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甄回越发的高兴了,现代社会和这个时候比起来来,就凭着这一点,这年头的富家子弟生活,真的是甩现代多少条街啊,虽然在现代他不是什么豪门子弟,也不知道什么是豪门生活,可是就是在不通消息的人也清楚的知道一点,现代这回可是没有下人的,家里能请上保姆什么的,那绝对已经是很不错的人家了,可是他这里呢?光是下人,丫头,小厮,婆子,嬷嬷,围着他转的人,那绝对超过了十个。这待遇,就是那什么红几代的,都没有享受的。

这样的好心情,在甄回开始翻开京城林家的礼物的时候,更是高兴到了极点,看看,这才是侯门人家的做派,这送的东西,哪一件不是精品,薛涛纸,这东西虽然娘了点,可是那绝对是真品,只有一些顶尖豪门才有的吧,反正他老爹都没有,他能知道这个,认识这个,还是在林家看到过一二张,就这,好像那林洵还宝贝的不行的样子,这里呢,整整一刀。

还有这个,京城名家的金漆墨,上头居然还有篆体小印,这已经不是用来使用的,而是用来收藏的了,这一点他老爹教导过他,他爹也有那么两枚。给他看一下,都要紧紧盯着,生怕他摔了,如今倒是好,一对,这是他的,让老爹看了,保证馋死他。

在翻翻,呵呵,还有这个,金丝砚台,还是洮砚,虽然说这比不得端砚有名,可是这绝对是属于珍品一类的好砚台,是属于低调的,有内涵的,有品位的东西,拿出去绝对长脸,甚至会让人觉得有一种不附庸俗流的高雅。

甄回很不要脸的伸出舌头,用口水往这砚台上一沾,看着缓缓变色,显出淡淡金丝的砚台,眼睛都眯起来了,好啊,这才是贴心的东西,他早就想要有个上档次的砚台了,真是太及时了。这东西等再有人来做客的时候,摆出来,他绝对有面子。

看着这个箱子下面还有些书籍,这个他没兴趣了,这年头的规矩,送新书什么的,他心里有数的很,估计这里头就是京城最近出的什么新版本的书籍了,这个以后再说就是,没有现在看的必要,最重要是不利于他装那个啥,所以不重视,就是那几套笔,也没有看在眼里,苏州离着湖州,比京城近多了,好的笔他真心不缺。

甄回放下手里有点爱不释手,觉得会给他长脸的东西,急吼吼的去翻开另一个箱子,一个箱子里都是读书上用的上的东西,那么想来,别的箱子里就是其他类型了,是什么呢,是布料?是古董?是。。。

没什么是的了,甄回的脸色已经僵住了,他看到了什么?居然是。。。泥偶?风筝?怎么都是玩具?还是做工粗糙的玩具?一个闪电啊!甄回猛地想起来了,他好像送给林海的就是这样的东西,怎么他们也回了这些?难道说他们这是向自己看齐?

理智回神,甄回摸了摸下巴,他还不至于因为这些东西不值钱而失态,下意识开始想这千里送玩具的用意,不用说,估计在京城林家的眼里,自己和那个林海就是一路货色,年纪小—七岁,喜欢这些世俗玩意,这个估计所有大户人家的孩子都一样,简单来说,就是不是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寻常看不到的就是最喜欢的。往日用不上的,就是感兴趣的,绝对属于熊孩子特性。所以人家也顺利成章的,按照这个路数来送东西,这是投其所好的意思,毕竟人家可不知道,这甄家大爷骨子里是个财迷。

感觉自己想明白了这里头的意思,甄回咧嘴笑了,不管怎么说吧,虽然不值钱,可是这心意难得,这是人家有心了,他要见情的,只是,这已经有些发硬的是什么?

这箱子里刚刚被翻开的一个盒子,怎么看是个食盒,只是这里头的东西就不怎么能入口了,怎么看都是属于过期,变硬,甚至开始发霉的样子,甄回嘴角抽抽了,他用脚趾头也能想到,这估计是那个什么林海放进去的东西了,这是要和自己分享他喜欢的糕点?只是小侯爷,你这么囧的事儿都干出来了,将来长大了,会杀人灭口吗?

感觉很好笑的甄回忍不住将那个食盒单独拿了出来,左看右看,好家伙,这居然还是个漆盒,绝对属于精品的漆盒,价值不低,可是这样值钱的东西,放着这些已经属于需要丢到臭水沟里的食物,怎么看怎么违和。

只是一想到那个小侯爷的年纪,甄回忍不住还是点头了,这一个六岁的孩子,知道和人分享自己喜爱的食物,这说明什么?就是不懂什么儿童心理学的他也知道,这绝对是交朋友的意思,还是好朋友的待遇,他小时候就是这样,孩子都护食,这是天性,所以只有认可的朋友,交好的小伙伴才有可能享受到分享的待遇,小到野果子,大到鸟蛋,小时候,只有自家堂兄弟,最要好的死党才有和他一起吃的份,其他人?不抢过来,那已经算是他心肠好了。

这么看的话,那林海对他真心不错了,或者说,虽然没有见面,可是他,这个聪明的,有手段的,知道放长线的甄家大爷,已经顺利的和京城的小侯爷搭上线了,为将来的美好友谊铺下了坚定的基础。

为了这一份友谊,他决定,这那什么发霉的东西,他就不随意处置了,一会儿让人埋到花坛里去,化作化肥什么的,也算是物尽其用,将来也能算是个好话题,变相的能解除一下林海同学未来的尴尬。看看,他的心多善良啊!

放过了这个箱子,甄回又去看了看另外的两个,让他说中了,一个箱子里是几张上好的皮子,这个很是合适,江南这地方,别的都不差,算是物资丰富,可是这皮子上就是不如北方,毕竟冰天雪地的地方,出产皮子好,那是公认的,没什么好羡慕妒忌恨的地方,如今送来的,这雪狐皮,熊皮,还有一串珠的羊皮,虽然也不是什么鼎好鼎好的顶级货,可放在江南,那也绝对是属于顶尖的一份了,不管是给他,还是给他老娘,老爹做大氅,做袄子,那绝对的穿的出去,不会惹眼,可细看又绝对不会没档次。

从这一点看来,这林家送礼的时候,不单单是选了好了,还选了合适的,完全是按照他们家的身份,地位,还有周边环境来考虑的。送礼那是绝对很有讲究的,用心还是不用心,从这一点就能看出一二,甚至还能看出这送礼人家的处世之道,林家,那绝对是属于细心,周全,又讲究分寸的人家。要是暴发户,或者是只讲究脸面的人家,那估计这会儿送来的,就是什么貂皮,什么虎皮之类的,不适合他们家用的,却又绝对值钱,惹眼的东西来招摇了。

甄回真的是很满意,他去年就开始跟着老娘学这些了,对于这些讲究,已经算是很清楚明白的,更不用说他上一世毕竟是个成人,对于人情世故什么的,也算是知道的不少,哪里不明白这林家在这方面的用心。

有了这样的好心情,甄回觉得,即使是有那么一箱子不值钱的,他也能华丽丽的忽视了。然后好心情的看最后的一箱子。

这可都是大箱子,想想两个箱子才放一车,就知道这箱子有多大,也能知道这里头到底有多少东西了,甄回是真心希望最后一个箱子能给点值钱的货,好吧,这甄家大爷就是这么俗,他到现在还没有看到真金白银的东西呢,实在是有些不甘心。急匆匆的开了最后一个,他泪奔了。

人家林家真的是书香人家,人家真心不俗,所以给的东西也绝对不俗,特别是送给同样是号称书香人家的甄家,人家怎么可能给黄白之物?所以甄回的美梦破碎了,唯一能安慰的是,这东西好在换算成钱也算是值钱,因为送的是器物,有白玉,墨玉的棋子,有京城出品的上好颜料,画笔,还有些象牙的笔筒,黄花梨的笔架,碧玉的镇纸之类的,基本都是书房用的上的东西,只是每一样质地都很是讲究,尺寸也绝对是属于孩子能用的缩小版。

唯一称得上古董的,或许是最底下的两本字帖,那是宋朝的,还有两本棋谱,是明朝的,接下来?接下来就没有了,甄回已经翻到了箱子底了,看样子,这已经是他们觉得送给一个孩子最珍贵的东西了,价值再高些,他们都担心是不是会所托非人。

甄回来来回回的看了几遍,最终只能安慰自己说,自己给人家林海的好像比这差多了,自己还是赚了对吧,不能太过奢求了,人不能太贪心。

可是想想刚才自己的期待,莫名的,心塞!特别是那个放满了玩具的箱子,他怎么就能都是玩具呢?这也太不值钱了,还占了这么一个箱子的名额,哪怕是多上几张皮子,多上几样别的也是好的,至于心意?那个啥,俗人啊,还是对于金银更看重些,他的小金库,实在是太瘪了。

“都收起来,对了,别忘了记上册子。”

即使这样,甄回还是小心的开始吧东西往里头搬,好歹这也是他的私房,私房,小库房什么的,放的满满的,还是很有成就感的事儿呢。

第35章

虽然林家送来的东西,甄回有电子失望,不符合他先前的猜想,不过,他是个实在人,或者说山里人都是实在人,更明白什么叫做礼尚往来,更明白别人的情谊,更不用说,他在这个世界这么将近一年的生活,对于这些规矩已经熟知,所以,在第一时间,他就开始准备回礼,即使他这里送到京城不容易,可是他知道,林家这一次收到礼物后,必定也会往京城回礼,他这里正好能打一个顺风船,为了这个,他还让管家特意去林家打了招呼。

至于送什么,他也早就心里有数了,让自家老娘出了些东西,他自己在出了点点子,选了一些京城不多见的南边的东西,不会太过贵重,好像他们家攀附林家一样献媚,也不至于让人看不上眼,纯粹是属于礼节上的往来。大部分都是些苏州特有的丝绸之类的东西,或许比不得贡品什么的,但是拿出来也算是妥当。还有就是些能经得起长时间路程的食物,他可不想遭遇和林海一样的待遇,将来有个什么发霉物件当笑柄。所以送的是些黄泥螺,腌笋,梅干菜,咸蟹,虾酱之类的江南各地特色食物。保证到了京城,还妥妥是能吃的,美味的江南菜系必备食物。

当然,和上一次不一样的是,这一次不再需要他亲手做什么东西,虽然真要说起来花费的心思依然不少。花费了甄回不少的脑细胞,可是想想送到京城后林家人的惊喜,将来能拿出来和林海说嘴的事儿,甄回还是觉得,这一次的心思花的很是值得,从心底里感觉很满意,最满意的就是这些东西不用从他的小金库出,不至于让有些吝啬的他割肉。

回礼浩浩荡荡的跟着林家的船走了,甄回收拾了心情,重新坐到了书房,开始他的学习,他爹考试就要结束了,他们父子见面也不远了,他很清楚,要是甄老爷真的直接开始当官,那么不可能就放着他们一家子人留在苏州不管,肯定是要跟着去当官的地界的,不管是在京城还是在别的什么地方,随任是必然的结果,从古至今,这样的事儿就是常态。就是现代人交通这么发达,这样的事儿也是必然,更别说在这个古代了。

他甚至暗暗的替他老爹盘算了一下,估摸着按照他爹自己的心思,若是成绩还行,可能就直接考个庶吉士,在翰林院了,这样的话,还能多自在几年,不用一上来就进入官场和人勾心斗角,要是不成,那也可能是在京城的六部下面当个小官,虽然京城当官不易,顶头上司太多,可是到底有林家罩着,不至于太过担心人打压什么的,更不用说在,这六部当官,不是主政一方,那就少了很多的琐事儿,能轻省一些。

就甄回知道的,他爹虽然对于当官也有野心,可性子上来说,那就不是个喜好权谋的人,这样的人让他当什么县令,当什么土皇帝,未必是让他喜欢的差事。毕竟权利越大,责任也越大,他可不觉得他爹有什么谋士师爷的可以帮忙。

想到老爹即使当了官,也可能有大把的时间可以盯着自己,甄回就觉得有些挠头,要是自己没有完成老爹交代下来的功课,那老爹是不是会让自己屁股开花?带着这样的警惕,甄回难得的好生用功了些日子。直到甄老爷最新的消息传到家中,甄回才算是停了下来。

真是让甄回说中了,甄老爷也真是争气,二甲四十七名,妥妥的考上了庶吉士,可以在翰林院学习三年。按照非翰林不入阁的说法来说,他爹这是给自己将来的仕途开了一个好头。即使将来不当什么阁老,丞相的,就这么一个庶吉士的履历,将来升官也能比别人更快些。即使不看这个,就冲着这翰林院的牌子,他爹也能挤入清流了,将来再说他们家什么书香门第的,底气也足了些。

江南好多人家都能说自己是书香人家,那是因为这些人家时代都有读书人,都出过有功名的人,可是真正的书香人家,那最靠谱的,最硬的牌子,就是这一家子人有没有出过翰林,有没有出过进士。没有的那绝对是在档次上就差了一层,比如先前的甄家。能和世代书香的林家交好,那绝对是抬举了甄家。

不过如今不用自卑了,他们家也是有进士出身的人了,有了入了翰林的庶吉士了,再加上他爷爷也曾经是官员,甄家也能称得上世代官宦,如此一来,这在苏州,绝对能排进书香人家等级中的第一等。

甄回很嘚瑟,虽然他已经接到了老爹的信,让他们母子三个,收拾了东西,去往京城团聚,并且可能要在京城生活好几年,远离自己如今的伙伴,朋友,可是身份上的提高,还是让他很满意的,权二代,官二代啊,这可是上一辈子他做梦都不敢想的好事儿呢。

从接到信那一天起,这甄家就忙个不停,他老娘是忙着收拾家里的库房,看什么东西要带走,什么东西要留下,什么东西要规整,就是留下哪些下人看房子,哪些跟着走,也足够她折腾的了,毕竟这家里可是有不少下人是活契,带着进京的总不能是这样没几年就要放回来的人吧。

甄回也很忙,家里如今在外头的产业不小,这可是他们甄家的家底,是他们赖以生存的根本,他作为家中的男主人,总要跟着收拾一下,比如一些每年送活物的人家,要吩咐好了,这活物以后直接卖了换成银子,让后每年让管事的过来收账,还有田地庄头这里,也要安排妥当,可不能主人走了,这地就荒了,租子什么的,总要定下章程,该怎么办,甚至这苏州的家业也要想一想托给什么人家看顾一二,免得他们走了,让别人欺负或者吞没了去。

最后甄回还有自己的社交圈子,也要一一告别,安排一下将来怎么维护关系什么的,别以为人小就没有人情往来,像是他们这样的人家的孩子,其实懂得还是很多的,人脉什么的,基本上从小开始就被家长们有意识的灌输这里头的利益和关窍。

甄回如今也算是吃香,毕竟他爹如今是庶吉士,属于是有前途的哪一类,所以各家的孩子们和他的交往,也不免让那些家长们关照了一二,要好生维持,人吗,说不得什么时候就能用上这样的关系了对吧。

所以啊,甄回这一次的告别仪式,那是相当的火爆,在甄家自家院子里举办了一次宴会不说,还收到了不少的告别礼物,外头还参加了好几次的宴请,绝对的属于焦点人物。这让一直以来,感觉自己很低调的甄回也难得的有些飘飘然了,好在他心里年纪大了些,抵抗力也好些,才没有做出什么失态的事儿,让甄家丢脸。只是这样,他也算是享受了一把范进中举之后的感觉。果然,阶级什么的,有了亲身感受才能知道这里头的差别。

他老娘也受到了差不多的待遇,那些交好的妇人们,往来的那个勤快啊,看的甄回都有些眼花缭乱了,家里连着半个月都没有少过人上门,就是那些亲戚们也忙乎的很,有上门求着带着一起走,去甄老爷身边谋个差事的,有送家中孩子过来,想着跟着去京城长见识的,甚至还有人上门来给甄回说亲事的,差点没把甄回给吓死,小爷才七岁,这时候就有人惦记上了?

虽然他也知道,在这个年代,什么自由恋爱,那对于是瞎扯,可是也不至于立马就有个娃娃亲吧。好在他老娘挺住了,没有被别人哄了去,坚持这事儿要甄老爷做主,把这些想当媒婆的,把甄回当金龟婿的一个个都回了,不然甄回只怕这会儿也要学着怎么一哭二闹三上吊了。为了这事儿,他屋子里的丫头们都偷笑了很久,真是太丢脸了。

等到这甄家的人一样样的置办妥当,已经是三月底了,春风又拂杨柳岸,江南已经春暖花开,整个大地都散发这浓浓的春意了。甄家真的要进京了,当然甄回不知道,从这一刻开始,整个甄家的命运也算是彻底的开始走向了未知。虽然甄回自己不清楚,这到底是个什么时代,也不知道这是红楼梦,不知道这原著中一家子的命运,更不知道自己在原著中是个什么样的凄凉景象,可是在踏上船的那一瞬间,他还是忍不住回头看了看这个他从穿越后就生活的城市,就在那一刻,他有一种脱离了枷锁的感觉。好像有什么东西从他的身上猛地卸了下来,整个人都轻松了好多。

运河上,甄回再一次和林洵汇合了,林洵也要进京了,因为他爹也在京城,同样是二甲的进士,同样的庶吉士,不得不说,他们真的是有缘分,想来到了京城,他们的友谊会更加的巩固。

或者说,如今这两个家庭的关系就很牢固,因为甄家这一次进京那船就是跟着林家走的,有了林家侯府的招牌,能省下不少的麻烦,就是一路上巡检衙门的勘察也能省则省了,提高不少的效率和时间。对于沾这样的便宜,甄回那是一点心理负担都没有,按照他的话来说就是,搭伙进京而已,也不是什么大事儿,不用太过在意。至于招牌什么的,有的用不用那才是笨蛋。又不是做什么坏事儿,有什么好顾忌的。

第36章

京城和苏州气候差异很大,已经脱下了大毛衣裳,开始穿夹袄的一群人,在进入通州的时候,就不由自主的都又加了一件大氅,在这样的天气中坐着车,一路往城里走的甄回,第一时间想的就是,他老爹其实还是很辛苦的,想想吧,如今可是三月底,四月初了,这京城还是这么冷,那么二月份呢?岂不是更加冷?在那样的天气里参加考试,特别是会试要求只能穿单衣进考场,这样虐身虐心的考试,能没有因为冻病了,感冒发烧了被抬出来,那绝对是要靠自身运气外加毅力才能做到的,不然只怕冷的手发抖,卷子都没法子写完。更不用说还考了相对不错的成绩了,这果然不简单,不容易呢。

想想现代人都说,什么考上大学就是古代的进士什么的,如今想想,甄回觉得,那简直就是自己给自己脸上贴金,不说别的,单单说这时候的录取率,三年才出三百个,也就是一年只有一百人中选,这就能把现代高考比的直接退到犄角旮旯里去了,想想现代那种几乎遍布全国所有城市的大学,甚至一个城市十来个学校,哪怕一个学校只有两千人,你觉得这么多学校,一年能有多少学生入学?数量可不一定能代替质量的。更不用说这考试之后的待遇问题了,人家那是直接就有当官的资格,最起码就是个县级干部,还是县长加县委书记的那种。现代呢,那是毕业就失业,说起来都是泪啊,就是甄回这个没上过大学的人都知道,他们家乡也有考进大学,一心想着走出大山,好好拼搏,当个城里人的同龄人,可是结果是什么?一个月辛苦下来,还不够买一个平米的。

细细的算计起来,或者这所谓的进士,那简直就是和现代的博士生一样的级别了了,就是这样,他也不能说这博士就能和这个时代的进士的待遇比,毕竟官啊,作为官本位国家的人来说,吸引力实在是太大太大了。这一点看看那每年前赴后继的公务员考试就知道一二了,这所谓的公务员,在这个时代,那就和衙门里的书吏没什么区别。

想到这里,甄回也忍不住砸吧了一下嘴,这年头,官和吏等级分明的比现代更可怕,这就是一个权力巅峰的时代呢,而自己呢,那实打实的官二代,那就是特权阶层。怎么越想就越美呢,比现代的官二代更得瑟。

在甄回的胡思乱想中,马车终于穿过了城门,进入了京城城墙之内,这个时候的京城,分布和讲究,中间那是属于皇城,是皇宫的所在,围绕着皇宫的,是各部的衙门,还有一些属于公共场所的地方,比如贡院,国子监什么的。这也就是所谓的内城了。

出了内城,整个城池中的人们又分四个部分,东南西北,按照身份等级分割的很是清楚,东贵西贱,北富南贫,解释一下就是东面那都是勋贵以及各个高品级大臣的府邸,像是林家,那就在东面,因为他们家是侯爵,还是开国的时候御赐的宅邸。很是不凡,还靠近内城。所以说,住什么地方其实也很体现身份的,别以为京城是那么容易住进来的。

西面则是一些下九流的地盘,像是一些花街柳巷,戏曲院子,商贩,小店,大多都在这一代,所以这就形成了一个诡异的情况,东面那基本都是安静的大宅门,就是街道也不多,因为每一家占地都非常的大,几乎把地盘都分割成了一个个的小堡垒。而西面呢,则是最最热闹的地方,商业繁荣,人流如织。

北面那是有钱人的地盘,那里住着的多半是皇商或者是大商家,当然还有一些官员,这些官员多半是住东面不够资格,或者是后来才进入京城,成为京官的四品一下的那些中等以下的官员,倒不是这些官员愿意和这些商户们挤在一起,清流和商户不对盘那是天然的,就是心里再爱财,为了名声,也要矜持一些。

而能造成这样很不符合这双方对持状态的诡异情况的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因为这里的宅子大,虽然比不得东面那些大宅门,可是这里同样有四进,五进的宅可以买到,这才是关键,毕竟官宦人家对于住宅什么的还是很讲究的,太过寒酸可不成。当然,为了脸面,为了区分他们和那些商户的不一样,他们很谨慎的和商户几乎是默契一般的平分了北面的地盘,东北那接近东面贵人的部分成为了这些官员的宅邸范围,而西北,靠近商业繁华地区的则是商户们的最爱。

至于南面,那几乎就是贫民或者说是平民的地盘了,这里宅子相对就小了,一般都不会超过三进,最最靠近城墙的,还接近西面的,整个城池的西南角落里,那些更是简单的像是贫民窟,虽然不至于难看到像是茅草屋子,可是也多半都是些最最简陋的木板房子,是整个城池中最最底层的存在。只是在这一片南面,也不全是平民,还是有官员的,或者说是各部任职的底层官吏的存在,不过他们多半把宅子放在东南面,和那些北面的人理由一样,谁让这里接近东贵的地盘呢,好歹也算是沾了一些贵气了。

如今甄回这一家子要去的地方,那就是东南面,在那里,甄老爷已经买下了一处三进的宅子,或者说是两处,接连在一起的三进宅子,合成了一个宅子,虽然如此一来,没有那些什么四进,五进的房子看着整齐,可是甄回倒是明白他老爹的心思,那就是个有些书生意气的人,他情愿和干净的平民们在一起,也不想和那些他认为俗气的商户有太多的纠葛,更不用说那里还有皇商。

皇商这一个商户中特有的阶层是这个时代最奇怪的阶层,最起码甄回是这么想的,他以前的历史学的不算是太好,可是该知道的也算是知道,怎么就不知道这古代皇商居然还能这么吊?他能知道的唯一的皇商,也许就是什么胡雪岩了,那个红顶商人,这还是靠着电视剧知道的,而这个什么红顶商人的结局,好像也不怎么好,反正就是悲剧的存在,就这样的人家,还值得自傲?他真心不明白他们都是怎么想的,一个个的,就是自觉高上一等,好像沾了一个‘皇‘字,就可以不可一世了。

在甄回眼里也好,在其他人心里也罢,说白了再怎么说,他们依然不属于官宦阶层的人物,依然是个商户,这样尴尬的身份,也不知道他们到底有什么可自得的。也许是自卑,也许是没有自知之明,反正这些皇商们大多都有些骄纵或者说有些人不清楚身份,总喜欢用一些自己的关系,和那些四品以上的人家攀交情,鄙视下层的官吏,也不去想想,他说道底,依然是商户,士农工商,最底层的身份。就是寻常衙门中最底层的书吏,说白了也比他们高贵些。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大多数的官员,对于皇商都没有什么好感,下意识的和他们撇干净关系,甄老爷也是这些人中的一个,觉得这些能出入官宦人家的皇商,居然能以官宦人家自居,是玷污了整个士人阶层的人,连和他们住的近些都不愿意,情愿来这平民的地方。

甄老爷从会试考中开始,就已经有了几分把握进入翰林院当庶吉士,也正是因为这样,很早就让跟着的人开始相看房子,准备举家进京生活,只是,京城居,大不易,就是买房子也很难找到合心意的,最后还是林家出手相助,在林家的管家帮忙的情况下,这才买下了这一处还算是合适的宅子。

宅子坐南朝北,这是甄老爷不满意的地方,可是谁让这是东南面呢,面朝皇城,这格局早就定死了,他也没法子。房子的大门开在西面三进的北面,第一进倒座,除了准备给看门的小厮值夜用的屋子和西面一个小院给管家住,其他靠东面的三间被他收拾成了待客的小花厅,第二进则是正堂,用来接待贵客,日常处理事务的地方,以及他的房间(这年头,女主人的屋子,那叫做内宅正房,而男主人在外宅,也有一个正房,这绝对是合理的,也是一夫多妻情况下形成的独特的一家两个正房的布置习惯,没有才奇怪呢,就是一夫一妻,当个摆设,也是需要的,不说别的,那些文人喜欢来个什么秉烛夜谈什么的,就是在这样的屋子里)。左右厢房被布置成客房和书房,这么说吧,整个二进,那就是甄老爷一个人的地盘了。还有最后一进的后罩房一分为二,一半做了厨房,杂物房,还有一半是长随们住的地方。

当然,这一次跟着来的人其实真心不多,住下什么的,实在是简单的很,连着管家在内,服侍的下人,一共也不过是十五个,都是甄家的死契下人或者是世仆,也就是说这才是甄家最贴心的,最铁杆的下人组合。不是孩子们的奶娘,贴身大丫头,就是男人们的贴身小厮,其中三户世仆就占了十个人的名额。按照甄太太的想法,要是人不够用,在京城不是还能找人牙子买人嘛。再不行,还能用活契,比如浆洗婆子什么的,现找的更容易些,比带人来利索多了。

东面的三进,前头的一二进打通了,成了一个大大的四合院,这是他准备的主院,给他们一家子五口人居住,三间两耳的正房,左右各三间的厢房,还有倒座的五间,足够他们一家带着贴身的丫头住了,最后东面的罩房,则是丫头嬷嬷们的住所。说来也是奇怪,这年头,大户人家里服侍的下人,永远都是女人比男人多。

不说这些不着调的,反正在甄回看来,这样收拾出来的宅子,虽然小,可是却很是紧凑,虽然比不得苏州他们老宅宽敞,不过能安置下这么多人,他已经很满意了,跟着老娘,一路走进主院,看着这明显和江南不一样的风格建筑,脑子里第一个念头是:听说现在京城四合院好像上亿了,那自家这宅子放到现代是个什么价格?

甄回啊,你怎么永远都不着调呢,永远第一时间想着的都是银子问题呢!太不上进了。

第37章

京城的新家在甄老爷看来他真的是很上心,做的很不错了,让这娘几个一到地头,就能有个歇脚的地方,不用在外头借宿这么狼狈,但是在甄太太看来,却是在是粗糙的都不能看,家具太过稀少,陈设单调乏味,幔帐更是颜色搭配的不顺心,更不用说那些其他的日常用具了,就没有一样是和心意的东西。看着这样的家,甄太太的眉头都开始跳舞了,就没有一刻是能停下的,二话不说,还能怎么的,收拾吧,这本来就是当家女主人的活计。

所以一到主院,人都没有坐下,气还没有喘匀,就指挥着一众手下,开始折腾了,第一个收拾的就是主院,这是立马就要用上的,晚上一家子可都要在这里住下呢,能不赶紧收拾出来吗。连着被子褥子都全部要上心,甄回看着自家老娘忙的不成样子,也想上前帮忙,不过他好心没人待见,一个转眼,就让他爹妈给安排了一个照顾弟妹的活计,直白点来说就是:一边儿玩去。

愤愤的甄回很想强调一下自己的作用,不过看着这一院子人都忙的晕头转向的,也不好意思添乱了,只能摸着鼻子,去了双胞胎的房间,然后往床上一歪,不到一炷香的功夫,直接睡着了。

说起来,甄回毕竟年纪小,这时候才七岁,往日身子也弱了些,一路上坐船过来,本就很有些透支体力,又因为他如今是甄家唯一能拿的出手的男丁,这一路上总下意识的绷紧了神经,生怕出什么岔子,这船上可是还有他老娘还有弟妹的,所以连着十来天的功夫,他都是强打着精神,用成人的思维和做派做起来这甄家大爷该做的事儿。如今好容易见到了爹,心里下意识的感觉这责任已经可以交付出去的他,整个人都有些松散了下来。如此一来,当他往床上一躺,自然而然的,就立马睡了过去,这不是他困顿什么的,而是精神上的疲乏,让他开始自我修养了。

整个院子里,跟着来的人一个个都忙乎的不行,一时间能顾得上这三个孩子的人还真是不多,屋子里的人看着甄回睡着了,索性就把双胞胎的小床也抬到了甄回床榻的边上,然后由甄回的嬷嬷一个人照看,其他人都去了正房,开始收拾起了宅子。

就是那个被安排照顾孩子的奶嬷嬷。这会儿也没有空着,趁着三个孩子睡得正香,就在这屋子里开始做起了活计,比如收拾甄回的私库,整理孩子们的衣物等等,多半是些做活的时候,不会发出什么大的声响的活计。

倒不是丫头们做活积极,劳动模范什么的,而是她们清楚的知道,想要有时间去收拾自己的东西,那必定是在这整个院子收拾的大体上完工,主子们的屋子安置妥当的情况下才有可能的,所以她们很努力的想要早点完工,毕竟谁也不想在这个还带着寒意的天气里,睡硬邦邦的床,住冷飕飕的屋子不是。

宅子小,也有小的好处,那就是收拾起来动作就快,不过是一个上午的功夫,这正院就大体上收拾的差不多了,主院也把一些幔帐什么的都挂了起来,总算是有了些住家的样子,有了女主人就是不一样。甄老爷在自己的正堂正院里看了一圈,感觉很是满意,比自己折腾的好了很多,甚至看着好些明显是江南带来的物件,心下满满的温馨,这才是自己家呢,虽然院子格局不一样了,可是这些自己喜欢的东西,用惯的物品都能在自己最顺手的地方看到,这感觉实在是好。

检视完了这当做对外门面的屋子,甄老爷转头又往主院去了,他想要看看这主院这会儿怎么样了,当然最主要的是,他想看孩子了,分开了这么久,除了刚才人到了之后,父子之间见了礼,那就在没有见过,真是让他心里觉得痒痒的很,那可都是自己的心肝宝贝呢,都两个多月没见了,上一次分开,那还是自己上一次赶考的时候了,那时候,大小子也不过是不满四岁的孩子,还不怎么懂事,如今,可是大小子了,还有那两个小的,生下来到现在他都习惯了每天看一眼,这猛地这么久没见,他也想的慌,刚才看见,好像是长大了好些,样子都有些张开了,真想好生搂着相亲相亲呢。

甄老爷越想,这脚步就越快,等着到了主院的时候,却发现,没能找到孩子!一问才知道,这三个没心没肺的孩子,居然没有一个想着他这个爹的,居然都睡觉去了,真是太扫兴了。有心摆摆架子,不去看吧,可是这脚步却有些不由自主,就是自己往孩子的屋子里走了,弄得甄老爷自己都觉得有些尴尬,好在这会儿都忙着,也没人来关注,笑话他,不对,就是关注了,也不会笑话他,他可是一家之主,谁敢啊!

自我安慰着的甄老爷几步就走进了甄回屋子,一撩帘子,看到的就是自家儿子睡的红扑扑的小脸,看着这样岁月静好一般的情景,他嘴角忍不住就弯了起来,自家的儿子,那真是越看越爱啊,真是可爱的紧。

管家早就和他说了自家大小子在苏州的表现,还有一路上的情况,他对于自己这个儿子如今的早熟,稳重真的是相当的满意,虽然在处理这打秋风的事儿上,显得有些恶作剧了些,可是不得不说,这小子真的是很有一手,心思比自己这个老子更灵活,处理事情也算是周全,也真是难为这孩子这样的年岁,就能知道维护自家的体面,可见真的是长大了。

在看看一边小床上也一样睡着的小儿子,小闺女,那健康红润的脸,肥嘟嘟的下巴,甄老爷这会儿那真是相当的满足,他自身考上了进士,当了庶吉士,眼见着前程可期,超越老一辈不再是梦想,家里又打破了单传的噩梦,有儿有女,有了三个孩子,在甄家族人中也算是子嗣多的一类人了,这样事业家庭两美满,他还能不满意?

刚才在和自家媳妇说话的时候知道,因为自己中了进士,甄家族人们也算是多了一份依靠,为了表示对自己的支持,合族还凑了一千两银子,算是给自己在京城立稳脚跟的花销。虽然他心里也很清楚,得了这样的好处,将来在帮扶自家族人的事儿上,自己那是一定要好生的尽心,多多谋划了,可是这也给了他一份大大的惊喜和助力。

因为就在去年,因为想要给家里多多增加家业,他花销了不少的银钱置办产业,因为这个事儿,让家中存银急剧减少,再加上进京赶考的花销,在京城置办宅子,结交各处同科同僚的抛费,家中开销很是不少,眼见着存银已经快要清空了,这个时候,突然多了这么一千两银子,真的绝对是雪中送炭的存在,他都想好了,这一千两他也不花在别处,就在这京城周边想法子再置办上一些产业,按照如今京城周边的地价,怎么也能买上二百亩中田。有了这么一些田地,他们一家子未来几年在京城的开销也算是有了着落。

他已经盘算过了,这地买下之后,自家全部的产业加在一起,一年怎么也能有三千五百两的收入,加上自己的俸禄,京城官员每年必有的三节两敬。一年总计不下五千两的出息。即使这礼尚往来开销比往年更多些,大些,可是总体算计下来,只要好生谋算,几年下来,家业再拓展一倍也不是不能的。

想到这里,甄老爷越发觉得意气风发起来,转头看看自家的几个孩子,只觉得这自打大小子上次受伤醒来,龙凤胎出生之后,自家的运势似乎一下子真的就开始否极泰来了。

长长的吐出一口浊气,甄老爷细心的替孩子们拉了拉被褥,转头往外走去,他还有太多的事儿要做,比如这一次他们家进京,沾了林家的光,也多亏了林家的人照应,他怎么也该下帖子请了林家三老爷过来吃饭感谢才对。他们如今不单是好友,还是同科,同僚,更该多加亲近,还有林侯那里,也该说一声,等着家里收拾妥当,也该让太太带着孩子去走一走,一来是认认门,结个交情,二来也是感谢他们当初的帮扶,毕竟他那时候刚来京城的时候,吃的住的,那可都是在林侯府上。虽说自己也曾感激过一次,可是这具体管家理事的是人家林侯夫人,所以也该由自家太太上门感谢才是道理。

甄老爷一边想着这些,一边去了甄太太那里开始商讨这些琐事,甄回完全不知道,他前些日子还在想着将来好吧长毛的点心当做笑料打趣的人,在他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即将见面了,也不知道这甄回和林海的见面又会是个什么样的有趣场面。

第38章

甄回在这个新的家里整整休整了三天,整个人才算是彻底的缓了过来,这对于一个七岁大的孩子来说,长时间的航行,固然是让他身心疲乏的一个原因,另一个原因则是自从甄老爷离家后,这整个甄家当家男人的压力造成的,他总是感觉自己是个成人,总是用大人的思维去支配自己的身体,表面看着似乎什么事儿都没有,可事实上对于他身体造成的负担还是存在的。更不用说,甄家毕竟有不小的家业,的那个一个当家人身上承担的不是他自己一个人,而是整个家上上下下三四十口人的生计,这对于一个原本从贫寒山里人家出身的甄回来说,也是不小的压力,他从没有做过这些,自然做起来最是耗费精力。

用成人的思想支撑着的时候,甄回没有感觉有什么不妥当,可是真到了如今,看到了自家这个老爹,这个真正的当家人,他的心神自然是一松,有一种解脱的感觉,那是他自己都没有想到的,或许从心里他已经很是认可了这个爹,认可了这个男人作为自己的支撑靠山,所以才会在见到爹之后,放下了心中的那一份承担,开始放心的放松自己的情绪,才能这么放任自己,在整个家里人都忙着收拾东西的时候,自己去睡觉。

人的精神就是这么奇怪,撑着的时候,一直紧绷着的时候,或许还能一直坚持下去,而一旦放松,什么疲乏之类的就,立马全涌了上来,一下子,前面透支的也反噬了起来,这才让甄回直接在床上躺了三天的时间。

他的这样的状态,看在甄老爷和甄太太的眼里,自然是不知道这原因究竟是什么,只是感觉估计是这一路上乏了,或者有些水土不服,甚至想到是这坐船的后遗症,也就随了他去。毕竟这孩子不痛不痒的,只是乏力想睡觉,看着也不像是有什么病症的样子,所以也不怎么操心。最要紧的是,他们这会儿也没有功夫操心,毕竟家里这会儿事儿正多,他们都忙的不可开交呢。

等三天后,甄太太正想着自家大小子是不是该找个大夫看看的时候,甄回自己倒是好了,一大早就起来了不说,还在院子里开始打拳了,也不知道是从什么地方学来的乱七八糟的拳法,看着脸色也红润,这倒是让他们放心了。把这事儿彻底的揭了过去。

只有甄回自己隐隐的感觉到这次人犯懒的原因,只是一来他自己也没能确定,二来也不想多嘴解释,最要紧的是他毕竟是大人,不想给自家父母添乱,所以什么都没说。当然这一病,改变还是有的,比如对于甄老爷,甄回是多了几分的恭敬,他从心底里已经认可了这个父亲,感觉到了当一家之主的艰难,自然对这个父亲这么些年能把家业打理成这样还是很钦佩的。

至于甄回打的拳法,那只能说,这会儿没有识货的人啊,那可是军体拳,当年他在军中可就靠着这个一路杀向特种部队的,绝对是实用拳法中的前几位,好吧,你能指望一个妇人知道什么?看不懂也是可以理解的对吧。

他如今身上感觉好了很多,自然对于自己的练体计划又要重新摆上日程了,在知道了自家老爹这堪称折磨一样的考试过程,他心里很清楚,自己想要在这个世界,靠着考试出人头地,那么这样的磨难就必然不会少,而想要挣扎出个名堂来,这身体也绝对是必要条件之一,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不用心都不可能,更不用说从军中出来的人,奉行的想来都是拳头大就是道理的原则,他很清楚有一个好身板,有一点防身本事的重要性。

等着甄家彻底收拾利索,甄老爷一个月的休假也快要用完了,是的一个月的休假,在这个朝代其实当官什么的,很多规定就是很人性化的,比如说这休假的问题,因为考虑到这进士考试在京城,而考生们有太多的人都是来自全国各地,有了考中的好消息,总是需要回家宣告一下,或者说是光宗耀祖一下,所以在考完排名什么的之后,所有考中的人都是有一定的假期的,一般都是一个月上下,这绝对足够很多人回家了,不管是回家祭祖,还是来个大小登科,回家成亲,那都是绝对的足够了,除非是远的实在不成样子,一个月刚够去一趟单程的,那你实在是没有办法,只能托人带信什么,一般人都能处理好家事了。就是像甄老爷这样,接了老婆孩子过来的,也有足够的时间安顿一一家老小了。

还有一些直接是选了官的更是干脆,还有一个上任期,这个要是和假期加在一起,最宽松的最多有将近三个月,在这样的情况下,恐怕就是家乡再远,也有了走一遭的时间了。只要不耽搁接任,想来很多人都会很高兴回家带上老婆孩子再去任职的地方的。

看着好吧,比现代的公务员都松快,不过也别高兴的太早,因为这样的好事儿也就这么一遭,这绝对是属于进士的福利,当正式当官了,这好事儿就没有这么多了,这个时候的年代可没有什么星期天之类的,有的只是旬,一个月分为三旬,也就是十天算是一旬,而公务员们的休假也是按照旬来算的,一般来说,一旬只有一天沐休,这样一算一个月就是休假三天,一年正常沐休也就是三十六天上下,这比现代的什么一周两天那是少的不能在少了,从这里也能看到,封建社会剥削劳动力,可不仅仅是在下层人士当中,就是知识分子也绝对属于被剥削的阶级。

至于节假日,那更是可怜了,除了什么过年,例行的封笔盘点,能一下子有个大概五天的假期,其他时候,那节假日休息简直就是做梦,什么七天长假,那脸做梦都不用想,就是过年,那也早早的在年初五就要上班了,即使是在过年期间,该有的什么祭祀天地,什么宫中摆宴,上了等级的官员那就一个都别想走,虽然很荣耀,很长脸,可是休假却绝对是泡汤的。

所以说,这年头,做官都不容易啊,一年到头,能休息的日子简直是掰着手指头都能算的过来了,这里更没有什么退休政策,一般来说,除非是实在病的不成了,自己辞官,彻底离开朝堂,或者是权力*不多的,感觉没什么晋升的可能,年纪也不小了,这才来个辞官归隐什么的,自我安慰一下。其他只要是追求比较高的,或者是想为后人在努力一把的,即使到了七老八十,也想着怎么占着位置,能多捞点是一点,直接做到死的人绝对是大多数,死于任上,这实在是太常见了,或许也正是因为这样,那林黛玉的老爹死在扬州,才没能获得什么奖励,没法子,这现象太普遍,皇帝已经看得太多了,有点麻木了。说不得还会多想,想着你自己知道身体不好,怎么就不知道退位让贤呢,可见也是个贪恋权势的家伙,映像可不一定好呢。

话题扯远了,这会儿还是说甄老爷,他这会儿正是休假期间,安顿了家人,收拾好了未来几年的家,趁着接下来还有大概十日上下的假期,他就开始准备让自己的妻儿们开始融入这京城的官宦人家了,这可是很重要的,这年头做官的,夫人外交也是一个官员能不能进步的一个必要助力。甚至操作的好了,很可能借着妻儿在各处夫人中的影响力,让他和那些老爷们多几分交情什么的,也是可能实现的。

最重要的是,他们家还有杀手锏,那就是龙凤胎,这拿出去,绝对的吸引人眼球,想来会受到不少夫人太太们的喜欢,从而让他未来的路更好走些,比如林家就是这其中之一,他们家龙凤胎的大名早在他进京的时候,就已经有林家的来人传到了这侯府夫人的耳中,林家和甄家一样,都是子嗣艰难的人家,如今知道同乡,还是交好的人家种有了这么吉利的祥瑞,怎么能放过,那是肯定要抱过去好生端详一下的,不求这抱一抱立马能让这侯府夫人老蚌怀珠什么的,好歹也能沾点喜气,福佑一下他们的下一代。

只是林家会做人,在甄家忙乎的时候,那是什么都不提,而且也知道甄老爷和林家的交情在那里摆着,只要忙完了,那是必定会去他们家的,所以一点也不着急,这不是,这里刚收拾完,另一边,甄老爷的帖子就已经送到了林家,约好了第二天就过去拜访。甚至连去几个人都写的详细的不行,这甄家太太,甄家的三个孩子赫然在列。从世家交往的角度来说,这样的全家上门拜访,那绝对是用了通家之好的待遇的,这让林家的人很满意。

第39章

甄回第一次见到了林海,这个比他小一岁的孩子,看到这个孩子,不知道为什么,总有一种,看到过去的自己,或者说是过去的原身的感觉,瘦弱,单薄,还带着一点点的腼腆。明明已经有六岁了,可是看着却像是五岁的孩子一般大,可见这身子有多差了,简直就是发育迟缓的典型啊。当然除了这身高问题和体型问题之外,这世家出身的孩子,在气质上绝对是够可以的,一身天青色滚着紫色边的长袍穿在身上,居然生出一丝长身如玉的感觉来,或许这是这孩子遗传的?这就是所谓的书香气?

甄回感觉,或许他能明白为什么越是大户人家,越是出美女帅哥这个问题的症结了,这样的人家,一代代的血统优化,一代代的底蕴沉淀,让这样人家的孩子从出生开始,就从细节中培养着自身的气质,礼仪,这样的孩子能不出众才怪。甚至是见识,场面都是打小就开始和寻常人家的孩子拉开了距离,从这样的人家出来的孩子,更容易培养所谓的领袖气质,有了这样的气质,在未来,成就自然也就更大些。

想到这些,甄回觉得突然有些气馁,他上一辈是山里人家出身,什么底蕴,什么气质,什么见识,那都没有,所以爬上去是那么的难,即使很努力,努力比旁人多了几倍,可是遇上一些军人世家出来的,依然是感觉到有差距,感觉不如人,当时还感觉不服气,可是如今呢,这一世,他也是书香人家,也算是世宦之家,应该是有底气了吧,可是看看林海,突然又觉得不如了,难不成他这一辈子永远都是不如人?

不过他从来不是那种自怨自艾的人,稍稍感慨一下,随即又收拾了心情,开始自我安慰,什么‘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能说出这样话的人,几千年来不少,可是真的能做到的又有几个?大多数人能超越自身的局限,能往上爬上几层,就已经是了不得的成就了,他这一辈子也不想着成王成霸的,将来能不让自家老爹失望,能让甄家更上一层楼,想来也已经是成功的典范了,就像是上一辈子,山里孩子,能成为一个军官,即使只是最低层的军官,在他们那个山里,也已经是大人物了,按照村里老人说的,老周家也算是出头了。有了个当官的,层次上就已经和寻常山户拉开了距离,连带着他老爹老娘的坟都能高上一个规格。这就是他最大的孝顺,给族人们最大的长脸。

放下了这些烦乱的心思,甄回把注意力又放回了眼前这个孩子的身上。这个孩子他感觉真的不错,侯府人家的大爷,唯一的子嗣,就是成为了一个纨绔,骄纵些,也是常理,是能让人理解的,可是这个林海呢,一身的斯文,说话也客气,明知道甄家和林家不是一个档次的,可是自打见到甄回开始,那就亲热的很,没有半点以身份自傲的样子,这让甄回感觉真的很不错。

甄回是个很讲究的人,是的,讲究,或许说山里人的怪毛病,那就是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人对我好一分,我就要还十分,这会儿他感觉林海很是顺眼,感觉这孩子很合拍,那么他对于林海的态度也有了一些不同,若是说原本他是想着打好关系,为将来谋划,是带着几分功利的意思,那么如今就是真心为林海打算了,把林海当成自己人来看待。

看着这个瘦弱的孩子,甄回微微的皱了皱眉头,他觉得既然是自己人,那么他就有了好些必须要做的事儿,比如把这个孩子变得和他一样的健康。他的朋友,可不能是弱的和小鸡一样的存在。

恩,当然,这个可以放到后面说,这是个长期的过程,他也不指望他一个念头,立马就让林海成了什么强壮少年,这可不是什么玄幻小说,一个洗髓丹就搞定什么的,眼前的重要问题是他在做客,所以还是先乖乖当个客人好了。朋友都是处出来的,他最先要做的,就是当个好伙伴什么的。

“这个蚱蜢你还留着啊,这可是我做了十来个之后,选的最好的一个了,不过如今我会做的更多了,一会儿我在做一个给你,这会儿的青草也能编织的。我做一个蝉给你吧,这个也很有趣的。”

“真的吗?那太好了,只是这个你要当着我的面做啊,我也想学的,偷偷的学,我想做一个送人呢。亲手做的东西,送给朋友,那样多有意思。”

“好啊,走,我们去选草,我来的时候就看见了,你家花园里的就能用呢。”

“恩,恩。”

甄回和林海在一起讨论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有关于蚱蜢的编制方法,对于这样富有野趣的,林海从没有见过的东西,他拥有太多的兴趣,虽然在他表示兴趣的第一时间,他的父亲,林侯爷就已经找了会做的人过来,当着他的面做了很多,甚至还有不少其他的样式,可是对于这个第一个送来这样东西的甄家大爷,林海还是很感激的,他觉得这是一个让他看到不一样世界的人,是很不错的神交朋友,如今也算是至交了,总要亲自询问的,为什么同样是书香人家的孩子,他就能学到这些呢?

甄回拉着林海的手,一边往外走,一边看着手里已经变的很旧,却依然整洁如初的蚱蜢,心下也是一喜,自己送的东西被人重视,总是让人高兴的,所以说起这些个,也越发的起劲了。

“看,这是一串红,这个做花环的时候能用的上,这个是。。。”

甄回像是指点江山一样,把这花园里好些东西都点了出来,说着这些东西的用途,收获了林海崇拜的小眼神无数,连着边上跟着的丫头们也一个个神采连连,这些世仆出身的丫头们,大多几代人都是在这个大宅子周边长大,连着京城的城墙都没有走出去过,对于这些农事什么的,自然也一样的什么都不懂,如今看着一个小娃娃,说的头头是道,自然很是稀奇,要不是知道这也是书香人家,甚至是今科进士家的孩子,要不是甄回这身上穿的,配的都是好东西,仪态什么的也都是大户人家的做派,她们都快以为这是个从庄子上出来的孩子了。

“甄回哥哥,这么多都能用?你知道的好多啊!”

这话一出,边上的丫头们都跟着点头,确实,这孩子知道的确实多的很,实在是让她们也跟着涨了见识了。这样的称赞,让甄回很是傲娇,小脸都有些发红,忍不住挺了挺小小的胸膛,舔着脸说道:

“那是。你是不知道,这里是草木没有江南多,所以才只是说了这些,还有好些东西,用这些天然草木之物做出来,很有意思呢,比如像是用杨柳的枝条,就能做很多,编织成草环,杨柳青青,环成一圈,覆在头顶,在夏日能遮阳,多有趣?还有柳条上的枝叶去干净了,一根根的围在一处,做柳条筐,大的可以装东西,小的可以当花盆,也很是实用,江南湖边芦苇最多,看着不起眼,荒草一般,可是你不知道,芦苇的草茎能做草鞋,芦苇叶子还能做席子,这些都是用的上的呢,还有很多很多,我瞧着都是很有趣的,可惜,我父亲都不让我试着做呢,就是这个蚱蜢都是我偷偷学的。”

“父亲说这些都是无用之物。可我如今听了,倒是觉得很是不错,改明儿我也弄了来瞧瞧才好,你从哪里知道的这些,太神奇了。“

“对于我们是无用的,席子什么的,就是我父亲,也不用的,可是对于农人来说,却是很有用的,甚至有用这些芦苇席子遮挡风雨的,我以前身边的小厮,有一个就是附近庄子上送来的,他家中很多都用这些的,所以会的很多,我又一次无意中看见他给他弟弟做这些,才知道的,所以也跟着学了些。可惜后来父亲不让多学了,不然我能把好些都做给你看看。或者我们自己试试,这芦苇怎么建屋子,怎么当屋顶什么的,我都没有瞧见过。“

甄回对于林海的问题,当然不能直接回答说这个我上辈子就会,在描绘了一圈,显摆了一下自己的见识之后,立马很是遗憾的说了自己的无奈,免得自己露馅,书香人家的孩子,知道这些已经很奇怪了,要是一样样都会,那绝对是属于出格的。同时也表示了一下作为一个大宅门里的孩子的好奇,想来这样的话即使传出去,也能消除些前头带着林海玩这些草木之物的坏印象,大人们只会觉得,这是孩子们的好奇心作祟,不会想到别的事儿上去。

(还能有什么事儿?甄回这是教唆,教唆着林海跟着自己一起疯,玩泥巴,走出去撒野的预兆啊。想要养好身子,有什么比变成皮小子更快速的?你没发现,这年头,凡是皮小子,就没有一个不健康的?)

林海听了也跟着点头,一脸的遗憾外带羡慕:

“我也想学着做一个,看看能做成什么样,可惜父亲不让,说是这些东西太粗了,生怕伤了手,不好写字。”

看看,这就是他们这些人家孩子的现状,什么都要给读书写字让路,甄回砸吧了一下嘴,跟着点头,只是转瞬又笑着说道:

“这些不能做就算了,反正学了也没有多大的用处,倒是前些时候,我父亲开始让我学骑射了,说是让我好生的锻炼身子,毕竟将来科考身子太弱可不成的,所以如今我也算是常常在外头走动,涨了不少的见识。”

两个孩子年纪相差不大,说起话来,也觉得亲近,没有隔阂,听着比自己不过大了一岁的甄回已经能学骑射,已经能出门晃悠,林海很是羡慕,也许是因为他是这家中的独子,林家的家长看的很严,生怕他出门被拐了去,或者出什么岔子,长到这么大,除了跟着父母见客,做客,他是真的没有自己出门的经历,听到这里,忍不住开始抱怨了起来。

“你可真是痛快,我就不成了,也就是如今,因着藤球的事儿,能多走动几家人家,其他想要出门什么的,那是必然不成的,没有大人带着,父亲从不许我出去。”

这声音,这声线,甄回怎么听怎么觉得有那么一种幽怨的味道。好在这里已经是花园里了,要是在屋子里,甄回觉得自己估计要打寒战。

第40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