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王氏却是志得意满,不管怎么说,甄家人彻底倒霉,那些东西等着风头过了之后,改头换面一番,这些就彻底姓王了。

而其他收着甄家东西的人家,有的如王氏这般心怀侥幸,一直将东西藏着,有的却是被吓破了胆,生怕自家也被打入甄家一党,抄家流放,因此,那边甄家刚定了罪,就忙不迭地将那些东西都拿了出来,表示自家当日是被甄家骗了,甄家只说是想要举家进京,一时间车马不便,先将东西送到自家托管,回头安定下来再来取用,谁知道甄家竟是怀着大逆不道之心呢?

几家将东西拿出来之后,户部那边一算,还差了好几十万两的东西,这些圣人盯得紧,户部的人也不肯为了别人顶缸,他们要想赚钱,回头发卖那些庄子铺子还有其他东西的时候,做点手脚,岂不是比在圣人眼皮子底下做小动作强得多。

圣人瞧了户部那边的奏折,却也没着急,甄家及其余党落马,只要跟这事扯上关系的,起码都得抄家流放,如此,无论是国库还是圣人的私库,都是充盈了不少,至于敢于藏匿犯官财产的,以后再处置便是了,如今就下手,难免就显得吃相太难看了。甄家能托付的人家,多半都是老臣,回头上皇那边知道了,又是一场麻烦,不如缓缓图之。

因此,圣人也就是吩咐人寻访追查,也没约定时间,下头人自然就知道应该怎么做了。

贾家这边,林母知道甄家落马之后,很是感慨了一番,林如海也与林黛玉一块儿,祭拜了一下贾敏,林黛玉原本听人说起甄家如今落败如何可怜的话,也还有一些怜悯之意,后来知道当初母亲甚至是弟弟的死,都跟甄家脱不了干系,顿时只觉甄家罪有应得,连内宅妇孺都不肯放过的人家,又是什么好东西了!

不过林母很快就将甄家的事情丢到一边,之前各家省亲别墅建好之后,趁着许多高手匠人都在京中,林母很是请了一些人回来,给林黛玉准备嫁妆里头的家具首饰。

家具什么的,最重要的莫过于拔步千工床,也就是江南那边的匠人才有这等手艺,北方湿冷,因此,大家都是习惯盘炕,对于床的要求自然也就没那么高了,像是迎春,出嫁的时候,虽说也陪嫁了一张架子床,另外还有各种什么美人榻之类的,却是没有这般繁琐的。可是林家祖籍姑苏,嫁的颜家也在山东,那边拔步千工床却是必不可少了。这个说是床,其实与一间小屋子差不多,里面包括了各种配件,因此,工期很长,最快也得一两年时间,眼看着林黛玉一日日大了,林母不着急才怪了。

林母对林黛玉的事情这般上心,看得邢氏都有些心里泛酸,难免说了几句酸话,林母直接就驳了回去:“我就玉儿一个外孙女,可怜她娘还没了,这些不叫我这个老婆子管着,还有谁管着!何况,我也不过就是动动嘴而已,就算是拿了什么东西出来,那也是我老婆子的私房,怎么着,如今做了管家太太,就想着代我这个婆婆管着私房了?”

邢氏被说得又羞又气,她还真是盯上了林母的私房,林母如今满心都是林黛玉的婚事,今儿个想起自个库里有什么料子正适合林黛玉用,立马就拿出来给黛玉做衣裳,明儿个想着林黛玉要做新的首饰,直接就从自个库里拿出几匣子的珍珠宝石出来,然后又觉着林家刚到京城,贵重药材什么的未必来得及采买,又将自个库里藏着的几根老参拿了出来。

当然了,明面上林母也没有厚此薄彼,另外也给了史湘云,邢岫烟和惜春不少东西,看着林母大大方方地将私房送出去,邢氏只觉得心里都在滴血,在她想来,这些等着林母百年之后,都是她的啊,何况,这里头几个姑娘,唯一一个姓贾的,还是隔房的,老太太将好东西都给了外人,这叫邢氏如何能服气呢?

林母可不耐烦将自个私房留给贾家,按照她之前做梦时候听到的,她已经对得起贾家了,几乎可以说是以德报怨,她心里还是当自个是林家人呢,因此,直接就想着日后就算自个没了,好东西也是要留给林黛玉的,如今不过是提前给了而已。

林黛玉心中自然也是感激的,林如海听说自家岳母这般大手笔,又想到妻子当年说自家母亲如何疼爱自己,好东西不给两个兄长,她那边却是一开口,老太太就毫不犹豫给了,这般一想,只觉林母是移情作用,爱屋及乌,因着贾敏的缘故,对林黛玉更是另眼相看。

所谓投桃报李,林如海之后出手也很大方,逢年过节的,送上门的节礼里头,给林母的那一份都格外丰厚,邢氏瞧得眼热,还得听林母在那里炫耀林如海如何孝顺,回去之后,又是管不住自个的嘴,跟贾赦啰嗦。

贾赦可是懒得理会,贾赦还真没怎么惦记过林母的私房,原本之所以那般,完全是因为营造大观园,不光是将林家的家财用光了,也差不多将贾赦手里的钱用各种名目掏光了。贾赦那会儿想着自个的私房叫史氏以孝道的名义掏空了,能不惦记着史氏私库里的东西?这才有了意图强纳鸳鸯之事。

只是如今贾赦成了名正言顺的一家之主,自个私房丰厚,当年自家祖母越过父亲母亲,哪怕那时候贾政已经出生了,依旧一意将自个的私房都留给了贾赦,因此,贾赦一直有这个想法,那就是公中的东西,自然是按规矩分,至于各人的私房,那么自然是按照他们自个的心意。

贾赦很有自知之明,却是知道他一直不讨母亲喜欢,因此,哪里会惦记这些,反正,只要他有整个荣国府,那就足够了。因此,邢氏这般啰嗦,只叫贾赦觉得厌恶,当即掉头就走,叫邢氏又是一番自苦。

整体来说,荣府这边还算是一派和气气象,贾琏那边也干得不错,据林如海的消息,还能再升个一级,跟荣府这边相对应的是,贾政灰头土脸地回来了。

第108章

贾政出去的时候是何等意气风发,回来的时候就是一副丧家之犬的模样。贾政受到的打击也很大,他一直觉得自个怀才不遇,如果不是自家老爹临死为自个求了个恩荫的官职,他应该是一路通过科举,最终成为天子门生,青云直上。当然,他忽略了在他得到恩荫之前,连个秀才都没考上的事实。

贾政坚信自个就是那个迟早要发光的金子,只要离开了那个讨厌的工部,就是自个一展宏图的时候,然而,他的粮道官途很是不顺,他一个空降下来的官员,本身一开始就受到了许多官员的排斥,贾政一开始还没回过神来,后来被人点醒了,然后麻烦就来了。

贾政叫自个手底下那些幕僚还有下人给忽悠了,他一向是个不通细务的,对于那些公文什么的,看着就头大,因此,见自家幕僚说得头头是道,因此,直接将这些都交给幕僚做了。

有对贾政不满的,自然也有要奉承贾政的,粮道要监督收粮,还有就是督运漕粮。漕运上头的利益,早就被人瓜分了,想要插手进去,也就只能讨好他们这些管着漕粮的人,因此,奉承贾政的人也是不少。

贾政倒是不贪腐,但是他手底下的人一个个两只眼睛都在向钱看,贾政又是个糊涂的,被下头的人蒙得死死的,不过,钱财上头他不看重,却不代表女色上头没想法。王氏是选了个侍妾叫他带在了身边,只是那侍妾姿色算不得上等,而且平常的时候又有些小心翼翼的样子,叫贾政只觉得索然无味。看看赵姨娘嚣张那么多年,就知道贾政喜欢的是哪一款的了,如今这位显然不符合他的口味。

然后,就有人直接送了美人过来,直接打着自家远房侄女的名号,送来的却是个清倌人。这等人最是擅长察言观色,很快摸清楚了贾政的喜好,将贾政糊弄得一愣一愣的。

开了个口子之后,接下来送美人的就多了起来,贾政倒是没有全收,不过,身边还是多了好几个伺候的,整日里红袖添香,别提有多自在了。

结果,他这边万事不管,除了照常点卯之外,只知道在自个衙门后院里头跟一干侍妾厮混,自有那等觉得贾政堵了自个财路的人跟他过不去。

因此,贾政做了两年多的粮道,被弹劾了好几次,之前还被压了下来,结果这次捅出来的漏子大了,江西这边运送的漕粮竟然都是发霉的陈粮,而且缺斤少两,里头掺了许多泥沙,漕运总督又刚换了人,当即上了折子,然后贾政就直接被削了官职,一下子变成了白丁一个。

贾政也觉得冤枉,他可是一文钱都没看到,只是后院那些莺莺燕燕,大家一瞧,都不觉得他冤枉了,人家没送钱,人家送美人了啊!

于是,贾政最终灰头土脸地带着一帮美人回来了,王氏见了,差点没背过气去。如今住的地方统共才多大,贾政带了这么多人回来,他这是做官去了,还是专门逛楼子去了?

只是王氏也知道,自个如今还不能跟贾政翻脸,只得咬着牙,陪着贾政一块儿骂了一通构陷他的奸商还有同僚,还得捏着鼻子将那些美人安置了下来。地方不大,王氏又是一副贤良公正的样子,说这些美人终究没能给贾政生个一儿半女,因此,无功无妊的,不好提等,因此只给安排了一个院子,叫她们住在一块儿,各自拨了个小丫头伺候。

王氏对这些侍妾的厌烦在于太花钱,而赵姨娘却是感觉到了强烈的危机感,因此,如今也管不得别的了,见天地跑到那边跟那些新来的侍妾叫骂不休,尽显泼妇风范。

因为那个院子就在房子的角落里,因此,左邻右舍经常能够听到这些叫骂,这边是内城,地段还不错,边上住的都是官宦人家,一个个都开始拿贾家当好戏看,一些在内宅觉得无聊的妇人,甚至凑在一块儿猜测,今儿个又因为什么在闹腾,又在叫骂些什么。

贾政刚回来的时候,也就是去见过了一次林母,林母意思意思安慰了他一番,就让他回去了,不过,贾政却是言道,自个如今回来了,瞧着贾宝玉在家又荒废了不少,如今竟是还跟孩子一样,想着等他成亲了之后,就会懂事一些,因此想着是不是提前娶史湘云过门,大不了等着史湘云及笄之后再圆房便是。

贾政却是听说,史家兄弟两个在外头也要回来了,在外头混得还不错,贾政别看他这辈子最烦什么恩荫裙带,实际上,他第一个官职靠的是父亲,第二个官职靠的是女婿家,如今又开始指望史家了,只不过理由倒是很正经。

林母心中冷笑,不过面上却是慈和,温言道:“云丫头虽说住在我这边,只是这等大事,还得史家那边做主,好在他们马上也要回京述职,我先书信一封,跟他们通个气,横竖云丫头的嫁妆也早就准备起来了,说好之后,办起来也快!”

林母这么一说,贾政就知道这事算是八九不离十了,这才心满意足回去了。

林母果然写了一封信跟史鼎史鼐兄弟两个一说,两人因为想着日后还得外放,总不能一直拖着,史湘云年纪大一点,原本又是大房的,她不出嫁,自家女儿也不好说亲,因此,直接一口答应了下来,表示等他们回京之后,就可以操办此事。

这事林母也没瞒着史湘云,史湘云却是很久没见到贾宝玉了,如今一提,立马面上通红,心中却是小鹿乱撞,又满心甜蜜。

而史家兄弟两人也没有食言,回京之后,跟贾政那边通了气之后,两家很快走完了小定大定的程序,倒是王氏有些不甘,只是贾宝玉如今愈发不如从前,除了有个做世子妃的姐姐,自家老爹因为尸位素餐,任上亏空成了白丁一个,自个也是文不成武不就的,虽说在京中有了点名声,北静郡王也帮着捧着,但是终究算不得实在,因此,也只得咬牙答应了下来。又听贾政说指望着史家那边帮着谋缺,王氏只得强忍着不舍,不管是小定大定,出手还算是大方。

史家那边也觉得丢了个大包袱,这年头,亲爹亲娘再如何不慈,做儿女的也只有认命的份,可是他们这些做叔婶的,却是轻不得重不得,哪怕是一点不对,都要叫人说闲话,史湘云也是个有些糊涂的,如今却是直接落在贾家了,贾宝玉本身虽说差了点,但是这也是亲上加亲,贾宝玉还有些名声,史湘云自个也乐意,因此却是皆大欢喜。

史湘云的嫁妆,多半是她生母的嫁妆,这么多年封存了下来,嫁妆单子还在,还是一式三份,因此却是做不得假,那些腐坏了的料子什么的,换新的也花不了多少钱,旧首饰找匠人重新炸了看着也鲜亮,史鼎史鼐两家也都有添妆,林母也没亏待了史湘云,也添了不少东西。

史湘云当年也就是嘴巴坏了点,挤兑了林黛玉几次,想着贾政那边说不得没多久就要倒霉,林母就有些愧疚自个叫史湘云进了火坑了,好在贾宝玉年纪也不大,那些事情也牵扯不到贾宝玉头上,顶多也就是多少年不得科举而已,反正贾宝玉对这个也没兴趣。

如今林黛玉好事将近,林母心情越好,因此,如今想着自个改了史湘云的命,她只记得上辈子史湘云也是嫁了个勋贵家的公子,却是不知道后来如何,不过,总之也是坏了她的姻缘,反正史氏那些东西不是自个的,林母也不心疼,给史湘云的东西不少,若是放宽松一些,能有两抬,而且都是实在东西,私底下又塞给了史湘云不少压箱银子,将史湘云感动得两眼泪汪汪的。

因为史家兄弟两个急着要走,因此,史湘云的婚事办得颇为仓促,还在正月里头,就吹吹打打地嫁了过去。

史湘云看着粗疏,实际上心里有数,当年王氏对王熙凤做的那些事情,史湘云心里都清楚,她从小手头不宽裕,因此,对于这些看得也挺紧,她可不想学着王熙凤,管家管得连钥匙都没有,还得搭上自个的嫁妆。

因此,王氏说要她管家的时候,史湘云就装傻充愣,只说自个还年幼,当不得事情,何况,贾宝玉也需要照顾,这些事情还得劳烦太太你云云,虽说王氏将史湘云说了一通,史湘云只当没听见,反正贾宝玉肯定是不乐意史湘云整日里想着管家理事的,因此,尽管王氏软硬兼施,奈何史湘云软硬不吃,反正就是不干。

王氏又说要俭省,史湘云就自个做针线,还得当着贾宝玉的面,结果贾宝玉虽说不敢跟王氏顶牛,对她却是更加体贴了一些,两人多年不曾亲近,如今成为夫妻,又是新婚,又是小别,更是蜜里调油,叫王氏知道了,又是背地里头骂了一番。却被贾政听到,将王氏一阵训斥,史家那边应了等他们外放立足之后,想办法在那边给贾政谋个缺呢,贾政如今正等着这事,如何还能苛待了史湘云。

贾政这边想得非常美妙,王氏心里发狠,一定要想办法叫自个儿媳知道婆婆的利害,然后,噩耗传来!

第109章

西宁王府倒了,如同林母记忆中一样,西宁郡王中风,没多久就一命呜呼,然后有人出首,说是西宁郡王之所以中风过世,都是被世子气的,世子跟西宁郡王的侧妃通女干,被西宁郡王逮了个正着,然后西宁郡王就气到了。

这还有什么好说的,这般忤逆不孝之子,如何还能承袭爵位,圣人之前就早有准备,因此,那边西宁郡王府还在做水陆道场,传旨的人就带着一批军士将西宁郡王世子给抓了,整个王府也控制了起来。然后,就是清算的时候了。

西宁郡王在平安州经营数代,只是,如今这位世子实在是不得人心,即便是西宁郡王的旧部,听说这位世子竟是气死了自家父亲的不孝子,也是不肯为这等人出头的。

因此,圣人虽说做了不少准备,留了不少后手,甚至都已经预备着平安州发生兵变了,但是最终什么也没发生,西宁郡王世子被押送回京,原本这等事情不干王府女眷的事情,只是紧接着,朝堂上诸多臣子都得了圣人的暗示,何况,即便是上皇,对于什么异姓王也是没什么好感的,因此,一连串的弹劾折子雪片一般飞来,还有一些不知道从哪儿冒出来的苦主在顺天府,大理寺之类的地方击鼓鸣冤。

甚至,之前那位世子妃的家人竟是直接告到了朝堂上,说是听自家女儿陪嫁下人的说法,自家女儿死得不明不白,要求开棺验尸,治西宁王府之罪。

总之一时间,西宁郡王府简直变成了众矢之的,几个异姓王难免有些兔死狐悲之感,但是,西宁郡王世子的罪名却是已经落实了的,这等不孝子,简直是禽兽一流,谁能为他说话呢,不怕被千夫所指吗?因此,一个个只是拐着弯替西宁郡王府说话,只是说什么死者为大之类的话,总之,哪怕削爵,无论如何也不能叫西宁郡王府就这么完蛋了。世子没用,日后选个金家的旁支子弟过继也是好的。

只是,圣人好不容易抓住了西宁郡王府的把柄,正想着一鼓作气,叫这个爵位成为历史呢,因此,只说西宁郡王府数代单传,五服之内并无什么近亲,过继的话,却是有违律法,因此,只是不准,又暗示下头严查西宁郡王府诸多不法之事。

圣人这边有了暗示,下头的人哪有不心领神会的道理,因此,一个个很快行动起来,一大堆不管是真是假的罪名都出现了,最严重的莫过于勾结北蛮,里通外国,养寇自重,另外什么杀良冒功之类的,也都是要命的罪名。

这些都是整个西宁郡王府的事情,这些罪名落实了,西宁郡王府别说保全爵位了,便是一大家子的性命都要没了。

何况,那位郡王世子如今算是完了,一大堆的苦主跑出来说他强抢民女,逼良为贱,残害良民,虐待逼死发妻,总之,光是他手上的人命,就有不知多少,府里那些姬妾,许多身上几乎找不到一块好肉,便是西宁郡王刚刚去世之后,这位惊怒之下,又虐杀了一个姬妾,这等事情,哪怕有意遮掩,但是,这年头又不流行火化,哪怕王府冒称这是给郡王殉葬的忠婢,只是,一个世子身边的婢女给郡王殉葬,谁都会觉得不对劲好不好。

因此,民间流言也很不好听,西宁郡王世子跟西宁郡王估摸着身边的侍妾通房都是共用的,各种各样香艳的传闻传得到处都是,一些不得志的落魄文人甚至暗地里头写了不少话本影射此事。人家也没指名道姓,何况,本朝也素来标榜不得以言获罪,有人想要衙门查禁这些话本,圣人直接就说,当年还有人在话本里头非议太祖呢,他老人家听说了也不过就是一笑而已。何况,这等事情,越是严禁,私底下说的人越多,要是不管,这事过了之后,有了新的流言,这些流言也就散了。

西宁郡王世子下狱,府中的女眷一开始的时候还羁押在京中的王府,后来,越来越多的罪名出来了,这些女眷直接就被关进了狱神庙,从前那些高贵雍容的王妃一流,如今却是蓬头垢面,朝不保夕,时不时还要被提到堂上受审,因着西宁郡王府算是彻底完了,甚至,还得遭受刑罚,几个女眷受不住,直接就解了腰带,悄悄在狱神庙将自个吊死了。

倒是元春,她虽说算不上新妇了,但是嫁过去之后,娘家不给力,自个为了少受折磨,总是躲着自家丈夫,因此,很为王妃不喜,因此,嫁过去压根没能沾得了管家权,一直就是缩在自个院子里头,每日里请安也就是被王妃挑剔,因此,过了两次堂之后,见她确实是一问三不知,就没人找她了,勉强算是得了点清静。

元春害怕得要命,她这个世子妃才当了几年,因着丈夫的残暴,她对自家丈夫毫无感情,也没有孩子,她被关进京城王府羁押起来之后,就想办法给娘家送信,希望能够和离,只是一直没有回音,等到被关进了狱神庙,眼看着身边那种种惨况,家里却连个看望的人都没有,元春几乎要崩溃了。

王氏哪里是不想救女儿,她收到元春的信,元春是悄悄用螺子黛写的,字迹散乱,信中哭诉自个这么多年的遭遇,丈夫性情暴虐,每每毫无缘由,就横遭毒手,每每同房,自个都是遍体鳞伤,虽说锦衣华服,却是没过过一日安生日子,如今又要被王府连累,想要求父母出面,请求官府判个和离,只要能够归家,她日后便是青灯古佛,也是情愿的。

王氏不识字,想着是女儿递出来的信,不敢叫下人念信,生怕有什么消息传出去,只得叫了贾宝玉过来,贾宝玉读着便是嚎啕大哭,王氏也是捶胸顿足,跟贾宝玉母子两人哭成一团,贾宝玉立马求了王氏要救姐姐,虎毒不食子,王氏没了贾珠,元春贾宝玉便是她的命根子,元春虽说比不得贾宝玉,也是她身上掉下来的肉,因此,便去求贾政出面,哪知道,贾政直接一巴掌扇过来,说贾家绝无这等和离之事,元春嫁到了西宁郡王府,那生是金家的人,死是金家的鬼,死了也得葬入金家的祖坟。

王氏傻了眼,恨不得跟贾政厮打起来,贾宝玉鼓足了勇气跟贾政争辩,说姐姐嫁过去之后,日日受苦,人家分明不当姐姐是他家的妻子,何况,西宁王府获罪,女眷也要被牵连,谁知道日后是何等下场,姐姐受了这么多年罪,家里不知道也就罢了,如今知道了,如何还能继续冷眼旁观。

结果又被气急败坏的贾政劈头盖脸抽了起来,王氏终于忍不住了,直接就跟贾政打了起来,口中破口大骂:“贾存周,我跟你拼了,你毁了我的珠儿,又毁了我元春一辈子,如今又想要毁了宝玉不成!”

贾政怒道:“你个泼妇,当初那婚事,不是你先同意的吗?”

王氏语塞,又是大哭起来,跟贾政叫骂不休,贾政直接叫道:“太太失心疯了,将她扶到屋里去,家里的事情,以后叫珠儿家的和宝玉家的管着!”说着,甩袖就走,留下王氏哭骂不已。

贾宝玉被贾政打得哭天喊地,心中还惦记着元春,他扶着王氏,惶恐道:“太太,大姐姐那边,该怎么办?”

王氏忽然想到,当初林母跟她说的话,心中痛悔不已,早知如此,不如就如林母所说,让元春嫁个寒门士子,日后有贾家扶持,也能凤冠霞帔,如今却是坑了元春一辈子了,想到这里,王氏直接抓住了贾宝玉的肩膀:“宝玉,你去求老太太,求老太太救救元春!”

贾宝玉一听,连忙答应了下来,哪知道他这边才想要去找林母,那边就被贾政拦了下来,关进了书房里头,叫人守着,不许他出来。贾政吩咐下头闭紧门户,便是每日采买,也叫人上门送货,不许人出入,西宁郡王府的罪名太多,贾政半点也不想被牵连,至于元春,这就是她的命了!

不过林母这边还是得到了消息,虽说早有预料,只是她原本想着,这事终归是二房的事情,哪知道,二房竟是一直不出头,叫人一打听,贾宝玉与王氏竟是都被关起来了,心中对贾政更是鄙夷起来。

最终,林母却是不能表现得这般狠心绝情,她可不想叫林如海父女两人误会什么,因此,还是硬着头皮,吩咐下人去狱神庙那边打点了一番,给元春送去了一些衣裳被褥,给那边的狱吏塞了不少钱财,请他们帮忙照应元春一番。那些狱吏自然是答应了下来,元春听说这些是祖母命人送来的,又得了林母的消息,说是贾政不许她和离,为此,还直接关了王氏和贾宝玉。贾政已经分家出去了,自个这个祖母也不好多管,也只能尽力照应。

元春听着,连泪都流不出来了,想不到,父亲竟是这般绝情,若是自个这次也跟着获罪,只怕日后母亲和弟弟日子也不好过,元春心中发誓,若是判决下来,自个被打入奴籍,自己就直接自尽,以免污了清白。想到自个这些年的煎熬,元春心中满是恨意。

第110章

元春没有等到宣判的那一天,她死了,被疯了的西宁郡王妃掐死的。因为听狱卒说,西宁郡王世子被废为庶人,判了绞立决,西宁郡王妃就疯了。她只有一个儿子,将他看得比谁都重要,又听抱琴在一边上煽风点火,说元春还想要跟世子和离归家,顿时一下子疯了。

一个疯了的女人,或者说是母亲,能够发挥的力量是一般人根本想不到的,哪怕西宁郡王妃年纪大了,力气按理应该不济了,何况多日在牢狱中吃不好睡不好,整个人简直如同老妪一般,结果,她疯起来,简直如同变成了蛮牛一般,元春愣是无法挣脱,其他人要么麻木,要么幸灾乐祸地看着西宁郡王妃掐着元春细细的脖子,元春根本喊不出来,手脚也使不出多少力气,没多久,便鼓着眼睛,张大了嘴,原本还算秀美的脸变得极为狰狞可怖起来,她已经没了呼吸。

饶是如此,西宁郡王妃依旧不肯松手,嘴里头还喃喃地骂道:“贱人,我儿子死了,你怎么还能活着,贱人,去死!……”

等到元春的尸体都开始冷掉了,那些狱卒才听到了动静,跑进来一看,也是吓了一跳,西宁郡王妃掐得是那么紧,以至于那些狱卒差点没掰断了她的指头,才将元春的尸体从她手里头弄了下来。

西宁郡王府这次之后算是彻底没了,想着之前荣国府那边老太太还送了一些衣裳被褥吃食过来,那些狱卒一边将这事上报,一边又传信给贾政一家和荣国府。

贾政听说之后就是吓了一跳,偷听到了赵姨娘立马跑到王氏那边,很是幸灾乐祸地跟王氏一说,王氏一听,就厥了过去,被伺候的下人掐着人中这才醒了过来,第一件事就是冲了出来,两巴掌扇到了赵姨娘脸上,把赵姨娘直接打得掉了一颗大牙,坐在地上撒起泼来。

王氏扇了赵姨娘一番之后,就直接跑去找贾政了,她这会儿一滴眼泪也没有,前所未有的冷静,贾政见了,却是只觉得一股子凉气从脚心一下子冲到了天灵盖,整个人竟是差点没战栗起来,王氏冷飕飕地瞧着贾政,然后竟是大笑起来,贾政跳着脚叫道:“太太疯了,太太疯了,快将太太带回去!”然后,近乎仓皇地冲回了书房之中,还直接关了门。

林母得到消息之后,叫人先去打听了一下贾政他们的情况,见那边似乎是兵荒马乱的,一大堆人说什么太太疯了,又说老爷病了什么的,李纨在那里忙着请医问药,贾宝玉倒是想要出府,却被下人拦住了,林母只觉荒谬无比,只得叫下人出面,先置办了一口棺材,去狱神庙收敛了元春的尸体,只是,总不能叫元春在荣府发丧,因此,只得又命人将灵柩送到贾政那边,又叫下人替自个传话大骂了贾政一番,贾政勉强留下了元春的尸体,然后找了几个借口,说什么这个不详,那个不像的,匆匆忙忙胡乱找了个地方,将元春葬了,贾宝玉在元春墓前哭得上气不接下气,回来的时候,通灵宝玉也不见了,整个人变得痴痴傻傻的,史湘云心疼得要命,顾不得别的,只是守着贾宝玉,生怕出了什么问题。

如今可没有个史氏拿钱悬赏,贾政对那通灵宝玉也是不屑一顾,对这事极为紧张的王氏却是大病了一场,这会儿还没爬起来,也没人跟她说贾宝玉玉丢了的事情,总之,二房那边如今竟是一副凄凄惨惨的样子。

屋漏偏逢连夜雨,这边元春下葬才几天功夫,就有锦衣卫上了门,直接拉开了架势,宣读了旨意,然后就是抄家。

二房的罪名有很多,贾政多年尸位素餐,玩忽职守,之前又与民争利,贪污受贿,欠下一堆亏空,还有就是包揽诉讼,放印子钱,另外就是藏匿甄家财物等等,总之,一家子不分老幼主奴,直接都下了狱。

林母听说的时候,还在拿了私库的单子,准备看看多挑出一些来给黛玉添妆,颜家那边已经准备下定了,连婚期都定下来了,林母如今紧张得不行,几乎天天惦记着这事,结果就听下人来报,说是二老爷被抄了家,一家子都被押走了。

林母默然了,她叹了口气,放下了手里的单子,直接叫了贾赦过来,吩咐他帮忙打点一下,又打听了一下罪名,林母听得摇了摇头,然后叹道:“这些都算不得要命,要命的是,听说西宁郡王府之前有反意,查抄王府的时候,竟是抄出了不少与甄家还有几位王爷往来的书信,其中颇有些大逆不道之事,似乎老二一家也牵扯到了其中,若是扯出这个罪名,那可就不得了了!老大,你叫人安排一下,只叫人照应着一些,却是老实一点,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那可就得有个分寸,可别将咱们一家子也牵扯进去!”

贾赦赶紧答应了下来,不管怎么说,这年头,别说是同胞的兄弟,哪怕是族人有事,族里其他人都会受到牵连,因此,这事要是办得不好,说不得火都得烧自个身上去了。

贾赦一边命人去狱中探望,送了一些衣服被褥过去,本想送一些吃食,上头却是不许,更别说什么药物了,贾赦心里头更是焦躁,赶紧找人打听其中始末,好在看起来,上头似乎并不想闹大,毕竟,西宁郡王那事牵扯到圣上好几个兄弟,如今那些兄弟有的已经服软了,有的如今也有了服软的迹象,不说上皇还在,就算上皇没了,圣人也不能真的跟这些兄弟都过不去。

毕竟,人们的惯性思维就是,一个人想要造你的反,那么他是乱臣贼子,两个人想要造你的反,他们也都不是什么好东西,但是如果许多人造你的反,那么,大家都要觉得这皇帝持身不正,要么就是得位不正,要么就是有什么其他毛病了。

何况,兔子急了还要咬人了,圣人也怕逼急了自己那几个不省心的兄弟,弄得他们狗急跳墙,到时候又是一场麻烦,因此,只得将这事遮掩了下来,还在朝堂上演了一出戏,将那些书信都给烧了,叫朝堂上许多人心惊胆战了一番。

圣人既然暗示不追究西宁郡王勾结朝臣宗室意图谋逆的事情了,因此,自然没人会在这事上头跟圣人过不去,何况,贾政简直是个废物,一问三不知,什么事情都搞不清楚,何况,还有一些心虚的人在里头做了点文章,因此,这最要命的罪名却是根本没出现,剩下那些罪名,固然也很要紧,但实际上,却是还有些转圜的余地。

贾赦搞明白之后,就是长松了口气,回来跟林母一说,林母心中暗骂,怎么不叫贾政王氏两口子死了算了,不过再一想,人一死反而是一了百了,活着反而是受罪,因此,算是心气平和了一些,倒是又叫贾赦误会了一番,心里头又嘀咕了几句老太太偏心之类的话,这才又问道:“圣人一向宽仁,想必二弟一家应该没有性命之忧,只是家产被抄,除了珠儿家的和宝玉家的嫁妆,别的却是拿不回来了,到时候,他们生计又该如何呢?”

林母叹道:“先预备个小庄子吧,珠儿家的也就罢了,倒是云丫头嫁妆还算丰厚,日子总能过得下去的!老二与他媳妇做出那样的事情,宝玉日后就算身体能够科举,大概也是不成了,既然家里无人能够出仕,留在内城就太显眼了!”

贾赦心里头很怀疑林母会将自个私房补贴了二房,不过这会儿却是没什么异议,一一答应了下来,然后便出去吩咐下人安排,而林黛玉从里间出来,问道:“外祖母,二舅舅他们会怎么样呢?”

林母说道:“只怕要流放吧,只是不知道要流放到哪里!唉,当年你二舅母就做过那些事情,为此夺了她的管家权,叫她念了几年的佛,哪知道她竟是本性难移,故态复萌,又做出那样的事情,还敢私藏甄家的财物,真是不知道死字怎么写!”

林母又是说道:“至于你二舅舅,唉,当年你外祖父临终,给他求了个工部员外郎的官职,若是他老老实实的,就算缺了点才干,也不至于落到如今这个地步,只是他心高气傲,眼高手低,自恃有才,偏生又是个心硬的,如今因为元丫头的事情,跟宝玉和你二舅母有了龃龉,日后也不知道能够如何了!”

林黛玉小心道:“不是还有珠大嫂子吗?”

林母轻哼了一声:“玉儿你啊,却是将人想得太好了,你珠大嫂子啊,也是个硬心肠!”说到这里,林母也不再多说了,只是装模作样地叹了口气,然后道:“这会儿咱们在这边怎么说也是无用,还是先等上头判决吧!”

林黛玉也没想到这几年时间,竟然发生了这么多事情,见外祖母显然没有兴致,只怕看着面上冷静,心里头其实也是伤心,想着林母年纪这么大了,再那般劳心劳力,却是撑不住了,因此,也不再跟林母说这事,同样岔开了话题,心里头,却是有一种古怪的感觉。

颜家过来下定之前,贾政一家子的判决下来了。

第111章

所谓虎毒不食子,元春的事情,贾政表现出来的冷心绝情很叫人齿冷,因此,一些原本与贾政还算交好的人,如今也不肯多为贾政说话,连对自个的女儿都这般绝情,何况是对别人呢!

因此,贾政不光是判了杖八十,流放三千里,还判了苦役三年,贾政这辈子连比笔墨纸砚重的东西都没拿过,如今又快要半百之年了,叫他苦役三年,只怕一年都撑不住。

至于王氏,自从元春死后,人就有些不对劲,不过,因为贾政说什么自个不通庶务,家里那些事情,都是王氏做主,因此,许多罪名都落到了王氏头上,当然了,实际上,王氏也不冤,很多事情的确都是她做的。

因此,王氏虽说看着有些疯癫,但是上头也没有因此网开一面,依旧判了杖五十,流放三千里,而且是与贾政一道,不过倒是没有苦役,毕竟看王氏如今这样子,做苦役也不现实,别搞得到时候反而添乱。

除此之外,贾政这一脉往后三代不得科举,贾政听到这里,整个人都傻了,三代之后,他这一脉还能有什么呢?至于其他人,却是没有受到牵连,一来年纪都不算大,贾政王氏又将所有的罪名都扛了下来,因此,案子判决下来了,其他人也就都放出来了。李纨是节妇,史湘云也是刚刚嫁过来的新妇,虽说都管过家,但是很显然,真正做主的还是王氏,因此,虽说狱中受了点罪,不过出来之后,连嫁妆也都发还了,就算其中缺了点什么,应该是抄家的时候就被人摸去了,两人自然也不敢多争执。

贾宝玉原本丢了玉,有些痴傻,狱中走了这一遭,竟是清醒过来了,整个人沉默了许多,他如同一夜之间长大了一般,在贾赦的帮衬下,一家子搬到了城外的庄子上头,庄子里头,赵姨娘,周姨娘还有几个原本贾宝玉和史湘云身边伺候的丫鬟都已经买回来了,毕竟,这年头,奴婢也是主家的财产,既然抄了家,这些奴婢自然就要由官府另外卖出了。

贾赦见贾宝玉如今这般模样,也难得生出了一些怜爱之心,叹道:“为了这次的事情,老太太这些日子也是吃不好睡不好,好在你们几个小的没事,要不然,真不知道老太太会如何了!”

贾宝玉想着当初姐姐因西宁郡王府之事被牵连,自家父亲何等冷酷绝情,母亲再伤心欲绝,也是无可奈何,最终照应姐姐的还是祖母,后来又是祖母那边出面,为姐姐收敛了尸骨,自家这边入狱,也是那边在外头奔走,要不然,贾政早就没了官职,也就是寻常百姓一个,那些罪名,单个看没事,加起来,就比较要命了,如今却是判了流放,日后遇到大赦,说不得就能回来,这会儿便叹道:“老祖宗这个年纪,本来应该是含饴弄孙,尽享天伦之乐的时候,我不光不能孝顺老祖宗,却还要老祖宗操心,实在是不孝极了!”

贾赦说道:“老太太最是疼爱你不过,你好好的,她也就放心了!你父母那边虽说判决下来了,但是还得等些日子才会出发,你们休整一番,便去府里见见老太太吧,别叫她再为你们担心!”

林母才不想见他们呢,不过,人都来了,也不能拒之不见,见到贾宝玉的时候,林母吃了一惊,贾宝玉瘦了许多,看着衣服都挂在身上了,而史湘云也有些憔悴,至于其他人也是差不多,探春尤甚。

探春年纪跟史湘云一样大,史湘云都嫁过来了,探春却连个相看的对象都没有。原本还有点指望,王氏哪怕是想要赚一笔彩礼钱,也得找个人家将她嫁了,可是如今呢,王氏跟贾政一块儿流放了,赵姨娘虽说被买回来了,但是没有贾政的支持,不管是李纨还是史湘云,都决不允许赵姨娘真的当家做主。

这几年,探春跟李纨打交道的次数也多,李纨看着是个贤良的,实际上,除了贾兰,李纨谁也不放在心上。何况,李纨是个青年守寡的寡妇,一般人家就算愿意跟已经落魄的二房往来,那也有史湘云呢,李纨却是不可能带着探春出门交际的。而史湘云呢,说起来也是自个嫂子了,但是二房如今败落,史家两房又都外放了,史湘云能认识几个相当的人家呢,因此,等闲也是不行的。

探春如今只得又将希望放在了林母身上,只是林母劝慰了几个人一番之后,根本没提这个茬,探春也不好开口,只得垂头不语,心中却是生出了怨恨之意。

林母并没有注意探春的模样,只是拉着贾宝玉与史湘云在自个身边坐下,叹道:“好孩子,你们这是受了苦了!好在人没事,只要人还在,其他的又算得了什么呢!”

宝玉嗫嚅了一下嘴唇,说道:“老太太,可是老爷太太他们?”

林母拍了拍贾宝玉的手,说道:“唉,这些都是命,你老子若是老老实实的,一直在工部做个员外郎,那是你祖父给他求来的,就算他没个什么能耐,又是恩荫出身,这辈子也是稳稳当当的,只是,他一直不甘心罢了!我虽说是他娘,可是终究还是个妇人,这等事情,也是劝不了他的!至于你娘,你当年也是知道的,那些事情,她不是一天两天了,当年那些,我老婆子知道的,自然都想办法遮掩了下去,可是,之后的,我老婆子又如何管得了呢!”

贾宝玉也知道是这个道理,只是叹道:“孙儿只是担心他们受不住这苦头!”

林母安慰道:“我之前就叫你大伯去衙门给他们打点了,过几年,若是有什么喜事,朝廷大赦,他们也就能回来了,只要你们在家好好的,他们就算在外头,也能安心了!”

李纨在一边低着头,却是暗自咬牙,老太太只惦记着贾宝玉,贾宝玉好歹锦衣玉食这么多年,也娶了侯门千金,可是自家贾兰呢,那是正经的长子嫡孙,结果前些年日子过得跟庶子一般,本来想着可以念书科举,如今却是连科举的路子都绝了,这会儿再一想,不由簌簌流下泪来。

林母看着,便知道她的想法,李纨这么多年心如枯槁,唯一的指望不过是自家儿子,因此叹道:“珠儿家的,这些年也的确是苦了你了,兰儿却也是可惜了,只是,虽说不能参加科举,不过咱们贾家,本来也不是科举里头出来的!”

李纨一听就知道林母什么意思,这会儿只得说道:“兰儿从小生得弱,孙媳这辈子就兰儿一个儿子,哪里舍得叫他离了我身边!”

倒是贾环有些意动,心中有了想法,琢磨着回头就去求一求贾赦,看看能不能叫自个去投军。

林母见状,自然也不会强求,只是说道:“也是,这些年四海升平,却也没什么战事,想要出头自然比不得两位国公爷那会儿容易了!”因此只是转移了话题,说道:“人有不测风云,谁知道天底下就有这样的事情呢,好在家中还有些产业,做个富家翁还是有的,有贾家撑着,也不会有什么不长眼的人跟你们过不去,日子总能过得下去!”

絮叨了一番之后,贾宝玉如今不是从前那般没什么眼色的人了,便起身告辞,林母自然是出言挽留,贾宝玉却是说道:“老祖宗疼爱,孙儿自然自然是明白的,只是老祖宗留得了一日两日,难不成还能留一辈子不成?孙儿虽说手不能提,肩不能挑,但是总不能一辈子靠着府里,如今也该立起来了!孙儿不孝,日后不能承欢膝下,老祖宗好好保重!”

林母心中叹息,她却是从来不曾见到贾宝玉有这样的时候,若是当年,贾宝玉有这份担当,林黛玉又何至于泪尽而亡呢?这般想着,她口中也是一叹,说道:“宝玉,你真是长大了,我也是放心了!若是有什么难处,尽管来找老祖宗,老祖宗一定给你做主!”

贾宝玉答应了下来,然后便带着一大家子告了辞,出城去了。

贾赦他们之前也是一直在边上陪着,这会儿贾赦也是叹道:“宝玉能有如今这般,也算是万幸了!”

林母默然了一番,轻叹道:“罢了,这也是命数!圣人如今开始清算了,你们可得注意点,别叫人抓了什么把柄!”

贾赦赶紧应了下来。

贾政王氏年纪都大了,一顿杖刑之后,好久都爬不起来,自然不可能立刻上路,勉强好了一些之后,便被那些胥吏驱赶着踏上了北上流放的路,贾赦带着贾宝玉在城外送了他们一程,又拿了些钱财,打点了押送的那些胥吏,给他们包了一些衣物钱财,知道贾政的性子,因此那些全交给了王氏管着,王氏如今总算是清醒了一些了,见到贾宝玉的时候,更是清明了许多,抱着贾宝玉痛哭了一番,私底下看着贾政的眼神,却满是恨意。

贾宝玉也是哭得喘不来气,贾政也就罢了,王氏即便是对不起天底下任何人,对贾宝玉一向是当做眼珠子一般疼爱,见得王氏衰老憔悴,贾宝玉更是心中痛苦,恨不得直接一路跟着送过去,反倒是王氏不许,只叫他日后跟着史湘云好好过日子。如今王氏却是庆幸贾宝玉娶的是史湘云了,史湘云嫁妆丰厚,对贾宝玉也是全心全意,有着史湘云,贾宝玉日后才不至于被李纨拿捏了。哭了半晌,那些胥吏也是等不及了,再晚,可就要错过了宿头,又是一番依依惜别,贾宝玉等着看着一行人远远地离去,这才转过身来,心中空荡荡的一片。

第112章

贾政一家子的事情并没有影响到林黛玉的婚事,颜家与林家依旧按照计划走着流程,三媒六聘一样不少,林黛玉最终十里红妆出嫁了。而林如海也求得了圣人的旨意,允了他让女儿的次子过继林家的念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