之后再成婚,有个正经的功名,看着好看一些,今年虽说新皇刚刚登基,就算是想要开恩科,开的也是乡试会试,跟院试什么的却是没多大关系,因此,怎么着也得等到明年再说,怎么如今就催起来了。

柳夫人有些为难,不过还是期期艾艾地将事情说了,理国公府上老太太年纪大了,如今愈发糊涂了,前两天柳夫人伺候着老太太吃饭,明明嘴里还含着东西呢,结果嚼着嚼着就睡着了,差点没被那一口菜给呛死。理国公府上请了太医,说是老太太天命已至,虽说是无病无灾的,但是说不得哪一天一觉睡下去,就醒不来了。

老太太这个年纪了,就算是过世,也是喜丧了,但是,若是老太太过世,下头从柳芳开始,还有几个孙辈都得守孝,孙辈虽说只需要一年就够了,但是,你父亲还在守孝丁忧,你这边就想要成婚,这也不合适啊!

何况,孙子倒也罢了,还有孙女了,柳芳这一房,还有个三姑娘待字闺中,不过也已经订了亲,这个虽说是庶出,却是在柳夫人膝下养大的,因此,柳夫人对这个三姑娘还算是有点真心,因此,不想耽误了她,想着赶在老太太之前让三姑娘出嫁,免得误了花期,到时候,男方那边可不会一直等着你,到时候你嫁过去,说不得人家庶长子都生出来了,你还没什么好说的。只是,兄长还未成婚,做妹妹的自然也不好出嫁,因此,柳夫人只得跑到荣国府这边开口了。

这种事情,自然也没什么好说的,毕竟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林母叹道:“真是想不到,之前老姐姐还与我一块儿去宫中朝贺呢,这才多久啊!”

邢氏跟柳夫人都赶紧劝慰,林母却是说道:“无妨,我这个年纪,还忌讳这些作甚,只是先说好了,我家迎春就算出嫁,也是不能顶着冲喜的名义的!”

柳夫人赶紧说道:“这哪能呢,咱们这样的人家,都是讲理的人家,都是为了孩子着想,这事啊,是我们家委屈了二姑娘,回头二姑娘嫁过来,我定拿她当亲生女儿一般看待!”

林母说道:“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既然如此,回头便去请了大师,选几个良辰吉日出来,大家再商议商议,这事便这样吧!”

柳夫人长松了口气,立马应了下来。

第99章

理国公府那边很快找人推算出了几个合适的日子,跟贾家这边商议了一番之后,就定了下来,时间弄得很紧,竟是只有两个月出头,迎春到时候就要直接过门。

好在林母之前琢磨着回头还有个省亲的事情,到时候这些工匠只怕都被那些出了后妃的人家找过去了,因此,家具的事情一直抓得比较紧,如今已经上好了漆,再阴干一段时间也就行了。

至于其他的东西,有的需要临时置办的,如今就该早早地置办起来,理国公府那边又是赶紧送了聘礼过来,聘礼还算丰厚,看得邢氏一阵眼热,林母那边一发话,只说理国公府的聘礼全归到迎春嫁妆里头,如此,迎春的嫁妆自然更是体面了不少。

迎春自个是庶女,嫁的也是庶子,因此,有个六十四抬的嫁妆,已经算是很丰厚了,起码比元春还要强出一点来,何况,嫁妆里头的东西并不是什么空架子,都是实实在在的东西。贾赦固然对这个女儿没太多感情,不过总算还是拿了不少钱出来,总之一句话,不能比元春差,丢了自个的脸面。

迎春如今带着一些期待还有惴惴不安等着出嫁,前些日子,家里的女孩子还拿着这事跟迎春玩笑,如今瞧着迎春这般紧张,几个女孩子也不说那些话了,反而同心协力帮着迎春赶制一些小件的荷包之类的针线,回头迎春出嫁了,拿着这些,也好打赏理国公府的人,至于送给那些长辈妯娌小姑子的东西,就得迎春亲自动手了。好在迎春针线上头一直不差,速度也不慢,因此,婚前赶制出了不少出来。

迎春年纪虽说是最大的,不过也没比几个女孩子大出多少去,如邢岫烟也就是比迎春稍微小了一两岁而已,如今也到了婚期,她被家人送到荣国府姑母这边,为的就是给她找个好亲事,甚至邢家那边还想着将邢岫烟嫁给贾家的某个小辈,只是按照辈分,她能够匹配的也就是玉字辈的几个人,但是贾宝玉已经订了亲,贾环贾琮年纪都小了些,何况,邢家并无多少余财,邢德忠又是个无赖的,除了找邢氏打秋风,混点钱财回去之外,竟无半点养家之能。

邢岫烟瞧着迎春的嫁妆,心中羡慕,又对自个的未来有些迷茫,邢氏对她这个侄女,说白了也就是面子情而已,虽说邢岫烟过来之后,跟贾家几个姑娘一般待遇,一年四季衣裳首饰一件不缺,每个月还有二两银子的月例,又有邢氏安排的丫鬟伺候,这些丫鬟自然拿的都是贾家的月钱。按理说,邢岫烟如今日子应该挺好过,只是,她父母知道之后,却是等着发了月钱,就在二门外头托人进来问她讨要,邢岫烟压根不敢不给,到头来,连给下头跑腿的丫头婆子的赏钱都掏不出来,只得悄悄叫人拿了份例里头的衣料首饰出去典当。

这等事情,邢氏并非没有耳闻,只是,跟她更亲近的终究还是自个兄弟,而不是自个这个侄女,邢岫烟就算拉下脸去跟邢氏哭诉,邢氏也顶多就是嘴上安慰两句,实际上,总不能为了她去责骂邢德忠,何况,这般还会叫邢氏觉得自个这个侄女品行有问题,不知道孝顺父母。

邢岫烟也是个要强的人,不肯在别人面前露怯,当然了,林黛玉她们暗中帮衬一点,她也并不会死撑着那点自尊心,邢岫烟这样能屈能伸的,有个机会,自然也是能出头的,只是她吃亏就吃在了这出身上头,她的婚事自然也是件麻烦事。

邢氏对邢岫烟的婚事也有些打算,邢岫烟可没有邢氏这等运气,当初邢氏能做了贾赦的填房,好歹邢氏的父亲也做过一任小官,可是邢德忠一把年纪了,还是个游手好闲的浪荡汉,娶的媳妇也不是什么有多少见识的,反而是个有些吝啬刻薄的市井妇人,门第稍微高一点的人家,谁会看重邢岫烟啊!娶个邢岫烟回来,不光得不到什么好处,说不得还得叫邢德忠一家子给赖上。

邢氏也不是什么痴心妄想的人,因此,对邢岫烟也就是想着嫁个大家族的旁支,或者是嫁个寒门举子,到时候稍微帮衬一下,日后日子也不会太难过。

只是邢氏虽说有了打算,却还没有来得及去查看相应的人选,另外,这种事情,邢氏也没想过跟邢岫烟说,最多就是她有了打算之后,直接告诉邢德忠夫妻一声便是,毕竟,儿女婚事,终究还得看父母之命,邢岫烟如此这般不上不下地吊着,见得迎春喜事将近,愈发心事重重起来,只是面上还不能表露,也得热心地帮着忙碌。

等到晒嫁妆之前一日,各家亲朋上门添妆,邢岫烟瞧着哪怕是史湘云也添了一副精巧的累丝八宝攒珠的头面首饰,更别说林黛玉了,邢岫烟也只得咬咬牙,从自个私房里头拿了一套珍珠头面出来,总算没丢了脸面。

迎春出嫁那一日,又是贾宝玉亲自将人背出去的,没办法,贾琏不在,贾琮年纪还小,个头比迎春矮了两头呢,哪能背得住迎春,因此,又是找了贾宝玉。

贾宝玉这些日子显然过得不算很好,虽说那边还是王氏管家,对贾宝玉依旧极为溺爱,只是贾宝玉依旧快活不起来,贾政如今经常考校贾环和贾兰,贾环也就罢了,他读书天分有限,而且也算不得用心,功课只能说是平常,不好不坏罢了。但是贾兰这么多年,虽说算不得厚积薄发,但是论起功课,却是真的不差。

这么一对比,愈发显得贾宝玉是个废物,贾政因此瞧着贾宝玉更是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虽说想到当初将贾宝玉打坏了,如今也不能用功念书了,但是骂起来却是半点也不容情,贾政骂人的词汇不多,但是却颇为刻薄,贾宝玉本来就害怕贾政,如今也就王氏一个人会护着他,可惜王氏如今在贾政那里面子也不好使了,何况,做爹的骂几句儿子,做妈的就护上了,委实有些说不过去。贾宝玉倒是想要躲到荣府来,但是,王氏每每想到史湘云一直留在荣府,就不乐意叫贾宝玉过来。

贾宝玉在家待得郁闷,也只得出门找以前认识的那些官宦子弟,只是,人家之前认的是荣国府的宝二爷,可不是工部员外郎家的二公子,因此,许多原本捧着他的人,对他都怠慢了许多,冯紫英他们原本倒是跟贾宝玉玩得挺好,只是如今他们年纪也大了,到了成婚生子的时候,新皇登基,他们家里也给运作了差事,哪有空陪着贾宝玉伤春悲秋,贾宝玉愈发郁郁寡欢起来。

王氏又不懂他的心思,反正他这边有什么不好,就是教训下头的丫头,贾宝玉见状,在王氏面前也是不敢表现什么出来,什么都憋在心里,贾宝玉如今看着,整个人都跟以前不一样了。

史湘云头一眼瞧见,差点没吓了一跳:“爱哥哥,你怎么瘦了这么多,而且看着也有些不对劲,是不是身子有什么不好的,我这就去求了老祖宗,给找个太医给看个脉!”

贾宝玉摇了摇头,说道:“云妹妹,我没什么不好的,就是很长时间见不到云妹妹,心中想念!”想到这里,他又是叹了口气,之前他在这里送走了大姐元春,今儿个又送走了迎春,想着原本家中的这些姐妹最终都会离去,贾宝玉更是有着怔忡起来。

史湘云听得心里一甜,这可是正经的为伊消得人憔悴了,因此低声道:“爱哥哥你像我,怎么不到府里来呢,我还跟老祖宗说了,去接你过来呢!”

贾宝玉抿了抿嘴唇,说道:“我也想过来,只是太太说了,毕竟分家了,我要是过来,难免大伯大伯母他们不快!”

史湘云赶紧说道:“怎么会,老祖宗想你了,老爷太太能有什么好说的!”

贾宝玉如今却是不像从前那般,一无所知了,他心里头却是明白,说白了,还是自个母亲不乐见自个亲近史湘云,因此只是说道:“嗯,以后我有机会就过来看你!”

贾宝玉与史湘云这边卿卿我我,那边林黛玉在林母耳边偷笑,林母笑道:“你宝二哥如今也大了,回头啊,咱们家又该有喜事了!”

林母声音虽说算不得大,不过史湘云跟贾宝玉也是听到了,史湘云扭捏了一下,然后求道:“老祖宗,爱哥哥在家里待得不开心,咱们留爱哥哥住一段时间可好!”

林母这边笑道:“行啊,家里一直给宝玉留着屋子呢,若是宝玉他娘老子答应,长住便是了!不过,等着回头你们两个婚期定下来了,那可就不好常见面了!”

史湘云听得满脸通红:“老祖宗,你就喜欢取笑我!”

林母又是一笑:“这话又是怎么说来着,老祖宗可没说错啊!”

不过,贾宝玉最终还是没留下来,王氏听说了之后,直接就反对起来,她一点也不喜欢史湘云,史湘云一个孤女,将来能给贾宝玉带来什么好处啊,何况史湘云这般小性子,经常要贾宝玉哄着,日后嫁过来之后,岂不是要叫贾宝玉跟自个这个亲娘更疏远了吗?何况,贾宝玉不能科举,又不喜俗务,王氏琢磨着就该给贾宝玉娶一个嫁妆丰厚的妻子,才能叫贾宝玉一世富贵,因此,至今都没有熄了搅黄这门婚事的心思,王氏已经有了打算,却是不肯叫贾宝玉掺和到里头,因此,更是不许贾宝玉留在荣府了。王氏这边不肯,只说不方便,林母本来也不是真心留人,因此,最终贾宝玉还是跟着二房的人回去了。

第100章

这年头,想要叫一个女孩子身败名裂,那简直是再简单不过。无非两个字,贞节,贞节一旦没了,那么,哪怕你是公主,你也得倒霉。

史湘云一贯是个大咧咧的性子,王氏若论其他的本事,那真是不值一提,但是她若是想要坏事,那么,却有的是办法。

只是,王氏一时半会儿也没来得及动手,因为西宁王府终于要回平安州了,王氏本来想要去再看望元春一番,哪知道元春之前却是被西宁郡王世子折腾了一通,脸上都留下了明显的痕迹,这种情况下,西宁王府除非是想要结仇,才要叫王氏去见元春呢,因此,威逼利诱了元春一通之后,元春只能找了个借口,拒绝了王氏。

王氏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元春是被家暴了,只当西宁郡王府瞧不起自家,不乐意叫自家贴上去,心里头别提有多憋屈了,她还想着叫西宁王府提携一下贾宝玉呢,因此,只能盼着元春赶紧怀上个孩子了,因此,又咬咬牙,送了不少补药过去!

等着西宁王府离开了京城,王氏才算是将心思转回来了。

虽说王氏搬出了荣府,但是荣府的下人里头,有些人也曾经与王家陪嫁过来的人做过姻亲,这些人,王氏威逼利诱一番,还是能使唤得动的。

王氏的想法也很简单,史湘云虽说住在荣府,但是终究还是姓史,一般情况下,荣府几个姑娘都是在内院玩笑,很少出二门,内院里头,除了贾家几个主子之外,也不会有外男进去。

但是,这不过是一般情况而已,想要弄个外男进去,虽说比较麻烦,但是总归还是有可能的,何况,也未必要是外男,荣府宁府住在一块儿,如今贾赦熬出头了,在家算是真的当家做主了,常常跟贾珍凑在一块儿吃酒谈笑,贾蓉贾蔷他们有的时候也会在一边伺候着,若是哪个喝多了,不小心拐进了内院,听起来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七月七日乞巧节,又是巧姐儿的生日,如今贾家又不是什么困难的时候,因此,反正是经常找个由头,就凑在一块儿乐一乐。

本来乞巧节也不过是就是大家凑一块儿投针验巧,如今借着巧姐生日的由头,几个女孩子凑了点份子,办了个小宴,宴会的主角按理应该是巧姐,只是她年纪还小,每天又有午睡的习惯,没多久便困了,被奶嬷嬷抱了下去,黛玉湘云邢岫烟惜春她们几个却是正到兴头,便凑在一块儿联诗行酒令。

虽说喝的都是甜滋滋的米酒或者是果酒,不过,史湘云有点人来疯,而且又想着来什么斗酒诗百篇的意思,因此,喝了不少,说是出来醒酒,连翠缕她们也不带,自个却是左拐右拐地出了屋子,没走几步竟是直接醉倒了,一个二等丫鬟打扮的丫头冒了出来,小心翼翼地扶着史湘云就往隐蔽的地方走去。

而外院那边,贾蓉贾蔷也喝多了,却是被别有用心的人引进了内院。

林母又不是什么未卜先知的人,自然不会知道这些事情,她们一帮小女孩一块儿玩乐,林母却是很少掺和进去的,因此,不过是叫人送了一桌席面过去,听说她们在玩酒令,还拿了东西去做了彩头,自个却是在屋里听女先儿讲些奇闻轶事,也算是逗个趣儿。

不过巧的是,鸳鸯得了林母的吩咐,去看几个姑娘玩得怎么样了,按照林母的说法,这七月里头,暑热未消,又喝了酒,可别沾了暑气,回头不舒服,还叫送了井水里头湃过的西瓜葡萄过去给她们解酒消暑。

鸳鸯这边正巧瞧见一个有些眼生的丫鬟鬼鬼祟祟地从花丛中钻了出去,顿时就是一皱眉:“那丫头哪儿来的,看着像是个二等,怎么我从来没见过,去看看怎么回事,她要做什么?”

鸳鸯可是林母身边的红人,因此后头跟着的丫鬟婆子还有附近伺候的立马争先恐后地跑了过去,很快将那个丫头拿了下来,那丫头一见鸳鸯,整个人都抖得说不出话来,鸳鸯一瞧,就觉得这里头只怕有问题,又是拧起了眉头:“谁知道这丫头哪儿伺候的?还有,附近看看,除了这丫头,还有谁在?”

结果,那边就发现,史湘云醉意朦胧地躺在一棵花树下头,嘴里还在模模糊糊说着酒令。她穿着轻薄的夏衫,这会儿酒气上来,袖子卷了起来,露出了白生生的胳膊,胳膊上戴着一只玛瑙的臂钏和一只碧玉贵妃镯。

这边刚发现了史湘云,就听见那边传来了同样带着醉意的声音,竟是两个男声,大家顿时知道,这里头肯定有问题了,当下先将史湘云搀扶了起来,送到了最近的屋里,然后又派了两个婆子去看到底是什么人进了内院,而那边,之前抓住的那个丫鬟已经满脸灰败,几乎瘫软在地。

那两个婆子过去一瞧,发现是贾蓉贾蔷,身边竟是连个小厮长随都没有,哥俩就有些醉醺醺地拉扯在一起,摇摇晃晃地往前走,嘴里还说着醉话,见两人也都是一副糊里糊涂的样子,心里也有了数,只怕这两人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呢,因此,赶紧上前行礼,又好言引着两人往出内院的路走去,二门那边,竟是连个守门的婆子都不见,那两个婆子也不声张,只是将贾蓉贾蔷送出了二门,又叫了几个小厮送两人往荣禧堂那边而去,然后便回去复命。

这等事情,自然是不能瞒过林母的,林母一听,史湘云醉倒在外头,还差点碰上了同样醉了的贾蓉贾蔷,立马就知道怎么回事了。

林母用脚后跟都能猜出来,这事是谁搞出来的勾当,除了王氏,谁也做不出这样损人不利己的事情,林母也不声张,直接叫人将牵扯到的下人都打了一顿板子,然后喊来了人牙子发卖了出去,他们的家人,也被放了身契,说是放良,却因为他们家人做出来的那些事情,除了身上的衣服,什么都没能带出去,像这种情况,他们这些除了伺候人,其他什么都不会的,除了再次卖身,否则的话,根本就不知道该怎么活。

这等腌臜的事情,林母自然也没跟几个女孩子说,反正牵扯到的那些下人,她们也不认识,也不知道发生了这样的变故,因此,听说史湘云醉倒花树下,还很是取笑了史湘云一番,不过史湘云身边的丫鬟却是被敲打了一遍,自个伺候的姑娘出去,也不知道跟上,要你们这样的副小姐又有什么用。翠缕她们也是后怕,谁能知道史湘云醒酒居然出了走廊,走了那么远呢?万一不小心摔了碰了的,那可就麻烦了。

不过,林母自然不可能轻而易举饶了王氏,她直接将那些下人的供状叫人送到了王氏那里,王氏见了,顿时吓了一跳,见林母没有别的动作,又是疑神疑鬼起来,她担心着供状落到贾政或者是贾宝玉手里,煎熬了几天之后,见林母一直没有后招,也是坐不住了,只得咬了咬牙,上门试探。

“你们分出去之后,正经上门请安,这还是头一回吧!”林母见王氏请了安之后,也不提之前那事,只是说道。

王氏一听,赶紧说道:“是媳妇不孝,媳妇那边事务繁多,媳妇又是个不讨喜的,怕贸然上门,叫老太太心中不乐,那就是媳妇的罪过了!”

林母也不接话,直接说道:“想着你过来呢,却是我听说了一些事情!”

林母这边话还没说完,王氏就是被吓着了,连忙说道:“老太太,那真不干媳妇的事儿啊,谁知道是那些下人被什么人指使的,云丫头是我未过门的媳妇,宝玉一向将她放在心尖子上,我怎么会做出那样的事情来呢!”

林母轻哼了一声,说道:“看起来,你倒是挺满意云丫头啊,过两年,云丫头也要及笄了,等着及笄之后,就直接嫁过去,不过,若是在这两年里头,出了什么岔子,老二家的,老婆子我年纪虽然大了,不过,却也不是什么糊涂的!”

王氏傻眼,难不成日后史湘云要是有个三长两短,都赖到自个头上来了?只是她实在是心里发虚,也不知道之前那十拿九稳的事情,怎么就没成,竟是提前就叫林母发觉了,难不成是有人告密?只是林母手上攥着供状,王氏实在是担心林母将事情捅出来,因此只得咬牙道:“媳妇自然是盼着云丫头平平安安的!”

林母点了点头,说道:“那就好!行了,之前我叫人打听了一下西宁郡王府的事情,知道了一些内情,只是你一直不来,也不能告诉你,今儿个正好,便跟你说说!”

林母直接就将西宁郡王府这么多年过世的世子庶妃侍妾乃至丫鬟的数量跟王氏一说,王氏心里便是一突,谁家能死这么多人啊,这里头没问题才怪呢!难不成元春竟然……想到这里,王氏就慌乱起来:“老太太,元春,元春总是世子妃,上了玉牒的,不会……”

林母淡淡地说道:“元春是个继室,至于原来的世子妃是怎么没的,谁知道呢?当初这婚事是你应下来的,若是元春没有受苦,那自然是一切都好,若是元春也遭了罪,那你看看,是不是做了打算吧!”

王氏傻了眼,她咬了咬牙,林母的意思竟然是希望元春和离,只是王氏却是心中不甘的,只觉得林母这话是吓唬她呢,因此咬牙道:“老太太,这事媳妇是做不了主的,媳妇还得回去想想!”

林母摇头道:“随便吧,我年纪大了,你们觉得我糊涂了也是常理,也罢,你先回去吧,我也累了!”说着,直接端起了茶盏,王氏有些恍惚地告退了。

第101章

王氏的见识和勇气显然不足以支撑她去想办法让女儿和离,西宁王府什么样的人家,自家什么样的人家,何况,她心中始终怀着一种侥幸心理,安慰自己,自家女儿毕竟是明媒正娶的世子妃,即便是世子,也不能真的拿她如何。

林母正是知道这一点,才将这事告诉了王氏,在明知道女儿处境如何却当做不知道,与一直不知道情况,等到了最后,自然是前者更叫王氏痛苦。

王氏这辈子作孽做了不知道多少,她自个也就罢了,结果几乎全报应在她自个孩子身上了,对此,林母并没有半点同情之心,林家当年做错了什么,不照样闹得断子绝孙,王氏起码到头来还有人养老送终,寿终正寝呢!

何况,因为知道了那些事情,王氏回去之后,也常常心不在焉,晚上还时不时会做噩梦,梦见元春满身伤痕在向她求救,或者是对着她满怀怨恨,王氏被折腾得,又衰老憔悴了许多。

贾宝玉也发觉了王氏的憔悴,只是怎么问,王氏都说不出个所以然来,贾宝玉只觉得王氏老了,如今还要在管家的事情上头劳心劳力,还有些天真地让王氏干脆将管家的事情交给珠大嫂子好了,气得王氏差点没怄死!

贾宝玉如今也烦,以前在荣府的时候,他几乎是众星捧月一般长大的,如今除了王氏,也没人会维护他了。荣府地方大,只要他想躲着,贾政想不起他来,十天半个月都未必能见贾政一面。可如今呢,这边也就是三进半的院子,当然,在内城这么大房子是真不小了,二房人口本来也不算多,自然也是住得下来的,可是终究地方小了许多。

尤其,以前无论是史氏还是林母,不管是真心还是假意,反正是不要求他晨昏定省什么的,结果如今换了新地方了,贾政觉得自个可以名正言顺地当家做主了,因此,对下面儿女孙辈都要求晨昏定省,也就是说,贾宝玉不得不天天面对贾政。偏偏贾政看到他就是各种不顺眼,哪里是父子,简直就跟仇人一般,有事没事就骂一顿。

在这样的情况下,贾宝玉说是嫡子,实际上,看多了的下人,也难免对贾宝玉不够尊敬了,尤其,贾宝玉性格绵软,并不强势,下人就算有什么出格的地方,他也不在意,往往轻轻放过,因此,虽说介于王氏的威势,那些下人不会真的如何,但是,无意识的轻慢却是难免的。

何况,如今贾政更是喜欢待在赵姨娘那里,贾宝玉这边时常挨骂,贾环那边却是时不时地能得了贾政一点赏赐,贾兰因为功课出色,又是孙辈,这年头抱孙不抱子,祖辈对孙辈都会更加宽容一些,尤其贾兰的天分虽说比不得贾宝玉,但是比起贾珠还要强一点,又非常勤奋,贾政好的就是这一口,因此,如今几乎是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贾兰身上。

王氏再是什么当家太太,但是,在这种年代,还是男人做主,何况贾兰是长子嫡孙,就像是史氏再如何偏心,爵位还得给贾赦,林母到了之后,顺水推舟,贾政照旧被三成家产打发了出去,日后贾政这一房,不说十有八九,也有七八分就得落到贾兰头上,因此,奉承李纨母子的下人更多了一些,便是探春似乎也瞧出了一些风向,虽说依旧还给贾宝玉与王氏做针线,但是也没落了贾兰的。

人情冷暖便是如此,贾宝玉在外头经历了一番之后,回来又经历了一番,王氏不许他去荣府,她自个又是一副日渐衰老的模样,贾宝玉就算是想要诉苦,都没处说去,因此,只得缩在自个那个小院子里头,跟下头的丫鬟一块儿折腾胭脂什么的,就这还被赵姨娘告了一状,说是如今统共才多大点花园,那些花儿朵儿的,她们还没看见呢,就叫贾宝玉让人给摘了去,弄得花园里头光秃秃的,实在是难看得紧。

结果,贾宝玉又被训斥了一番玩物丧志,糟践东西,王氏知道是赵姨娘告的状之后,折腾着赵姨娘帮着自个梳头捧水,打帘摇扇,心里头也是发狠,赵姨娘赶在贾宝玉身上做文章,那王氏就敢直接报复到探春与贾环身上,别的不说,探春的年纪,也到了议亲的时候了!想着自个女儿元春可能在王府里头受苦,王氏就是一阵阴郁,琢磨着非叫探春好看不可。

探春那边也是气闷不已,赵姨娘有些小聪明不假,却是个短视的,如今这情况,一直盯着贾宝玉又有什么用,没了贾宝玉还有贾兰呢,怎么着家产都落不到贾环头上,做主母的,想要折腾通房侍妾,多的是能耐,王家那边哪怕是因为之前的事情,对王氏有些不闻不问的意思,但是,关键时刻,王家肯定是要给王氏撑腰的,总不会叫贾政真的将王氏给休了。

何况,就算如今贾宝玉不成器,王氏还有个做世子妃的元春呢,哪怕看在这个女儿的份上,贾政顶多也就是放两句狠话罢了,其他的事情,还是要让王氏做主。

探春之前见识了迎春的婚事,她比迎春小不了几岁,贾宝玉的婚事已经定下了,听说等着史湘云及笄就完婚,她却是不能等到那时候才开始议亲,毕竟,真要说起来,探春比史湘云还大一点呢,到时候,她可就是老姑娘了,能嫁到什么好人家。

听说荣府那边邢氏常常带着家里的几个姐妹出门交际,或者干脆就在自家搞些花会诗会什么的,探春恨不得自己就是其一,可是,她却不在荣府了。

王氏一直拖着不带探春出门交际,平常折腾起来也丝毫不手软。听说探春给贾兰做了鞋袜荷包,王氏就说下头针线上头不顶用,做的鞋子不合脚,探春就得连夜回去剪裁布料给王氏做鞋袜;没事又说自个想要供奉几本经书,保佑元春早点生个儿子,说探春的字好,探春就得回去抄经甚至是将经文绣出来,而且王氏说着抄经绣经文要诚心,直接就叫探春茹素吃斋……

总之,探春这边才起了点心思,立马就叫王氏给打压了下去,回头赵姨娘得意洋洋跑过来说贾环又得了老爷夸奖之类的话,立马就叫探春给骂了回去,又教训了贾环一通,气得赵姨娘要撒泼打滚,丢尽了脸面,最后只得悻悻地回去了。

这边探春给了赵姨娘一个没脸,那边王氏就松了松手,叫探春跟着管家,探春顿时就知道自个该怎么做了,虽说不敢得罪李纨,然后,却是加倍地踩着赵姨娘。

赵姨娘的兄弟赵国基没了,想要多讨要一些银钱,跟探春说什么舅舅之类的,又是叫探春劈头盖脸骂了一顿,又说什么家道艰难,如今从府里面分出来了,自然不能按照原来府里的旧例了,因此,原本该给二十两的,最后只给了十两。王氏听说了,然后就给探春送了几匹衣料过去。

总之,赵姨娘拿着贾政做武器,找贾宝玉的麻烦,王氏就拿着探春做武器,将赵姨娘母子两个贬低到了灰堆里。王氏只要说几句意味不明的话,探春就如同抓住了救命的稻草一般,回去就拼命在王氏和贾宝玉身上使劲,心里安慰自己,等着自个的终身有了着落,就不必如同如今这般了。

贾政那一房闹出来的笑话比较多,便是荣府里头都有所听闻,不过,没多久,贾政就得了个好差事,西宁郡王府上书保举贾政做了江西粮道,即刻就要去赴任。

西宁郡王府保举,在很多人看来,看的自然是贾元春的面子,因此,王氏顿时放下了大半的心思,觉得之前的事情肯定是林母吓唬自己,元春在王府过得挺好,要不然怎么能求了王爷,保举了自家父亲呢!

也因着这个,贾政对贾宝玉都和颜悦色了两天,又很是加强了王氏的权威,说他走之后,由王氏主持大局。家里日后大事小事,都有王氏做主了,他话一出,无论是李纨还是赵姨娘,脸上都是一白,不过也只有认命的份。

贾政要外任,总不能身边都是长随小厮,总得有个人贴身伺候,王氏烦透了赵姨娘,不想叫赵姨娘得意,因此直接抬举了一个生得还算不错的丫头,给人灌了一碗避子汤,叫她贴身伺候贾政,说是等到贾政回来,就正式提为姨娘,那丫头自然感恩戴德地答应了下来。

贾政这么多年就守着王氏还有两个姨娘,无非也是为了个不好女色的名声,三人里头,王氏便罢了,这些年愈发老了,看着比贾政还大几岁,周姨娘因为没了孩子,早就心如死灰,也就是赵姨娘看着还有几分颜色,也由不得贾政不往赵姨娘那里去。如今王氏这个大妇亲自帮他挑了新人,贾政意思意思推脱了两句,自然顺理成章地答应了下来,很快带着仅存的几个清客还有一些下人,又有小妾相伴,意气风发地上任去了。

临走,贾政还跑到荣府那边说是道别,但是,林母总觉得他有些耀武扬威的意思,林母和颜悦色地跟了说了几句场面话,心里却是冷笑,她倒要看看,贾政能折腾出什么花样来。

第102章

贾政带着人去江西了,王氏如今春风得意,在家虽说不至于作威作福,但是却是很是显了一番威风,将自个说一不二的权威给树立了起来,一时间,即便是最喜欢作妖的赵姨娘也安静了下来,更别说一向很能够忍的李纨了,反正王氏撑死,也只能在嘴上过过瘾,叫她伺候自个用饭什么的,这些李纨经历的多了,至于其他的,李纨是守寡的节妇,还有个已经长成的儿子,真要是出了什么问题,王氏也交代不过去。

王氏对贾宝玉读不读书并没有什么想法,王家武将出身,便是王子腾,论起学问,也不过就是认识常用字,叫他谈论什么四书五经,那纯粹就是难为人了。王氏当年因为想着要贾珠上进,以至于没了贾珠,如今对贾宝玉就格外纵然,贾宝玉身体不好,不能读书科举,没事,等着元春出头了,日后做了郡王妃,还不能给自家弟弟弄个好前程不成?

至于二房的家业,王氏是不肯留给其他人的,这些日后都是贾宝玉的,因此,听说有下人竟敢捧着贾兰,怠慢贾宝玉,顿时恼火非常,直接杀鸡骇猴,将怠慢了贾宝玉的下人给打了板子,发卖了出去。至于贾环,如今只能跟探春一样,王氏布置了一大堆的经书下来,要贾环抄经呢!

二房这边王氏这个东风彻底压倒了西风,不过,关注他们家的人可没几个,王氏又不出门交际,王子腾前些年就带着家人外任去了,王子胜倒是留在京中,只是王熙凤是王子胜的女儿,当初王氏坑了王熙凤一把,王子胜那边直接发狠,说不肯认王氏这个妹子了,因此,即便王家那边有什么事,王子胜不肯下帖子,王氏还能厚着脸皮上门不成。因此,贾政他们一家子也只好窝在自家,几乎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了。

而林母这边之前听过了两耳朵之后,便也顾不上那边怎么样了,因为林如海总算是将林黛玉的婚事给定下来了。

林如海选的人家是山东颜家的子弟,颜家可是颜回之后,一直以来还与衍圣公孔家常有姻亲往来,这么多年来,也是屹立不倒。不过林如海选择的并不是嫡系,而是旁支,毕竟,颜家的嫡系往往都是与那些老牌的世族通婚,林家虽说也是诗书传家,但是比起那等人家来,还是底蕴浅薄了一些。

不过林如海选择的这一支混得还算不错,虽说是旁支,但是也知道上进,家风颇为清正,林如海选的便是这一支如今家主颜奉的嫡出三子颜灿,颜灿年纪比黛玉大两岁,如今也有了秀才的功名,不过,他天生性子有些散漫,并无科举入仕之心,反而有些痴性,喜爱琴棋书画,颇为风雅。

林如海看重的就是这个,林黛玉也是风雅之人,虽说管家理事也能上手,但是终究对此并不算上心,更喜欢自个写写诗,作作画,调香弄琴,两人性子相似,日后也能琴瑟相谐。林黛玉不喜俗务,颜灿是三子,他也不需要娶一个喜欢弄权的妻子,以至于弄得兄弟阋墙,妯娌失和。

林如海与颜奉也是老相识了,颜奉与林如海乃是同年,颜奉是当年的二甲传胪,两人曾经一同在翰林院为官,后来颜奉父亲过世,颜奉归家守制,那会儿正是义忠亲王与上皇关系极为紧张的时候,颜奉懒得掺和,出孝之后,干脆就在颜家的松风书院里头做了山长,不再出仕。

这些年,林如海与颜奉也有些书信往来,之前林如海想着为林黛玉择婿的时候,一开始也没想到颜家,后来因为新皇登基的事情耽搁了一番,新皇登基,颜奉也跟着颜家的人一块儿进京,结果遇上了林如海,不知道怎么的,就听说林如海之前正在为自家独女择婿,颜奉后来便试探了一番,然后便说起了自个的三子。

林如海一听,便觉得不错。颜家这样的人家,即便是朝廷兴替,也影响不到他们,尤其颜奉又是旁支,颜家那边就算有什么事情,也牵扯不到颜奉身上,自个女儿嫁过去,起码不用担心女儿牵扯到朝中那些权势争夺里头。

颜家家大业大,也不会因为林家的家业有什么觊觎之心,等自个过世之后,不至于为了这些,对林黛玉有什么恶意,林如海思来想去,都觉得这是最好的选择了,因此,又问了一下林母的意见,林母自然也觉得这门婚事正好,也不委屈了黛玉,因此,一口答应了下来。

颜奉得了准话,立马就给山东去信,毕竟,这等儿女婚事,自家夫人也是得出面的,这才是对女方的尊重,何况,之前家里也在准备给颜灿相看亲事,免得到时候闹出什么乌龙来,大家脸上都不好看。

颜家那边,颜奉的夫人崔氏得了丈夫的信,信里面说了林家的情况,崔氏琢磨了一下,林黛玉虽说是丧妇长女,却也有个国公夫人教养,而且林如海如今也是三品大员,颜家这边颜奉做着书院的山长,自家大儿子也不过刚考上了进士,而且名次也不算高,如今还在翰林院做庶吉士呢,二儿子也是刚考上了举人,并不打算参加这一年的恩科,而是打算再出去游学几年,再做打算,至于小儿子颜灿,如今也就是个秀才,还没有继续上进的心思,若是不论颜家的话,真要说起来,还是颜家高攀了,何况,他们这一支还不是嫡系,只是旁支呢!

只是崔氏也有些犹疑,林黛玉出身高,表面上看比自家前两个儿媳妇还强了些,林家又只有林黛玉一女,日后嫁妆定然也丰厚非常,到时候,自个大儿媳和二儿媳会不会有什么想法。

崔氏琢磨了一番之后,心里头还是有些拿不定主意,不过,既然这事颜奉已经做了主,若是没个合适的理由,她也是不好有什么反对意见的,因此,跟颜灿说了一通之后,第二天便带着颜灿,被下人护送着往京城来了。

因此,没多久,林母便见到了崔氏,崔氏如今也是四十来岁的人了,不过也不算显老,她细眉细眼,看着是个挺和气的妇人模样,不过,崔氏也是世族出身,林母也不会因为崔氏没个诰命什么的小觑了她,因此,也是打起精神,与崔氏说话,又叫几个女孩子出来见过崔氏。

崔氏来之前,林母就跟家里说了,这次来的是颜家的主母,主要是来看林黛玉的,因此,几个女孩子都心领神会,因着迎春已经出嫁,探春又跟着二房分出去了,自然不可能如同之前一般,三春一般打扮,因此家里这些姑娘虽说照旧一季八套衣裳,四套头面,但是却是叫她们自个选了花色样式,再叫下头去做,平常出入也是按照各自的喜好,并不相同。今儿个有外客到来,各自都装扮了一番,虽说衣裙除了花纹不同,都是一般的样式,但是,湘云惜春还有邢岫烟都相对要低调一些。

林母这些年对林黛玉的身体调理从来没有耽误过,这几年又正是抽条的时候,林黛玉身量高了不少,上身掐花对襟袄,下面翡翠撒花百褶裙,头上斜插着一根金累丝嵌宝蝴蝶簪,耳朵上坠着一对红珊瑚耳坠,看着纤秾合度,别有一番窈窕风姿。

林黛玉年纪最大,因此,走在了最前头,崔氏第一眼就看到了她,一见心中便是一赞,崔氏在山东那边见识过的大家闺秀颇为不少,不过美貌比得上林黛玉的还真不多,林黛玉是典型的江南女子,生得婉约纤细,自有一种轻柔似水的气质。崔氏再一看后头,湘云,惜春,邢岫烟都是一身袄裙,无非就是颜色花纹有些不同,头上也插着金簪金环,史湘云杏眼桃腮,并非多么美貌,身上却带着别有不同的活力,邢岫烟却是端庄温雅,最小的惜春还未长开,脸还有点圆,略微带着点稚气,但是也是行止有度。

见得这般,崔氏笑道:“老太君实在是会教孩子,瞧这几个孩子,个个出挑的很,只恨我家没福气,不能都带回去!”

黛玉她们连忙上前拜见,崔氏笑盈盈地打量着几个女孩子,当然,重点还是林黛玉,她之前就知道如今荣府还有四个女孩子,其实是五个,只是巧姐儿还年幼,平常又是跟着贾赦两口子,这会儿人可能又谁回笼觉去了,自然是见不着的。崔氏早早准备好了见面礼,这会儿直接从腕上褪下四个玉镯下来,分给了四人,并无高下之分。黛玉她们赶紧接了,又屈膝谢过。

崔氏一边跟林母说着恭维话,一边不动声色地打量着几个女孩子,她这样的人,一般的年轻人,到她面前说上几句话,差不多就能将对方的性子摸个八九不离十,她瞧着黛玉的举止做派,心中就是放下了心。她之前忧心,无非就是黛玉出身高,嫁妆丰厚,回头跟上头两个嫂子争锋,如今瞧着,黛玉却不是喜欢争强好胜的人,性子有些清淡,但是并不是清高,不是那种不食人间烟火的性子,虽说很少说话,但是偶尔开口,就可见谈吐不俗,如此,崔氏心中便有了底,言语间更加亲热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