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夫人差点竖起了眉毛,恨不得直接伸手一把抓破王夫人的脸,她忍了又忍,才说道:“凤哥儿从小就这么个性子,我这肚子也不争气,大姑娘又是个不用我多操心的,就剩这么个小的,哪里舍得拘了她呢!”

史太君暗地里瞪了不知道说话的王夫人眼里,依旧一副慈眉善目的样子:“女儿家嘛,自然是要娇养的,老大家媳妇有一点说的是,这才是大家气度!”

王夫人暗自后悔说错了话,她倒是不担心史夫人,可是对史太君一直有着畏惧之心,这会儿也就不敢在顺着这个话题说下去了,想了想,她眼睛一亮,笑道:“说起来,凤哥儿也不小了,二嫂可曾留意了人家?”

史夫人有些皮笑肉不笑地说道:“凤哥儿才多大啊,我还想多留她几年呢!”

王夫人故作可惜道:“凤哥儿这模样品性,我看了就喜欢得很,恨不得是自己女儿呢!”

史夫人心中警铃大作,你女儿,你舍得将女儿送去伺候人,我可舍不得。

孙夫人在一边笑道:“是凤哥儿没有这个福气呢!说起来,元春进宫这么久了,可曾有什么消息?”

史太君叹道:“我可怜的元春,这宫内宫外又不能私相传递,还不知道我可怜的孙女到底怎么样呢!”

孙夫人赶紧说道:“老太君,是我说错了话,该打!元春是个有福气的,好日子还在后头呢,老太君尽管放心吧!”

史太君又叹道:“那就承你吉言了!我老婆子这辈子,该享的福都享到了,惦记的也就是几个孙子孙女了!珠儿如今已经成了婚,元春我是管不了了,我那宝玉如今年纪也还小,如今可不正是操心琏儿的事情嘛!”

这话一开口,傻子也明白了,这婆媳两个七拐八拐的,想要让王熙凤嫁给贾琏?做梦!孙夫人和史夫人几乎同时在心里咬牙道,史夫人装出一副没听懂的模样:“琏儿将来是要袭爵的,一辈子的富贵可不是稳当当的吗,老太君有什么好操心的啊!”

这话一说,邢夫人有些心情复杂,她嫁进来没多久,还想着自己生一个儿子继承家业呢,但是王夫人,脸色就不是那么好看了,如今二房住在荣禧堂,这夫妻两个差不多都忘了,袭爵的是贾赦,等到老太太一死,他们一家子绝对是要被憋屈了这么多年的贾赦给踢出去的,想到这里,心情更是糟糕了起来。

史太君偏心小儿子和小孙子,恨不得将贾赦塞回自己肚子里面,让贾政变成长子,好继承荣国府,这会儿一听说贾琏要袭爵,心里对贾琏的喜欢又去了几分,神情也有些淡淡的,哪怕她心里希望荣国府和王家关系再近一层了,也不希望贾琏娶了王熙凤,给大房增加一份助力,将来委屈了自己的宝玉!

第41章 贾珠死李纨有孕

话说到这个份上,自然没几个人还有继续说话的兴致了,史夫人和孙夫人很快起身告辞,直接就回去了。

将王熙凤留在后面的马车上,让丫鬟奶娘照顾,史夫人上了孙夫人的车,恨恨地说道:“嫂子,我倒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得罪了我们那位小姑子了,差点害了我家鸾姐儿,如今又惦记上凤哥儿了!”

孙夫人冷哼了一声,说道:“你管她做什么!以凤哥儿的条件,什么姑爷找不到,非要嫁到贾家去?咱们那个小姑子打的主意,我还不清楚吗?不过是想着自己是凤哥儿的姑妈,将来嫁过去之后,自然是跟她贴心的,到时候,手心里面攥着个长孙,自己又有个被老太太捧在手心里的哥儿,荣国府自然也被她给捏在手心了!想得倒美,咱们家的女儿,怎么能让那个贱人给骗了!”

史夫人咬着牙说道:“我倒要看看,她那个入了宫的宝贝女儿最终是个什么下场,那个什么宝玉又是什么德行!”

孙夫人淡淡地说道:“弟妹,善恶皆有报,她既然存心不良,将来自有报应,咱们且不用多管,就在边上看着就是了!”等到她要跌倒的时候再推一把,孙夫人心里补充道。她烦透了这个小姑子,以前看在丈夫王子腾的份上或许还愿意说上几句,如今连王子腾都不耐烦了,她还有什么好顾忌的,难道他们都以为她这个王家的当家主母就是任人欺负的不成。

晚上,王子胜难得进了正房,打了个招呼,便脱了外袍,直接躺在了床上,史夫人一边在丫鬟的服侍下拆着头顶的钗环,一边说起了这件事,气咻咻地说道:“老爷,你瞧瞧咱们家那位姑奶奶说的是什么话,一边在老太太那里嫌弃咱们家凤哥儿小性子,不够贞静,一边又想着拿咱们女儿做大房的媳妇,真要是到了那时候,女儿是向着大房呢,还是向着二房呢,这不是两边不讨好嘛!还说得好听,就像咱们凤哥儿嫁给贾琏那个只知道吃喝玩乐的货色是白捡着了一样!”

王子胜对王熙凤还是很疼爱的,而且,他在长安虽说不做多少正事,但是对于贾家的事情,知道的只怕要比王子腾他们清楚多了,这会儿也翻了个身,皱起了眉头,想了想,说道:“别管她胡说八道,凤哥儿的婚事,咱们还得看看大哥大嫂的意思!大哥如今算得上位高权重,凤哥儿嫁到谁家,谁家不是供着,何必到贾家受两头的气!”

听到王子胜这么说,史夫人也就心满意足了,她摆摆手:“这还用你说,说起来,这一晃,凤哥儿都快十岁了,咱们也留不了几年了,心里可真舍不得!”

王子胜对于已经荣升为黄脸婆的史夫人压根没有太多兴致,他有些敷衍的点点头:“怎么着也得到及笄的时候吧,还有五六年了!说起来,伦儿也到了快要成婚的年纪了,你帮着看看,也不能太委屈了他!”

史夫人气得差点将手里的点翠蝴蝶簪子扔到王子胜头上,按捺了半天怒气,才说道:“那小子哪里还要我看着,才多大年纪,身边的丫鬟稍微平头正脸的都玩了个遍!谁家好好地姑娘家,愿意嫁给这么个色中恶鬼……”正噼里啪啦地说着,却不见王子胜有半点回音,转头一看,王子胜已经合上眼睛,睡着了。

史夫人几乎要咬碎了牙齿,气恼无比地啐了一口:“果然这才叫有其父必有其子呢,都是一个德性,在那些狐狸精那里鬼混得差不多了,就拿我这里当栈?”

贾家那边,似乎绝大部分人都觉得跟王家联姻是个好主意,之所以之前没成,完全是王夫人不会说话,得罪了自家嫂子。史太君琢磨着王子腾如今愈加权重,日后若是元春能够承宠,能引为外援的也就是王子腾了,因此,更是坚定了与王家联姻的心思。若不是迎春如今虚岁才五岁,探春也不过刚刚过了周岁,而且还都是庶出,她倒是很想要将王仁招为自家的女婿的,如今,也就只有贾琏合适了。老太太心里琢磨着自家宝玉将来造化不会小,也不一定会在乎荣国府传下来的爵位了!

就在老太太想着找个合适的时机再跟王家人探探口风的时候,足足辛苦了一年多的贾珠提着大篮子,穿着好几层单衣进了贡院。

贾珠这一年多来用功过度,且思虑过重,他的岳父李守中看过他的文章后,觉得贾珠这一次下场,即使侥幸得中,也不过是在榜尾,最终顶多一个同进士的功名,不如再等三年,有了足够的积累之后再说。可惜的是,贾珠的意志非常坚决,李守中也不好在考前打击这个女婿,因此也只是让他放宽心思,不必太过在意。

贾珠出了考场便倒了下去,唬得过来接人的赖大差点心脏病突发,连忙叫了人七手八脚地将贾珠抬上了马车,一方面叫了人去找太医问诊。太医把了半天脉,只说是在考场上累着了,加上心思郁结,且身体亏虚,言语间暗指贾珠似乎有些肾水不足,总而言之一句话,要放开心怀,好生补充元气,不得受到刺激云云,又开了对症的方子。

刚刚送走太医,王夫人刀子一样的眼光就投向了李纨,尖刻地喝骂道:“明知道大爷要温备考,还纠缠着大爷,莫不是一刻都离不了男人不成?”

李纨顾不上担忧贾珠,“扑通”一声跪了下来,哭诉道:“太太,媳妇实在冤枉,大爷一个月在媳妇房里的次数不过两三次,多半时间都是青芙、青蓉她们几个在身边伺候的啊!”

王夫人更生气了,厉声道:“难道这还是我的错不成?你一个正房奶奶,连两个通房丫头都拿捏不住了吗?不能给大爷管好后院,那要你这个媳妇有什么用!”

王夫人骂得尖刻,李纨也没办法辩解,只能流泪不止。

史太君听到消息,急忙赶过来,正看到王夫人在训斥李纨,气得拄着沉香拐杖用力敲了敲地面,厉声喝骂道:“老二家的,现在不好好照顾着珠儿,就在这里摆婆婆的威风,难不成这比珠儿的身体还重要!”

王夫人被骂的不吭声了,不过看着李纨的眼神更加阴沉起来。

贾珠一直昏迷不醒,李纨在边上衣不解带地伺候着,心中满是惶恐,这个年代,女人就是男人的附属品,若是贾珠有个什么三长两短,李纨这辈子也差不多就没了希望,一边心中后悔当初为了孩子实在是太过心急了一些,一边暗恨院子里那帮不安分的狐媚子,于是也顾不得表现自己这个正房奶奶的宽厚大方,直接将一干通房全部关了起来,吩咐大爷醒来之前不许她们出来,自己就一门心思照顾贾珠,生怕贾珠出了什么意外。

太医的方子还是有效果的,加上各种名贵补药的作用,第六天的时候,贾珠总算醒了,李纨几乎喜极而泣。又将养了几天,贾珠已经可以在院子里走动几步了,眼看着就要慢慢好起来。

然后,又一重打击过来了。

皇榜张贴出来了,贾珠榜上无名。本来因为担心贾珠的身体,史太君和王夫人是不许人告诉贾珠的,只让人暂时瞒着。

但是那天难得天气好,贾珠虽然暂时没想起来是张榜的日子,不过却让李纨扶着在园子里面散步,走到一个半月门那里,却听到门另一边隐约有声音传来。

“你跑这么快干什么,难不成去领赏啊!”

“可不是去领赏吗?一大早大管家就去看榜了,听说刚刚回来了,以咱们大爷的学问,可不是铁定会中的吗?老太太、太太她们一高兴,可不就有咱们的好处!”

“别提了,你要是现在去说什么领赏不领赏的,只怕一顿板子都是轻的!”

听到这里,贾珠的脸色就有些发白,李纨这些天忙着照顾贾珠,一直也没有注意这些事,这会儿听到话头不好,正想要出去斥责一下那两个不懂规矩的下人,却被贾珠紧紧拉住了,不等她开口,就听见那两人又在那边说道:“大爷这次可是落榜了,只是看大爷身体不好,老太太和太太她们下了禁令,不许咱们乱说呢!要不是咱俩一块长大的,素来要好,我也不肯说给你听的,好了,你现在赶紧回去吧,别人问起来,你就当什么都不知道,明白吗?”

“知道了,谢谢姐姐,我这就回去了!”

那两个丫鬟偷偷摸摸跑远了,李纨偷眼看到贾珠的脸色,心里就是一个咯噔,忙道:“大爷,这一次不中,下次再考,大爷才多大年纪呢,不着急的……”话还没说完,就看见贾珠一口殷红的血喷了出来,然后便向后倒去。

李纨惊恐地叫了起来:“大爷,你醒醒,你别吓我啊!快来人啊,大爷又晕过去了……”

贾家又是一阵兵荒马乱,太医再次来到了荣国府,给贾珠把过脉之后,连连摇头,叹道:“本就思虑过重,元气不足,尚未调养妥当,如今又是急火攻心,可谓是雪上加霜!”

“太医,您就直说了吧!”史太君咬了咬牙,开口说道。

太医摸了摸有些花白的胡子,终于说道:“下官学艺不精,如今只能听天由命了!”

王夫人呆了呆,立刻就大哭起来:“珠儿,我可怜的儿啊!”

“哭什么,不是还没死吗?”史太君狠狠地一拐杖敲了过去,镇定地说道,“太医,您尽管开方吧,怎么着也得尽人事!”

做太医的,都是一个德行,遇到大病,宁可开吃不死人,但是稳妥的药方,如今贾珠这个模样,太医更是要小心谨慎,想了半天,才开了方子,然后忙不迭地跑了。

自然,贾珠还是没好得起来,荣国府几乎将长安所有的大夫都请了个遍,到了最后,都是一句话:“节哀顺变,准备后事吧!”

又送走了一个大夫,神情麻木,脸色憔悴得近乎枯槁的李纨一头栽倒在了地上,那位刚刚被送走的大夫又被请了回来,最后得到的结果是李纨已经有了快三个月的身孕,需要好好保养,否则的话很有可能保不住。

李纨醒来的时候,贾珠刚刚断了气,王夫人想撒气,可是对着已经有了贾珠的孩子的李纨,她也只能咬着牙忍着,对李纨更加不待见了,李纨在得知有了孩子之后,又哭了几场,为了保住这个遗腹子,李纨甚至没能给贾珠送葬,一直就待在自己的院子里面安胎,原本鲜活如同鲜花一般的人一下子枯萎了,失去了所有生气,只有在看到自己已经显怀的肚子时,才有了一点情绪流露。

第42章 闲话贾家事

“可怜见的,好好一个孩子,就这么没了!”孙夫人给荣国府道了恼,回来之后,带着一点怜悯叹道。

王子腾也叹了口气:“珠儿是个好孩子,实在是可惜了!”贾珠这么一去,贾琏从小就是不爱读的,贾家想要延续从前的富贵,看来还真得指望那个贾宝玉了。

女人天生有些多情善感的小心思,哪怕之前孙夫人因为王夫人那个小姑子的缘故,对贾珠那么个外甥不是那么待见,不过这会儿人死了,却觉得那小伙子一直挺不错的,完全是投错了胎,她随手将头上的银钗取了下来,嘴上说道:“好在珠儿媳妇如今有了身孕,无论是男是女,珠儿也算有后了,不至于将来断了香火!不过,看大姑奶奶的意思,似乎对珠儿媳妇有些看法,只怕日后珠儿媳妇日子不好过!”

王子腾摆摆手,冷哼一声:“鼠目寸光,一点见识也没有!我王某人怎么会有那样的妹妹,哼,我这辈子的脸面,都要被那等短视的妇人给折腾没了,别人看了,还不知道怎么说咱们王家不会教女儿呢!”王子腾心里的确是郁闷,自家这个嫡亲的妹子虽说门面做得好,不过这也就哄哄不懂事的下人,明眼人自然知道其中的蹊跷之处。尤其,李纨在贾珠的丧礼上立志守节,你还要给她脸色看,那就是不慈!何况李守中虽说官位不显,可是这么多年来,出息的学生也很是不少,在清流中颇有几分脸面,你亏待了人家的女儿,李家再厚道,想必日后也不愿意跟你这个亲家走得太近吧!一个字,蠢!王子腾恨不得去找自己老爹老娘问问,怎么就教出这么个蠢货女儿,当然,另一个也不见得聪明到什么地方去。

孙夫人见王子腾火气上来了,也就见好就收:“哪有这等话呢,云儿和鸾儿两个丫头,就算是嫁出去了,谁又说得出一个不好来!”

王子腾有些冷淡地叹道:“算了,我现在也懒得管这些事情!我一个做哥哥的,也管不了妹子的家事,将来就算有什么问题,王家也不缺她们一口吃的。”

孙夫人也便不在这个话题上多说什么,只是笑道:“老爷想来还不知道,从过年开始,不知道多少人跟我打听咱们仁儿的事情呢?”

王子腾一时没反应过来:“打听仁儿做什么?”

“老爷!”孙夫人嗔道,“仁儿今年都十二了,快到娶妻的时候了!”

王子腾也笑了起来:“一晃都到这个时候了,不过这事也不用着急,仁儿现在才十二,三年后参加了春闱,也才十五,到时候若是能金榜题名,议亲的话岂不是更加体面!就算不中,那时候也不晚呢!”

“什么叫做就算不中!”孙夫人啐了一口,“仁儿聪明勤奋,才学在国子监也是少有的,听说陈先生也是时常夸奖的,哪有不中的道理!”

王子腾赶紧说道:“夫人,是为夫说错了话行不!不过,这话不要在仁儿面前说,这种事情,除了才学,还得看运气不是!”

孙夫人想起贾珠,也是一惊,听说贾珠之所以心思郁结,就是太想要一举高中了,才弄得英年早逝,自己儿子可不能这般,还是顺其自然为好!心里想着,嘴上也这般说道:“老爷说的是,妾身明白轻重!”

王子腾点点头:“这就好!”

王仁并不知道自己老爹老妈将自己和贾珠联系到了一起,不过,去过贾珠的葬礼之后,哪怕知道结局,心中难免生出世事无常之感。贾家的人里面,跟他关系比较好,也比较谈得来的也就是贾珠了,贾琏与王仁年纪差不多,虽说暂时还没有体现出花花公子的本质,但是,母亲早逝,父亲不着调,虽说不是最受宠的,但是也是娇生惯养,拿起本就头疼,说起玩乐跑得飞快,如今多了一个贾宝玉,更是没人多管了,由得他在家学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逃学那是家常便饭,贾政管不着,贾赦没时间管,如此一来,贾琏不长歪,那才叫没天理了。

就像贾琏最怵的是别人拿自己跟王仁比较,王仁也懒得与贾琏为伍。同样是不乐意读,起码冯紫英、卫若兰他们并非文不成武不就,总算是拿得出手,为人爽利,交游广阔,而且对自己的将来都有了明确的规划,而且或许是因为王熙凤的缘故,王仁对贾琏总是有些偏见,因而也不乐意与他为伍,因此,尽管算起来也是亲戚,但是也慢慢疏远了起来,快要没什么交往了。

至于贾宝玉,莫说如今还是个被丫鬟们抱在怀里,只知道舔丫鬟脸上胭脂的小屁孩,即使这位年纪已经不小了,王仁自认没有办法与这样一个下凡历劫的博爱情种有多少共同话题。

唏嘘了一番之后,王仁将自己那些无谓的同情心什么的都收拾了起来,好歹贾家还经历过一段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时候的,既然享用了那样的富贵,将来无论如何也值了不是。因此,如今的王仁依旧心安理得地读读,跟一帮朋友一起谈笑玩乐一番,日子过得即使算不算波澜不惊,也差不到哪里去了。

王仁如今用不着去国子监了,因此有更多的时间耗在了陈府。陈家的人对此也是乐见其成,毕竟,如今陈景仪在内阁混得风生水起,他是皇帝的亲舅舅,自然是保皇党,加上心计手段都不差,差不多就是内阁第一人了。相应的,能待在府里的时间也就不那么长了,而陈景仪的两个儿子外放的任期还没到,因此,陈府更多的时间也就陈景荣一个主子在家罢了。

到了四月下旬,天气渐渐热了起来,贾家那边下了帖子,说是贾宝玉生日,让小一辈的人在一块叙一叙,王仁直接以要去先生那里请教的缘故给推了,只是让持砚送了一份礼物过去。开玩笑,贾宝玉这又不是什么整生日,贾家的人自己热闹一下也就是了,自己多大个人了,难不成还要去给个小孩逗趣不成!而且,贾珠才过世几天啊,一个个难道就当做没事人一般,贾珠要是活过来,只怕也要被气死了。

刚进了门,陈忠就凑了过来说道:“仁少爷可来了,二老爷正惦记着你了!”

王仁笑着问道:“忠伯,难不成先生有什么好事,要跟我说道说道?”

陈忠点头道:“可不是,昨儿个上皇在垂拱殿设宴,宴中命在场诸人作诗,二老爷夺了魁首,上皇、太后、圣上都有赏赐!可不是一件大好事吗?”

王仁笑道:“是吗,看样子,我又要沾光了呢!”

陈忠又问道:“仁少爷今儿还留下吃饭?要吃些什么?老奴去叫厨房准备!”

王仁点点头,很是不气地在那里点菜:“嗯,忠伯,我要吃八宝鸭子,清蒸鳜鱼,其余的随意就是!”

陈忠应了下来,笑着退下了。

王仁进了房,陈景荣抬头看见他,笑道:“来得正好,昨儿个上皇太后赏赐了不少刚刚进贡的南方佳果,我记得你喜欢吃得很,特意给你留着呢!”

王仁凑过去,带着点小谄媚:“先生你对我真好!”

陈景荣直接赏了王仁一个爆栗,笑骂道:“油嘴滑舌!”

“学生说的可是实话,什么油嘴滑舌呢?”王仁在那里一边叫屈,一边很是自然地从桌子上的水晶盘子里面捏起了一枚荔枝,叹道,“先生,荔枝这个时节就熟了?往年不总要到五月的吗?”

“你莫不是忘了,今年闰了三月,这种荔枝本来也是早熟的品种!”陈景荣自己也拈起一个,剥了皮,送进嘴里。

王仁一直不明白,前世的时候为什么一大堆人争先恐后地想要穿越,起码这古人的享受,比起现代人差得很远,上辈子一年四季新鲜的水果不断,价钱也算不上多贵,如今待在长安这等天子脚下,很多喜欢吃的水果都成了贡品,等闲连看都看不着,亏得自家这位先生如今也是皇亲国戚,当今对这个不慕名利的舅舅很是不错,有什么稀罕东西都会赏赐下来,他跟着沾了不少光。

吃了五六个荔枝,陈景荣提醒道:“荔枝性燥,少吃一点,还有别的呢!”

说话间,就有丫鬟端着一个青玉盏过来了,里面是切成小块的芒果,上面浇了一层酸酪还有糖桂花,散发着香甜的味道。王仁吃了一盏,那叫一个心满意足,幸亏没有跑到贾家去,要不然哪有这等好处,这么想着,嘴上也说出来了。

陈景荣好奇地问道:“难不成今日荣国府有什么事,还要请你过去?”

王仁摸出帕子擦了擦手,这才说道:“哪有什么大事,就是那位宝玉生日,下了帖子,让我们这些同辈人给他贺寿呢!”说到这里,王仁脸上露出了一个厌恶的神情,轻哼了一声:“这会儿也不担心折了福气了,我哪有这时间去贾家哄小孩玩呢!”

陈景荣笑了起来:“看起来,你很不喜欢你那位表弟啊!”

王仁又从果盘里面取了一个苹果,拿边上的小银刀慢慢削着皮,嘴上说道:“那位表弟被贾家的长辈宠坏了,五六岁的人了,虽然聪明,如今也算开始了启蒙,偏偏整日里撒娇耍赖,不肯念,他家老太太也由着他,而且性子极为古怪,跟自己的奶娘不亲近,只喜欢长得漂亮的丫鬟,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吃丫鬟嘴上的胭脂!”王仁满脸都是不敢苟同之意:“我那姑父当初倒是没有走眼,这小子天生就是个色胚!”

陈景荣忽然想起来:“不对吧,这会儿离那个贾珠过世还没满百日吧!”

王仁摊摊手:“先生,您是不知道,只要那位宝贝疙瘩开了口,别说哥哥,就是祖宗死了,那也得靠边站!”

第43章 薛家变故

这一年或许真的是凶年,孙夫人正和史夫人在屋子里面商议着夏天的衣料,又在那里说起今年长安流行的衣裳款式,挑剔着新送来的衣料的花样这些近乎无聊的话题,史夫人听着孙夫人在那里唠叨王仁到了夏天,极为怕热,衣服的料子一定要轻薄凉爽,否则会捂出痱子云云,史夫人想到王子胜又在催促王伦的婚事,顺手丢开了手里的一块豆青色的缎子,正要抱怨,忽然孙夫人身边的大丫鬟瑶琴疾步走过来:“太太,二太太,大管家在门外,说是薛家来人了!”

孙夫人一愣,薛家远在金陵,跟王家的往来也就是每年的年礼罢了,怎么这会儿派人来了,莫不是出了什么事情,因此忙道:“快让大管家进来回话!”

大管家王福隔着屏风跪了下来:“老奴给太太、二太太请安!”

“起来吧!”孙夫人在屏风后面说道,“锦瑟,给大管家搬个凳子来!”

锦瑟赶紧搬了一个圆凳过去:“大管家请坐!”

“谢太太赐坐!”王福又行了一礼,这才侧着身子在凳子上坐下。

“薛家来人到底是何事?”孙夫人问道。

王福赶紧说道:“回太太的话,薛家是来报丧的!薛家老爷十四那日去了!”

孙夫人和史夫人吃了一惊,史夫人尤其惊讶,要知道薛家那位家主比王子胜还小一些呢,当年史夫人在金陵的时候,也是曾经见过的,精神健旺得很,怎么这个年纪就过世了呢?

孙夫人也是急忙说道:“快让薛家的人进来!”

王福起身应了下来,去找还在外院等候的薛家的下人了。

薛家来的是二管家薛平,他腰间扎着白色的粗布腰带,风尘仆仆,眼睛里满是血丝,想必这一路也是快马加鞭而来的,这会儿“扑通”一声跪倒在地上,带着点哭音:“奴才薛平见过大舅太太、二舅太太!”

孙夫人叹道:“薛管家快快请起,二姑爷正当盛年,怎么就去了呢?可是有什么意外?”

薛平抹了把眼泪,说道:“回舅太太的话,老爷今年二月的时候,就忙着打理今年要进到宫里的贡品,等到将贡品送上了船之后,就累到了,本以为休养一番也便无事了,可是偏偏将将要好的时候,得了风寒,请了不知道多少大夫,连告老还乡的老太医都请了过去,却一直是时好时坏,加上族里的人也不省心,老爷病了没多久,就想要接过皇商的差事,拖了不到两个月,老爷还是去了!”

孙夫人这下子明白了,报丧是真的,更深的意思是希望娘家撑腰,不让薛家的族人欺负了他们孤儿寡母,想了想,孙夫人说道:“我家老爷现在还在衙门,我一个妇道人家,也做不了什么主,不如薛管家先去歇息一会儿,等老爷回来了,再做决定!”

薛平赶紧说道:“奴才明白!”

史夫人沉默了半天,这会儿问道:“薛管家,荣国府那边去报过信了吗?”

薛平点点头:“回二舅太太的话,奴才等人进了长安,就分了两路,另一路已经去荣国府了!”

史夫人点了点头:“这样啊,那你下去吧!”

薛平跪下又磕了个头:“奴才告退!”说着,便退下了。

孙夫人等到薛平离开了,这才叹了口气,叫来了王福:“大管家,你去看看老爷在不在衙门,在的话,就告诉老爷薛家的事情,让他回来商议一下奔丧的事情!”

王福立刻应了下来,出了门就往兵部衙门去了。

“可怜二姑奶奶,儿子女儿才多大年纪,就要守寡了!”孙夫人对史夫人说道。

“这也是命!”史夫人也是叹了口气,又想起自己了,“二姑奶奶好歹还有个儿子,可是我……”

孙夫人也很无奈,伸手握住史夫人的手,温言道:“弟妹,不要觉得嫂子多嘴!如今看起来,伦儿是个当不了大用的,如今再想着教导也是晚了!不过,二房总要有个继承人!你若是心里不舒服,留子去母就是了!一直养在自己身边,也跟自己亲生的差不多!”

史夫人有些心烦意乱,低声道:“嫂子,我明白的,只是不甘心罢了!”

孙夫人同样压低了声音:“你是这样不甘心,还是将来让伦儿继承了二房更加不甘心呢?”

史夫人用力咬了咬下唇,终于说道:“嫂子,我要回去好好想想!”

孙夫人叹道:“弟妹,咱们女人啊,就是得认命!你瞧我们那两位小姑子,当初谁不说她们福气好呢,可是,一个长子没了,另一个年纪不大就守了寡!这就是命!”

史夫人不说话了,她跟孙夫人不同,王子腾哪怕一直无子的时候,对孙夫人也是极为看重,坚持着要让孙夫人生下嫡子的,可是王子胜呢,老早就嫌她是个黄脸婆,连同房的次数都很少了,你让她一个人生什么去。想了半天,似乎还真的只能按照孙夫人的说法去做,从小养在自己身边,就当是自己亲生的吧。

王子腾这天正好在兵部办公,一听说薛家那位妹夫过世了,立刻就跟兵部尚告了假,先行回家了。让王子腾亲自去金陵奔丧显然不那么现实,商议了一下之后,便决定让王子胜带人去金陵,当然,王子腾也叮嘱道,只要薛家的族人不过分逼迫,他也不必掺和薛家的家事。

而贾家那边,出行的却是贾政,谁让贾家真正与薛家有关系的就是二房呢,若是贾珠还在的话,自然可以让贾珠去,问题是,贾珠也挂掉了。

王子胜和贾政顺着官道快马加鞭往金陵而去,金陵薛家这会儿已经乱成了一团。

薛家自从丢了通政司的差事之后,生意就不如从前那般顺遂,以前巴结着薛家的人如今也拿乔起来,甚至处处使绊子,薛家老爷薛临之前能将薛家的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多半是凭借着通政司的关系,事实上,论起做生意的手段,他压根算不上什么,因此,尽管金陵这边四大家族依旧还有着影响力,但是终究不比从前,不过一两年时间,薛家的生意就缩水了三成,原本意气风发的薛临为此几乎是心力交瘁,暗自后悔当初为了保险,左右逢源,结果惹恼了上皇和当今,弄得薛家这般尴尬。

薛家的祖训,一直是族长之位,有德者之,只不过薛临这一脉一直以来继承着祖上的差事,自然顺风顺水,族人也乐得搭他们这一脉的顺风船赚钱,但是薛临心大,投资未来皇帝失败,后来便显示出了不足来,只不过薛家人看在薛临之前的份上,不想被人说一声忘恩负义,一直克制着罢了,这会儿薛临已过世,独子薛蟠不过是个九岁的小儿,而且顽劣异常,启蒙教育持续了三四年,依旧连诗经的开篇都背不下来,谁肯让这样的人继承族长的位置呢?

薛临的夫人薛王氏除了宠溺儿子,宝贝自家女儿之外,是没有什么大主意的,在哭天喊地地大骂族人过河拆桥,欺负他们这些孤儿寡母,弄得那些族人脸上无光,不得不决定等到薛临下葬之后再商议族长的事情。而王氏立刻就命二管家、三管家带着人进京向娘家和自己的姐姐求援,按照她的想法,王家加上贾家,自然能将薛家这干忘恩负义的白眼狼给压服,保证自家儿子的利益不被族人侵占。

薛王氏刚刚在灵堂哭了一会儿,疲惫地走进卧室,方才七岁的薛宝钗懂事地让下人端来了参茶:“母亲,先喝杯水润润嗓子吧!”

薛王氏接过杯子,喝了一口便放了下来,搂着薛宝钗道:“我的儿,这些天你也累了,去歇一会儿吧!”

薛宝钗摇摇头,说道:“妈,我不累,我陪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