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贾敬精神振奋自然是好事儿,不过他也不是那种不知道场合,不知道遮掩的人,这样的喜事儿,他自己心里清楚也就是了,没想着往外头说,毕竟他还是和看重自己的脸面的,作为一个大人,还是一个即将成为父亲的大人,让人知道他居然还如此的渴求父爱,这样的需要被肯定,那岂不是丢脸死了,所以不过是转瞬的功夫,他就强行压抑了自己有些跳的飞快的心跳,有点涨红的脸,转头开始和甄回他们说起话来,想要用这样的方式表示自己的不在意。

从这个角度来说,其实贾敬,你和你爹真的是一类人呢,都是不知道表达的,而且还是喜欢掩饰自己真性情的人呢,看看,你表示的不在意,和你爹对你表示的不在意不是一模一样吗,你都没看见你爹在说出这些话之后,偷偷的看着你表情的神态吗?好在刚才那一瞬的失态,人家贾代化这个老狐狸,眼睛很尖,还算是看到了几分,所以即使嘀咕着有点丢脸,可是看到儿子的表情他还是很有些满意的,不然这两父子你猜我猜的游戏,还不知道会歪楼到哪里去呢。

贾敬能和两个孩子说起的,其实也不是太多,大半都是些自家兄弟姐妹的事儿,比如这个:

“前些日子,隔壁荣府的大姑娘,我那大堂妹出嫁的时候,你都没有来吃酒,我可是盼着你来很久了,莫不是我不来请你就不来了不成?对了还有甄家哥儿,过些时候我家中药举办游园会,到时候你也一起来吧,顺带也见见我家中的那些兄弟,那可是有好些年岁差不多大的,正好能玩在一处呢。“

贾敬说着家中兄弟倒是让林海有了话头了,撅着嘴,忍不住说道:

“还说呢,赦哥儿每次说要和我玩,可每次不到一会儿就会被喊走,荣府的老太太看的也太紧了些。“

甄回只听不说,到如今他还没有弄明白他们说的是谁呢,自然什么都不好插嘴,倒是边上的贾敬似乎看到了甄回这样的情况有些尴尬,所以也不回答林海的话了,对着他先解释了起来:

“这说的是我家的堂弟,贾赦,说来也不是他的错,往日里,隔壁叔爷最是疼爱他了,连着骑射都是亲自教导的,又是养在老太太身边长大的,自然更加疼爱些,如今叔爷没了不过三年,老太太又刚搬到了边上的院子养老,最是孤单的时候,连带着身子也有些病弱了起来,我那堂弟最是孝顺的,这个时候,自然事事都依着他,孝敬在跟前最是要紧了,倒不是他不想和你们在一处玩耍,不过即使没有他,还有政堂弟,那是贾赦的弟弟,和你们年岁更近些才九岁。想来也能说道一处。“

他不说这个弟弟还好些,一说林海又开始皱眉头了,许是真的和贾敬比较亲近,说话也没有那么多的顾忌,所以立马冲口而出的说道:

“算了吧,我才不和他玩呢,每次说上没有几句,他就开始说读书什么的,好像全天下就他一个人读书,我们都是睁眼瞎一般,真是没趣的紧,若是说几句玩闹的事儿,要是让你那叔母听见了,又成了我们的不是,没的带坏了他。还不如和贾赦说古董的事儿呢,好歹他那里没有人管。不过也奇怪了,贾赦不是你那叔母亲生的嘛?怎么对着赦哥儿从来不多说?“

说起这个,贾敬一脸的尴尬,他怎么说?说他们家有个偏心眼?这事儿真是不好说,原因他其实也知道,这事儿吧,那就是婆媳大战的结果了,当初贾赦出生,人家当娘的可是很高兴的,好容易生了嫡长子,从此地位稳固,能不高兴吗,可是才高兴了没有几天,这孩子直接让婆婆抱走了不说,还说什么看着她辛苦,甚至还用管家权来威胁,意思就是要吗你要自己养孩子,要吗,你放弃养孩子,要管家权,也就是说,这个孩子那就是人家当娘的为了权力,放弃的活脱脱证明,在这样的情况下,你说这母子的感情有多尴尬?每一次见面,特别是在老太太那里,看到他们祖孙亲近的样子,就好像是在讽刺,讽刺这当家太太要权不要亲生骨肉。

贾敬不是小孩子了,很多事儿即使他不说,不问,可是都看在眼里,更不用说,家里的婆子什么的,都是老人,很多事儿即使外头不说,也会偷偷的和他说嘴,免得他犯了什么忌讳,所以对于这些旧事,他真的是知道的很清楚。

可是知道归知道,这到底是他们贾家的破事儿,不是能拿到外头说的,没的丢了贾家的脸,所以只能寻思了一下,替隔壁荣府解释了一下:

“那是叔母精力不济罢了,你也知道,我那叔母如今都将近四十了,去不想又有了身子,这一胎有些分外艰难,如此一来,那里还能顾得如此周全,政二弟那是她身边长大的,自然看顾的紧些,赦弟那里,好歹还有老太太,自然放心些,再说了,到底贾赦那小子如今也已经十三岁了,眼见着就是要成婚的人了,就是相管,也要多顾忌一下他的脸面不是。“

他这样的借口,听起来还真的是很有道理的,林家即使和贾代化关系再亲近,也亲近不到人家的隔壁堂兄弟的家事儿上去,不过是听过一耳朵也就是了,林海可有可无的这么一问,有了这么个理由,自然是点头,表示了一下理解,最终只是遗憾的说了一句:

“其实贾赦哥哥还是很有趣的,对人也好,往日我们在一处闹,我身子不好,他总是很照顾我的。还说要是在我们家,给我当哥哥呢。“

他这不过是一说,表示一下,这两兄弟中自己的偏好,真的没有别的意思,可是听到了贾敬的耳朵里却不一样了,他猛地发现,好像有什么他忽略了,比如贾赦这个弟弟的心理问题,都想要到别人家当儿子去了,难不成在那个家里,他感受到了什么?母亲不喜,或许这让他心里不安了?如今老太太毕竟老了,管家的是他娘,或许是在他娘这里感受到了什么不平等待遇?

想也知道,这隔壁的叔母如今对着贾政那是如珠如宝,恨不得什么好东西都给他,把一个次子捧得比天还高,对着贾赦则是视而不见,权当没有这个人,这两个兄弟如此的差别对待,往日他也曾为贾赦有些不平,但是却也没有多想,当爹妈的在孩子中有所偏好,这什么人家都有,不是什么稀奇事儿,可今日他卸下了心头重负,整个人清朗了之后,脑子似乎也灵活了很多,想的也越发的细致起来,忍不住往深处想了想,当家太太这个态度,必然会影响到这家里的下人,或许,那些下人给他气受了?

贾敬忍不住转头看向了自家父亲,或许这些事儿要和父亲说说了,武将人家的男人性子多半都有些粗糙,对于后宅的事儿不怎么搭理,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事儿,后院里闹得天翻地覆的,只要当家的太太不想说,想要遮掩下来其实很容易,如此一来,造成的结果就是,整个后院,什么人当家,那就是什么人的天下。如今后院是叔母的天下,那么就是说即使贾赦遭受了再多的委屈,也没有人会告诉叔父,而他因为孝道,也不可能在父亲面前去告自家母亲的状,更不用说,贾赦这小子在他父亲面前和自己往日只怕也差不错,从不敢多说一句。

贾敬心头猛地一个念头闪过,或许就是因为这样,所以那小子如今已经有了离家的念头?不愿意在那个家呆着,那要有多委屈啊!他可是荣府的袭爵之人呢,等等,袭爵?他离家,那么袭爵的人自然就成了贾政?难不成是有什么人在做这个文章?不对,贾政这小子才九岁,没有这个脑子吧?那么到底是怎么会让他有这个年头的?

读书人的阴谋论在这一刻发酵了,他记得,自家叔父好像从来不知道这叔母偏心的事儿吧,好像从来都没有和贾政有什么父子相亲的时候吧!难道是叔父有什么打算?不像啊!到底是谁?叔母?不可能吧,即使在不待见,好歹也是自己亲生的儿子,不至于如此吧,那么是谁呢?是外头什么仇家?想要荣府兄弟萧墙?还是那些奴才们暗地里撺掇的?

贾敬越想心里越发的没底,眼神一次次的往贾代化身上闪,他如今唯一能做的,就是把这些事儿告诉父亲,这样的大事儿已经不是他能做主的了。

贾敬慌神慌得有点大了,而一边甄回的神也快没有了,因为他连续听到了好几个熟悉的名字,贾赦,贾政,在联想到贾敬,贾代化,他好像感觉有什么东西在脑子一闪而过,可是真要让他说到底是什么,又没法子立马说出来,只是有那么一个感觉,这个东西很重要,对于他的未来,对于甄家很重要,忍不住他的眉头也皱了起来。

这一下林海不干了,他不过是说了几句话,这是怎么了?一个两个的都不和他说话了?

“怎么了?不是说的好好的吗?莫不是我说了不喜欢和你兄弟玩,你就不想理我了?“

林海难得耍起了孩子脾气,这倒是把贾敬的注意力引来了,看着撅着嘴的林海,忍不住一笑:

“没有的事儿,政二弟是有些呆子脾气,你不喜和他玩也没什么,反正他往日走出去玩闹的时候也不多,随他去吧,倒是过几日,我想法子把和老太太说说,把贾赦那小子放出来时间长些,那小子对于藤球很喜欢,你们正好在一处玩,对了,他那里还有一个式样很不错的新风筝,到时候,咱们也拿来,让你们一起玩。这样可好?算是让他给你赔礼了。“

如此一说,林海瞬间满意了,他本就不是个爱计较的人,立马笑嘻嘻的说道:

“那可好,赦哥儿好东西最多了,也从不小气,玩他的东西我可是最放心了,不用担心弄坏了。“

这话说的甄回都笑了,这孩子可真是不客气的可以啊,哪有还没有去玩,就准备把人家东西弄坏的。

第45章

甄回第一次接收到了来自京城顶级权贵圈子的邀请,这样的事情自然是要向父母回报的,所以在回去的路上,甄回就和同车的父亲,说了这个事儿,与此同时,作为已经在京城好几个月的甄老爷,自然也要趁着这个功夫,把这京城的势力圈什么的告诉儿子,并且说一些在这里生活的禁忌,最要紧的是,把这儿子即将做客的贾家的情况分说清楚,省的到时候出什么岔子。

甄老爷对于自家儿子出门做客什么的其实还是很放心的,这不是个会闯祸的孩子,只要把厉害关系说清楚了,相信儿子就是遇上什么事儿,也一定能自己做出正确的判断,这一点他最近已经有了不少的感悟,还有不少的傲娇,自己的儿子出色,这对于每一个父亲来说都是值得骄傲的事儿。

而甄回呢,在听到了从父亲嘴里说出的贾家的事儿之后,那整个人都有点呆滞了,荣国府,宁国府,贾家,贾赦,贾政,贾敬,贾代化,贾代善,还有史氏,这么多的名字,这么多的线索,联系在一起,如果甄回还不明白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那他就是个木头了。

作为名声响亮,养活了一代又一代红学研究者,那些专家教授的名著,即使是学历在低,在偏远地带的人都没法子不知道啊,甄回穿越那年,这什么雷人版红楼梦正充斥着整个网络,即使他没有正紧的看过书,也没有看过完整的电视剧什么的,可是好歹他听过,那些猪脚的名字,那大概的剧情,总是知道的。更不用说他还是个高中生,属于西南地区绝对的知识分子,对于能体现一下古典文学精髓的东西,他要是不知道,那真的是丢脸了,丢整个西南人民的脸。

也正是因为甄回这会儿明白了,所以这才心里波澜起伏的想要掀桌,老天爷爷,小爷这居然是穿越到了一本书里?这算什么?虽然穿越小说什么的知道的也不少,可是人家不是成王成圣,就是修真修魔,即使这样的一样都没有,他也准备好了,来一出种田文,安生的过他的小日子,反正有钱就成。要求低的很!或者来个安慰奖,什么官场励志文之类的,可是到了这会儿居然还要给自己来一个大转折,告诉自己这居然是别人的故事,是一本书?

这难道就是所谓的同人文?那自己算什么?局外人?连当个猪脚的命都没有?等等,自己是甄家?他怎么记得好像有个在贾家之前抄家的人家里有甄家呢?甄宝玉,贾宝玉,这两个长得一模一样什么的,好像还是很有名的,甚至有人说这是什么贾家的翻版,那个补天石什么的其实真的在甄宝玉这里什么的,反正他搞不清楚这里头到底是怎么回事儿,说辞多了去了他听到过的就不下三四个版本的,甚至还有人说有些同人文里认为这甄宝玉和贾宝玉其实是亲兄弟,这里头还涉及到什么内宅阴私还是其他什么的。最能体现他们两家关系的,好像就是王夫人收下甄家送来的箱子,是什么来着?抄家前安排的后路?他有点记不清楚了,毕竟他没有正经看过书,就是同人文也是听说的多些,没怎么注意,这会儿他真是后悔啊,当年自己怎么就没想着当一个文学青年呢!要是那样的话,自己这会儿该是狂喜才对。

不过再想想,不像啊,自家是什么人家他清楚的很,可不像是能和人家贾家关系好到把家产送到贾家藏匿的那种人家,再说了他怎么记得那个甄家还是什么接驾好几次的那种?好像还有贵妃?

甄回努力的思索,拼命的挖着脑子里以前的记忆,就想知道点实在的,也许他记忆里因为穿越的关系,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或许是他本身记忆里就很不错,反正,慢慢的倒是想起了不少以前知道的和红楼有关的东西,越想越觉得这个什么甄宝玉这一家和自家没有什么关系,最最关键的是,他不知道怎么突然想起好像这书里说的那个甄家是在金陵的,不是苏州,能确认这一点的关键是,他好像记得,这甄家和王家,和薛家关系很不错,而王家,薛家的根据地就在金陵,就是贾家,史家的老窝也是金陵,也就是说四大家族和甄家关系是所谓的世交,是祖上传下来的交情。

没有了抄家危机,甄回感觉自己能松一口气了,可是猛地他好像又想到了一个甄家,那个甄家的名气也很是响亮,而这个名气的由来,是因为一个女人,那个女孩子叫做甄英莲,是薛蟠打死人的关键,是抢来的小妾,是个从小被拐带的孩子,而那个孩子据说就是苏州人。

猛地,甄回的眼珠子要突出来了,因为他突然记起来了这个甄英莲的老爹的名字,好像就是叫做甄费,就是他以前没有那个老二的时候的名字。

这一下甄回感觉自己背心全是汗啊!难道说,自己就是个香火断绝,家业全毁,最终出家流浪的甄费?什么是惊秫,这就是!甄回一个劲的在心里告诉自己不会不会,可是下意识里他明白,这就是他的命运,不,是原定的命运,他很清楚,在知道了这样的命运之后,自己什么都不做那事绝对的不可能的,既然自己已经知道了,那么避免这一切的发生,就是他这一生必定会做的额事儿了,如此一来,想来自己的命运也会发生改变,最起码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自家苏州那个宅子,老宅,他一定会在最快,不,应该说是在最合适的时候,最起码是在自己三十岁以前,必定是要卖了的,换一个合适的宅子,好避免火灾,要是搬家不成,那么他就想法子把这葫芦庙买下来,然后挖一个大大的池子,各个院子也备上水缸防火。

只要这宅子没有被烧毁,自己就不会有家破人亡的危机,只要不是一无所有,那么就绝对不会有需要出家流浪的时候。

有了这么一个念头,甄回感觉自己心跳开始稳了下来,暗暗的安慰自己,从古至今办法总是比困难多对吧,自己已经知道了会发生什么灾难,那么避开不就好了?没什么可怕的。像是没有香火传承,这个他就不担心,他如今可不是一个人,还有个弟弟呢,两兄弟能一个儿子都生不出来?这绝对的不可能。

家业少?也不担心,如今他爹可是当官了,即使不是什么千里为官只为财的那种贪官,可是只要好生经营,想来将来也不至于一场火灾就一无所有对吧。对了,书里可没有说人家甄费是官宦子弟,说不的从自家老爹当官开始,自家就不一样了呢,他猛地想起了当初自己离开苏州时候那一阵的解脱的奇怪感觉,心下有一个想头,或许在自己离开苏州的那一霎那,命运的枷锁就已经被解开了。

还有那个好像在甄家遭灾的时候落进下石的老丈人,是什么封氏的老爹?按照他一个朋友的说法就是,若不是那个封老爷做的太过,让甄费这个倒霉孩子感觉人世无常,感觉生无可恋,连带着对着老妻也有了埋怨,最终也不至于出家当了疯道士。

这样说起来了话,那就是将来娶妻的时候,他需要注意了,这什么封家那是绝对不能接触的,那个女人一没有生儿子为甄家承继香火,二还有个势利的老爹,光是这两条就足够甄回帕斯她了对吧。

那么如今他该怎么做?未来的危机明晃晃的,他即使告诉自己,他已经脱离了命运,即使告诉自己一切都已经不一样了,可是那种惶恐,那种对于已知命运的悲惨结局的害怕还是让他忍不住一次次的思索,想要想出最周全的对策来。

至于什么贾家?他早就放到了脑后了,这关口自己最重要。再说了,贾家他真心没什么交情,人家抄家不抄家,那是人家家的事儿,他管不着。林家?那是人家家的事儿,什么林妹妹,这个太远了,和自己目前没关系。再说了又不是自己闺女,他操什么心啊!心善的话,最多以后想着多提醒林海几句好了。

甄回眼神呆滞,神情紧张,脸色苍白,这样的凄惨样子,这会儿他什么都没有顾上,可是他顾不上,人家甄老爷看见了不是,皱着眉头的甄老爷忍不住伸手摸了摸儿子的额头,关心了起来:

“你这是怎么了?往日也没见你晕车,怎么今儿这个样子?莫不是吃了什么不干净的东西了?“

他这话也就是在车上没人的时候说说,这要是让别人听见了,只怕还以为他嫌弃林家的饭食呢,这可是刚在林家吃了饭回来的,要是林侯爷知道了,还不得摔杯子?

甄回这会儿没工夫招呼自家老爹,脑子正乱着呢,编不出什么理由,可是也不想惹起更多的怀疑,毕竟穿越什么的他根本不可能说出口,更不可能说:爹,你家孙子没戏了,可能绝嗣什么的,最重要的是他如今和老爹其实还是很亲近的,不想让他担心,所以听到这戏话之后,只是微微一顿,随即就顺着甄老爷的话头说道:

“没,好像就是有点吃多了,那豌豆黄多吃了几口,这会儿觉得有些发腻。一会儿吃上几杯茶估计就能好些。“

除了这个他不知道怎么说了,算了,回去好好把脑子整理清楚了再说吧,这会儿心有点乱,想的也不一定周全,还是不想了。

第46章

回到家里的甄回真的是细细的把自己所有的思路都整理了一遍,首先他是吧自己脑子里知道的所有的关于这个红楼世界的情况都写了下来,随即又把其中有关于甄家的另外单独列了一个单子。

上面很清楚的写了好几条,第一条就是无嗣,这个他觉得他如今能做的,就是保证自己和弟弟那个甄吉活下来,而且还要活的健康,只要有他们两个兄弟,那么这无嗣的事儿自然就没有了影子,而想要健康,他觉得或许他的骑射,练拳什么的就要更加努力了,而弟弟,在他开始走路之后,也要想法子让他多活动,或者到了年岁,就开始跟着他学拳,双胞胎的体质他心里有数,即使如今养的很是精心,可是毕竟是甄太太老蚌怀珠得来的,先天上就差了好些,出生的时候又是早产,所以身子有些瘦小,即使没有那种什么一出生就开始吃药这么夸张,可是依然属于羸弱的。看着他们吃奶那个量就能看出一二来,如今都已经九个月了,坐着是没什么问题,可是爬就有些勉强,如此下去,想来学走路也不会早。

寻思到这里,甄回觉得,或许自己该多关心一下弟弟妹妹,没事儿的时候多逗逗他们,让他们活动量上去些,好增加一点食欲,顺带还能让他们多活动活动手脚,增加点体质什么的。先天不足,后天就要重视,要多培养,这样将来身子才能健康,只要身子好了,病就少,活下来的可能就大。

要说为什么甄回会这样在意这个活下来三个字,很简单,就是他记忆中好像这甄费根本就没有兄弟姐妹的样子,不然也不至于大火之后,只能投奔岳父家了,而没有了兄弟姐妹,那么也就是说,这弟弟妹妹两个很可能早夭,虽然他心下又一种怀疑,觉得这个甄吉是因为自己穿越的缘故,这才突然出现的,可是不管他怎么想,几番思索之后,觉得,这个妹妹估计就是早夭的份,如此一来,对于甄吉,他也有些不能肯定了,再说了,即使这是老天补偿的,不让甄吉早夭,可是妹妹呢?他总不能不管吧?穿越过来这么久了,他可是真的当她是自己的亲妹子的,没有半点的水分,再说了,甄家人丁少,多一个孩子总是好的,即使只是个女孩子,那也是甄家的一员,说的功利些,将来妹夫一家,难道就不是自家的亲戚了?不是自己未来的臂助了?

所以不管是从什么角度来说,这弟弟妹妹他都是必须要保住的。有了这么一个基本准则,自然这行动上也要跟上才是。他可以想见,只要他们家如今这三个孩子能顺利长大,各自成家立业,一二十年之后,这甄家必然能兴旺起来。

除了这一点,还有就是苏州老宅的事儿,他记忆中搜索了无数遍,也没有关于甄家那个甄费老爹的任何线索,他不知道自家老爹走出来开始做官是不是已经偏离了原本老爹的命运,可是有一点是可以明确的,自家老爹那就是个恋家的人,像是他这样的人,将来要是哪天不当官了,回老家养老那是必然的事儿,而作为儿子,侍奉爹妈自然也该在老家才是,除非是自己科举出头,到外头做官了,不然这甄费一辈子窝在苏州葫芦庙边上的命运就是自己将来的必然之路。而那一场命运之火,想来也就没法子避免了。

想要打破这个必然的结局,就像是先头他想的那样,要吗搬家,要吗买下葫芦庙,把这火灾的根源彻底掐灭,不过从回家后周详的思虑来看,这买下葫芦庙这事儿可行性不高,原因很简单,这年头庙宇什么的在人们的心中,那就是神明住的地方,这样的地方除非是遇上什么天灾*之后,彻底报废,才有可能改变其用途,否则即使是衰败了,一般也只会是成为流浪儿的一个窝棚,而不会让人买去做别的宅基地。所以剩下的路只有一条,那就是搬家,而搬家又有问题了,那还是这个年头的毛病,那就是世人信奉祖宅轻易不动的原则,作为他爷爷的爷爷最早住过的地界,就是他爷爷当年也不过是扩展了开来而没有搬家,就可以看出这规则的强大属性了。所以,在甄费看来,他如今的路似乎又断了,好像是除了科举出头,外出做官就没有了别的避开的法子。

哦,不对,还有一个,那就是另外修建一个足够有理由让甄家全体搬家的大宅子,然后把这老宅直接空着,如此一来,即使还是火灾临头,最起码不会有什么太大的损失。但是问题是,想要一处可以有充分里头全家搬家住的宅子,那绝对不是什么小事儿,一来宅子必须比老宅大,二来还要有别的借口,什么风水啊,什么交通问题啊,学业问题啊,等等,反正要有一个足够族中老少们都感觉不搬不成的那种理由,不然说不得就有人说你不孝什么的,从这一点来说,中国人恋家的毛病实在是有缘由啊,人为的约束也好,还是舆论的压制也罢,或许都比自身惰性起到了更大的作用。

去除了这两点,甄回觉得,其他的问题那就基本上不是什么问题了,像是刚开始他想到的,什么不娶封氏什么的,他整理了资料之后,就全没有了,按照记忆中那星星点点的印象来说,这封氏的老爹,那就不是什么好货色,而家世充其量也不过是一个乡绅,至于为什么只是个乡绅?很简单,要是真是官宦家出来的,那么不可能为了一点银子就这样的没有水准,要知道那个时候,人家甄费好歹也是远近闻名的儒生,就是想要压榨女婿,也不该是从这些已经破财破的没什么油水的有限的银子入手,而该是从女婿本身出手,比如让这已经有了功名的女婿去谋取个官职,或者是用女婿的人脉给自家提高点利益什么的。

所以,甄回很确定,这样的水平,最多就是个耕读传家的小乡绅,而不是官宦,就是个祖上官宦的可能都小,因为接触官宦阶层太少,所以造成了见识绝对的有限。既然是乡绅,那么在老爹已经成为翰林院清流中的一员之后,已经不再甄家联姻的范畴之内了,即使到了他可以议亲的时候,即使老爹的官职还是不上不下,没有什么长足的发展,那最起码也是个七品官职,这样的官宦人家结亲,还是娶嫡长媳,那怎么也该是一样的七品官宦人家的嫡长女才对。

甚至甄回还能感觉的到,再有了林家的这一条关系之后,作为京城世勋人家的关系户,自家老爹即使在不怎么会做人,这人脉,这官职也绝对不会数十年如一日,等着自己长大,不对,应该说七八年之后,自家老爹六品之类的,其实还是很容易到手的,甚至从五品也不是不可能,在这样的关系户里,这样低等的官职,三年一迁已经是很没有水平的那一类了,当然血亲另有一套标准,像是林家三老爷那几个,按照甄回自己的猜测,林侯爷哪怕是为了自己的名声,拖也会使劲拖上五品。不然他自己都觉得自己没本事,毕竟他们那可都是进士,不是没文凭的渣渣。提拔起来很有底气的好不。

就是他们再不争气,最多因为性子问题,到一些不怎么重要的部门就是了,朝廷清水衙门又不是没有。可就是这样,等级摆在那里,那就是光环,对于甄回来说,只要光环上去了,自己的选择余地,也只有多的,没有少的,要是老爹老妈人品给力些,和各家相处的好些,多交几个朋友,说不得自家还能娶上一个四五品人家嫡次女什么的回家呢。就是自家弟弟,甄吉那个孩子,有了龙凤胎的名头,想来娶亲也绝对不会是困难户。最起码绝对不会沦落到要去找小乡绅家的闺女的地步。

从一点来说,甄回真心没觉得这媳妇人选上还有什么问题,要不是他对于自己科举当个状元没有什么信心,甚至还能想一下被什么大儒恩师看中嫁女的桥段呢。至于别的要求?美貌什么的,不说了,反正婚前是没有看到机会的,性子更是没法说,全看老妈的意思,选择权不在他,最多到时候他敲敲边鼓,让老爹老妈往那些家族子嗣多的人家里去寻,对了,还要保证不是老来女,早产儿什么的,就成了。

至于为什么不是老来女?这个问题看书里那个林如海的媳妇就知道了,林家子嗣断绝真的只是林海家的问题?人家几代人代代单传,那肯定是有问题,可是要是媳妇身体够好,那也不是生不出儿子来的,就是林海不是还有个林黛玉吗,这说明生孩子还是能生的,可是这林黛玉身体不好这是事实吧,这能说明什么?说明这爹妈身体都不好。

而从科学的角度来说,那就是林海自己是半个老来子,先天问题已经有了,偏偏贾敏也是老来女,一样属于先天不足的情况,这样两个人要他们生孩子,难道不是很有问题?好容易真的有了消息,偏偏等到生林黛玉,两人年纪已经上去了,所以孩子依然是老来女,如此一来就很说明情况了,那就是负负没有得正,父母的身体质量影响到了受孕几率,更影响到了孩子的健康。假如林海的媳妇是一个先天上身体就绝对健康的女人,那么即使林海身体差了些,想来这正常生孩子的几率最起码能上去好几成。

伸出手指弹一弹那写满字的纸,甄回满足的叹了一口气,其实真要说起来,这甄家问题还是可以的,不是什么太严重的情况,他觉得避免悲剧已经不成问题了,至于那个什么贾雨村?著名的白眼狼?这个甄回觉得更加没有问题,很简单,他没有随便送人银钱的毛病,所以想来也不至于平白的给了银子还被反咬一口了,至于自家那个弟弟?明天开始,这什么农夫与蛇,将会是充斥在他耳边最多的睡前故事,在这样的教育之下,甄吉同学应该也会聪明点的。再不行的话,他还有第二招,比如多讲讲家业的困难,多讲讲挣钱的难处,培养一个小财迷什么的,也是不错的法子。

第47章

从甄回到达京城开始,整整半年的时间,他那是相当的忙碌,没法子,谁让他的社交圈子光呢,一般像是他这样的孩子,总的来说,在没有外出上学,或者是其他的意外事件的情况下,这社交基本都是跟着父母走的,比如说,他爹的圈子,他爹是个庶吉士,那么显而易见的平日里结交的必然也是这些翰林院里的人,连带着带着儿子出门做客,让儿子交朋友的地方,也必然是这样的人家,最多在加上同科关系不错的进士们,或者是同乡底层官员的家里,其他的那就基本不用想了,原因也很简单,毕竟只是新科进士出身,到了京城才多久,能有一二好友,能有几个同乡关照就不错了,就是同乡,官职高的,一般来说,也看不上他们这样才进官场的小人物,所以能接触到的层次也就是那么一点点。

可是甄回不一样啊,他有其他的圈子,而把他拉进这个其他圈子的人,也很好琢磨,就是林海同学,而融入这个圈子的物件也足够强大,那就是藤球。林海在受到甄回以及族兄林洵的熏陶下,对于藤球很有些痴迷的意思,或者这是人的天性,对于自己不是太擅长的,或者是本身弱势的东西都有强烈的渴望意识,就像是读书不好的人也喜欢做状元梦一样,林海就总想着在球场上一逞威风。可惜他的身体即使有了这么多时间的调养,运动,依然没能达到这个预期,于是他认为关系不错,身体还好,球技绚丽的甄回就成为了他的代言人。一心想要借着甄回赢得比赛,让他也扬眉吐气一次。

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林海频频的带着甄回转战各家勋贵们组织的球赛,甄回也确实争气,虽然身体比那些从小练武的武将人家的孩子还是差一些,可是经验和技术弥补了这一弱点,加上他以前当兵时候的反应意识,让他在一群奶娃子的比赛中很是受人瞩目,即使有近半依然是失败收场,可是这并不影响他对整个京城藤球界带来的格局改变,最起码收拢了一群林海一样身体不怎么样的娃子,和那些皮小子们形成了新的对立格局。这让比赛越发的充满了趣味,甚至有时候还能引来大孩子们的围观。

在这样的情况下,甄回受到的注意自然越发的多了,虽然一开始只是孩子们之间流传他的名字,可是世上哪有不关心孩子的父母呢?所以没有多久,就是那些大人们也多少知道了甄回这么一个人,一个从苏州来的,庶吉士的孩子。知道他的人多了,他的社交圈子也开始越发的宽了起来,不说别的人,就是林海往日交好的那些孩子们,基本上也开始默认了他的存在和加入,成为了他们中的一员。而这些孩子,基本上不是四品以上文臣的人家,就是像是贾家一样有爵位的世勋之家。也就是说,在他爹还在翰林院为了未来升级拼搏努力的时候,人家甄回同学已经开始了高层路线的社交,从这个角度来说,比他爹还牛气了n倍。

当然,这打球也是有季节限制的,比如现在,已经是十月底了,这个时节在京城,这样的北方,那已经是进入了冬季,虽不至于立马大雪纷飞什么的,可是天气已经很冷了,在这样的季节里,孩子们即使想要打球,大人们也会阻止,原因很简单,生怕孩子们忽冷忽热的生病,这年头可没有什么特效药,若是病了那十有□□要躺上好几天的,更不用说这时候的孩子夭折率那简直就是紧箍咒,对于每一个家长来说都是不容忽视的存在,所以怎么更好的保护孩子长大,是所有家长的必须知道的。

不过即使不打球,已经习惯了时不时聚会的孩子们来说,也总是能找出聚会的理由来,这不是,这一天这一群六岁以上,十岁以下的孩子就寻了一个什么郊游的名头,又凑到了一处。虽然是个明白人都知道,这所谓的郊游和去城外庄子上晃一圈没什么区别,根本就是从一个宅子换到另一个宅子,可是对于不怎么出门的孩子来说,还是充满了诱惑力。

既然是郊游,那自然是要到城外去的,如此一来,每一个孩子身边最起码就要跟着四个人,除了小厮,还有就是家长们特意指派的贴身长随,基本上都是伸手不错的壮年汉子,武将家的更是会安排上几个老亲兵跟着,生怕孩子们有什么闪失,就是林海的身边也足足跟了八个人,其中四个是从贾家,或者说是贾代化那里借来的亲兵。

三四十个大人围着七八个孩子,四辆马车,一路往城外走其实还是很显眼的,好在他们也知道低调,免得招惹是非,所以衣着上特意注意了一二,还去了很多的饰品,免得成为别人打劫的对象。就是那些长随们也难得的收敛了往日有些骄纵的脾气,老实的顺着人流走,在他们看来,这会儿什么都没有比护住小主子更重要的事儿了,只要差事完成的好,那么就能有赏银,有好处,这可比他们在外头咋呼的炫耀实惠多了。

车里,每一辆车两个孩子,基本上都凑在两边的窗口上,眼睛一眨不眨的看着外头,当然心那是早就飞到了城外了,眼珠子也忍不住总是往城门的方向瞄,一心想着怎么还没有出城。

这些人里,甄回或许是最镇定的,虽然他对于古代城池什么的也一样很感兴趣,毕竟穿过来这么久了,如此惬意的能四处看看的机会实在是不多,可是好歹人家也是从苏州过来京城的,和那些孩子比起来,绝对是属于见过大世面的人了,就是为了矜持什么的,也不至于这么丢脸。

不过看着看着,甄回倒是看出了一些问题来,比如在出城的时候,他看到一个中年富态的男子,怀里抱着一个睡着的三四岁的女娃,疾步的往外头,怎么看怎么不协调,可是到底有什么不协调他却一时半刻说不上来。一直到出城走上官道的那一瞬间,他才想起来哪里不对。

这个念头抱孩子一般都是属于女子的活计,抱孙不抱子这几乎是常识,即使在家里怎么疼爱孩子,在外头抱孩子的男人那是很少见的。这是一点,第二点就是,既然是出城,一般来说,只要是带着孩子的,基本上都是坐车的为多数,一来是抱着孩子赶路很累,二来就是生怕孩子闹腾。

可是这个男子却没有,并且走路还这么匆忙,确实很奇怪,而第三点就更厉害了,那个男子虽然穿的不算是差,可是就甄回的眼光来看,也不过是普通的绸子衣裳,可是那个女孩子呢?他恍惚间好像看到那孩子的脖子里露出的里头的内衫像是宫锻?

哪一个霎那,甄回的脑子里有什么东西猛地出现了,那就是:拐子。

“快,快,回去,福叔,快,那个孩子,不是,那个抱着小女孩子的中年男子,是个拐子。“

甄回一把扯开马车的帘子,对着坐在车夫边上的长随说着,语气很是急促,手指还不住的往那中年男子走路的方向指着。而那被称作福叔的人听了这话第一个反应就是一愣,随即有些不信:

“不是吧,大爷,你还认识拐子?“

“这事儿一时半刻说不清楚,先把人拦下来,不然就让人逃走了,那小姑娘,很可能是官宦人家的孩子,快啊。“

甄回也知道自己是个孩子,说话很可能没人信,所以第一时间先把官宦人家四个字说了出来,这一下福叔即使怀疑也先要去看一下才是,这或许就是阶级的力量了,作为官宦人家的下人,他们自认的等级就要比平民高些,自然为了自己的等级,对于官宦两个字也就越发的维护和敏感,听到可能是官宦人家的孩子,立马就从车上一跃而下,顺手还喊了边上其他几个林家的长随,往那个方向追了过去。

而这个马车上的不寻常也引起了其他车上的人,甚至是边上的护卫们的注意,立马就有人过来询问可是出了什么事儿,甄回眼见着有人去追了,心下稍稍有些定了,这才有功夫把自己刚才看到的,想到的给众人分说。

不说或许大家还不觉得什么,可是甄回这么细细的一讲,立马有几个脑子精灵的也看出了问题了,还有行动快的,已经招呼着人把小主子们凑到一处,然后又分出了几个人跟着过去。

“甄家大爷且安坐吧,不用着急,不过是几步路的事儿,林家大爷您看,刚才过去的是焦大,那是宁国公麾下的老人了,行军作战很是不凡,还有一手追踪的本事,有他在,那人就别想跑了,而且去了总计六个兄弟,即使这人有什么帮手,也不怕,那几个可是战场上下来,死人堆里爬出来的,都有一身的真本事。说不得这一次还能一举端了人家老窝,为京城除上一害。“

跟着林海的一个从贾家借来的老兵凑上前,对着明显有些被惊到的林海,说着安慰的话,眼睛却往甄回那里细细的打量了好几眼,他心下很是诧异,没有想到这么一个七岁的娃娃,眼神居然这么尖,他们这些老人都没有看出什么不妥当来,这娃子居然就能在瞬间想到这么多,可见是个不简单的。

倒是边上的林海,一脸的惊慌,小手拉着甄回的衣角,

“真的有拐子?天啊,那人刚才我也瞧见了,抱着的孩子不过是二三岁的样子,比杏妹妹没有大多少呢,他们。。。他们。。。“

林海已经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往日也曾听大人们说起这拐子什么的,也知道那些人的可恶,可是却从没有真见过,头一次遇上这样的事儿,也怪不得他如此样子,不说是他,就是其他车里的孩子们听见了也是一个个瞪大了眼珠子,满脸的不可思议,显然这都是让家里保护的太好的缘故了。

当然这样的情况也不过是一会儿的事儿,马上就有几个大孩子镇定了下来,到底是世家出身,胆识什么的还是比寻常的孩子更大些,其中一个年级虽大的,十岁的冯家二小子冯庆站了出来,对着身边的家将嘱咐道:

“赶紧的,分一个人去城里府衙报案,就说是发现了拐子,对了,把老爷的名字报上去,免得他们拖延。另外你们几个,你,把马车围成一圈,你,去城门口喊了人来护卫,剩下的分出四个人追上去,六个人还是少了些,要是附近就有他们的同伙,或者遇上老巢,这六个人估计不够,有胆子在京城作案,想必人手不少,说不得是什么扎手的匪类。“

看看这就是武将家的小子,才十岁,已经有了指挥若定,排兵布阵的气势,还知道怎么借用周围的形势,连城门口的守城兵丁都不放过。当然知道用自家老爹的名字办事儿是他聪明的一点,可是也有疏忽的地方,比如对于有钱能使鬼推磨的认知,就缺少了一些,好在孩子多,总有拾遗补缺的人,像是这会儿另一个眼珠子滴溜溜转的王家小子,恩,或者说大家都认识的名人,王子腾,就很是机灵的立马从自己身上扯下了一个荷包,往正准备办事儿的亲兵手上一丢。

“用银子,不然他们磨蹭着呢。“

冯庆听了这话,先是一愣,随即对着那拿着荷包看着自己的亲兵一个点头,算是默认了这个建议。眼瞧着这一竿子大人们都按照吩咐开始忙碌了起来,作为这一群人里最大的孩子,冯庆还转头对着众位小伙伴说道:

“今儿可是赶巧了,原本不过是出来兜风的,如此一来,咱们倒是当了一回斩奸除恶的大侠了,有意思,真是有意思,比看那些花花草草的有劲多了。“

他这么一说,所有的小伙伴都笑了,几个原本因为听到拐子两个字而有些受惊的小孩子,这会儿也眼睛亮了起来,男孩子没有哪一个对于行侠仗义这四个字没有期待的,往日里看戏,听说书那都是故事里的,哪里有如今亲身经历来的激动人心。

不过是一句话,就安抚住了所有的孩子,这让甄回也忍不住转头端详了他几眼,这绝对是个人才啊,而且还是个将才。甄回觉得他真的是小看了天下人了,就这么一个十岁的孩子,居然想的这么周到真是不可思议。

而就是他看过去的这一瞬间,那冯庆也正好转头看向了甄回,一脸的兴致盎然。在冯庆的眼里,他觉得这甄家小子,实在也是个机灵人,脑子活络,反应迅速,虽然家世上是差了些,可是就这孩子本身来说,很有些家中老爹那些谋士幕僚的样子,对着这甄回倒是多了几分亲近之心。甚至心下还忍不住想着,若是自己将来要出征打仗什么的,有这么一个幕僚必定是个好事儿。

这孩子这是模仿自家老爹成瘾了,这会儿什么当兵,什么参军都是天边的事儿,已经想着当大将军,领军出征要什么样的幕僚了。

看到这孩子看过来,甄回露出一个大大的符合孩子样子的笑脸,一脸的崇拜的样子,然后没等冯庆有什么别的反应,甄回已经转头,一把拉住了努力探出头,想要去看行军布阵是什么样的林海,开始当起了他的知心大哥哥,不在注意那个大孩子了。

文武有别啊,他作为一个文官家的孩子,和武将家的孩子即使在要好,也是需要一定的距离的,不然自家老爹以后在翰林院可是很容易让人排挤的呢。

冯家的名头很好用,谁让冯家的老爷冯唐,如今正是京畿大营的将领呢,京城有三分之一的兵力那就掌控在冯唐的手上,在这样的情况下,冯家的二爷报案,调人手抓捕拐子,那真的是太简单了,即使对于这是不是真的是拐子很有些疑惑,可是买一个面子,给一个方面还是可以的,毕竟这理由很站得住脚,人家又不是为了私事儿对吧。所以不单是守城兵丁过来的快,就是衙门捕快都行动很是迅速,当然这里头关于被拐走的好像是官宦人家孩子的重视度有多少这就不知道了。谁让京城关系户多呢,即使是个买豆腐的都有可能和官宦扯上关系,这让京城的衙门办事儿很是繁杂,对于官宦两个字重视度自然慢慢的也就降低了很多。

好在这样的情况很快就有了转变,就在衙门捕快赶到城门口和甄回他们一行人汇合,开始询问这拐子的方向的时候,一匹快马从城里窜了出来,带来了确切的消息,就在刚才,牛国公府的管事前来报案,说是他们牛家旁支的一个嫡出姑娘在去姥姥家的路上,让拐子抢走了,就是奶娘都被打晕了。更重要的是,那个孩子的亲爹,如今还是一个从五品的官员,娶得媳妇是理国公柳家的旁支嫡女。一下子牵扯上了两个国公府,你说,这府衙的人能不急嘛。

好在好消息还是有的,那就是这个被拐子抢走的女孩子正好是三岁,而且被抢走的时辰和甄回看到的那个拐子的时辰只差了一点点,那么也就是说,甄回看到的,很可能就是这个关系到两个国公府的孩子。这让府衙真的是重重的松了一口气,第一时间就能有线索,那么这孩子被就回来的可能就大了很多,在知道这些京城世勋人家的孩子们已然派出了护卫亲兵追击,那捕头更是激动的眼泪都要下来了。

及时雨啊!在没有这么好的事儿了,这一下子自己的饭碗算是保住了,这京城捕头难做啊,就他来说,时不时的会遭到训斥不说,就是饭碗也很不稳定,就他在京城当了十年差的经历来说,平均每两年这捕头都要换人,可见这工作的压力有多大了。

像是这一次的案子,要不是遇上了这群孩子管闲事儿,估计等着他接到报案在寻来,这能寻回孩子的可能性不到三成,如此一来,这两个国公府能放过他?打板子什么的都是轻的,铁板钉钉自己就要下岗啊。

没说的,机会这么好了,还不赶紧的把事儿办利索了,那就是傻子了。

捕头一个摆手,已经知道情况,明白这一次运气超好的捕快们立马飞一样的往着拐子的方向追去。势要赶紧利索的把拐子一网成擒。让这些货色好生的看看,他们京城捕快的素质。

京城工作压力大是大,可是只要办好了,好处也是很多的,像是这样的案子,只要孩子就回来,他们用小脚趾都知道,赏银绝对不会少,说不得一年的俸禄都比不过呢。为了银子,拼命算什么。

不知道情况的甄回看着这些雄赳赳气昂昂的捕快,忍不住转头感慨了一句:

“果然京城就是地灵人杰,即使是捕快也这样的威武,比苏州的那些衙役们强多了。“

孩子们虽然不清楚这捕快什么的,各地方有什么区别,不过听到甄回说京城地灵人杰?这个话实在是顺耳,他们就是京城人,他们也是人杰,所以一个个忍不住小胸脯都挺得高高的,骄傲的不行。

只有那些个清楚里头道道的下人们忍不住咧嘴想笑。当然他们心里其实也高兴着呢,捕快们有好处,难道他们就没有好处了?作为第一批发现拐子,并且采取行动的人员,想来到时候两个国公府也是一定会给与奖励的,虽然可能没有那些追出去的人多,可是也是外快不是!更不用说他们还在拐子的身边保护好了小主子们,就凭着这一点,主家也一定会好生的赏赐一番的。这一趟出门,那真是太实惠了。

第48章

镜头转换一下,我们去看已经追出去的焦大等人,这个时候的焦大,那真的绝对还是在壮年,不过是三十出头,虽然他当亲兵的那时候吧,还不到二十岁,到了这会儿,很多功夫都已经有些放下了,不如以前厉害,可是这时候的贾家也不是贾珍当家的时候,而是贾代化,这个武将,所以家中即使再安逸,一旬操练一回家将亲兵的事儿还是一直挺坚持的,所以即使脱离了战场这么多年,好歹这一身本事还能有个六七成,就是拉倒战场上,那也妥妥的属于老鸟,并且能迅速形成战斗力的那种。至于那些靠经验累计的追踪之类的,那就越发不用说了,更是老练。有他出马,追几个小贼,简直就是大材小用,不用担心人丢了。

而和焦大在一处负责追踪的人,那也没有一个是简单的,这前后加起来,一共派出来了十个,是这一次护着孩子出门的护卫,长随,小厮的四分之一,别看这比例看着不多,其实那绝对是最大限度了。四十个下人里头,可是还有不少没有战斗力的小厮的,一个孩子一个,就占了八个名额了,再加上还要护着那些孩子,还要留下赶车的,这样一来,能有十个出来,已经是孩子们心地善良,有心做好事儿了,更不用说,就这几个,那就是这些人里,伸手最好的十个了。

也是那拐子倒霉,或者是那些被拐的孩子走运,这一次出门,有大半孩子都是武勋人家的小子,所以派出来的自然也多半是亲兵,这些武勋中又有两三个孩子的家长,或是父亲,或是祖父到如今还担着武职,在军中打拼,所以这些亲兵的素质,也同样很不错。在这样的情况下,这十个人凑在一处,便是遇上寻常的二三十人,也一样能轻易搞定。要是遇上文官人家?能跟踪上去,那绝对已经很尽力了,这文武之别在这个时候,绝对的不一样效果。

更要紧的是,这十个人还不是同一家的下人,既然同样是亲兵护卫,不是同一家,那么不自觉的,这些人心里多少就会产生一些攀比的心思,哪怕只是为了给自己的主家争脸,那也绝对不敢含糊,只想着做的更好些,让别人家的人也知道知道自家的本事。

焦大在这些人力年岁最大,经验也最多,身份上也绝对能压得住人,好歹是老兵不是,在军营里,资历,本事,那都是很讲究的,这让他在这些人里有了说话的分量。算是能勉强当个小队长,压得住这些骄兵悍将。

在听了后来的几个人说起捕快即将过来之后,焦大就有了一些想法,原本不过是想着怎么追上人,然后把人逮住了送到主子面前,然后让那些孩子们自己审问,可如今既然连着捕快都请了,那么相比这拐子的身份基本可以确定了,还又有了援兵,既然这样,他的追求就不再只是抓人了,而是想着是不是能把这些拐子一网成擒,将这份功劳,做大一点,做的更显眼一些。

作为曾经随军出征,见过大世面的焦大,在见识上,在心智上,那绝对不是一般人能比的,就像是现在,他就很是清楚,在这件事儿上,只要操作的好,那么绝对是一件各方都能得宜的好事儿。

确定了是拐子,找到拐子的老窝,合着捕快们端掉这么一个拐子的窝点,若是寻常时候,也许这并不能算是什么大案,要案,能引起上头重视的可能性实在是不大,可是问题是这个被拐的孩子,按照那甄家大爷的说法,看着像是官宦人家的姑娘,如此一来,就有了被人重视的可能,在一个在这一次出门的这些小爷们,一个个也都不是什么寻常人家的孩子,有他们出面请了衙门来,那么这重视的分量就又加了几层。

等到顺利结案,府尹那边哪怕是为了讨好各家老爷,想必也会顺势把这案子稍稍的夸大一些,然后上报刑部,而刑部看到如此多人家的孩子参与,十有□□会把这事儿在往上递,比如皇帝那里,如此一来,可以预见的,各家老爷必然能得到夸奖,对于这些世家来说,银子什么的,都是可有可无的,名声,上头的看重那才是最根本,最渴求的。即使没有捅到上头,有了这一次的事儿,这各家小爷们在这京城官宦中的名声那也绝对能上升不少,连带着老爷们也能得到不少的好名声。

作为下人,亲兵,自家老爷,主子有脸面,那就是他们有脸面,倒不是自甘下贱的事儿,而是他们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就说这一次,他们按照小爷们的吩咐出力,不说老爷们面子上会有多少的光彩,那些小爷们又是怎么样的得宠,就说他们,这些实际出力的人,那在家中也能得到不少的好处,银子是一回事儿,得到家主的看重,自己在这下人中的地位更是让人心热。

这十个人当中,也不是只有焦大一个人是个聪明人,既然能混成亲兵,那多少也不会是笨蛋,所以不管是什么理由吧,这些人办事儿那是绝对的利索。在有了确切的行动目的之后,立马分成了三路,从三面围了上去,力求不让这人走脱了。

这一追踪就是好几十里,顺着官道过了一处繁华小镇,才见着那人抱着孩子进了路边的一处茶水铺子。

“这家伙可以啊,居然把窝放在这个地方。“

“是啊,这里离着通州很近,又是在官道上,消息最是灵便,只要是有点风吹草动的,等着这小镇上知道消息,他们就立马能从通州坐船南下。这后路布置的,里头有能人呢。“

“再是个能人,今儿也要栽在咱们的手里。这样,王二,你顺着官道,往京城方向走,记住了,把那些捕头都在镇子前截住了,免得打草惊蛇,然后从小路绕过来。我们几个这样,这样,先看住了人,若是只有三四个,就直接把人逮住了,要是超过六个,那就等捕快来在动手。“

焦大肃穆着脸,开始布置任务,只是这吩咐很是让人不解,其中一个忍不住问道:

“焦大哥,就是十来个咱们也不是不能拿下,怎么超过六个就不动手了?“