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如海看着贾赦的背影,心中暗叹一声,忽然开始怀疑,将女儿托付给岳家是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单看贾赦的态度,只怕贾赦对女儿是没有多少疼爱之心的。不过,又想起来,女儿去了贾家,应该是养在岳母身边,妻子常说岳母温和慈爱,想来不会让女儿受委屈。大凡男子,对内宅的事情都有点想当然,林如海能想到自己大舅哥不热络已经是不错了。

长安这边得知贾敏的死讯已经是大半个月之后了,王仁偶然听孙夫人说起,这才惊觉,原来剧情已经开始了,不过,这会儿王熙凤还在家里娇养着,按照史夫人的意思,怎么都得等到及笄才愿意让女儿出嫁,没了那个凤辣子,也不知道贾家现在会是怎么样。

之前贾家明里暗里提过要娶王熙凤过门的事情,但是却被史夫人推脱了只说王熙凤年纪尚小,自己膝下如今仅有一女,想要多留几年的云云,话都这么说了,贾家也不能上赶着要人家小女孩进门吧!因此,最终也就不再多提,转而为贾琏寻找合适的对象结亲。

按理来说,贾琏还是挺吃香的,毕竟将来是继承荣国府的人,哪怕不喜欢读书,也是一世富贵,但是,这长安城谁不知道,贾家那位老太太偏疼小儿子,搞得袭了爵大大儿子如今还在花园隔出来的院子里面窝着,半句话也不吭,二房堂而皇之地窃居正房,又有一个生而不凡的孙子贾宝玉,谁知道将来会有什么变故。若是贾琏自己上进,自然没什么好说的,反正轮到贾琏头上,那点微末爵位也就只能吓唬吓唬平民百姓了,而且放到长安这种地方,没准一个街头摆摊的都有个拐弯抹角做大官的亲戚。偏偏贾琏是个不争气的,在家学里面鬼混了几日,完成了蒙学之后,就不肯继续念书了,反而游手好闲,跟贾珍、贾蓉还有一帮子纨绔混在一起,不管在哪个年代,这都算得上是没出息了。

因此,贾家倒是想要谈一个出身公侯的呢,偏偏人家都不愿意,哪怕嘴上说得好听,却不能掩饰他们其实对贾琏不怎么看得上的事实。史太君虽说偏疼贾宝玉,但是对于贾琏也不是不疼爱的,相看了不少人家之后,盘算了一番,直接就下定了决定,命贾赦掏钱给贾琏捐了一个五品同知的官,哪怕只是个虚职呢,也算是正经的官身了,如此,在谈婚论嫁的时候,自然好看不少,如今已经差不多敲定了人家。

对方说起来家世还是可以的,开国功臣宁远侯余家次子余鸿的嫡女,比贾琏小一岁,两家已经交换了庚帖,商议着小定的日子了。

余家的情况跟贾家有些类似,空有爵位,没有实权,贾家好歹一干故交姻亲还有不少在关键的位置上,余家如今也就一个老侯爷撑着了,小一辈的人要么还未长成,要么也是一事无成。而宁远侯家的老大余渐,一直体弱,哪怕想要争口气呢,也是有心无力,老二余鸿,怎么说呢,和贾政有些相似,喜好读书,颇有些迂腐,偏偏两个秀才也没考得上,还是蒙荫做了个监生,偏偏没有贾政的运气,一直也是无官无职,将来袭爵也轮不到他,好在父母一向宠爱他这个幼子,因而尚能附庸风雅,沉浸于古玩书画之中,因而跟贾政算得上是朋友,这门婚事也是贾政跟史太君提起的。

老太君这边前面还在说着贾琏的婚事,后头就有下人过来报丧,说是贾敏过世了,史太君当下大哭出声,一叠声的“我可怜的敏儿啊!怎么就这么去了!”之类的话,王夫人和邢夫人连忙一边陪着落泪,一边劝慰起来。

贾家连续几天都是悲声大作,史太君看到什么,都能联想到故去的贾敏,为此悲痛不已,自然,贾琏的婚事就要往后拖着了。

———————————————分割线———————————————————

这会儿差不多快到了殿试之期,殿试之前几天,一群贡士就被集中了起来,要进行培训,培训面圣的礼仪,免得他们到时候在君前失仪,惹得皇帝不快。

培训他们的是几个小太监,这并不是什么肥差,多半读书人对于太监都是存在偏见的,就算有想要讨好的,当着一大堆同年的面,也不好上前拉关系,自然一个个只能规规矩矩地听那些小太监扯着尖细的嗓子,在那里说面圣的规矩,不许直面圣颜,如何跪,如何叩,如何肃等等。像王仁这样出身官宦之家的还好,从小就会经受这方面的训练,一些出身平民的就很是吃了一些苦头。小太监在宫中待了这么长时间,最是有眼力不过,官宦人家出身的,人脉广阔,相比较而言,自然前程比较远大,说不得,将来还有打交道的机会。

文人的一张嘴,大概所有的太监都深有体会,古往今来,能在文人嘴里得到一点好名声的太监,一个是蔡伦,这位人品不怎么样,但是因为造纸的功绩,对文人很有用处,因而,不论这位蔡侯人品有多么低劣,在史书上却享有一般名臣才有的待遇。另一个是郑和,这位的功绩是让那些文人无话可说,近乎是开疆拓土的功劳,只能让人仰望了。至于别的太监,对不起,开口骂别人或许还有可能出问题,比如说被人反咬一口,说你构陷,但是,你要是看哪个太监不顺眼,骂上两句,准保半点问题也没有。这会儿要是将那些背景深厚的得罪了,心眼大的还好,心眼稍微小一点的,没准回家一告状,回头就能找着茬儿跟你过不去,到时候不仅不能更进一步,没准稍不留意,就让人无声无息给收拾了,这皇宫里头,像他们这样的小太监,每年死掉残掉的没有一百,起码也有八十。

不过,那些明显出身不高的,连官话都说不好的土包子,这些小太监为难起来是毫无压力的,别人一个动作练五遍,他们起码要练十遍,中间还有各种挑剔与打击,偏偏听起来都很有道理,被那些小太监阴阳怪气那么一说,几个心中愤懑的也只能暂时低头了。王仁一开始没感觉出来,很快就发现了这一点,不禁暗自庆幸,穿越有风险,投胎须谨慎。要是自己睁开眼睛,眼前就是一片破败,甭管穿越小说里面哪怕那些主角一开始怎么怎么贫贱,最后都能一飞冲天,而事实上,真要到了这个年代,你会发现,穷人的生命那是一千个一万个得不到保障的,只要地主那边一涨租子,你不想饿死都难,还真以为你随手弄出个什么点子就能发财啊,被人仗势强抢了那是轻的,再狠一点,把你当做妖孽直接烧了都不带喊冤的。

王仁自觉不是自带主角光环王八之气的穿越者,能够投胎成王仁这样的背景板已经足够满足,起码还是衣食无忧的起点很高的官二代,看,到了这个时候,就能明显感受到优待了!

有些疲惫地从宫城中出来,王仁回头看了看这壮观的皇城,在夕阳下镀上的那一层金光让它更多出了一股神圣的味道,王仁攥了攥拳头,很快下定了决心,不论如何,即使是为了自己不落的被那些有些人格扭曲的太监欺辱的地步,自己也要站到更高的位置上去。

第56章 探花

殿试那天,王子腾直接让王仁和自己同坐一车,一起往宫城行去。

此时天色尚且昏暗,车厢里点着一盏油灯,映得父子两人的脸色明暗不定,王子腾看着儿子还带着一点稚气的脸,温言道:“仁儿,今日殿试莫要紧张,为父虽说不能在太极殿监考,不过,今日想来上皇与圣上都会到场,为父在两位万岁心中总还有几分脸面,只要仁儿莫要进退失据,一个进士总是跑不了的!”

王仁点点头:“儿子明白,定当勉力而为!”

王子腾满意地看着王仁,心中豪气顿生,自己虽说因为不是正统科举出身,这辈子未必能够做到人臣的极致了,可是,自己的儿子虽说如今尚且年幼,不过自己认识的人里面,谁家的儿子比自己儿子出息,越想,越是得意起来。

到了宫门口,父子两个下了车,王子腾自去内阁,而王仁也被引着往太极殿行去。

这会儿太极殿前已经有了不少人,这群未来的天子门生为了给皇帝留下一个好印象,一个个即便没有穿着奢华,但是依旧尽可能将自己收拾得油光水滑的,王仁甚至从自己旁边一个人身上闻到了香粉的味道,不免有些哑然。

好在这年头,皇帝就算晚睡也得早起,因此,没过多久,一个大太监便从殿内出来,让诸位考生入场。

历朝历代,对于读书人都算得上优容,因此,太极殿内难得地摆放了不少桌凳,虽说比较低矮,但是好歹也能让考生可以可以坐下来答题。

果然,除了应该出场的皇帝,太上皇也露面了,就听皇帝在那边恭维道:“托父皇的洪福,此次会试共计有三百零九位贡士脱颖而出,此乃国家大幸!”

太上皇心情也很好,当初传位主要还是当初那些儿子太不安分,他心力交瘁,自觉命不久长,不过如今荣养在垂拱殿,身体又好了起来,好在皇帝是个能忍的,因而朝政什么的,多半都会向太上皇征询,因而太上皇并未感受到多少大权旁落的失落感。皇帝这回又借着给太上皇过万寿节的东风,弄出了一个恩科来,更是让太上皇心怀大畅,对皇帝更是满意了三分。

当然了,人一老,心就软,自觉自己已经将最重要的留给了皇帝,那么对别的儿孙格外优容一点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自然也不会考虑到自己那个做皇帝的儿子的太多心情。不过这会儿还是很给皇帝面子的:“这也是皇帝你的福气!”

皇帝微笑着说道:“父皇,这便让他们开考吧!”

太上皇摆摆手:“嗯,那就开考吧!”意思就是之前的训话之类的工作,就让皇帝来做了。

皇帝点点头,然后便开始了例行的讲话工作,无非就是诸位是国之俊彦,当为国效力,不负所学之类的话,说得一干考生心情激动,山呼万岁,恨不得各个都在那里指天发誓,不负所望。

等到一系列的流程下来,礼部尚书这才命人将试卷发了下来。

王仁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看着考题,心里飞快地打了一遍腹稿,然后抽出一张纸开始打草稿,反正殿试时间还很长,一篇八九百字的八股文,顶多也就只需要半个时辰的时间就能搞定草稿,到时候再用馆阁体誊写一遍也就是了。

上面太上皇精神非常好,在那边看着一群考生的脑袋,然后目光就落到了王仁所在的那一片,问道:“皇帝,那还是个孩子吧!”

皇帝也看了过来,王仁的位置也不知道谁安排的,在比较靠前的位置,自然被皇帝看了个正着,他点点头:“看起来的确年纪不大!”嘴上说着,便偏头低声问起身边的太监,那是谁了。

能在皇帝身边当差,哪个不是有一手的,那个叫做魏平的大太监赶紧说道:“回皇上、太上皇的话,那位是王尚书家的公子,名叫王仁,听说是陈学士的关门弟子!”

太上皇脸上露出一个笑容来:“原来是子腾的儿子,嗯,子腾倒是好运气了!”

皇帝也说道:“儿子想起来了,以前就听说了,舅舅对这个弟子可是关照的很呢,儿子想着舅舅若是有儿子,大概也就那样了!”

太上皇听着点点头:“既然是子安的弟子,想来学问也是不错的!可惜年纪小了点!”

皇帝在一边笑道:“年纪小有年纪小的好处,放在翰林院里历练个几年,也就正好可以出来给朝廷出力了!”

旁边伺候的太监眼观鼻、鼻观心,心里都明白,王仁这是入了两位主子的眼了,日后前途定是不可限量,而王子腾有这么个儿子,看样子以后还得更加客气一点。

王仁半点不知道说话间,自己的前途就被人随意定了下来,他这会儿已经打好了草稿,开始誊写,没过多久,便一气呵成,开始有些无聊地检查是否有什么需要避讳的字眼没有注意到,若是有这样的问题,估摸着到时候的名次就要降等了。

“看起来颇有些捷才!”上面两位大佬注意了王仁好一会儿,见王仁已经搁了笔,而在场的其他考生有的甚至还在思考,皇帝有些惊讶。

太上皇微微一笑:“皇帝对此子颇为欣赏嘛!”

皇帝也是一笑道:“父皇不也是如此吗?少年俊杰,不过将来成就也未可知!”

太上皇兴致勃勃,看样子,若非年纪实在不小了,估摸着还很想下来走一圈,这对天底下最尊贵的父子两人在上面指指点点,其乐融融。下面一些考生偶尔看到九重御座上的两位至尊,有些心理素质差一点的顿时战战兢兢,汗出如浆了。

殿试终于结束了,礼部的几个官员将试卷收了上去,开始先行筛选,甭指望皇帝会真的亲自阅卷,其实就是走个过场,让皇帝将一甲定下来也就差不多了。

王子腾的人缘很是不错,礼部的官员虽说不知道两位大佬对王仁的欣赏,不过,还是很有默契地将王仁的试卷塞进了前十里面,最终一起奉上。等到听到皇帝在那里看似漫不经心地说道:“这次的贡士里面应该有王尚书的公子吧,将他的考卷拿来,朕看看!”

礼部尚书和礼部侍郎对视一眼,礼部尚书上前一步,将王仁的试卷挑了出来,嘴里说道:“皇上真是慧眼,王仁虽说年纪尚幼,不过这文笔流畅,立意颇为新颖,用典虽说不多,不过用词颇为老辣,臣以为,当在二甲前列!”

皇帝翻开了一下,要说起来,真论起才学,王仁估摸着虽说在前面,但是也不至于这么前,不过既然已经给人家留下了好印象,人心多有偏颇,皇帝也愿意给王子腾一个脸面,当下笑道:“王仁这文章读着不错,果然是少年才子,父皇您觉得呢?”

太上皇也翻看了一番,含笑道:“皇帝说的是,王家小公子才学过人,且生得也不坏,依朕的意思,不妨点个探花,也是一段佳话!”

“父皇说的极是!”皇帝笑眯眯地提起朱笔,在王仁的卷子上圈了圈。

礼部的几位自然不会反对,既然已经给了王子腾面子,不妨再给大一点,何况如今看起来,王仁也是深得圣心呢!于是连声道:“皇上圣明,太上皇圣明!”

探花已经有了,状元榜眼很快也决定了下来,状元是山阴才子庄驰,榜眼是河北人,名叫陆修文,不过这两人一个已经年近而立,榜眼更是已经快要四十,比较起来,却是不如王仁出彩了。

考完之后,还在外面侯旨的三个人被叫了进去,宣旨的魏平满脸堆笑,虽说嘴上不肯具体说明,不过看他的模样,以及之前一句“恭喜三位!”足够让剩下的人羡慕嫉妒恨了。

王仁倒是很惊讶,他知道自己的水准,二甲是十拿九稳,一甲连想都没想过,这年龄在这里呢。不过这会儿也不是多想的时候,连忙跟着进去了。

好在如今的皇帝没有打机锋卖关子的习惯,王仁很快就知道,探花这个大馅饼就这么砸在自己头上了,好在他已经有了心理准备,当下很是淡定地跪下叩首谢恩。

见王仁处变不惊,上面几位都是暗自点头,皇帝笑眯眯道:“探花郎今年年岁几何?”

“回圣上的话,臣今年刚满十四!”王仁规规矩矩地答道。

“十四岁的探花,也算前无古人了!”皇帝笑眯眯地说道。

“蒙圣上错爱,臣惭愧!”王仁赶紧说道。

“好啦,你这性子,倒是与你父亲有些相似,少年人,多谢锐气并非坏事!”皇帝笑道。

“臣惶恐!”王仁有些郁闷,这算起来可以说是天生的了,现在想改也晚了啊!

皇帝倒也没有忽视状元和榜眼,很是温言勉励了几句,这才让他们一起退下了,然后又叫二甲前十名进去。

宫中的消息传得还是很快的,外面还没有放榜,内阁那边已经知道大概的名单了,王子腾自然知道自家儿子居然中了探花,饶是他素来老成持重,喜怒不形于色,这会儿笑容也掩饰不住了,一边跟那些道喜的同僚客气,心里却是连呼祖宗保佑,决定回去之后,立马开祠堂,拜谢自家祖宗,告诉他们,咱们老王家,也出了探花郎了!从此不是大老粗,以后也算得上书香之家了。

第57章 想不出题目了

接下来的日子简直可以用兵荒马乱来形容,先是琼林宴,再是谢师宴,王仁是一甲探花,总算没需要参加翰林院的统一考试,直接就成了翰林院编修,那些二甲三甲的同年参加了翰林院的考试之后,选出了一部分年轻出众的,一部分担任庶吉士,当然,这只是少数。如今进士的数量比较可观,三年就有几百个,还不算恩科出来的。

而天朝虽说疆域广阔,但是又能有多少官职可授呢?这就得看剩下的那些进士是否有门路了。若是有亲朋或者座师提携,跟吏部说得上话的,自然可以提前得到授官,好一点的直接进入六部,哪怕一开始只是打杂呢,好歹也是京官,差一点的也能外放,一般总能混到一个八品、从七品的官职,不过,分到什么地方,就得看后台给不给力了。后台强大的,自然能分到一个比较富庶的地方,若是后台勉强一点的,很有可能智能分到穷乡僻壤,想要做出政绩来,多半就得看运气了。

若是有人故意使坏,分到云贵之类穷山恶水出刁民的地方,你就只能祈祷将来还有人记得你,能够及时将你捞回来了,要知道,历朝历代,少数民族的问题都很难解决,能获得少数民族爱戴的也有,但是少之又少,更多的人因为种种原因,比如说水土不服、瘴气、还有一些匪夷所思的原因意外去世,也有干坏事干得太过明目张胆,官逼民反,不等朝廷反应过来,就被那些素来不服王化的山民给直接干掉的。反正,能全须全尾回来的,还真的不怎么多。

至于剩下的没什么人脉,也不乐意去那些明显太过恶劣的地方让自己糟心的进士,就只能挂着候补的名头,等着什么时候有缺能够补上了。

于是,接下来的日子王仁除了去翰林院,还得一个接一个地送走那些即将外放的同年,能分配到江浙湖北之类的地方的,自然一个个踌躇满志,分配到一般人都未必听说过的旮旯的人也要强打笑脸,这一科虽然没有分到云贵的,倒是有两个分到广西和福建的,都算不上什么好地方,最终也是没有办法,只得在众人同情的目光下,骑着骡子,带着童赴任去了,至于家眷什么的,那等地方,还是不要让老婆孩子跟着去吃苦了。

等到清闲下来的时候,王仁才听说,贾家已经将林黛玉接回荣国府了。

说实话,对下凡的绛珠仙子没兴趣的人大概很少,不过王仁感兴趣归感兴趣,不过,这个时代的规则就决定了,王仁绝对不能大喇喇跑到荣国府去,围观一下林妹妹是不是真的美得那么惨绝人寰。毕竟,林黛玉如今有孝在身,就算没有,王仁这么大的年纪,就算去荣国府拜访,如今也不能直接就进内院了,得避嫌。

而且林妹妹那样的,除了贾宝玉,一般人还真消受不起,起码王仁对林黛玉顶多存着点好奇欣赏之心,至于别的,那就算了吧!就像是后世,小男生们或许觉得林妹妹这样的仙女是他们的追求,长大了,如果有选择的话,大概多半会选择史湘云或者薛宝钗。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女只能供着,跟柴米油盐的生活总是不怎么相配的。按照这个时代的观点,以林妹妹的性子,嫁个香人家的嫡次子、嫡幼子什么的,才算没有压力,而且对方也要是那种甘于做富贵闲人的,最好还不能风流花心,要不然,光耍小性子都能让她短命了。至于贾宝玉,那性子,谁嫁了他,就等着一辈子争风吃醋,心神俱疲吧!

王仁不是什么同情心滥发的人,他又不是林妹妹的那个谁,自然不会想到要拯救什么的,就像是看电视上那些孤儿难民的悲惨生活,你看到了,叹口气,再多愁善感一点,陪着抹把眼泪,或者通过什么慈善组织,捐点钱物什么的,回头还是该干什么干什么去,很少有人会把那些离自己比较远的人当成自己的责任去背,那是感动中国人物,绝对不是王仁这种俗人。对于林黛玉也是如此,他压根没有立场去做什么事情,甚至,林黛玉身上会发生什么事情,他也只能通过对于原著的一点模糊的印象才会知道。他管得了自家也就差不多了,至于旁人,该干什么干什么去吧!

孙夫人如今心情正好,儿子被点了探花,在翰林院做编修,日后前途广大,这些日子,长安谁家有个什么聚会,都要给她下个帖子,实际上就是各家相看别人家的女儿的,而被领到孙夫人面前的很是不少,几乎让孙夫人挑花了眼,这会儿坐在梳妆台前,由着身边的丫鬟给她摘下头上的钗子,嘴里带着点炫耀,抱怨道:“老爷,这些天不知多少人明里暗里地想着咱们家仁儿做女婿呢,我这笨嘴笨舌的,都不知道该怎么说得好,生怕一句话没说好,反而得罪了人家呢!”

王子腾心情也好,同样笑眯眯道:“仁儿才十四呢,夫人你尽管慢慢挑就是!对了,仁儿屋里放人了吗?”

孙夫人叹道:“妾身看仁儿像是没开窍一般,仁儿房里得脸的也就是雪灵、雪鹤她们两个,其余的二等三等的丫头,妾身都觉得仁儿大概连名字都叫不全!而且,雪灵、雪鹤年纪终究大了点,妾身想着,回头将她们两个放出去嫁人便是,免得耽误了年华!”

“这些夫人你做主便是!”王子腾点点头,“不过还是要早做打算,免得这孩子都要成婚了,还什么都不知道!”

孙夫人点点头,开始盘算起来,通房丫头,肯定是不能太过妖娆有心机的,这年头嫡庶分明,若是通房丫头太过不安分,这边还在商议着婚事,那边就冒出一个怀孕的来,婚事的档次就要降一等了,不过,也不能长得太差了,妻贤妾美才是常理。孙夫人决定回头观察一下自己身边的丫头,看看哪个比较出挑一点,到时候送给儿子便是了。

就在孙夫人琢磨着是锦瑟好,还是瑶琴好的时候,王子腾顺手将手里的一卷放下,说道:“林如海家的千金前儿个到贾家了吧,可曾叫人去问个好?”

孙夫人回过神来,一时没想起来自家跟林家有什么交情,不过这时候显然是不能这么跟王子腾说的,只是说道:“人家林姑娘刚到呢,我之前也没见过,不太好打扰!”

王子腾叹了口气:“回头备份礼物送过去吧!林如海现在不容易!”

别人不知道,王子腾是知道林如海如今的凶险的,林如海已经挡了很多人的财路,尤其看这个模样,皇帝还有让他继续连任的意思,很显然,江南那边的豪族已经难以忍受了,自然要反弹,义忠郡王趁虚而入,跟他们联络起来,打算想办法将林如海搞下去,选个自己人上台了。

偏偏林如海乃是两朝皇帝的心腹,简在帝心的人物,这么多年来当差也没出过什么岔子,反而与国有大功,若不是皇帝一时找不到合适的人选代替林如海主持江南盐政,以林如海的政绩,早该召回长安,进入中枢才对。只要圣心依旧在,林如海就没什么好担心的。因而,义忠郡王以及其党羽只能弄些阴私手段了。

江南盐政每年几百万的盐税,足够有心人铤而走险了,何况其中牵扯到的人都不是什么简单的人物,林如海如今的情势堪称危急了。

王子腾跟林如海之前并无多少交情,还是林家与贾家结亲之后,方才见过几次,但是这并不妨碍王子腾对林如海的钦佩,不论如何,能在豪族林立的江南立足,且压得那些人差点要狗急跳墙,这份能耐不是一般人能有的。当然,林如海也不是真的死硬,愿意就这么得罪人,只是他本身的立场就决定了,他只能忠君,与那些人势不两立,若是他稍有妥协之意,只怕皇帝早就起了疑心,将他召回京城,安排个闲职,从此前途无亮了。

孙夫人听王子腾这么一说,也是一叹:“老爷说的是,这官面上的事情我不明白,不过林姑娘的确是可怜见的,才刚刚懂事呢,就没了娘!外祖母再好,沾了个外字,怎么也越不过自家人去!女孩子,总归要有个正经的娘教导着才好,也不知道林大人是不是有续弦的打算!”

王子腾摆摆手:“你就知道闲操心,别人家的事情,咱们也管不了多少!回头备份礼,意思一下也就是了,毕竟也算得上是亲戚!”

孙夫人点点头:“老爷说的是,妾身明儿就去准备!说起来还是刚嫁给老爷的时候,见过故去的林夫人几次呢,这都过去这么多年了!”以前长安贵妇圈子里的人,多少人羡慕贾敏嫁得好,丈夫温文尔雅,风度翩翩,上面没有婆婆压着,丈夫也敬重有加,日子过得得多顺心啊!偏偏一辈子就得了个女儿,就算在地底下,也要不放心呢!这人的命啊,还真是不好说!心里想着,又问道:“妾身觉着可以送些补品首饰什么的,老爷觉得,可还要添些什么?”

王子腾满意地点点头,说道:“夫人尽管安排就是了,夫人你做事,我还有什么不放心的!”

第58章 贾琏成婚

“真是很久不见,你现在在工部?”从翰林院出来,一阵冷风吹来,王仁裹了裹身上的狐裘,继续往前走,经过工部衙门的时候,看到陈也俊一身七品的官服从里面走出,王仁有些惊讶。

陈也俊也看见了王仁,也笑了起来:“的确是许久不见了,家父帮我走了门路,我现在在通政司做经历!”

王仁吃了一惊,本朝通政司还是很有权利的,薛家能在禁令混得风生水起,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他们掌握了金陵那边的通政司啊!能将陈也俊弄进通政司,足以说明陈家并非别人想象得那么简单了,王仁脸上也笑了起来:“这也是可喜的事情了!”

“什么可喜啊!”陈也俊有些抱怨道,“通政司里面的人多半是科举出身,觉得我这个蒙家族荫蔽的无才无德,多有排挤,这不,不过是一份文,教个小吏送也就是了,偏偏要差遣我!”

王仁笑道:“一开始不都是这般吗?我在翰林院,这半年来多半也是在整理翰林院中的各种籍呢!若是上头的大人存心刁难,干脆啥事都不让你干,保准你几天就呆不下去了!”

“阿仁说得倒也有道理!”陈也俊笑了笑,“不管了,反正接下来也没事,咱们一起去喝一杯?”

王仁笑道:“今日就算了,今日跟先生约好了,要去先生那边的,下次叫上若兰他们吧!”

陈也俊点点头:“行,不过那样的话,就得等到下次休沐了!”

“是啊,如今都不是小时候了,除了若兰、湘莲,也都有了差事,日后想要多聚聚都不容易了!”王仁也是一叹,这还算是好的,若是将来朝局变幻,各自有了各自的立场,就算是反目成仇也不是什么稀罕的事情,当年王安石和司马光没有变法的时候,私交不也很好吗?

陈也俊也没想到王仁心里转过了那么多心思,他摆摆手,说道:“那阿仁你去你先生府上吧,我也回去了!”

陈也俊走得潇洒,王仁看着陈也俊直接拐了个弯,消失在视线中,方才转身离开。王仁是不怎么相信陈也俊跑工部来就是为了送一份文的,好歹陈也俊也是皇亲国戚,就算通政使再看不惯他,也绝对做不出这种叫人诟病的事情,只是这事的确不能深究,说白了,当朝虽说没有明面上的锦衣卫、东西厂,通政司却一直做着这方面的工作,因此,一般人绝对不愿意跟通政司打交道,而且,凭着所谓的人情,王仁绝对不相信陈也俊就能被塞进通政司这样的地方,并且一进去就是正七品的官职,这不合情理。

在马车上想了一路,缺少足够的信息,王仁还是没有想到陈也俊怎么就进了通政司,自然在见到陈景荣的时候,就问了起来。

陈景荣一怔,想了想,才说道:“这我的确不是很清楚,虽说那边也姓陈,不过他们跟我家并无什么关系,而是武陵世家出身,素来低调,当年能尚了公主,也叫人颇为意外,不过这通政司素来直通内阁,本质上更是直接上达天听的衙门,想必也是圣上信任陈家,有意给陈家一个恩典了!”

王仁点了点头,见陈景荣有些敷衍,也便不再多问,有些事情,的确还不到他知道的时候,他有些哀怨地低头看了看自己的小胳膊小腿,不管怎么样,哪怕已经入翰林做官了,在长辈眼里,他依旧还是个孩子,这样的情况,大概要一直持续到他成婚吧。

陈景荣看出了他的心思,笑眯眯道:“仁儿,有些事情,不必多想,也不能多想,你现在就安安稳稳地在翰林院待着,日后自有你的前程!”

王仁乖巧地点点头:“谢先生指点!”

陈景荣忽然有些促狭地笑道:“听说最近你的母亲在四处为你相看,可曾决定了人选?”

王仁脸色立刻有些发绿,他最近比较害怕回家就是因为这个,孙夫人只要有空,就会在他身边念叨,白天的时候看到的适龄的大家闺秀,这个珠圆玉润,有宜男之相,看着性子也是个温和的;那个端庄娴雅,且出身香世家,喜爱诗文,是个不大不小的才女;某家的女儿虽说因为给祖父守孝,年纪稍大了一点,不过,生得娇花一般,而且性子稳重,在家已经开始管家了……总而言之,在孙夫人的嘴里,那些大家小姐没一个不好的,就等着要王仁挑选呢!

王仁颇为郁闷,上辈子为了追个校花,折腾了几年,最终也就摸了摸小手,亲了个嘴,还没再进一步呢,那位被星探看中了,为了出名,也不知道被哪个导演给潜规则了。后来又谈了一个,都要打算谈婚论嫁了,最终他挂掉了,现在呢,不用自己费什么心思,自家老娘就把什么都包办了,而且,所谓问他的意见也就是走个过场,到时候,自然还是老爹老娘拍板决定。

孙夫人依旧在为王仁的婚事忧心,慢慢已经入了冬,贾家的人似乎遗忘了自家的姑奶奶刚刚去世,还有个戴孝的外孙女在府里面,忙不迭地开始准备贾琏的婚事,贾琏年纪与王仁差不多,他已经不想再等了,余家那边也不愿意再等,余家侯夫人年纪已长,秋天的时候就大病了一场,大夫说是能熬过冬天,当能再拖一年。余家担心熬不过去,孙女儿又要守孝,到时候,又有波折。毕竟贾琏年纪已经不小,再等下去,没准不等孙女儿过门圆房,只怕一不小心,庶长子都要冒出来了。这会儿嫁过去,无论到时候有没有身孕,但是作为当家主母,总有一些办法,让那些通房丫头生不出来的。于是,便急急忙忙跟贾家沟通,等到贾琏服完大功,就给两人完婚。

贾家也怕中途有什么变故,自然也就答应了下来,直接钻着空子,收拾了贾琏成婚时候的院子,将尺寸送了过去,余家紧赶慢赶地将陪嫁的家具打造好了,最后,就等着贾家上门迎亲了。可以说,婚期定下来之后,两家人都是一团和气,满心欢喜。

当然,内心愤愤不平的也有,王夫人自觉自家儿子怎么怎么好,最终贾珠不过娶了个穷文官的女儿,贾琏不学无术,不过占了一个长房长孙的名头,就能娶到侯门千金,这些天更是看李纨怎么都不顺眼。

李纨如今已经是心如死灰,她是个聪明人,嫁到贾家这么多年来,算是看透了自己的公婆,因此,每每王夫人有所责难,她只是诺诺不语,不论如何,她总是守节的寡妇,又有一个儿子傍身,王夫人能做的,除了沾点口头上的便宜,别的也做不了什么,好歹贾兰还是荣国府草字辈唯一的嫡出男丁,无论如何,王夫人也不能苛待了他们母子,除了漠视之外,也没别的办法。

贾琏的婚事很是盛大,余家的嫁妆也极为丰盛,真真算得上是十里红妆,惹人惊羡。婚礼上,两家的亲朋世交,还有朝中的同僚都很给面子,甚至四个异姓王不仅送上了厚重的礼物,还让王妃亲至,向贾家道贺迎娶长房长媳,义忠郡王和几个兄弟同样派人前来道喜。

余家一边感慨贾家人脉之广,影响力之深,暗自觉得这门亲事实在是自家占了便宜,一边想办法与权贵套交情,指望着提携自家一把,不至于老侯爷百年之后,后人只能靠着爵位过日子,没个一官半职。

孙夫人参加了贾琏的婚宴之后,回来就颇有微词:“老爷,这贾家也实在是不规矩,长房长孙都成婚了,二房然还占着正房,虽说为了给亲家脸面,专门收拾出了一个大院子,给新婚的小两口住,可这儿子儿媳住的地方然不是靠近自家正经的公公婆婆,而是靠近二房,这可真是……”

王子腾摇摇头:“好啦,这些糟心的事情,咱们也管不了!这些年,为夫也插手过几次大妹妹的事情,可是结果如何,徒增怨恨罢了,能有什么作用!再说了,贾家那位老太太偏疼幼子,这也是出了名的,贾恩侯自己都不说什么,咱们也不好管人家的家事!”

孙夫人对贾家看不上眼,这些年,说贾家的坏话差不多已经成了习惯,当下叹道:“我只是看不过去罢了!说起来,当初贾家老太太成天说着自己如何疼爱自己的女儿,可是如今呢,虽说娘家侄子只需要服大功就可以,可是,哪有这么着急的,才过了九个月,立马就办喜事了,好歹也该等到过了年再说啊!”

王子腾有些兴味索然,他顺手将手里把玩的一枚玉环扔到一边,叹道:“行了,你们女人家,就是喜欢说这些事情,这事虽说办得仓促了一点,不过,毕竟余家侯夫人那边有些不妥,余家人自然有些想头,贾家这边顶多是顺水推舟罢了,算不上不地道!”

孙夫人看了王子腾一眼,只是说道:“倒不是别的,只是可怜林姑娘,好端端一个千金小姐,如今却是寄人篱下,见到贾家大喜,只怕心里不好受!”

“这话说得可不像,林如海还在呢,算不上什么寄人篱下!”王子腾在一边说道,“行了,就你们女人家心软,等到江南那边安定下来,自然也就没事了!”

孙夫人也就不再多说,转而开始跟王子腾说起王仁的事情来,毕竟,贾琏跟王仁差不多大,人家都成婚了,王仁的事情,光相看都看了一年了,可不能再拖了。

第59章 叮嘱

本来打算年前的时候趁着有空,跟冯紫英他们一起喝杯酒,哪知道看到冯紫英的时候,却见冯紫英一脸青肿,王仁吃了一惊:“你这是怎么了?难不成在五城兵马司,还有人敢对抗官兵?”

冯紫英一脸悻悻:“甭提了,昨儿个在巡街的时候,遇到那个仇都尉的儿子仇良,那小子一直不是个东西,又在那里对我冷嘲热讽的,我一时忍不住,就动了手!那该死的仇良,身边跟着的然有好几个都是他老爹身边的亲兵,不过好在我身边带的人也不少,因而也没吃亏!不过这副模样……”

冯紫英有些恼火地摸了摸有些青肿的眼角,许是用的力气有点大,倒吸了一口凉气,这才不情不愿地说道:“多半是我家老爷子动的手!老爷子今年也老大一把年纪了,偏偏那把子力气,只知道拿我这个儿子出气!”

陈也俊轻笑一声:“紫英你倒是错怪了冯伯父了,冯伯父也是为你好!”

冯紫英梗着脖子,说道:“儿子被别人欺负了,不问别的,先把自己儿子揍一顿,也是为我好?”

陈也俊哈哈一笑:“你却是关心则乱了!仇都尉虽说在长安算不得什么高官,不过好歹手里还有些兵马,在皇上面前勉强也说得上话,你们二人当街械斗,万一仇都尉一个不忿,告到皇上那里,若是你看起来伤得比仇良重,自然你这边也理直气壮一点,可以直接说是仇良那小子开口寻衅,你只是被迫应战,而且,好歹你身上还有官职在身,手底下的人帮忙也是正理,可仇良无官无职,身边却有仇都尉的亲兵,这么一对比,仇良有理也变成无理了!”

冯紫英呆了一呆:“说得也是!”

柳湘莲大冬天的,然还摇着一把折扇,做出一副翩翩公子的模样,在一边说道:“知道就好,以后再这么不开窍,冯伯父估摸着就要敲断你的腿了!”

冯紫英苦着脸说道:“哪里还有下次,我家老爷子已经说了,以后再敢随便动手,立刻就打断我的腿!”

几个人幸灾乐祸地笑了起来。

冯紫英素来也是个心宽的,他气恼地白了几个损友一眼,说道:“算了,这次就当个教训好了!以后,哼哼,看我阴不死他!”

“石光珠你怎么不说话!”柳湘莲看了看有些沉默的石光珠一眼,问道。

石光珠露出了一个有点难看的笑容:“嗯,开过年我就不在銮仪卫里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